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阔的疆域教案.doc

合集下载

辽阔的疆域教案-第一课时

辽阔的疆域教案-第一课时
师:用直尺量出南北、东西的图上距离。
生:南北:23.2cm东西:20.6cm
师:找出该图的比例尺,并说出其表示形式。
生:1:2400Biblioteka 000数字比例尺师:计算我国南北、东西的实际距离。
生:南北:5568千米东西:4944千米
师:2月份时,我国北部的黑龙江省和南部的海南省景色有何不同,为什么?
生:北部黑龙江冰天雪地……,南部海南岛烈日炎炎……。原因:海南处于热带……。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
1、我国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分布。
难点
教学难点: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分布。
教学
方法
讲述法、谈话法、讨论法、比较学习法、读图指导学习法
学法
指导
谈话法、讨论法
课前
准备
《中国政区图》挂图及拼图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师:(导入)前面我们了解了“世界大家庭”的概况,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咱们温馨的“小家庭”。这里的“小家庭”指的是什么?
师:我国绝大部分领土位于哪个温度带?一小部分位于哪个温度带?
生:绝大部分位于北温带,一小部分位于热带。
师:下面我们分两组进行模拟探险活动:一组按逆时针方向沿着陆上国界,说出沿途经过的陆上邻国,共几个?另一组按顺时针方向沿着大陆海岸线,说出经过的大海、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我国最大的两个大岛的名称。
生:陆上领国有朝鲜、俄罗斯、蒙古……共15个。
生:……
师:(归纳)我国领土辽阔,海陆兼备有极大的优越性,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也为我国社会的进步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但领土过大,确实在管理上有一定的难度。这位同学很善于思考,我们要向他学习。

辽阔的疆域教案

辽阔的疆域教案

辽阔的疆域教案教案标题:辽阔的疆域教学目标:1. 了解辽阔疆域的概念和特点;2. 掌握辽阔疆域的形成原因;3. 理解辽阔疆域对当地经济、文化和人口分布的影响;4. 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跨学科的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辽阔疆域的概念和特点;2. 辽阔疆域的形成原因;3. 辽阔疆域对当地经济、文化和人口分布的影响。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张全球地图,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你认为哪个国家或地区的疆域最为辽阔?- 辽阔的疆域有哪些特点?步骤二: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辽阔疆域的概念和特点,解释其包括面积广阔、资源丰富、人口稀少等特点。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一些辽阔疆域的例子,如俄罗斯、加拿大等。

步骤三:形成原因(15分钟)教师向学生讲解辽阔疆域的形成原因,包括地理环境、历史因素、政治因素等。

教师可以通过图表、地图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原因对疆域的影响。

步骤四:影响分析(1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辽阔疆域对当地经济、文化和人口分布的影响。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案例,如辽阔疆域的资源开发、人口迁徙、文化多样性等,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影响的原因和后果。

步骤五:拓展延伸(10分钟)教师提供一些拓展资料,如相关地理知识书籍、文章或网页链接,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探索辽阔疆域的相关内容。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辽阔疆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以及如何保护和利用辽阔疆域的资源。

步骤六:总结与评价(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学生对辽阔疆域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教师可以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如“你对辽阔疆域的形成原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吗?”、“你认为辽阔疆域对当地经济有利还是不利?为什么?”等。

教学资源:1. 全球地图;2. 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3. 图表、地图等形式的辅助材料;4. 拓展资料,如相关地理知识书籍、文章或网页链接。

《辽阔的疆域》word教案 (公开课一等奖)2020年商务星球版地理 (11)

《辽阔的疆域》word教案 (公开课一等奖)2020年商务星球版地理 (11)

辽阔的疆域〔第2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

★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教学目标】1.记住我国的陆地面积和海洋面积。

2.知道我国陆上疆界及大陆海岸线的长度认识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3.在地图上指出我国领土的四至点,通过估算我国领土最北端和最南端纬度相差的度数及领土最东端和最西端经度的度数来认识我国是陆地大国。

4.通过描图、填图能在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濒临的海洋和主要的岛屿。

初步形成一定的读图能力。

〔重点〕【教学模式】问题导学。

【教学方法】读图指导、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看图复习导入新课导入:看图复习地球的位置。

