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 质量检查表

输血 质量检查表
输血 质量检查表

输血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及考评细则(2014.9.1试行)

.

备注:满分100分,合格分90分。

本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内容侵权请告知删除,感谢您的配合!

.

.

最新输血前核对制度

输血前核对制度 1、输血前必须对患者进行输血前检查包括血型、血常规(血色素)、转氨酶、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检测,阳性结果必须记录并告知患者家属。 2、临床输血的核对: (1)取血者与发血者应严格执行“双查双签”制度,共同认真查对科别、姓名、住院号、血型、血类、、贮血量、输血日期、交叉配合结果和血液质量,以确保输血安全。 (2)输血前要严格刻对,由两名医护人员对“输血申请单”、交叉配血报告单和血标签上的内容逐一仔细核对;检查血袋有无 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2.血袋有破损、漏血; 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 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 5.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 7.红细胞层呈紫红色; 8.过期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 (3)确认受血者:输血实施前,由两名医护人员面对受血者,核查受血者姓名、病案号(住院号)等资料,询问并让受血者或家属回答相关问题,以确认受血者并记录在案。 3、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一次性输血器。 4、严格执行输血的无菌操作程序。 5、从输血科取走的血液,因强烈震荡、破损、污染、放置时间过长而造成的浪费应由用血科室负责。 6、输血后,经治医师应及时填写《输血记录卡》,并与血袋、输血器具于24小时内一并送回输血科,以便进行输血疗效观察和登记。

7、为了保证输血安全,防止意外事故发生,血液从输血科取走后,一律不 能再退回输血科。 8、检验科要及时清理已溶血标本并将当天已发出血液的献血者标本,放在 规定的试管架上,置4℃——2℃冰箱保留7天以便查对。 交叉配血及输血记录单 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室:床号: ABO血型: Rh(D)血型:血液成分:血量: 输血性质:备用□常规□紧急□需血时间:年月日 时 申请医生:主治医师:标本收到时间:月日

临床输血过程质量管理监控与效果评价制度与

临床输血过程的质量管理监控及效果评价的制度与流程 一、临床输血申请 1、经治医师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正确应用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 输血、自体输血和血液治疗等,对患者实施临床输血治疗。 2、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直系亲属说明输注同种异体血液制剂的不良 反应和经血液传播相关性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其直系亲属的同意后,并在“临床输血治疗同意书”上双方全名签字,入病历永久保存备查。 3、输血前应检查感染性指标乙肝两对半、艾滋抗体、梅毒试验、丙肝抗体共八项。 4、对平诊患者择期手术者,应申报用血计划,在规定时间送达输血科,以便备血,经治 医师应动员患者自身储血或亲友互助献血,自身储血由输血科负责采血和储血事宜,互助献血登记表由医护人员协助患者填写,输血科(血库)审核签字,到血站或采血点无偿献血,由血站负责调配合格血液。 5、输血申请单的填写 (1)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准确、清楚填写内容,不得缺项。 (2)用血者感染性指标检查结果填写用“阴性”、“阳性”或“阴性(-)”、“阳性(+ )”表示。 (3) “临床输血申请单”必须由主治医师职称以上人员核准并全名签字。 6、患者1次用血或备血超过1600ml时,经治医生要履行报批手续。 7、申请单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血库)备血。 *血浆:经治医师填写输血申请单、开具处方至输血科划价缴费,输血科见缴费处方后溶解血浆,溶解后通知临床科室取血。 *血小板、冷沉淀及其它特殊血液制剂:经治医师填写输血申请单、开具处方;申请单连同受血者血样送至输血科,处方划价缴费后送至输血科,由输血科负责与中心血站联系,血液送达输血科检验合格后,通知临床科室取血。 注:单独输注血浆、血小板、冷沉淀等血液制剂一次住院第一次输注需抽取1管EDTA 抗凝标本连同申请单送至输血科(复检血型)。 二、受血者血样的采集与送检 采集: 1、确定患者输血后,2名医护人员(至少有一名注册护士)持“临床输血申请单”在病床 旁核对患者有关信息后,采集血样。

输血病历检查情况反馈

输血病历检查情况反馈 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第二十八条医师应当将患者输血适应证的评估、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疗效评价情况记入病历。据此,抽查九分病历,结果如下: 消化内科:病案号:,主管医师:孟海 病历中有完整的《输血治疗同意书》,但病程记录中无输血适应证的评估、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疗效评价。 妇产科:病案号:18082,主管医师:孙琦 病历中有完整的《输血治疗同意书》,但病程记录中无输血适应证的评估、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疗效评价。 妇产科:12678,主管医师:李万云 病历中有完整的《输血治疗同意书》,但术中未输血,符合临床用血节约标准,能不输血尽量不输血。 骨科:1303025,主管医师:刘津、祁才 病历中有完整的《输血治疗同意书》,但病程记录中无输血适应证的评估、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疗效评价。 骨科:13749,主管医师:张兵 病历中有完整的《输血治疗同意书》,但病程记录中无输血适应证的评估、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疗效评价。 骨科:17132,主管医师:刘志东 病历中有完整的《输血治疗同意书》,但病程记录中无输血适应证的评估、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疗效评价。

