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技术
机电一体化概述

机电一体化概述机电一体化就是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的有机结合,它涵盖了机械、电子、计算机、控制等多个领域的知识,通过综合运用这些领域的技术来实现机械系统的智能化、自动化和高效化。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核心在于信息的传递与处理,机电一体化系统通过传感器、执行器等电子元件能够实时获取机械系统的运行状态,并根据预设的控制策略进行相应的调整。
这种信息的传递与处理使得机械系统具备了更高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能够应对各种复杂的工作环境和任务需求。
此外机电一体化还强调系统的整体优化,它不仅仅关注单个元件或部件的性能提升,更注重整个系统的协同工作和整体性能。
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参数配置和算法优化,机电一体化系统能够实现更高的效率、更低的能耗和更好的稳定性。
机电一体化涉及的关键技术众多,其中最为核心的是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和驱动技术。
传感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系统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系统通过各类传感器能够实时感知外部环境的变化和机械系统的运行状态从而为控制决策提供依据。
随着传感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的传感器不断涌现,使得系统的感知能力不断增强。
控制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核心,它根据传感器提供的信息,通过预设的控制算法和策略对执行器进行精确的控制,以实现机械系统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现代控制技术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系统提供了更为先进和高效的控制手段,驱动技术则是机电一体化系统执行动作的关键,它通过各种电机、液压、气压等驱动元件将控制信号转化为机械动作实现系统的运动控制。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产业的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深入的研究。
它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还使得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对于推动工业现代化、提升国家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机电一体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自动化生产线、机器人、数控机床等设备中,通过引入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等元件,这些设备能够实现自动化生产、精确加工和高效运行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机电一体化技术被应用于汽车、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中,通过引入智能驾驶、自动导航等系统,这些交通工具能够实现更加安全、高效和舒适的行驶体验。
机电一体化概述

单元一机电一体化概述1. 1. 1机电一体化的定义“机电一体化是在机械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微电子技术,并将机械装置与电子装置用相关软件有机结合而构成系统的总称。
”“机电一体化”是将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等多门技术学科在系统工程的基础上相互渗透、有机结合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边缘技术学科。
1. 1. 3机电一体化的内容机电一体化包含了技术和产品两方面的内容,首先是指机电一体化技术,其次是指机电一体化产品。
1. 1. 4机电一体化的特点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显著特点是多功能、高效率、高智能、高可靠性,同时又具有轻、薄、细、小、巧的优点,其目的是不断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多样性和省时、省力、方便的需求。
1. 2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组成1. 2. 1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功能组成传统的机械产品主要是解决物质流和能量流的问题,而机电一体化产品除了解决物质流和能量流以外,还要解决信息流的问题。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对输入的物质、能量与信息(即所谓工业三大要素)按照要求进行处理,输出具有所需特性的物质、能量与信息。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主功能包括变换(加工、处理)、传递(移动、输送)、储存(保持、积蓄、记录)三个目的功能。
