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05周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二试题含解析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二)【2015年高考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三事忠告》二则张养浩治官如治家治官如治家,古人尝有是训.矣。
盖一家之事,无缓急巨细,皆所当知;有所不知,则有所不治也。
况牧.民之长,百责所丛,若庠序,若传置,若仓廥,若囹圄,若沟洫,若桥障,凡所司者甚众也。
相.时度力,弊者葺之,污者洁之,堙者疏之,缺者补之,旧所无有者经营之。
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夕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堕矣。
前辈谓:公家之务,一毫不尽其心,即为苟禄,获罪于天。
禁家人侵渔居官所以不能清白者,率由家人喜奢好侈使然也。
中既不给,其势必当取于人,或营利以侵民,或因讼而纳贿,或名假贷,或托姻属,宴馈征逐,通室无禁,以致动相掣肘,威无所施。
己虽日昌,民则日瘁,己虽日欢,民则日怨。
由是而坐败辱者,盖骈首纚踵也。
呜呼!使为妻妾而为之,则妻妾不能我救也;使为子孙而为之,则子孙不能我救也;使为朋友而为之,则朋友不能我救也。
妻妾、子孙、朋友皆不能我救也,曷若廉勤乃职而自为之为愈.也哉!盖自为虽阖门恒淡泊,而安荣及子孙;为人虽欢然如可乐,而祸患生几席也。
二者之间,非真知深悟(),未易()言。
有官君子,()审择焉。
(选自《三事忠告》,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是二者之间,非真知深悟(),未易()言。
有官君子,()审择焉。
A.之与而 B.者与其C.之所其 D.者所而【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节选自欧阳修《伶官传序》)[乙]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补充说明:虚词1.代词,代词是代替名词的一种词类。
大多数代词具有名词和形容词的功能。
2.连词,用来连接词与词、词组与词组或句子与句子、表示某种逻辑关系的虚词。
连词可以表并列、承接、转折、因果、选择、假设、比较、让步等关系。
3.介词,介词是用在词或词组前面,一起组成“介词结构”,作动词、形容词的附加成分,表示时间、处所、方式、条件、对象等的虚词。
4.副词,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或全句的词,说明时间,地点,程度,方式等的词语。
5.助词,表示附加关系或时态等语法意义或语气的虚词。
分结构助词、时态助词、比况助词、语气助词等6.叹词,叹词是表示强烈感情或呼唤、应答的词。
2010高考语文专题15: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练习专题突破通练【专题综练】(一)1.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B.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C.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D.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2.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A.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B. 大王来何操?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C. 或异二者之为,何哉?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D. 徐公何能及君也?何以战?A.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B.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将军迎曹,欲安所归乎?C.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D.儿寒乎?欲食乎?技盖至此乎?4.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A.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C.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D.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嬴乃夷门抱关者也。
5.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A.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05周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二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二)典例略。
参考11月29日典例部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欧阳行周文集序(唐)李贻孙欧阳君生于闽之里,幼为儿孩时,即不与众童亲狎,行止多自处。
年十许岁,里中无爱者。
每见河滨山畔有片景可采,心独娱之,常执卷一编,忘归于其间。