ICU:10935,主管医师:徐雷鸣 病历中有完整的《输血治疗同意书》,5月12日输入红细胞2个单位,5月14日输入红细胞5个单位,5月12、13无病程记录,5月14提及纠正贫血,输血过程未提及、输血后疗效未评价。 胸外科:14376,主管医师:唐维俊 病历中有完整的《输血治疗同意书》,但病程记录中无输血适应证的评估、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疗效评价。 胸外科:6633,主管医师:陈成 病历中有完整的《输血治疗同意书》,但病程记录中无输血适应证的评估、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疗效评价。

临床输血的质量控制制度

协和医院临床输血的质量控制制度 临床输血的质量和安全贯穿着输血的全过程,由于输血工作环节甚多、涉及面广、过程复杂,任何一个环节上出问题或被忽略都会影响输血的质量与安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指导下,为加强对临床输血质量的管理,对输血环节质量的监控,特制定本院的临床输血的质量控制制度。1、制定临床用血管理流程图,确定环节质量关键控制点: 1)制定临床用血管理流程图:将输血科日常工作内容和流程与临床输血工作视为一体,确 定对临床输血的最终质量有较大影响的环节作为质量控制点加以控制。 2)主要关键控制点: a)血液质控(血制品的质量):检查外观、复核ABO血型、传递与保存符合要求; b)仪器质控:建立仪器“状态卡”和档案,仪器的日常维护和定期校准; c)试剂质控:新购入试剂验收入库记录,批间效价测定包括标准血清效价和亲和力的测试; d)配发血质控:血标本接受、鉴定血型和交叉配血实验、结果的复核、血液发放的核对; e)室内质量控制、室间质量评价。 2、开展室内质量控制,参加室间质量评价: 1)室内质控: 每天对常规检测项目的试剂(抗A、B标准血清与ABO红细胞、抗D试剂、筛选细胞和凝胶卡、凝聚胺试剂)进行质量控制,观察其外观有无溶血、有无颗粒和沉淀,凝胶卡孔内凝胶是否有倾斜或干裂,并测试其反应性。如果失控,则查找失控原因,找到解决方法。 2)室间质评: a)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临床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量评价 b)参加地区和全国EQA总结会议,学习质控有关文献、掌握质控学术动态(质控项目、质 控规则等) 3、建立系列质量文件:根据输血科的工作流程和环节质量控制点的内容,建立各项工作制度,编写实验室标准操作程序(SOP) ,设立相应的质量记录。 4、建立输血核对制度:根据输血流程和环节,建立健全血液入库核对、受血者申请单和血样核对、交叉配血核对、发血核对、输血前床边核对等制度 5、建立临床输血记录和不良反应回报制度:在患者输血时必须严密观察病情,做好输血记录,建立输血不良反应回报、登记制度。 6、输血后效果评价:输血后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检测各输血指征,进行效果评价,决定下

输血前检测管理制度

邢台县中心医院 输血前检测管理制度 一、受血者在输血申请前应完成以下检测 1、ALT、乙肝五项、Anti-TP、Anti-HCV、Anti-HIV1/2检测,阳性结果必须记录并告知患者或近亲属; 2、ABO血型正反定型及Rh(D)血型检测; 3、血常规的检测;将以上检测结果在“临床输血申请单”逐项填写;急救用血时需在抽取交叉配血标本之前或同时抽取上述检测项目的标本并送检,并于临床输血申请单上备注“已抽血送检,结果未回”。 二、临床输血申请单与血液标本的核对 1、检查送检血液标本标签受血者信息是否与“临床输血申请单”受血者信息是否完全符合,否则应拒收标本,要求重新抽取血液标本送检; 2、检查“临床输血申请单”受血者是否符合相关输血指征; 3、检查输血申请量是否符合用血申请分级管理要求,是否经上级医师或科主任、医务科审批。 4、不允许接收溶血标本,对急性溶血性贫血和烧伤病人的溶血标本,在试验前后必须作溶血程度的比较; 三、交叉配血前应完成以下检测

1、复检受血者的ABO血型及Rh(D)血型是否与申请单血型一致; 2、复检供血者ABO血型及Rh(D)血型是否与血袋一致(急诊抢救患者紧急输血时Rh(D)可除外) 3、对有输血史、妊娠史或短期内需要接受多次输血的受血者,应在交叉配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检,阳性结果应进行抗体鉴定试验;交叉配血不合时也应做不规则抗体筛检; 四、交叉配血试验 1、受血者交叉配血时所用的标本必须是输血前3天之内的; 2、输血科在交叉配血前逐项核对输血申请单,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正确无误后再进行交叉配血; 3、凡是输注全血、浓缩红细胞、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冰冻红细胞、浓缩白细胞、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等患者等患者,应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4、输血科必须严格按《标准操作规程》,认真仔细做好交叉配血试验,交叉配血必须采用能检查不完全抗体的实验方法,即盐水相与非盐水相两种方法配血,如盐水配血法+凝聚胺配血法、盐水配血法+微柱凝胶法等; 5、交叉配血试验由两人互相核对,操作相符时,方可报告;详细填写好“输血记录单”,“输血记录单”必须内容

