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中职病理学教学大纲

第3版中职病理学教学大纲

第3版中职病理学教学大纲:培养医学人才的关键

病理学是医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通过研究疾病的形态学和功能学

变化,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为了更好地培养中职医学人才,第3

版中职病理学教学大纲应运而生。本文将从大纲的重要性、内容设置、教学方

法和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来探讨第3版中职病理学教学大纲的重要性。教学大纲是教学工作

的指南和规范,它对于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学生的学习计划都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病理学作为一门复杂而庞大的学科,需要系统性的学习和掌握,而教学大

纲的制定可以为教师提供一个清晰的教学框架,帮助他们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对于学生而言,教学大纲可以帮助他们了解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合理安排学习

时间,提高学习效果。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第3版中职病理学教学大纲的内容设置。教学大纲应该

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在病理学教学中,大

纲的内容应该包括基础理论知识、实验技能和临床应用等方面。基础理论知识

部分应该包括疾病的定义、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病理诊断等内容;实验技能

部分应该包括常用的病理学实验技术和仪器的使用方法;临床应用部分应该包

括病理学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和意义。通过这样的内容设置,可以使学

生全面掌握病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为将来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方法方面,第3版中职病理学教学大纲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和实践教学

相结合。病理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来巩固和

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和实验教学等多种

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医学实验室和临床科室,让他们亲身体验病理学的实践应用,加深对病理学的理解和认识。

最后,我们来讨论第3版中职病理学教学大纲的评价体系。评价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病理学教学的评价应该注重对学生知识掌握和实践能力的综合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考试、实验报告和实践操作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学术交流和科研活动,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总之,第3版中职病理学教学大纲的制定对于培养优秀的医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科学合理的内容设置、启发式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及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可以使学生全面掌握病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为将来的医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希望教学大纲的制定能够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和认可,为中职医学教育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病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病理学是医学领域中的基础学科,它研究疾病的病因、病理变化及转归,为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本课程旨在教授学生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1、掌握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2、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和病理变化; 3、熟悉常见疾病的病理诊断要点; 4、了解病理学的新进展和前沿知识。 三、课程内容 1、绪论:介绍病理学的定义、任务、内容及学习方法; 2、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阐述细胞和组织的适应和损伤的基本概念、类型及发生机制;

3、损伤的修复:介绍损伤的修复方式及其机制; 4、血液循环障碍:阐述血液凝固、血栓形成、梗死等概念及发生机制; 5、炎症:介绍炎症的基本概念、类型、发生机制及炎症的结局; 6、肿瘤:阐述肿瘤的基本概念、分类、形态学特点及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7、心血管系统疾病:介绍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炎等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病理学特点及诊断要点; 8、呼吸系统疾病:介绍肺炎、肺癌等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理学特点及诊断要点; 9、消化系统疾病:介绍胃炎、肝炎等消化系统疾病的病理学特点及诊断要点; 10、泌尿系统疾病:介绍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等泌尿系统疾病的病理学特点及诊断要点; 11、生殖系统疾病:介绍子宫颈癌、乳腺癌等生殖系统疾病的病理学特点及诊断要点;

12、神经系统疾病:介绍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学特点及诊断要点。 四、课程安排 本课程总课时数为学时,其中理论授课学时,实验观察学时,病例讨论学时。建议在学期开设本课程,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 五、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验观察等。通过这些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病理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本课程还将通过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六、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和期末考试等。其中,平时作业和课堂表现占总成绩的%,实验报告占总成绩的%,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形式,主要考查学生对病理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

病理学大纲

临床医学教学大纲 绪论(1学时) 【掌握】病理学的概念和常见病理学研究方法。 【熟悉】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了解】病理学常用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 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和损伤(3学时) 【掌握】 1. 萎缩、增生、肥大和化生的概念。 2. 细胞水样变性的形态特点和发生机制。 3. 脂肪变性、玻璃样变性、纤维素样变性的概念和病变特点。 4. 坏死的概念、基本病理变化、类型及各型病理特点及坏死的结局。 5. 凋亡的概念及其与坏死的主要区别。 【熟悉】 1. 萎缩分类及形态变化。 2. 常见化生的形式及生物学意义。 【了解】 1. 脂肪变性的机理。 2.病理性色素沉着、钙化的概念及类型。 3. 细胞损伤的原因和损伤的机制。 4. 淀粉样变性、粘液样变性和老化的概念。 第二章损伤的修复(2学时) 【掌握】 1.再生和修复的概念。 2. 上皮、毛细血管和外周神经的再生过程。 3. 肉芽组织的概念、形态特征、作用及结局。 4. 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和类型。 【熟悉】 1. 组织再生的能力及方式。 2. 纤维性修复的概念。 3. 瘢痕组织的形态和其对机体的作用。 4. 骨折愈合的过程。

