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完美主义问卷的编制_訾非
状态特质焦虑、成人依恋、完美主义问卷

状态特质焦虑、成人依恋、完美主义问卷指导语:请阅读每一个陈述,然后选择适当的选项,没有对或错的回答,不要对任何一个陈述花太多的时间去考虑。
您的性别 [单选题] *○男○女您来自 [单选题] *○城镇○农村是否学生干部 [单选题] *○是○否是否独生子女 [单选题] *○是○否是否单亲家庭 [单选题] *○是○否您的年级 [单选题] *○大一○大二○大四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下面列出的是一些人们常常用来描述他们自己的陈述,请阅读每一个陈述,然后选择适当的选项来表示你现在最恰当的感觉,也就是你此时此刻最恰当的感觉。
没有对或错的回答,不要对任何一个陈述花太多的时间去考虑,但所给的回答应该是你现在最恰当的感觉。
1.我感到心情平静 [单选题] *○完全没有○有些○中等程度○非常明显2.我感到安全 [单选题] *○完全没有○有些○中等程度○非常明显3.我是紧张的 [单选题] *○完全没有○有些○中等程度○非常明显4.我感到紧张束缚 [单选题] *○完全没有○中等程度○非常明显5.我感到安逸 [单选题] *○完全没有○有些○中等程度○非常明显6.我感到烦乱 [单选题] *○完全没有○有些○中等程度○非常明显7.我现在正烦恼,感到这种烦恼超过了可能的不幸 [单选题] *○完全没有○有些○中等程度○非常明显8.我感到满意 [单选题] *○完全没有○有些○中等程度○非常明显9.我感到害怕 [单选题] *○完全没有○有些○中等程度○非常明显10.我感到舒适 [单选题] *○完全没有○有些○中等程度○非常明显11.我有自信 [单选题] *○完全没有○有些○中等程度○非常明显12.我觉得神经过敏 [单选题] *○完全没有○有些○中等程度○非常明显13.我极度紧张不安 [单选题] *○完全没有○有些○非常明显14.我优柔寡断 [单选题] *○完全没有○有些○中等程度○非常明显15.我是轻松的 [单选题] *○完全没有○有些○中等程度○非常明显16.我感到心满意足 [单选题] *○完全没有○有些○中等程度○非常明显17.我是烦恼的 [单选题] *○完全没有○有些○中等程度○非常明显18.我感到慌乱 [单选题] *○有些○中等程度○非常明显19.我感觉镇定 [单选题] *○完全没有○有些○中等程度○非常明显20.我感到愉快 [单选题] *○完全没有○有些○中等程度○非常明显21.我感到愉快 [单选题] *○完全没有○有些○中等程度○非常明显22.我感到神经过敏和不安 [单选题] *○完全没有○有些○中等程度23.我感到自我满足 [单选题] *○完全没有○有些○中等程度○非常明显24.我希望能像别人那样高兴 [单选题] *○完全没有○有些○中等程度○非常明显25.我感到我像衰竭一样 [单选题] *○完全没有○有些○中等程度○非常明显26.我感到很宁静 [单选题] *○完全没有○有些○中等程度○非常明显27.我是平静的、冷静的和泰然自若的 [单选题] *○完全没有○有些○中等程度○非常明显28.我感到困难一一堆积起来,因此无法克服 [单选题] *○完全没有○有些○中等程度○非常明显29.我过分忧虑一些事情,实际这些事情无关紧要 [单选题] *○完全没有○有些○中等程度○非常明显30.我是高兴的 [单选题] *○完全没有○有些○中等程度○非常明显31.我的思想处于混乱状态 [单选题] *○完全没有○有些○中等程度○非常明显32.我缺乏自信心 [单选题] *○完全没有○有些○中等程度○非常明显33.我感到安全 [单选题] *○完全没有○有些○中等程度○非常明显34.我容易做出判断 [单选题] *○完全没有○有些○中等程度○非常明显35.我感到不合适 [单选题] *○完全没有○有些○中等程度○非常明显36.我是满足的 [单选题] *○完全没有○有些○中等程度○非常明显37.一些不重要的思想总是缠绕着我,并打扰我 [单选题] *○完全没有○有些○中等程度○非常明显38.我产生的沮丧是如此地强烈,以至于我不能从思想中排除它们 [单选题] *○完全没有○有些○中等程度○非常明显39.我是一个镇定的人 [单选题] *○完全没有○有些○中等程度○非常明显40.当我考虑我目前的事情和利益时,我就陷入紧张状态 [单选题] *○完全没有○有些○中等程度○非常明显成人依恋量表(AAS)阅读下列语句,并衡量你对情感关系的感受程度。
大学生完美主义与其强迫症状的关系研究

文/焦珊珊作者简介:焦珊珊(1990-),女,汉,河南商丘人,河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应用心理学。
摘要:目的:研究大学生完美主义和强迫症状之间的关系。
