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第八章交互作用理论

合集下载

交互作用分析学派的理论与实践

交互作用分析学派的理论与实践

交互作用分析学派的理论与实践交互作用分析学派(Transactional Analysis, TA),是由心理学家埃里克·伯恩(Eric Berne)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一种心理学理论与实践。

TA主要关注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作用和人际关系,并强调了自我意识、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重要性。

TA主要包括一个理论框架和一套实践技术,常被应用于心理治疗、教育和组织管理等领域。

TA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三个概念:父亲状态(Parent Ego State)、成年状态(Adult Ego State)和孩子状态(Child Ego State)。

父亲状态是指一个人从父母或其他权威人士那里获得的价值观、规范和指导。

父亲状态可以分为两种:母亲式父亲状态(Nurturing Parent)和执着父亲状态(Critical Parent)。

母亲式父亲状态是指具有关爱、保护和支持的特征,而执着父亲状态则是指具有训斥、指责和处罚的特征。

成年状态是指一个人独立思考、理性决策和自主行动的自我状态。

成年状态是一个人自我意识和实现的关键,它能够帮助个体与自己的情感和行为做出适当的应对,而不受外界的干扰和限制。

孩子状态是指一个人从童年时期获得的情感、需求和行为的自我状态。

孩子状态可以分为两种:自由孩子状态(Free Child)和受限孩子状态(Adapted Child)。

自由孩子状态是指具有天性、好奇和自主性的特征,而受限孩子状态则是指具有顺从、依赖和逆反的特征。

在实践上,TA通过交互作用分析和交往模式重建,帮助个体认识和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从而改善人际关系和提升自我发展。

交互作用分析是指通过观察和分析个体与他人之间的交互作用来了解其中的模式和问题。

TA认为人际关系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对自己和他人的态度和行为。

通过交互作用分析,个体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并在交往中做出更有意识和积极的选择。

交往模式重建是指通过意识化过程改变个体的固有模式和反应方式。

交互作用(XDL)

交互作用(XDL)
不同的设计方法及指标同质性检验的公式不一样。
2021/4/11
16
交互作用的识别 (3)
多因素模型分析 在流行病学病因研究中,可用多因素回归模型识别交
互作用。但是这些回归模型大多以相乘模型为基础, 比如目前广泛使用的logistic回归模型,因此其前提是 这些资料必须符合相乘模型。
LogitP=a+b1﹡smoke+b2﹡sex+b3﹡smoke﹡sex 一般线性模型:general linear model
2021/4/11
6
2.交互作用的模型 (1)
相加模型(additive model):
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因子共同作用于某一事件时,其效应
等于这些因子单独作用时的和,则认为两者之间不存在交互作
用,也称之具有可加性。否则即认为有交互作用。以两因素为
例,假设两个因素 x 与 z 为二分变量,两因素的组合见表 16-1。
2021/4/11
24
统计学交互作用 (5)
统计学交互作用是一种现象,它的存在与否 和大小完全由所选择的用于测量效应的模型和 效应的测量指标决定。为了避免模糊不清,必 须准确而详细地说明用于测量和检验这种交互 作用的模型和效应测量指标,而不能笼统地说 交互作用有无。
2021/4/11
25
生物学交互作用
2021/4/11
19
交互作用的概念类型
统计学 生物学 公共卫生学
2021/4/11
20
统计学交互作用 (1)
统计学交互作用(statistical interaction)
定义:“关于已选结果度量的效应累积性的偏离”, 在逻辑上等同于效应测量修饰。因此,前述的关于效 应测量修饰的所有论述和分析修饰的方法均适用于统 计学交互作用。