【了解】 1. 其它组织的再生过程。 2. 再生的调控因素和影响再生修复的因素。 3. 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 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4学时) 【掌握】 1. 淤血的概念、原因、病理变化及后果。 2. 血栓形成和血栓的概念。 3. 血栓形成的条件。 4. 血栓的类型、形态特征、血栓的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 5.栓塞的概念和栓子运行方向。 6.梗死的概念和原因。 【熟悉】 1. 充血的概念和类型。 2. 肺淤血、肝淤血的病变特点。 3. 血栓形成的过程。 4. 栓塞的类型。 5. 血栓栓塞及其后果。 6. 梗死类型及病理变化。 【了解】 出血的概念、类型和对机体的影响。 第四章 nbsp; 炎症(6学时) 【掌握】 1. 炎症的概念和意义、炎症局部基本病理变化。 2. 各种炎细胞的形态特点及在炎症中出现的意义。 3. 急性炎症的类型及病理特点。 4. 化脓性炎的概念、类型和病变特点。 5. 肉芽肿性炎症的概念、类型和病变特征。 6. 炎症介质的概念。 【熟悉】 1. 炎症的原因。 2. 炎症的局部临床表现及全身表现。

病理学-教学大纲-五年制教学大纲

五年制教学大纲 理论讲授部分 病理学的概述。病理学的内容和任务。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病理学的研究方法。病理学的观察方法和新技术的应用。病理学的发展。 一、细胞组织的损伤与修复 各类适应性反应的形态特点,萎缩的概念和分类。肥大、增生、化生及老化的概念及临床意义。细胞损伤在光镜和电镜下的形态学变化。变性的概念及分类。细胞水肿、气球样变、脂肪变、玻璃样变、淀粉样变、粘液样变性、病理性色素沉着的概念及其形态特点。肝脂肪变发生的机制。玻变的分类。 坏死的概念、病变特点、分类及结局。凝固性坏死、干酪样坏死、坏疽、液化性坏死、脂肪坏死、纤维素样坏死、凋亡的概念。 重点要求:增生、化生、萎缩、变性、细胞水肿、脂肪变、玻变、坏死、凝固性坏死、干酪样坏死、坏疽、液化性坏死、脂肪坏死的概念及特征。坏死的病变、分类和结局。凋亡的概念及特点。 二、损伤的修复 再生与修复、生长因子、机化的概念。再生的类型、各类组织的再生能力及再生过程。细胞的再生与分化的分子机制。肉芽组织的概念、形态特点、功能和结局。创伤愈合的概念、基本过程和类型。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骨折愈合的基本过程及影响因素。 重点要求:再生、生长因子、修复、机化、肉芽组织、创伤愈合的概念。各种组织的再生能力,肉芽组织的形态特点。 三、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充血的概念、原因、病变及后果。慢性肝、肺淤血的病变。出血的概念及类型。血栓形成和血栓的概念,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血栓形成过程和形态,血栓的结局及对机体的影响。栓塞的概念和栓子的运行途径,栓塞的类型及其后果。缺血和梗死的概念,梗死的原因、病变及其类型。梗死对机体的影响和结局。 重点要求:淤血的概念及肝、肺淤血的病变。血栓形成、血栓、栓塞及梗死的概念。血栓形成的条件及后果。血栓的形态特征。栓塞对机体的影响。梗死的形态特征。 四、炎症 炎症的概念、临床表现、原因、炎症局部基本病理变化。炎症介质的概念和作用。炎症的经过和结

第3版中职病理学教学大纲

第3版中职病理学教学大纲 第3版中职病理学教学大纲:培养医学人才的关键 病理学是医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通过研究疾病的形态学和功能学 变化,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为了更好地培养中职医学人才,第3 版中职病理学教学大纲应运而生。本文将从大纲的重要性、内容设置、教学方 法和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来探讨第3版中职病理学教学大纲的重要性。教学大纲是教学工作 的指南和规范,它对于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学生的学习计划都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病理学作为一门复杂而庞大的学科,需要系统性的学习和掌握,而教学大 纲的制定可以为教师提供一个清晰的教学框架,帮助他们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对于学生而言,教学大纲可以帮助他们了解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合理安排学习 时间,提高学习效果。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第3版中职病理学教学大纲的内容设置。教学大纲应该 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在病理学教学中,大 纲的内容应该包括基础理论知识、实验技能和临床应用等方面。基础理论知识 部分应该包括疾病的定义、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病理诊断等内容;实验技能 部分应该包括常用的病理学实验技术和仪器的使用方法;临床应用部分应该包 括病理学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和意义。通过这样的内容设置,可以使学 生全面掌握病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为将来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方法方面,第3版中职病理学教学大纲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和实践教学 相结合。病理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来巩固和 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和实验教学等多种

