1-2 关于心理现象的本质2-1

合集下载

人的心理的实质

人的心理的实质

社会认知过程
社会认知是指人们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过程,它包括对他人的知 觉、印象形成、判断和理解。
行为影响
人们的行为和情绪会影响他们的社会认知过程,同时社会认知过 程也会反过来影响他们的行为和情绪。
社会规范与行为
社会规范是指被社会广泛接受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它对人们的 行为和决策产生重要影响。
人际关系与群体心理
兴趣与价值观
兴趣
兴趣是人类对特定事物的关注和倾向,表 现为对某种活动或事物的喜好和追求,如 音乐、绘画、旅游等。
VS
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类对事物价值的判断和看法, 它决定着人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是 人们行动的指南。
04
人格与社会心理
人格特质与塑造
01
特质定义
人格特质是指个体身上相对稳定和持久的特质,这些特质决定了人们
人的心理现象是统一的,它是 一个完整的系统,包括多个方 面,如认知、情感、意志等。
心理现象的分类
认知
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意志
包括自我意识、动机、目标等。
情感
包括喜怒哀乐等情绪体验。
人格
包括个性特点、价值观、习惯等。
心理现象的特点
主观性
人的心理现象是主观的,每个人的 体验和感受都不尽相同。
情感
情感是人类对外界事物所持的一种态度和体验,如爱情、友情、亲情等,它与人的需要、价值观和信仰等密切 相关。
需要与动机
需要
需要是人类心理活动的基础,它反映了人类对客观事物的需求和欲望,如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 和爱的需要等。
动机
动机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内在力量,它产生于需要,是人们追求特定目标或满足某种需要的体现。
型变化等。

1-2 关于心理现象的本质

1-2 关于心理现象的本质

教案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心理学研究什么?2、心理学独立的标志是什么?3、人的心理现象包括什么?心理过程包括什么?4、什么是个性心理?它包括什么?5、谈谈作为未来的幼教工作者,学习幼儿心理学的意义。

学生回答导入:我们了解了什么是心理学?那么为了更好地认识和研究幼儿心理,首先必须弄清人的心理是什么,它又是如何产生的?新授:一、心理实质是什么?(讲授法)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换句话说,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

二、心理是脑的机能。

心理活动是由于大脑活动而产生的,脑是心理的器官。

许多研究证明:如果大脑受到损伤,心理活动就不能正常进行。

1、脑的结构教师结合图示讲解:脑是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结构复杂的器官,它由延髓、桥脑、中脑、间脑、小脑和大脑组成,其中最发达的部分是大脑。

人的大脑由左右两个半球构成,表面覆盖大脑皮层。

大脑皮层的脑细胞和皮层下的神经纤维有着复杂的联系,相互传递信息,构成了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2、脑的机能(1)大脑的主要机能是接收、分析、综合、贮藏和发布各种信息【举例】“小偷偷包”“花香引人嗅”大脑皮层分成四个部分:枕叶、颞叶、顶叶和额叶。

这四个叶在机能上分工不同(图1-2)枕叶:与视觉有关颞叶:与听觉有关顶叶:与肤觉、运动觉有关额叶:控制着人的有目的、有意识行为皮层各部位既分工又合作,在机能上相互联系、协调一致。

(2)大脑最基本的活动方式是反射反射是机体对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行动。

反射按起源分为两类: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先天固有的反射如:新生儿的吮吸行为看到或闻到好吃的会分泌唾液条件反射:后天形成的、易变的反射如:望梅止渴形成条件反射的信号有两大类,一类是具体信号,也就是以人们的生活环境中可以看到、听到、闻到、尝到、触摸到的刺激物作为信号;另一类是抽象信号,如语言、符号等。

