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其一)
王昌龄描写边塞诗句

王昌龄描写边塞诗句王昌龄描写边塞诗句中国从古至今也涌现出非常多的诗人,就比如王昌龄的诗读起来也是很有启示,这些人在中国的文学发展史上也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下面是王昌龄描写边塞诗句,欢迎参考阅读!1、《从军行·其一》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2、《从军行·其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3、《从军行·其三》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4、《从军行·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5、《从军行·其五》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6、《从军行·其六》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7、《从军行·其七》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8、《塞下曲·其一》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9、《塞下曲·其二》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10、《塞下曲·其三》奉诏甘泉宫,总征天下兵。
朝廷备礼出,郡国豫郊迎。
纷纷几万人,去者无全生。
臣愿节宫厩,分以赐边城。
11、《塞下曲·其四》边头何惨惨,已葬霍将军。
部曲皆相吊,燕南代北闻。
功勋多被黜,兵马亦寻分。
更遣黄龙戍,唯当哭塞云。
12、《出塞》其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1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其二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附:王昌龄简介王昌龄(公元698-756年)字少伯,汉族,山西太原人。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从军行二首·其一 王昌龄

从军行二首·其一王昌龄
王昌龄创作的古诗《从军行二首·其一》,描写了沙漠的荒芜以及战乱。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古诗《从军行二首·其一》,,欢迎大家阅读。
从军行二首·其一
大将军出战,白日暗榆关。
三面黄金甲,单于破胆还。
注释
古代“榆关”是范围广泛的军事防区概念,南至海、北至山,东至山海关,西北抵青龙都山。
隋唐时期,榆关作为中原汉王朝防御辽东高句丽入侵的重要的军事重地,设关扎营,屯集大批兵马。
本诗作者是唐人,所用地名也是唐代的。
漠北历史上是匈奴、突厥等北方游牧民族的势力范围。
把榆关搬到漠北的发明家是现代某粉。
简析
这首诗描写了汉武帝时,大将军卫青在漠北以武钢车合围单于,从此漠南无王庭的一战。
结合史记的一段记载:“而适值大将军军出塞千余里,见单于兵陈而待,于是大将军令武刚车自环为营,而纵五千骑往当匈奴。
匈奴亦纵可万骑。
会日且入,大风起,沙砾击面,两军不相见,汉益纵左右翼绕单于。
单于视汉兵多,而士马尚强,战而匈奴不利,薄莫,单于遂乘壮骑可数百,直冒汉围西北驰去。
”(《卫将军骠骑列传》 )
事件:“大将军出战”漠北决战,大将军卫青率五万骑兵于定襄出塞千余里,深入漠北。
环境:“白日暗榆关”会日且入,大风起,沙砾击面,两军不相见。
战法:“三面黄金甲”大将军令武刚车自环为营合围单于,趁风起时反击。
战果:“单于破胆还”单于遂乘壮骑可数百,直冒汉围西北逃跑而去。
从军行二首-李白(带拼音精校)

