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城乡义务教育师资差异问题

合集下载

教育公平:城市与农村教育差距

教育公平:城市与农村教育差距

教育公平:城市与农村教育差距教育是一个社会发展的基石,是实现个人价值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

然而,在我国,城市与农村的教育差距依然显著,这种差距不仅影响了个体的成长与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家的全面进步。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城市与农村教育差距的现状、原因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城乡教育差距的现状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均衡在教育资源方面,城市拥有拥有比农村更丰富的教育资源。

例如,城市学校设施完善、师资力量雄厚,而农村学校常常面临教师短缺、校园设施落后等问题。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城市地区大约拥有70%的优质教育资源,这使得众多农村学生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

学生入学机会的差异虽然近年来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但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入学机会差异依然存在。

许多农村家庭由于经济条件有限,无法为孩子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料和辅导。

此外,城市优质学校对学生的录取标准普遍较高,这无形中增加了乡村学生进入城市学校的难度。

教育质量的差异除了资源和机会的不平等,城市与农村在教育质量上的差距也显而易见。

城市学校通常能招聘到优秀教师,而农村学校则可能因招聘不足或教师流动频繁而形成人员不稳定。

这种情况直接导致了教育质量上的巨大差异,使得乡村学生难以跟上时代的发展。

差距产生的原因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影响城乡教育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

总体来说,城市地区经济相对发达,家庭收入水平较高,能够为孩子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辅助。

而许多农村地区由于缺乏经济支持,贫困家庭子女不仅面临学费和生活费的问题,还常常不得不辍学以帮助家庭维持生计。

政策因素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改善县乡教育环境,但实施效果却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而有所不同。

部分地区在政策落实上可能存在力度不足、执行不力等问题,从而导致城乡教育持续“两极分化”。

文化因素文化认同感和价值观念也会对教育产生深远影响。

在部分农村地区,传统观念依旧根深蒂固,一些家庭仍然认为女孩不必受过多教育。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城乡师资不均衡问题研究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城乡师资不均衡问题研究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城乡师资不均衡问题研究段先梅刘亚敏王莹罗澜一、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城乡师资不均衡现状1.城乡师资数量的不均衡从城乡失衡角度分析, 义务教育师资配置不均衡主要表现为教师资源的聚集与短缺: 在一些大中城市中, 小学教师超编现象普遍存在, 很多教师课时不足, 存在隐性下岗的现象; 而在偏僻落后的农村地区, 小学师资不足, 仍然存在着大量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代课教师充斥于教师队伍之中。

通过调查发现,农村贫困地区师资相当缺乏,往往是一个教师上几门课程甚至包班教学,也有很多地区的教学点存在复式班,一个教师负责几个年级的教学。

压力之大、工作之繁重,使得众多教师想方设法的调离乡村。

较为年轻的农村小学教师,经过培养具有了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便开始外流寻求更好的条件,大量的农村教师外流,这样的状况让基础教育更难以有突破。

城乡师资数量的不均衡还体现在如下方面: 在与城市师生比例对比基础之上, 农村中小学教师数量显得非常紧缺。

如, 2007 年, 城镇中小学师生比为1: 18, 而农村中小学师生比为1: 27, 如果按照国家规定的1: 23 的比例对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编配的话, 有的中小学甚至一个班配不到一名老师。

2.城乡师资结构的不均衡(1)职称结构不均衡。

就职称来说,在小学, 城市中学高级和小学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分别为1. 24% 、53. 45% , 农村分别为0. 38% 、44. 80% ; 在初中, 城市中学高级职称和中学一级职称教师比例分别为18. 55% 、43. 10% , 农村分别为5. 49% 、36. 99% 。

由此可见, 农村中小学教师职称构成重心明显低于城市水平, 尤其是具备高级职称的农村中小学专任教师所占比例更低。

(2)学历结构不均衡。

就学历来说,在小学, 城市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专任教师的比例为85. 30%, 农村为58. 53%; 在初中, 城市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专任教师的比例为71. 96%, 农村为35. 97% 。

谈谈我国城乡师资配置不均衡

谈谈我国城乡师资配置不均衡

谈谈我国城乡师资配置不均衡摘要:随着人们对教育的需求度越来越高,教育公平的实现越来越紧迫。

而我国城乡师资配置不均衡成了这条路上的一块“绊脚石”。

本文将从我国城乡师资配置不均衡这一现象出发,分析其构成原因,结合他人优秀成果,提出自己的见解,期待能为实现城乡师资配置均衡尽绵力。

关键词:我国城乡师资配置;不均衡;均衡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主要依靠力量【1】,要实现教育公平,促进城乡教育发展,必须解决我国城乡师资配置不均衡这一鲜明问题。