方法:采用中文Frost多维完美主义问卷(CFMPS)和大学生强迫症状问卷对23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大学生完美主义总量表上的平均分为78.83,而其在强迫症状总量表上的平均分为34.73个人标准、担心出错维度与强迫症状总分及各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1),完美主义总分与强迫症状各维度及总分之间存在正相关(p<0.05),完美主义高分组和低分组在强迫症状各维度及总分上差异显著(p<0.05)。
结论:大学生完美主义状况整体良好,但有中等偏弱程度的强迫症状存在;担心出错和个人标准维度能够预测大学生强迫症状的严重程度。
完美主义高分者比低分者更容易出现强迫症状。
关键词:大学生;完美主义;强迫症状;相关性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8-0293-021.前言1.1相关概念完美主义(perfectionism)是一种苛求完美的人格特质。
Adler认为,追求完美是先天的,是所有人生下来就具有的东西[1]。
Burn 认为,完美主义是对自己设立过高的标准期望,然后又过度要求自己去追逐这些遥不可及的目标,从而产生一些心理困扰和心理问题[2]。
完美主义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奥地利心理学家Alfred Adler。
他认为追求完美是人与生俱来的内在动力,追求完美的动机的取向不同,会导致统治—支配型、索取—依赖型、回避型和社会利益型四种生活方式。
其中社会利益型是有益于社会,有希望使个体过上充实而有意义的健康生活方式,其他三种都意味着个体的心理失调[3]。
1.2 研究背景近年来对完美主义的研究很多,常保瑞研究了大学生完美主义与自杀意念的关系[7];苗培所探究的极度兴奋性、消极完美主义与强迫症状的关系[8];张秀阁做了完美主义与青少年学校适应性的研究[9];还有方新和钱铭怡所做的完美主义与父母教养的相关性研究[10]等,完美主义与生活中各个方面的关系密切。
6中文Frost多维度完美主义问卷(CFMPS)

6中文Frost多维度完美主义问卷(CFMPS)中文Frost多维度完美主义问卷(CFMPS)概述中文Frost多维度完美主义问卷的英文原版由Frost编制,测量完美主义者的典型认知,情绪和行为表现。
訾非和周旭在修订中参考了香港大学Cheng的译本,根据大陆的中文语言习惯进行了修改,于2006年完成了信效度的检验。
内容及实施方法中文Frost多维度完美主义问卷是自评量表,包括“担心错误”(CM),“条理性”(OR),“父母期望”(PE),“个人标准”(PS)和“行动的疑虑”(DA)5个维度,共27个条目。
采用五点评分法,1=不符合,2=有点不符合,3=不能确定,4=有点符合,5=符合。
测量学指标问卷修订所用被试从5所大学的本科一二年级学生中选取,其中1000名被试,男生536人,女生464人的数据用于探索性因素分析。
另外280名被试,男生157人,女生123人的数据用于验证性因素分析。
另有90名被试参加了间隔4周后的重测,以获取重测信度。
1280名被试的年龄为19±1.5岁。
信度研究:CFMPS的五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76,0.81,0.74,0.70,0.64。
重测信度为0.82,0.63,0.75,0.78和0.79。
量表维度及条目的筛选:对1000个被试的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采用主成分获得8个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共解释总方差的51.3%,结合碎石图,发现抽取5个因子时问卷结构和条目的分布最为合理。
删除负荷低于0.40的条目以及在2个或2个以上的因子上负荷都超过0.40的条目。
最后确定CEMPS由5个因子,27个条目组成,比原始问卷少8个条目和1个因素。
结构效度研究:对这27个条目再进行主成分分析,五因素可以解释总方差的53.7%,对另外的280名大学生的数据采用Lisrel 8.20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以验证五因素,27条目的合理性。
模型有较为满意的拟合指数,卡方值与自由度之比df=1.44,小于2。
完美主义量表含有详细评分标准哦

完美主义量表含有详细评分标准哦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本研究主要采用北京林业大学訾非(2006)修订的《中文版Frost多维完美主义量表》做为测量工具。
