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至惠州城际轨道交通高架站结构设计概述

东莞至惠州城际轨道交通高架站结构设计概述
东莞至惠州城际轨道交通高架站结构设计概述

东莞至惠州城际轨道交通高架站结构设计概述

【摘要】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发展,各种型式的区间高架车站相继出现。该文章着重介绍了东莞至惠州城际轨道交通项目中建桥合一型式的车站结构设计思路,及施工图设计中应注意的要点等。

【关键词】建桥合一

1 工程概述

1.1 工程概况

谢岗站为东莞至惠州城际轨道交通项目高架车站之一(以下简称本工程)。该站为路侧侧式二层车站,采用框架结构,轨道梁简支在框架横梁上,钻孔灌注桩基础。车站主体设计使用年限:100年;车站主体结构安全等级:一级;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6度(0.05g),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框架抗震等级:三级;建筑结构耐火等级:二级;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裂缝宽度限值:柱墩及盖梁:0.2mm;其余框架梁0.3mm。钢筋混凝土的材料、容许应力、结构安全系数、结构计算方法及构造要求符合现行《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和《铁路桥梁钢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

1.2 结构特点及选型

车站一般采用混凝土框架结构形式,车站结构是建筑结构与桥梁结构融合在一起的结构体系,建筑结构和运行列车的轨道梁的连接方案使车站形成多种结构方案,根据连接方案、受力特点及建筑布置可分为两大型式:

(1)“建、桥分离”式车站,即运行列车的轨道梁与车站结构分开设置,轨道粱支承在桥墩上,两种结构自成独立受力体系,能相对自由沉降,各专业受力明确,建筑和桥梁可执行各自的设计规范,各有比较成熟的结构计算程序和构造措施,车站的振动较小。但建、桥分开体系需增加相应的柱网,切断了框架的横向联系,削弱了结构的整体性,降低了整个车站的空间协调性,给作为公共交通建筑的车站大空间布置带来不便。

(2)“建、桥合一”式车站,这种结构的特点是轨道梁结构与车站结构相互作用,车站建筑布置时能统一考虑,简化了柱网,使建筑平面有较大的空间,车站用房布置灵活,功能布置上相对合理,建筑立面造型灵活。但列车荷载对站房震动效应明显。结构受力须满足现行“铁路桥涵设计规范”和“建筑结构设计规范”,结构设计、计算较为复杂。

比较两种结构形式,高架车站由于综合考虑用地条件及城市景观要求,一般情况在车站体量较大,服务水平要求高,以车站建筑功能为主进行设计时多采用“建、桥合一”式车站。结构体系以框架结构为主体,轨道梁简支在框架横梁上,

浅谈东莞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浅谈东莞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浅谈东莞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增长迅速,交通 压力日益凸显,成为影响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经济持续快 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在各种城市交通方式中,城市轨道交通将成为各大城市 发展的最重要的交通方式。 关键词:轨道交通;城市经济;城市发展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economy in our country, the city population is growing rapidly, traffic pressure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prominent,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city development. With the sustained and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city economy, city orbit traffic construction in China has entered a rapid development period. In a variety of city transportation, city rail transportation will become each big city development is the most important mode of transportation. Key words: urban rail transit; city economy; city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U213.2 引言:城市轨道交通是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城市结构、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自2009年7月获得国 家发改委批复后,东莞市跻身于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行列,但如何健康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对处于经济转型升级中的东莞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城市轨道交通本身的特点,就政府投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进行分析与探讨。 1、东莞市城市的发展现状 1)城市地理位置及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东莞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20

《东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文件汇编(2020版)

前言 “三区”叠加重大历史机遇下,“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建设的深入推进,对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提出了新时代新的要求。在东莞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新形势下,在国家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立和具体标准规范出台之前,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迫切需要改革创新过渡时期的管理体系,强烈要求根据新形势的需要对原管理标准进行补充修订,切实提高东莞城乡规划建设水平,并为今后与新的空间规划体系无缝衔接打下基础。 根据2019 年第3 次市城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会议精神,结合东莞当前城乡建设、品质提升、市场环境等方面的实际情况,东莞市自然资源局对2010 年5 月版的《东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进行修改调整,并新增了交通、市政等方面内容,深化细化建筑设计等规范,形成了《东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暂行补充规定)》(下称《补充规定》)。 为便于查阅和使用,东莞市自然资源局对现行条文进行梳理,并将生效的条 文汇集形成《东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文件汇编2020 版)》。文件汇编包括《补充规定》(条文+条文说明)、《东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0 年 5 月版)》保留条文以及《东莞市密度分区技术标准(试行)》等文件,作为我市国土空间规划完成前“过渡期间”的城乡规划和工程设计管理的主要依据。 本文件汇编颁布之日起,原《东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0 年5 月版)中第一章、第三章(部分标准)、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以及历次发布的补充规定同时废止。此前发布的有关规定与本规定不一致的,按照本文件执行。本文件未涉及的内容参照其它有关规定和标准执行。 本文件汇编解释权归东莞市自然资源局。今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完善后,东莞市自然资源局将及时根据国家、省最新政策规范,对《技术规定》进行全面系统修编,制定符合东莞国土空间规划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的技术规定。

