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政策概论复习要点
社会政策概论考点

1. 公共政策的概念和基本特点概念:政府或公共权威机构为有效管理社会.处理公共事务和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政策:政府、政党或其他组织基本特点:1.公共性2.权威性3.价值性4.群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2. 社会保护的概念概念:社会保护是指由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建立各种保护性的制度和措施,以避免或减弱某些社会群体在社会经济变迁过程中所受到的利益损害.3. 欧洲工业化对社会政策实践的作用书234. 《贝弗里奇报告》的诞生及其影响5. 蒂特马斯的社会政策研究的三个长处和两个不足长处:1.蒂特马肯定了价值在社会科学中的作用,认为社会政策研究不可能是价值中立的。
2.蒂特马斯认为社会科学既不是价值中立的,也不可能离开客观事实,因此主张把关于社会政策的研究结论与建议建立在事实和可以验证的证据基础之上。
3.对于蒂特马斯来讲,社会政策的论题比社会服务广泛得多。
坏处:1.单一的价值取向2.非理论的去向。
6. 个人需要的内容和基本类型(布莱德萧的需要概念)个人需要:个人的社会需要是个人或人群生活中的实际条件未能达到该社会认为应该达到的标准,因而引发各种问题。
规范性需要:感觉到的需要:表达出来的需要:比较的需要;7. 社会政策在满足个人基本需要中的作用(P68)1.社会政策能有效地调动社会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针对人们的种种需要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并提供相关的社会服务,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
因此,社会政策在满足个人需要方面表现出较高的有效性。
2.局限性:a.社会政策只能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b.在现实的社会政策实践中。
即使是基本需要也无法完全通过社会政策来满足。
c.社会政策总是表现出非个性化特征。
8. 社会问题的含义,特点(P71—P72)社会问题可以被认为是对社会成员和社会整体造成负面影响,社会主流价值不能接受因而需要采取集体行动进行干预的社会现象。
客观性:主观性:社会性:过程性;9. 社会歧视的定义(P74)社会歧视是指社会中的某些个人和群体因性别,种族,出生地域以及其他一些先天或后天的因素而在经济,政治和社会活动中受到不公平的对待。
社会政策概论重点

社会政策概论考试重点-----精简版

名词解释1.社会政策:是政府或其它组织在一定的社会性价值的指导下,为达到其社会性目标而采取的各种福利性社会性服务行动的总和。
1)社会性价值:是指在社会中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价值体系,或者是能够代表大多数人利益的价值述求,而不是只反映少数群体的价值立场。
2)社会性目标:是指它一般不是为了直接促进经济发展或整个社会物质财富的增多,而是为了通过更加公平地分配各种资源而满足大多数人(尤其是下层群体)的各种基本需要,以增强社会的整合和稳定,解决社会问题,提高社会生活质量,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
3)社会性行动:是指社会政策是社会成员广泛参与的行动。
2.社会保障政策:是政府通过公共行动向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政策体系。
3.公共医疗卫生政策:是政府或其它组织开展的公共卫生事业和为社会成员提供医疗服务的政策。
1)公共卫生:是指在向社会提供预防性卫生服务方面采取的公共性行动,其中包括疾病控制、预防接种和卫生知识普及等方面的公共行动。
2)医疗服务政策:是政府为社会成员提供医疗服务的政策。
4.公共住房政策:是指由以福利性方式为社会成员提供公共住房或住房补贴的政策。
5.公共教育政策:是指由政府或其他组织兴办教育事业,向社会成员提供教育服务的政策。
6.劳动就业政策:一般指政府或其他组织为劳动者提供就业机会,合理地分配就业机会、解决失业问题和保护劳动者权利而采取的各种公共行动的总和。
7.社会福利服务政策:是指由政府或其它组织为提供社会福利服务而采取的政策。
社会福利服务是指直接面向社会成员,尤其是社会中的具有特殊需要的个人或群体而提供的福利性服务。
8.社会福利:一般指不以直接商业性交换为原则,而是按照人们的实际需要来提供物质产品和服务的制度。
更具体说,就是在公共资金的支持下向社会成员无偿或抵偿提供物质服务或产品的制度和过程。
9.社会保护:Social Protection,是指由政府或其它社会组织建立各种保护性的制度和措施,以避免或减弱某些社会群体在社会经济变迁(包括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制度和结构变化)过程中所受到的利益损害。
