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流免疫电泳

合集下载

免疫学对流免疫电泳

免疫学对流免疫电泳

快。在抗体和抗原的对向泳动时,两者相遇于最适比例处
形成白色沉淀线,可肉眼观察得到结果,此结果为阳性结 果。
电渗作用(电渗是电场中溶液对于固体的相对移动,琼 脂是酸性物质,在碱性缓冲液中带负电,而与它接触的 溶液带正电,因此液体向阴极移动,产生电渗)
【材料】
1.
正常人血清 兔抗人血清,等电点:8.0
实验内容
对流免疫电泳
【原理】

对流免疫电泳(CIEP): 基于抗体抗原的等电点彼此不 通,在通电的琼脂凝胶中抗体向负极泳动,抗原向正极泳 动。一般抗体(IgG)的等电点位pH5~9,血清蛋白抗原的
等电点位pH4~5,所以在pH8.2~8.6的缓冲溶液中,抗体所
带的负电荷较少,正电荷较多,同时还受电渗作用,向负极 泳动;抗原带正电荷少负电荷多,分子也较小,电泳迁移
3、抗原、抗体的量应相接近,如抗原量过多,可造成
假阴性结果,须通过稀释抗原加以解决。 4、电泳时电压不宜过高或过低,过高可能会将琼脂拉
断;过低时沉淀线出现时间会延长
2.
3.
0.05UpH8.6巴比妥钠—盐酸缓冲液、生理盐水
1 %离子琼脂板用0.05U巴比妥钠—盐酸缓冲液配成 打孔器、图样板、毛细吸管 电泳仪,电泳槽
4.
5.
6.
【步骤】
制离子琼脂板 先用生理盐水 50 ml加1.2 g琼脂 隔水煮沸融化, 再加 50 ml pH8.6 0.05 mol/L巴比妥缓 冲液继续隔水煮 沸至澄清,取融 化的琼脂3.5~ 4 ml,浇于载玻 片上,待其冷却
打孔 (孔径3mm,孔距3mm) 加样 对应孔号加试剂
放入电泳槽
开启电泳仪 调整电压为30V 电流强度为6~8mA 通电1h 电泳完毕 取出琼脂板 观察实验结果

对流免疫电泳的原理

对流免疫电泳的原理

对流免疫电泳的原理
流免疫电泳(immunoelectrophoresis)是一种将免疫反应与电泳结合起来的方法,用于检测和定量分析特定抗原或抗体的存在和浓度。

其原理包括以下步骤:
1. 样品制备:将待测样品中的抗原或抗体进行提取和纯化。

2. 准备电泳板:将琼脂糖凝胶块放置在电泳板上,形成一条凹槽。

在凹槽两侧分别插入两个电极。

3. 样品加载:在凹槽中将待测样品和免疫球蛋白(常常是抗体)混合,形成样品准备。

4. 电泳:将电泳板放置在含有适当缓冲液的电泳槽中,通电使得样品准备在凝胶上进行电泳运动。

根据样品带电性质的不同,抗原和抗体会在电场作用下向正或负极运动。

5. 免疫沟槽:当样品准备在电场作用下运动时,抗原和抗体会形成一定的沟槽,其中抗原移动的远一侧为阳极端,抗体移动的远一侧为阴极端。

6. 静置:在电泳完成后,允许抗原和抗体在凝胶中进行免疫反应。

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会形成可见的免疫沉淀线。

7. 结果解读:根据免疫沉淀线的形状、长度和强度,可以判断待测样品中特定抗原或抗体的存在和相对浓度。

总的来说,流免疫电泳的原理是在电泳过程中,利用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作用使其在电场作用下形成免疫沉淀线,并通过观察和解读沉淀线的特征来进行分析和定量。

