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蓝藻

合集下载

太湖蓝藻治理总结汇报

太湖蓝藻治理总结汇报

太湖蓝藻治理总结汇报太湖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也是长三角地区最大的淡水资源。

然而,由于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愈发突出,太湖蓝藻繁殖严重,给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解决太湖蓝藻问题,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

本文将对太湖蓝藻治理工作进行总结和汇报。

首先,在太湖蓝藻治理中,相关部门加强了监测和预警体系的建设。

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监测网站和监测设备,定期对太湖蓝藻的数量和分布进行监测和统计。

同时,建立了蓝藻预警系统,及时发布蓝藻预警信息,以便公众和相关部门做出应对措施。

这一系列的监测和预警工作为蓝藻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有效手段。

其次,太湖蓝藻治理重点加强了污染源治理。

针对太湖周边城市的污水处理设施不完善的问题,相关部门加大了投入,改善和扩建了污水处理厂,提高了污水处理能力。

同时,对于农业面源污染,相关部门推行了节水灌溉、粪污集中处理等措施,有效地减少了蓝藻的养分来源。

通过对污染源的治理,太湖蓝藻问题得到初步的缓解。

此外,太湖蓝藻治理还强调了生态修复和保护。

相关部门对太湖湖区进行了生态修复,采取了湿地自然保护、湖泊生态红线等措施,恢复和保护了湖区生态系统的平衡。

此外,加强水域巡查和保护,取缔了违法开挖太湖湖底沙的行为,维护了太湖的生态安全。

最后,太湖蓝藻治理工作还注重了宣传和教育。

相关部门开展了多项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太湖环境保护的意识和参与度。

通过组织环保宣讲、开展太湖志愿者活动等方式,推动公众积极参与太湖蓝藻治理,形成了社会共治的良好氛围。

综上所述,太湖蓝藻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是,太湖蓝藻治理仍然面临一些挑 challenges 高养分入湖、工业废水排放等等,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提高治理效果,一方面加强监测和预警体系的建设,及时发现蓝藻的扩散趋势;另一方面,加强与周边城市和农业相关部门的协作,共同加强污染源治理,减少蓝藻的养分来源。

同时,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形成良好的社会共治氛围。

太湖的水体中有哪些微生物?

太湖的水体中有哪些微生物?

太湖的水体中有哪些微生物?太湖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和上海市,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

其丰富的水资源和多样的生态系统使得太湖成为许多微生物的家园。

微生物是太湖水体中微小而不可见的生物体,包括细菌、藻类、真菌等。

它们在太湖中起着重要的生态作用,既参与有害物质的分解降解,又参与有机物的循环利用。

下面将为您介绍太湖水体中的主要微生物群体及其特点。

一、蓝藻蓝藻是太湖最常见的微生物之一,属于原核生物。

它们具有光合作用,能够利用水体中的阳光和二氧化碳进行能量合成,同时释放氧气。

蓝藻的繁殖速度非常快,当水体富含养分,尤其是磷和氮的时候,就会迅速繁殖,形成大规模的水华。

虽然蓝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供食物和氧气,但过度繁殖却会引发水体富营养化和蓝藻毒素的积累。

二、浮游生物太湖水体中还存在着丰富的浮游生物,包括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

浮游动物主要包括浮游虾、浮游螺、浮游甲壳类等,它们是太湖水体中的食物链的重要环节,可以捕食蓝藻等藻类,控制其过度繁殖的情况。

浮游植物主要指藻类,包括硅藻、链藻和绿藻等。

它们是太湖中的初级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为太湖水体提供重要的能量来源。

三、厌氧细菌太湖水体中还存在着一些厌氧细菌,它们生活在缺氧的环境中,能够利用无机物质产生能量。

这些细菌常被称为太湖中的“隐形细菌群体”,它们具有极强的耐受能力,能够适应太湖中复杂的水质环境。

厌氧细菌的存在对太湖的水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它们参与了太湖水体中有机物质的分解与转化过程,对太湖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四、真菌太湖水体中的真菌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之一。