社会政策概论重点

社会政策概论重点社会政策概论l● 考察题型:一、填空二、不定项选择三、名词解释四、论述题(展开、深?入)l● 复习要点:一、社会政策1、社会政策的概念:政府,政党或其它社会组织在?一定社会价值的指导下,为了达到其社会?目标?而采取的各种社会性?行动的总和,尤其是在社会福利事业?方?面的政策。
2、社会政策的学科性质:(1)综合性:是以多学科的知识为基础的。
(2)应?用性:注重学科的实务应?用和操作。
(3)价值关联性:和价值密切相关,是?一个隐含价值的过程。
3、社会政策学科的研究对象:社会政策实践4、社会政策的范围(主要领域):(1)社会保障政策。
(2)公共医疗卫?生政策。
(3)公共住房政策。
(4)公共教育政策。
(5)劳动就业政策。
(6)社会福利服务政策。
(7)针对专门?人群的社会政策体系。
(8)社会政策的其他内容。
5、社会政策的四?大要素:(1)社会政策的主体:① 含义:指的是发起或参与这?一?行动过程的?行动者。
当代社会政策中,主体?一般包括政府和其他各种组织。
② 社会政策主体的不同?角?色:A.社会政策?行动的责任者。
B.社会政策?行动的组织者。
C.资源提供者。
D.社会服务的直接提供者。
③ 社会服务领域中的组织体系:A.政府组织。
B.?非政府-?非营利组织。
C.志愿者组织。
D.就业组织(雇主)。
E.互动组织。
F.初级群体。
G.商业性服务机构。
④ 政府在社会政策体系中的主体作?用:A.组织者:a.为满?足社会成员的需要和解决社会问题承担?首要责任。
b.负责把握社会需求状况。
c.制定社会政策法规体系和?行动规划。
d.规范社会各类组织和个?人在政策?行动中的责任。
e.协调各类组织。
f.组织政策?方案的实施等。
B.资源提供者:a.只有政府有能?力、有效地调动庞?大的公共资源。
b.政府调动的最基本?方式----制定法律,依托公共?行政体系,通过税收和公共财政等;同时,政府还负责监督各类组织依法承担其在社会政策?行动中应负的财政责任,以及通过各种政策优惠和宣传?鼓动等?方式?鼓励各类组织的资源?支持。
社会政策概论

社会政策概论期末考试复习(12本科)——适用于程胜利编写的教材题型:判断、填空、简答、材料分析、计算第一章社会政策的概念1、政策:是国家、政党、公司或其他组织为实现某种目标通过正式同意和选择而制定的各种行动准则和行动路线,以及在这些准则和路线指导下为达到既定目标而采取的行动。
<第一章P2—P3>(掌握定义四个特点:一,强调政策主体的多样性;二,强调政策含义的广义性;三,强调政策的正式性;四,政策的目的性。
)2、社会政策:是政府或国家为了满足社会成员的基本需要,提高国民的生活质量和增进国民的福祉而选择或制定的政策,包括各种行动准则和行动路线,以及在这些准则和路线的指导下为达到既定目标而采取的行动。
<第一章P4>3、政策、公共政策和非公共政策三者之间的关系<第一章P5>政策涵盖公共政策和非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包含社会政策。
4、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的关系:①社会工作是社会政策行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的助人服务工作,其目的是增进人类的福利;②社会工作是实现社会政策目标的手段,社会政策实现提高和增进人类福利的目标是通过专业的社会工作来实现的;③社会政策的发展为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和基础;④社会工作出现和发展的过程就是社会政策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扩展了社会政策的行动领域,提高了社会政策行动的专业化水平。
<第一章P9>5、▲社会政策的研究方法:<第一章P13—P16>⑴实验法:是在控制条件下对社会现象进行观察以探讨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①三个要素:自变量和因变量;前侧和后侧;实验组和对照组。
②优点:对实验条件进行较严格的控制和操纵;较少的被试,较省时省力且易进行重复实验验证,显示出较高的内在可信性。
③缺点:实验条件的控制性和人为性使其脱离了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得到的研究结果难以在现实世界得到验证。
⑵调查法:通过问卷直接从来自一个总体的样本收集系统的资料并通过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性的研究方法。
社会政策概论与社会工作行政期末复习重点xpq

社会政策概论与社会工作行政期末复习题型:判断、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案例分析一、判断题(10题,共10分)《社会政策概论》1、社会政策是公共政策的一个领域.2、社会政策的实质是政府在社会福利事务领域中的干预行为。
3、社会政策与社会行政的关系密切。
至少绝大多数的社会行政,无论其是否通过国家立法,一般都是由政府行政机构或者其委托的机构来组织实施。
