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学前教育资料

合集下载

学前心理学学前儿童言语发展概述

学前心理学学前儿童言语发展概述

学前心理学学前儿童言语发展概述学前儿童言语发展概述学前儿童言语发展是学前心理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言语是儿童表达、沟通和交流的主要方式,对于他们的言语能力的发展的了解,对于儿童教育和言语康复的实施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概述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主要特点,并介绍与之相关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方法。

一、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主要特点1. 音节和语音的掌握:3至4岁的学前儿童会逐渐掌握语言中的不同音节,例如辅音和元音,并能够准确地发出这些音节。

他们还能辨认和模仿简单的语音,并开始熟悉并使用常见的词汇。

2. 词汇和句子的应用:4至6岁的学前儿童会增加词汇量,并能运用多个单词来组成简单的句子。

他们开始理解和使用语言的基本语法规则,并能描述和解释简单的事件或事物。

3. 语言理解的发展:学前儿童逐渐学会通过语言来理解他人的意图和信息。

他们能够通过简单的指令来完成任务,并能理解同伴之间的对话。

二、影响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因素1.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学前儿童的言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丰富的语言输入、亲子互动和鼓励对于儿童的言语发展至关重要。

2. 学前教育:学前教育机构提供了良好的言语发展环境,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同伴之间的互动,学前儿童能够获得更多的语言输入和交流机会。

3. 个体差异:每个学前儿童在言语发展方面存在个体差异。

有些儿童可能存在发音不准确、词汇量较少或语句表达能力较差等问题。

三、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干预方法1. 语言模仿: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语音模仿和激励,引导学前儿童模仿正确的发音和语句表达方式。

2. 语言游戏:通过有趣的语言游戏和活动,提供丰富多样的语言输入和互动,激发学前儿童的语言兴趣和表达欲望。

3. 言语康复:对于存在言语障碍的学前儿童,可以进行言语康复训练,针对具体问题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帮助他们改善言语能力。

综上所述,学前儿童言语发展是一个关键的发展阶段,对于儿童的沟通与交流至关重要。

为了促进学前儿童的言语发展,家庭和学校应提供适宜的语言环境,同时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帮助儿童充分发展他们的言语能力。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复习资料1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复习资料1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复习资料1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复习资料第一章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概述一、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观:1、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1)社会性(2)连续性和阶段性(3)实践性(4)不平衡性2.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发展方向(1)产生对语言学习的浓厚兴趣(2)能够自然顺畅的运用语言(3)为书面语言的学习奠定基础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观:1、完整语言观: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要完整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内容应该是全面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的过程应该是真实的、形式多样的。

2、整合教育观:目标、内容、方式3、活动教育观:(1)提供学前儿童充分操作语言的机会(2)通过多种形式的操作,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3)儿童主体,教师主导三、认识儿童学习语言的特殊规律:1、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渗透性;2、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易行性;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积累性。

四、影响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因素:1、先天遗传因素:正常的发音器官;正常的听觉功能;正常的智力发展;2语言环境:亲子环境;社区环境;幼儿园环境4、语言教育;4、认知发展。

8、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意义①促进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②促进学前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③促进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④有利于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和成熟五、心理研究证明,0~3岁阶段是孩子语言能力发展最快、学习效果最好的阶段。

因此,从孩子出生到三岁都是孩子学说话的最佳时期,也是关键期。

六、0~3岁儿童语言培育的目标:0~1岁半阶段主要是语音训练阶段,首先要让孩子听到语音。

其次要培养孩子听到别人对自己说话时,能用声音、手势、表情或单词做出反应。

1岁半到3岁是儿童语言快速发展时期,也是说话能力培育的关键期。

具体目标可以定为:喜欢听和谐悦耳的声音、乐意听别人说话;喜欢听成人讲述玩具、图片上的物体以及念儿歌、讲故事,并能参与念儿歌、讲故事,喜欢翻阅图书,说出自己的姓名、年龄,能简单回答别人的问题,能说方言或普通话的词,并能让别人听懂,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新词和新句型,喜欢在游戏中和同伴交谈等。