引出中国的疆域四至的位置和邻国的位置。

学生看图复习中国的位置通过复习中国的位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整读图与量算:〔四至点〕北-头上顶着漠河县南-脚踩曾母暗沙岛东-嘴喝两江集合水西-帕米尔上摆摆尾。

:通过计算我们知道,我国无论是东西横向距游一游,逛一逛:一、沿着边界线,你能游览到我国领土的四至点分别在哪?你能发现东西经度差南北纬度差是多少,以及东西两端、南北两端的实际距离分别是多少千米?二、沿着陆上国界线,按逆时针方向,你共游览了哪些国家?三、沿着海岸线我们乘坐轮船由北往南旅行,你会途经哪些海域,看到哪些岛屿、以及隔海相望的国家?读1.3?中国疆域及其四至?1.找出我国领土的四至点:最北:黑龙江省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纬度53°N多。

最南: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纬度4°N附近。

量算南北端、东西端的距离,加深对我国国土之“大〞的印象,从而激体感知国土辽阔离还是南北纵向距离,长度都超过了一万里,可以看出我国的国土面积是非常辽阔的。

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交汇处,经度135°E多。

最西:新疆帕米尔高原,经度73°E附近。

辽阔的疆域教案

辽阔的疆域教案

辽阔的疆域教案
辽阔的疆域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辽阔疆域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中国辽阔疆域的范围和地理特点;
3. 了解辽阔疆域对中国历史、文化、经济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辽阔疆域的概念和特点;
2. 辽阔疆域对中国历史、文化、经济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5分钟)
1. 利用图片展示中国疆域的辽阔性;
2. 引导学生回忆所学过的关于中国疆域的知识。

Step 2:新知讲解(10分钟)
1. 介绍辽阔疆域的概念和特点;
2. 分析辽阔疆域对中国历史、文化、经济的影响。

Step 3:示范与练习(15分钟)
1. 提供地图或幻灯片展示中国疆域的范围;
2. 让学生用地图或幻灯片上的标记工具,标出中国辽阔疆域的范围;
3. 让学生说出中国的辽阔疆域对中国的发展有哪些积极的作用。

Step 4:拓展思考(15分钟)
1. 让学生组成小组,针对中国的辽阔疆域,讨论和总结其对中国历史、文化、经济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发表意见。

Step 5:总结(5分钟)
1. 强调中国辽阔疆域对中国历史、文化、经济的重要性;
2. 提醒学生,作为中国人,要珍惜辽阔疆域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四、教学评价
1. 学生在标记地图或幻灯片上的中国辽阔疆域的范围时,是否准确无误;
2.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能否积极参与和发表自己的观点;
3. 学生对于中国辽阔疆域对中国历史、文化、经济的影响是否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上册《辽阔的疆域》教案及教学反思

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上册《辽阔的疆域》教案及教学反思

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上册《辽阔的疆域》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设计1.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我国边疆地区的地理和人文特点;2.掌握如何进行地理区域分析;3.培养学生的信息搜集、整理和表达能力;4.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2.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1.边疆地区的地理和人文特点;2.地理区域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3.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件展示、板书讲解、小组讨论和活动互动等。

4.教学过程设计(1)引入1.导入《辽阔的疆域》一课的话题,介绍讲解本节课的基本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2.让学生自由发言,谈一谈对边疆地区的认识和印象。

(2)讲解1.通过课件展示地图,让学生了解我国边疆地区的位置和特点;2.详细讲解边疆地区的地理和人文特点,包括地形、气候、资源、民族等;3.对不同地域的特点进行对比分析。

(3)练习和互动1.分成小组,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地理区域分析,总结各地区的特点和差异,并归纳出规律和特点;2.在小组内开展讨论,交流各自的分析结果和发现,挖掘更多的信息和细节;3.小组代表进行总结汇报,分享各自的分析结果和感受,讲解边疆地区的特点和对于我国的重要意义。

(4)评价和反馈1.给予学生评价和回馈,总结课堂教学的亮点和不足,以及如何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的应用所学知识;2.大家共同反思,探讨如何提高自己的地理学习能力以及如何更好地了解和发掘我国边疆地区。

二、教学反思本节课是一节多元化的地理课程教学,利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参与互动和自我发现,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通过地图的展示和讲解,学生了解了我国边疆地区的地理和人文特点,深入了解了我国疆域广阔、民族众多、自然资源丰富的特点,进一步加深了对于我国土地的珍贵性和重要性的认识。