4、尽管在古代农业社会中,国家在社会福利事务方面就有了一些行动,但制度化的社会正成为则是在工业化时代以后才建立起来的。
从全世界范围看,社会政策体系最早诞生于欧洲国家。
5、工业化过程的早期阶段中,英国等主要欧洲各国的政府仍然奉行“不干预主义”,并没有立即通过社会政策的行动来解决这些问题。
6、19世纪80年代德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7、社会政策行动的主体是发起或者参与这一行动过程的行动者。
8、社会政策实施过程中的行动主要包括实施细则、确定具体的资金及其他资源的来源及使用方式、建立高效率的服务传递模式、建立有效的组织及管理模式等内容。
9、所谓社会政策评估的标准是指在评估过程中用来判断社会政策行动优劣的标准。
一般以下的种类的标准:(1)行动标准、收效标准和效率标准(2)事实标准与价值标准10、作为一门规范性的社会科学,社会政策研究不可避免的要涉及价值和意识形态议题。
11、韦伯既主张价值中立,也主张价值关联,不是把他们割裂,而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12、对于社会科学研究,韦伯既主张价值中立,也主张价值关联。
13、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政策发展首先要取决于财富总量,这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14、现代社会保障制度起源于德国。
19世纪80年代,德国相继通过社会保险法案,由国家建立疾病保险计划(1883)、工伤事故保险计划(1884)和退休金保险计划(1889)。
13、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有9亿多人口在农村,农村劳动力数量庞大,他们的就业问题事关重大,它关系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社会政策概论学习要点

附件4:《社会政策概论》课程学习要点第一章社会政策的基本范畴1.政策的基本特征2.社会政策的定义3.社会政策的实质4.社会政策的主要领域5.“社会福利”概念的含义第二章社会政策实践的历史发展6.19世纪80年代德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7.欧洲“福利国家”体制的建立8.美国社会政策体系的形成和发展9.西方“福利国家”危机10.拉丁美洲国家社会政策发展的一般情况11.韩国社会政策发展简况第三章社会政策学科的历史发展及理论体系12.社会政策概念的提出13.社会政策学科的形成14.美国社会政策研究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第四章社会政策与人的需要15.个人需要的内容和基本类型16.满足个人基本需要的方式17.社会政策在满足个人基本需要中的作用18.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对社会政策的导向作用19.社会政策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作用第五章社会政策的基本要素20.社会政策主体的基本含义21.社会政策主体的不同角色22.当代各国政府在社会政策体系中主要的责任和作用23.现阶段社会政策主体发展变化的一般趋势24.社会政策行动中的普惠型福利模式与选择性福利模式25.什么是“社会政策的受益者”26.社会政策的直接受益者和间接受益者分析27.什么是社会政策的受损者28.哪些人和群体是社会政策的受损者29.什么是“弱势群体”30.社会政策在帮助弱势群体中的作用机制31.政府调动社会政策资源的方式32.民间的资源调动方式33.什么是社会支出34.什么是社会政策运行机制35.社会政策行动的服务传递模式36.在社会政策实践中引入市场机制的优点及问题37.我国社会政策运行机制的改革第六章社会政策的制定过程38.社会政策决策的内容39.影响社会政策决策的基本因素40.影响社会政策决策的其他因素41.社会政策制定过程的主要环节第七章社会政策的实施、评估与变动42.制定实施细则的主要方式43.社会政策实施细则的一般内容44.社会政策管理的组织模式45.福利管理中的漏洞问题46.社会政策评估的含义和重要性47.社会政策变动的方式第八章社会政策的价值分析48.“价值中立”与“价值关联”49.社会政策研究与实践中主张价值关联的倾向50.公平与效率51.人道主义与人权观念对社会政策的影响52.“第三条道路”第九章社会政策的经济分析53.社会政策水平的评价指标54.社会政策水平与经济发展的关系55.社会政策行动效率测量中的特殊性56.提高社会政策行动效率的基本要求57.社会政策与经济运行:社会政策经济功能的微观分析58.社会政策与经济运行:社会政策经济功能的宏观分析第十章社会政策的政治及社会分析59.关于国家性质的理论60.国家在社会福利制度中的角色61.在社会政策领域国家与公民社会的关系62.社会政策与利益集团63.公民参与的方式64.不同社会学理论视角下的社会政策65.社会政策与社会发展第十一章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政策66.全球化与社会政策之间的关系67.经济全球化对社会政策发展的影响68.国际组织影响社会政策的方式69.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政策议题。