第十章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第十章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第十章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第一节学前儿童言语的发生1、根据儿童能说出的第一批真正理解的词的时间(1岁左右)作为言语发生的标志,以此为界分为言语准备期和言语发展期两大阶段。

2、言语发生的准备阶段(0-1岁),准备包括两方面:发音准备和理解语词的准备。

3、儿童的发音准备大致经历三个阶段:简单发音阶段(1-3个月),连续音节阶段(4-8个月),模仿发音——学话萌发阶段(9-12月)。

4、语音理解的准备分为两种:语音知觉能力的准备,语词理解的准备。

5、言语真正发生的阶段是(1-3岁),在这段时间内儿童可初步掌握本民族的基本语言。

6、儿童语言的发展的基本规律是:先听懂,后会说。

7、儿童口语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不完整句阶段(1-2岁),完整句阶段(2岁以后)。

8、不完整句阶段可以再分为单词句阶段(1-1-5岁,特点:单音重叠,一词多义,以词代句)和双词句阶段(1.5-2岁)9、完整句阶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能说出完整的简单句,并出现复合句;词汇量迅速增加。

第二节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1、语言的发展可以表现在三个方面:语言的形式、语言的内容以及语言的运用能力的发展上。

2、语言形式是指儿童语言中的约定俗成的符合系统和系列规则。

儿童的语言形式的获得包括对语音的获得和语法的获得。

3、语音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逐渐掌握本民族的全部语音;语音意识的发生。

4、语法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语句的发展;语法意识的出现。

5、语句的发展规律:从混沌一体到逐步分化;从不完整到逐步完整,从松散到逐步严谨;由压缩、呆板到逐步扩展和灵活。

6、语义的发展表现在两个方面:对词义的获得;对句义的获得。

7、词义获得的发展趋势:从部分的、个别的语义向掌握全面的语义特征发展;从一个词的单义向多义发展。

8、儿童先掌握实词再掌握虚词。

9、儿童在理解他们尚未掌握或未熟练掌握的句型时采用的策略大致有3:事件可能性策略;词序策略;非言语策略。

第三节学前儿童言语功能的发展1、学前儿童言语功能的发展表现在两个方面:言语交往能力的发展(口语基本能力);言语调节能力的发展(内部语言的产生)。

学前儿童的言语重点讲义资料

学前儿童的言语重点讲义资料

第八章学前儿童的言语教学目标:1、掌握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2、把握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基本特点;3、初步学会运用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幼儿园的教学活动、评价幼儿言语发展的能力及促进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策略。

教学重点:幼儿言语发展的特点教学难点:幼儿言语能力的培养教学准备:1.学生的准备:观察小、中、大班幼儿的言语表现2.教师的准备:案例若干;幼儿活动录像片段教学方法:自我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实践练习法;理论讲解法教学课时: 9 课时第一节言语概述一、概念(一)语言语言是一种社会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通常讲的语言一般包括音、形、义、词汇、语法等要素。

现在世界上正被使用的语言大约有5500多种。

语言有下列基本特性:意义性;结构性;能产性;社会性。

(二)言语言语是运用语言进行实际活动的过程。

言语是一种心理现象。

二、言语的种类言语根据言语活动的表现形式不同可以分为三类:(一)口头言语口头言语是通过人的发音器官所发出的语音信息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言语。

分为对话言语和独白言语。

【想一想】老师上课是独白言语吗?对话言语、独白言语各有什么优势?(二)书面言语书面言语是借助于文字来表达思想感情、传授知识经验的言语。

【想一想】朗读和默读属于什么口头言语还是书面言语?书面言语主要有三种形式:写作、朗读和默读。

书面言语使得人与人的交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时空的限制。

古书、邮件等。

【想一想】为什么说朗读、默读是书面言语?独白言语与书面言语有什么区别?1.书面言语无法借助表情和动作来增强其表现力;2.口头言语活动中,发言者和听众不能再感知前面的词。

