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政策概论教学大纲
《社会政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社会政策概论Introduction of Social Policy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学分:2 学分学时:32 学时,其中讲课: 32学时,上机:学时,实验:学时课程性质:选修开课学期:第6学期先修课程:社会学,社会保障学适用专业:公共事业管理教材:《社会政策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关信平主编,2009年版开课院系:公共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系二、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主要分支,掌握分析和评估社会政策的基本方法,初步形成政策分析的能力,能初步对社会政策制定与效果进行评估,也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目前国内在社会政策中存在的问题,引导他们正确看待社会,并积极参与社会的制度建设。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1、导论(4学时)(1)掌握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2)熟悉社会政策实践的发展历史;(3)熟悉社会政策研究的发展脉络;(4)理解社会政策的研究对象、理论基础以及研究方法;(5)了解社会政策与公共政策的区别;(6)了解社会政策研究的应用。
2、社会政策的基本要素(3学时)(1)掌握社会政策的主体;(2)熟悉社会政策的对象;(3)理解社会政策的资源以及运行机制;(4)了解社会政策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5)了解当代社会问题与社会政策之间的关系。
3、社会政策的制定过程(2学时)(1)掌握社会政策决策的内容;(2)熟悉社会政策决策模式;(3)熟悉影响社会政策决策的主要因素;(4)理解社会政策制定过程的主要环节。
4、社会政策的实施、评估与变动(3学时)(1)掌握社会政策实施过程;(2)熟悉社会政策管理的组织模式;(3)理解社会政策评估以及变动;(4)了解社会服务的关系体制;(5)初步了解社会福利运行中的漏洞问题。
5、社会政策的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分析(4学时)(1)掌握社会政策中的主要价值争议;(2)熟悉社会政策的意识形态类型;(3)了解价值关联对社会政策的重要性;(4)了解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对社会政策的影响;(5)了解社会政策议题在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的体现。
关信平 社会政策概论 教案

关信平:社会政策概论(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章社会政策的基本范畴第一节政策和公共政策一、政策(一)政策的基本特征1、政策是制度化的行动体系2、政策具有明确目的性和方向性3、政策具有明确的行动内容4、政策是规则体系与行动体系的结合(二)政策概念的定义1、多元视角孙光之《政策科学》:“政策是国家和政党为了实现一定的总目标而确定的行动准则,它表现为对人们的利益进行分配和调节的政治措施和复杂过程。
”林金德之《政策研究方法论》:“政策是管理部门为了使社会或社会的一个区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而提出的法令、措施、条例、计划、方案、规则或项目。
”张金马之《政策科学导论》中认为:“政策是党和政府用以规范、引导有关机关团体和个人行为的准则或指南。
其表现形式有法律、规章、行政命令、政府首脑的书面或口头声明和指示以及行动计划与策略等。
陈振明之《政策科学》:“政策是国家机关、政党及其他政策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或服务于一定社会政策、经济、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为或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
”《辞海》:“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时期的路线而制定的一系列行动准则。
”2、定义“政策是指政府、政党或其他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制定的各种规则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和。
”理解:(1)政策的主体可以是社会中的各种组织,但政府和政党的政策体系在社会中的影响最大。
(2)政策的目标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以及围绕组织的目标而有序地处理各项日常事务。
(3)政策包含了规则体系和各种具体的行动。
(三)政策与制度的关系1、什么是制度制度指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并能够体现在人们的行为模式和社会关系模式之中的有关规则的复合体。
由有关的规则集合构成的制度可以分为两类,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
前者指由比较明确地表达出来的一系列规则构成的,而且有相应的奖惩措施来保障其更有可能得到遵守的制度。
后者往往是由没有那么明确地表达出来的规则构成的。
关信平社会政策概论教案

关信平社会政策概论教案一、第一章: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与理论1.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社会政策的定义、功能和类型。
(2)让学生掌握社会政策的基本理论,包括威斯敏斯特体系、社会正义理论、功能主义理论等。
2. 教学内容(1)社会政策的定义与功能(2)社会政策的类型(3)社会政策的基本理论3. 教学方法(1)讲授:讲解社会政策的定义、功能和类型。
(2)讨论:分析社会政策的基本理论,引导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的社会政策问题。
4. 教学资源(1)教材:关信平《社会政策概论》(2)多媒体课件5. 教学评价(1)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社会政策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理解。