主功能也称为执行功能,是系统的主要特征部分,完成对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传递和储存。
机电一体化系统还应具备动力功能、检测功能、控制功能、构造功能等其他功能。
加工机是以物料搬运、加工为主,输入物质(原料、毛坯等)、能量(电能、液能、气能等)和信息(操作及控制指令等),经过加工处理,主要输出改变了位置和形态的物质的系统(或产品)。
动力机,其中输出机械能的为原动机,是以能量转换为主,输入能量(或物质)和信息,输出不同能量(或物质)的系统(或产品)。
信息机是以信息处理为主,输入信息和能量,主要输出某种信息(如数据、图像、文字、声音等)的系统(或产品)。
1. 2. 2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构成要素机电一体化系统一般由机械本体、传感检测、执行机构、控制及信息处理、动力系统等五部分组成,各部分之间通过接口相联系。
机电一体化技术知识点总结

机电一体化技术知识点总结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将机械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和控制技术等多种技术有机结合,并综合应用于实际产品和系统中的一门交叉学科。
它旨在实现机械系统与电子系统的协同工作,提高产品的性能、质量和可靠性。
以下是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相关知识点的总结。
一、机械技术机械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的基础,包括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械传动等方面。
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机械结构需要满足高精度、高刚性、轻量化等要求。
例如,采用新型材料和先进的制造工艺来减轻机械部件的重量,提高其强度和精度;优化机械传动系统,减少传动误差和能量损耗。
二、电子技术电子技术包括电子电路、数字电路、模拟电路、集成电路等。
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电子技术用于实现信号的采集、处理、传输和控制。
例如,传感器将物理量转换为电信号,经过放大、滤波等处理后,由微控制器进行分析和决策,然后通过驱动电路控制执行机构的动作。
三、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机电一体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
计算机技术用于系统的建模、仿真、优化和控制;通信技术实现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以及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换;网络技术则使多个机电一体化系统能够实现互联和协同工作。
四、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是机电一体化系统获取外界信息的关键部件,能够将物理量、化学量等非电量转换为电量。
常见的传感器有位移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
传感器的精度、灵敏度、稳定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到系统的性能。
五、控制技术控制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核心,包括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
经典控制理论主要用于单输入单输出线性定常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现代控制理论则适用于多输入多输出、非线性、时变等复杂系统。
控制算法如 PID 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
六、执行机构执行机构是将控制信号转换为机械动作的部件,如电机、气缸、液压马达等。
电机是最常见的执行机构,包括直流电机、交流电机和步进电机等。
机电一体化技术知识点总结

机电一体化技术知识点总结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将机械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多种技术有机结合的一门综合性技术。
它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推动了制造业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发展。
一、机械技术机械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的基础。
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机械部件需要具备高精度、高刚性、轻量化等特点。
例如,滚珠丝杠、直线导轨等精密传动部件能够实现精确的直线运动;而高强度铝合金、钛合金等新型材料的应用,则有效减轻了机械结构的重量,提高了系统的响应速度。
在设计机械结构时,需要充分考虑力学性能、热学性能以及动态特性等因素。
通过有限元分析等手段,可以对机械部件进行强度、刚度和模态分析,优化结构设计,避免共振等问题的发生。
二、电子技术电子技术包括电力电子技术和微电子技术。
电力电子技术主要用于电机驱动、电源变换等方面。
例如,变频器可以实现电机的调速控制,提高电机的运行效率和节能效果;而开关电源则能够提供稳定、高效的直流电源。
微电子技术则是指集成电路、微处理器等微型电子器件的应用。