(三)内部言语内部言语是个体内心“无声的言语”,通常我们思考问题时候所运用的都是内部言语。

内部言语的存在也是抽象逻辑思维存在的一个标志。

具有三个特点:隐蔽性;片段性;压缩性。

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转化称为外化,反之称为内化。

8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8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第二节 学前儿童言语获得的理论
三、相互作用论
代表人物:皮亚杰,维果茨基
幼儿是一个主动建构语言的交流者。
语言学习的过程是个体语言与社会规范语言辩证统一 的过程。
语言学习和通过语言进行学习有机统一。 幼儿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完整的语言。P136-137
第三节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生、发展趋势及阶段
言语是操作性的行为,是自发的,要靠强化才能获得。 言语的学习依赖成人或社会的强化,以逐渐形成操作 性条件反射系统。p135
第二节 学前儿童言语获得的理论
二、先天论
代表人物:乔姆斯基
决定人类幼儿说话的因素不是经验和学习,而是先天 遗传的语言能力。 乔姆斯基的先天语言功能说是当前影响最大的言语获 得理论。p136
第五节 学前儿童言语形式的发展
三、书面言语
(一)儿童书面言语发展的趋势
从接受性言语活动发展到表达性言语活动。
(二)儿童识字的阶段和特点
1.泛化阶段 2.识字阶段 3.再现阶段 p148
第五节 学前儿童言语形式的发展
三、书面言语
(三)学前儿童的早期阅读准备——前阅读活动
1.最初的阅读活动——看书
第五节 学前儿童言语形式的发展
一、口头言语
(四)言语表情技巧的掌握
1.语气的掌握。p145
2.口吃。
口吃的原因:一是说话时过于急躁、激动和紧张。二 是模仿。 口吃出现的年龄以2-4岁为多。2-3岁,一般是口吃开 始发生的年龄,3-4岁是口吃的常见期。 矫正口吃的方法:消除紧张
第五节 学前儿童言语形式的发展
(三)基本掌握口语阶段
两三岁到六七岁是儿童基本掌握口语的阶段。 p139

学前教育中的语言发展

学前教育中的语言发展

学前教育中的语言发展学前教育是指儿童在进入正式学校之前接受的普通教育,它对于儿童的语言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这个阶段,儿童正处于语言习得的关键期,他们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和经验的积累来逐渐掌握语言。

本文将探讨学前教育中的语言发展,包括语言习得的关键特征、家庭与学校的角色以及如何有效促进儿童的语言发展。

一、语言习得的关键特征学前儿童的语言习得具有以下几个关键特征:1. 敏感期:在学前阶段,儿童对于语言的敏感期达到高峰,他们特别容易通过模仿和重复来学习语言。

因此,提供一个充满语言刺激的环境对于儿童的语言发展至关重要。

2. 语言表达:学前儿童的语言表达主要通过口语进行。

他们开始使用单词来表示意思,并逐渐学会组成简单的句子。

此外,学前儿童的语言表达也包括非语言符号,例如手势和面部表情。

3. 语言理解:学前儿童的语言理解能力逐渐提高,他们能够理解并遵循简单的指令。

此外,他们开始能够理解他人的言语和情感表达,进而通过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

二、家庭与学校的角色在学前教育中,家庭和学校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1. 家庭角色:家庭是儿童最早的语言环境,父母和家庭成员的语言输入对于儿童的语言发展至关重要。

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的互动来提供大量的语言刺激,与孩子进行对话,讲故事,唱儿歌等。

同时,家庭也应该为孩子提供一个积极的交流环境,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 学校角色:学校是儿童接触到更广泛语言刺激的地方。

学前教育机构应该提供与儿童年龄相适应的语言活动,如讲故事,诗歌朗诵和角色扮演等。

此外,学校还应该注重培养儿童的听力和理解能力,通过听音辨识、听力记忆等活动来促进语言的理解和认知。

三、有效促进儿童的语言发展为了有效促进儿童的语言发展,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注意:1. 创设语言环境:家庭和学校都应该创设一个充满语言刺激的环境。