交互作用

交互作用

如何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
在统计方法中通常是用相关与回归的方法来研究
不同变量之间的这种相互依存和互为消长的关系。 相关与回归即有区别又有联系,表达事物或现象
说明一变量依另一变量的消长而变动的规律用回 归方程。
间的在数量方面相互关系的密切程度用相关系数;
数量关系的特点?
函数关系: 确定。例如园周长与半径:y=2πr 。 一一对应关系。 回归关系:不确定。例如血压和年龄的关系。 具有相同年龄的人,血压不一定相同。但在一定 年龄范围内的人,其血压会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年龄与血压之间有一定的趋势。
无相关——见图5、6和7,X不论增加或减少,Y的 大小不受其影响;反之亦然。此时r=0。另外, 须注意有时虽然各点密集于一条直线,但该直线 与X轴或Y轴平行,即X与Y的消长互不影响,这 种情况仍为无相关。
非线性相关——见图8,图中各点的排列不呈直线 趋势,呈某种曲线形状,此时r≈0,称为非线性 相关。 |r|>=0.7, 高度相关; 0.4<=|r|<0.7,中度相关; |r) n
受 试 凝血酶浓度(单 者号 位/毫升) 凝血时间(秒) X Y 测定15名健康成人血液的 (1) (2) (3) 1 1.1 14 凝血酶浓度(单位/毫 2 1.2 13 升)及血液的凝固时间 3 1 15 0.9 15 (秒),测定结果记录 4 5 1.2 13 于表第(2)、(3)栏, 6 1.1 14 0.9 16 问血凝时间与凝血酶浓 7 8 0.9 15 度间有无相关? 9 1 14 10 0.9 16 11 1.1 15 12 0.9 16 13 1.1 14 14 1 15 15 0.8 17 合计 15.1 222
4. 相关可以是因果关系,也可以只是伴随关系。 相关显著只说明两现象间的数量间存在直线关系, 但不能证明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当事物间的内在 联系尚未被认识前,相关分析能从数量上给理论 研究提供线索。

发展心理学中的整体交互作用理论

发展心理学中的整体交互作用理论
后 的人 生 方 向 。
整体交互作用理论关 注个体 发展 的整体性 、动态 性和非线性 ,把握 住了个体发展的实质 ,体现了研 究的生态观。尽管 如此 ,整体交 互作用 理论的研究取向存在巨大困难 ,要 考虑影 响个体 发展 的各 种 内外 因素 , 可谓包罗万象 ,而多因素多水平、动态的相互 作用 十分复杂 ,加 大了研 究的难度 。整体交互作用理论虽与倡 导线性 的传统 实验科学不 同 ,但它 仍可依据耗散结构论 、突变论 、混沌动力学等非线性科学方法论 来研究 个体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 ,非线性科学与线性科学并不是两个 极端 ,当 事物处于平衡与接近平衡的状态下 ,事物间的相互作用是线性 的 。线 性与非线性都是心理现象的本质 ,应相互补充 ,以整体交互作 用理论 为 发展心理学注入新力量 。(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
( 二 ) 发 展 的动 态性
则 划分不 同的组类 ,以描述这一组类个体 的平均趋势 和整体发展 。个 体 定 向方法关 注个体 的差异 ,而变量方法关注一般心理 规律 ,两者相互 补 充 ,可以结 合运用 。
( 三 ) 简评
个 体与环境具有 双向的相互 作用关 系。个体 对环境 的感知影 响个体 原有 的认 知和行为 ,新的认 知和行为起 点又进 一步影 响个体对后续 环境 的感 知 ,这种交互作用循 环反复 ,螺旋上升 ,促进了心理与生理 、心理 与环境之间的动态连续发展。 皮亚杰认为个体发展过程中 ,新事物出现时 ,个体心理结构 变得不 平衡 ,个体运用顺应和 同化方 式 ,实 现质的 飞跃 ,随后暂 人平衡状 态 , 以 待 新 事 物 出 现 。 整 体 交 互 作 用 理 论 也 认 为 , 发 展 是 新 系 统 和 结 构 产 生 ,稳定状态是动态的稳定 ,不稳定状 态是 系统 和结构 质变 的转 折点 。 由稳定状态 进入 不稳 定状 态 ,会 出现 “ 突变 ” 或 “ 分 叉 ” 现象 ¨ , 个体获得新系统和结构 ,原有系统和结构丧失 、衰退 ,这使得个 体发展 时刻处于动态中 ,具有多变性 。 ( 三 ) 发展 的 非 线 性 长期 以来 ,发展心理学探索线性 的因果关系 ,以预测 和控制个体行 为发展规律 ,但这 尚未很好地解释个体 的心理和行为 。整体 交互作用理 论认为其主要原 因在于 ,个体 的发展是生理 、心理 、行为 与环境 中的文 化 、社会 、物理等 因素在多维度水平上 的相互作用 ,是 动态的 、非线性 的。 非线性还体现在发展过程 中的最小值放大效应 ,有如 牵一发而 动全 身的 “ 蝴蝶效应” _ 4 。在长期发 展 过程 中 ,一件 小事 也会 有深 远影 响。 事件引发个体行为表现 偏离 ,并 与环境反 复作用 ,双方不断 剧烈反 应 , 从而导致 了后续发展 的巨大变化 。如对 于高考填报志 愿 ,个体 当下 可能 无法感知其作用 ,但变化是逐 步展开 的 ,一个 高考 志愿也 许就改变 了今