通过小组互动和活动设计,学生掌握了地理区域分析的方法和技巧,培养了信息搜集、整理和表达能力,增强了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更好地锤炼了学生综合素质,并让他们意识到了自己在地理学习上的优缺点,有可能在将来做出更好的进步。

辽阔的疆域教案范文

辽阔的疆域教案范文

辽阔的疆域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我国疆域的辽阔和地理特点;(2)培养学生对我国地图的阅读和分析能力;(3)使学生掌握我国各省区的地理位置、轮廓和行政中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观察和分析,提高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2)运用比较法,让学生了解各省区的地理特点;(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视民族团结的情感;(2)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发展的意识;(3)增强学生对我国疆域完整的认识,提高国家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我国疆域的辽阔和地理特点;(2)各省区的地理位置、轮廓和行政中心;(3)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2. 教学难点:(1)我国疆域范围内的地理界限;(2)各省区的地理位置和轮廓的辨别;(3)运用地图分析各省区的地理特点。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我国疆域地图,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2. 比较法:让学生对比各省区的地理位置、轮廓和行政中心;3. 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各省区的地理特点;4. 讲授法:教师讲解我国疆域的特点和各省区的基本情况。

四、教学准备1. 教学素材:我国疆域地图、各省区地图;2. 教学工具:投影仪、白板、彩笔;3. 教学资料:各省区概况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我国疆域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疆域的辽阔;(2)提问:同学们知道我国疆域的特点吗?请大家谈谈自己的看法。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我国疆域地图,了解各省区的地理位置;(2)学生合作探究,分析各省区的地理特点;(3)教师讲解我国疆域的特点和各省区的基本情况。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各省区的地理位置、轮廓和行政中心;(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互相交流心得;(3)教师点评并总结各省区的特点。

4. 地图分析:(1)让学生对比各省区的地理位置、轮廓和行政中心;(2)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地图分析各省区的地理特点;(3)学生分享自己的分析成果。

2024年辽阔的疆域辽阔的疆域教案人教版

2024年辽阔的疆域辽阔的疆域教案人教版

2024年辽阔的疆域-辽阔的疆域教案人教版第一章:疆域的概述1.1 疆域的定义:介绍疆域的概念,疆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范围,包括陆地和海洋。

1.2 疆域的重要性:阐述疆域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重要性,包括国家安全、资源开发、经济发展等方面。

1.3 疆域的分类:介绍疆域的分类,包括内陆疆域、海洋疆域、空中疆域等。

第二章:我国疆域的范围2.1 我国疆域的陆地范围:介绍我国的陆地疆域,包括各个省份、自治区、直辖市的地理位置和边界。

2.2 我国疆域的海域范围:介绍我国的海域疆域,包括东海、南海、黄海、渤海等海域的地理位置和边界。

2.3 我国疆域的空中范围:介绍我国的空中疆域,包括领空、专属经济区等。

第三章:疆域的管理和保护3.1 疆域管理的重要性:阐述疆域管理对于国家或地区的重要性,包括维护国家主权、保护资源环境等方面。

3.2 疆域管理的机构和政策:介绍我国疆域管理的机构和政策,包括外交部、国家海洋局等部门的职责和作用。

3.3 疆域保护的措施:介绍我国疆域保护的措施,包括海洋环境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等。

第四章:疆域的利用和开发4.1 疆域利用的重要性:阐述疆域利用对于国家或地区的重要性,包括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

4.2 疆域开发的策略:介绍我国疆域开发的策略,包括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

4.3 疆域利用的挑战和应对:讨论我国疆域利用面临的挑战和应对措施,包括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问题。

第五章:疆域的外交与合作5.1 疆域外交的重要性:阐述疆域外交对于国家或地区的重要性,包括维护国家利益、促进国际合作等方面。

5.2 疆域外交的策略:介绍我国疆域外交的策略,包括双边关系、多边合作等。

5.3 疆域合作的成果:介绍我国疆域合作的成果,包括共同开发、海上安全等领域。

第六章:疆域的法律法规6.1 疆域法律法规的概述:介绍疆域法律法规的概念和作用,包括国内法和国际法。

6.2 我国疆域法律法规体系:阐述我国疆域法律法规的体系,包括宪法、领海及毗连区法、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等。