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微处理器作为控制核心,负责采集传感器信号、进行数据处理和运算,并输出控制指令。
同时,各种传感器(如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等)将物理量转换为电信号,为系统提供实时的监测和反馈信息。
三、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机电一体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数据采集、信号处理、通信技术等都是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数据采集系统,可以实时获取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参数,如温度、压力、速度等。
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能够帮助我们了解系统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
信号处理技术包括滤波、放大、调制解调等,用于对传感器采集到的信号进行优化和转换,以便微处理器能够准确识别和处理。
通信技术实现了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各个部件之间的信息交互。
常见的通信方式有串行通信(如 RS232、RS485)、现场总线(如 CAN 总线、Profibus 总线)以及工业以太网等。
机电一体化的技术及其前景趋势

机电一体化的技术及其前景趋势1. 引言1.1 机电一体化的技术及其前景趋势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指在机械设计、控制与信息处理等领域,将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和机械技术有机结合,形成一种新的综合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业的不断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从工厂生产到医疗设备,从智能家居到交通运输,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影响无处不在。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当时的机械制造业开始引入计算机控制系统,实现了机械设备的自动化生产。
随着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机电一体化技术也不断演化,越来越多的智能设备和系统涌现出来。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特点是将机械结构、传感器、执行器、控制系统等有机整合在一起,实现了设备自动化、智能化的功能。
优势在于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节约能源等方面。
机电一体化技术将在未来实现更广泛的应用,成为工业生产的重要发展方向。
它将为产业升级和转型提供重要支持,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在这个数字化、智能化的时代,机电一体化技术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前景。
2. 正文2.1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历程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
当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传统的机械和电气技术已经无法满足复杂工程系统的需求。
因此,人们开始探索将机械、电气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机电一体化技术。
在80年代初期,随着数字控制技术的逐渐普及,机电一体化技术开始进入实际应用阶段。
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等设备开始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到了90年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传感器技术、自动化控制系统和远程监控技术的不断完善,进一步推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
21世纪初,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兴起,机电一体化技术进入了全面智能化的阶段。
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能家居等领域都开始广泛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为各行业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机电一体化技术

机电一体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是近年来在制造业领域快速发展的一种技术,它将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和自动化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了工作过程的全面自动化。