訾非的完美主义量表以中国内地大学本科生为样本,在前人重复修订的基础上对该量表进行了修订。
修订以后的中文版Frost多维完美主义量表共有五个维度:担心错误(6、9、10、15、16、18)、条理性(2、4、5、20、22、24)、父母期望(1、7、14、19、27)、个人标准(3、8、12、13、17、23)和行动的疑虑(11、21、25、26), 5个因子、27个项目组成,采用5点评分,把“不同意”至“同意”,记为1 一5分。
本量表全部是正向计分题,总分及各维度分为条R分之和,得分越高,表明完美主义越高。
前4个因子被归为积极完美主义的维度,最后一个因子被归为消极完美主义的维度。
5个维度都有满意的内部一致性信,中文版Frost完美主义量表的结构模型是稳定和可靠的,具有令人满意的信效度,其中各维度之间的CronbaclTs a系数分别为担心错误、条理性(0. ;775)、父母期望、个人标准、行动的疑虑。
本研究中总量表的Cronbach、S a系数为。
题目不同意有点不同意不能确定有点同意同意1我的父母曾给我定下很高的标准 1 2 3 4 5 2做事有条理有系统对我是十分重要的 1 2 3 4 5 3如果我不给自己定下最高的标准,我很可能沦为次等的人 1 2 3 4 54 我是个整洁的人 1 2 3 4 55 我尽量做一个有条理的人 1 2 3 4 56如果我在工作、学习中失败,这说明我整个是一个失败的1 2 3 4 5 人7我的父母曾希望我在各方面都是最出色的 1 2 3 4 5 8比起大多数人,我定下更高的目标 1 2 3 4 5 9若有人在工作或学习比我强,我会觉得自己整个地失败了 1 2 3 4 510 做事或学习的时候如果有部分的失败,我会觉得自己完1 2 3 4 5 全失败了11尽管我小心翼翼地做事,还是经常感到自己做得不太正1 2 3 4 5 确12我厌恶做事不能做得最佳 1 2 3 4 5 13我有极高的目标 1 2 3 4 5 14我的父母曾经期望我做得特别出色 1 2 3 4 5 15假如我犯错误,人们很可能会轻看我 1 2 3 4 516如果我不能做得跟别人一样好,说明我是个低人一等的1 2 3 4 5 人17比起我,别人似乎比我更能接受低一些的标准 1 2 3 4 5 18如果我不能始终表现山色,我就会失去别人对我的尊敬 1 2 3 4 5 19比起我,我父母对我的将来经常有较高的期望 1 2 3 4 5 20我尽力成为一个整洁的人 1 2 3 4 5 21我经常对一些日常小事也犹豫不决 1 2 3 4 5 22整洁对我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1 2 3 4 523比起大多数人,我要求自己在每天的学习、工作中有更1 2 3 4 5 好的成绩24 我是一个有条理的人 1 2 3 4 525我的学习、工作进度缓慢,因为我常重复那些学习、工1 2 3 4 5 作26为了把一件事情做好,我需要花较长的时间 1 2 3 4 5 27我从不觉得自己能达到我父母为我定下的标准 1 2 3 4 5。
大学生完美主义问卷的修订

中图分类号 : G4491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0 - 6729 (2006) 09 - 0613 - 04
The Rev ision of Perfection ism Sca le for Ch inese College Studen ts
个项目符合自己的程度进行评分 。 Frost等认为六个 因子中 , 条理性是相关变量测量的是完美主义的正性 特征 , 所以完美主义总分应为除条理性之外的所有分 量表得分之和 , 各分量表得分为分量表所属各项目得 分之和 。50名被试在施测后的第四周又完成了同样 的问卷 , 其中有效问卷 45份 。
113 统计方法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 、相关分析及 t检验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6年 第 20卷 第 9期
615
0168~0180之间 ( P < 0101) 。
表 1 大学生完美主义问卷 50个项目经主成分分析和最大方差旋转后 得到的因素载荷
载荷
载荷
载荷
项目 担心出错 项目 个人标准 项目 条理性
23 0170
19 0173
31 0179
47 0167
生曾诉说完美主义 “很令自己苦恼 ”或 “极度地令 自己苦恼 ”[ 4 ] 。
很多心理学家编制了用于测量完美主义心理的问 卷 。 [ 1, 5, 6 ]
F ro st等在前人工 作 的 基 础 上 提 出 了 完 美 主 义 的 六个维度 , 以女大学生为样本编制了 Frost多维度完 美主义问卷 ( FM PS) [ 7 ] , Clavin等证明 FM PS对男性 也具有一定的结构效度和信度 [ 8 ] 。 Stoeber采用 243 个被试对 FM PS的因素结构进行了探究 , 结果表明对
