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肥的生产和使用教案
氮肥的生产和应用教案

氮肥的生产和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氮肥的生产过程,掌握氮肥的主要生产方法;2.了解氮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掌握氮肥的使用原则;3.掌握氮肥的正确使用方法,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二、教学内容1.氮肥的生产方法a.化学合成方法:硫酸铵、尿素、硝酸铵等;b.生物合成方法:人工合成植物固氮菌;c.自然固氮方法:光合细菌、专性细菌。
2.氮肥的应用原则a.根据作物的需氮特性合理选择氮肥;b.结合土壤肥力状况和作物的生长期,确定施肥量;c.注意氮肥的施肥技术,避免浪费和污染。
3.氮肥的正确使用方法a.准确测定土壤和作物的氮肥需求量;b.合理选择氮肥品种和施肥方式;c.适时施肥,避免氮肥浪费和损失;d.注意氮肥与其他肥料的配合使用。
三、教学过程1.引入(10分钟)a.利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展示不同种类的氮肥;b.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氮肥是如何生产的吗?2.讲解氮肥的生产方法(30分钟)a.化学合成方法:介绍硝酸铵、尿素、硫酸铵等氮肥的生产过程;b.生物合成方法:介绍人工合成植物固氮菌的方法;c.自然固氮方法:介绍光合细菌和专性细菌的固氮作用。
3.讲解氮肥的应用原则(30分钟)a.分析作物需氮特性,选择合适的氮肥;b.结合土壤肥力和作物生长期,确定施肥量;c.强调避免浪费和污染,保护环境。
4.讲解氮肥的正确使用方法(30分钟)a.准确测定土壤和作物的氮肥需求量;b.根据需求量选择合适的氮肥品种和施肥方式;c.强调适时施肥,避免氮肥的浪费和损失;d.讲解氮肥与其他肥料的配合使用技巧。
5.练习和讨论(20分钟)a.提问:你们认为在何种作物中,氮肥的需求量最大?为什么?b.学生分组讨论:什么情况下应减少氮肥的施用量?c.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加深对氮肥应用原则和使用方法的理解。
6.总结(10分钟)a.向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要点;b.强调合理使用氮肥的重要性,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四、教学手段1.利用幻灯片或投影仪展示图片和文字资料;2.使用实物模型或实验演示说明氮肥的生产过程;3.学生小组讨论和练习,促进学生思维活动;4.引导学生提问和回答,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教案、PPT、教学过程(教案部分)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教学目的 1、掌握氨和铵盐的主要性质和使用。
2、了解氨和铵盐的检验方法。
教学重难点 氨和铵盐的主要性质。
教学过程【导入】人们常说“雷雨发庄稼”,农作物的生长需要氮元素,而空气中的氮是以氮气的形式大量存在着,不能被农作物直接吸收(回顾上节课学习的自然固氮)。
【PPT 展示】三条固氮途径,自然固氮、生物固氮、工业固氮显然靠自然固氮无法满足农作物生产所需的氮元素。
为提高农作物产量,科学家一直设法将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化合态的氮。
20世纪初,德国科学家哈伯、波施(Calr Bosch )成功开发了合成氨的生产工艺。
缓解了地球上有限的耕地资源与庞大的粮食需求之间的矛盾。
【板】一、氨的工业制法;N 2 + 3H 2 2NH 3【板】二、氨气 1.物理性质【展示试样】展示一瓶NH 3,观察其颜色、状态、并闻其气味(注意闻气味的方法)。
【小结】氨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易液化,氨液化的同时放出大量的热;液态氨汽化时要吸收周围的热量,使周围的空气迅速变冷(常用作致冷剂)。
极易溶于水。
常温下,1体积水约能溶解700体积的氨。
【设问1】虽然氨气中含有大量氮元素,但是但其适合做氮肥吗?氨气作为气体,密度比空气小,不易进入土壤被植物吸收,并且氨气具有刺激性气味,给生产生活带来很大不便,所以,氨气不适合做氮肥 【实验探究1】喷泉实验【设问2】通过观察样品和实验、描述实验现象,产生喷泉的原理是什么?分析实验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1、现象:将胶头滴管中的水挤入烧瓶,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沿着导管喷入烧瓶,变成红色喷泉。
2、原理: 胶头滴管中的水挤入烧瓶,大量氨气溶于水使烧杯中气压急剧降低,水被吸入烧瓶形成喷泉。