输血质控

输血检验流程的质量控制 输血是治疗与抢救生命的重要措施。输血前必须检查血型,选择血型相同的供血者,输血前检验不同于一般的临床检验。血标本采集、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对提高安全输血系数有互补作用,缺一不可,其目的是使输入的血液成分有效成活,而不会引起受血者的RBC发生破坏,使生命得到挽救,在检验医学中,输血前检验尤为重要,临床医生几乎完全依赖其结果的正确性。然而,在输血前检验的前、中、后各个环节均可能发生差错。因此操作者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一定的血库知识和分析能力,从思想上重视输血前检验。 1、严格输血适应证,防止医患纠纷 输血是临床治疗抢救生命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同时也可能传播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如HBV、HCV、HIV等感染引起的疾病。筛选献血者所涉及的血液检验项目,我国目前规定有:HBsAg、抗2HCV、抗2HIV、梅毒试验和AL T检查等。除了供血单位严格筛查献血者,对患者输血前进行相关检测已成为临床检测的一项重要任务。对受血者做输血前血液指标检测,有利于分清责任,减少由输血引发的医疗纠纷,使一些无临床症状的携带者患者得到诊断和及时有效治疗。另外,发现潜在传染源,也有助于医务人员在诊断和护理时,加强操作隔离保护,避免自身感染,同时对医疗器械进行严格消毒,避免交叉感染。输血既可用于治疗,也可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和并发症,输血可抑制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使肿瘤复发率增高,因此除最小限度输血外,还应开展成分输血。成分输血能降低输血传播某些疾病的风险。要注意的是,由于

检测方法的局限性,即使检测结果为阴性,也不能完全排除已存在病毒感染的可能。据报道,由于“窗口期”的存在,1996~1998年法国经血清学检测合格的血液,HBV、HCV和HIV存在的风险分别为1/220000、1/375000和1/350000(NA T分析)。Pillonel等调查法国1998~2000年血清学检测合格的血液,HBV、HCV、HIV和HTL V4种病毒总的残留风险为1/250000。因此,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对可输可不输的坚决不输,对必须输血的给与适当输血,但应该以成分输血为主。对择期手术的患者最好采用自身输血,自身输血越来越多,是输血发展的重要方向。 2、输血前检验血标本的重要性 血标本采集、运送应符合“临床输血技术规范”。采集血标本前要反复核对输血申请单上填写的病人与实际病人是否一致,要准确无误。输血申请单须资料齐备,所用血标本要恰当地代表病人当前的免疫状况,3d之后的标本,病人的免疫状态发生改变影响配血试验,病人所用的一些药物也影响配血试验,所以必须用3d之内采集的血标本做配血试验。抽血后立即在试管上贴好标签或条码,做好登记,防止血标本稀释、溶血。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血库),双方逐项核对。按时做好贮血冰箱的温度记录和消毒工作。对停电情况应做出记录并及时处理,以防标本失效。 3、血型鉴定的质量控制 3.1 ABO血型鉴定 ABO血型鉴定是输血前检验的常规项目,交叉配血的前提条件。

输血病历书写规范(知识资料)

输血病历书写规范 1.病程记录 1.1有专门的输血记录 1.2输血记录包含的内容: 1.2.1必须有输血前检测并原因评估:悬浮红细胞、血浆、血小板、冷沉淀等 掌握各血液成分输血适应症: ①如红细胞,血红蛋白在70~100g/L 之间,必须有患者的贫血程度、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或有缺氧症状:胸痛、疲劳、气短,体位性低血压、心动过速或充血性心衰,乳酸水平增高及年龄等因素的评价。②血红蛋白>100g/L,危重患者、老年患者、心血管手术患者、消化道活动性出血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创伤性脑损伤的评估等。 ③如血小板计数在50~100×109/L之间,应有是否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等评估。④如术中出现不可控渗血,确定血小板功能低下,MA <45mm,输血小板不受上述限制。 ⑤如新鲜冰冻血浆:PT18或APTT56>正常1.5倍,创面弥漫性渗血,伴有出血表现、凝血因子功能低下、纤维蛋白原功能低下、急性大出血输入大量库存血,INR >1.5、TEGR >12等评估。 ⑥冷沉淀输注,存在严重伤口渗血且纤维蛋白原浓度<0.8~1.0g/L;存在严重伤口渗血且已大量输血,无法及时测定纤维蛋白原浓度。)。 1.2.2输入血型、血液品种、输血量、输血起止时间(要求精确到分钟,与输血护理实施记录相吻合)、输血过程是否顺利及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有应注明何种症状及处置方法并记录于病历) 1.2.3必须有输血后的检测并疗效评价(输血疗效分析) 1.2.3.1单次输血后24小时检测指标 2016年6月13日18:21输血病程 术前患者贫血,患者术中出血较多,术中血常规检查示:HB:69.9g/L,红细胞压积:25.2%,红细胞:2.42×1012/L.提示贫血。根据上述情况,故准备输A型Rh阳性红细胞悬液4U,血浆400ml。患者于术中2011-06-13.11:40开始输血,输血开始15分钟无不适,输血过程中无不适,继续输注血液,术中输血未完毕,带回病房继续输血。2011-06-13.16:30输血完毕。输血结束后血压BP:142/85mmHg,心率122次/分,呼吸20次/分,输血后血压平稳。次日复查血常规,血红蛋白:73.5g/L,红细胞压积:26.9%,红细胞:2.65×1012 /L,输血效果良好。 1.2.3.2 多次输血每次输血后24小时检测指标 ①2016年8月20日23:30首次输血病程 患者今日查血常规:白细胞 1.22×109/L,红细胞2.04×1012/L,血红蛋白66g/L,红细胞压积0.192,血小板14×109/L。血色素低于70g/L,血小板低于20×109/L。患者为恶性血液病患者,目前正在化疗期间,为防止出血,纠正贫血,今日给予O 型悬浮红细胞2U及O 型单采血小板1U 静点。于今日19:00 开始输血治疗,于今日23:30 输完上述血液成分。输血过程顺利,患者无寒战、皮疹、恶心等特殊不适。明日复查血常规后评价此次输血结果。 ②2016 年8月21日18:30再次输血病程 患者今日查血常规:白细胞 1.21×109/L,红细胞2.43×1012/L,血红蛋白75g/L,

