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车载氢系统试验方法》编制说明

合集下载

20077134-T-604汽车用燃料电池发电系统技术条件(报批稿)

20077134-T-604汽车用燃料电池发电系统技术条件(报批稿)

ICS 27.070K 8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汽车用燃料电池发电系统技术条件Fuel cell power system used for motor vehicles - Technical specification(报批稿)××××-××-××发布××××-××-××实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与符号 (2)4 要求 (4)5 试验方法 (5)6 检验规则 (7)7 标识、说明和技术文件 (8)附录 A (资料性附录)产品型号编制办法 (10)前言本标准的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燃料电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342)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上海神力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机械工业北京电工技术经济研究所、上海攀业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里清、张若谷、卢琛钰、孙婷、张黛、董辉等。

汽车用燃料电池发电系统 技术条件1 范围1.1 概述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的术语与符号、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识、说明和技术文件。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电系统(以下简称发电系统)。

1.2 系统边界系统边界见图1。

其中粗实线框内部分为发电系统,图中相对框内的进出箭头所指为发电系统的输入和输出。

系统边界氢燃料供应与处理系统(包括净化)氧化剂处理系统输入功率回收热量(电或热)热管理系统废热燃料增湿系统燃料电池模块功率调节系统净功率输出氧化剂水管理系统水废水内部功率需求不活泼气体自动控制系统通风系统废气,通风通风电磁干扰,噪声,振动电磁敏感度,振动,风,雨,温度等图1 发电系统的边界示意图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标准解读‖《燃料电池堆及系统基本性能试验方法》

标准解读‖《燃料电池堆及系统基本性能试验方法》

标准解读‖《燃料电池堆及系统基本性能试验方法》2021年6月11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正式发布《燃料电池堆及系统基本性能试验方法》(T/CSAE 183-2021)团体标准。

该标准以燃料电池系统为试验对象,规定了燃料电池系统额定功率、燃料电池系统质量功率密度、燃料电池堆体积功率密度、燃料电池系统低温冷起动性能等关键性能指标的定义和试验方法,形成了统一的、达成广泛共识的定义和试验方法,对引导和规范车用燃料电池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上海捷氢科技有限公司、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同济大学、上海重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亿华通科技有限公司、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神力科技有限公司、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襄阳达安汽车检测中心有限公司、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雄韬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明天氢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未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氢璞创能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骥翀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现代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郝冬、王晓兵、陈沛、马明辉、张妍懿、杨子荣、侯明、侯永平、张晓丹、刘然、潘凤文、周斌、许诺、钟兵、裴冯来、王锐、盛夏、王超、赵坤、高鹏然、张林松、张少鹏、田俊龙、朱俊娥、梁栋、杨福清、郭温文、朴勋哲、魏青龙、朴世文、吴东来、韩硕、杜超、徐云飞。

标准解读本标准以燃料电池系统为试验对象,主要规定了燃料电池系统额定功率、燃料电池系统质量功率密度、燃料电池堆体积功率密度、燃料电池系统低温冷起动性能四项关键性能指标的定义和试验方法。

▪燃料电池系统额定功率燃料电池系统额定功率为制造厂规定的燃料电池系统在特定工况条件下能够持续工作的净输出功率。

燃料电池相关国家标准汇总及简述

燃料电池相关国家标准汇总及简述
29
GB/T 37154-2018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整车氢气排放测试方法
本标准规定了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整车氢气排放测试方法。适用于使用压缩氢的(M类、N类)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30
GB/T 38914-2020
车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堆使用寿命测试评价方法
本标准规定了车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堆的使用寿命测试和计算方法。适用于道路车辆和非道路车辆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堆的寿命测试和评价。
25
GB/T 34593-2017
燃料电池发动机氢气排放测试方法
本标准规定了车用燃料电池发动机的氢气排放测试方法。适用于车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动机。
26
GB/T 34872-2017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供氢系统技术要求
本标准规定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供氢系统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标识、包装及运输。本标准适用于质子交换膜氢燃料电池提供氢气的系统,按照储氢的化学形态不同可分为:以气态单质形式储存氢气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供氢系统,即将氢气存储于储氢容器直接为燃料电池供应氢气的系统,包括下列单体设备或装置:储氢容器、氢气管路、截止阀、减压阀、压力释放装置、换热装置、监测装置和其他附属装置等。以化合物形式储存氢气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供氢系统,即利用产氢物质,主要有金属储氢化合物、液态有机储氢化合物、氨类储氢化合物、甲醇、液态水等通过物理或化学过程制备氢气,实现向燃料电池供应氢气的系统,包括下列装置:制氢反应装置、防护罩/外壳、散热器、氢气纯化装置、气体缓冲装置、管路、监测装置和其他附属装置等。
19
GB/T 29123-2012
示范运行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技术规范
本标准规定了进行示范运行的压缩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术语和定义、实施示范运行的基本条件、运行中危害的预防、汽车的启动、停放与存放、氢燃料的加注、意外事故的处理预案与培训、行驶等。适用于在指定道路上进行示范运行的压缩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其氢系统的额定工作压力不大于35MPa。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车载氢系统技术条件-2023最新国标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车载氢系统技术条件-2023最新国标