【设问2 】喷泉试验中,我们看到的是红色的喷泉,那么氨气溶于水中是否又发生了些什么反应呢?【板】2.化学性质【板】(1)氨气与水的反应NH 3+H 2O NH 3· H 2O NH 3· H 2O NH 4++OH -【设问3】那么由气态到液态后,氨水适合做氮肥吗?【过渡提问1】我们知道氨水其实可以作为化肥,可是我们现在在实际生产应用中发现人们很少用它,通过刚才对氨气物理、化学性质的初步学习,大家知道其中的原因吗?答:氨水中的NH 3· H 2O 不稳定,容易分解生成氨气,而挥发掉促进植物生长的有效成分,降低了肥效。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学案教案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目标1】能准确描述实验现象,记住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一、氨的性质实验1、在干燥的烧瓶内充满氨气,塞上带有玻璃管和胶头滴管(预先吸入少量水)的胶塞。
按图所示组装实验装置。
打开橡皮管上的止水夹,挤压胶头滴管,观察现象。
2、在一支洁净的试管中滴加几滴氨水,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或pH试纸)粘在玻璃棒上靠近试管口,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情况。
3、在一只烧杯中放两个棉花球,分别在两个棉花球上滴加几滴浓氨水和浓盐酸,用表面皿盖1、氨的物理性质:色气味的体,比空气,极易溶于水,1体积水中大约可以溶解体积氨气,氨易。
2、氨的化学性质(1)氨气跟水反应注意:①氨气极易溶于水,所得的氨水呈性。
②氨水中的分子有;离子有。
③主要成分是,故氨水应写为NH3·H2O,而不能写成NH3或NH4OH;但氨水中溶质为NH3,而非NH3·H2O。
④氨水浓度越大,密度越。
⑤NH3·H2O NH3↑+H2O 故实验室也可以用浓氨水加热制氨气。
(2) 氨气跟酸反应生成铵盐NH3+HCl=; NH3+HNO3=;NH3+H2SO4=(3) 氨气跟氧气反应(催化氧化或接触氧化)3、氨的用途:⑴氨易液化,液氨气化要吸收大量的热,因此液氨可作;⑵制硝酸的原料:【目标2】学会氨的实验室制法,记住相关的注意事项。
二、氨气的制取1、氨的实验室制法⑴反应原理:⑵反应装置:固体 + 固体加热气体,与制取装置相同。
⑶收集方法:⑷干燥方法:不能用无水CaCl2(氨气与CaCl2结合生成CaCl2·8NH3)。
⑸验满方法: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若试纸变,说明氨已收集满了;或用蘸有浓盐酸的玻棒置于试管口,若有产生,说明氨已收集满了。
⑹尾气处理:用经或湿润的棉花吸收。
2、氨的工业制法【目标3】牢记铵盐的性质和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三、铵盐的性质以及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实验:1、取少量氯化铵晶体,放入试管中,在酒精灯火焰上微热,观察发生的现象。
教案32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第二单元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氮肥的生产和使用教学目标:1、掌握铵及铵盐的性质,知道氮肥的性能和使用氮肥的注意事项,认识到科学使用化肥的意义2、了解模拟生物固氮的原理,探寻工业生产氮肥的有效途径 教学内容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教学重难点:1.喷泉原理 2.工业合成氨 3.铵肥的生成 教学方法:演示实验、观察归纳 教学过程:[导入]1919年德国科学家哈伯经过不懈努力,成功地开发了合成氨的生产工艺。
从此,人类能为植物的生长提供足够的氮肥,缓解了地球上有限的耕地资源与庞大的粮食需求之间的矛盾。
[板书]工业合成氨原理:N 2+3H 22NH 3 [演示实验]1.在干燥的烧瓶内充满氨气,塞上带有玻璃管和胶头滴管(预先吸入少量水)的胶塞。
按图4-15所示组装实验装置。
打开橡皮管上的止水夹,挤压胶头滴管,观察现象。
2.在一支洁净的试管中滴加几滴氨水,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或PH 试纸)粘在玻璃棒上靠近试管口,观察试纸颜色变化情况。
3.在一只烧杯中入两个棉花球,分别在两个棉花球上滴加浓氨水和浓盐酸,用表面皿盖住烧杯口,观察现象。
[板书]一、氨气 1. 氨气的制法⑴工业制法:N 2+3H 2 2NH 3⑵实验室制法:用铵盐与熟石灰混合加热来制取:二次备课Ca(OH)2+2NH 4Cl=CaCl 2+2NH 3↑+2H 2O2.氨气的性质:氨气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1体积水大约可溶解700体积氨气。
易液化。
密度比空气小。
⑴与水反应:氨气溶于水大部分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少部分电离,显弱碱性,使酚酞试液变红。
NH 3+H 2O NH 3·H 2O NH 4++OH - ⑵与酸反应:NH 3+HCl=NH 4Cl 2NH 3+H 2SO 4=(NH 4)2SO 4 NH 3+HNO 3=NH 4NO 3⑶与氧气反应:4NH 3+5O 2===4NO+6H 2O[过渡]氮元素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之一。