输血病历记录模板

都江堰市中医院 输血病历病程记录模板 (申请输血理由、何时开始、何时输注完毕、过程中有无不良反应) (输血后24小时内复查血常规指标,对输血疗效进行评价) 首次或第一次输血病程描述: 2013 年1月1 日 22:30 输血病程 患者今日查血常规:白细胞 1.22×109/L,红细胞2.04×1012/L,血红蛋白66g/L,红细胞压积0.192,血小板14×109/L。患者为恶性血液病患者,目前正在化疗期间,为防止出血,纠正贫血,今日给予O 型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2U 及O 型单采血小板1U 静点。于今日19:00 开始输血治疗,于今日23:30 输完上述血液成分。输血过程顺利,患者无寒战、皮疹、恶心等特殊不适。明日复查血常规后评价此次输血结果。医师签名 再次输血输血病程描述: 2013 年1 月2 日 19:30 输血病程 患者今日查血常规:红细胞2.43×1012/L,血红蛋白75g/L,红细胞压积0.216,血小板24×109/L。从以上检测结果分析,昨日输注血后,血红蛋白与血小板计数均有所上升,可确认为输注血液有效。考虑患者为恶性血液病患者,目前正在化疗期间,血小板计数还是明显偏低,避免(预防)患者随时有大出血,甚至危及生命的可能,为防止出血,今日继续给予O 型单采血小板1U 静点。于今日17 点开始输血,今日18:30 输完血小板。输血过程顺利,患者无寒战、皮疹、恶心等特殊不适。明日复查血常规后评价此次输血结果。 果。医师签名 2013年1月3日输血后病程 患者今日查血常规:红细胞2.75×1012/L,血红蛋白89g/L,红细胞压积0.28,血小板38×109/L。从以上检测结果分析,昨日输注血后,血红蛋白与血小板计数均有所上升,可确认为输注血液有效。 医师签名

护士输血前查对制度

护士输血前查对制度 护士输血前查对制度:取血时应和血库发血者共同查对。 1、三查:血的有效期、血的质量及输血装置是否完好;八对:姓名、床号、住院号、瓶(袋)号、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液种类及剂量。在确定无误后方可取回 1、三查:血的有效期、血的质量及输血装置是否完好;八对:姓名、床号、住院号、瓶(袋)号、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液种类及剂量。在确定无误后方可取回。 2、输血前必须经二人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如果是再次输血,要查对受血者的第一次交叉合血单的血型记录),并在医嘱单、交叉合血单、输血单上签全名。 3、输血过程中注意输血反应、输血完毕应保留血袋12—24小时,以备必要时查对。将血袋上的条形码粘贴于交叉配血报告单上,入病历保存。 依据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制定抽血交叉配备查对制度、取血查对制度、输血查对制度。 (1)抽血交叉配血查对制度 ①认真核对交叉配血单,病人血型验单,病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病区号、住院号依据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制定抽血交叉配备查对制度、取血查对制度、输血查对制度。 (1)抽血交叉配血查对制度 ①认真核对交叉配血单,病人血型验单,病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病区号、住院号。②抽血时要有2名护士(一名护士值班时,应由值班医师协助),一人抽血,一人核对,核对无误后执行。 ②抽血(交叉)后须在试管上贴条形码,并写上病区(号)、床号、病人的姓名,字迹必须清晰无误,便于进行核对工作。 ③血液标本按要求抽足血量,不能从正在补液肢体的静脉中抽取。 ④抽血时对验单与病人身份有疑问时,应与主管医生、当值高年姿护士、责任护士重新核对,不能在错误验单和错误标签上直接修改,应重新填写正确化验单及标签。