对流免疫电泳操作方法

对流免疫电泳操作方法

对流免疫电泳操作方法
对流免疫电泳(CIEP)是一种检测样本中蛋白质的方法。

以下是其操作步骤:
1. 准备样本:将待测的样本加入缓冲液中,并进行混合。

可以将分离物、血浆、血清等作为样本。

2. 准备电泳缓冲液:根据试剂盒说明书或自己的需求,配制电泳缓冲液,并根据实验设计制作所需的pH值和离子强度的缓冲液。

3. 准备抗体:将合适浓度的抗体加入电泳缓冲液中,并进行混合。

4. 将样本和抗体混合:将样本和抗体混合,并在室温下反应一段时间。

5. 将混合物加到电泳槽中:将混合物注入CIEP槽中,并将电极插入电泳槽中。

6. 进行电泳:将电泳槽连接到电源,设置所需的电压和时间进行电泳。

7. 可视化蛋白质:将电泳后的蛋白质进行染色,如使用银染或卡斯林蓝染。

8. 结果分析:根据样品和抗体的反应,可以得到样品中是否存在特定的抗原或蛋白质。

免疫学实验 对流免疫电泳

免疫学实验 对流免疫电泳

1
Ab
2 Ag
3
Ab:甲胎蛋白诊断血清 Ag:1、肝癌病人血清(阳性对照)
2、正常人血清(阴性对照) 3、待测血清
电泳
• 将加好样品的板置于电泳槽上,抗原孔置 负极端,抗体孔置正极端。琼脂板两端分 别用四层纱布与0.05mol/L、PH8.6的缓 冲液相连,接通电源。电流以玻片的宽度 计算,为4mA/cm;电压以玻片的长度计 算,为6V/cm;通电30-60min后,切断 电源,观察结果
实验二 对流免疫电泳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对流免疫电泳的原理。 2.掌握对流免疫电泳检测待测抗原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 对流免疫电泳实质上是定向加速的双向免 疫扩散技术。
• 在pH8.6的缓冲液中,蛋白质抗原带负电 荷向正极泳动;而抗体大部分属于Ig,由 于分子量大,暴露的极性基团较少,在离 子琼脂中泳动缓慢,同时受电渗作用的影 响向负极泳动,在抗原抗体相遇的最适比 例处形成乳白色沉淀线。
四、实验步骤
• 琼脂糖凝胶板的制备 • 打孔、加样 • 电泳 • 结果观察 • 影响结果的因素
制板、加样、打孔
• 用吸管吸取4ml加热溶化的琼脂铺在载玻片 上,待凝。
• 打孔:用打孔器在琼脂板上打孔(孔距4mm), 如图。
• 加样:将待测抗原样品约10ul加在阴极侧孔 内,抗血清加在阳极侧,加样时应加满小孔但 不能溢出
五、结果和讨论
• 将玻片对着光,先观察AFP阳性血清孔与 抗体孔之间的白色沉淀线,然后再观察待 检血清孔与抗体孔之间是否也有沉淀线出 现,如有沉淀线,则表示AFP试验阳性, 否则AFP试验为阴性。如沉淀线不清晰, 可把琼脂板放在湿盒中37℃数小时或置电 泳槽过夜再观察。
甲胎蛋白检测意义:

对流免疫电泳护理课件

对流免疫电泳护理课件

CHAPTER
对流免疫电泳的护理应用
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诊断疾病
对流免疫电泳技术可用于检测和 诊断各种疾病,如感染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监测病情
通过对患者体液(如血清、尿液 等)中的抗原或抗体进行检测, 对流免疫电泳可用于监测病情变
化和治疗效果。
指导治疗
通过对患者体内特定抗原或抗体 的检测,对流免疫电泳可以为临 床医生提供治疗依据,指导制定
对对流免疫电泳技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进行研究,建立统一的技 术标准和操作规范,促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交叉学科融合
加强与其他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对对流免疫电泳技术进行多角 度研究和应用拓展。
伦理与法律问题
关注对流免疫电泳技术的伦理和法律问题,保障患者的隐私和权 益,避免技术滥用和误用。
WATCH注意事项
采集样本
注意事项
遵循医嘱
护理效果的评估与反馈
评估指标
1
反馈机制
2
持续改进
3
CHAPTER
对流免疫电泳技术的未来发 展
技术改进与创新
自动化与智能化 灵敏度与特异性 多指标检测
临床应用前景
疾病早期诊断
01
疗效监测与预后评估
02
个体化治疗
03
未来发展方向与挑战
标准化与规范化
实验前的准备
01
02
实验器材
试剂准备
03 样本处理
实验操作流程
加样
洗涤
电极设置
孵育
显色
实验后的处理
数据记录
清洁整理
结果报告
CHAPTER
对流免疫电泳结果的解读
正常值范围
正常值范围

对流免疫电泳

对流免疫电泳

对流免疫电泳概述对流免疫电泳(convection-enhanced immunoelectrophoresis,CEIE)是一种以免疫电泳技术为基础的新型免疫分析技术,也称作免疫对流电泳。