辽阔的疆域教案

辽阔的疆域教案

辽阔的疆域教案辽阔的疆域教案「篇一」辽阔的疆域1、认识我国的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了解我们位置的优越性。

2、明白我国领土的四至点,识记我们的海上和陆上邻国。

3、了解我国所临海洋和主要内海和岛屿。

我国领土的四至点。

我国的陆上邻国的名称和位置中国疆域示意图,地球仪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导入新课:我们用了一年的时间学习了世界各地的地理状况,这天开始学习我国的状况。

2、(拿出地球仪)请同学们参考地球仪和以前所学资料,分析我国的位置,从海陆和纬度两个方面。

比较俄罗斯、印度尼西亚和蒙古、日本,分析我国位置的优越性。

板书:一、优越的地理位置1、纬度位置2、海陆位置3、优越性讲解:我们的国家海陆兼备,纬度适中,是一个位置优越的国家。

读4页图,找出我国领土的四至点,分析其南北和东西的距离。

板书:二、辽阔的国土1、四至点讲述:我国面积广大,居世界第三,东西距离5000千米,南北5500千米,各地景观相差很大。

下面我们沿着我国的陆上疆界,找出所临国家总结:东:朝鲜北:蒙古、俄罗斯西北:哈、吉、塔西:阿富汗西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南:缅甸、老挝、越南(强调)这是本节课的重点资料,要注意位置和名称的记忆。

再找出我国的临海和内海,还有隔海相望的国家。

讲述:我们海洋广阔,领海宽度为12海里,内海是渤海和琼州海峡,同6个国家隔海相望,便于海上对外交往。

总结:本节课主要讲述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辽阔的国土,重点是我国陆上相邻的国家和领土四至点。

分成两个小组,一个分析海陆位置,找出我国临的大洋河所在的大洲。

另外一个分析纬度位置,找出中国所在的半球,所处了温度带海陆小组分析蒙古和日本,纬度小组分析俄罗斯和印度尼西亚,从农业生产、对外交往、海洋事业方面分析优越性。

在图上找出我国领土四至点,明白分别位于什么省份,派代表上黑板给同学们指出。

模拟陆上旅游,逐个找出12个陆上邻国,回忆亚洲的6个分区,看分别属于那个地区分成两个小组,一个找海洋,包括临海和内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辽阔的疆域教学要求1. 掌握我国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特点,学会运用地球仪或东、西两半球地图说出我国的位置,分析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2. 知道我国的面积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学会在亚洲地图上查阅我国陆疆和陆上邻国、海疆与濒临的海洋及海上邻国;学会在中国地图上查阅中国的四至,量算我国领土南北端之间、东西端之间的距离;学会运用世界地图及有关统计资料,比较中国和其他面积居世界前列的国家的面积大小和位置优劣。

3. 知道我国现行三级行政区划,学会在中国政区图上熟悉省级行政单位的全称、简称、位置及行政中心,并能在我国省级行政区填充图上准确找出34 个省级行政区的位置并填注其名称。

4. 通过认识我国辽阔的领土和优越的位置,激发学生爱国之情、兴国之志,增强改革开放的意识;了解香港、澳门和台湾都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使学生树立祖国统一大业必定实现的信念,培养学生维护祖国统一、保护祖国领土完整的神圣责任感。

内容点析1. 本节是学习中国地理的第一课。

要认识和了解祖国,首先要明确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意义。

我国自然环境的各个要素和各种自然资源,工农业、交通运输、商业、对外贸易等生产部门,都存在于一定的空间位置,并在这个空间位置上发生、发展。

我国特定的空间位置,影响着自然环境的特点和人们的经济活动。

辽阔的国土,使我国的地形、气候乃至生态环境复杂多样,为我国各生产部门提供广阔的场地,形成各地区自然、经济上的区域差异。

由于我国国土辽阔,在历史发展的基础上,为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行政管理,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巩固国防等,全国划分为34 个省级行政区。

疆域是指国家或地区地理环境的空间范围,行政区划是国家或地区实行行政管理的区域划分和调整。

掌握我国的地理位置、辽阔的疆域和省级行政区的分布,是掌握我国各种地理事物空间分布、学习中国地理其他各章节的基础。

2. 本节教学重点是要求学生理解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和空间分布。

本节教学没有难以理解的知识,但是地名很多,掌握其地理位置成为本节的难点。

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地图,反复练习,训练学生学会阅读课本插图的基本技能,并教会他们把已获得的知识巩固在地图上,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读图的习惯。