输血前和术前四种血液传播性疾病检测的意义与质量控制

? 观点 ? DOI: 10.3877/cma.j.issn.2095-5820.2015.04.003 基金项目:国家十二五传染病重大专项资助项目(2012ZX10004-207) 作者单位:430030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检验科 通讯作者:孙自镛, Email :zysun@https://www.360docs.net/doc/4f4821991.html, 输血前和术前四种血液传播性疾病 检测的意义与质量控制 【摘要】 对拟接受手术或输血的患者开展乙肝病毒、丙肝病毒、艾滋病病毒、梅毒螺旋体的筛查在避免因输血或手术可能引发的医疗纠纷,及早发现感染者,避免和防止相关感染的院内传播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然而,各医疗机构相关感染指标的检测质量却有较大差异。本文对各指标的临床意义、检测原理及效能、国内外常用检测策略等进行简要回顾,以期建立合理、有效的检测流程。 【关键词】 输血; 感染检测; 医源性感染; 质量控制 Signi ?cance and quality control of detection of four blood-borne diseases before transfusion and operation Peng Jing, Sun Ziyong. 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 Tongji Hospital, Tongji Medical College,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430030,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Sun Ziyong, Email: zysun@https://www.360docs.net/doc/4f4821991.html, 【Abstract 】 Screening for hepatitis B virus, hepatitis C virus,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and treponema pallidum prior to transfusion and oper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avoiding nosocomial transmission of the aforementioned pathogens due to transfusion or operation, circumventing medical disputes and early ?nding infected persons. However, the detection performances of related infection indicators for the pathogens differ greatly among different medical institutions. Thus, the article intends to develop reasonable and ef ?cient strategies for detecting the above four pathogens by brie ?y reviewing clinical signi ?cances of the related parameters, the detection principles and performances, as well as the common detection strategies used at home and abroad. 【Key words 】 Transfusion; Infection detection; Nosocomial infection; Quality control 彭静 孙自镛 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丙肝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 ,TP)是4种常见的经血液传播的病原体。输血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治疗手段,但也可能引起血源性传染病的播散。然而,输血并非上述病原体传播的唯一途径。因此,在拟接受手术或输血的患者中开展上述病原体的筛查,不仅能有效防止受血者可能因输血引发的医疗纠纷,同时也能减少相关感染的院内传播和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风 险[1-5]。由于相关疾病的隐匿性,大部分感染者未能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故输血前和术前的筛查成为发现这些病原体感染的一个重要途径。目前,对上述4种病原体的筛查已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并发挥着积极作用。然而,不同医疗机构在检测指标、检测手段以及检测策略上仍存在较大差异,检测质量也参差不齐[1, 2, 5, 6]。因此,充分认识输血前和术前筛查这些病原体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建立有效的检测体系变得尤为重要。我们结合文献和自身经验对目前相关病原体筛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剖析,以期建立合理的检测流程,从而保证术前或输血前病原体筛查结果准确可靠。 一、HBV 的检测 除全自动免疫分析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是HBV 血清标志物检测的主要手段。当前,部分医疗机

临床用血质量控制指标(2019年版)

临床用血质量控制指标(2019 年版) 一、每千单位用血输血专业技术人员数 定义:输血科(血库)专职专业技术人员数与医疗机构年度每千单位用血数之比。医疗机构年度用血总单位数指医疗机构一年时间使用全血、红细胞成分和血浆的总单位数。 计算公式:每千单位用血输血专业技术人员数= 输血科(血库)专职专业技术人员数 医疗机构年度用血总单位数/1000 意义:反映临床用血服务能力的指标。评价输血专业技术人员配备是否与医疗机构功能、任务和规模等相适应。 二、《临床输血申请单》合格率 定义:填写规范且符合用血条件的《临床输血申请单》数量占同期输血科(血库)接收的《临床输血申请单》总数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临床输血申请单》合格率= 填写规范且符合用血条件的申请单数 ×100 同期输血科(血库)接收的申请单总数 意义:反映《临床输血申请单》填写及输血前评估的规范程度,体现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水平。 三、受血者标本血型复查率 定义:是指输血科(血库)对受血者血液标本复查血型

的数量占同期接收受血者血液标本总数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受血者标本血型复查率= 受血者血液标本复查血型数 ×100 同期接收的受血者血液标本总数 意义:是评价输血申请过程中是否规范开展受血者血液 标本采集和检测的指标。 四、输血相容性检测项目室内质控率 定义:开展室内质控的输血相容性检测项目数占医疗机 构开展的输血相容性检测项目总数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输血相容性检测项目室内质控率= 开展室内质控的输血相容性检测项目数 ×100 医疗机构开展的输血相容性检测项目总数 意义:反映输血相容性检测项目室内质控的覆盖程度, 是体现输血相容性检测日常质量管理的指标。 五、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评项目参加率 定义:参加室间质评的输血相容性检测项目数占所参加 的室间质评机构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评项目总数的百分 比。 计算公式: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评项目参加率= 参加室间质评的输血相容性检测项目数 ×100 所参加的室间质评机构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评项目总数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开展输血相容性检测和参加输血相容 性检测外部质量评价的情况,是体现输血相容性检测能力的 重要指标。