完美主义人格特质研究综述_张婷婷 - 副本

作者简介:张婷婷,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1.完美主义概述1.1完美主义的界定完美主义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个体心理学派的创始人、奥地利心理学家AlfredAdler(1956),他提出了“追求卓越”的概念。
Alder认为,人类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不断、更好地适应他所在的生存环境,促使人类不断改变自己、发展自己的内在动力就是追求完美[1]。
Hollender(1965)则认为有两种完美主义者,一种是追求外在评价,追求完美形象的完美主义者;另一种是辛苦工作,使自己工作尽善尽美的完美主义者[2]。
前者将他人的满意度作为衡量的标准,后者追求的是让自己达到绝对满意。
Hollender还指出,个体早年在家庭中的生活经历对完美主义心理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
我国学者王静群等人(2005)将完美主义者的核心特征概括为:自我强加的高标准;自我评价过于依赖成功和成就;较高的自我批评;恐惧失败[3]完美主义人格特质研究综述张婷婷门陆摘要:完美主义是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
国外关于完美主义的研究起步较早,近几年来我国一些学者也开始对完美主义进行探索,但在我国仍属于一个比较年轻的研究领域。
该论文主要对完美主义人格特质进行介绍,并对国内完1美主义的定量研究进行回顾和总结,针对完美主义者的心理调适提出几点建议。
在此基础上,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和应该解决的问题,以引起更多研究者的注意,进一步完善完美主义的研究。
关键词:完美主义人格特质测量工具心理调适作者简介:门陆,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目前对于完美主义仍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不同的研究者对完美主义的内涵有不同的理解。
总的来说,我们可以把完美主义看做是一种力求凡事尽善尽美的人格特质。
1.2完美主义的测量工具1.2.1国外Frost(1990)编制的多维完美量表(Multidi-mensionalPerfectionismScale,MPS-F)共有35个项目,包括六个维度,分别是:担心错误(Concernovermistake,CM)、个人标准(Personalstandards,PS)、父母期望(ParentalExpectations,PE)、父母批评(ParentalCriticism,PC)、行动的疑虑(DoubtsaboutActions,DA)、条理性(Organization,OR)[4]。
神化—魔化他者自恋问卷的编制

神化—魔化他者自恋问卷的编制作者:李杨訾非来源:《心理技术与应用》2017年第08期摘要以他者自恋的理论构想为基础,编制神化-魔化他者自恋问卷,探索他者自恋概念的结构。
首先编制了包含43个题项的神化-魔化他者自恋初始问卷,然后以322名高校在读学生为样本对初始问卷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又以296名高校在读学生为样本对正式问卷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和信效度检验。
获得了由神化他者自恋和魔化他者自恋两个分问卷组成的正式问卷。
其中,神化他者自恋包括“神化全能他者”、“神化孪生他者”和“与他者融合”三个因子,共13个题项;魔化他者自恋包括“魔化权威他者”、“魔化非权威他者”和“与他者孤立”三个因子,共14个题项。
神化他者自恋总分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1,分半信度系数是076,重测信度为075;魔化他者自恋总分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3,分半信度系数是075,重测信度为086。
各因子的信度系数也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
正式问卷得分与效标问卷的相关分析也支持神化他者-魔化他者自恋的假设。