从cóng 军jūn 行xíng 二èr 首shǒu 李白【其qí 一yī 】从cóng 军jūn 玉yù 门mén 道dao ,逐zhú 虏lǔ 金jīn 微wēi 山shān 。
笛dí 奏zòu 梅méi 花huā 曲qǔ ,刀dāo 开kāi 明míng 月yuè 环huán 。
鼓gǔ 声shēng 鸣míng 海hǎi 上shàng ,兵bīng 气qì 拥yōng 云yún 间jiān 。
愿yuàn 斩zhǎn 单chán 于yú 首shǒu ,长cháng 驱qū 静jìng 铁tiě 关guān 。
【其qí 二èr 】百bǎi 战zhàn 沙shā 场chǎng 碎suì 铁tiě 衣yī ,城chéng 南nán 已yǐ 合hé 数shù 重chóng 围wéi 。
突tū 营yíng 射shè 杀shā 呼hū 延yán 将jiàng ,独dú 领lǐng 残cán 兵bīng 千qiān 骑qí 归guī 。
从军行二首 古诗全文【其一】从军玉门道,逐虏金微山。
笛奏梅花曲,刀开明月环。
鼓声鸣海上,兵气拥云间。
愿斩单于首,长驱静铁关。
【其二】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译文其一翻译译文:从军到过玉门关,逐虏上过金微山。
笛声高奏《梅花落》之曲,手中的大刀的刀环像明月一样圆。
瀚海之上战鼓咚咚,杀气直冲云霄。
愿斩敌阵单于之首,长驱直下铁门关,永息战尘。
其二翻译译文:身经沙场百战铁甲已破碎,城池南面被敌人重重包围。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一)》_古诗鉴赏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一)》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一)》从军行七首(其一)王昌龄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①金闺万里愁。
《从军行》组诗是王昌龄采用乐府旧题写的边塞诗,共有七首。
这一首,刻画了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深挚感情。
这首小诗,笔法简洁而富蕴意,写法上很有特色。
诗人巧妙地处理了叙事与抒情的关系。
前三句叙事,描写环境,采用了层层深入、反复渲染的手法,创造气氛,为第四句抒情做铺垫,突出了抒情句的地位,使抒情句显得格外警拔有力。
“烽火城西”,一下子就点明了这是在青海烽火城西的瞭望台上。
荒寂的原野,四顾苍茫,只有这座百尺高楼,这种环境很容易引起人的寂寞之感。
时令正值秋季,凉气侵人,正是游子思亲、思妇念远的季节。
时间又逢黄昏,“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经·王风·君子于役》)这样的时间常常触发人们思念于役在外的亲人。
而此时此刻,久戍不归的征人恰恰“独坐”在孤零零的戍楼上。
天地悠悠,牢落无偶,思亲之情正随着青海湖方向吹来的阵阵秋风任意翻腾。
上面所描写的,都是通过视觉所看到的环境,没有声音,还缺乏立体感。
接着诗人写道:“更吹羌笛关山月”。
在寂寥的环境中,传来了阵阵呜呜咽咽的笛声,就象亲人在呼唤,又象是游子的叹息。
这缕缕笛声,恰似一根导火线,使边塞征人积郁在心中的思亲感情,再也控制不住,终于来了个大爆发,引出了诗的最后一句。
这一缕笛声,对于“独坐”在孤楼之上的闻笛人来说是景,但这景又饱含着吹笛人所抒发的情,使环境更具体、内容更丰富了。
诗人用这亦情亦景的句子,不露痕迹,完成了由景入情的转折过渡,何等巧妙、何等自然!在表现征人思想活动方面,诗人运笔也十分委婉曲折。
环境氛围已经造成,为抒情铺平垫稳,然后水到渠成,直接描写边人的心理——“无那金闺万里愁”。
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征人思念亲人、怀恋乡土的感情,但不直接写,偏从深闺妻子的万里愁怀反映出来。
《从军行七首(其一)》王昌龄唐诗鉴赏