(2)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分析社会政策的作用和效果。
二、第二章:我国社会政策的历史与发展1.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我国社会政策的发展历程。
(2)让学生掌握我国不期的社会政策特点及其背后的原因。
2. 教学内容(1)我国社会政策的历史发展脉络(2)我国社会政策的特点与转变(3)我国社会政策发展的驱动因素3. 教学方法(1)讲授:讲解我国社会政策的历史发展脉络。
(2)比较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我国不期社会政策的特点及其背后的原因。
4. 教学资源(1)教材:关信平《社会政策概论》(2)多媒体课件5. 教学评价(1)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我国社会政策历史发展的理解。
(2)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分析我国社会政策的特点和转变。
三、第三章:社会政策的基本过程与方法1.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社会政策的基本过程,包括议程设置、政策制定、政策实施和政策评估。
(2)让学生掌握社会政策的基本方法,包括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和案例研究。
2. 教学内容(1)社会政策的基本过程(2)社会政策的基本方法3. 教学方法(1)讲授:讲解社会政策的基本过程。
(2)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运用社会政策的基本方法进行实际分析。
4. 教学资源(1)教材:关信平《社会政策概论》(2)多媒体课件5. 教学评价(1)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社会政策基本过程的理解。
《社会政策》课程教学大纲

《社会政策》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303310029课程名称:社会政策英文名称:Social Policy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总学时:32 讲课学时:32 实验学时:0学分:2适用对象:劳动与社会保障、社会工作、公共事业管理先修课程:社会学原理、社会保障概论、社会福利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必修课程。
要求通过对社会政策的概念、基本原理和主要分支领域的学习,系统掌握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社会政策的制定过程和分支领域,初步形成政策分析的能力,熟练掌握受益者分析这一分析方法,熟悉各分支社会政策,并能初步对社会政策制定与效果进行评估。
正文为宋体,5号字二、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主要讲授了社会政策的概念和发展、社会政策的基本原理、社会政策的主要领域。
要求学生掌握社会政策的概念、发展历史、基本要素和理论体系;社会政策的制定过程、实施、评估与变动、社会政策的价值分析、经济分析、社会分析与政治分析;社会保障政策、公共卫生政策、住房政策、教育政策、就业政策、社会福利政策、老年人、残疾人、妇女、未成年人社会政策、反贫困社会政策等分支政策。
要求学生系统掌握上述知识,同时具备初步的社会政策分析能力和制定能力,熟悉社会政策的制定、评估过程。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绪论:社会政策的概念与发展。
了解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包括定义、领域、与相近概念的关系;了解社会政策实践在西方以及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的发展历程,认识到欧、美发展的相异性,掌握社会政策学科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基础以及应用范围等。
1、社会政策基本原理(1)掌握需要理论和社会问题对于社会政策的重要性。
(2)了解社会政策的要素。
包括主体、对象、资源、运行机制等,熟练掌握社会政策的制定过程,包括社会政策的决策模式、影响社会决策的主要因素、社会政策的可行性分析,社会政策的制定步骤及环节等;重点掌握受益者分析这一分析方法。
(3)了解社会政策的实施模式与管理模式、社会政策的评估方法以及社会政策的变动;(4)了解价值关联对于社会政策的重要性,掌握社会政策中的主要价值争议和意识形态类型;了解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对于社会政策的影响以及社会政策议题在这些方面的体现。
关信平社会政策概论教案

关信平社会政策概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会政策的定义、功能和类型。
2. 使学生掌握社会政策的基本原则和制定过程。
3. 培养学生分析社会政策问题和提出解决对策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社会政策的定义与功能1.1 社会政策的概念1.2 社会政策的功能2. 社会政策的类型2.1 收入政策2.2 福利政策2.3 就业政策2.4 教育政策3. 社会政策的基本原则3.1 公平与正义3.2 效率与公平3.3 普遍性与特殊性4. 社会政策的制定过程4.1 问题识别4.2 政策方案设计4.3 政策制定与实施4.4 政策评估与调整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社会政策的定义、功能、类型、基本原则和制定过程。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社会政策案例,让学生了解社会政策的具体应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社会政策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社会政策案例的分析能力。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提出的政策建议。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关信平《社会政策概论》2. 课件:教师自制的PPT课件3. 案例材料:与社会政策相关的案例文件和资料4. 网络资源:相关社会政策网站和数据库六、教学内容5. 社会政策的实施与评估5.1 社会政策的实施机制5.2 社会政策的评估方法5.3 社会政策的监测与监督6. 社会政策的效果分析6.1 社会政策的目标群体6.2 社会政策的影响分析6.3 社会政策的成效评价七、我国社会政策体系7.1 我国社会政策的历史发展7.2 我国社会政策的主要领域7.3 我国社会政策的现状与挑战八、国际社会政策比较8.1 西方国家社会政策的特点8.2 发展中国家社会政策的选择8.3 国际社会政策的发展趋势九、社会政策与社会发展9.1 社会政策与经济增长9.2 社会政策与社会公平9.3 社会政策与可持续发展十、课程总结与展望10.1 社会政策概论课程回顾10.2 社会政策的发展趋势10.3 学生对社会政策的认识与建议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社会政策的实施与评估、效果分析、我国社会政策体系、国际社会政策比较和社会政策与社会发展的相关内容。