真菌是一类多样性极高的微生物,具有分解有机物质的能力。

太湖的湖底和周边土壤中存在着大量的真菌,它们通过分解水中的有机物质、藻类和细菌的死亡物质,促进了水体的自净能力。

五、其他微生物除了上述几类微生物外,太湖的水体中还存在着其他微生物,如原生动物、异养微生物等。

它们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着太湖水体的生态平衡和稳定。

太湖蓝藻

太湖蓝藻

LOGO
太湖蓝藻问题浅析
超声波治理: 超声波治理: 利用超声波连续不断的震动对蓝藻的细胞产生 强烈的冲击,液泡被撕破,细胞向内破裂, 强烈的冲击,液泡被撕破,细胞向内破裂,蓝 藻也随之死亡。 藻也随之死亡。
LOGO
太湖蓝藻问题浅析
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
1、确立大太湖防控的理念,进一步重视太湖上游的 、确立大太湖防控的理念, 河荡保护,严禁氮磷含量高的污染物流入太湖; 河荡保护,严禁氮磷含量高的污染物流入太湖; 2.、在加大调水力度的同时,采取拦截、人工打捞、 、在加大调水力度的同时,采取拦截、人工打捞、 生态修复等多种方法; 生态修复等多种方法; 3、建立蓝藻预警机制,利用太湖现有水利工程,控 、建立蓝藻预警机制,利用太湖现有水利工程, 制太湖水体出流,增加入湖水量。 制太湖水体出流,增加入湖水量。
LOGO
太湖蓝藻问题浅析
污染治理:
1.是严格控源截污,保障调水引流,有效加 是严格控源截污,保障调水引流, 是严格控源截污 快太湖水体交换。 快太湖水体交换。 2.组织蓝藻打捞,保障太湖水面不出现大面 组织蓝藻打捞, 组织蓝藻打捞 积蓝藻积聚和腐烂。 积蓝藻积聚和腐烂。 3.蓝藻等藻类是鲢鱼的食物,可以通过投放 蓝藻等藻类是鲢鱼的食物, 蓝藻等藻类是鲢鱼的食物 此类鱼苗来治理藻类。 此类鱼苗来治理藻类。
LOGO
LOGO
太湖蓝藻问题浅析
总结: 总结: 要想彻底将蓝藻清除掉并不现实, 要想彻底将蓝藻清除掉并不现实,这是个世界 性的难题,蓝藻在湖泊中是客观存在的, 性的难题,蓝藻在湖泊中是客观存在的,就像人体 中会产生癌细胞一样,当达到生态平衡时, 中会产生癌细胞一样,当达到生态平衡时,蓝藻并 不会大面积的显现出来,而一旦富营养化加剧,这 不会大面积的显现出来,而一旦富营养化加剧, 颗定时炸弹就会爆炸。 颗定时炸弹就会爆炸。

太湖蓝藻爆发原因及治理

太湖蓝藻爆发原因及治理

太湖蓝藻爆发的起因及防治措施太湖蓝藻爆发的起因及防治措施“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记得小时候就时常唱起这首歌,可自从2007年太湖蓝藻事件爆发后,无锡人就谈水色变。

作为一名无锡人,在目睹了这一切之后更是感触颇深。

当你打开水龙头,就能闻到一股股恶臭;一盆水中有着一层绿色沉淀物时;市民开始疯抢纯净水……你就能知道水的珍贵了!太湖水污染,只是人与自然矛盾的一个缩影。

人类对自然的肆意破坏和祲占,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森林滥砍滥伐,矿山私自采挖,污水恣意排放,能源严重消耗-----,唇亡齿寒,太湖爆发的一场水危机,只是大自然对人类的一次小小惩罚,但如若不进行深刻反思,我们将彻底砸掉子孙赖以生存的饭碗,人类社会,将自取灭亡。

通过查阅资料,我们可以知道:蓝藻即蓝藻门,又称蓝绿藻,是一门最原始、最古老的藻类植物。

蓝藻的主要特征是:植物体简单,单细胞生物,各式群体和丝状体;细胞中无真核,但细胞中央含有核物质,通常呈颗粒状或网状,没有核膜和核仁,具有核的功能,故称其为原核生物。

蓝藻可以分为几十个种类,其中有一种叫微囊藻,它所产生的微囊藻毒素在自然界已知的毒素中排名第二,仅次子二(口恶)英。

同时,蓝藻还存在着许多危害,如蓝藻可以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当蓝藻大量繁殖时,水中的溶解氧浓度也迅速降低,造成鱼虾、螺蛳等水生生物的死亡,使水体遭受污染。

尽管是死亡的蓝藻,它在被细菌分解的过程中还是会产生毒素,同样污染水体。

河流湖泊中,蓝藻含量过高是否会对人体有影响,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说法,但从实验结果来看,它对肝、脾都有一定的影响。

而且蓝藻爆发的周边地区,其癌症爆发比例要比其他没受蓝藻污染的地方大。

自从1998年12月,国务院就发起了太湖水污染治理“零点行动”,拉开了太湖水污染治理的序幕。

可惜的是,九年以来,投资资金达百亿元,太湖水质却并没有因此而得到明显改善,甚至还一度出现加重的趋势。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太湖蓝藻的爆发呢?直接原因是经济社会发展速度过快导致的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远远超过我们所做的努力。