本文将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定义、应用领域、优势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期对读者了解这一重要技术有所帮助。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简单的理解上指的是机械和电气技术的融合。
它将机械工程和电气工程两个独立的领域相结合,通过自动化控制实现工业生产过程的高效率、高质量和高精度化。
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中,机械部件通过电气控制实现全自动化操作,从而减少了人工干预,提高了制造效率和产品质量。
机电一体化技术广泛应用于制造业领域。
例如,汽车制造业中的机器人生产线就是典型的机电一体化应用。
该生产线利用机器人进行化工焊接、质检、组装等工艺过程,通过自动化控制实现了高效、精确的生产。
此外,在航空和航天领域,机电一体化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飞行器的设计、制造和测试中,可以提高飞行器的飞行性能和安全性。
机电一体化技术相较于传统的机械工程和电气工程具有显著的优势。
首先,机电一体化技术能够实现生产过程的全自动化,减少了人工干预,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其次,机电一体化技术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可以根据不同生产需求进行快速调整和优化,满足不同产品的生产要求。
此外,机电一体化技术还能够减少人工劳动,提高生产环境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从而降低了劳动成本和风险。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机电一体化技术需要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因此需要专业人才的培养和跨学科合作。
其次,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投资成本较高,需要企业具备一定的财力和技术实力。
此外,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应用过程中还需要考虑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等问题,以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机电一体化技术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一方面,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更好地融合智能化和自动化,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简要叙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定义和内涵

简要叙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定义和内涵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一种跨学科的技术,它将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控技术、电子电力技术、接口-技术、信息变换技术等多种技术进行有机融合,旨在提高机械设备的精度、效率、性能和可靠性。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定义可以概括为:在机构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和。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
1.技术层面: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基于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多种技术的有机融合,它不是简单地将这些技术叠加在一起,而是通过有机的整合,使各种技术在系统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2.产品层面:机电一体化技术通过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系列先进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如数控机床、智能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等,这些产品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总的来说,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一种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将多种技术有机融合,实现机械设备的高效、高精度、高可靠性的一种综合性技术。
什么是机电一体化技术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什么机电一体化又称机械电子学机电一体化是由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机械技术、电子技术、控制技术、光学技术等相融合构成的一门独立的交叉学科。
机电一体化主要发展方向为智能化,模块化,网络化,微型化,系统化等。