东莞_地铁轻轨路线图_详细

1 总论 1.1 规划名称及项目背景 规划名称:《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调整)》、《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2~2016)》 市于2004年编制完成了《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2008编制完成了《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于2009年7月通过了国家相关部门的审批。为结合珠三角城际轨道线网及各镇区发展需要,对原有的2号线虎门至长安段、3号线常平以东段等线路进行了局部调整,远期规划形成4条市域骨干线路,总长219.2km,共设置车站总76座,其中城市轨道间换乘枢纽车站4座,途经22个镇区。 图1-1 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图 1.2 规划围与年限 规划围即市域围,包括32个镇街,面积为2465平方公里。 近期建设规划拟定年限为2020年。 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建设时序方案 线路起终点站长度(km)开工年完工年累计通车里程(km)

1号线一期望洪城际站-黄江中心站58.3 2012 2016 95.5 3号线一期东站-长安新区南站51.8 2014 2018 146.8 2号线三期虎门火车站-长安新区站16 2015 2019 162.8 3号线二期东站-企石博厦站14.4 2016 2020 177.6 4号线黄江中心站-清溪汽车站27.7 2016 2020 205.3 合计168.2 1.3规划主要容 (1)1号线(一期)工程 1号线工程起点望洪站位于洪梅镇、望牛墩镇交界处西部干道与望洪路路口北侧,本站与穗莞深城际线及佛莞惠城际线形成综合换乘枢纽。出望洪站后,线路往东高架跨过赤滘口河沿西部干道进入道滘镇,后跨过广深高速后沿万江路进入万江街道,在新人民医院站前线路由高架转入地下。出汽车总站后,线路拐向东南下穿东江,沿鸿福西路进入南城街道,在鸿福路站与2线换乘。而后线路沿鸿福东路进入东城街道,过新源路站后线路向南拐入莞长路(107国道),在东城南站与莞惠城际线换乘。过水濂山路站后进入大岭山镇,经建设路进入松山湖片区,并在此设松山湖站与R3线换乘,线路下穿莞深高速后,沿松佛路进入大朗镇,在湿地公园站后线路经富民中路拐入黄江镇,在莞深高速公路黄江收费站南侧设黄江中心站,也是本次设计的终点站,本站与R4线换乘。

东莞市干线路网规划课件

东莞市市域干线道路网规划 东莞市城建规划局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研究中心 二○○四年三月

目录 一、规划目标、原则与方法 (1) (一)规划目标 (1) (二)规划原则 (1) (三)规划方法 (2) 二、规划方案 (3) (一)规划路网体系 (3) (二)高速公路网络 (3) (三)快速路网络 (5) (四)干线性主干道网络 (7) (五)规划路网规模 (8) (六)规划路网总体评价 (8) 三、分期建设计划 (9) (一)分期建设年限 (9) (二)各建设阶段的建设目标 (9) (三)分期建设计划 (9)

一、规划目标、原则与方法 (一)规划目标 在东莞市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目标的指导下,拟定干线道路网规划的目标。 东莞市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目标为构筑与土地利用相结合、各种交通方式协调运作的一体化交通系统,以优质、高效、安全的交通服务适应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东莞市干线道路网规划目标为: 1、建立适应东莞市社会经济和交通发展的城市道路网络体系,促 进全市最终形成具有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道(包括干线性主干道和普通主干道)、城市次干道以及城市支路(包括集散性支路和出入性支路)的完善的道路网络。 2、明确各类道路的功能,整合公路与城市道路的关系,使过境交 通、对外交通以及市域内部交通各行其道,减少相互干扰。同时,适当分离城市客运和货运交通,改善城市交通环境。 3、合理配置全市干线路网的等级结构,形成层次分明、结构完善、 级配合理、规模适当的市域干线网络。 4、完善路网布局,提高全市各区域的通达性。 (二)规划原则 1、注重与国家及区域(珠三角)道路网总体规划相协调,加强与