《社会政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社会政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课程名称:社会政策概论英文名称:social policy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48学分:3适用对象: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社会学概论二、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向社会工作本科学生介绍当代各国社会政策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当代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了解各国社会政策的发展历史,了解社会政策的理论基础,了解各种理论流派,掌握我国和当代各国社会政策的结构、过程、环境和运行机制。
本课程还有重点地结合我国的情况,介绍我国社会政策的实践的各个环节,如就业政策、残疾人社会政策、老年人社会服务政策、保护妇女基本权益的社会政策、反贫困社会政策等等。
This course introduce some basic theories and basic practices of social policy to undergraduate whose mayor is social work. This course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first is about some basic concepts and some main theories on base of the evolution of social policy. The second analyzes the social policy process including agenda setting, social policy formation, implementation, evaluation to social policy change and termination. This third mainly analyzes social policy choices such as welfare policy, employing policy, and so on.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课程是社会工作本科专业必修课。
社会政策概论教学大纲(一)2024

社会政策概论教学大纲(一)引言概述:社会政策概论旨在介绍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践,帮助学生理解社会政策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本教学大纲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的框架,以确保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获得充分的知识和理解。
本大纲将分为五个大点,分别涵盖社会政策的概述、国家社会政策、国际社会政策、社会政策实践和社会政策评估。
正文内容:一、社会政策的概述1. 社会政策的定义和范围2. 社会政策的基本原则3. 社会政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4. 社会政策的理论基础5. 社会政策的发展历程二、国家社会政策1. 国家社会政策的概念和目标2. 国家社会政策的制定过程和机制3. 国家社会政策与公共服务的关系4. 国家社会政策与社区发展的关系5. 国家社会政策的评估和监督三、国际社会政策1. 国际社会政策的概念和范畴2. 国际社会政策的制定机构和机制3. 国际社会政策的影响和作用4. 国际社会政策与全球发展的关系5. 国际社会政策的挑战和机遇四、社会政策实践1. 社会政策实践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 社会政策实践的角色和责任3. 社会政策实践的领域和对象4. 社会政策实践的挑战和解决方案5. 社会政策实践的案例分析五、社会政策评估1. 社会政策评估的概念和目的2. 社会政策评估的方法和指标3. 社会政策评估的层次和流程4. 社会政策评估的挑战和改进5. 社会政策评估的重要性和价值总结:本教学大纲介绍了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践。
通过对社会政策的概述,国家社会政策,国际社会政策,社会政策实践和社会政策评估的分析,学生将能够全面理解和应用社会政策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学生将获得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提高社会政策实践的质量和效果。
对于培养社会政策专业人才和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完整版)社会政策概论教学大纲

《社会政策概论》课程教课纲领课程编码: 0502106英文名称: An Introduction to Social Policy一、课程说明1.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程2.合用专业及课程性质必修:社会工作专业3.课程目的社会政策是党和政府在特准时间为实现或服务于必定的社会工作和管理的目标所采纳的政府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政策、策略、法例、举措、方法、方法、规章、条例等的总称,是国家对社会公共事务推行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经过有效的讲堂教课,使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拥有比较系统的社会政策方面的理论知识,并初步学会运用这些知识剖析和研究我国社会政策实质运转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而达到该专业学生在社会工作和管理方面所应具备的能力。