幼儿是大脑发育迅速的时期,因此,一方面,要保护幼儿的大脑,避免幼儿大脑受到损伤,另一方面,要为幼儿的大脑提供充足的营养,促进幼儿大脑正常健康的发育。

第二节 关于心理现象的本质

第二节 关于心理现象的本质
8
补充:利手简易观察法
• 如何判断一个人的优势半球在哪一侧?这有一个小窍门,就 是看这个人写字时握笔的方式。如果语言加工的优势半球在 左脑,一个右利手者握笔用的是直握方式,而一个左利手者 则用钩握方式(见图2-5)。反之,当半球优势在右脑时, 右利手者一般采用钩握方式,而左利手者采用直握方式。当 然,这只是一种普遍现象。要想确切知道一个人的脑优势半 球在哪一侧,还需要进行医学检查。
第二节 关于心理现象的本质
【生活中的心理学——条件反射的形成】
望梅止渴 慕京
随鞭一指生梅林, 便使万军不唇干。 无中生有智者策, 用兵奇谋众口传。 纸上一事难学会, 因势利导不简单。 若无随机应变心, 读尽兵书也枉然。
第二节 关于心理现象的本质
二、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但人 脑不会自发的产生心理,只有 当客观现实作用于人脑时,人 脑才可能形成对外界的映像, 产生心理。
资料卡有损大脑的生活习惯长期饱食蒙头睡觉轻视早餐不愿动脑甜食过量带病用脑长期吸烟少言寡语睡眠不足空气污染心理是脑的机能二脑的机能1大脑的主要机能是接受分析综合贮藏和发布各种信息2大脑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无条件反射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二节 关于心理现象的本质
一、心பைடு நூலகம்是脑的机能 二、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三、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 四、心理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
第二节 关于心理现象的本质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
(一)脑的结构 脑是一个复杂的结构,它是由延髓、脑桥、中脑、 间脑、小脑和大脑组成,其中最发达的部分是大脑。
第二节 关于心理现象的本质
一、 心理是脑的机能
(二)脑的机能 1、大脑的主要机能是接受、分析、综合、贮藏和 发布各种信息 2、大脑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

幼儿心理学 (第一至二章)

幼儿心理学 (第一至二章)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发生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它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而心理现象又是复杂多样的,通常被划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部分。

2.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3.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4.研究、学习幼儿心理学的意义:(1)有助于确立科学合理的幼儿发展观、教育观。

(2)有助于教育者更合理的开展幼儿教育工作。

第二节关于心理现象的本质1.脑由延髓、桥脑、中脑、间脑、小脑和大脑组成。

2.大脑的主要机能是接收、分析、综合、贮藏和发布各种信息。

3.大脑最基本的活动方式是反射。

4.反射是机体对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行动。

反射按起源分为两类: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5.无条件反射是先固有的反射。

6.条件反射则是后天形成的、易变的反射是在无条件反射与某种特定的刺激多次结合后形成的反射。

第三节主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1.心理学研究方法一般可归为两大类:一类是描述性的研究,即描述实际生活中发生的特定情境中的事实和关系;一类是实验性研究,即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改变情境的某一方面以观察其效果。

2.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描述性研究主要有观察法、测验法、产品分析法、个案法等。

3.(一)观察法所谓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条件下,通过对反应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系统的、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规律的方法。

(二)测验法测验法是指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三)产品分析法产品分析法又称活动产品分析,它是通过分析一个人的活动产品,如日记、作文、书信、自传、绘画、工艺作品等,以考察其能力、倾向、技能、熟练程度、感情状态等心理活动的一种研究方法。

(四)个案法个案法是一种较古老的方法。

它是由医学实践中的问诊方法发展而来的。

个案法要求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详细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其行为和心理的原因。

4.在控制某些条件的情况下对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叫实验法。

幼儿心理学(王振宇)第一章

幼儿心理学(王振宇)第一章

第二节关于心理现象的本质一、心理是脑的机能(一)心理活动形成学说介绍(二)脑结构及功能分区(三)脑的机能接收分析1、大脑机能综合贮藏发布2、大脑活动基本形式:反射⑴概念无条件反射(新生儿吸手行为、唾液分泌等)⑵分类①概念条件反射②具体信号③抽象信号二、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1、心理是脑的机能。

主要说明心理现象的产生具有物质本体;产生心理现象的器官是脑。

但这并不意味着有了脑就有心理现象。

人的心理现象并不是人脑所固有的。

人脑只是一种反映器官,还要有周围现实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影响人脑,才能产生心理现象。

例如,幼儿看到了屋旁的一棵柳树,才有树木的知觉;幼儿听过“拔萝卜”的故事,才有这个故事的记忆。

即使幼儿在画图时会画出一些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图像,或在讲故事时讲出一些现实中没有的内容(例如一个幼儿画了一棵长满玩具的冬青树,或讲了冬青树长出玩具的故事),那也不是头脑凭空虚构出来的,而是把现实中的冬青树和玩具在头脑中经过加工改造而成。