神化他者-魔化他者自恋问卷信效度指标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
关键词他者自恋;神化他者自恋;魔化他者自恋;信度;效度分类号B841.7DOI: 10.16842/ki.issn2095-5588.2017.08.0041引言弗洛伊德(1914)首次系统地论述了“自恋”这一概念,他指出,在个体发展的起点,人的爱欲(力比多)是投向自身的,这是一种正常的原始自恋状态,随着个体发展,力比多的指向逐渐由内向外,如果在这个过程中遭遇挫折,力比多的指向转回自身,则产生病理性自恋。
客体关系流派Klein(1952)和Rosenfeld(1964)认为个体在发展的早期阶段将体验分裂成好(乳房)和坏(乳房)两个部分,随着个体不断发展,好客体和坏客体的意象才会慢慢整合;而自恋正是个体不能够将好和坏整合,并将好客体体验为自己的一部分;病理自恋的特征是自恋者有着非常理想化的自身,完全不能从他人的角度看待自己,否认任何有碍于完美自身形象的人和物。
大学生完美主义问卷的修订

维普资讯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 0 0 6年 第 2 卷 0
第 9期
63 1
・
心理测量与评估 ・
大学 生完美 主义 问卷 的修订
方新① 钱铭怡① 罗珊红① 訾非①
【 摘 要】目的: 结合 H wt F t的完美主义心理问卷和临床经验 ,对 Fot ei 和 lt t e r 完美主义问卷 (M S s F P)
s ae a ne n o ss n iswi p i h l r l b l i s . 3~0 8 c lsh d i tr a c n it ce t s l - af ei i t 7 l e h t a ie 0 . 8,Crn a h l h s0 8 ~ 0 91 n e tr — o b c  ̄ap a . 0 . ,a d t s-e
【 关键词】 完美主义, 心理测量学研究 , 信度,效度
中图分类号 :G 4 .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6 2 (0 6 9— 6 3— 4 49 1 0 0- 79 20 )o 0 1 0
Th v so fPe f c i n s S a e f r Ch n s l g t d n s e Re ii n o re t im c l o i e e Col e S u e t o e
进行修订。方法 :由 30 5 名大学生被试对项 目 增订后的 问卷进行填写 ,采用探索性 因素分析对 问卷 的因素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积极完美主义问卷的编制訾非1,2(1.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心理系,北京100083;2.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北京100871)【摘要】目的:编制一份积极完美主义问卷。
方法:在理论分析和访谈基础上,收集描述完美主义者的积极心理特征的项目,编制初步问卷并构想维度。
通过对407名大学生施测初步问卷并对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确定问卷的维度和项目。
对另外309名大学生施测定稿问卷和效标问卷,对问卷信度、效度进行检验。
结果:积极完美主义问卷由积极的自我期望、积极的条理性和积极的自我评价三维度构成,各维度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 ’s α)分别为0.87、0.76和0.79,间隔两周的重测信度分别为0.79、0.84和0.81,三因子的累积贡献率为50.2%。
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三因子模型有较好的拟合指数(χ2/df =1.71,GFI =0.89,CFI =0.92,IFI =0.92,RMSEA=0.048)。
问卷总分与焦虑、抑郁存在显著负相关。
结论:本研究编制的积极完美主义问卷有较好的心理测量学特性。