高中氮肥生产和使用学案教案

高中氮肥生产和使用学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氮肥的生产原理和方法。
理解氮肥的使用方法及其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学会氮肥的储存和保管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氮肥的化学性质。
通过案例分析,探讨氮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农业、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氮肥的生产原理和方法。
氮肥的使用方法及其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2.难点:氮肥的化学性质及其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变化。
三、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我国农业生产中氮肥的使用现状,引导学生关注氮肥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2.课堂讲解(1)氮肥的生产原理介绍氮肥的定义和分类。
讲解氮肥生产的基本原理,如合成氨法、硝酸法等。
分析不同生产方法的优缺点。
(2)氮肥的使用方法介绍氮肥的使用方法,如撒施、冲施、穴施等。
分析不同使用方法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3)氮肥对作物生长的影响讲解氮肥对作物生长的促进作用,如提高产量、改善品质等。
分析过量使用氮肥的副作用,如土壤板结、环境污染等。
3.实验观察设计实验,观察氮肥在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反应。
分析实验结果,了解氮肥的化学性质。
4.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分析氮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改进措施。
(2)布置作业:查阅资料,了解我国氮肥的生产现状及政策。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关注学生在实验和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疑问。
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实际应用引入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问答、实验报告、作业完成情况等,评价学生对氮肥生产和使用知识的掌握程度。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评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精神。
结合学生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评价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重难点补充:1.氮肥的生产原理对话引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餐桌上的粮食是如何长得又高又壮吗?其实,秘密就藏在土壤里,而氮肥就是其中的魔法师。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教案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氮肥的生产过程和使用方法。
2.掌握合理使用氮肥的技巧,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3.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减少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二、教学内容1.氮肥的生产过程1.1合成氮肥的原料和工艺1.2氮肥的不同类型和成分1.3氮肥生产的环境问题和解决方法2.氮肥的使用方法2.1氮肥的种类和施用量2.2氮肥的施用时间和方法2.3氮肥的施用技巧和注意事项3.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3.1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性3.2氮肥对环境的影响和污染问题3.3减少氮肥使用的方法和建议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农田施肥的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农田施肥的重要性和问题。
2.知识介绍(30分钟)2.2氮肥的使用方法:介绍不同类型的氮肥,以及施肥量、施肥时间和施肥方法的选择。