这可以包括提供丰富多样的绘本、玩具和游戏,鼓励儿童与他人进行互动交流。

2. 游戏与角色扮演:游戏是学前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还可以促进他们的语言发展。

儿童发展-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儿童发展-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第九章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第一节 言语概述教学案例案例一:言语的符号固着功能人们的言语中的每个字词都代表着特定的事物。

例如“熊猫”、“苹果”等都对是生活中事物的称呼。

当我们说出这些词时都能理解它相对应的事物。

分析:这是因为这些符号指代的事物都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确定下来的,言语的具有符号固着功能,。

社会中人们才能够达到交流的目的案例二:游戏言语儿童的游戏的过程中,一边做游戏动作,一边说话,用语言补充和丰富自己的行动。

例如,在用材料制作成枪或大炮时,会指着天空说:“嘭嘭,打死咯。

”分析:儿童的内部言语还是处于低水平的,往往是自言自语的,这个过程是由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的转化的一种过渡形式。

游戏言语是儿童自言自语的两种形式之一,具有自觉的分析综合和自我调节的机能。

第九章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言语教学案例案例一:帽帽和嘀嘀1~1.5岁阶段的孩子喜欢说重叠的字音。

如兔兔、衣衣、车车、饭饭等,而不是说“兔子”、“衣服”、“汽车”、“吃饭”。

还喜欢用象声词代表物体的名称,如把汽车叫做“嘀嘀”,把小狗叫做“汪汪”。

分析:1~1.5岁,儿童理解言语的能力发展很快,在此基础上,开始主动说出一些词。

但是由于此阶段儿童的大脑发育尚不成熟,发音器官还缺乏锻炼,这个时期婴儿往往只发单个的、重叠的音。

重复前一个音,属同一音节、同一声调,不用费力,容易发出。

如果发出不同的二三个音节,发音器官的部位(舌、唇等)就要变化动作,这还是比较困难的事情。

案例二:“看到解放军了”一个3岁的孩子向别人讲自己昨天晚上做的事时说:“看到解放军了,在电影上,打战,太勇敢了。

妈妈带我去的,还有爸爸。

”讲的时候好像别人已经了解他要讲的内容似的,一边讲,一边作出一些手势和表情。

分析:幼儿初期,儿童的言语仍然具有3岁前儿童言语的特点,他们的言语基本上都是情境性言语。

虽然能够独自向别人讲述一些事情,但句子很不完整,常常没头没尾,让听的人感到莫名其妙情境性言语只有在结合具体情境时,才能使听者理解说话人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而且往往还需要说话人运用一定的表情和手势作为自己言语活动的辅助手段。