《从军行七首(其一)》王昌龄唐诗鉴赏【原文】从军行七首⑴其一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⑵。
更吹羌笛关山月⑶,无那金闺万里愁⑷。
【注释】⑴从军行: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多是反映军旅辛苦生活的。
⑵羌笛:羌族竹制乐器。
关山月:乐府曲名,属横吹曲。
多为伤离别之辞。
⑶独上:一作“独坐”。
⑷无那:无奈,指无法消除思亲之愁。
一作“谁解”。
【白话译文】在烽火台的西边高高地耸着一座戍楼,黄昏时分,独坐在戍楼上任凭从湖面吹来的秋风撩起自己的战袍。
此时又传来一阵幽怨的羌笛声,吹奏的是《关山月》的调子,无奈着笛声更增添了对万里之外的妻子的相思之情。
【赏析】组诗第一首,笔法简洁而富蕴意,写法上很有特色。
诗人巧妙地处理了叙事与抒情的关系。
前三句叙事,描写环境,采用了层层深入、反复渲染的手法,创造气氛,为第四句抒情做铺垫,突出了抒情句的地位,使抒情句显得格外警拔有力。
“烽火城西”,一下子就点明了这是在青海烽火城西的瞭望台上。
荒寂的原野,四顾苍茫,只有这座百尺高楼,这种环境很容易引起人的寂寞之感。
时令正值秋季,凉气侵人,正是游子思亲、思妇念远的季节。
时间又逢黄昏,“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经;王风;君子于役》)这样的时间常常触发人们思念于役在外的亲人。
而此时此刻,久戍不归的征人恰恰“独坐”在孤零零的戍楼上。
天地悠悠,牢落无偶,思亲之情正随着青海湖方向吹来的阵阵秋风任意翻腾。
上面所描写的,都是通过视觉所看到的环境,没有声音,还缺乏立体感。
接着诗人写道:“更吹羌笛关山月。
”在寂寥的环境中,传来了阵阵呜呜咽咽的笛声,就像亲人在呼唤,又像是游子的叹息。
这缕缕笛声,恰似一根导火线,使边塞征人积郁在心中的思亲感情,再也控制不住,终于来了个大爆发,引出了诗的最后一句。
这一缕笛声,对于“独坐”在孤楼之上的闻笛人来说是景,但这景又饱含着吹笛人所抒发的情,使环境更具体、内容更丰富了。
诗人用这亦情亦景的句子,不露痕迹,完成了由景入情的转折过渡,十分巧妙、自然。
古诗从军行其一王昌龄赏析

古诗从军行其一王昌龄赏析古诗从军行其一王昌龄赏析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从军行其一王昌龄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古诗从军行其一王昌龄赏析1前言《从军行》是汉代乐府《平调曲》名,内容多数写**的战斗生活。
唐代以来,王昌龄等都有以此为名的诗篇流传,表达一种士子从戎,征战边庭的过程和心情,从而表达了国家有事,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译文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
塞外的将士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攻不下西部的楼兰城誓不回来。
鉴赏前两句提到三个地名。
雪山即河西走廊南面横亘廷伸的祁连山脉。
青海与玉关东西相距数千里,却同在一幅画面上出现,于是对这两句就有种种不同的解说。
有的说,上句是向前极目,下句是回望故乡。
这很奇怪。
青海、雪山在前,玉关在后,则抒情主人公回望的故乡该是玉门关西的西域,那不是汉兵,倒成胡兵了。
另一说,次句即“孤城玉门关遥望”之倒文,而遥望的对象则是“青海长云暗雪山”,这里存在两种误解:一是把“遥望”解为“遥看”,二是把对西北边陲地区的概括描写误解为抒情主人公望中所见,而前一种误解即因后一种误解而生。
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
“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
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
“百战”是比较抽象的,冠以“黄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战场的特征,令人宛见“日暮云沙古战场”的景象:“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也可想见这漫长的'时间中有一系列“白骨掩蓬蒿”式的壮烈牺牲。
诗人介绍王昌龄早年贫苦,主要依靠农耕维持生活,30岁左右进士及第。
初任秘书省校书郎,而后又担任博学宏辞、汜水尉,因事被贬岭南。
从军行1到7首古诗

1.从军行【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2.从军行【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3.从军行【三】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4.从军行【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5.从军行【五】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6.从军行【六】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7.从军行【七】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王昌龄《从军行二首》原文及赏析