交互作用分析(TA)理论部分整理

交互作用分析(TA)理论部分整理

交互作⽤分析(TA)理论部分整理交互作⽤分析(transactional analysis, 简称:TA)1、定义:交互分析(transactional analysis, TA),⼜名交流分析或交往分析,国际沟通分析协会对TA的定义是:TA是⼀种⼈格理论,是⼀种针对个⼈的成长和改变的有系统的⼼理治疗⽅法。

TA的⽬的是帮助更好地理解⼈们之间是如何交往的,以使⼈们能够开发改进的沟通⽅式和健康的⼈际关系。

2、建⽴:交互分析(transactional analysis, TA)是由美国⼼理学家伯恩(Eric Berne)于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加州创⽴的。

该理论在古典精神分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但⼜不似精神分析理论那样复杂、难解,⽽是⼀种容易理解、简便易⾏的⼼理咨询疗法。

伯恩认为,⼤多数⼼理失常,实质上是⽇常交往⾏为中交际态度的失常,因⽽改变⼼理失常的良策应来源于⼈们对交际⾏为的研究。

该理论因Berne的《⼈类游戏》(1964)与Thomas Harris 的《我⾏,你也⾏》(1967)这两本畅销书⽽名声⼤震。

1962年国际TA(ITAA)组织正式成⽴3、沟通分析发展的历史阶段:第⼀阶段(1955-1962)⾃我状态阶段/⽗母、成⼈、⼉童柏恩指出⾃我状态的三个阶段:⽗母、成⼈、⼉童,并从中诠释思考、情感和⾏为,观察当事⼈此时此地的现象,如接受新的刺激⾏为改变:⾯部表情、说话⾳调、语句结构、举动、姿态等。