主干课程:机械制图、机械设计与加工、气动与液压技术、电工与电子、电气控制与PLC、自动生产线、工业机器人技术、机电设备维护维修与管理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机械加工技术、电工电子技术、检测技术、液压与气动、电气控制技术、自动生产线技术及机电设备维修等基本知识,具备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安装、调试、维护和维修能力,从事自动生产线等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维修、生产技术管理、服务与营销以及机电产品辅助设计与技术改造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培养要求: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业、创新精神和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等专门人才,掌握机械技术和电气技术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相应实践技能以及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熟练进行机电一体化产品和设备的应用、维护、安装、调试、销售及管理的第一线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发展现状包括以下几种①.智能化智能化是21世纪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人工智能在机电一体化建设者的研究日益得到重视,机器人与数控机床的智能化就是重要应用。
这里所说的“智能化”是对机器行为的描述,是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人工智能、运筹学、计算机科学、模糊数学、心理学、生理学和混沌动力学等新思想、新方法,模拟人类智能,使它具有判断推理、逻辑思维、自主决策等能力,以求得到更高的控制目标。
诚然,使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与人完全相同的智能,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
但是,高性能、高速的微处理器使机电一体化产品赋有低级智能或人的部分智能,则是完全可能而又必要的。
②.模块化模块化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程。
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种类和生产厂家繁多,研制和开发具有标准机械接口、电气接口、动力接口、环境接口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单元是一项十分复杂但又是非常重要的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PT文档演模板
机电一体化技术
PPT文档演模板
机电一体化技术
③端盖式
构造:在螺母1上钻出纵
向孔作为滚子回程滚道,螺 母两端装有两块扇形盖板或 套筒2,滚珠的回程道口就 在盖板上。滚道半径为滚珠 直径的1.4~1.6倍。
特点:结构简单、工艺性
好,但滚道吻接和弯曲处圆 角不易做准确而影响其性能, 故应用较少。常以单螺母形 式用作升降传动机构。
•P型(定位型)
•T型(传动型)
•确定滚珠丝杠副的导程
•滚珠丝杠副的载荷及速度计算
•确定预期的额定动载荷Cam
•按精度要求确定丝杠的 •最小螺纹底径d2
•按强度计算确定丝杠的 •最小螺纹底径d2
•确定滚珠丝杠副的螺母形式及规格代号
PPT文档演模板
•确定预紧力Fp
•基本额定静载荷验算
•对预拉伸滚珠丝杠,计算行程补偿值C和预拉紧力Ft
特点:可实现定量调整。即可进行精密微调(如0.002mm), 使用中调整较方便。
PPT文档演模板
机电一体化技术
(3)双螺母垫片调整预紧式
如图所示,调整垫片1的厚度,可使两螺母2产
生相对位移,以达到消除间隙、产生预紧拉力 之目的。其特点是结构简单刚度高、预紧可靠, 但使用中调整不方便。
PPT文档演模板
•根据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精度要求确定:
n 精度要求高时应选取较小的基本导程。滚珠 的工作圈(或列)数和工作滚珠的数量N由试验 可知:第一、第二和第三圈(或列)分别承受 轴向载荷的50%、30%和20%左右。因此, 工作圈(或列)数一般取2.5~3.5。
n 滚珠总数N一般不超过150个。
PPT文档演模板
移s。
应用场合:多用于各种微动机构中。
PPT文档演模板
机电一体化技术
2.1.3 滚珠丝杠传动部件
1.组成及特点 组成:由丝杆3、螺母
2、滚珠4和反向器(滚 珠循环反向装置)1等 四部分组成。(3.26)
优点 :轴向刚度高、
运动平稳、传动精度 高;不易磨损,使用 寿命长等优点。
缺点:不能自锁,具
有传动的可逆性。
PPT文档演模板
•工作原理
机电一体化技术
PPT文档演模板
机电一体化技术
(2)双螺母齿差预紧调整式
结构如图,二个螺母
的两端分别制有圆柱齿 轮3,二者齿数相差一
个齿,通过二端的二个 内齿轮2与上述圆柱齿
轮相啮合并用螺钉和定 位销固定在套筒1上。
方法:调整时先取下二端的内齿轮2,当二个滚珠螺母相对 于套筒同一方向转动同一个齿后固定后,则一个滚珠螺母相 对于另一个滚珠螺母产生相对角位移,使二个滚珠螺母产生 相对移动,从而消除间隙并产生一定的预紧力。
优点:在高频浮动中达到回珠圆弧槽进出口的自动对接,通道流
畅、摩擦特性较好,更适用于高速、高灵敏度、高刚性的精密进给系 统。
PPT文档演模板
机电一体化技术
PPT文档演模板
机电一体化技术
外循环
从结构上看,外循环有三
种形式:
①螺旋槽式 :在螺母2的
外圆表面上铣出螺纹凹槽, 槽的两端钻出二个与螺纹 滚道相切的通孔,螺纹滚 道内装入二个挡珠器4引 导滚珠3通过这二个孔, 应用套筒1盖住凹槽,构 成滚珠的循环回路。
丝杠传动系统。由于随温度的升高会使丝杠的 预紧力增大,故易造成两端支承的预紧力不对 称。