逮风月清晖,或暮而尚留,窅①不能释,不自知所由,盖其性所多.也。
未甚识文字,随人而.问章句,忽有一言契于心,移日自得,长吟高啸,不知其所止也。
父母不识其志,每尝谓里人曰:“此男子未知其指何如,要恐不为汩没②之饥氓也。
未知其为吉凶邪?”乡人有览事多而熟于闻见者.,皆贺之曰:“此若家之宝也,奈何虑之过欤!”自此遂日日知书,伏圣人之教,慕恺悌之化,达君臣父子之节,忠孝之际,唯恐不及。
操笔属词,其言秀而多思,率人所未言者,君道之容易,由是振发..于乡里之间。
建中、贞元时,文词崛兴,遂大振耀,欧③闽之乡不知有他人也。
会故相常衮来为福之观察使,有文章高名,又性颇嗜诱进后生,推拔于寒素中,唯恐不及。
至之日,比君为芝英。
每有一作,屡加赏进。
游娱燕飨,必召同席。
君加以谦德动不愈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
寻而陆相贽知贡举,搜罗天下文章,得士之盛,前无伦比,故君名在榜中。
常与君同道而相上下者,有韩侍郎愈、李校书观。
洎君并数百岁杰出,人到于今伏之。
君之文新无所袭,才未尝困。
精于理,故言多周详;切于情,故叙事重复:宜其司.当代文柄,以变风雅。
一命而卒,天其绝邪!君于.贻孙言旧故之分,于外氏为一家。
故其属文之内名为予伯舅所著者,有《南阳孝子传》,有《韩城县尉厅壁记》,有《与郑居方书》,皆可征.于集。
故予冲幼之岁,即拜君于外家之门。
大和中,予为福建团练副使日,其子价自南安抵福州,进君之旧文共十编,首尾凡若干首,泣拜请序。
予诺其命矣,而词竟未就。
价微有文,又早死。
大中六年,予又为观察使,令访其裔,因获其孙曰澥。
不可使欧阳氏之文遂绝其所传也,为题其序,亦以.卒后嗣之愿云。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3)古代是两个单音词,现在变为一个双音词,解释时要当 两个词来理解,如:“于是”、“所以”、“可以”等。 (注:18 个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见配套资料《制胜锦
囊》)
1.语法切入法
借助语法结构分析可以推断文言虚词的用法。如: ①先妣抚之甚厚。(《项脊轩志》)
“抚之”是动宾短语,“之”是动词“抚”的宾语,代词, 代“妪”,可译为“她”。
为介词,译为“用”、 拿”, 何以济”即“以何济”;第二个“以” “ 为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D 项中两个“乃”字都是副词, 译为“竟然”。A、B、C 三项中的虚词从意义到用法均不同,正 确答案为 D。 【参考答案】D
3.(2010 年广东卷)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
语境是交代写文章的目的——等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能够 看到这篇文章。由此可推断“焉”是代词,代“文章”。“得 焉”即“能够看到它”。
③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焉”用在疑问句中,表责备的语气,由此可推断“焉”
是疑问代词,可译为“何”、“哪里”。
6.词语替代法 答题时先判断该虚词在两句中你最熟悉、最有把握的那一 句里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将其代入另外一句,看看替代后文意 是否通顺、恰当,如通畅,则相同;反之,则不同。如:
专题十五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 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考纲内容
考纲阐释
“ 常见文言虚词 ” , 以考纲列出的
考点分布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 理解常见 文言虚词 在文中的 意义和用 法 焉、也、以、因、于、与、则、者、 之”18 个常见文言虚词为重点。对常见文言虚词 用法的理解,是指对阅读材料中出现的文 言虚词能根据上下文语境准确把握其用
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和意义一、虚词的概念与分类在文言文中,虚词是指除去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以外的一类词类,主要包括助词、语气助词、介词、连词等。
虚词在句子中起到连接语义和结构的作用,帮助表达说话人的思想和情感。
1. 助词:助于动态或静态动作动态化,使句子具有更加丰富的含义。
2. 语气助词:用来表示说话人的情感色彩和语气。
3. 介词:用来表示空间、方向、方式等关系。
4. 连词:连接句子成分,在句子中起到衔接、转折等作用。
二、虚词在文言文中的常见用法与意义1. 助词①能:表示“可能”的意思,有可能会发生某事情。
例如:“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离骚》)在这个句子里,“能”表示可以根据天候条件而导致海上航行困难。
②得:表示能够完成某种动作或者达到某种状态。
例如:“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花底·登鹳雀楼》)这句诗中,“得”表示通过在楼上观赏风景能够了解雨中花落的情况。
2. 语气助词①啊:表示感慨、援引事实或确认等。
例如:“燕于飞也,时哉乎!舍昆仑之巅而下者三万六千岁矣!”(《拟刘琨书》)这段话中,“啊”表示对燕子的神奇飞行做出感慨。
②哉:用于疑问句和感叹句,表达一种思考或对事物的震惊、赞美等情感。
例如:“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世说新语·任诞篇》)这段话里,“哉”表示对生死的思考,深化了此言论。
3. 介词①於:表示时间、方位、动作等。
例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苏轼《浪淘沙·滚滚长江东逝水》)这句词中,“於”表示向、往的意思。
