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痹证的辩证施护.ppt

合集下载

痹病的中医护理PPT课件

痹病的中医护理PPT课件
一、定义

痹病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
不畅所致,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至
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按病证特点可分为行痹、痛痹、
着痹。病变常累及肢体、肌肉、关节,甚至影响脏腑。
第1页/共41页
治疗
西医学的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骨伤科护理路径项痹、腰 痛、膝痹等均参考本病辩证施护。李中梓提出;“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的治则,叶天士对痹久不愈,邪入于络,用活血化瘀法治疗。
第4页/共41页
病因病机
➢2.正气不足 劳欲过度,精气亏损, 卫外不固;激烈活动后体力下降, 防御功能降低,汗出腠理疏松,外 邪乘袭。如:久病体虚,老年体弱, 肝肾不足等,恣食甘厚腻或酒热海 腥发物,湿热痰浊内生;或跌仆外 伤,损及肢体筋脉,气血经脉痹阻,
第5页/共41页
分型与治疗——行痹
➢ 症状表现:肢体关节疼痛,游走不定,屈 伸不利,或见恶风发热等,苔薄白,脉浮。
第10页/共41页
护理(一)病情观察
➢ 2. 风寒湿痹与风热湿痹的临床表现有所不同,风湿热痹以关节红肿 灼热疼痛为特点;风寒湿痹虽关节疼痛,但无局部红肿灼热,其以关 节酸痛,游走不定者为行痹,痛有定处,痛处不温,疼痛剧烈,遇寒 加重,得热减轻者为痛痹;肢体关节肿胀为重着、酸痛,痛有定处, 肌肤不仁者为着痹。
第13页/共41页
(二)辩证施护——生活起居
➢ 1)痹病患者的生活起居甚为重要。居室宜通 风,阳光充足,行痹患者尤应避免风邪侵袭, 痛痹者病室温度宜高些,着痹者病室湿度适当 降低,对于风湿热痹者既要降低室温,还需要 保持室内空气干燥与凉爽。所有的痹病患者的 居室和工作环境应尽量避免阴暗、潮湿。

中医痹症的辨证论治.ppt

中医痹症的辨证论治.ppt
中医痹症的辨证论 治.ppt
演讲人
一般来说,痹症是因为人体受到风、湿等侵袭从而出现关节肿大,身体部位疼痛的 症状。在中医临床上,痹症可根据病因分为风痹、寒痹、湿痹、热痹(常表现为关 节肌肉灼热、疼痛、红肿等)等,根据中医解剖概念可分为皮痹、肉痹、筋痹、骨 痹等。
如果疼痛部位出现不断变换的情况,则考虑为风痹;如果在天气冷的时候疼痛加剧, 在天气缓和的时候疼痛减退,则考虑为寒痹;如果出现疼痛部位固定,并在疼痛部 位有发麻的感觉,则考虑为湿痹;如果疼痛部位同时伴有肿胀以及灼烧感,则为热 痹。
皮痹、肉痹、筋痹、骨痹则是分别引起人体不同部位皮、肉、筋以及骨疼痛、麻木 等的痹症。
痹症的治疗原则是达到将风、寒、湿、热从体内清除的效果。在治疗 上,风痹用防风汤,寒痹用乌头汤,湿痹用薏苡仁汤,热痹用宣痹汤。
如需使用中药,请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切勿擅自用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谢谢