我国的城乡师资配置不均衡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不均衡呢?我们应该怎样来解决城乡师资配置不均衡的问题呢?本文将逐一进行论述。

一、我国城乡师资配置不均衡的表现我们依据师资的概念和属性,将从师资的数量、质量和结构这三方面来阐明我国城乡师资配置不均衡的表现。

(一)师资配置的数量不均衡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以来,为解决师资数量不足这一突出矛盾,各级政府做出了很大的努力,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各地义务教育师资数量整体上能够得到满足。

但又一个问题摆在了人们面前,城乡师资配置的数量不均衡越来越明显。

师资配置的数量不均衡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教师超编与缺编现象共存。

城区学校以及重点学校的师资普遍存在超编现象,而农村学校与薄弱学校则缺编严重。

去年通过招编考试进入长沙天心区桂井小学教学的刘老师说,“她们进去后还没有入编,甚至有同事在三年前入校的也没有编制①。

”2、部分学科任课教师严重短缺。

我国城乡教育师资配置不仅在总量上不均衡,而且部分学科任课教师的配置也很不均衡,音乐、体育、美术、英语等学科教师短缺问题严重,特别是一些农村中小学,一个教师身兼多科教学是正常情况。

去年通过湖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进入郴州市宜章县笆篱中学教学的邹老师,本科专业是汉语言文学师范,现在却要担任初一的语文老师,五年级的英语、体育和音乐老师。

更有甚者,由于学校音体美老师短缺,不少教师在入校后没有教授所取教师资格证上的科目而教他科。

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正文】一、问题概述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发展,我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然而,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讨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城乡差异问题⒈教育资源不均衡:(1) 城市教育资源充足,但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匮乏。

(2) 农村地区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设施条件较差。

⒉教育质量不平衡:(1) 农村地区教师素质相对较低,师资培训机会有限。

(2) 农村学校教学条件不足,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建议:(1) 增加农村地区教育投入,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资源。

(2) 完善农村教师培训体系,提高师资素质。

三、教育公平问题⒈家庭经济条件差异导致教育资源不均衡:(1) 富裕家庭能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贫困家庭难以追赶。

(2) 贫困地区教育资源匮乏,学生接受教育机会有限。

⒉城市与农村教育差距加大:(1) 城市家庭对教育重视程度更高。

(2) 城市教育资源相对丰富,农村地区教育机会较少。

建议:(1) 加大农村和贫困地区的教育扶贫力度。

(2) 减少城乡教育差距,推动城乡义务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

四、教育内容与能力培养问题⒈基础教育重视应试,忽视综合素质培养。

⒉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不足,存在应试教育倾向。

建议:(1) 改革教育评价体系,注重综合素质评价。

(2) 加强学校课程改革,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五、学校管理与教师待遇问题⒈学校管理体制不完善,决策权不明确。

⒉教师工作压力大,待遇不尽如人意。

建议:(1) 完善学校管理体制,明确教育决策权。

(2) 提高教师待遇,提升教师职业吸引力。

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⒈学生学习压力过大,心理健康受到影响。

⒉学生缺乏自信心和应对能力,易产生学习焦虑等问题。

建议:(1)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2) 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促进全面发展。

七、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⒈义务教育:由国家提供并由保障的基本教育阶段,为 6 到 15 岁全体儿童和青少年提供的九年制教育。

论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现状及其归因

论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现状及其归因

论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现状及其归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乡义务教育差距逐渐成为了一个备受的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的现状及其原因,以期为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差距提供一些参考。

城乡义务教育差距体现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城市和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分配存在严重的不平衡现象,导致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影响了农村学生的教育质量。

城乡义务教育差距体现在教育质量上。

城市学校的教育质量普遍较高,而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相对较低。

这主要是由于城市学校拥有更多的优秀教师和先进的教学设备,而农村学校则面临着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不足等问题。

第三,城乡义务教育差距体现在学生发展机会上。

城市学生拥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包括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参加比赛等,而农村学生则相对缺乏这些机会。

这导致城市学生更加自信、乐观、有创造力,而农村学生则相对自卑、缺乏自信。

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的归因可以从多个方面分析。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是导致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的主要原因之一。