②乎:表示疑问,常用在句末,表达对事物的怀疑或询问。
例如:“今聪者听之若座中人出言也;愚者听之若隔室中人出言也。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这段话里,“乎”表示对前面所说的情况进行确认或呼应。
4. 连词①而:连接并列成分、转折、衔接等。
例如:“秣陵虽好,吾不能老骥美焉。
”(刘禹锡《陋室铭》)这句话中,“而”表示内容上存在一种递进与反差的关系。
语文一轮复习(第10周)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一)(含解析)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一)高考频度:★★★☆☆┇难易程度:★★★☆☆1.【2017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谢贞,字元正,陈郡阳夏人,晋太傅安九世孙也.。
父蔺,正员外郎,兼散骑常侍。
贞幼聪敏,有至性.祖母阮氏先苦风眩,每发便一二日不能饮食.贞时年七岁,祖母不食,贞亦不食,亲族莫不奇之.母王氏,授贞《论语》《孝经》,读讫便诵.八岁,尝为《春日闲居》五言诗,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谓所亲曰:“此儿方可大成,至如‘风定花犹落’,乃追步惠连【注】矣。
”年十三,略通《五经》大旨,尤善《左氏传》,工草隶虫篆.十四,丁父艰,号顿于地,绝而复苏者数矣。
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
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乃谓贞曰:“孝子既无兄弟,极须自爱,若.忧毁灭性,谁养母邪?”自后少进粥。
太清之乱,亲属散亡,贞于江陵陷没,暠逃难番禺,贞母出家于宣明寺.及高祖受禅,暠还乡里,供养贞母,将二十年。
太建五年,贞乃.还朝。
及始兴王叔陵为扬州刺史,引祠部侍郎阮卓为记室,辟贞为主簿。
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辄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
俄而高宗崩,叔陵肆逆,府僚多相连逮,唯贞与卓独不坐。
后主乃诏贞入掌中宫管记,迁南平王友。
府长史汝南周确新除都官尚书,请贞为让表,后主览而奇之。
尝因宴席问确曰:“卿表自制邪?”确对曰:“臣表谢贞所作。
”后主因.敕舍人施文庆曰:“谢贞在王处,未有禄秩,可赐米百石。
”至德三年,以母忧去职。
顷之,敕起还府。
贞累启固辞。
敕报曰:“虽知哀茕在疚,而官俟得才,可便力疾还府也.”贞哀毁羸瘠,终不能之官舍。
时尚书右丞徐祚、尚书左丞沈客卿俱来候贞,见其形体骨立,祚等怆然叹息。
吏部尚书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
贞曰:“弱儿年甫六岁,情累所不能忘,敢以为托耳。
”是夜卒.后主问察曰:“谢贞有何亲属?”察因启曰:“贞有一子年六岁.”即有敕长给衣粮。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考点阐释】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其中常见文言虚词,是以考纲列举的18个文言虚词为重点: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在文中的用法,主要是考查学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并辨别文言虚词的不同用法的能力。
文言虚词数量虽比实词少,但用法灵活,使用频率高。
考查这些虚词,不要求刻板的记忆,只考查考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理解并分辨出其不同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考点梳理】例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乃不敢引疾B.御制诗以纪其事臣乃敢上壁日削月割,以趋于亡C.四海好学能文者D.去而人爱思之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临清流而赋诗【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A项中乃均解释为才;B项中第一句以解释为来,表目的,第二句以表示顺承关系;C项第一句中的者表示人,第二句中者为助词,和后句中的也构成判断语气;D项第一句而表示折关系,第二句而表示顺承关系。
【答案】A例2: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编排官王尧臣,其内兄也,亲嫌自列,乃以为第二伟即变前狱,至四五,卒之付御史决敞侍英宗讲读,每指事据经,以讽谏A.且则所B.以于因C.且则因D.以于所【解析】本题采用6个虚词选词填空的方式进行考查。
处说的是王尧臣为避嫌疑就将刘敞列为第二名。
以,介词,表原因,合乎句意;且不合适。
处是说范伟在刘敞被召还之后翻供的次数至四五次之多,用介词于,组合为至于,表示到达某种程度。
则,连词与副词用法均不通。
处说刘敞侍奉英宗讲读时引经据典来讽谏,虽然因与所都有凭借的意思,但句中凭借的内容在前、行为目的在后,用因字更为恰当;所凭借的内容大都在后。
【答案】B从历年高考文言虚词的考查来看,命题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在第卷中进行考查。
近几年来一直采用比较的方式,即挑出字形相同的虚词,比较它们的意义与用法,其特点是将8个句子分为四组,要求考生比较,判断每组两句中虚词用法的异同,其中每组的第二个语句一般出自教材相关的篇目。