临床输血质量控制

一、临床输血质量控制 第一遍:认真执行法规和规范确保输血工作安全 1.临床输血申请单的审核内容包括D 2.能够进行采血的人员是B 3.《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从哪一天开始执行?C 4.《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二十四条规定:配血合格后,由C 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D 6.手术室内负责实施自身输血包括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术野自身血回输及术中控制性低 血压等医疗技术的是A 第二遍:输血相容性检测的质量控制 1.对于Rh(D)阴性血型患者申请输血时,如血站无同型血供应,可采用A 2.交叉配血时主侧出现钱串状形成为D 3.血液发出后,为方便对输血不良反应追查原因,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保存于2—6℃ 冰箱,至少E 4.盐水试管法交叉配血能检测出的抗体类型为B 5.医生申请贮存式自身输血时,患者身体一般情况好,其血红蛋应C 6.输血申请单中经治医师填写的输血史和妊娠史的作用,提示注意下列哪项检测:A 第三遍:输血科质量管理 1.增加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的动力是什么?D 2.血管到血管血液的全面质量管理的主体是B 3.输血严重危害的监测管理不包含B 4.质量手册、程序性文件、标准操作规程和记录构成什么体系?A 5.输血的全面质量管理不包括C 6.输血质量管理风险性的最重点是A 二、采供血机构实验室质量控制 第一遍:血型血清学检测技术与质量控制 1.基因定型在输血医学中的应用不包括以下哪项:A 2.ABO定型试验中的常见问题不包括以下哪一项:D 3.对配血方法的描述正确的是:B 4.以下哪一项不是判断ABO亚型的主要方法:D 5.对血型质控项目及实施描述错误的是:B 6.RhD新生儿与胎儿溶血病(HDFN)的致病过程机理中不包含以下哪一项:A 第二遍:血友病治疗相关的输血及血液制品介绍 1.凝血因子Ⅰ是:A 2.B型血友病的病因为缺乏:D 3.冷沉淀是新鲜冰冻血浆在()摄氏度下解冻后的白色絮状沉淀物:A 4.新鲜冰冻血浆治疗血友病的缺点是:C 5.关于血浆和冷沉淀病毒灭活说法错误的是:C 6.A型血友病的病因为缺乏:C 第三遍:HLA相关检测及质量控制 1.HLA配型时,要求DNA 260nm/280nm的光吸收比值为:B 2.PCR反应中如何减少引物二聚体的形成:D

输血病历书写规范

输血病历书写规范 1、病程记录 1、1有专门的输血记录 1、2输血记录包含的内容: 1、2、1必须有输血前检测并原因评估:悬浮红细胞、血浆、血小板、冷沉淀等 掌握各血液成分输血适应症: ①如红细胞,血红蛋白在70~100g/L 之间,必须有患者的贫血程度、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或有缺氧症状:胸痛、疲劳、气短,体位性低血压、心动过速或充血性心衰,乳酸水平增高及年龄等因素的评价。②血红蛋白>100g/L,危重患者、老年患者、心血管手术患者、消化道活动性出血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创伤性脑损伤的评估等。 ③如血小板计数在50~100×109/L之间,应有就是否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等评估。④如术中出现不可控渗血,确定血小板功能低下,MA <45mm,输血小板不受上述限制。 ⑤如新鲜冰冻血浆:PT18或APTT56>正常1、5倍,创面弥漫性渗血,伴有出血表现、凝血因子功能低下、纤维蛋白原功能低下、急性大出血输入大量库存血,INR >1、5、TEGR >12等评估。 ⑥冷沉淀输注,存在严重伤口渗血且纤维蛋白原浓度<0、8~1、0g/L;存在严重伤口渗血且已大量输血,无法及时测定纤维蛋白原浓度。)。 1、2、2输入血型、血液品种、输血量、输血起止时间(要求精确到分钟,与输血护理实施记录相吻合)、输血过程就是否顺利及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有应注明何种症状及处置方法并记录于病历) 1、2、3必须有输血后的检测并疗效评价(输血疗效分析) 1、2、3、1单次输血后24小时检测指标 2016年6月13日18:21输血病程 术前患者贫血,患者术中出血较多,术中血常规检查示:HB:69、9g/L,红细胞压积:25、2%,红细胞:2、42×1012/L、提示贫血。根据上述情况,故准备输A型Rh阳性红细胞悬液4U,血浆400ml。患者于术中2011-06-13、11:40开始输血,输血开始15分钟无不适,输血过程中无不适,继续输注血液,术中输血未完毕,带回病房继续输血。2011-06-13、16:30输血完毕。输血结束后血压BP:142/85mmHg,心率122次/分,呼吸20次/分,输血后血压平稳。次日复查血常规,血红蛋白:73、5g/L,红细胞压积:26、9%,红细胞:2、65×1012 /L,输血效果良好。 1、2、3、2 多次输血每次输血后24小时检测指标 ①2016年8月20日23:30首次输血病程 患者今日查血常规:白细胞 1、22×109/L,红细胞2、04×1012/L,血红蛋白66g/L,红细胞压积0、192,血小板14×109/L。血色素低于70g/L,血小板低于20×109/L。患者为恶性血液病患者,目前正在化疗期间,为防止出血,纠正贫血,今日给予O 型悬浮红细胞2U及O 型单采血小板1U 静点。于今日19:00 开始输血治疗,于今日23:30 输完上述血液成分。输血过程顺利,患者无寒战、皮疹、恶心等特殊不适。明日复查血常规后评价此次输血结果。 ②2016 年8月21日18:30再次输血病程 患者今日查血常规:白细胞 1、21×109/L,红细胞2、43×1012/L,血红蛋白75g/L,红细胞压积0、216,血小板24×109/L。从以上检测结果分析,昨日输注血后,血红蛋白与血小板计数均有所上升,可确认为输注血液有效。考虑患者为恶性血液病患者,