2.3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讲解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以及氮肥对环境的影响和污染问题。
3.案例分析(30分钟)根据不同农作物种植的实例,让学生分析并选择合适的氮肥和施肥方式。
4.小组讨论(20分钟)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总结氮肥的使用技巧和注意事项。
5.教师点评(10分钟)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并提供一些建议和建议。
6.练习与评价(20分钟)6.1小组演练:学生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编写一个实际氮肥使用的方案。
6.2个人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氮肥如何合理使用的短文,包括氮肥的生产和使用方法,以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四、教学资源1.图片或视频展示氮肥的生产和使用过程。
2.相关的书籍和文献资料。
五、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和参与度。
2.检查学生的小组讨论和个人作业。
3.学生的综合表现和理解程度。
化学《氮肥的生产和使用》学案

化学《氮肥的生产和使用》学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氮肥的生产和使用的重要性。
2.掌握氮肥的生产过程和使用方法。
3.了解氮肥的利与弊,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氮肥的生产过程2.氮肥的使用方法3.氮肥的利与弊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1.简要介绍氮肥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氮肥的生产和使用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步骤二:学习氮肥的生产过程(20分钟)1.简要介绍氮肥的生产原理。
a.介绍氨的制取方法:金属铁与氨气反应制取氨。
b.介绍尿素的合成:将二氧化碳与氨在高压下反应合成尿素。
2.展示氮肥的生产实验过程。
a.实验1:利用金属铁与氨气反应制取氨。
b.实验2:展示尿素的合成过程。
步骤三:学习氮肥的使用方法(30分钟)1.介绍氮肥的分类。
a.无机氮肥:包括硝酸铵、尿素等。
b.有机氮肥:包括鸟粪、豆饼等。
2.详细介绍无机氮肥的使用方法。
a.硝酸铵的使用:介绍硝酸铵的施用原则、数量和时间等。
b.尿素的使用:介绍尿素的施用原则、数量和时间等。
3.进行氮肥的土壤调查实验。
a.分析不同土壤中的氮肥含量。
b.讨论土壤中氮肥含量的分布规律。
c.总结不同土壤中氮肥含量的影响因素。
步骤四:探讨氮肥的利与弊(30分钟)1.讨论氮肥的利与弊。
a.利:提高农作物产量,促进植物生长。
b.弊:污染土壤和水源,导致环境污染。
2.进行环保实验。
a.使用氮肥施肥后观察土壤和水体的变化。
b.讨论氮肥的污染问题。
步骤五:总结(5分钟)1.总结氮肥的生产过程和使用方法。
2.回答开头引导问题:氮肥的生产和使用为什么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四、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方式。
2.实验观察与实际案例相结合的方式。
3.合作学习和小组讨论的方式。
五、教学资源1.教科书《化学》(苏教版必修1)和相关教学辅助材料。
2.实验用具和实验原料。
六、教学评价1.课堂讨论的表现。
2.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七、拓展延伸1.拓展讨论氮肥的替代品及其优缺点。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教学设计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氮肥的基本概念和功能;2.掌握氮肥的生产原理和过程;3.理解氮肥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学重点:1.氮肥的生产原理和过程;2.氮肥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1.氮肥的生产过程中关键环节的理解;2.氮肥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的掌握。
教学准备:1.氮肥的制作视频资料;2.氮肥的实物样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植物的生长需要哪些养分。
2.提问:氮肥在植物的生长中扮演着什么角色?二、讲解氮肥的生产原理和过程(20分钟)1.播放氮肥的制作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氮肥的生产过程。