社会政策概论(第三版)原理部分重点整理

社会政策概论(第三版)原理部分重点整理的摘要。
摘要通常是对文档内容的简短总结。
]社会政策概论(第三版)原理部分重点整理第四章:社会政策与人的需要及社会问题第一节:社会政策与人的需要●当代社会政策的基本目标之一是要为不能通过其他途径来满足自身基本需要的人提供福利性帮助、、、、、、从理论上看,满足人的基本需要是社会政策的出发点;从实践上看,各项社会政策行动的范围、水平和实施方式都要从人们的实际出发。
●社会政策中的需要概念,是指个人和社会的需要,即个体和社会为了维系其生存并求得发展而必须设法获得满足的摄取状态。
(人的需要,尤其是较高层次的需要具有社会性的意义)●个人需要的内容和基本类型社会行政学观点:个人的社会需要是个人或人群中发生的各种问题。
经济学观点:需要是购买力为基础的对某些产品与服务的要求。
政治经济观点:需要是与特定的目标相联系的,并必须以某种策略去达到。
●英国学者布莱德萧对需要概念进行分类:第一规范性需要,这种需要是业已建立起来的标准与实际存在的状况比较之下所产生(贫困线);第二是感觉的需要,,侧重于由个人表达引起个人的感觉与经验的需要。
(感觉的需要是个人与环境互动的结果)。
第三是表达的需要。
这是“感觉”的转化为实际行动的结果。
(弱势群体的示威请愿)。
第四是比较的需要。
●个人需要层次的刚性与弹性:人类的某些需要是整个社会必须保证其满足的,这意味着人的某些基本需要是社会政策所面对的具有不变性质的“刚性”的需要。
对于这些刚性需要,需要的满足程度会发生变化,这就是需要的弹性表现。
1、家庭和家族、亲友、邻里和民间慈善团体(宗教组织)●满足个人基本需要的方式2、市场机制3、非营利机构●社会政策在满足个人需要中的作用:1.有效性:调动社会资源进行资源的有效配置2.局限性1)个人的需要在内容和层次上都是很复杂的,任何一项社会政策都不可能满足人们的全部需要2)在现实中(有时候)即使连基本的需要都无法满足3)非个性化:即社会政策具有一般性特征●个人需要对社会政策的导向作用1)从基本需要的满足方向来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基本需要不断地扩大,带动了社会政策范围的扩大2)从基本需要满足的程度上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满足程度不断提高,带动社会政策水平的提高3)从基本需要满足的方式看,个人多层次的需要,要求多层次的社会政策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政策概论考试重点名词解释:1.政策概念的定义:政策是指政府、政党或其他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制定的各种规则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和。
P52.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政府或社会公共权威机构为有效管理社会、处理公共事务和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
P6 3.社会政策的定义: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在一定社会价值的指导下,为了达到其社会目标而采取的各种福利性社会服务行动的总和。
P114.社会福利的概念的含义:首先,“福利”一词常常指人们社会生活的一种良好的状态和总体上的利益;其次,“福利”是一种按照实际需要而进行的财富分配方式,如福利性住房分配制度、福利性医疗制度等。
P155.社会保护的基本含义:社会保护是指由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建立各种保护性的制度和措施,以避免或减弱某些社会群体在社会经济变迁(包括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制度和结构变化)过程中所受到利益损害。
P176.社会保障的含义:是指政府通过公共行动而向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政策体系,是通过制度化的方式使社会成员在因年老、疾病、伤残、失业、生育、死亡、灾害等原因而丧失劳动能力或生活遇到障碍时,能够从国家和社会获得基本生活保障。
P242 7.就业政策的基本含义:就业社会政策,又称劳动就业政策,常常简称为就业政策,是指政府或其他组织为劳动者提供就业机会、合理分配就业机会、解决失业问题和保护劳动者权利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和。
P297简答题:1,政策的基本特征:○1政策是制度化的行动体系;○2政策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3政策具有明确的行动内容;○4政策是规则体系与行动体系的结合。