4.学分与学时学分为 2. 学时为 405.建议先修课程社会学原理、社会工作导论、法学概论、局势与政策6.介绍教材或参照书目介绍教材:《社会政策概论》 . 关信平主编 . 高等教育第一版社 .2009 年参照书目:《社会政策导论》. 杨伟民编著 .中国人民大学第一版社.2004 年7.教课方法与手段本课程在教课中采纳的教课方法包含理论讲解、事例剖析、讲堂议论、社会检查等方法,不只要着重讲堂讲解,并且要着重理论与实践亲密联合,确实做到学致使用。
同时借助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展开教课活动,增大信息传输量,以调换大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踊跃性和主动性,提升教课质量,实现教课目标。
8.查核及成绩评定查核方式:考试成绩评定:( 1)平常成绩占 30% ,形式有:考勤、讲堂议论、课后作业、社会检查报告、平常测试等。
( 2)考试成绩占 70%,形式有: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
9.课外自学要求(1)依据授课教师开列的有关书目进行课外阅读。
(2)依照授课教师的部署达成课外作业。
(3)利用课外时间进行社会检查,并准时提交检查报告。
二、课程教课基本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社会政策概括基本内容:第一节社会政策的基本观点与特色一、社会政策的基本含义二、社会政策的特色三、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的关系四、社会政策与法例第二节社会政策与社会问题一、社会政策与社会需要二、社会政策与社会问题第三节社会政策的目标、功能和基来源则一、社会政策的目标二、社会政策的功能三、社会政策的基来源则第四节社会政策的系统与内容一、社会政策的法例系统二、社会政策的行政系统三、社会政策的内容系统第五节社会政策的历史演变及今世的发展趋向一、外国社会政策的历史演变及今世趋向二、我国社会政策的历史发展及改革开放以来的转型三、我国社会政策的发展趋向基本要求:(1)掌握社会政策的观点、特色、目标、功能和基来源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政策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总学时:54学时讲课学时:54学时总学分:3学分课程类别:专业方向必修课考核方式:考试开课专业:17级社会工作专业参考教材:《社会政策概论》关信平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二、课程的性质、教学任务和目的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社工专业专业方向必修课。
教学任务:在课堂上,认真学习社会政策的基本理论,积极参加教师组织的政策讨论、辩论活动;在社会中,关心社会中客观存在的政策问题,并以积极的心态分析社会问题、酝酿解决方案。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社会政策的基本理论,掌握分析和评估社会政策的基本方法;也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目前国内在社会政策中存在的问题,引导他们正确看待社会,并积极参与社会的制度建设。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课程在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包括理论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社会调查等方法,不但要注重课堂讲授,而且要注重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切实做到学以致用。
同时借助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增大信息传输量,以调动大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的。
四、成绩评定(1)平时成绩占30% ,形式:考勤、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社会调查报告、平时测验等。
(2)考试成绩占70%,形式:闭卷考试。
五、课外自学要求(1)根据授课教师开列的相关书目进行课外阅读。
(2)按照授课教师的布置完成课外作业。
(3)利用课外时间进行社会调查,并按时提交调查报告。
六、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第一编导论:社会政策的概念和发展第一章社会政策的基本范畴第一节政策与公共政策一、政策二、公共政策第二节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一、社会政策的定义与实质二、社会政策的主要领域三、“社会政策”与其他类似概念的关系第三节社会政策的法规体系一、社会政策与法律和法规二、我国社会政策的法律法规体系三、其他政策文件四、各种法律法规之间的关系第二章社会政策实践的历史发展第一节发达国家社会政策实践的历史发展一、社会政策实践的发端二、战后西方“福利国家”社会政策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三、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福利国家”社会政策的改革第二节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社会政策实践的历史演变一、拉丁美洲国家的社会政策二、亚洲国家社会政策的基本状况三、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的社会政策第三节中国大陆社会政策发展概况一、我国改革开放以前的社会政策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政策的改革与发展三、近年来我国社会政策的最新发展第三章社会政策学科的历史发展及理论体系第一节社会政策研究的发展一、社会政策研究的缘起二、社会政策学科的形成与发展三、我国社会政策学科的发展第二节社会政策的理论基础与理论体系一、社会政策的理论基础二、社会政策的理论体系第三节社会政策研究的基本方法一、社会政策研究的方法论基础二、社会政策分析的方法三、社会政策研究中收集及分析资料的方法第二编社会政策基本原理第四章社会政策与人的需要及社会问题第一节社会政策与人的需要一、个人需要与社会政策二、社会需要与社会政策三、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对社会政策的导向作用第二节当代社会问题与社会政策一、社会问题的基本含义及特点二、当代社会问题的主要方面三、社会政策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作用