痹症的分类与辨证治疗ppt课件

痹症的分类与辨证治疗ppt课件
痹症的分类与辨证治疗
可编辑课件PPT
1
一. 痹证的分类
(一).内经中的分类 《内经》中的痹证可按发病部位归为肢体痹和脏腑痹两大类
:前者系痹邪侵袭肢体,气血经气不利,导致肢体出现疼痛、 麻木等表现。后者为痹邪人脏,出现藏气不宣行的一类病证 。《内经》中肢体痹包括了按邪气偏盛和症状特点所分的行 痹、痛痹、著痹三痹,根据病变部位、发病时间所分的骨痹 、筋痹、脉痹、肌痹、皮痹五体痹;脏腑痹主要论述了五脏痹 证与胞痹、肠痹。其中对五脏痹除《素问·痹论》有所论述外 ,还散见于《素问》的“五藏生成篇”、“玉机真藏论”、 “四时刺逆从论”及《灵枢》的“邪气藏府”、“官针”等 篇中。其具体所指又稍有不同,如《素问·痹论》云:“肝痹者 ,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上为引如怀”。为肝气痹阻、水 液失于疏泄之证。而《素问·五藏生成篇》中描述的肝痹则基 本为寒湿侵犯肝经所致,其症“青脉之至也,长而左右弹, 有积气在心下支肤,名日肝痹,得之寒湿,与疝同法,腰痛 足清头痛”。此为肝经气滞可的编辑表课件现PP。T 但从总体上言,《内经2 》中的脏腑痹都是
括气血虚、阴虚、阳虚,临床多为本虚标实,或虚实挟杂,
实痹包括风寒湿热顽痹。由于中医学在辨证分类上具有灵
可编辑课件PPT
5
活性,因此只能视作相对固定的形式,未可执拘。河南贾天
安对数百例观察分析,发现气虚之人多患着痹,治拟补气健
脾,佐以除湿散寒,活血通络,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阳虚之
人多患痛痹,治拟温阳散寒,佐以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方
比较,《内经》中心痹的范畴可能已包含了现代的胸痹与心
痹二者在内。
二. 痹症的辨证治疗
1. 治痹证当首辨虚实
虚和实是中医鉴别疾病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素问》称

痹病的中医护理PPT

痹病的中医护理PPT

详细描述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痹病,中 医护理以中药内服、外敷、针灸等方法为主 ,通过调节体内气血、平衡阴阳,达到减轻 症状、控制病情发展的目的。同时,中医护 理还注重心理疏导和生活指导,帮助患者保 持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案例三: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护理
总结词
中医护理在强直性脊柱炎中具有重要作用, 能够缓解疼痛、改善生活质量。
疼痛
关节、肌肉等部位疼痛,痛有 定处。
麻木
肢体感觉减退或消失,触觉异 常。
僵硬
关节屈伸不利,活动受限。
乏力
肢体软弱无力,肌肉萎缩。
CHAPTER 03
中医护理原则与方法
饮食护理
总结词
合理搭配,营养均衡
详细描述
痹病患者的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的食物,如瘦肉、鸡蛋、新鲜蔬菜和水果等。同时,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 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运动护理
总结词
适量运动,增强体质
详细描述
痹病患者应保持适量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促进血液循环, 缓解关节疼痛。但应注意避免过度运动和剧烈运动,以免加重关节负担。
药物护理
总结词
遵医嘱,按时服药
详细描述
痹病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服药,不可随意增减药量或停药。同时,应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如出现不适症状应及 时就医。
心理护理
总结词
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详细描述
痹病患者应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家属和社会应给予关心和支持,帮助患者消除焦虑、抑 郁等不良情绪,增强治疗信心。
CHAPTER 04
痹病中医护理案例分享
案例一: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护理