太湖蓝藻的起因和防治

太湖蓝藻的起因和防治

太湖蓝藻的起因和防治太湖蓝藻是几十年来一直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然而,2007年太湖无锡水域的大规模蓝藻爆发却令人们对其关注程度大幅上升。

那么,太湖蓝藻是缘何而起,又有没有十分有效的防治方法。

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在无锡展开了为期五天的调查。

首先,我们在无锡市水利局对蓝藻做了初步的了解。

蓝藻是一种含叶绿素的细菌,它细胞外有一层很厚的胶质,可以抵抗外界的冷热刺激。

具有极强的自适应能力和旺盛的繁殖能力,是湖泊水生态系统生物链上一个重要环节。

温度和水体富营养化都是蓝藻爆发的重要原因。

蓝藻在条件充足的时候会大量繁殖,消耗掉湖水中的溶解氧,使鱼类无法生存。

大面积的蓝藻会遮挡住射下水中的阳光,使水草也不能正常生长。

当蓝藻繁衍过多时,还会大面积的死亡、腐烂,进一步夺走水中的氧气,并放出一种毒素,剩余的有机物供蓝藻新一轮的生长。

且经生物实验,发现放出的毒素对生物的肝功能有较大影响。

蓝藻的过多繁殖还会造成自来水源遭严重污染,影响日常用水的供应。

据对无锡当地居民的询问,无锡在去年蓝藻大量爆发期间蓝藻平均厚度达到2~4厘米。

自来水呈绿色且伴有较强臭味,完全无法用于饮用、洗漱等。

在影响日常生活的同时,蓝藻的爆发也严重影响了无锡旅游业的正常经营。

大量腐烂且散发着臭气的蓝藻堆积在岸边,使太湖四周几乎所有景点都不得不暂停营业,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

去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曾对此有详细的报道。

在蓝藻爆发的两方面原因中,水体的富营养化是蓝藻繁殖的基础。

对发生富营养化作用来说,磷的作用远远大于其他营养元素的作用,磷的含量不很高时就可以引起富营养化。

(贫营养湖与富营养湖之间的临界负荷量是:总磷为0.2~0.5克/(平方米*年),总氮为5~10克/(平方米*年))。

一旦水体中磷含量上升,蓝藻的爆发就已经拥有了物质基础,所以磷是一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

无锡初期的企业以传统的印染和冶金为主,后期又涌现出大批的机械制造业。

然而冶金业废水若非重金属冶炼产生,一般含有毒物质较少,更没有很多的有机物;机械加工废水则主要是含机械润滑油、树脂、油漆等杂质,机械加工各种金属制品所排出的废液和冲洗废水,其中含有各种金属离子如铬、锌以及氰化物等;印染废水含有大量染料、淀粉、纤维素、木质素、洗涤剂等有机物,以及碱、硫化物、各类盐类等无机物。

太湖蓝藻治理措施

太湖蓝藻治理措施

太湖蓝藻治理措施近年来,以太湖蓝藻水华频发,给当地生态环境和人民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以期净化以太湖水质,恢复其生态平衡。

下面将介绍其中的一些重要措施。

完善污染源控制是治理蓝藻水华的关键。

一方面,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控制农业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并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另一方面,要加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处理,建立完善的污水处理厂,提高处理效率和水质标准。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非法排污行为的打击,加大惩处力度,形成严密的监管体系。

加强水生态修复也是治理蓝藻水华的重要手段。

在治理过程中,要注重保护湖泊的自净能力,加强湖泊的生物修复,增加湖泊的水生植被,提高湖泊的自净能力。

同时,要进行湖泊的定期清淤,恢复湖泊的水质和水体通透性。

此外,还可以利用生物修复技术,引入一些具有调节生态平衡能力的生物种类,如水葫芦、鲫鱼等,来减少蓝藻的生长。

第三,加强监测和预警也是治理蓝藻水华的重要手段。

及时监测水体中的蓝藻浓度和毒素含量,可以帮助相关部门及时采取措施,避免蓝藻水华的扩散和危害。

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系统,加强对蓝藻水华的预警能力,可以提高治理效果,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第四,加强宣传和教育也是治理蓝藻水华的重要环节。

通过宣传和教育,可以增强公众对蓝藻水华的认识和关注度,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和自觉性。