幼儿的言语发展

幼儿的言语发展
• 2、父母急躁、简单而又粗暴的处理方式加剧了孩 子的紧张;
• 3、模仿口吃者(2/3的人有幼年模仿口吃的历史)
.
如何帮助幼儿矫正口吃?
• 1、为孩子创设宽松愉快的说话氛 围,解除孩子的紧张情绪
• 2、提醒孩子不要模仿别人的口吃 • 3、引导孩子说话时不要急躁,想
好再慢慢说出 • 4、鼓励和强化孩子的每一点进步
请分析该幼儿三次说“肉”表达的含义 ,并结合案例说明该年龄段幼儿言语发 展特点。
以词代. 句
第二阶段:双词句阶段(1.5-2岁)
• 开始说双词或三词组合在一起的句子
• “妈妈,出去”——“妈妈带我出去玩” “妈妈,饭饭”——“妈妈,我要吃饭” “妈妈在吃饭”
• 这种句子的表意功能虽然比单词句明 确,但其表现形式是断续的、简略的 ,结构不完整,好像成人的电报式文 件,所以也称“电报句”或“电报式 语言”
情境性言语比重 连贯性言语比重
.
• 案例分析3
• 一个3岁的孩子向别人讲自己昨天晚 上做的事时说:“看到解放军了, 在电影上,打仗,太勇敢了。妈妈 带我去的,还有爸爸。”讲的时候 好像别人已经了解他要讲的内容似 的,一边讲,一边作出一些手势和 表情。 问题思考:该幼儿言语表达有什么 特点?这是什么言语?
• 【案例分析】当老师说“小明把王医生送到医 院里”这个句子时,相当多的幼儿误认为是小 明生病了,王医生送小明去医院。
.
• (2)词序策略
• 儿童往往根据句子中词出现的顺序来 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理解句义。
• 【案例分析】一幼儿将“小明被小华 碰了一下”理解成小明碰了小华一下。 另一幼儿把“小班儿童上车之前大班 儿童上车”,理解为小班先上车,大 班后上车。这说明幼儿语义的发展有 什么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言语的概述
一、语言和言语 二、言语和思维 三、言语的分类 四、言语获得理论
一、语言和言语
法、英、俄、中四国术语称谓
一、语言和言语
• 语言是将词汇按一定的语法所组成的复杂 的符号系统,它包括语音、词汇和语法。
• 言语是人们在交际活动中运用语言来表达 自己思想或者意见的过程。
一、语言和言语
妈妈叫皮皮起床:“快点起来!公鸡都叫好几遍了!” 皮皮说:“公鸡和我有什么关系,我又不是母鸡。”
三、言语的分类
言语的分类
外部言语
口头言语 书面言语
内部言语
【想一想】
儿童的言语是如何获得的,是先 天具有还是后天习得?在言语获得的 过程中,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还是被 动的接受者?
四、言语获得理论
(一)后天环境论
1.模仿说
儿童会以压缩的方式模仿成人的言语/选择性模仿
2.强化说
儿童的言语获得就是一个刺激—反应—强化的过程
3.中介说
传统的刺激—反应模式中存在“传递性刺激”和“传 递性反应”的中介
野孩的语言习得
珍妮(Genie)出生于1957年4月,是在最为可怜的条件 下长大的:20个月大,珍妮就被在一个小屋里……如果她 发出任何声音,她父亲便对她进行体罚。多数时间里她被 捆在—个婴儿便盆上,或者被装在一个睡袋里,放在一个 铁丝网罩起来的床上。
固定化
认为物体的名称是同该物体以及物体所处的具体情景相联系
词义笼统
认为一个词代表多种事物,而不是确切地代表某种事物
二、言语形成期
(一)单词句阶段(1岁-1岁半)
2.说出词的特点
单音重叠
喜欢说重叠的字音,喜欢用象声词代表物体的名称
词义泛化
对词义的理解使用超出了目标言语的范围,即一词多义
以词代句
决定儿童能够说话的因素不是经验和学习,而是先天 遗传的语言能力。
2.自然成熟说
人类大脑有先天存在语言结构,当大脑机能发育成熟 达到一种语言准备状态时,只要加以外部条件的激活 ,潜在的语言结构就会转化为现实的语言结构。
四、言语获得理论
(三)相互作用论
言语发展来源于心理成熟、认知发展和不断变化的语 言环境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
表现:重复的、连续音节的发音→对语言情景作出
动作反应,具有社会交往倾向
【想一想】