犹如⼀个⼈的内部有许多不同的⼈员。

有时这些⼈格彷佛控制着整个⼈格,这些观察的效标并可作为推论个⼈过去历史、预测未来⾏为的基础。

在此阶段⾥,柏恩亦将三个⾃我状态运⽤在团体治疗上。

第⼆阶段(1962-1966)⼼理顿悟阶段/沟通分析、⼼理游戏焦点在沟通和游戏,柏恩发现这些内在⾃我以多种不同的⽅式和他⼈沟通。

他分析这些沟通⽅式,发现有些沟通具有不明的动机,不仅包括社会层⾯的讯息,尚隐藏着⼼理层⾯的讯息。

个体利⽤这些动机做为⼯具操纵别⼈,从事⼼理游戏和欺诈。

城市地理学—第八章城市空间分布体系

城市地理学—第八章城市空间分布体系
测度:中心性一般可用下式表示:
C = B1-B2 式中:C——中心地的中心性;
B1——中心地供给中心商品的
量;
B2——中心地供给中心地自身
的中心商品的数量。
• 货物的供给范围
供给的上限 供给的下限
下限 r
上限 R
销售量
距离
距离
如何判断“高级中心地”与“低级中心地”??
• 中心地的等级
1)中心地等级的特征
1、空间扩散的基本类型
空间扩散有三种基本类型:
传染扩散 等级扩散 重新区位扩散
1、空间扩散的基本类型
(1)传染扩散
现象从一个源生点向外作空间渐进的、连续的空 间扩散。扩散过程同传染病的接触传播近似,称 之为传染扩散(Contagions Diffusion)。
1、空间扩散的基本类型
(2)等级扩散(hierarchical diffusion )
新思想、新技术在距离较远但属于同一规 模等级的城市中传播,然后向次一级的城 市扩散。
自上而下的、非连续性的阶梯状空间扩散 过程。
33
1、空间扩散的基本类型
(3)重新区位扩散
在传染扩散中,如果接受者的数量没有增加, 仅仅发生了原接受者的空间位移,我们称之 为重新区位扩散。
新英格兰南部的节结地域
①铁路通勤人员 的流动方向
②报纸发行范围 ③电话呼唤方向 ④公司负责人的
办公地点
⑤银行负责人的 办公地点
(2)理论的方法
A 赖利零售引力规律
1931年赖利将牛顿定律引进到零售商业区的研究,认为A、B两城市间 任何一地C,到两城市的零售额的相对份额(Ta/Tb)与两城市的规模 大小和两城市的距离远近有关,并提出“零售引力规律”:

交互作用与效应修饰PPT课件

交互作用与效应修饰PPT课件

• 相乘模型( multiplicative model) • 相乘模型假定若交互作用不存在时,两个或两个以上因子共同作用于某一事件时,其效应等于这些因 子单独作用时的积。
第22页/共72页
• R11/R00=(R10/R00)(R01/R00)
第23页/共72页
相加模型:R11-R00=40-1=39
• 第三变量在一项研究中是否成为效应修正因素,取决于选用判断暴露和疾病之间联系的指标是用率差( rate difference , RD)还是用率比( rate ratio , RR) 。
• 又称效应变异(effect variation),或效应不一致性或异质性(heterogeneity of effect)。
第36页/共72页
• 由于选择偏倚、分类错误、混杂、以及其 它偏倚和致病效应,很少期望用任何尺度 测量的效应都会一样精确。
• 一致性效应的无效假设常只是一项统计学 设计,这类统计学设计应只能被看作是近 似真实情况,仍存有疑问。
第37页/共72页
分层分析的步骤 • 第一步是按第三变量分层后,检查各层的效应估计。即使基本参数一致,
第4页/共72页
• 例如,性别与髋骨骨折的联系受到年龄的修饰; • 女性髋骨骨折危险性为男性的2至3倍 • 年轻组:男性髋骨骨折危险性高于女性 • 年老组:女性髋骨骨折危险性明显高于男性 • 说明性别与骨折的联系被年龄修饰。
第5页/共72页
• 体重与乳癌的联系受到绝经状态的修饰;
• 肥胖与乳癌之间的联系被绝经状态修饰, • 肥胖是绝经后妇女乳癌的危险因素, • 肥胖不是绝经前妇女乳癌的危险因素。
第19页/共72页
交互作用模型
• 相加模型(additive model) • 相加模型假定若交互作用不存在时,两个或两个以上因子共同作用于某一事件时,其效应等于这些因 子单单独作用时的和,有时称之具有可加性。

交互作用分析

交互作用分析

交互作用分析一、交互作用的概念简单地说,交互作用指当两个因素都存在时,它们的作用大于(协同)或小于(拮抗)各自作用的和。

要理解交互作用首先要区别于混杂作用。

混杂作用以吸烟(SMK)和饮酒(ALH)对收缩压(SBP)的影响为例,可以建立以下二个模型:模型1:SBP = β0+β2’SMK模型2:SBP = β0+β1ALH+β2SMK假设从模型1估计的SMK的作用为β2’,从模型2估计的SMK的作用为β2。