2.引导学生思考氮肥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如原料选择、反应条件控制等。
3.解释氮肥生产原理:氮肥的主要成分是含有大量氮元素的物质,如尿素、铵盐等。
氮肥的生产过程主要包含氮元素的提取和氮元素的转化两个步骤。
三、讨论氮肥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30分钟)1.引导学生讨论氮肥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如浇灌的时机、浓度的选择、使用量的掌握等。
2.分组讨论,提出氮肥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展示给全班。
四、演示氮肥的正确使用方法(20分钟)1.准备一些植物种子和合适的土壤,示范给学生如何正确使用氮肥。
2.指导学生观察、记录植物生长过程中使用氮肥的效果,并进行相关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五、总结与反思(10分钟)1.让学生总结本次课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使用氮肥的正确方法很重要?氮肥的使用有哪些潜在的问题?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多浏览相关资料,了解氮肥的最新研究成果,拓宽对氮肥的认识。
2.鼓励学生在家里或学校的花园中进行小规模的氮肥制作和使用实验,加深对氮肥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评价:1.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是否积极参与讨论和实验。
2.理解程度:通过学生的回答问题和展示结果,评估他们对氮肥的生产和使用的理解情况。
3.效果评估: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是否正确,植物的生长是否良好,评估氮肥使用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常见金属元素及典型非金属元素(如氯、硫)及其化合物,且具备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理论知识之后学习的元素化合物知识。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学会分析、研究、解决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方法,这不仅是学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的需要,也是学生获得未来生活和发展所必须的科学素养的需要。
另外,氨的学习还为后面的硝酸学习起铺垫作用,在教材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氨及其产品还是工农业生产生活中重要的化工产品,学习掌握好氨的性质对今天的工作生活有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氨和铵盐的性质和用途,知道含氮化合物的应用及对社会生产的作用和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2、通过观察、分析演示实验,培养观察、分析推理能力;培养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综合应用能力;
3.知道氮肥的性能和使用氮肥的注意事项,认识到科学使用化肥的意义;
4.进一步强化物质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的学科观念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氨及铵盐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难点:“喷泉”实验的原理,氨水的弱碱性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讨论分析等活动构建学生的认知结构,不断通过与化学有关的问题和故事的讨论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加强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观念。
五、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环节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1800年未使用化肥每公顷耕
地生产吨粮食,1978年开始使用化肥每公顷
耕地生产吨粮食。
从到,产生这么大的飞跃
的原因是什么呢
【讲述】如果不施化肥,中国只能养活2亿
多人口,剩下11亿人就没饭吃。
【回答】使用了化
肥
通过学生
熟悉的话
题引入新
课
过渡【设问】那化肥怎样获得的呢将生活与化学联系起来
环节二:
氨的性质及用途【多媒体展示】自然界的氮循环
【讲述】氮是农作物生长的必须元素,大气
中游离的氮不能被植物直接吸收,通过生物