PPT文档演模板
机电一体化技术
③双推一简支式
如图所示,一端装止推轴承,另一端装向心球
轴承,轴向刚度不太高。使用时应注意减少丝 杠热变形的影响。双推端可预拉伸安装,预紧 力小,轴承寿命较高,适用于中速、精度较高 的长丝杠传动系统。
如图所示,螺母3的外端有凸缘,而螺母4的外端虽无凸
缘,但制有螺纹,并通过二个圆螺母固定。调整时旋转 圆螺母2消除轴向间隙并产生一定的预紧力,然后用锁 紧螺母1锁紧。预紧后两个螺母中的滚珠相向受力(如图 b),从而消除轴向间隙。其特点是结构简单、刚性好、 预紧可靠,使用中调整方便,但不能精确定量地调整。
•确定滚珠丝杠副支撑所用轴承的型号、规格
机电一体化技术
设计流程
•滚珠丝杠副工作图的设计 •各种传动力矩的计算、电机的选择
•传动刚度的计算
•传动刚度的验算、滚珠丝杠副精度的选择、 •订货代号的确定
•滚珠丝杠副精度按经验选择、 •订货代号的确定
•滚珠丝杠副支临界压缩载荷Fc的校验
•滚珠丝杠副支极限转速nc的校验
(1)支承方式 ①单推一单推式 :
如图所示,止推轴承分别装在滚珠丝杠的两端并施 加预紧力。
特点:轴向刚度较高;预拉伸安装时,预紧力较大; 轴承寿命比双推一双推式低。
PPT文档演模板
机电一体化技术
②双推一双推式
如图所示,两端装止推轴承及向心轴承的组合,
并施加预紧力,其刚度最高。
该方式适合于高刚度、高速度、高精度的精密
PPT文档演模板
•滚珠丝杠副dn值的校验 •滚珠丝杠副形位公差的标注
机电一体化技术
举例
• 已知某工程机械中传动用T型滚珠丝杠副
,工作是有轻微振动,丝杠轴向工作载荷 Fmax为15680N,Fmin为9800N,丝杠的 转速nmax为100r/min,nmin为2 r/min ,丝杠的精度等级为 3级,可靠性为 90%。
机电一体化技术
PPT文档演模板
如图所示的制动装置。
当主轴7作上、下进给 运动时,电磁线圈2通 电并吸引铁芯1,从而 打开摩擦离合器4,此 时电机5通过减速齿轮、 滚珠丝杠副6托动上、 下运动部件7作垂直上 下运动。当电机停止运 动或断电时,电磁线圈 2也同时断电,在弹簧3 的作用下摩擦离合器4 压紧制动轮,使滚珠丝 杠不能自由转动。从而 防止因上、下运动部件 的自重而自动下降。
调整也不方便。 沿螺母圆周均匀分布。
PPT文档演模板
机电一体化技术
浮动式反向器的内循环滚珠丝杠副
结构特点:反向器1上的安装孔有0.01~0.015mm的配合间隙,反
向器弧面上加工有圆弧槽,槽内安装拱形片簧4,外有弹簧套2,籍助 拱形片簧的弹力,始终给反向器一个径向推力,使位于回珠圆弧槽内 的滚珠与丝杆3表面保持一定的压力,从而使槽内滚珠代替了定位键 而对反向器起到自定位作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
7.滚珠丝杠副的密封与润滑12.7
• 密封圈有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二种:
n (1)非接触式:密封圈通常由聚氯乙烯等塑 料制成,其内孔螺纹表面与丝杠螺纹之间略 有间隙,故又称迷宫式密封圈。
n (2)接触式密封圈用具有弹性的耐油橡胶或 尼龙等材料制成,因此有接触压力并产生一 定的摩擦力矩,但其防尘效果好。
图为变位导程自预紧方
式。它是在滚珠螺母体 内的两列循环滚珠链之 间,使内螺纹滚道在轴 向制作一个Δl0的导程突 变量,从而使二列滚珠 在轴向错位而实现预紧。 预紧力的大小取决于Δl0 和单列滚珠的径向间隙。
特点:结构简单紧凑,
但使用中不能调整,且 制造困难。
PPT文档演模板
机电一体化技术
6.滚珠丝杠副支承方式的选择
直径d0和基本导程l0。公称直径d0应根据轴向最大载荷按滚珠 丝杠副尺寸系列选择。
• (3)滚珠丝杠副的选择步骤 :在选用滚珠丝杠副时,必
须知道实际的工作条件:
• 包括:最大的工作载荷Pmax(或平均工作载荷Pcp)(N)作用下的
使用寿命T(h);丝杠的工作长度(或螺母的有效行程)l(mm); 丝杠的转速n(或平均转速ncp)(r/min);滚道的硬度HRC及丝 杠的工况。
结构的特点:工艺简单、
径向尺寸小、易于制造。 但是挡珠器刚性差、易磨 损。
PPT文档演模板
机电一体化技术
②插管式
用一弯管1代替螺纹凹槽,弯管的两端插入与螺纹滚道5相
切的两个内孔,用弯管的端部引导滚珠4进入弯管,构成滚 珠的循环回路,再用压板2和螺钉将弯管固定。
结构简单、容易制造。但是径向尺寸较大,弯管端部用作
机电一体化技术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18
机电一体化技术
本节重点
• 1.丝杠螺母传动机构的基本传动形式;丝
杠螺母副的的组成及特点;
• 2.滚珠丝杠副的典型结构;循环方式;预
紧方式;
• 3.滚珠丝杠副的选择方法
PPT文档演模板
机电一体化技术
实例:X-Y工作台的结构
PPT文档演模板
机电一体化技术
少振动、降低噪声。
PPT文档演模板
机电一体化技术
2.1 传动部件的选择与设计
2.1.1 机械传动部件及其功能要求 ①精密化——
②高速化—— ③小型化、轻量化——
PPT文档演模板
机电一体化技术
常见的机械传动机构
• 螺旋传动 • 齿轮传动 • 同步带传动 • 高速带传动 • 非线性传动 • …间隙调整与预紧
•常用的几种调整预紧方法
n(1)双螺母螺纹预紧调整式 n(2)双螺母齿差预紧调整式 n(3)双螺母垫片调整预紧式 n(4)弹簧式自动调整预紧式 n(5)单螺母变位导程自预紧式和单螺母滚珠过 盈预紧式
PPT文档演模板
机电一体化技术
(1)双螺母螺纹预紧调整
PPT文档演模板
机电一体化技术
PPT文档演模板
机电一体化技术
3.滚珠丝杠副的主要尺寸参数
公称直径d0 : 基本导程l0(或螺距t) : 行程l: 还有丝杆螺纹大径d、丝杆螺纹小径d1、滚珠直径db、螺
母螺纹大径D、螺母螺纹小径D1、丝杆螺纹全长ls等。
PPT文档演模板
机电一体化技术
基本导程的大小的确定
PPT文档演模板
•结构
•运行轨迹
机电一体化技术
2.滚珠丝杠副的典型结构类型:
(1)螺纹滚道型面(法向)的形状及主要尺寸 滚道型面与滚珠接触点之法线与丝杠轴向之垂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