《中医内科学痹症》课件

《中医内科学痹症》课件

临床表现
痹症的临床表现
描述痹症在人体中的具体表 现和症状。
不同部位的病症特点
分析痹症在不同部位出现时 的特点和影响对患者生活的影响。
中医诊断
1
中医痹证辨证特点
介绍中医诊断中对痹症的特殊辨证方法
病因分析与病情判断
2
和特点。
讲解痹症病因的分析和对病情的判断。
3
鉴别诊断
提供鉴别痹症和其他类似疾病的诊断方 法。
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原则
说明中医治疗痹症的基本原则 和方法。
各种治疗方法的应用
介绍多种中医治疗方法和它们 在痹症治疗中的应用。
治疗案例分析
分享实际治疗痹症的案例分析, 以便更好地理解治疗效果。
预防与保健
预防痹症的方法
提供避免痹症发生的实用方法和建议。
《中医内科学痹症》PPT 课件
本PPT课件介绍了中医内科学中的痹症,包括病理生理学基础、临床表现、 中医诊断、中医治疗、预防与保健等内容。
病理生理学基础
1
什么是痹症
详细解释痹症的定义和特点。
2
痹症的病因病机
探讨痹症产生的原因和机制。
3
痹症的发病机制
解析痹症的发病过程和相关机制。
4
痹症的分类及病程
介绍痹症的分类方法和疾病发展过程。
痹症的日常保健方法
介绍痹症患者可以采取的日常保健措施。
结论
痹症的中医诊断治疗方法
介绍中医诊断治疗方法的有效性 和安全性。
药膳疗法
探讨药膳在痹症治疗中的应用和 效果。
物理疗法
讲解物理疗法在缓解痹症疼痛中 的作用。

痹证的辩证施护完整版.ppt

痹证的辩证施护完整版.ppt
优选文档
基本方法--疏通经络 通痹止痛 主 穴 ---阿是穴 局部经穴
辨证分型 治疗护理方法 辨证配穴

风 行痹 祛风止痛 参以活血 膈俞 血海
寒 湿 痛痹 温经散寒 佐以助阳 肾俞 关元
痹 着痹 除湿通络 佐以健脾益气
阴陵泉 足三里
风湿热痹
清热通络为主, 佐以活血通络
大椎 曲池
9
优选文档
4.情志护理 稳定情绪,配合治疗。
[护理措施] 病室宜清洁、安静,温湿度适宜。避免对流风。 ❖ 病人疼痛时,可采用较舒适的卧位。 疼痛减轻后,要及时做关节的被动曲伸,
也可配合局部的按摩、针灸、热敷、熏洗等法。 中药汤剂宜热服,药后可食以热粥、热饮等。
以助药力。 饮食清淡,多喝开水。
优选文档
16
(2).痛痹-乌头汤加减
病室宜温暖,阳光充足,空气新鲜。
饮食宜选温性的食物,可适当的选 用生姜、茴香等温性调味品。
优选文档
18
(3)着痹--薏苡仁汤加减
[护理措施] 病室宜向阳、温暖、干爽,病人夏
季不宜用凉席、空调,尽量少游泳, 应多晒太阳,勿冒雨涉水、久做湿 地。 ❖ 病人疼痛时,可采用较舒适的卧位。
5.用药护理
毒性药物应严格控制剂量,注意煎 煮,服药方法,慎防中毒;注意定期 检查肝肾功能;长期服用抗风湿药酒 时,要严密观察病情,以防药物蓄积 中毒,如发现唇舌麻木、头晕、心悸 时,为中毒反应,应立即停药。病及 时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优选文档
10
辨证分型及施护措施
痹证
风寒湿痹
行痹
痛痹
着痹
(风痹) (寒痹) (湿痹)
风胜者,应散风,参以活血,当中病即止。 寒胜者,在散寒的同时,须结合助阳; 湿胜者,在渗湿化浊的同时,佐以健脾益气; 热胜者,以清泄郁热为主,佐以活血通络,