该技术利用特定的对流流动作用,使电泳操作更加稳定和方便,并能够大幅提高样品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同时,对流免疫电泳也逐渐被应用于多项临床和实验室检测任务中。

原理对流免疫电泳是一种以聚丙烯凝胶为基质,将试验物聚焦于水平位移平衡的技术。

在试验过程中,聚丙烯凝胶中的样品水平运动会被一个垂直方向的空气流覆盖,形成对流效应,从而使凝胶样品的水平位移保持平衡。

该对流效应可以削减因重力差异而导致的样品层析效应,使得电泳分离更为稳定和准确。

此外,对流免疫电泳还采用一些辅助技术以增强其灵敏度。

例如,将电泳板倾斜,或者增加凝胶浓度都可以提高对流免疫电泳的敏感度。

这些辅助技术都能帮助样品快速进入凝胶中,并且更快速地与抗体结合。

应用对流免疫电泳在临床检测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例如,对于一些癌细胞检测任务中,样品比较粘稠,传统的免疫电泳无法满足敏感度和特异性要求。

然而,通过使用对流免疫电泳技术,可以更加容易地进一步提高检测的精度和准确性。

此外,对流免疫电泳还可以应用于其他生物样品的检测中,如血清、尿液、脑脊液等。

因此,它在计量、生物药物、食品等许多其他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优点和局限性对流免疫电泳技术有许多明显的优点。

首先,该技术能够提高样品的敏感度和特异性,从而确保测试结果更加准确和可靠。

其次,对流免疫电泳具有快速的操作速度,并且可靠性较高。

此外,这种技术对富含粘稠物的样品也非常适用。

因此,这种技术受到了广泛的青睐。

尽管对流免疫电泳技术存在很多优点,但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

例如,在一些情况下,可能会出现样品重叠和遮挡的现象,使得检测时出现误差。

此外,这种技术的设备和实验室条件要求较高,操作工作复杂,具有很高的技术门槛。

因此,在操作过程中必须掌握相关的技术。

对流免疫电泳的原理及应用

对流免疫电泳的原理及应用

对流免疫电泳的原理及应用1. 引言对流免疫电泳是一种基于免疫反应原理的电泳技术,能够高效、高灵敏地检测特定的抗原或抗体。

本文将介绍对流免疫电泳的原理和应用。

2. 对流免疫电泳的原理对流免疫电泳基于电泳技术和免疫学原理,通过在电泳过程中,利用特定抗原与抗体间的免疫反应产生的沉淀来检测目标物质的存在与数量。

2.1 免疫反应免疫反应是机体对抗原刺激的免疫系统的反应。

在免疫反应中,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这种特异性结合是免疫反应的关键步骤。

2.2 电泳技术电泳技术是一种利用电场作用于带电粒子使其在电场中移动的技术。

在电泳过程中,带电粒子会根据其电荷和大小,在电场中产生移动。

2.3 对流免疫电泳原理对流免疫电泳将免疫反应和电泳技术相结合。

首先,将样品中的目标物与标记有荧光物质的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

然后,将复合物置于电泳胶中,施加电场。

目标物与标记有荧光物质的抗体复合物会在电场作用下向电泳胶中移动。

在移动过程中,复合物会与其他成分发生免疫反应,形成可视化的沉淀带。

3. 对流免疫电泳的应用3.1 生物医学研究对流免疫电泳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领域。

通过对特定抗原或抗体进行检测,可以研究疾病的发生机制,寻找新的诊断标志物以及监测疗效。

3.2 临床诊断对流免疫电泳在临床诊断中也有重要应用。

例如,可以通过对抗体的沉淀带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检测出特定疾病的存在和严重程度,提供临床诊断的参考依据。

3.3 食品安全检测对流免疫电泳可用于食品安全检测。

例如,可以通过对食品中的特定抗原进行检测,及时发现并防止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威胁。

3.4 环境监测对流免疫电泳还可以用于环境监测。

例如,可以检测水体中的污染物,帮助监测水质污染程度,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4. 结论对流免疫电泳是一种结合了免疫反应和电泳技术的高效、高灵敏的电泳技术。

它在生物医学研究、临床诊断、食品安全检测和环境监测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对流免疫电泳的发展对于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推动科学研究和保障公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医学免疫学实验二 对流免疫电泳