如吸烟与饮酒有关(假设吸烟者也多饮酒),而且饮酒与血压有关,这时可以假想两种可能:1.吸烟与血压无关,但因为饮酒的原因,模型1中的β2’会显著,而模型2控制了ALH的作用后,SMK的作用β2将不显著。

2.吸烟与血压有关,模型1中估计的SMK的作用β2’一部分归功于饮酒,模型2估计的β2是控制了ALH的作用后SMK的作用,因此β2’不等于β2。

是不是β2不等于β2’就意味着有交互作用呢?不是的,这只是意味着β2’中有饮酒的混杂作用。

那么什么是交互作用呢?根据吸烟与饮酒将研究对象分成四组,各组SBP的均数可用下表表示:吸烟与饮酒对SBP的影响,有无交互作用反映在β12上,检验β12是否等于零就是检验吸烟与饮酒对SBP的影响有无交互作用。

而上面的模型2是假设β12等于零所做的回归方程。

交互作用的理解看上去很简单,但需要意识到的是交互作用的评价与作用的测量方法有关。

以高血压发病率为例,看吸烟与饮酒对高血压发病率的影响就有两种情况。

I、相加模型:II、相乘模型:相加模型检验Isa是否等于零,相乘模型检验B是否等于1,可以想象Isa等于零时B 不一定等于1,因此会出现按不同的模型检验得出的结论不同。

在报告交互作用检验结果时,要清楚所用的是什么模型。

一般的线性回归的回归系数直接反映应变量的变化,是相加模型,而Logistic回归的回归系数反映比值比的变化,属相乘模型。

二、交互作用的检验交互作用检验有两种方法,一是对交互作用项回归系数的检验(Wald test),二是比较两个回归模型,一个有交互作用项,另一个没有交互作用项,用似然比检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 沟通分析方法
• (一)心理协议 • 一种A-A式的沟通
(二)沟通分析的步骤
• l、 倾听来访者诉说他的问题 • 2、讨论“咨询协议”。 • 3、介绍P—A—C理论的基本观点。 • 4、向来访者详细解释他所持的人生态度,指导他建
立起更现实、更合理的人生态度:“我行一你也行”。 • 5、结束
我和谁很难沟通?
1. 名字 : ………..名字:………. 名字:………… 2. 他们用什么心态沟通?
CP,RP,NP,A,FC,CC,RC 3. 我用什么心态沟通?
CP,RP,NP,A,FC,CC,RC 4. 双方的感受如何? 5. ……………………………………………….
我和谁很容易沟通?
1. 名字 : ………..名字:………. 名字:………… 2. 他们用什么心态沟通?
• 太好了,终于下课了,可以吃饭了 • 就知道吃饭,不好好学习
CC (顺从型儿童) 对 CC(顺从型儿童)
• 按你的方法办吧 • 还是按你的方法好
RC(叛逆型儿童)对 RC(叛逆型儿童)
• 我才不要你管呢 • 我也不要你管
互补性沟通
交错性沟通
隐蔽的沟通
社会层次的信息:
• A:我这次准备不充分,所以没有考好,真不好意 思。(A-A) • B:你运气不好,下次再好好考吧。(A-A)
0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1、父母自我心态有 ? 个
• P Parent 父母自我心态 • CP Critical Parent • 批评型父母 • RP Rescuring Parent • 拯救型父母 • NP Nurturing Parent • 抚育型父母
2、成人自我心态有 ? 个
• 每年十一月十七日这天消防技能逃生演习比赛 组织得有板有眼。
• 临近岁末的卡拉OK大赛同样搞得轰轰烈烈, 也是嘉奖有功之臣的晚会。
• 春节团圆晚会更有声有色,大家其乐融融共同 举杯是多么幸福的时刻。
浙江大学文化
开始关注本科教学
示范
父母身教
了解自己的消极面
• 我是: ……………………… • 别人是: …………………… • 世界是: …………………… • 生话是: …………………… • 成功是: …………………… • ……………………………
• “老好人”,因为他们始终在努力争取获得他人 的赞许。尽管他们一直在追求,但每当成功时, 却又感到山外有山,风光在前。
“我不行-你也不行”
• 出现在最初两年。它取决于大人照看孩子的态度。如 果母亲对孩子冷漠,在第一年只是出于无奈才不得不 去照料他,那么,当第二年孩子开始蹒跚学步时则很 可能意味着婴儿期的结束,爱抚也就随之消失。同时, 他受到的体罚却越来越多,越来越重。如会因弄破东 西而受父母打骂,因摔倒而碰破皮肤等等。
工 作 幸 福 度