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医学实验室和临床科室,让他们亲身体验病理学的实践应用,加深对病理学的理解和认识。 最后,我们来讨论第3版中职病理学教学大纲的评价体系。评价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病理学教学的评价应该注重对学生知识掌握和实践能力的综合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考试、实验报告和实践操作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学术交流和科研活动,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总之,第3版中职病理学教学大纲的制定对于培养优秀的医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科学合理的内容设置、启发式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及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可以使学生全面掌握病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为将来的医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希望教学大纲的制定能够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和认可,为中职医学教育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完整版)《病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学》教学大纲 前言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它的任务是研究疾病病因和发病机理,研究患病机体的形态、机能代谢的动态变化,从而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为防治疾病提供理论基础. 病理学分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学两部分。病理解剖学着重从形态变化角度阐明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病理生理学则着重从机能和代谢的角度阐明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任何疾病都有一定形态结构和机能、代谢的改变,因此二者之间互相关系,互相影响,不能截然分开。 学习病理学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正确认识形态、机能和代谢变化的辩证关系,正确认识全身与局部变化的关系.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验。病理解剖学的实验内容,包括观察大体标本,组织切片等。病理生理学则安排一些必要的动物实验。在进行实验过程中,要认真观察,亲自操作,结合理论,独立思考,认真分析总结。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病理学要特别注意理论联系临床,加强临床症状与病变关系的理解,以提高学习效果。 病理学教学时数为45学时,其中总论25学时,各论19学时。 学时分配表 教学内容与要求

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病理学的性质和任务。 2、了解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发展史和在医学中的地位。 [教学内容] 病理学的任务和性质.病理学的研究方法。病理学的发展和在医学中的地位。 第一章疾病概论 [目的要求] 1、掌握疾病、死亡的概念。 2、熟悉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机制。 3、了解疾病的经过与转归。 [教学内容] 疾病的概念,病因学概论及发病学概论。 第二章细胞、组织的损伤与修复 [目的要求] 1、掌握肉芽组织、瘢痕组织的概念、形态特征和在修复中的作用。 2、掌握创伤愈合的类型及特点 3、熟悉骨折愈合过程。 4、了解组织再生能力和再生过程以及影响再生修复的因素。 [教学内容] 1、再生与修复的概念,再生的类型,各种组织的再生能力及再生过程。 2、肉芽组织、瘢痕组织的概念和形态特征。 3、创伤愈合的类型和基本过程及骨折的愈合过程。 4、影响再生修复的因素. 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目的要求] 1、掌握淤血的概念和肝淤血的基本病变、血栓形成、栓塞和梗死的概念及血栓形成的条件及后果。血栓栓塞的影响及梗死的病理变化。 2、了解出血的概念、原因及机理。 [教学内容] 1、充血、淤血的概念、原因、病理变化和后果。 2、出血的概念、原因、类型和病理变化。 3、血栓形成和血栓的概念、血栓形成的条件和过程、血栓的类型、血栓的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 4、栓塞的概念、栓子的种类和运行途径,血栓栓塞及其后果。 5、梗死的概念、原因、病理变化和结局。 第四章炎症 [目的要求] 1、掌握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急性炎症的类型、特征及结局;慢性炎症的类型及特征。 2、熟悉炎症介质的概念、主要类型及功能。 [教学内容] 1、炎症的概念及原因。

病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学教学大纲 一、前言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原因、发病机制和患病机体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变化的学科。病理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基础医学课程,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和熟悉主要疾病的病理学知识,认识疾病的本质、了解其发生发展规律,为学习临床课程奠定理论基础。 病理学的基本内容分总论及各论两部分,总论主要讲述疾病的带有共性的各种基本病理过程,各论主要讲述人体各系统主要疾病的病理变化及其规律。讲授内容要理论联系实际,以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适当介绍国内外医学的新成就,反映现代科学水平,注意机能与形态、基础与临床的结合,从培养目标出发,做到少而精,避免造成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病理学的教学过程包括课堂讲授及实习,实习包括观察大体标本、显微镜标本、见习病理尸检及课堂病例讨论等,通过实习达到巩固和加深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如对病变的观察和描述能力等)。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 绪论 掌握病理学的概念,病理学的内容和任务。 熟悉病理学在医学教育、临床医疗和科研中的地位。 了解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常用的病理学研究方法和新技术) 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 掌握适应、损伤、萎缩、肥大、增生、化生的概念;细胞、组织损伤的形态学变化,细胞变性和细胞内外物质蓄积的概念、类型及其形态学特征;坏死的概念、类型、形态学变化和结局,凋亡的概念和形态学特点。 熟悉萎缩、肥大、增生、化生的类型;细胞、组织损伤的原因和发生机制;常见细胞变性和细胞内外物质。 了解常见细胞变性和细胞内外物质蓄积的发生机制;萎缩、肥大、增生、化生对机体的影响和结局;细胞、组织损伤对机体的影响。 第二章损伤的修复 掌握再生与修复的概念;肉芽组织的概念、形态特点、功能和结局;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 熟悉再生的方式,各种组织的再生(血管、纤维组织、上皮组织与神经组织的再生);骨折愈合过程。 了解影响再生的因素。 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掌握充血、血栓形成、栓塞和梗死的概念、原因及其基本病理过程、病理变化、发病机制和结局。 了解水肿、出血的基本概念、发病机制和结局。 第四章炎症 掌握炎症的概念、基本病变、经过和结局;炎症的常见类型:急性炎--浆液性、纤维素性、化脓性、出血性、卡他性,慢性炎--一般增生性炎、肉芽肿性炎;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