此外,教师还应该让学生学会在“中国行政区划”填充图上正确地填注邻国、主要半岛、岛屿和海峡,以及34 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

3.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理位置,一般是从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和与邻国或邻区的相对位置四方面去分析。

本节教材在讲述我国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时,就是从半球位置、大洲与大洋位置、纬度位置、五带位置、海陆位置等方面,比较全面地说明了我国地理位置的特征,并在活动教材中通过对比和列表,引导学生分析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一一对气候、发展农业生产、对外交往与合作、开发海洋资源和海上交通事业等方面的影响。

4. “国土辽阔”这一部分教材内容从不同方面,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中国疆域示意图”来加以说明。

例如阅读“中国疆域示意图”中有关我国领土四至的注记,说明我国的面积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从而使学生从对比中认识祖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在“中国疆域示意图” 上,按逆时针方向沿着漫长的陆疆与宽阔的海疆找出15 个陆上邻国,以及东部和东南部隔海相望的6个国家,说明疆界长、临国多,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与合作;在“中国疆域示意图”上,沿着海岸线从北向南查找我国濒临的海洋和著名的岛屿,并结合阅读材料说明我国是为数不多的海洋大国之一,有着富饶的海洋资源;在“中国疆域示意图”上,量算我国东西两端间的经度差和南北两端间的纬度差,并结合“我国领土东西端的晨昏差异” 和“我国领土南北部的季节差异”两幅图,说明我国东西端的晨昏差异和南北部的季节差异。

因此,指导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阅读“中国疆域示意图” 是学好本节的关键。

5. 关于“34个省级行政区” ,教材主要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说明我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州、自治县、市)和乡(民族乡、镇)三级行政区划的基本组成。

第二部分通过阅读“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全称、简称和省级行政中心表” ,了解目前我国省级行政区共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 个直辖市和2 个特别行政区。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台湾是我国的一个省,香港和澳门是我国的领土,我国已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并设立了特别行政区。

捍卫我国领陆、领水、领空与国家的主权、独立、尊严,是我们的光荣职责。

第三部分通过活动教材指导学生阅读“中国政区图”和“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全称、简称和省级行政中心表” ,在活动中通过反复读图、填图或做拼图练习,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理解记忆能力。

这一部分的教学重点应放在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和位置上,使学生尽快形成我国省级行政单位分布的空间概念。

6. 综上所述,本节教材的编写以事实材料说话,安排了较多的图片和活动,使学生直观地认识祖国的疆域特征。

教材通过图文资料,培养学生查阅地图(或地球仪)和资料、分析综合和比较的能力,以及用比例尺量算图上南北端、东西端的距离等技能,从而形成对我国地理位置和省级行政区的空间分布观念,并加强对我国辽阔疆域的感性认识。

教学建议【课时安排】建议本节安排2〜3课时。

【位置优越】1. 引入新课1)由于学生已学过世界地理,因此教材对如何教学我国的地理位置提出了系列的读图要求。

在引入新课的时候,可以充分联系学生已学过的知识。

例如复习南北半球、东西半球划分的知识,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插图,在图上辨认我国的半球位置;联系五带划分与北温带范围的知识,在图上辨认我国的五带位置;联系大洲与大洋位置的知识,在图上辨认我国的海陆位置,进而分析我国位置在气候、农业、国际交往上的优越性。

2)直接通过活动教材提供的资料,引导学生评价我国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在学生的讨论中得出结论:一些纬度较高的国家(例如俄罗斯和加拿大等)或纬度较低的国家(例如巴西等),由于其所属的温度带,限制了农业的多种经营;一些内陆国(例如蒙古等),由于不临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些国家对外贸易的发展;而一些岛国(例如日本等),由于四面环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些国家的领土范围,但沿海多港湾、海上交通便利,为这些国家对外开放提供了有利的位置条件。

通过与世界上一些著名国家的比较,加深学生对“我国地理位置优越” 的理解,并为今后教学对外贸易、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特点作好必要的铺垫。

(3)评价“位置优越”时,还可以将纬度位置与海陆位置等进行综合分析或讨论:如果我国不具备东临大洋的海陆位置,而是深居内陆,就会对气候和农业生产产生和现在十分不同的影响。