高考复习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教案 通用(免费下载优秀版)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教学目标:、辨识常见文言虚词的类别;、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重点:积累个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课时安排:五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解读考点,了解考纲要求、考试题型;、了解词的类别及划分标准;、掌握代词的类别及常见代词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内容:考点解读、考点要求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要求解读①所谓“常见文言虚词”,指文言文中常用的介词、连词、助词、代词、副词等。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等个文言虚词是高考的考查范围。
②所谓“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就是说一个文言虚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具有不同的意义,同时用法也不同。
、命题规律从近几年高考试卷来看,其命题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题型相对稳定试题大都采用给出四组八个例句,每组内部两两比较,考查异同。
②考查相对集中,热词考查密度大考试说明规定的个虚词,出现频率较高的依次为“以”“而”“乃”“其”“之”“为”。
③常见题型有以下几种:Ⅰ、用两两比较的方法考查四个虚词在意义和用法上的异同,往往是从选文中选出四个虚词分别跟课本中相同的虚词进行比较。
这是最常见的考查方式。
Ⅱ、要求在同一阅读材料中对不同句子中相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比较异同。
Ⅲ、把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结合在一起考查。
文言文翻译中一般都有这样的体现。
词的类别从词的类别来说,词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对二者的区分标准有二:一是以意义为标准,意义实在的叫实词,意义空虚的叫虚词;二是以功能为标准,能够充当句子成分的是实词,不能充当句子成分,只有语法意义的是虚词。
按第一个标准,实词有“名、动、形、数、量、代”,虚词有“副、介、连、助、语气、叹、拟声”;按第二个标准,实词包括“名、动、形、数、量、代、副、叹、拟声”等,虚词包括“介、连、助、语气”。
一般古汉语依第一个标准(代词归为虚词),现代汉语依第二个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题 典例示范,经典考验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代词指代对象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于是饮酒乐甚,扣弦而歌之 . 之:代下文所唱的歌 B.教吾子与汝子,幸其 成 . 其:他们 若:你们 C.若 入前为寿„„请以剑舞 . D.而 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
而:通“尔”,你
答题 审读题干,提要采点 【规范答题】 (第一步 )其、若、而 为人称代词,之 为指示代词。 ( 第二步 ) 联系语境可知 C 项解释有误,因为“ 若 ” 应指 “你” ,代指项庄。
我听了以后,惘然感叹并且伤感地说: “家禽鸟类是小动物 啊,它们当中也有具备独特禀赋精诚之心,讲道义并且耿介有操 守的。外来的鸡有义并且勇敢超过众鸡,大家都因嫉妒尚且不和 它结成伙伴,何况是人呢?何况是朋友呢?何况是内外亲属呢? 何况是邻里呢?何况是朝廷里呢?由此观察天地之间的鬼神禽兽 等万物的变化情状,难道哪个可以逃出这种情形吗?” 我心里为它伤感,于是为它写传记。将用(它)来警醒我自己, 并且可以把(它)作为世人的一面镜子。
[答案] B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 分) (1)曳而逐出之,已而竞还啄其粟。(4 分 )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又奚为既来而共恶所呼者而迫之耶?(4 分 )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食命侣,义也。截冠雄鸡是也。彼众鸡得非幸其所呼而来耶?又 奚⑬为既来而共恶所呼者而迫之耶?岂不食其利背⑭其惠⑮耶?岂 不丧其见食命侣之一德耶?且何众栖而不使偶其群耶? ”或告 曰:“截冠雄鸡,客鸡也,予东里鄙夫曰陈氏之鸡也。死其雌,
⑰ 而陈氏寓⑯ 之 于我群焉。勇且善斗,家之六雄鸡勿敢独校 . . 焉。是
思 路 规 范 对于“代词”题,应从下面几点入手: 第 1 步,分类记忆 如第三人称代词有:其、之、彼、厥;近指代词有:是、斯、 此、然、兹;疑问代词有:何、曷、胡、奚、安、焉、孰等。 第 2 步,联系语境 如“视之,形若土狗”“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的 “若”,前者是实词,为“像,好像”之义;后者才是虚词,作 第二人称代词用。
[答案] A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 )
遂掬粟投于地而呼之 . A. 藏之于庙 庄宗受而 . 而陈氏寓之于我群焉 . C. 武城,闻弦歌之声 子之 . 客鸡义勇超乎群 . D. 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恢恢乎 . 鸡,禽于家者也 . B. 九万里 抟扶摇而上者 .