相关部门可以通过举办宣传活动、开展科普教育、制作宣传材料等方式,向公众普及蓝藻水华的危害和治理方法,引导公众参与到治理工作中来。

加强国际合作也是治理蓝藻水华的重要途径。

蓝藻水华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各国应加强合作,分享治理经验和技术,共同应对这一挑战。

可以通过国际会议、学术交流等方式,加强各国在蓝藻水华治理方面的合作,共同推动全球水环境的改善。

治理以太湖蓝藻水华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合作。

通过完善污染源控制、加强水生态修复、加强监测和预警、加强宣传和教育以及加强国际合作,我们有望实现以太湖水质的净化和生态平衡的恢复。

太湖蓝藻污染事件PPT课件

太湖蓝藻污染事件PPT课件
来一系列的负面作用, 有可能造成二次污 染。
•15
当地政府的治理方案
1、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三十二次会议于2007年9月27日修订通 过《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集中控制生活污水。 3、严格环保执法审批,坚决遏制污染排放。 4、积极扩大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5、依靠科技进步,改善水环境质量。 6、加强生态建设,减少农村面源污染。
浪霞波帆 涌飞光影 夕彤碧浮 阳色水天 红染濛际 。,;,
•1
•2
无锡鼋头渚曾是 最佳观湖景点
•3
2006年7月,太湖湖区暴发大面积蓝藻。 水样透明度为“零”,岸边的湖水像浓浓的绿 色油漆,犹如铺上了一块宽约数十米的绿地毯。•4
事件的发生
07年5月28日起,因气候因素等影响,太湖流域 高温少雨,水位偏低,使无锡太湖的梅梁湖等湖 湾,比往年提前两个多月出现了大规模蓝藻现象。
•17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让我 携起手来一起防治水污染。
•18
•19
1)影响环境景观,使饮用水质量下 降;
2)对养殖业危害; 3)造成水体二次污染使湖泊群落结
构发生改变,物种多样性降低; 4)产生藻毒素
•11
•12
•13
•14
太湖蓝藻的预防和综合治理
常用的治理方法分为生物方法、 物理方 法和化学方法
物理方法耗时长投资大, 实施难度大 化学灭杀只是一时解决了问题, 但是会带
•6
工业污染
目前,太湖流域结构性污染十分严重,化工、纺织 印染、黑色冶金依然是重点污染行业。
由于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布局的分散性、经营方 式的多变性及其初级粗加工,造成的污染极为严重 。 •7

太湖蓝藻爆发的起因及防治措施

太湖蓝藻爆发的起因及防治措施

太湖蓝藻爆发的起因及防治措施蓝藻是一种生活在淡水中的蓝藻类微生物,具有光合作用能力。

当水体中营养盐和有机物质过多,加上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就会导致蓝藻大量繁殖,进而引发蓝藻爆发。

太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之一,近年来频繁发生蓝藻爆发事件,主要起因如下:1.农业活动:农业过程中使用的化肥和农药会被雨水冲刷到河流和湖泊中,增加了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含量,从而为蓝藻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养分。

2.城市污水:城市居民和工业活动产生的大量污水直接或间接排入河流和湖泊,其中含有高浓度的营养物质和有机废物,为蓝藻爆发提供了有利条件。

3.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湖水温度升高,这是蓝藻繁殖所需的温度范围。

温度的升高还会导致湖水中的氧气含量减少,加剧了蓝藻的生长。

4.水体富营养化:过量的养分和有机废物积累在水体中,形成富营养化现象。

这些物质为蓝藻的繁殖提供了大量的营养物质,促进了蓝藻爆发。

为了解决太湖蓝藻爆发的问题,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治措施:1.加强农田管理:通过推广科学合理的农田施肥和耕作方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农业活动对水体的污染。

此外,还可以推广生态农业,利用生物农药和有机肥料,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2.加强污水处理:提升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确保城市污水得到有效处理后排放,防止过量营养物质进入水体。