第五章社会政策的基本要素第一节社会政策的主体一、什么是社会政策的主体二、社会服务领域中的组织体系三、政府在社会政策体系中的主体作用四、当代民间非营利组织在社会政策中的角色和作用五、其他组织在社会政策体系中的作用六、现阶段社会政策主体发展变化的一般趋势第二节社会政策的对象一、社会政策对象的界定二、社会政策的受益者分析三、社会政策的受损者分析四、社会弱势群体及其在社会政策体系中的地位第三节社会政策的资源一、社会政策资源概述二、社会政策资源的调动方式三、社会政策的经费投入第四节社会政策的运行机制一、运行机制在社会政策过程中的重要性二、社会政策行动中的资金供应模式与服务传递模式三、社会政策行动的纯福利模式与准市场模式第六章社会政策的制定过程第一节社会政策决策的内容和决策模式一、社会政策决策的内容二、社会政策的决策层次及决策模式第二节社会政策决策的主要影响因素一、影响社会政策决策的基本因素二、社会政策的可行性三、影响社会政策决策的其他因素第三节社会政策制定过程的主要环节一、确立社会政策议程二、社会政策的方案设计三、社会政策的可行性研究四、社会政策的试点五、社会政策的审批与文本发布第七章社会政策的实施、评估与变动第一节社会政策实施过程一、社会政策方案的实施细则二、社会政策项目的资金分配与服务传递三、社会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宣传第二节社会政策行动的管理一、社会政策行动管理的目标和原则二、社会政策行动管理的层次与对象三、社会政策管理的组织模式四、社会服务的管理体制五、社会福利机构的人员配备及规章制度建设第三节社会政策的评估与变动一、社会政策评估二、社会政策的变动第八章社会政策的价值分析第一节社会政策的“价值中立”与“价值关联”一、“价值中立”与“价值关联”二、社会政策研究与实践中的“价值中立”与“价值关联”第二节社会政策中的价值争议一、公平与效率二、自由与控制三、个人与集体四、人道主义与人权第三节社会政策的意识形态类型一、社会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二、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三、“第三条道路”第九章社会政策的经济分析第一节社会政策的经济基础一、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政策水平的衡量标准二、社会政策水平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第二节社会政策行动的效率一、社会政策行动的效率问题二、提高社会政策行动效率的基本要求第三节社会政策与经济运行:社会政策经济功能的微观分析一、社会政策对生产过程的影响二、社会政策在分配过程中的作用三、社会政策对消费、投资和贸易的影响第四节社会政策与经济发展:社会政策经济功能的宏观分析一、社会政策对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二、经济发展前提下社会政策的两种模式选择三、发展型社会政策模式第十章社会政策的政治及社会分析第一节社会政策的政治分析一、社会政策的政治功能二、社会政策与政治体制和公民权利三、社会政策与国家和公民社会的关系四、社会政策与利益集团五、社会政策过程中的公民参与第二节社会政策的社会分析一、不同社会学理论视角下的社会政策二、社会政策与社会阶层结构三、社会政策与家庭、社区和组织四、社会政策与社会发展第十一章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政策第一节经济全球化与社会政策一、经济全球化及其与社会政策的关系二、经济全球化对社会政策发展的影响第二节国际组织在社会政策中的作用一、国际组织影响社会政策的方式二、主要国际组织的社会政策行动第三节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政策议题一、社会倾销和福利移民二、社会政策的国际协调第三编社会政策的主要领域第十二章社会保障政策第一节社会保障政策概述一、社会保障的基本概念二、世界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发展第二节当代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和形式一、当代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二、当代社会保障的基本形式第三节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发展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历史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三、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实状况和未来发展第十三章公共卫生及医疗服务政策第一节医疗卫生政策概述一、医疗卫生政策的定义及基本内容二、当代各国医疗卫生政策发展的背景三、当代各国医疗卫生政策的基本内容第二节中国公共卫生体系及相关政策一、改革开放以前的中国公共卫生政策体系二、20世纪80—90年代中国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改革与变化三、当前中国城乡公共卫生体系及相关政策第三节现阶段中国医疗服务体系及公共医疗服务政策一、城市公共医疗服务体系二、农村公共医疗服务体系第十四章住房政策第一节住房政策概述一、住房政策的基本含义及意义二、当代各国住房政策的内容、形式及特点第二节中国城镇住房政策的改革与发展一、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城镇住房政策及其问题二、中国城镇住房政策改革的步骤三、我国城镇住房政策的最新发展第十五章教育政策第一节教育政策概述一、教育政策的基本概念二、教育政策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性三、当代各国的教育体系第二节中国教育制度的发展一、中国近代教育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二、计划经济时代中国教育制度的特点三、中国教育体制的改革第三节当前中国教育制度及相关政策分析一、现阶段中国教育体制及相关政策状况二、目前中国教育制度及相关政策体系中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第十六章就业社会政策第一节就业社会政策概述一、就业社会政策的基本含义和意义二、就业社会政策的基本内容三、现代社会中就业社会政策的不同模式第二节中国城市就业社会政策体系一、改革开放以前的城市就业政策二、城市就业制度的改革三、当前中国城市的就业问题、就业制度及相关政策第三节中国农村的劳动制度一、我国农村集体经济时代的劳动制度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及其对劳动制度的影响三、目前中国农村的劳动就业问题及相关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