病理学中医教学大纲

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课程教学大纲 教务处制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 (供中医专业使用)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它通过各种方法研究疾病的全过程,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也是临床医学的一部分。本门课程从形态结构、功能代谢变化阐明疾病的本质。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疾病的概念,熟悉、掌握人体患病时出现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代谢的变化。根据中医专业三年制教学应加强基础,注重素质,整体优化,面向临床的原则,在加强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理论与临床实际相结合能力,加深对患病机体的认知。初步认识疾病,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大纲适用于三年制中医专业高职高专层次使用,根据目前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向以及教材编写的原则和要求,以就业为指导,以够用适用为主,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为目标。为农村、城镇社区医疗机构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级实用型中医专业人才为宗旨。本课程教学目标是使本专业学生掌握适应中医岗位所需的病理学的基础理论、

基本技能,具有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处理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能力,其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目标如下: 【知识教学目标】 了解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机制,达到对疾病本质的认识。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疾病的概念,熟悉、掌握人体患病时出现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代谢的变化。 【能力培养目标】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常见、多发病的一些病因和机制及特征性的病理变化,包括大体观和镜下观。 【素质培养目标】 要求学生初步接触对常见、多发病疾病的临床思维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绪论 【知识教学目标】 掌握:1、病理学概念。 熟悉:1、病理学内容和任务。 2、在医学中的地位、研究与观察方法。 了解:1、病理学发展史;学习病理学的指导思想和方法; 病理学新技术的应用。 第一章疾病概论 【知识教学目标】 掌握:1、健康、疾病、病理过程、病因、诱因、康复、脑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课程代码: 总学时:96(理论64学时实验32学时) 总学分:5 课程类别:必修 适用专业:本科护理学专业 预修要求:人体解剖学、组织学、医学细胞生物学、生理学、生物化学 一、课程性质、目的、任务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其任务是按照现代医学模式应用各种方法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患病机体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为疾病诊断、治疗和临床护理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 病理学主要从形态学角度、病理生理学主要从功能和代谢角度阐明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但二者存在有机联系,不能截然分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 1、用现代医学模式阐述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 2、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解释疾病过程局部与整体、形态与功能、心理与生理、损伤与抗损伤的辩证关系,为临床工作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 3、掌握疾病的基本病理过程。熟悉常见病的形态、功能、代谢的变化及病理临床联系。了解病因与发病机制。 4、学会病理标本、切片的观察方法及动物实验的基本方法,有较强的基本技能,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建议 本课程从理论教学到实验教学广泛采用了现代教育技术,灵活、恰当地利用多媒体课件、录像、动画,使教学形式活泼生动,教学内容更为形象直观,更具表现力,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采用讲授、讨论、自学、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对重要的概念和疾病以教师讲授为主,尽可能讲深、讲透;对相近疾病的病理变化特点让学生讨论并列表比较或自学;删去教材中临床已较少见的疾病,增加部分教材中没有但目前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的病变。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指定自学参考书并布置一些课后思考题,督促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定期开展形成性评价,如提问、实验报告等。改革考试题型,部分题型参照执业护师资格考试题型。 四、教学大纲的使用说明 1、本教学大纲适用于护理学专业(本科)。 2、各章重点是对本课程具有重大影响的知识内容,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给予高度重视,通过深入细致地讲解使学生能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 3、各章难点是大多数学生不易接受的内容,要求教师慎重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或清晰的事例,使学生能够顺利接受这部分内容。 大纲正文 第一篇: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概述 第一章:绪论学时:0.5(理论:0.5学时实验0学时)

《病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病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性质必修课(专业教育课程) 课程名称病理学基础课程编 码 000000000 适用专业护理(专科)先修课 程正常人体结构、正常 人体功能 总学时数54(讲授38 ,实践 16) 学分数 3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疾病病变发生的原因、诱因、原理、过程、结局,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的内在联系,《病理学基础》的专业术语,掌握有关的病理概念。理解常见病病变的组织学改变、大体观察、功能变化的原理和病变依据,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大体病变改变、组织变化、超微结构及显微镜下病变特点。 (二)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专业病理学知识解释常见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相关疾病的预防知识。使学生具有学生独立思考及正确认识、分析事物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服务意识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使学生具备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具备健康、乐观向上的心态。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一)课程教学前要求 1.对教师要求 (1)认真研究教材,广泛收集材料,根据以往经验和学生情况,理清教学思路,完成教案撰写或课件制作。 (2)提前进入教室,做好上课准备。 2.对学生要求 (1)制定课程学习计划,明确学习任务和时间安排。 (2)认真预习教材,预习中善于思考,对疑惑之处做好记录。 (3)强化学习的主体地位,通过图书馆、网络特别是本门课程的资源网站等广泛查阅、学习课程资源,特别是教师指定的课程资源,了解本领域专家学者的观点以及最新研究动态,培养思