K课堂· 探究悟道
——规范答题,突破频考点
频考点
代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代词是代替别的词或词组、句子,以表示人或事物以及动作、 状 态 、 数 量 等 的 词 , 常 用 的 代 词 有 “而”“何”“其”“若”“焉”“之”等。在语境中辨析某一 代词具体的指代对象是考查的重点。 如:①“家祭无忘告乃 翁”(陆游《示儿》 )中“乃”为第二 . 人称代词,意为你的。
[答案] A
3.下列四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截冠雄鸡“重义轻利”和众鸡 “妒贤嫉能”的一组是 (3 分 )( )
截冠雄鸡又来,如慕侣将登于梁且栖焉 A. 而皆恶截冠雄鸡而击之 然见食未尝先啄而不长鸣命侣焉 B. 是以曹恶之而不与同其食及栖焉
而延颈喔咿,其声甚悲焉 C. 彼众鸡虽赖其召,既至反逐之 截冠雄鸡虽不见答,然而其迹未曾变移焉 D. 众鸡闻而曹奔于粟
[解析 ]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A.通过下文中截冠雄鸡的表现, 可以推知“如命其众鸡 ”中的 “命”是“ 召唤”的意思。B.由文 意推断“ 旋”解释为 “回头 ”正确。 C.由 “勇且善斗”“ 客鸡义 勇超乎群”推断 “校 ”解释为“较量”正确。 D.“ 志”,可联想 “ 《齐谐》者,志怪者也”中“志,动词,记载” 的义项,推断 D 项正确。
且善斗,家里的六只公鸡没有敢单独和它较量的。因此它们全都 讨厌它并且不和它一起吃食,一起栖息。它虽然能斗并且勇敢, 也无法战胜它们大家,所以常常独自游荡。但是见到食物从不曾 抢先啄食而不长声鸣叫呼唤它们的。另外那些鸡虽然依赖它的召 唤,等到了 (有食物的地方 ),反而驱逐它,从前也是这样的。切 断了鸡冠的公鸡虽然不被报答,但是它的行为没有改变过。”
②“吾其 还也”(《烛之武退秦师》 )中“其”为表商量语气 . 的副词,意为还是。 ③“存者且 偷生”(《石壕吏》 )中“且”为副词,意为 且, . 姑且。
②“而余亦悔其 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游褒禅山记》 ) . 中“其”为第一人称代词,意为我。 ③“割鸡焉 用牛刀?”(《论语》)中“焉”为疑问代词,意 . 为哪里,怎么。
· “代词 ”题答题建模· 点题 树立规范,方法呈现 设 问 方 式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不同 )的一组是
【标准答案】
C(3 分)
频考点
副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副词是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者别的副词,以表示程度、 范围、时间、情态、否定等意义的词。常用的副词有“乃、其、 且、则”等。对副词的考查,同样包括区分副词与非副词的能力。 如:①“度我至军中,公乃 入”(《鸿门宴》 )中“乃”为副 . 词,意为才。
[解析 ]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 A.第一句是写截冠雄鸡想 要和众鸡栖宿时的表现,第二句写众鸡在得到截冠雄鸡好处后的 忘恩负义的表现。 C.第一句表现截冠雄鸡被众鸡孤立排挤后的孤 独痛苦,第二句写众鸡有赖于截冠雄鸡,却又恩将仇报的表现。 D.第一句表现截冠雄鸡在受到不公平对待后仍守节不移,第二句 表现众鸡在利益面前的丑态。
(3)将用警予,且可以作鉴于世之人。 (4 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
本题涉及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固定词组、特殊句
[答案 ] (1)(众鸡 )拖拽 (它)驱赶(它)使它出去, 随后 (又 )争相回 去啄食那些粟粒。 (2)(众鸡 )又为何已经来了却一起憎恶 ( 那只 )呼叫 (它们 )的鸡 并且逼走它呢? (3)将用(它 )来警醒我自己, 并且可以把(它)作为世人的一面镜 子。
参考译文 翱 (作者本人 )来到零口(地名)的北部,有人养了二十二只鸡, 七只公鸡十五只母鸡,有的啄食有的饮水,且对人很亲近。我很 喜欢它们,于是掏出粟米丢到地上并呼唤它们。有一只公鸡,被 人切断了它的鸡冠,(它)样子像在寻找同伴,看见我就先走过来, 看见粟米便长声鸣叫,就像是叫所有的鸡 (来)。所有的鸡听到声 音成群跑到有粟米的地方。来到以后,却都讨厌被切了鸡冠的公 鸡并攻击它,(众鸡)拖拽(它)驱赶 (它)使它出去,随后 (又 )争相回
乎哉?况在朝廷乎哉?由是观天地间鬼神禽兽万物变动情状,其 可以逃乎?”