目次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测量参数、单位、准确度和分辨率 (2)5 要求 (2)一般要求 (2)安装强度要求 (2)气密性要求 (3)环境适应性要求 (3)6 试验条件 (3)7 试验方法 (3)主关断阀试验方法 (3)安装强度试验方法 (3)气密性试验方法 (4)环境适应性试验方法 (5)附录A(资料性)车载氢系统示意图 (11)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车载氢系统技术条件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车载氢系统的技术条件。

本文件适用于使用压缩气态氢作为燃料,在环境温度15℃时,工作压力不超过70MPa的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423.4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Db:交变湿热(12h+12h循环)GB/T 2423.17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a:盐雾GB/T 2423.43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振动、冲击和类似动力学试验样品的安装GB/T 2423.56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h:宽带随机振动(数字控制)和导则GB 19239 燃气汽车专用装置的安装要求GB/T 24548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术语GB/T 24549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安全要求3 术语和定义GB/T 24548 和 GB/T 24549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车载氢系统 on-board hydrogen system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上,从氢气加注口至减压阀,与氢气加注、储存、输送、供给和控制有关的装置,参见附录A。

储氢气瓶 hydrogen storage cylinder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上,用于储存高压氢气的装置。

燃料电池相关国家标准汇总及简述

燃料电池相关国家标准汇总及简述
4
GB/T 20042.4-2009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第4部分 电催化剂测试方法
本标准规定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催化剂测试方法的术语和定义、铂含量测试、电化学活性面积测试、比表面积、孔容、孔径分布测试、形貌及粒径分布测试、晶体结构测试、催化剂堆密度测试以及单电池极化曲线测试等。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铂基(Pt基)电催化剂。
19
GB/T 29123-2012
示范运行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技术规范
本标准规定了进行示范运行的压缩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术语和定义、实施示范运行的基本条件、运行中危害的预防、汽车的启动、停放与存放、氢燃料的加注、意外事故的处理预案与培训、行驶等。适用于在指定道路上进行示范运行的压缩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其氢系统的额定工作压力不大于35MPa。
24
GB/T 33979-2017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电系统低温特性测试方法
本标准规定了低温(0℃以下)条件,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的通用安全要求、试验条件、试验平台、低温试验前的例行试验及低温试验方法和试验报告等。适用于以空气为氧化剂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电系统低温(0℃以下)条件的存储、启动、工作性能的试验。
18
GB/T 28183-2011
客车用燃料电池发电系统测试方法
本标准规定了客车用燃料电池发电系统测试方面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的测试项目指标、试验过程及测试方法、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绝缘性测试、质量测试、试验结果整理和试验报告。本标准规定的测试内容包括: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密封性测试、常温起动性能测试、工况法性能测试、绝缘性测试和质量测量。适用于客车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电系统。
10
GB/T 23751.2-2009

《燃料电池系统用氢气循环泵性能测试规范》编制说明

《燃料电池系统用氢气循环泵性能测试规范》编制说明

《燃料电池系统用氢气循环泵性能测试规范》标准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1任务来源《燃料电池系统用氢气循环泵性能测试规范》团体标准由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燃料电池分会提出,本标准于2020年7月9日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函下达立项(中汽协函字[2020]279号),项目计划任务书号为2020-18,根据GB/T 1.1-2020给出的规则起草。