【关键词】心理测评;完美主义;积极完美主义问卷;信度;效度中图分类号:R39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611(2009)04-0424-03Development of Positive Perfectionism QuestionnaireZI Fei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develop a questionnaire which measures positive perfectionism.Methods :Initial items of thequestionnaire were compiled according to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interviews.407college students were recruited to respond to the items.The explorative factor analysis was used to decide the final items and dimensions.Another 309college students were recruited to respond to the decided questionniares and several criterion questionnaires.Results :The positive perfectionism questionnaire consisted of three dimensions:Positive Self-Expectations(PSEX),Positive Organization (POR),and Positive Self-Evaluations (PSEV).Internal consistency (Cronbach ’s α)of the three dimensions were 0.87、0.76and 0.79.The two-week test-retest reliabilities were 0.79、0.84and 0.81.The cumulative explanation of the variance was 50.2%.A confirmative factor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three-dimension model was proper (χ2/df =1.71,GFI =0.89,CFI =0.92,IFI =0.92,RMSEA=0.048).The Positve Perfectionism Questionnaire was negatively related to anxiety and depression.Conclusion :The positive perfectionism questionnaire has satisfactory psychometric characteristics.【Key words 】P sychometrics ;P erfectionism ;Positive perfectionism questionnaire ;R eliability ;V alidity【基金项目】本研究得到北京大学博士后基金项目支持Frost 多维完美主义心理量表(FMPS)[1,2]是最为常用的完美主义测量工具。
在FMPS 中,Frost 等人将完美主义定义为六个维度,即,担心错误(CM)、个人标准(PS)、父母期望(PE)、父母批评(PC)、行动的疑虑(D)和条理性(O)。
Slaney 等人编制的几乎完美量表(APS)则把完美主义归纳为四方面[3,4]:①追求很高的个人标准,并经常表现为对秩序感、整洁和条理性的高度追求;②因追求完美而导致的焦虑情绪;③人际问题,主要是因担心别人负面评价而致的消极情绪;④拖延。
一些研究发现,完美主义有消极(非适应性)和积极(适应性)两面[5-7],消极完美主义表现为担心错误、过分追求细节,害怕失败,犹豫不决,拖延、过分强调计划性、担心别人负面评价;而积极的完美主义表现为追求卓越,期望成功,有积极的自我评价,做事有条理,行动果断[6,8]。
Slade 等人提出了完美主义的双重过程(dual process )理论,认为消极、积极完美主义分别缘自消极动机(以回避为特征)和积极动机(以趋进为特征)[9],积极和消极完美主义是两个有一定独立性的心理过程,不是同一心理过程非此即彼的两个极端。
Terry-Short 等人设计了积极-消极完美主义问卷(PANPS)[6]。
他们的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在PANPS 问卷的“积极”维度上得分低,而在“消极”维度上得分高;进食障碍患者在“积极”和“消极”两个维度上得分都高;成功的职业运动员则在积极维度上得分高,在消极维度上得分低[6]。
Haase 和Prapavessis 的一项研究表明[10],PANPS 的“积极”和“消极”完美主义之间只有极微弱的相关性,此结果支持了“积极”和“消极”完美主义相互独立的假设。