维能力,为课堂学习、讨论等做好充分准备。 (二)课程教学中要求 1.对教师要求 (1)按照理论坚实、够用的要求,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着重讲授重点和难点。 (2)积极采用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要求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积极进行讨论、训练或实务操作,着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课堂管理,维护课堂纪律,督查学生上课考勤工作。 (4)以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为目标,给学生布置综合练习和案例分析等形式的作业。 (5)给学生推荐相关的书籍和期刊,要求学生阅读,开阔学生视野。 2.对学生要求 (1)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观点。 (2)积极配合教师教学方法改革,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进行创造性学习,大胆进行能力锻炼。 (三)课程教学后要求 1.对教师要求 (1)反思授课方式和教学效果等,及时修正教案或课件。 (2)认真批阅作业,做好辅导答疑,追踪授课效果。 2.对学生要求 (1)认真复习所学内容,及时总结学习收获。 (2)高质量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和课后作业。 (3)利用课外时间或假期积极参加见习和实践,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维思考各种问题,增强实践体会和认知。 四、教学条件 需要多媒体教室、实训室、影像资料和网络教学平台等。 五、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一)理论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序号教学 模块 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学 时 1 组织 的损 伤与 修复 了解病理学的研究方法。熟悉病理学的内容及在医学中的地位。掌握病理学的概念和任 务;掌握各种组织病理学的基本形态学改变(适 应和损伤的各种形态学表现,修复与再生的概 念,肉芽组织的概念和形态特征)。 3 2 局部了解充血的概念、原因、病理变化及后果。 2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概述 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条件发病机理以及疾病全过程中 机能、代谢的动态变化,阐明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一般规律,揭示疾 病本质的科学。它是一门机能性基础学科,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实验学科。通过学习病理生理学,学生可正确掌握认识及处理疾病的思维方法,为学 生学习各门临床课奠定基础。 本课程奠基于雄厚的生理学、生物化学的基础之上,故必须有扎实的 生理学、生物化学知识。本课程总课时73学时,理论课与实验课分别为46:27学时。理论课以课堂讲授为主,重点是病因、发病机理,要求学 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实验以建立疾病的动物模型为主,训练学生基本 操作机能,培养学生初步科学实验能力,结合临床进行病例讨论。适用教材:《病理生理学》(苏静怡主编,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 合出版社,地二版),主要参考教材《病理生理学》(金慧铭主编,人民 卫生出版社,第四版)。 正文部分 第一章病理生理学总论 学时:4学时 第一节病理生理学的基本任务 掌握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内容;熟悉病理生理学的学科性质及研究方法;了解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第二节疾病概论

理解什么是疾病,掌握病理过程的概念及二者的关系。 第三节病因学总论 一、疾病发生的外因:掌握病因及条件(诱因)的概念及其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熟悉致病 因素的分类;了解生物性病因的致病特性。 二、疾病发生的内因:熟悉机体机能状态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了解自然、后天及人为的因 素对疾病发生的影响。 第四节发病学总论 一、疾病发生的一般规律:熟悉屏障的分类及作用特点,了解致病因 素蔓延的常见途径。二、疾病发展的一般规律:掌握疾病发展的因果交替 规律;熟悉症状与体征的概念;了解损 伤与抗损伤过程的相互关系及疾病发展的影响。 三、疾病转归的一般规律:熟悉疾病康复的概念;掌握死亡、脑死亡的概念,传统的死亡分 期及其主要特征,复活的条件;了解判断死亡的标准,植物状态与脑 死亡的区别。 第二章水和电解质代谢障碍 第一节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学时:3学时 一、熟悉正常人体与电解质的含量、分布、不同体液间水与电解质的交换,人体水的出入量