这种想象的东西仍然是现实的反映。

所以心理现象的产生不能没有反映的器官,即脑;也不能没有被反映者,即客观现实。

没有被反映者,也就没有反映。

2、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人的心理是以映象的形式在头脑里反映客观现实的。

心理现象是客观现实在头脑中的映象。

幼儿关于柳树的知觉,是所看到的柳树反映于头脑时产生的映象。

因此,人的心理现象并不是客观现实本身,而是客观现实在头脑中的映象。

映象和被反映的客观现实相像,它是客观现实的“复写”、“摄影”。

(案例分析)印度狼孩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的源泉。

客观现实是十分丰富复杂的,有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

但对人的心理起决定作用的是社会生活。

一个人假如和人类社会生活隔绝,虽然具有人脑,但他的心理会十分贫乏落后,得不到正常发展,甚至和动物的心理相似。

世界各地曾发现一些从小被野兽叼去,和野兽一起生活,在兽群中长大而幸存的“狼孩”、“豹孩”等,当他们被人捕获而回到人类社会时,仍然喜欢四肢爬行,习惯于夜间行动,不喜欢和人接近,缺乏人的情感,心理发展明显落后于常人。

心理现象的本质是什么简答题

心理现象的本质是什么简答题

心理现象的本质是什么简答题心理现象是指人类心理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各种现象,包括感知、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的表现。

心理现象的本质是由人的心理过程与人脑结构、心理机制和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

首先,心理现象的本质与人的心理过程密切相关。

人的心理过程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等。

感知是外界刺激通过感觉器官传递给大脑时,主观意识上对刺激的感知过程。

注意是人脑对感知到的信息进行选择性的加工和关注的过程。

记忆是人们对过去经历和学习的信息进行存储和回忆的过程。

思维是人脑对外界信息进行加工和综合的过程,包括概念形成、判断、推理等。

这些心理过程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人类思维和认知的基础,从而产生各种心理现象。

其次,心理现象的本质还与人脑结构和心理机制有关。

人脑是心理现象产生的物质基础,包括大脑皮层、脑干和脑神经等组织结构。

不同脑区和脑功能对不同心理现象的产生有重要影响。

例如,大脑皮层前额叶与思维、决策等高级认知过程密切相关。

大脑的神经元网络和神经递质在心理现象的产生和调控中起着关键作用。

此外,人脑还具有自主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调节心理活动的机制。

最后,心理现象的本质也受到环境的影响。

人与外界环境不断进行交互,外界刺激和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从而产生各种心理现象。

环境对心理现象的影响包括社会文化环境、家庭教育环境、个人经历等。

人们在不同环境中生活和成长,对外界刺激的感知、情感、行为等反应都会发生变化。

综上所述,心理现象的本质是由人的心理过程、人脑结构和心理机制以及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

人类心理活动是一种复杂的综合反应过程,由感知、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的表现构成。

对心理现象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人类思维和行为的本质,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人类行为。

同时,对心理现象的认识也为心理学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注:以上是一个简答题回答的范例,实际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对心理现象实质的理解

对心理现象实质的理解

对心理现象实质的理解心理现象是指人类在情感、认知、行为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内在状态和外在反应。

心理现象可以是正常的,也可以是异常的,而这些现象的出现和推理都有其自身的实质和意义。

心理现象的实质可以从多个方面来理解,如以下几点:1.生理本质心理现象与人类的生理结构紧密相连。

人的大脑是一个复杂的神经网络,脑细胞之间的联系和交互产生了我们所有的思考、感觉和行为。

比如,焦虑、愤怒等负面情绪经常伴随着身体上的生理变化,如心跳加速、血压上升等。

这说明,人类心理现象的实质与生理现象密不可分。

2.文化和社会因素人的文化和社会环境也会对心理现象的实质产生影响。

比如,人们的信仰、价值观、习俗和社会标准等都会影响人的认知和行为。

不同文化和社会环境下的人可能会对相同的事物产生不同的认知和情感反应,这也会产生不同的心理现象。

3.历史和发展的影响一个人的心理现象也可能涉及到历史和发展。

人类的经历、个性和生命历程都会影响他们的思维方式、情感反应和行为。

比如,一个拥有良好经历和教育的人可能会表现出更加积极、理性和成熟的心理现象,而那些经历过创伤或偏离正常心理发展轨道的人可能会出现一些异常的心理现象。

4.个人特质和差异人类的心理现象也与个体特质和差异有关。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格、思维风格和情感表达方式,所以同一种情境下不同人产生的心理反应可能会有所不同。