1.2主要起草单位及任务分工本标准初步主要分为以下内容:(1)细节内容:范围、术语定义、测试设备要求、环境、测试前检查等细节内容;(2)循环泵试验内容:明确性能测试方法,NVH试验,水阻等;(3)环境适应性内容:明确环境试验要求及对应的试验方法;(4)耐久试验:明确耐久试验要求及试验方法等。

编写小组:本标准由上海重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为主要起草单位,同济大学、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上海交大、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北京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济南大学、云浮(佛山)氢能标准化创新研发中心为参与编制单位。

任务分配如下:上海重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全程主要负责内容(1)到(4)。

同济大学、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重庆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参与任务(1)到(2)编写。

上海交大:参与任务(2)编写。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北京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济南大学、云浮(佛山)氢能标准化创新研发中心:参与任务(2)到(4)编写。

1.3标准研讨情况编制过程中,召开了多次组内讨论会和专家评审会,汇集了行业内先进思想和研究成果。

2020年4月,成立标准编写小组,进行标准预研及相关试验验证的工作开展,为标准立项提供有利的数据支撑;2020年5月,启动标准预编写工作,并持续进行相关试验研究,通过试验,形成标准预研草案;2020年7月,标准立项公示,标准进入正式编写阶段;2020年9月,收集编写组内个成员单位意见,并对标准内容进行讨论;2021年1月,开展线上及线下讨论会,组织专家评审,对标准文本内重要参数提出了修改意见和指导,起草单位依据专家及编写组成员意见,对标准草案进行修改,对标准文本内描述进行了统一,对测试点及测试示意图进行了详细的修改;2021年3-5月,广泛征求意见。

燃料电池城市客车公里氢气消耗量(CHTC-B)测试方法

燃料电池城市客车公里氢气消耗量(CHTC-B)测试方法

燃料电池城市客车
百公里氢气消耗量(CHTC-B)测试方法
E.1试验条件
E.1.1试验车辆需按制造厂的规范进行磨合,且磨合里程不小于1000km,并且在试验前的7天内建议至少行驶300km。

E.1.2试验过程中使用外部供氢,切断车载燃料供应管路。

E.1.3底盘测功机设定按照GB/T27840-2011附录C的规定进行。

E.1.4如果行驶阻力曲线由汽车生产企业提供,需要提供试验报告、计算报告或其他相关资料,并由测试机构检验。

E.2测试方法
E.2.1在底盘测功机上按照GB/T38146.2规定的CHTC-B循环工况进行试验,试验过程中车辆的速度公差和时间公差应满足GB/T27840-2011中5.5.1的规定。

E.2.2记录车辆行驶里程D,圆整到整数,并根据GB/T35178附录规定的试验方法计算氢气消耗量w,
百公里氢气消耗量 100可根据下式求得:
100= 10 (E-1)式中:
100—百公里氢气消耗量,kg/100km;
w—氢气消耗量,g;
—车辆行驶里程,km;
E.2.3单位载质量氢气消耗量可通过下式计算:
= ×1 (E-2)式中:
—单位载质量氢气消耗量,g/(km·kg);
—装载质量,kg;
11。

中国电动汽车标准列表

中国电动汽车标准列表
25 26 27 28 GB/T 24549-2009 GB/T 29123-2012 GB/T 26991-2011 GB/T 29124-2012
关键总成-车载储能系统
29 30 31 GB/T 18332.1-2009 GB/T 18332.2-2001 GB/Z 18333.1-200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整车-纯电动车
电动汽车风窗玻璃除霜除雾系统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电动汽车用仪表 纯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 超级电容电动城市客车 电动汽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法 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 电动车辆的电磁场发射强度的限值和测量方法,宽带,9kHz~ 30MHz
电动汽车定型试验规程 超级电容电动城市客车定型试验规程
关键总成-电子控系统
电动汽车DC/DC变换器
基础设施
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术语 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电能质量技术要求 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第1部分一般要求 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第2部分电动车辆与交流/直流电源 的连接要求 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第3部分电动车辆交流/直流充电机 (站) 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技术条件 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技术条件 电动汽车车载传导式充电机技术条件 电动汽车充电设备检验试验规范第1部分:非车载充电机 电动汽车充电设备检验试验规范第2部分:交流充电桩 电动汽车电池箱更换设备通用技术要求 电动汽车充电站通用要求 电动汽车充电站设计规范 电动汽车电池更换站通用技术要求 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技术导则 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工程施工和竣工验收规范
EN 1821-2、EPA TP002
ECE R101.01 SAE J2711ECE R101.01 ECE R83