中医内科学痹证ppt

中医内科学痹证ppt
中医内科学痹证ppt
中医内科学
26
第26页
(3)着痹 主证:肢体关节、肌肉酸楚、重着、疼痛,
肿胀散漫,关节活动不利,肌肤麻木不仁。 舌质淡,舌苔白腻,脉濡缓。 证机概要:湿邪兼夹风寒,留滞经脉,闭阻 气血。 治法:除湿通络,祛风散寒。代表方:薏苡 仁汤加减。本方有健脾祛湿,发散风寒作用, 适合用于痹证湿邪偏盛,关节疼痛肿胀重着。
其次要观察肢体活动障碍,痿证是无力运动, 痹证是因痛而影响活动;
再者,个别痿证病初即有肌肉萎缩,而痹证
则是因为疼痛甚或关节僵直不能活动,日久
废而不用造成肌肉萎缩。
4/20/2024
中医内科学
18
中医内科学痹证ppt
第18页
相关检验
病变相关部位骨关节x线和cT等影像学检验常有利 于本病诊疗和了解骨关节疾病病变部位与损伤程度。
22
第22页
证治分类
1.风暴湿痹
(1)行痹
主证: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酸楚,屈伸不利,可包括 肢体多个关节,疼痛呈游走性,初起可见有恶风、发 烧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缓。
证机概要:风邪兼夹寒湿,留滞经脉,闭阻气血。
治法:祛风通络,散寒除湿。
代表方:防风汤加减。本方有发散风寒、祛湿通络作 用,适合用于痹证风邪偏盛,游走性关节疼痛。
4/20/2024
中医内科学痹证ppt
中医内科学
10
第10页
病因
1.外因 (1)感受风寒湿邪 久居潮湿之地、严寒冻伤、贪凉露宿、睡卧当风、暴
雨浇淋、水中作业或汗出入水等,外邪注于肌腠经络, 滞留于关节筋骨,造成气血痹阻而发为风寒湿痹。 因为感受风寒湿邪各有所偏盛,而有行痹、痛痹、着 痹之别。 若素体阳气偏盛,内有蓄热,复感风寒湿邪,可从阳 化热;或风寒湿痹经久不愈,亦可蕴而化热。 (2)感受风湿热邪 久居酷热潮湿之地,外感风湿热邪,袭于肌腠,壅于 经络,痹阻气血经脉,滞留于关节筋骨,发为风湿热 痹。