P32,公共政策的基本特点:○1公共性(最突出特点之一);○2权威性(包括政策制定中的权威性和政策实施中的权威性);○3价值性(即指公共政策反映了政府的价值目标);○4群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P63,社会政策的主要领域:○1社会保障政策;○2公共医疗卫生政策;○3公共住房政策;○4公共教育政策;○5劳动就业政策;○6社会福利服务政策;○7针对专门人群的社会政策体系;○8社会政策的其他内容(如对越轨行为者的“行为矫治”、家庭政策、社区发展政策等)。
P134,西方社会政策学科最近的发展趋势:○1理论研究的多元化并向纵深发展;○2研究对象的范围进一步拓宽;○3研究方式发生转了移。
5,社会政策的理论基础来自哪些方面:社会政策具有综合性,这种综合性表明,社会政策学科的产生和发展是建立在多学科的理论基础之上的。
一方面,从事社会政策研究的学者来自许多学科和专业背景,譬如,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等学科。
另一方面,当他们进行社会政策研究时,往往依靠社会学、统计学、管理学、历史学、法学、经济学、政治学、哲学、地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等学科所使用的方法和理论来探讨社会福利问题。
而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理论基础是主要的。
P536,社会政策分析的基本视角:第一,描述性分析;第二,过程分析;第三,评估;第四,规范性分析;第五,价值或目的取向。
P587,社会政策的学科性质:○1社会政策学科的综合性;○2社会政策学科的应用性;○3社会政策学科的价值关联性。
(老师补充的)8,社会问题的基本含义及特点:○1含义:从社会政策的角度看,社会问题是众多的个人或社会整体的某种需要得不到满足,从而对社会运行和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的一种社会状况。
○2特点:客观性;主观性;社会性;过程性。
P719,当代社会问题的主要方面:○1社会不平等问题;○2贫困问题;○3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问题;○4环境、资源与生态恶化的问题;○5犯罪与其他越轨行为问题;○6社会歧视问题;○7健康与疾病问题;○8居住环境问题;○9其他各种社会问题。
P72 10,社会政策制定过程的主要环节:确立社会政策议程;设计政策方案;可行性研究与试点;审批与通过社会政策;发布政策文本。
P12511,不同社会学理论视角下的社会政策:功能主义的社会政策分析视角;冲突学派的社会政策分析视角;性别视角的社会政策分析。
12,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第一,保障基本需要的功能;第二,维护社会的稳定的功能;第三,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第四,调节利益关系的功能。
P24213,当代社会保障的基本形式: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
P24714,贫困的概念:(1) 基本含义:人类贫困指的是缺乏人类发展最基本的机会和选择——长寿、健康、体面的生活、自由、社会地位、自尊和他人的尊重。
(2)贫困的概念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
P389论述题:1,结合我国情况,分析当前存在哪些主要社会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及影响是什么?解答:1),社会不平等问题:主要原因是由于权力和其他各种资源分配中的制度性差异,导致各类不同的人在社会财富分配中所占有份额的不同,以及各个群体的声望及社会地位的不同。
适度的社会不平等可以在激励人们劳动积极性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但不平等程度过大,尤其是当不平等的分配与人们的表现和贡献并不直接相关时,其负面影响就会表现得更加突出。
2)贫困问题:与社会不平等有关的另一重要社会问题是贫困问题。
在当代社会,尽管各国在经济发展方面已取得重要的进展,但贫困问题依然严重存在,并严重阻碍着各国的社会发展和部分社会成员合理分享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成果。
3)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问题:老年人问题是指老年人的特殊需要得不到满足。
因而引起社会反应,并需要采取集体行动予以回应的过程。
随着一个社会步入老年型人口阶段,老年人问题也随之产生和发展,并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4)环境、资源、与生态恶化的问题:这与人口压力有直接的关系,人口的增长意味着对环境破坏的加剧和对自然资源的要求不断地扩大和提高,结果使整个生态系统原有平衡打破,引发了极其严重的生态问题。