固氮和自然固氮获得的氮元素远远不能满足
植物生长的需要。
【化学史话】哈伯、波施与工业合成氨
【多媒体展示】各式氮肥,强调工业合成氨
的重要性
【板书】合成氨的化学方程式:
N
2
+ 3H
2
2NH
3
【展示】收集好的氨,对氨进行直观认识。
并结合图片认识氨的物理性质。
【多媒体展示】关于氨气泄漏的新闻报道
【设问】从这则新闻报道可以知道氨气的哪
些性质通过工作人员的处理方法又可以知道
氨的哪些性质呢
【板书】一、氨
1、物理性质
【讲述】下面我们一起探究一个实验
【实验1】喷泉实验:在干燥的烧瓶内充满氨
气,塞上带有玻璃管和胶头滴管(预先吸入
少量水)的胶塞。
按课本98页图4—14所示
组装实验装置。
打开橡皮管上的止水夹,挤
压胶头滴管,观察现象。
【设问】出现这种现象的说明了什么原理又
是什么呢
【讲述】胶头滴管中的水挤入烧瓶,大量氨
思考讨论
聆听
【归纳】
氨在通常状况下
是无色、具有刺激
性气味的气体,密
度比空气小。
易液
化,液氨可作制冷
剂。
【记笔记】
4人一组,进行分
组实验
【现象】将胶头滴管
中的水挤入烧瓶,打
开止水夹,烧杯中的
水沿着导管喷入烧
瓶,变成红色喷泉
【归纳】氨气极易
溶于水,氨气的水溶
引发认知
冲突
通过化学
史实的介
绍,增强
学生的兴
趣和求知
欲
联系生活
加强感知
培养学
生的动
手、观
察、分
析、归纳
能力
气溶于水使烧杯中气压急剧降低,水被吸入
烧瓶形成喷泉
【实验2】氨与水的反应:在一支洁净的试管
中滴加几滴氨水,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或
PH试纸)粘在玻璃棒上靠近试管口,观察试
纸的颜色变化情况。
【讲述】氨溶于水形成的水溶液称为氨水,
氨水具有挥发性。
氨水中的氨大部分与水结
合成一水合氨(NH3·H2O),一水合氨少部分
电离。
【板书】NH3+H2O NH3·H2O NH4+
+OH-
【设问】1、氨水中含有那些微粒
2、氨水具有怎样的性质
【讲述】氨水中的分子有:H2O、NH3 和
NH3·H2O;氨水中的离子有:NH4+、H+ 和 OH-
【设问】那氨水和液氨有什么区别
【实验3】氨与酸的反应:在A、B、C三只烧
杯中分别放两个棉花球,分别在两个棉花球
上滴加几滴浓氨水和A浓盐酸、B浓硝酸、C
浓硫酸,用表面皿盖住烧杯口,观察对比现
象。
【解释】浓氨水、浓盐酸具有挥发性,NH
3
与
HCl结合,有固体NH
4
Cl生成。
【板书】2、氨可以与酸反应生成铵盐
NH3+HCl= NH4Cl(白烟)
【设问】将实验3中浓盐酸换成浓硝酸或浓
硫酸现象是否相同为什么
液显碱性。
动手实验观察现
象思考讨论分析
原因
【现象】湿润的红
色石蕊试纸变蓝
【现象】烧杯中出
现白烟
聆听
【回答】
NH
3
+ HNO
3
= NH
4
NO
3
(白烟)
2NH
3
+ H
2
SO
4
=(NH
4
)
2
SO
4
引导学
生分析
氨与水
的反应
六、板书计划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一、工业合成氨
N 2 + 3H 2 2NH 3 二、氨 1.物理性质
氨在通常状况下是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易液化,液氨可作制冷剂。
2.氨的化学性质 ①氨气与水的反应
NH 3+H 2O NH 3· H 2O NH 4++OH - ②氨可以与酸反应生成铵盐 NH 3+HCl= NH 4Cl (白烟) 3、氨的用途 三、铵盐的性质
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NH 4Cl = NH 3 ↑ + HCl ↑ NH 3 + HCl = NH 4Cl
【设问】综合以上分析,铵态氮肥具有怎样的性质特点储存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回答】铵盐对热
不稳定,易分解生成氨气,铵态氮肥
要在干燥阴凉的
地方储存 过渡 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氮肥有哪些呢
过渡 环节四: 氮肥的简介 [板书] 3.氮肥简介 【讲述】(1)铵态氮肥: NH 4Cl (氯铵)、NH 4HCO 3
(碳铵)、(NH 4)2SO 4(硫铵)、NH 4NO 3(硝铵)。
(2)其他氮肥:硝态氮肥:如:KNO 3
有机态氮肥:如:CO(NH 2)2 【展示】氮肥在我国的使用情况及不合理的使用氮肥造成的问题
【设问】我们该如何合理的使用氮肥呢
【补充】四、配合其他肥料施用
五、假如防止土地质量下降的增效剂
【回答】一、深施铵态氮肥;二、因土施用;三、因植物施肥
课堂
小结
【练习】
【提问】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呢
【归纳】利用黑板板书和ppt 的归纳总结图
进行小结;课后思考你对氮肥的合理生产和使用的认识和建议
【回答】氨气的性质及用途,铵盐的性质和使用,以及氮肥的介绍
1.受热分解
NH 4HCO 3 3↑+H 2O + CO 2↑
2.
2NH 4Cl+Ca(OH)2 2+2H 2O+2NH 3↑ 3.氮肥简介
(1)铵态氮肥: NH 4Cl (氯铵)、NH 4HCO 3(碳铵)、(NH 4)2SO 4(硫铵)、NH 4NO 3
(硝铵)
(2)其他氮肥:硝态氮肥 如:KNO 3
有机态氮肥 如:CO(NH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