痹症的分类与辨证治疗ppt课件

痹症的分类与辨证治疗ppt课件

比较,《内经》中心痹的范畴可能已包含了现代的胸痹与心 痹二者在内。
二. 痹症的辨证治疗 1. 治痹证当首辨虚实
虚和实是中医鉴别疾病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素问》称 “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又称“脉盛、皮热、腹胀、 前后不通、闷瞥,此谓五实。脉细皮寒、气少、泄利前后, 饮食不入,此谓五虚。”中医诊断学将虚证的表现概括为:身 体虚弱、饮食不佳、语声低、气短一身无力、精神萎靡、消 瘦、视力减退、舌净无苔、舌体胖嫩、脉细弱无力等。实证 表现则为:体质壮实、腹满拒按、小便不利、大便干结、精神 兴奋、语声高、气粗、恶寒无汗、舌苔厚,脉有力等。 《医宗金鉴》最早提出认虚实来归纳诸痹:“痹虚者,谓气血虚 之人病诸痹也;痹实者,谓气血实之人病诸痹也”。虚痹包括 气血虚、阴虚、阳虚,临床多为本虚标实,或虚实挟杂,实 痹包括风寒湿热顽痹。由于中医学在辨证分类上具有灵
痹症的分类与辨证治疗
一. 痹证的分类
(一).内经中的分类 《内经》中的痹证可按发病部位归为肢体痹和脏腑痹两大类 :前者系痹邪侵袭肢体,气血经气不利,导致肢体出现疼痛、 麻木等表现。后者为痹邪人脏,出现藏气不宣行的一类病证 。《内经》中肢体痹包括了按邪气偏盛和症状特点所分的行 痹、痛痹、著痹三痹,根据病变部位、发病时间所分的骨痹 、筋痹、脉痹、肌痹、皮痹五体痹;脏腑痹主要论述了五脏痹 证与胞痹、肠痹。其中对五脏痹除《素问· 痹论》有所论述外 ,还散见于《素问》的“五藏生成篇”、“玉机真藏论”、 “四时刺逆从论”及《灵枢》的“邪气藏府”、“官针”等 篇中。其具体所指又稍有不同,如《素问· 痹论》云:“肝痹者 ,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上为引如怀”。为肝气痹阻、水 液失于疏泄之证。而《素问· 五藏生成篇》中描述的肝痹则基 本为寒湿侵犯肝经所致,其症“青脉之至也,长而左右弹, 有积气在心下支肤,名日肝痹,得之寒湿,与疝同法,腰痛 足清头痛”。此为肝经气滞的表现。但从总体上言,《内经 》中的脏腑痹都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课件
护理措施
(1)行痹(风痹)
行痹(风痹) 膝关节温针灸
主 症:肢体关节酸痛,游走不定。
兼次症:发病初期肢节亦红亦肿,
屈伸不利,或恶风,或恶寒。
舌象:舌质红,苔白微厚。
脉象:浮缓或浮紧。
治(护)法:祛风通络,散寒除湿。
方药:防风汤加减。
食疗方:黄花蛇肉当归汤
慎食猪油、寒凉等滋腻碍胃食物。
也可配合局部的按摩、针灸、热敷、熏洗等法。 中药汤剂宜热服,药后可食以热粥、热饮等。
以助药力。 饮食清淡,多喝开水。
课件
(2).痛痹-乌头汤加减
病室宜温暖,阳光充足,空气新鲜。 ❖ 注意保暖,疼痛处可加用护套,可
采用较舒适的卧位。 也可加热水袋 热敷。 疼痛减轻后,要及时做关节的被动 曲伸,也可配合局部的按摩、针灸、 热敷、熏洗等法。
毒性药物应严格控制剂量,注意煎 煮,服药方法,慎防中毒;注意定期 检查肝肾功能;长期服用抗风湿药酒 时,要严密观察病情,以防药物蓄积 中毒,如发现唇舌麻木、头晕、心悸 时,为中毒反应,应立即停药。病及 时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课件
辨证分型及施护措施
痹证
风寒湿痹
行痹
痛痹
着痹
(风痹) (寒痹) (湿痹)
风湿热痹 (热痹)
课件
基本方法--疏通经络 通痹止痛 主 穴 ---阿是穴 局部经穴
辨证分型 治疗护理方法 辨证配穴
风 行痹 祛风止痛 参以活血 膈俞 血海
寒 湿 痛痹 温经散寒 佐以助阳 肾俞 关元
痹 着痹 除湿通络 佐以健脾为主, 佐以活血通络
大椎 曲池
课件
4.情志护理 稳定情绪,配合治疗。 5.用药护理
对流风,注意气候变化对病情的影响; 休 息情况;生活工作环境等方面。 2.饮食护理 宜食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忌生冷、肥甘厚腻。 急性期—风寒湿—高热量、高蛋白、高维
生素、易消化的饮食为主; —兼发热者—清淡为主; 久病者—偏虚时---适当调补; 以关节为主—无脾胃症状者-饮食可随意。