5)犯罪与其他越轨行为问题:一个社会的犯罪率和其他越轨行为的发生率与其经济和社会状况有密切关联。
犯罪问题是各国长期面临的严重社会问题之一,除了犯罪行为以外,吸毒、色情等其他一些问题也长期困扰着当代国家。
6)社会歧视问题:所谓社会歧视,是指社会中的某些个人和群体因性别、种族、出生地域以及其他一些先天或后天的因素而在经济、政治和社会活动中受到不公平对待。
社会歧视不仅会使被歧视者难以获得与其他人一样的发展机会,并因此在实际生活中和心理上产生负面后果,而且还会造成社会的分化,并带来社会冲突、犯罪和其他各种社会问题。
7)健康与疾病问题:环境的恶化、生活节奏加快和新疾病的流行等因素影响着当代人的健康。
8)居住环境中的问题:由于城市人口膨胀,住房价格的昂贵以及贫困等原因造就了许多无家可归者和棚户区,严重影响着部分人的生活质量,同时也是产生其他各种问题的根源。
9)其他各种社会问题。
P722,结合我国实际分析社会政策行动有哪些资源调动的方式?解答:政府调动社会政策资源的方式:税收、专项收费;民间的资源调动方式:社会集资、社会捐赠、志愿者服务、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联系实际略)。
P983,结合我国情况,分析社会政策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解答:社会政策的最终目标之一是要促进社会发展。
社会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过程其中包含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社会质量的提高、最终的人类发展水平的提高等多方面的内容。
社会政策通过其具体的行动而影响个人生活质量的提高,并促进社会的发展。
○1社会政策与社会问题:不论从哪个角度看,社会问题都可以通过社会政策加以解决,或者说社会政策是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2社会政策与社会生活质量:1)首先,社会政策对个人生活质量有很大的影响;2)其次,人们的生活质量不仅取决于物质生活条件,还取决于对生活的心理感受,而这种心理感受不仅受现实物质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受收入和生活的稳定性、经济保障、防范疾病和其他生活风险的能力等方面情况的影响。
因此,通过社会政策行动以公共物品的方式为人们提供一定的保障,将大大缓解人们的精神压力,使生活质量明显提高;3)最后,人们的生活质量不仅取决于个人和家庭的生活质量,而且还取决于社会生活的质量。
提供生活质量不仅要靠个人的努力,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公共行动建构一个平等、稳定、和谐和整合的社会,社会政策在这方面起很重要的作用。
○3社会政策与人类发展:大量研究表明,过去只以经济增长为目标的发展模式存在严重的缺陷,而新的人类发展视角强调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强调经济与社会发展要围绕满足人的各种需要,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并解决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各种问题。
在这种新的发展模式中,社会政策将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社会政策行动与人类发展的视角具有共同的价值目标,因此它在促进人类发展方面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对于各国的决策者来说,首先需要将新的人类发展和人类安全的理念作为其决策的基本导向,其次需要通过合理的社会政策行动去促进人类发展。
P224-P227其他:1,社会政策的实质是政府在社会福利事务领域中的干预行动。
2,从全世界范围看,社会政策体系最早诞生于欧洲国家,从中世纪后期起,英国开始以国家立法的形式对穷人提供社会救助。
进入工业化社会以后,德国率先建立社会保险制度,标志着现代社会政策实践的开始。
3,西方社会政策实践的发端最早可以追溯到1601年的《伊丽莎白济贫法》。
4,德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初步确立,为其他国家起到了示范作用。
5,欧洲“福利国家”体制的形成:“贝弗里奇计划”所涉及的问题(略)P26 6,在亚洲,日本是最早走向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亦是最早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
7,新加坡:社会保险以公积金制度而闻名。
8,我国社会政策发展概况:P36(略) 9,“社会政策”一词最先由德国人提出来。
但作为一门学科的社会政策的产生却要归功于英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