企 业 文 化
富士康文化:过分理性/没有情感
真相揭露 亡羊补牢?
正面案例:07浙江10佳之一
80年代创业初期遇火灾 女工放假3天不扣工资 男工清理现场加班工资
职工4个100%: 签劳动合同 免费体检 岗前安全教育 工伤保险
企业文化基础: 彼此相爱
08金融风暴,公司亏损
• 每年员工生日晚宴,公司领导到场举杯庆贺, 体现关心和厚爱。
NP (抚育型父母)对 RC(叛逆型儿童)
• 我来帮你吧 • 不要你帮

CP (批评型父母)对 RC(叛逆型儿童)
• 这点事情都做不好,走开,我来做 • 不行,我偏要做
FC (自由型儿童) 对 FC(自由型儿童)
• 太好了,终于下课了,可以吃饭了 • 太高兴了
FC (自由型儿童) 对 CP (批评型父母)
(二)游戏分析
无论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最普遍的人生态度 是“我不行一你行”,而应付这种处境的方法 是游戏,表现为进攻性的防御 。
游戏是一系列隐性沟通,是一套原地转圈的相 互作用。
游戏
你能告诉做人的意义吗? 我觉得帮助别人是有意义的 有点道理,但帮助别人有怎么样呢 我觉得交朋友是有意义的 有点道理,但朋友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 (其实,意义是相对的,任何意义都同时又没有意
• 我来帮你吧 • 去去去,就凭你
A(成人自我心态)对 A(成人自我心态)
• 需要我帮忙吗 • 不用了,谢谢
A(成人自我心态)对 NP (抚育型父母)
• 需要我帮忙吗 • 还是我来帮你吧
NP(抚育型父母)对 A (成人自我心态)
• 我来帮你做吧 • 不用了,谢谢
NP (抚育型父母) 对 FC(自由型儿童)
• 你必须今天为我咨询,否则我就来不了了。 (A-C) • 那好吧,我在咨询中心等你。(C-A)
心理变态
了解日常生话心态
• CP : ………………. • RP : ………………. • NP : ………………. • A : ………………. • FC : ………………. • CC : ………………. • RC : ……………….
• 我来帮你吧 • 那太好了,省得我做
CP (批评型父母)对 FC(自由型儿童)
• 这点事情都做不好,走开,我来做 • 那太好了,省得我做
NP (抚育型父母)对 CC(顺从型儿童)
• 我来帮你吧 • 好吧,好吧
CP (批评型父母)对 CC(顺从型儿童)
• 这点事情都做不好,走开,我来做 • 好吧,好吧
心理层次的信息:
• A:我不是个好学生,你批评我吧。(C-P) • B:是的,我就批评你。(P-C) (可能B会想:明明想批评我,还说得这么好听,虚伪。RC-CP)
角型隐蔽沟通
社会层次的信息:
• 我想今天提前咨询,明天我要回老家去了。 (A-A) • 那好吧,我在咨询中心等你。(C-A)
心理层次的信息:
生命剧本
• 1 成功 快乐 胜利 赢家剧本 • 2 平凡剧本 • 3 失败 悲伤 输家剧本 • 。。。。。。。。。。。
我的生命剧本是那一种?
• 1 成功 快乐 胜利 赢家剧本 • 2 平凡剧本 • 3 失败 悲伤 输家剧本
我的成功生命剧本
• 我是: ……………………… • 别人是: …………………… • 世界是: …………………… • 生话是: ……………………. • 成功是: …………………….