医学免疫学实验二 对流免疫电泳

电场力


抗原

抗体

电渗力
将抗原置于负极,将抗体置于正极,电泳后则在两孔 之间相遇,并在比例适当的部位形成肉眼可见的沉淀 线。
实验原理
➢ 本实验基于抗原抗体的等电点彼此不同,一般抗 体(IgG)的等电点为pH5~9,血清蛋白抗原的 等电点为pH4~5,在pH8.2~8.6的缓冲溶液中, 抗体所带负电荷较少,受到电场力较小,同时因 抗体分子较大,受到电渗力较大,在直流电场中 的电渗作用随溶液而向负极迁移;相比而言,抗 原在远高于等电点的PH时,负电荷多,分子也较 小,电泳迁移快,虽也受电渗影响,但电场力是 主要作用力,仍向正极泳动,若抗原抗体相对应 ,则在两者相遇于最适比例处形成沉淀,此即为 对流免疫电泳的阳性结果。
比自由电泳小,对蛋白质的吸附极微。 ➢ 琼脂作为支持体有均匀,区带整齐,分辨率高,重复性
好等优点。 ➢ 电泳速度快。 ➢ 透明而不吸收紫外线,可用紫外检测仪作定量测定。 ➢ 区带易染色,样品易回收,有利于制止备。
然而琼脂中有较多硫酸根,电渗作用大。
➢ 琼脂(糖)电泳常用缓冲液的pH在6-9之间,离 子强度为0.02-0.05。离子强度过高时,会有大 量电流通过凝胶,因而产生热量,使凝胶的水 份量蒸发,析出盐的结晶,甚至可使凝胶断裂 ,电流中断。
实验二
对流免疫电泳
实验目的
➢ 掌握对流免疫电泳技术的原理和方法 ➢ 巩固电泳槽、电泳仪的使用方法 ➢ 提高对抗原、抗体免疫反应的理解
实验原理
抗原(antigen,Ag): 能诱导(活化或抑制)免疫系统产生免疫
应答,并与相应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进行特 异性结合(体内或体外)的物质。 抗体(antibody,A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流免疫电泳
(一)原理
将抗原和抗体分别加入半固体琼脂孔内,在碱性缓冲液中进行电泳时,蛋白质抗原带负电荷,在电场中由阴极向阳极移动。

抗体等电点较抗原高,在此缓冲液中带阴离子少,分子量大,泳动较慢,同时因电渗作用(电渗是电场中溶液对于固体的相对移动,琼脂是酸性物质含有较多的硫酸根,在碱性缓冲液中带负电,而与它接触的溶液带正电,因此液体向阴极移动,产生电渗),反而向阴极泳动,这样就使抗原、抗体在电场中相对移动,而形成对流。

经过一定泳动时间后,在比例最适处,形成肉眼可见的白色沉淀线。

由于电场作用,限制了抗原和抗体多方向的自由扩散,加速了泳动的速度,缩短了反应时间,提高了灵敏度。

(二)器材与试剂
1.器材
(1)电泳仪、电泳槽(2)载玻片(3)刻度吸量管(4)打孔器和图形卡
(5)毛细管(6)吸耳球(7)煮沸消毒水浴箱
2.试剂
(1)1.2%琼脂凝胶(2)生理盐水(3)抗原(4)抗体(5)pH8.6 0.1M巴比妥缓冲液
(三)操作步骤:
1.取热熔的1.2%琼脂凝胶3.5ml,立即浇于载波片上,使琼脂平铺于整个玻片。

待自然冷却凝固。

2.用打孔器按图形打孔,再用针尖挑去孔内琼脂。

3.将抗原和抗体用生理盐水分别稀释成1:8浓度。

4.用毛细管按顺序将抗原加入第1孔中。

将抗体加入第2孔中。

每孔加满为止,(注意防止溢出孔外)。

5.将琼脂凝胶玻片放人pH8.6 0.1M巴比妥缓冲液的电泳槽中,抗原端接负极,抗体端接正极,琼脂两端用四层纱布搭桥。

6.电泳,电压为110V,泳动时间30-45分钟。

7.关闭电源。

8.观察结果:从电泳槽内取出琼脂板,对光观察抗原与抗体之间有否白色沉淀线,出现沉淀线最佳比例和最高稀释度是多少,并绘出沉淀线的位置、数量、形态。

(四)注意事项
1.浇板时,琼脂面要铺平。

2.加样时避免样品溢出孔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