ISO/TR 11954:200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车载氢系统试验方法
编制说明
一、 任务来源
本标准修订项目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项目编号20110009-T-339,项目名称《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车载氢系统试验方法》,
二、 制定目的和意义
发展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有着深远意义。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是以氢作为燃料的新型汽车,其排放只有水,是名副其实的零排放汽车。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还具有工作效率高、低噪声、行驶平稳和不依赖石油等诸多优点,是未来汽车发展的方向。

我国政府从汽车工业发展和节能减排的重大目标出发,对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发展予以大力支持。

车载氢系统是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关键部件,承担氢气的加注、储存、供给的重要任务,车载高压储氢系统也是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重要安全部件。

制定车载氢系统标准,对于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研发、生产和产业化,能起到推动和保障作用。

“十一五”期间,我们完成了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车载氢系统技术要求标准,本标准依据我国各类车载高压气体燃料,例如压缩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以及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等相关标准,并充分借鉴国外相关行业的标准(或草案)、规范等,制定了车载氢系统技术条件。

作为配套标准,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车载氢系统试验方法标准将为技术条件的标准执行提供试验方法,保证执行中的准确性。

三、 制定原则和主要参考文件
在标准的制定过程中,总的原则是:
立足国内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发和示范运行基础,同时参考国外先进经验和国际标准或国际标准的阶段性草案;
科研机构、大学、企业共同参与标准的起草和讨论;
起草过程,充分考虑和现有标准的统一和协调。

GB/TXXXX的起草过程中,主要的参考文件有:
GB/T 24548-2009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术语
GB/T 24549-2009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安全要求
GB/T XXXX- XXXX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加氢口
GB/T XXXX- XXXX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车载氢系统技术条件
GB/T XXXX- XXXX CNG汽车高压管路试验方法
四、标准草案起草过程
1.2010年6月在杭州成立起草工作组,并召开第一次会议,来自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共10人与会,会议明确了人物分工,标准框架和时间节点。

讨论了标准计划申报的草案文本。

2.同年7月,在深圳召开的燃料电汽车标准研究工作组的第三次会议上,对标准文本进行了逐字逐句的讨论,专家们提出了很多好的修改建议。

会议同意将该标准作为燃料电池汽车标准研究工作组近期急需开展的标准项目之一,并请牵头部门负责标准制定工作的组织推进。

五、主要内容说明
5.1关于范围
本标准作为《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车载氢系统技术要求》的试验方法标准,保持二者的范围统一,标准适用于使用压缩氢作为燃料,在环境温度15℃时,工作压力不超过35MPa的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5.2 关于试验条件
为保证试验正常、顺利地开展,标准规定了车辆条件和试验环境条件
5.3 试验方法
试验方法涉及到如下几个大的方面:储氢容器和管路、氢气泄漏量、加氢口、压力释放装置和氢气的排放、压力表和氢气剩余量指示表几大块。

除了氢气排放有密闭室测量,其余项目大多为定性检测。

对储氢容器和管路,主要检查内容是安装情况是否良好。

位置是否得当。

测量氢气泄漏量时,将试验车辆增压至100%的工作压力,并将其放置在密闭空间内,按
照规定的要求进行静置一定时间,测量其氢气的泄漏和渗透量;同时,还要看车上是否安装有氢泄漏探测器。

加氢口的安装位置和高度;以及与加氢口周围的暴露的电气端子、电气开关和点火源(如果适用)之间的距离。

压力释放阀是否能够通过压力释放阀排出氢气;能够关断压力调节器上游的氢气供应。

氢气的排放:当压力释放阀排放氢气时,检查排放气体流动的方位、方向是否远离人、电源、火源。

检查仪表板是否装有指示储氢容器氢气压力的压力表,检查是否考虑气体温度对氢气泄漏的影响。

六、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情况
国外目前没有类似的标准。

技术内容完全依赖于我国自己的研发经验和示范运行的总结。

七、标准性质的建议说明
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尚在发展之中,所以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推荐性。

八、本标准与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有关基础标准和相关标准不矛盾。

九、标准编制起草工作组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