xinlijiankangyang@ key: 668866886688
谢谢!
• A Adult 成人自我心态
3、儿童自我心态有 ? 个
• C Child 儿童心态 • FC Free Child 自由型儿童 • CC Compliant Child 顺从型儿童 • RC Rebellious Child 叛逆型儿童
第三节 沟通分析
CP(批评型父母) 对 CP(批评型父母)
义,所以来访者是认定没有意义,你再说也被他 否定,落入他的圈套。
和尚道士给你预测命运也是游戏:
你很有前途,只是……(你必须给我钱) 只是什么? 你有一些障碍 怎么办呢? 要买护身符 我不想买 没有关系,可以多烧点高档的香
我实在没有时间写论文 那你可以利用空余时间 空余时间都被招待客人占用了 难道天天有客人吗 没有客人时也总要忙一些家务 没有家务时可以写 没有家务时朋友请我去玩
游戏三角形
罪犯常见心理游戏:我是受害者
爸爸:你怎么还不做作业,看我这么收拾你。(迫害者)
孩子:(哭着大叫)奶奶,奶奶……
(受害者)
奶奶:(跑过来保护孩子,责备爸爸)住手,
有你这样打孩子的。
(拯救者)
爸爸:(气呼呼地离开了家)
(受害者)
孩子:等我长大了要打打还。
(迫害者)
奶奶:哎!你也太不懂事了,害得我与你整天爸爸吵
• 自暴自弃,失去希望,一蹶不振 • “成人”已停止使用
“我行-你不行”
源自父母的虐待。一个最初认为父母“行”又 长期受到父母虐待的孩子,将转入第三种见解 “我行-你不行”(亦称为犯罪意识)
始终认为自己是对,错误在别人。
“我行-你也行”
是一种有意识的、能以语言表达的见解,所以 它不仅包含了涉及个体及他人的大量信息,同 时也包含了来自哲学和宗教抽象中的那些从未 有过的可能事件。
“我不行-你行”是儿童在早期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 种见解。 “我不行”是一种自卑感,是对自己幼弱无能、不 能自助的现象的反映。 “你行”源于别人的轻轻抚摸。
• 一个人怀有“我不行一你行”这种态度时,就容 易听任他人的摆布,因为他非常需要得到别人的 爱抚或承认。
• 一旦生活在强手如林的环境中而感到太痛苦时, 便会产生逃避生活的倾向。
CP,RP,NP,A,FC,CC,RC 3. 我用什么心态沟通?
CP,RP,NP,A,FC,CC,RC 4. 双方的感受如何? 5. ………………………………………….
三、游戏分析
(一)四种人生态度 人与人之间的态度: 1.我不行—你行 2.我不行—你也不行 3.我行—你不行 4.我行—你也行
“我不行-你行”
• 你当初应该再迟几天抛出去,那样赚更多。 • 你懂什么!?它要涨是听你说的?
NP(抚育型父母)对 NP(抚育型父母)
• 我来帮你做 • 不用了,你休息吧
CP(批评型父母)对 NP(抚育型父母)
• 你当初应该再迟几天抛出去,那样赚更多。 • 您就别为我费神了,忙你自己的吧
NP(抚育型父母)对 CP (批评型父母)
第八章:交互作用理论: T A(沟通分析)
伯恩内(Berne,E.,1910-1970)
一、自我的三个成分
自我心态(成分)
• P Parent 父母自我心态 • A Adult 成人自我心态 • C Child 儿童自我心态
P.A.C. 的能量有多高?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