教育质量也是影响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的重要因素之一。

学生发展机会也是影响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的重要因素之一。

城乡义务教育差距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解决。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投入,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和培训机会,同时为农村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只有这样,才能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差距,让每个孩子都能够享受到平等的教育机会。

义务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分配差距一直是一个备受的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分配差距体现在教育经费投入上。

尽管国家一直在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但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的教育经费投入仍然相对较少。

这导致农村学校的教学设施、师资力量等各方面都相对较弱,影响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

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分配差距还体现在教育质量上。

由于农村学校的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教师待遇相对较低,导致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学质量相对较差。

关于义务教育不均衡现象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义务教育不均衡现象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义务教育不均衡现象的调查与思考2000字
义务教育是每个国家都应该为每个孩子提供的基本教育,但却存在着不均衡现象。

我进行了一些调查和思考,以下是我的报告。

调查部分:
通过调查我发现,义务教育不均衡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学校地域差异:有些地区的学校基础设施落后,师资力量不足,课程设置单一,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而一些地区的学校则优越很多。

2. 城乡差异:城市的学校往往教育资源更加丰富,师资力量更加优秀,学生的学习环境更好。

而农村地区则存在着更加贫乏的教育条件和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3. 家庭经济条件:一些学生家庭经济困难,无法提供足够的学习资源和生活条件,这直接影响了这些学生的学业表现。

思考部分
义务教育不均衡现象是造成教育公平的障碍,因此我们需要思考如何改变现状,实现教育公平。

1. 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特别是对于落后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教育,要给予更大程度的扶持。

2. 学校应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对于落后的地区,甚至可以引进有经验的教育专家来提高教学质量。

3. 学校应该注重课程的多样性,通过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和社团组织,给学生提供更多
的锻炼机会。

4. 家长应该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态度,教育孩子要努力学习,特别是家境较差的家庭,要注重学习的重要性。

总结:
义务教育是每个孩子应该得到的基本权利。

而教育不均衡现象给教育公平带来了很大
的负面影响。

政府、学校和家长应该共同努力,改变现状,实现教育公平,为每个孩
子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更优秀的教育资源。

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一、引言义务教育是国家基础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教育事业的基石。

然而,当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一些问题,限制了教育公平和质量的提升。

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二、问题分析1、资源不均衡目前,我国义务教育资源分布存在明显的不均衡现象。

城市地区资源丰富,学校设施齐全,师资力量雄厚,而农村地区则存在设施简陋、师资匮乏等问题。

这导致了农村学生接受教育的质量相对较低,城乡教育差距逐渐扩大。

2、学校差异化目前,我国义务教育学校普遍存在差异化发展的情况。

一方面,名校资源优先集中在城市地区,高水平的教育资源只能供少数学生享有;另一方面,一些农村地区的学校条件落后,教学质量不高,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这种差异化导致了学生在教育机会和质量上的不平等。

3、教育投入不足当前义务教育的投入水平相对较低,投入的不均衡也是一个问题。

一些地区的教育经费不足,导致学校设施落后,师资力量不足,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建议与措施1、加大资源配置力度应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

同时,要加强城乡义务教育资源统筹,推动资源在城乡之间更加均衡地分布。

2、推进学校均衡发展应出台政策措施,促进学校的均衡发展。

对于名校,要加强教育资源的开放共享,使更多学生有机会接受优质教育;对于农村学校,要加大对其的支持力度,提高教学质量。

3、增加教育投入要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增加教育经费的比重,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同时,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质量。

四、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如下:1、义务教育资源分布图表2、城乡学校差异化现状分析报告3、教育投入不足地区名单五、法律名词及注释1、义务教育:指国家法律规定应由公民接受的基本教育阶段,通常包括小学和初中阶段。

2、均衡发展:指各个地区、各个学校之间教育资源的分布相对平衡,能够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和质量。

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正文:1.绪论1.1 背景介绍在当前社会背景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本文旨在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以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1.2 问题现状当前,义务教育在不同地区之间以及城乡之间存在明显的差距。

一些地区的师资力量较弱,教学质量不高,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造成学生教育机会不平等。

此外,学前教育的薄弱环节也造成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难题。

2.问题分析2.1 地区之间差异2.1.1 师资力量不足问题一些偏远地区由于资源匮乏、交通不便等因素,存在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这导致教学质量下降,给学生的发展带来了限制。

2.1.2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问题一些地区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富有资源的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拥有优质的教育资源,而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则缺乏教育资源。