病理教学大纲

《病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阐明疾病本质的医学基础理论学科,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病理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疾病的原因、发病机理,以及疾病过程中机体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的改变与转归,从而认识疾病的本质,为防治疾病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根据国家教委制订的中医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本门课程通过理论讲授和实验,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病理学基本知识,将患病机体的器官、组织的形态学改变与功能、代谢的动态变化进行有机的结合,使学生对患病机体的病理变化能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同时适当联系祖国医学的有关理论,为学习临床医学、促进中西医结合、以及今后研究和发展祖国医药学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病理学的教学内容,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主要讲述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常见的基本病理过程。各论主要讲述心血管、呼吸、消化和泌尿系统发病过程中的规律性变化以及各种常见疾病的病理改变。 病理学的教学过程包括理论讲授和实验(动物实验、大体标本、切片标本、幻灯及录像等),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将病理学的理论知识与病理学实验及临床相关知识密切联系。 二、基本教学内容和学时实排 绪言0.5学时 目的要求 【了解】了解病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及其在医学体系中的地位。 教学内容 1.病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2. 病理学在医学体系中的地位。 3. 病理学的基本内容。 4.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5.病理学观察方法和新技术的应用。 第一章疾病概论 1.5学时 目的要求 【熟悉】熟悉病因的分类 【了解】了解疾病的概念和疾病发展的一般规律。 教学内容 1.健康与疾病的概念、病理过程及病理状态。 2.病因学概论:病因(包括原因和条件)及其分类(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营养因素、免疫因素、遗传及先天性因素、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 3.发病学概论: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 4.疾病的经过与转归:康复、死亡。 第二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3学时目的要求 【掌握】掌握各种变性、坏死和凋亡的概念及变性、坏死的病变特点。 【熟悉】熟悉萎缩、肥大、增生、化生和肉芽组织的概念和特点。 【了解】了解创伤愈合和骨折愈合。 教学内容 1.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性反应:萎缩,肥大,增生,化生。 2.细胞和组织的损伤:变性(包括细胞水肿、脂肪变性、玻璃样变性、纤维素样变性、粘液样变性及病理性钙化),坏死(包括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坏疽及固缩坏死)。凋亡(凋亡的概念及形态特点)。 3.损伤的修复:再生,肉芽组织,创伤愈合,骨折愈合。 4.指导性自学:损伤的发生机制,影响再生修复的因素。 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3学时 目的要求 【掌握】掌握淤血、血栓形成、栓塞、梗死的概念、病变特点及结局。 【了解】了解动脉性充血及出血的特点。 教学内容 1.局部充血:动脉性充血及静脉性充血(淤血)。 2.局部贫血(缺血)。 3.出血:破裂性出血及漏出性出血。 4.血栓形成:形成条件及形成过程,结局及后果。 5.栓塞:栓子的运行途径,栓塞的(血栓栓塞、脂肪栓塞、气体栓塞等)及后果。

《病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病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病理学 授课对象:五年制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检验医学专业 学时:51学时 一、实验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病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医学主干学科,一方面,通过观察大体标本、组织切片的病理改变,理解机体在疾病过程中的机能变化及由此产生的各种临床表现;另一方面,通过临床病理讨论,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结局及转归。 病理学教学的总体目标是为培养适应21世纪新医学模式的高质量医学专业人才服务,使学生通过对各类疾病一般性和特殊性规律的学习,逐步提高观察及分析思考能力,深化对各种疾病局部与整体、现象与本质的认识,形成良好的临床思维模式,为后续各学科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与要求 实验一诊断病理学概要实习注意事项 【目的要求】 1.熟悉诊断病理学的概念及其对临床诊疗工作的指导意义 2.熟悉常规病理诊断流程 3.熟悉实验室注意事项 4.熟悉病理学、尸体解剖、活体(组织)检查、细胞学检查、病因、发病机制及免疫组织化学的专业英语 5.了解病理学研究方法 【实验时数】3小时 【实验内容】 1. 诊断病理学的概念及对临床诊疗工作的指导意义 2. 常规病理诊断流程 3. 实验室注意事项 【实验方法】 1. 多媒体示教、讲解 2. 参观临床病理诊断流程 实验二适应、损伤与修复 【目的要求】 1.掌握适应、变性、坏死、凋亡、再生和修复的概念 2.掌握各类坏死的形态特点及坏死的结局 3.掌握肉芽组织的组成、形态特点及其在损伤修复过程中的作用 4.熟悉萎缩、化生、水变性、脂肪变性和玻璃样变性的病变特征 5.熟悉肥大、增生的概念和类型 6.熟悉创伤愈合的类型 7.熟悉适应、变性、坏死、凋亡、再生、修复、肉芽组织、纤维性修复的专业英语 8.了解损伤的原因及发生机制 【实验时数】3小时 【实验内容】

病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病理学是研究人体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其任务是按照现代医学模式应用各种方法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患病机体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为疾病诊断、治疗和临床护理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 病理学主要从形态学角度、功能和代谢角度阐明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 二、课程教学目标 1、用现代医学模式阐述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 2、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解释疾病过程、局部与整体、形态与功能、损伤与抗损伤的辩证关系,为临床工作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 3、掌握疾病的基本病理过程,熟悉常见病的形态、功能、代谢的变化及病理临床联系了解病因与发病机制。 4、学会病理标本、切片的观察方法及动物实验的基本方法,有较强的基本技能,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结构 本学科教学内容分为两大模块。 病理学包括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两个模块。 病理解剖学侧重从形态变化阐述疾病的本质。 病理生理学侧重从功能和代谢变化阐明疾病的本质。 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机体形态结构功能及代谢变化相互影响密切联系,因此两个模块是不可分割。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本大纲对教学要求的层次表述 1. 对知识的教学要求分为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 了解:指对知识有感性的、初步的认识。 熟悉:指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有一定的理性认识,能用正确的语言进行叙述和解释。 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解决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应用问题。 2. 对技能的教学要求分为会操作和熟练操作两个层次。 会:指能够运用所学的技能进行独立操作,并能正确完成指定任务。 熟练:指能够连贯娴熟地完成操作,并能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操作流程,能解决操作中出现的错误和问题,准确完成操作任务。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基础模块 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