给8个月的婴儿看“狼”和“羊”的图片,每当出 示“羊”的图片时,就用温柔的声音说“羊,羊,这是 小羊”,出示“狼”的图片时,就用凶狠的声音说“狼 ,狼,这是老狼”。若干次以后,当实验者用温柔的声 音说“羊呢?羊在哪里?”婴儿就会指着羊的图片,反 之亦然。这时,实验者突然改变说话的语调,用凶狠的 声音说“羊呢?羊在哪里?”婴儿毫不犹豫地指向狼的 图片。
心理成熟为儿童提供了掌握言语的可能性,认知发展 是言语发展的基础,而语言环境对言语的发展又起到 一个支持性的作用。
第二节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生与发展 一、言语准备期 二、言语形成期 三、言语发展期
一、言语准备期
(一)简单音节阶段(出生到3个月)
表现:哭叫→喁喁作声
(二)连续音节阶段(4-8个月)
二、言语形成期
(三)复合句阶段(2岁—3岁)
1.词汇量突飞猛进
2~3岁儿童的词汇增长非常迅速;到3岁时,孩子已经能掌握 1000左右个词。
2.会说完整的简单句,出现不少复合句
这说明了什么?
一、言语准备期
(三)模仿音节阶段(9个月-1岁)
表现:
连续音节明显增加,音调开始多样化→外域音逐渐被 放弃,近似词的发音逐渐增加
儿童一定的发音能与具体的事物相联系,开始具有一 定的意义
二、言语形成期
(一)单词句阶段(1岁-1岁半)
1.理解词的特点
由近至远
经常接触到的实物→对成人的称谓→玩具和衣物的名称
正常儿童在大约2岁时开始问“Wh—”疑问 句(“Where mommy?);而珍妮却一直没能获得 这一能力,她的疑问句是不符合语法的。她在 词汇掌握上进步较快,虽然她的整个语言能力 大约只有3岁孩子的水平,但她的词汇却比一个 普通3岁孩子的词汇多得多。
四、言语获得理论
(二)先天决定论
1.先天语言能力说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与评价
开篇名言
语言作为工具,对于我们之重要,正如 骏马对骑士的重要。最好的骏马适合于最好 的骑士,最好的语言适合于最好的思想。
(意大利)但丁
第七章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第一节 言语的概述 第二节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生与发展 第三节 学前儿童言语能力的培养
【想一想】
你什么时候开始会说话的? 你记得或听说自己说的第一句话是 什么? 你认为你是怎么学会说话的?
珍妮由她眼瞎的母亲每天定时喂饭,她们之 间几乎没有交谈。她父亲和哥哥显然从不和她说 话。当人们发现她时,她已快14岁了,完全不能 说话。
野孩的语言习得
从此,研究者们以极大的兴趣注意着她的语言习得进 程。他们很快发现,珍妮的语言发展在很多方面都比其他 儿童慢得多,例如,正常儿童开始是在已形成的话语前加 “不”字来表达否定意思(“No want go”);珍妮也这样 用。但正常儿童通常很快就经过这一阶段;而珍妮却整整 花了2年时间。
语言和言语的区别:
语言和言语的研究领域分属于不同学科。 语言具有稳定性,是一种社会现象,言语具有个
体性和多变性,是一种心理现象。
语言和言语的联系:
言语活动的进行必须以语言的存在为前提。 语言无法脱离言语活动而孤立存在。
二、言语和思维
(一)保持
• 言语是实现思维的工具
• 言语活动的顺利开展有赖于思维的帮助
不仅用一个词代表多种物体,而且用一个词代表一个句子
案例分析
妈妈把做好的红烧排骨放在餐桌上,一岁半的儿子看 不到餐桌上的食物,但是闻到了食物的香味,于是踮起脚 看着餐桌,说“肉?肉肉?”开始吃饭时,妈妈把他放在 餐椅上,他指着红烧排骨急促地说:“妈妈肉、妈妈肉、 肉…”。拿到一根排骨后吃了一口,他面带笑容的对旁边 的奶奶说:“奶奶肉!”
幼儿三次说“肉”所表达的含 义一样吗?结合案例说明该年龄段 的幼儿言语的特点。
二、言语形成期
(二)简单句阶段(1岁半—2岁)
1.句子结构简单
比如:妈妈抱;吃饭饭;妈妈穿衣等
2.句子不完整,缺少语法成分
比如:妈妈,痛痛(妈妈,我的肚子痛);爸爸球球( 爸爸,快拍球)
3.词序颠倒
比如:不对起(对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不拿动(拿不动)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