这导致了教育机会的不平等。

2.2 城乡差距问题2.2.1 城市教育质量较高由于城市的发展较为迅速,教育资源相对较多,城市的教育质量普遍较高,这使得城乡学生之间的教育差距越来越大。

2.2.2 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匮乏相比城市,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师资力量紧缺,导致农村学生接受不到与城市学生相同水平的教育。

2.3 学前教育不足问题学前教育是义务教育的重要环节,但目前仍存在普遍不足的问题。

缺乏完善的学前教育体系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发展不充分,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构成了制约。

3.解决建议3.1 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对于师资力量不足的地区,应加强师培工作,通过招聘、培养、调配等手段,确保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提高教育质量。

3.2 均衡教育资源配置通过优先支持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教育建设,调整教育资源的分配,拉平城乡间的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3.3 加强学前教育加大投入力度,建设完善的学前教育体系,提供优质的学前教育资源,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发展,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构建更加均衡的教育体系。

结尾:1.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请参阅附件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城乡义务教育师资差异问题[摘要]随着国家近年来重视农村义务教育,我国的农义务村教育建设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与此同时,城乡义务教育仍然有较大差异,尤其体现在城乡师资力量上,主要包括年龄结构、教师职称、教师学历、教师工作投入度方面。

进一步分析城乡师资差异问题的成因,主要由经济差异状况和国家教育资源配置政策的不完善造成教师的流动不均,农村教师的继续学习效果差等后果,从而拉开其与城镇师资力量的差距。

根据以上现状和原因,解决该问题的首要办法就是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其次国家应从加强教师的考核制度、完善农村教师特殊津贴或补助、福利的政策、制定农村学校管理、组织的政策、加强人才流动机制、完善教师能力建设政策五个方面来完善教育师资制度,最后作为问题的主体的农村学校只有不断提升自身实力,才能逐渐减小城乡师资差异。

[关键词]义务教育师资差异经济国家教育政策[Abstract] With the recent emphasis on rural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rural compulsory education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still big difference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compulsory education which particularly reflected in the urban and rural teacher source, including age structure, teachers’ titles, teacher education, teacher job commitment and other terms.Further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difference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teachers will find it is mainly because the economic disparity and imperfect policy of national education resource allocation that cause the uneven flow of teachers and ineffective continue learning of rural teachers, which widen the faculty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 Based on the above situation and reasons, the primary solution to this problem is to develop the rural economy, followed by construction of five aspects including strengthen teacher evaluation system, improve rural teachers' special allowances, subsidies and welfare policy, development rural school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policy, strengthen personnel flow mechanism, improve capacity building of teachers to consummate the education system, at last, as the key factor, rural schools should keep improving their strength to make it possible to reduc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teachers.[Key words]compulsory education economy policy of national educationthe difference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teachers教育是人才成长的摇篮,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亟待教育为国家发展和建设的队伍输送新鲜的血液,而九年义务教育又是我国教育的基础,因此,义务教育的优劣关乎国家的未来。

然而,由于我国过去长期实行城乡二元制,把重点放在发展城市教育而忽视了农村教育,在城市日趋追求优质教育的背景下,农村教育保障制度的缺失、区域经济条件的差异、近年来农村学龄人口的变化、农村家长教育观念的改变等原因又直接影响了农村教育的改革,进一步拉大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的差距,二者的差距主要包括“硬件设施”与“软件设施”方面的差距,而“软件设施”中最核心,同时也是农村教育最核心的因素无疑就是师资力量。

虽然近年来,我国已经加大了对农村教育的重视,投入了大量的经费并制定了许多相关政策,使得农村教育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在师资方面,城乡义务教育仍然存在较大差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出指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

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

率先在县(区)域内实现城乡均衡发展,逐步在更大范围内推进。

”总观城乡义务教育师资差异的现状,追溯城乡义务教育师资差异的原因,寻求城乡师资差异问题的对策,是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差距,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城乡义务教育师资差异现状随着近年来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视和政策的倾斜,过去农村义务教育的很多问题局面已发生变化,有所改善,如农村教师由年龄老化逐渐向年轻化过渡、教师所教学科已经由过去的一科老师教多个学科向学科教师专业化转等,但同时,在师资方面,城乡教育仍有着短期内不能一蹴而就能改变的差异。

城乡义务教育师资差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教师年龄结构差异理论和事实证明,当中青年教师占教师团队主体,团队各年龄阶段人员呈橄榄球型分布时,为成长型团队,当年纪较大的教师不再胜任工作,中青年教师已经成长为教学经验丰富、业务能力较高的教学能手,同时,又会有新的年轻教师进入工作岗位,不可质疑的,这是教师团队最好的年龄构成模式。