护理专业《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病理(bìnglǐ)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课程总学时: 120 〔其中理论课 90 学时,实验 30 学时〕学分:课程类别:必修课课程性质:专业根底课 面向专业:四年制本科护理专业 开课单位:根底医学部 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开展规律,说明疾病本质的医学根底理论学科。本课程教学需要医学教育前期各个专业课程作为铺垫,同时又是多学科密切交叉相关的综合性边缘学科。课程目标是为临床医学的学习和开展打下根底,它在根底医学与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临床各课程之间起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是一门沟通根底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先修课程包括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生物学、免疫学等。需要具备的能力包括对人体正常结构、生理机能和调节的理解和掌握,对人体根本生化反响过程的理解和掌握。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 〔一〕理论、知识方面 1. 树立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新理念; 2. 掌握常见病的根本病理变化; 3. 掌握病理学及病理生理学的根本概念; 4. 了解疾病过程中的共同病理变化; 5. 了解常见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及病理生理学根底。 6. 了解病理学及病理生理学的根本研究方法和新技术的应用; 7. 了解病理临床联系; 8. 能够用病理学知识解释临床常用检验指标。 〔二〕能力、技能方面 1. 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 掌握观察、描绘大标本和切片的病理变化的方法; 3. 掌握病理生理学动物实验的操作方法; 4. 能用病理变化解释临床表现,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5. 能通过复制动物疾病模型学习观察病变表现的方法;

病理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病理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2021120、12021090 课程名称:病理学(pathology) 课程属性:必修课实验属性:独立设课 开课学期:4 学时:36 适用专业:临床本科、预防、麻醉专业学分:1.5/4.0 开课部门:医学院考核要求:考试 课程简介: 病理学也是一门高度实践性的学科,病理诊断以其客观性与准确性,被誉为临床诊断的“金标准”,不仅在临床诊断工作中不可缺少,而且它的研究方法与手段也是医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病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逐步培养医学生的观察及分析思考能力,深化对各种疾病局部与整体、现象与本质、个性与共性的的认识,形成良好的临床思维模式,为后续各学科的学习及今后的科研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基本技能的训练。

二、实验内容及教学要求 实验项目1:细胞和组织的损伤与修复 1、教学内容: (1)观看录像VCD(熟悉教学内容,为后续步骤提供依据) (2)大体标本 右肾肾盂积水:肾脏体积增大,表面凸凹不平,呈结节状,切面见肾盂肾盏明显扩张,肾实质萎缩变薄(正常厚度2cm~2.5cm),皮、髓质分界不清、肾锥体消失。 脂肪肝:肝脏体积增大,边缘圆钝,包膜紧张,表面及切面均为黄色,切面有油腻感。经苏丹Ⅲ染色呈砖红色。 脾包膜玻璃样变:脾包膜及肺胸膜增厚,灰白色,半透明状。 左侧睾丸萎缩:睾丸体积变小,包膜松弛。 左侧肾脏干酪样坏死:肾体积增大,表面呈不规则状。切面见肾实质有多个大小着有黄白色坏死物。 右足大趾干性坏疽:右足大趾远端呈黑色,组织干固,与正常组织界限清楚。 (3)切片标本:肝细胞脂肪变性、肉芽组织 学习方法:a、显微镜低倍镜观察,掌握整体组织结构特点; b、显微镜高倍镜观察,掌握细胞形态结构特点; c、印证诊断要点; 肝细胞脂肪变性:①肝小叶结构存在,大部分肝细胞体积增大,致肝索拥挤、紊乱,肝窦扭曲、狭窄甚至消失。②见大部分肝细胞胞浆内有大小不等的圆形空泡,边缘清楚;有的空泡较大,将细胞核挤至细胞一侧。 肉芽组织:①肉芽组织中有大量新生毛细血管及多种多样的细胞。②新生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数量多,血管腔狭窄。血管之间有较多成纤维细胞,成纤维细胞呈梭形或不规则形,胞浆丰富、核椭圆形、染色浅淡,有的可见核仁,此外可见各种炎细胞。 d、绘图(肉芽组织) 绘图要求:(应包括以下内容,如果缺失将扣除相应分数) 实验目的(包括实验需要掌握及熟悉的内容) 绘图(用红蓝铅笔绘图,标出结构的名称;标明绘图日期) 诊断要点(要求写出诊断要点) 诊断(病理诊断) (4)病案讨论:根据提供的《病理学实验课病例讨论资料》中提供的相关病例,引导学生进行病案讨论,增强学生分析能力。 2、教学目标: (1)掌握细胞、组织适应性反应的常见类型,熟悉其形态特点。 (2)掌握变性、坏死的类型及形态变化,熟悉各种变性、坏死的相互关系及其后果。 3.掌握肉芽组织的形态特征及其在创伤愈合中的作用,熟悉创伤愈合与骨折愈合的类型及过程。 实验项目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1、教学内容:

中职病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中职病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中职病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病理学是医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研究疾病的本质和规律,为临床 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中职病理学基础教学大纲是为了培养中职生对病理 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而制定的教学计划。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 中职病理学基础教学大纲的内容和意义。 首先,中职病理学基础教学大纲的内容涵盖了病理学的基本概念、疾病的发生 发展过程、病理学检查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将学习病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和病理变化,掌握常见疾病的病理学特征和诊断标准。此外,教学大纲还包括对病理学实验室技术的介绍,学生将学习病理标本的取材、处理和染色等技术,为将来的实践工作打下基础。 中职病理学基础教学大纲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它为中职生提供了系 统学习病理学的机会。病理学是医学领域中的重要学科,对于培养医学专业人 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学习病理学,中职生将能够了解疾病的本质和规律,为 将来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教学大纲的制定有助于规范教学内容 和教学进程。病理学是一门系统的学科,知识内容繁杂且深入,教学大纲的制 定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进度,使学生能够逐步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最后,教学大纲的制定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制定教学大纲,教师可 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提高 教学效果。 在中职病理学基础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可以通过讲授、实验、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

教学,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实验室实训等方式,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观察,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技能。 总之,中职病理学基础教学大纲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培养中职生的病理学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教学大纲的内容涵盖了病理学的基本概念、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病理学检查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它为中职生提供了系统学习病理学的机会,有助于规范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通过共同努力,我们可以培养出更多具备病理学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中职生,为医疗事业做出贡献。

《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802103 课程总学时/学分:36/2 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病理学》是医药学主干学科,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重要桥梁,并与各临床学科有密切的交叉联系。通过学习病理学,学生可以掌握疾病的原因、发生机制、机体在疾病过程中形态和机能的变化及由此产生的各种临床表现,从而为以后学习各临床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病理学又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它的研究方法与手段是医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病理诊断以其客观性与准确性,被誉为临床诊断的“金标准”。 病理学教学的总体目标是为培养适应21世纪新医学模式的高质量医药学专业人才服务,使学生通过对各类疾病一般性和特殊性规律的学习,逐步提高观察及分析思考能力,深化对各种疾病局部与整体、现象与本质的认识,形成良好的临床思维模式,为后续各学科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该课程先修课程是人体解剖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药理学等。在掌握先修课程的基础之上学习本门课程。病理学教学包括理论、实习、讨论、诊断病理见习等多种形式,要求在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贯彻本大纲内容。根据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掌握该门课程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科学分析综合能力及科学的思维方法,并培养初步科研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2学时) 第一节病理学的定义,内容和任务 第二节病理学的发展 第三节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四节病理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要求: 掌握病理学的定义,病理学的内容和任务,人体病理学的诊断和研究方法。熟悉实验病理学的研究方法。了解病理学的发展,学习病理学的目的和意义。教学重点:

《病理学》教学大纲

护理病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学分:5上课时数:56实验(上机)时数:24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发生原理和发展规律、揭示疾病本质的医学基础学科。该学科已从单纯形态学向分子病理学、病理生物学及多种技术综合应用的方向发展。病理学与临床医学联系密切,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除侧重从形态学角度研究疾病外,它也是疾病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 病理学基本内容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也叫普通病理学,主要讲述疾病中带有共性的各种基本病理过程;各论也叫系统病理学,主要讲述人体各系统主要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病理学的教学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疾病的原因、发病机制及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形态结构、机能和代谢变化,了解临床表现的病理学基础。教学内容以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要求学生做到理论与实习、总论与各论、基础与临床、局部与整体、形态与机能、大体与镜观相联系,并用动态的观点分析、了解疾病的发展变化规律。加强病案讨论教学和启发式教学,注意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采取精讲、略讲和自学相结合的原则,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临床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 (各章、节主要内容,重点及学生所需掌握的程度。分别按下列层次撰写:掌握、理解、了解。) 绪论 教学内容与要求 理解:病理学的任务和内容; 了解: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发展简史。 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 教学内容与要求 掌握:萎缩、肥大、增生、化生的概念。肝脂变、玻璃样变性的概念和病变。坏死的概念、 病变、类型及结局。再生的概念、各种组织的再生能力。肉芽组织的结构、功能及瘢痕形成 过程。 理解:肠上皮化生、鳞状上皮化生的病变。细胞肿胀的病变,理解心肌、肾脂变的病变。理 解纤维素样变性及玻璃样变性的常见类型。.营养不良性钙化。细胞凋亡的概念、形态学特点。了解:萎缩常见类型,化生的常见类型及机制。上皮组织、血管、纤维组织的再生。含 铁血黄素、脂褐素、胆红素、黑色素的特点。坏疽的类型。自学:粘液样变性。 教学方法:视频讲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