展示我国地形图,启发学生,在相同的海陆位置条件下,我国地势如果东高西低,会对气候和农业生产产生怎样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全面观察、分析、评价问题的方法。

2. 转折深入采用分组讨论这种常见的教学活动,教会学生分析和评价地理位置的方法:启发学生从半球图中分析我国在全球的位置;巩固用经纬度来确定一个地区经纬度位置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分析我国所处的温度带,就容易得出来纬度位置的优越性;海陆位置的分布特点,学生从图上就可以看得很清楚,海陆位置不仅影响一个地区的降水,还对开发海洋资源、海上交通事业等方面有一定影响。

这样不仅讲清了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而且也教给学生分析地理位置和评价地理位置的基本方法。

3. 组织学生分组开展讨论活动讨论是探究式学习的主要活动形式之一。

讨论可以鼓励学生阐明自己的观点(而不是叙述事实),帮助学生提高对自己的观点是充分还是不足的认识,并且懂得对同一事情,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观点,有助于知识概念的学习。

而且,互相讨论学科的思想和方法,在新的领域中运用它们,有助于学生在运用这些观点的同时获得自信。

一个成功的讨论需要有技巧、积极性和机敏,以及对以上这些要素很好地组织运用。

(1)分工合作学习常常是开展小组讨论的最有效的方法,每个小组人数不要超过 4 人。

一个有用的技巧就是:一开始就讨论本次活动的目的和任务(有时是教师布置)。

(2)然后推荐组长、主要发言人、讨论记录人,每个组员都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主动承担一部分任务。

3)座位安排是很重要的。

讨论小组应安排得使任何人都能看见小组的其他人。

最好是安排成一个圆形,便于学生与学生两两之间的交流。

(4)讨论开始时,要求学生写出他们对一个或两个特殊问题的观点可能是有帮助的,这样可以给他们时间去思考,并且对那些腼腆和表达能力差的学生有帮助。

(5)使讨论直接从抽象的概括开始是很难的。

开始要用特殊的、简单的、具体的观点,然后再扩展到更一般的观点。

(6)讨论评价“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时,可以先从课本“活动”题入手,让学生把“答案”记录在课本上。

【国土辽阔】1. 引入新课(1)初一的学生已经认识到我国是一个大国,但中国究竟有多大,不一定有比较完整而概括的了解。

在教学时,要求学生掌握我国陆地面积的数值及其在世界各国中所居的位次。

通过课本的图像与资料,要求学生从中国与亚洲、世界陆地面积的比较,中国和欧洲面积的比较,中国和世界几个面积较大的国家(例如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巴西、澳大利亚、印度)陆地面积及其占世界陆地总面积比重的比较中,直观形象地了解到中国之“大” 。

(2)通过引导阅读“中国疆域示意图” ,由学生在地图上查阅中国四至的经纬度位置,量算南北端、东西端的距离,再结合课本“中国领土的四端”形象化的图解,以及课本里中国陆疆和海岸线长度与赤道长度的比较,多侧面地加深对我国之“大” 的印象,从而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

2. 关于邻国部分,可在学生已学过世界地理知识的基础上,从读图着手,重点掌握各邻国与我国之间的相对位置。

在教学时,可按逆时针方向从各方位上辨认我国的陆上邻国,例如东部是朝鲜,东北(俄罗斯南部也有一小部分与我国新疆接界)是俄罗斯,北部是蒙古,西北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自西部至南部依次是阿富汗、巴基斯坦(与巴基斯坦控制的克什米尔地区接界)、印度(其东部也有一部分与我国西藏东南部接界)、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隔海相望的海上邻国自北向南有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与文莱,以及印度尼西亚。

带领学生阅读“世界政治地图”和“中国疆域示意图”时,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读图方法。

在地图上辨认邻国时,一般从朝鲜开始,在图上按逆时针方向找出15 个陆上邻国,以及东部和东南部隔海相望的6 个国家。

读图时,较难区别的是西邻的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四国。

它们与我国相邻的国界较短,国名也容易混淆。

克什米尔是印度与巴基斯坦两国有争议的地区,两国各控制一部分。

我国与巴基斯坦控制区已划定正式边界。

如此众多的陆上与海上邻国,一方面有利于对外交往与合作,另一方面也可能由于利益争端而导致领土纠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