23 之。将用警予,且可以作鉴○ 24 于世之 4 吾心既伤之,遂志 ○ .
人。 (选自《李文公集》卷五)
【注】
零口:地名。营群:寻其群体。
1 . 对 下 列 句 子 中 加 点 的 词 的 解 释 , 不 正 确 的 一 项 是 (3 分 )( ) A.见粟而长鸣,如命 其众鸡 . B.而仰望焉,而旋 望焉 旋:回头 . C.家之六雄鸡勿敢独校 焉 校:较量 . D.吾心既伤之,遂志 之 志:记载 . 命:指挥
以曹恶之而不与同其食及栖焉。夫虽善斗且勇,亦不胜其众,而 常孤游焉。然见食未尝先啄而不长鸣命侣焉。彼众鸡虽赖⑱ 其召, 既至反逐之,昔日亦由是焉。截冠雄鸡虽不见答,然而其迹未曾 变移⑲ 焉。”
3 翱既闻之,惘然,感而遂伤曰: “禽鸟微物也,其中亦有
21 者焉。客鸡义勇超乎 群,群皆妒而尚不与 独秉⑳ 精气,义而介○ . 22 焉,况在人乎哉?况在朋友乎哉?况在亲戚乎哉?况在乡党 俦○
一、文言文阅读
专题 ►►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课前· 自我诊断
课堂· 探究悟道
课后· 问题突破
赏 心 亭
一个生命垂危的乞丐,在荒野里踽踽独行,最后倒在一片草 丛里,这时一颗大而晶莹的露珠掉在了他的掌心。
乞丐赶忙把手掌移到唇边,对露珠说: “你知道我要做什么 吗?” “你将把我吞下去。” “看来你比我还可怜,生命全部操纵在别人手里。” “你错了!”露珠说,“我还不懂什么叫可怜,我曾滋润过 一朵丁香花蕾,并让它美丽地绽放。现在我又将滋润另一个生命, 这是我最大的快乐和幸福,我无怨无悔。” ——2015· 甘肃省嘉峪关一中联考作文材料
分析
从乞丐的角度: ①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不要对未来
悲观失望;②困境中对未来要充满信心,要积极争取。 从露珠的角度:①生命的意义、人生真正的快乐和幸福在于 心甘情愿的奉献;②乐观面对暂时的困境乃至绝境,放大眼界, 放宽胸襟。
K课前· 自我诊断
——体验高考,找准薄弱点
体 验 高 考 (2014· 江西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 截冠雄鸡志 李翱 1 翱至零口 北,有畜 鸡二十二者,七其雄十五其雌,且饮 且啄而又狎 乎人。翱甚乐之,遂掬 粟投于地而 呼之。有一雄鸡, . 人截其冠,貌若营群 ,望我而先来,见粟而长鸣,如命 . 其众鸡。
注 ④ ② ③ 注 ①
众鸡闻而曹⑤奔于粟。既来,而皆恶⑥截冠雄鸡而击之,曳⑦而逐出 之,已而 竞还啄其粟。日之暮,又二十一其群栖于楹之梁。截冠
⑨ 雄鸡又来,如慕侣将登于梁且栖焉,而仰望焉,而旋 . 望焉,而小 ⑧
鸣焉,而大鸣焉,而延 颈喔咿,其声甚悲焉,而遂去⑪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