笔者曾编制了一份“消极完美主义问卷”[7,11]。
本研究旨在编制一份“积极完美主义问卷”,用于测量个体积极地追求完美时的认知、情绪和行为表现。
·424·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Vol.17No.42009DOI:10.16128/ki.1005-3611.2009.04.0221研究一1.1对象与方法据以往研究,积极完美主义大致可归纳为五个方面:对成功的高期望、追求卓越、做事有条理、果决干练、对自我积极的评价[2,8,12]。
为了获得问卷的条目,采用访谈法取得积极完美主义的特征描述,并结合以往对适应性完美主义的描述[2,8,12],编制成42个项目的初步问卷。
编制工作中访谈了40个被试,其中研究生16人(男9人、女7人);本科生14人(男、女各7人);其他职业者10人(男、女各5人)。
选取两所大学共407名大学生填写初步问卷,平均年龄20±1.5岁,其中男生205人,女生202人;文科208人,理科209人;1~4年级分别为109人、118人、90人、90人。
表1积极完美主义问卷26个项目的公共因素方差和Promax旋转后的因素载荷矩阵注:本表省略了0.25以下的载荷值。
1.2结果用主成份分析法和Promax斜交旋转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
巴特利球体检验结果显著(χ2=7679.85,df=861,P=0.000),KMO值为0.929。
得到特征值大于1的初始因子9个,解释总方差63.1%。
结合碎石图等因素,3因素模型最为合理。
以共同度大于0.30、载荷大于0.40,以及在其他因素上载荷小于0.30的标准,保留26个项目。
对这26个项目重新进行因素分析,3因素累积解释总方差50.2%。
根据各因素项目的含义,把第1个因素(10个项目)命名为“积极的自我期望”,描述个体追求卓越、渴望成功的心理特点。
第2个因素(9个项目)命名为“积极的条理性”,描述积极完美主义者的执行能力,包括做事的条理性、果断干练、主动性、区分轻重缓急的能力等。
第3个因素(7个项目)定名为“积极的自我评价”,反映积极完美主义者对自己积极评价,并相信他人对自己抱有正面评价的心理特点。
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与理论构想的积极完美主义五方面比较接近。
但构想中的“对成功的高期望”和“追求卓越”合并为一个维度,“做事有条理”和“果决干练”也合并为一个维度。
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和因素载荷见表1。
2研究二2.1对象与方法选取两所大学共309名大学生,平均年龄20±1.3岁;男生146人,女生163人;文科159人,理科150人。
被试填写26个项目的积极完美主义问卷。
其中150位被试(男70人,女80人)同时被要求填写如下问卷用于效标效度检验:①消极完美主义问卷(ZNPQ)[7];②焦虑自评量表(SAS)[13];③抑郁自评量表(SDS)[14]。
另有71名被试在两周后重新填写了积极完美主义问卷,用于计算重测信度。
2.2结果2.2.1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用AMOS4.0软件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3维度、26项目的问卷模型有较为满意的拟合指数。
卡方值与自由度之比χ2/df=1.71(<2)。
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0.048(< 0.05)。
拟合优度指数GFI=0.89,Bentler比较拟合指数CFI=0.92,增值拟合指数IFI=0.92。
问卷三维度之间、以及问卷总分与各维度的相关见表2。
表2因子之间及因子与总分间的相关系数注:*P<0.05,**P<0.01,下同。
2.2.2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与重测信度积极的自我期望、积极的条理性和积极的自我评价的内部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年第17卷第4期·425·一致性系数(Cronbach’sα)分别为0.87、0.76、和0.79,分半信度分别为0.86、0.71和0.67。
三维度的重测信度为0.79、0.84和0.81,问卷总体的重测信度为0.86。
2.2.3问卷的效标关联效度检验与本研究的理论预期一致,积极和消极完美主义问卷的总分不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