输血质量控制管理办法

输血质量控制管理办法 1成立管理组织,并制定规范的临床输血程序 1.1成立临床输血的管理组织根据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我院成立了以业务院长为主任委员、医务科、输血科和相关临床科室负责人组成的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我院临床用血的管理和技术指导,开展临床合理用血、科学用血的教育和培训。 1.2制定临床输血工作程序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依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规定,结合实际,制定了我院临床输血工作程序如下:输血前与患者或其家属谈话→征得同意,并签订《输血治疗同意书》→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前送交输血科备血(双方逐项核对)→输血科核对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复查二者ABO血型(正、反),并常规检查患者Rh(D)血型(急诊抢救患者紧急输血时Rh(D)检查可除外),交叉配血及血样保存→发血,由病区医护人员取血,取血与发血双方共同核对并签字→输血,输血前4项核对;输血时床边8项核对→输血观察、速度调整、必要时处置→输血完毕,将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填写输血反应卡→将输血反应卡和血袋送回输血科保存(至少保存1 d)。 2输血的重要环节与关键要素的控制 2.1输血前的谈话,并签订《输血治疗同意书》。对患者进行输血前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等检查。

2.2确定输血后,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 2.3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双方进行逐项核对并签字。 2.4受血者配血试验的血样必须是输血前3天之内的。交叉配血试验除了盐水介质法外,还应采用非盐水介质法,并由他人或自己核查交叉配血试验1次。配血后的血样必须于4 ℃保存7 d以上。 2.5对有输血史、妊娠史或短期内需要多次输血者必须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的规定作抗体筛选试验。 2.6配血合格后,由病区医护人员到输血科取血,取血与发血双方共同核对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病室、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和配血试验结果,以及血液外观等,准确无误,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发血。 2.7输血前由2名医护人员进行4项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血袋标签、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外观颜色)、输血时床边8项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并登记签字。 2.8记录输血速度、输血开始和结束时间(时间要到分钟)。 2.9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并对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输血病历书写规范几点要求

输血病历书写规范几点要求 各科室: 为进一步规范输血病历病程记录,参考《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及相关资料,制定了以下几点要求,希望能提高临床输血病程记录水平。 1、入院记录既往史中如既往有输血史,应说明。病程记录中应有专 门的输血记录,不能与其他日常记录掺杂在一起。病案首页有输血应记录血型。 2、输血记录包含内容:输血原因(掌握各种血液成分输血的适应症)、输入血型、血液品种(如“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不能简单的 写为“红细胞”,应与发放的输血单上的血制品名称一致)、输血量、输血起止时间(要求精确到分钟,与护理输血实施记录吻合)、输血过程是否顺利及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有应注明何种症状及处臵方法并记录于病历)。 3、必须有输血后检查分析(输血疗效分析) 4、术前备血者,应在术前小结中详细描述输血原因(输血适应症和实验室检测指标)、品种、用量等。 5、术中用血者,不需要另写输血记录,而是在手术记录、术后首次病程记录、麻醉记录中详细描述血型、失血量、输血品种、输血量、有无输血反应、三者描述的失血量和输血量应一致等情况。 6、必须有输血治疗同意书 1)书写工整(有时“阴性”与“阳性”无法区分)、规范(如:不能用+-代替阳性、阴性)。输血前检查结果未回可填“已送检,结果未回报”。 2)输血前向患者及其近亲属告知输血的目的和风险,病员或家属签名并注明与患者的关系。 3)签名时间应精确的分钟,由患方填写。 5、临床输血申请单 1)书写工整、规范。 2)必须填写血型(急查应注明急)

3)必须有主治以上医师审核签字(这是输血规范所要求的) 6、输血前检查 1)输血前检查的意义。 2)输血前检查标本采集时间必须在输血治疗前。 3)病员拒做输血前检查应在输血治疗同意书签字拒查并保存于病历。 7、输血记录单 1. 书写工整规范,有配血者及审核者签字。 2. 必须有取血人签名。 3. 输血执行人双签字,与护理实施记录输血执行人及查对者吻合。护 士单人值班输血前应与值班医生共同进行核对,输血记录单上核对者应有值班护士与值班医生双签名。 4. 血袋条码粘贴于记录单上(现多是血库直接打印在输血记录单 上)。 8输血不良反应反馈单 1)书写工整、规范:输血开始时间、输血结束时间、输血操作者签名,临床诊断、医师签名。 2)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有应注明不良反应类型。 3)输血史、孕产史认真填写。