同时,鼓励居民节约用水,减少污水的产生。

3.加强环境监测:建立健全的水质监测网络,对太湖及周边水域进行常态化的监测。

及时发现水体中过量的营养物质,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控。

4.利用生物控制蓝藻:引入一些天敌物种,如浅水植物、浮游动物和一些鱼类,与蓝藻竞争营养物质,从而控制其繁殖。

5.沉水植物的修复:在太湖等水体中适量引入具有吸收养分能力的沉水植物,如草鱼、水葫芦等,增加水体中的植物化竞争力,有效控制蓝藻的繁殖。

6.整治湖泊河道:加大湖泊和河道的整治力度,清理过量的蓝藻和水生植物,保持水动力环境平衡,降低蓝藻爆发的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月29日,无锡市区居民自来水臭味严重,引发了无锡 市有史以来因太湖蓝藻爆发导致的最大规模的供水危机。
蓝藻事件的人为原因
成功的“苏南经济模式”使无锡的经济获得了飞速的发展,人们的收入也大 幅上升,人们在感受经济发展带来的愉悦的同时早已忘记了周边环境的恶化
水污染处理设施的严重滞后、非正常使用太湖流域水资源和相关 立法滞后导致太湖外部环境日趋恶化 太湖的公地困局:三省一市环绕在太湖周围,每个地方都想利用 太湖促进经济发展却都不愿承担治理太湖的责任 当地政府、企业、居民的环保意识 的缺失直接导致了太湖水质污 染 的产生
太湖蓝藻
化工1301
闫雯 王浩男
2007 algae in Taihu Lake pollution incident
2007年太湖蓝藻污染事件
事件的发生
2007年5月28日起,因气候因素等影响,太湖流域高温 少雨,水位偏低,使无锡太湖的梅梁湖等湖湾比往年提前两 个多月出现了大规模蓝藻现象。 5月28日,无锡市委市政府迅速启动了太湖蓝藻治理的 紧急预案,水利部太湖局紧急启用常熟水利枢纽泵站从长江 实施应急调水。
1
1
重建生态系统、增强自净能力 打破行政区划的局限和束缚,区 域合作,规划有方 建立完善的藻类监测机制,为科 学治理提供可靠数据 加强立法、依法治污、统一管 理、严格执法、政策推动 加大环保知识宣传力度,提高环 保意识,携手防治水污染
2
5
我的 想法
4 3
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
4
5
谢谢观看
thanks
农业方面的污染
肥料、农药、畜禽粪便、秸秆及村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都对水 体富营养化产生了不小影响。
养殖业造成的污染
在网箱养殖过程中,投入到太湖中的饵料只有30%被鱼类利用,其余沉 入湖底污染水质,在这30%被利用的饵料中,有91%的氮、磷流失到水体中。
蓝藻爆发的危害
危害水域生态环境中栖 息生物的生存与发展 密集的浮游藻类阻挡了阳光的光线透射,底栖的水生植物因得不到 充足的太阳能使其光合速率降低,减少了光合产物的产量,进而影 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同时还因其强烈吸收可见光的短波部分使水 温升高影响了对水温敏感的生物种群的生存。
工业污染
目前,太湖流域结构性污染十分严重,化工、纺织印染、黑色冶金依 然是重点污染行业。由于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布局的分散性、经营方式 的多变性及其初级粗加工,造成的污染极为严重。
生活污水的排放
太湖流域地区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区域内人口剧增。产生的 生活污水也迅速增加。与此同时,排污管道铺设不健全、处理设施跟不上城市 化进程的步伐,致使污水未经处理或只经过简单处理就排放到太湖中去。
2014年太湖又遇蓝藻挑战
6年过去了,太湖水质持续向好,均实现安全度夏。2014年太湖蓝藻发 生时间提前,而高温干旱少雨气候条件极易促成蓝藻发生,让太湖安全度 夏面临考验。尽管水质不断改善,但仍有隐忧:蓝藻发生的生境条件还没 有改变,一旦有合适的气象、气候条件,蓝藻发生还是一种常态化现象; 太湖水质改善的幅度和程度出现了边际效应递减,就目前来看,改善太湖 水质会变得越来越难,甚至会出现反复。
破坏水域生态景观
浮游藻类的大量繁殖往往密集在水面形成一层薄皮或泡沫,水体颜 色变绿,加之死亡的浮游生物和鱼类漂浮在其中,不仅使原来干净、 清澈、透明的水体变得色泽混杂,浮游藻类死亡后沉入水底并堆积 使水体变浅,加速了湖泊水库的沼泽进程,破坏了原有的生态景观。
位于江河上游的湖泊、水库等大型水体若发生有害水华,浮游藻类 释放的毒素和死亡的浮游生物污染了水源,导致水质下降,影响下 游城乡居民生活用水质量,造成用水不便与困难。最新研究表明, 它还是一种强烈的促癌剂,长期饮用含有该毒素的水可引发肝癌。
威胁人类身体健康
政府的治理
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2 次会议于2007年9月27日修订通过《江苏省太湖 水污染防治条例》 国务院第169次常务会议于2011年8月24日 通过《太湖流域管理条例》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集中控制生活污水; 2、严格环保执法审批,坚决遏制污染排放; 3、积极扩大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4、依靠科技进步,改善水环境质量; 5、加强生态建设,减少农村水源污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