课件
3.病情的观察与护理
注意观察关节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 伴随症状以及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强直、活 动受限)按辨证分型施护.
观察生命体征及发热恶寒的程度;出汗特点; 有汗,无汗,出汗时间,部位;有无心悸,心 慌,胸闷等伴随症状。按时测量并记录体温、 舌象、脉搏,做好记录。
可按医嘱行针刺按摩护理。以局部腧穴为主, 可热敷或艾灸肩髃、尺泽、阴陵泉、膝眼、足 三里穴,10-15分钟/次,每日1-2次。 疼痛缓解 后,及时下床锻炼。
3.舌脉 舌:苔白滑,
脉:沉、紧、细、缓、涩、濡
4.辅助检查 血沉、类风湿因子、抗O
X线
课件
二、主要护理诊断/问题
1. 疼痛(关节肿痛) 2. 体温升高 3. 焦虑、悲观 4. 活动无耐力 5. 药物毒副反应,潜在并发症 6. 有废用综合症的危险
课件
三、中医护理目标
1. 病人疼痛减轻或消除; 2. 体温降至正常; 3. 病人身心不适减轻或消除,症状减轻; 4. 病人能描述痹证发生的原因及治疗目的;
(3)着痹(湿痹)
主症: 肢体关节重着,酸痛。 兼次症:肢体关节肿胀,痛有定处,手足
沉重,活动不便,肌肤麻木不仁。 舌象: 舌质红,苔白厚而腻。 脉象: 脉濡缓。 治法: 除湿通络,祛风散寒。 方药: 薏苡仁汤加减。 食疗方:薏苡仁干姜粥/薏苡仁酒
慎食猪油、寒凉等滋腻碍胃食物。
课件
2、风湿热痹(热痹)
主症:肢体关节红肿灼热剧痛。 兼次症:关节痛不可触,得冷稍舒,多伴
有发热、恶风、口渴、尿黄、烦 闷不安等 舌象:舌质红,苔黄腻。 脉象:脉滑数。 治法:清热除湿 宣痹止痛 方药:白虎桂枝汤加味。 食疗方:忍冬藤薏苡仁粥/ 荷叶桑枝粥
慎食辛温燥烈之品。
课件
(1).行痹 --防风汤加减
[护理措施] 病室宜清洁、安静,温湿度适宜。避免对流风。 ❖ 病人疼痛时,可采用较舒适的卧位。 疼痛减轻后,要及时做关节的被动曲伸,
坚持配合治疗和护理,活动耐力提高; 5. 密切观察病情,不发生药物毒副反应和并发症,
一旦发生,应及时报告医生,协助处理; 6. 提高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增强病人的 保健
知识,帮助病人运用正确有效方法消除或 减少 废用综合症的发生。
课件
四、护理措施
基本原则:祛邪活络,通痹止痛。 后期还应适当配伍补益正气之剂。
[护理措施] 病室宜向阳、温暖、干爽,病人夏
季不宜用凉席、空调,尽量少游泳, 应多晒太阳,勿冒雨涉水、久做湿 地。 ❖ 病人疼痛时,可采用较舒适的卧位。
课件
疼痛减轻后,要及时做关节的被动 曲伸,也可配 合局部的按摩、针灸、 热敷、熏洗等法。
痹证的辩证施护
➢ 一、护理评估 ➢ 二、主要护理诊断/问题 ➢ 三、中医护理目标 ➢ 四、护理措施
课件
一、护理评估
1.病史 居住环境、条件; 发病经过; 关节疼痛程度; 有无发热; 与天气变化关系等。
课件
2.证候特征 肢体关节肌肉疼痛是其特征。 或游走疼痛,恶风寒;或痛剧,遇寒则 甚,得热则缓;或重着而痛,手足沉重, 肌肤麻木;或肢节掀红热痛,筋脉拘急; 或关节剧痛,肿大变形等
风胜者,应散风,参以活血,当中病即止。 寒胜者,在散寒的同时,须结合助阳; 湿胜者,在渗湿化浊的同时,佐以健脾益气; 热胜者,以清泄郁热为主,佐以活血通络,
亦须谨防过用苦寒伤阳滞湿之弊。 病久入络者,本着涤痰、化瘀、养血而调理之
课件
一般护理
1.生活起居护理 病室情况,阳光充足,温度适宜。避免
课件
(2)痛痹 (寒痹)
主症:肢体关节疼痛较剧,痛处固定不移, 遇寒痛增,得热痛减。
兼次症:关节屈伸不利,局部皮色不红,触 之不热。
舌象:舌质淡红,苔白而薄腻。 脉象:弦紧,或沉迟而弦。 治法:祛风除湿,温经散寒。 方药:乌头汤加减。 食疗方:川姜粥/ 牛、羊骨头汤
慎食猪油、寒凉等滋腻碍胃食物。
课件
课件
中药汤剂宜温热服,药后可食以热 粥、热饮等。以助药力。若使用乌 头等含毒药物,应注意观察药物的 不良反应,如有无黄疸、泛恶或唇 舌麻木、头晕、心悸呼吸困难时, 为中毒反应,应立即停药。并报告 医生,及时处理。
饮食宜选温性的食物,可适当的选 用生姜、茴香等温性调味品。
课件
(3)着痹--薏苡仁汤加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