在城镇中小学中,教师人员的组成大多以中青年为主,有些学校甚至出现超编的现象,其教师组成符合上述科学的年龄结构模式。

而在农村中小学,主要以年纪较大或年纪较轻的教师为主,中青年教师并不占多数,即使有少部分的优秀中青年教师,也大都通过招考等渠道进入到城镇的中小学,尤其在偏远农村、贫困地区,甚至连教师缺编的现象都广泛存在,年龄结构不合理这一问题就更为突出了。

年纪较大的教师难以更新教育观念和方法,年轻的教师又没有积累丰厚的教学经验,一旦年龄较大的教师从岗位上离职,年轻的教师无法在短期内成长为业务能力强的教学者,从而拉开了城乡教学的差距。

(二)教师学历层次差异根据《2010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初中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非常少,城市、县镇、农村的比例分别是:2.1%、3.2%、0.1%,小学教师中本科学历的比例分别为48.24%、26.01%、15.3%,从中可以看出农村中小学高学历的教师数量配置与城镇相比仍有非常大的差距。

尽管教师的教学水平不完全由学历决定,但笔者认为更高的学历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知识水平、认知水平、方法观念、综合素质等的提升,因此,也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水平,城镇的教师学历层次普遍比农村教师高,在城镇本科生和研究生学历的教师中他们要么是第一学历直接为本科或者研究生,要么通过后期的进修增加学历,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知识域、综合能力,而农村的教师大多学历层次不高或者由“民转公”而来,后期通过进修提升学历的教师少之又少,从而拉开了城乡教师学历层次的差距。

(三)教师职称结构差异根据《2010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普通初中教师中,高级职称较少,城市、县镇、农村所占比例分别为:21.95%、11.7%、8.92%;小学教师中,高级职称的教师数量更少,所占比例为2%、1.4%、0.7%。

教师职称从很大程度上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水平、综合素质,因此是城乡师资差异的一个灵敏指标,从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出,城乡义务教育教师的职称差异有很大差距,需要广大教学者们迫切的努力来改变现状。

(四)教师投入程度的差异以上是通过年龄结构、学历层次、职称结构对城乡教师业务能力、教学水平等量化的比较,而除了上述因素外,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更能影响业务能力、教学水平。

城乡教师在教学中的投入程度或者工作积极性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而产生差距:1.工薪、福利待遇因素: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人有有缺失性需要和成长性需要,当基本的生活需要得不到满足和保障,个体就很难进一步追求更高的目标。

由于城乡经济水平的客观差距、国家政策的不同导致在农村的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上普遍低于城镇教师,国家教育督导团2008年底发布的《国家教育督导报告2008》指出:全国农村中小学教职工人年均收入分别仅相当于城市教职工的68.8%、69.2%。

由此可以看出,虽然农村教师与城镇教师同样在为国家的教育事业贡献,却出现了“同工不同酬”的结果。

2.学校的软硬件设施:学校的教学软硬件设施不可避免的影响着教学者的积极性,虽然国家已经加大力度建设农村学校,但相比城镇的学校,农村学校的软硬件设施还不完善,一些设施的缺乏比如教学设备、书刊杂志使城乡教师在教学的积极性上产生差异。

3.学校的组织管理:由于我国过去长期重视发展城市教育,使得如今城镇教育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因此,在学校的组织管理方面也有经验丰富,教师作为管理先进、运行顺利、强有力的学校组织的一部分有明确的目标,有充满活力的环境,有成长的空间和动力,而农村学校长久以来没有形成先进的管理,没有给教师提供很好的成长空间,导致了城乡教师投入程度的较大差异。

二、城乡义务教育师资差异成因造成城乡师资差异问题的原因主要有经济发展不均衡与教育政策不完善这两点:(一)城乡经济发展的两极化是城乡义务教育师资差异问题的根本原因由于过去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严重制约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当地政府对教育的投入,教育经费过少造成的问题首先表现在学校的“硬实力”即教学楼、校舍、教学设备等物质设施上,其次表现在“软实力”即师资力量、学校管理等方面;马克思指出,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由于农村长期处于经济落后地位,所以很难产生有先进教育理念的教师或管理人员,同时,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均还衡拉大了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就出现了城乡居民对教育资源需求的不均衡,因此就造成城镇和发达地区的居民追求高质量、高水平的教育而农村居民对教育的支付能力不足降低了对教育的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