因此,理解心理现象的实质也需要考虑到个体的差异性。

综上所述,心理现象的实质是一个复杂而多维度的概念,要全面理解心理现象实质需要考虑到生理、文化、历史、个性等多个因素。

理解心理现象的实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也能更有效地应对各种心理问题。

第二章 心理现象与心理实质

第二章 心理现象与心理实质

第二章 心理学基础知识
记忆 遗忘 思维 想象 表象 注意 情绪 情感
memory forgetting thinking imagination image attention emotion feeling
总目录
学习 目标
教学 内容
关键 词汇
阅读 材料
思考题
上一页
下一页
21
护理心理学 nursing psychology
24
护理心理学 nursing psychology
第二章 心理学基础知识
25
护理心理学 nursing psychology
第二章 心理学基础知识
【知识链接】 同头异体的双生子
前苏联曾发现一个同头异体的双生子,只活到4岁。 这个双生子有同一个身体、肠、胃和心脏,有上下 四脚。一个头叫玛莎,不爱讲话、睁眼不眠、喜欢 安静;另一个头叫长嘉,爱讲话、总爱睡觉、易发 脾气。两个头有时自言自语,有时相互畅谈。更有 意思的是有时在同一时间内玛莎高兴而长嘉在大哭 大闹,发脾气。
作用:对来自于不同 感觉通道的各种信息进 行分析和整合,才能形 成对事物的完整的认识。
总目录
学习 目标
教学 内容
关键 词汇
阅读 材料
思考题
上一页
下一页
13
护理心理学 nursing psychology
第二章 心理学基础知识
(一)心理是脑的功能
(一)心理是脑的功能
(二)心理是客观现实 在人脑中的反映
总目录
学习 目标
教学 内容
关键 词汇
阅读 材料
思考题
上一页
下一页
26
返回
护理心理学 nursing psychology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
教学过程:
复习:
提问:脑的机能有哪些?
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
心理实质是什么?
学生回答
导入:指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继续学习心理的实质
新授:
接着上节课的内容: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
(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闭门造车”的联想
“莱特兄弟飞上蓝天的典故”
1、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客观现实包括自然环境、社会条件和人的各种活动。

其中,社会生活环境和社会活动是心理的主要源泉。

2、【案例分析】
1920年在印度发现两个狼孩,小的约2岁,取名阿玛拉很快就死去了,大的约8岁,取名巴玛拉,当时她的智力水平仅仅相当于6个月的婴儿的智力水平,她不会说人话,只能做狼嚎,不能直立行走,只能四肢爬行,害怕强光,害怕水火,不让洗澡,不让穿衣,不吃人手里的食物,而只吃扔在地板上的肉,经过精心的照料和教育,她两年学会了站立,四年学会了6个单词,六年学会了走路,七年学会了45个单词,同时学会了用手吃饭,用杯子喝水,到17岁临死时,还仅仅相当于4岁儿童的心理水平。

思考与讨论:印度狼孩的例子说明了什么问题?
3、故事讨论:《金口难开的女孩》
4、总结:缺少了客观现实,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容也将因此而丧失。

因此,我们要为幼儿提供一个健康、和谐、有利于他们成长的环境,以保证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

(三)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
1、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有目的的、主动加以选择的。

2、人的心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带有主观色彩的。

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和个性特点不同,对同一事物有着不同的反映。

例如:看到同样一棵松树,或读到同样的诗句,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映。

莎士比亚所说:“一千个读者眼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2、人的心理不仅能反映外部世界,还能认识自己,支配和调节自身的行为,改造自己和世
界。

【案例分析】
1.长沙某幼儿园教师在组织幼儿科学“认识风”的活动中,教师问幼儿:“一位老爷爷挑着一担粮食走在路途中,天气很热,你们帮老爷爷想想办法,怎样才能让老爷爷凉快凉快?”结果,幼儿的答案只有三个,即:电风扇、空调和吃冰激凌,请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2.当教师给幼儿出示一个圆形中央一个小点的图案并问幼儿像什么时,幼儿会有不同的答案,这说明了什么?
(四)心理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
1、拓展:卡尔·威特的故事
2、讨论:故事《鹰“不飞”与“飞”》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师生共同讨论
归纳:心理活动产生于实践活动,并通过实践活动得到表现和发展。

思考与练习:
有人认为:人的心理很神秘,是不可捉摸的。

你对此有何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