输血科检验科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

输血科检验科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 1、输血管理 1)严格执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院成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 2)血库应根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制定《血库工作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血库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范》执行交叉配血、Rh(D)血型检查及抗体筛选试验。 3)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遵照合理、科学的原则,制订用血计划。 4)采血、血库接收血液标本、输血等医疗过程必须严格核查。输血过程中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 5)成份输血率≥100%。 6)输血前100%签订输血治疗同意书、100%完成输血前检查。 7)患者病情需输血治疗时,由经治医师决定需输血量、成份、性质。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急诊用血及时)送交血库备血。 8)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血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由医患双方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存入病历。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务科或业务副院长同意、备案,并记入病案。 9)临床用血实行分级管理: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少于8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在800毫升至

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经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报医务部门批准,方可备血。急救用血不受限制但急诊用血后应补办手续。 10)患者首次输血前必须作如下检验:血型、血常规、HbsAg、Anti-HBs、HbeAg、Anti-HBe、Anti-HBc、Anti-HCV、Anti-HIV1/2、梅毒,病情允许时需做ALT。再次输血必须作血型、血常规检查。检验结果必须填入《输血治疗同意书》、《输血申请单》。 11)血库根据输血申请必须作受血患者送检血样的血型复检。再根据复检结果作交叉配血试验。 12)严格执行双人查对。治疗室核对医嘱、《输血治疗同意书》、采血标签,询问患者输血史,既往有无输血不良反应。采血时及采血后核对采血标签、患者、科室床号、腕带。血库接收血液标本时检查血液色、质、量。科室接收核对受血者姓名、床号、住院号、血型(包括Rh因子)、血液成分、用血量、编号、交配试验结果、核对采血日期、有效期。输血前核对受血者姓名、床号、住院号、血型、血液成分、用血量、编号、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液的有效期、质量。输血时核对患者、床边卡、腕带、输血单、病历、血袋、输液单。 13)发生输血不良反应,主管医生应逐项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24小时内送输血科保存。输血科每月统计上报医务科。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应对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定期分析,制定对策,不断提高

临床输血过程的质量控制流程

二、临床输血过程的质量控制流程 一、输血前临床医师应检测血常规、凝血试验、血小板计数、纤 维蛋白原等检测指标,根据其等检测指标及患者临床表现,依据《临床用血前评估制度》对患者情况进行评估,严格输血指征,减少甚至杜绝不合理输血。 二、输血前详细告知:患者或家属说明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 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入病历保存。无家属签字、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以患者最大利益原则决定输血治疗,并报医务科或总值班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例。 三、输血前检查:患者输血治疗前,必须检查乙肝三系二对半,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原)、艾滋病毒抗体(抗原)、梅毒螺旋体抗体、谷丙转氨酶,在病历中有检验结果,如紧急输血,应在输血前抽取血液,注明血液已抽,结果待回报,待检测完毕后,放入病历中。 四、医师正确、完整地填写《输血申请单》,执行《输血申请分级 管理制度》,如错填,漏填,输血科可以拒收。 五、护士执行两次采集血标本的规定,第一次由检验科做正定型 及反定型,第二次输血时由输血科复查正定型,采集血标本时,采血护士必须认真核对受血者身份;血标本采集后,采血护士必须在离开患者床边之前,将患者的《临床输血申请单》上右下角的标签填写完整,贴在血标本上,

六、由医护人员送血样致输血科,双方仔细核对患者信息,输血科应认真检查血样是否合格,不合格标本可拒收,双方在交接记录本上登记、签收,防止发生差错。 七、输血科工作人员要逐项核对《临床输血申请单》,复查受血者和献血者ABO血型正定型及患者Rh(D)血型,正确无误时可进行交叉配血。交叉配血后坚持复核制度后,发出报告,并电话通知临床科室取血。 八、交叉配血不合时,对有输血史、妊娠史或短期内需要接受多次输血者作抗体筛选试验。 九、医护人员接到电话后,持保温箱到输血科取血,双方核对签名。 十、血液至病房后应尽快输注,病房不能自行储血,血液在常温下放置不得超过30min。 十一、输血前,护士应认真做好双人床旁核对患者身份、血液制品的品种及数量。输注前应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血液内除生理盐水外不得加任何药物。 十二、输血速度应先快后慢,红细胞要求离开2~6℃的储存温度后30分钟内开始输注,一袋血要求4小时内输注完毕;机采血小板收到后尽快输注,要求以患者可以耐受的较快速度输入,每袋血小板应在20分钟内输注完毕;新鲜冰冻血浆及冷沉淀,融化后应尽快输注,要求以患者可以耐受的较快速度输入。 十三、我院无血液加温器和加压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