王昌龄《从军行二首》原文及赏析(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合同协议、总结报告、演讲致辞、规章制度、自我鉴定、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elf-assessment,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王昌龄《从军行二首》原文及赏析王昌龄《从军行二首》原文及赏析这组诗共两首,第一首诗表达了一位投笔从戎多年的老战士因功业志向难酬而产生的一时懊悔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 代: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 游)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
统治者重文轻武、昏庸无能、不重用人才。虽然还洋 溢着爱国热情,但更多的是抒发——怀才不遇的悲愁, 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以及归家无望的哀痛。
边境上外敌入侵的紧张时刻又来临了
3.找关键字词 满:初秋边关夜晚浓云密布、月色清冷、
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战争局势
的紧张。催:斗志昂扬 莫遣:必胜信心
4.懂全诗大意
昨夜秋风吹进驻那些作战勇猛如李广一样的将士追击
敌人,不要让敌人一兵一马从战场上
逃回。
曲笔
抒情、实写
怀乡思亲
怀乡思亲;誓死报国
拓展:介绍你心中的英雄
为国牺牲的革命先烈:黄继光、邱少云、董存瑞……
守岛英雄王继才,上岛之初也曾被寂寞困扰,只能每天 望着茫茫大海大口大口地抽烟,以排解心中苦闷;女飞 行英雄余旭,曾参演央视春晚的小品,心中的小愿望是 让妈妈在电视上看到自己;创造中国歼击机安全飞行纪 录的王文常,总是随身携带着与妻子谈恋爱时收到的百 余封情书……英雄也是有血有肉有亲情的普通人。真实 、完整地再现英雄和他们的故事,在缅怀中唤醒记忆, 在表达中传递真情,就能点燃人们心中的精神火炬,照 亮全社会的爱国情怀与英雄精神。
活学活用,感受高考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5.明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作者将自 己感受到的边境战争局势的紧张 融汇在初秋时节边关夜晚浓云密 布、月色清冷、阴沉凝重的夜景 之中。
6.析思想感情
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关的将领, 奋勇杀敌、保家卫国的豪迈情怀。 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作者 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 决心,显示作者对战争必胜的信心。
1. 察标题 乐府旧题,多写军队战争---- 边塞诗
2. 抓意象 3. 明意境
烽火、楼、黄昏、海风、秋、羌笛、 关山月、金闺、征人。
萧瑟、悲凉
4. 析手法
1.借景抒情,以悲景写悲情。 2.虚写、曲笔。
5. 悟感情
表现了思妇对征人的担忧思念之 情。抒发了征人思念家乡、怀念 亲人、孤独悲愁的思想感情。
从军行(其四)王昌龄
金戈铁马征战事,大漠秋风爱国情 ——边塞诗鉴赏(一)
盛 唐: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 维)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岑 参)
统治者重武轻文,文人们豪迈勇敢、投身边塞、建 功立业、杀敌报国。即使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中晚唐: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 陶) (qì)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 益)
边塞诗常用意象
自然景物类:大漠、冰雪、沙场月、边关、
黄沙、孤城、长云等等
地理区域类:楼兰、羌、长城、阳关、玉门
关、古道、荒城、辕门、青海、
胡、羯jié 、夷、匈奴等等
战事器具类:戈矛剑戟、斧钺刀铩、戎装、
金鼓、旌旗、烽火、羽书等
乐曲类:
等 《折杨柳》、《梅花落lào 》、
《关山月》《行路难》等等
从军行(其一)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边塞诗的鉴赏技巧总结
1. 察标题 2. 抓意象 3. 明意境 4. 析手法 5. 悟感情
作业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9年全国卷Ⅱ)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人。曾任成 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 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活学活用,感受高考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1.看诗歌标题
时间: 地点:
初秋 设兵戍守的边关城镇。
2.抓主要意象 夜晚、秋风、汉关、云、月、西山
找出边塞诗的意象 誓不破楼兰终不还,手暖热冰雪千 丈寒,沙场月寄相思泪眼,左手戈换 右手流年。写一首塞外诗为你感叹, 一身戎装在看峰回路转。白马仗剑逐 外侵,英雄所见。
望狼烟黄昏出阳关,大漠情留一 曲羌怨,男儿志四方留英名,梦归故 里血染尽河山。写一首边塞诗为你祭 奠,等待秋风起扫边关阴暗。长城豪 饮孤做酒,死而无憾。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篇目 《从军行(其一)》《从军行(其一四)》
察标题 抓意象 明意境 析手法 悟感情
边塞诗
边塞诗
烽火、楼、黄昏、海 青海、长云、雪山、
风、秋、羌笛、关山 孤城、玉门关、黄
月、金闺、征人
沙、金甲、楼兰
萧瑟悲凉
壮阔悲凉
借景抒情、虚写、 情景交融、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