《东莞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2035)》成果

东莞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公示 一、规划背景 轨道交通网络规划是法定性、纲领性文件,是对于轨道交通建设的预控性规划,是城市轨道交通开展建设规划、预可行性研究、工程可行性研究等环节的上层次规划依据。 在“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下,结合东莞市新时期产业升级、分区统筹、中心扩容等方面发展需求,遵循轨道引导城市发展的理念,开展东莞市新一轮轨道交通网络规划,构建公共交通主导的交通发展模式,优化出行结构,促进交通可持续发展。 二、规划目标及策略 (一)规划目标 构建与粤港澳湾区发展战略、都市圈一体化发展趋势相适应,与东莞市新型城市空间结构相契合,支持城市经济、产业、民生、环境发展,实现区域地位提高、组团发展统筹、城市中心提质,促进并引导城市可持续发展,与一体化公共交通网络发展相适应的多层次、可持续轨道交通网络。 (二)规划策略 总体规划策略:开放外联、统筹内聚、强心提质。 1、对外连通,提升地位:谋划高铁资源,提高与内地、湾区城市连通便捷性,扩大经济腹地;完善城际铁路,连通湾区核心、机场及高铁枢纽,提升区域地位。 2、加强统筹,内部聚合:站在市域视角,优化轨道快线,快速连通城市中心及组团中心,强化一心两核的引领作用,促进统筹内聚,空间格局形成。 3、强化中心,提升品质:站在中心区、镇街中心发展视角,规划通勤轨道,积极提升出行品质,构建满足通勤需求的高品质新公交系统。 三、网络规划方案 全市轨道交通网络由市域快线和轨道普线两个层次构成,共规划线路17条。 到远期2035年,规划形成4条城市轨道快线(224公里),8条城市轨道通勤普线(242公里),深圳延伸线路在东莞境内线路1段(7公里),规划总里程

《房屋建筑工程概论》复习资料

《房屋建筑工程概论》复习资料 各章比例:第一章65%,第二章5%,第三章10%,第四章10%,第五章10%; 考试题型:单选、多选、名词解释、判断分析、简答、计算或论述题。题型不少于5种。每套题有30个左右的小题。 难度分布:2:3:3:2(难度较大、较难、中等、较易) 本课程考核知识点: 1.基本理论:常用的各类建筑结构体系的应用范围、结构布置、受力特点、计算原理、设计原则。这些结构主要包括混合结构、单层刚架、桁架结构、拱式结构、网架结构、薄壁空间结构、网壳结构、悬索结构、钢砼楼盖结构、单层工业厂房等。 2.基本概念:对建筑结构的结构设计理论中的设计方法,各种结构体系特点,结构的设计原则的不同要求等有清晰理解。 3.基本计算:能运用建筑结构设计原理熟练解决工程设计计算的简单问题。 提醒:1. 以下题目非考试范围,但可以看出考试形式,切忌以为做好这些题目,就一定能过关。 2. 请大家以我们课堂讲授的内容作为主要复习内容,并根据各章比重,侧重复习。 3.由于课程性质的原因,请不要死记硬背(除了个别概念),最好能理解记忆,有助于你考试时随机应变。 《房屋建筑工程概论》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 1.门式刚架中的两铰刚架是() A稳定结构B超稳定结构C静定结构D超静定结构 2.钢砼刚架的跨度一般在()以下 A 30m B 35m C 40m D 45m 3.刚架的截面形式和大小,随内力大小变化时合理的,在梁柱相交处截面应()A减小 B 加大C 不变D 不能确定 4.对于屋架结构,当荷载作用在节点上时,所有杆件均只有() A剪力 B 轴向力 C 弯矩 D 剪力和弯矩 5.网架的高度主要取决于() A矢高 B 高度 C 长度 D 跨度 6.薄壳结构多采用() A木结构 B 预制钢砼 C 钢结构 D 现浇钢砼 7.薄壁空间结构属于空间受力结构,主要承受曲面内的() A轴向压力 B 轴向拉力 C 剪力 D 弯矩 8.悬索结构的索是()构件,既无弯矩又无剪力。 A偏心受拉B偏心受压 C 中心受压 D 中心受拉 9.为了便于施工,梁的截面尺寸应满足()的模数要求。 A 30mm B 50mm C 80mm D 100mm 10.吊车纵向水平荷载是指()启动或制动时所引起的水平力。 A小车+吊物 B 大车+吊物 C 小车+大车 D 小车+大车+吊物 11.防潮层以下的砌体宜采用() A混合砂浆 B 水泥砂浆 C 非水泥砂浆 D 专用砂浆 12.实腹式刚架的横梁高度一般可取跨度的() A1/12~1/10 B 1/18~1/12 C 1/20~1/12 D 1/20~1/15 13. 刚架的截面形式和大小,随内力大小相应变化是合理的,铰接处附近截面应()

东莞市主城区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研究

东莞市主城区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研究

项目背景 香港-深圳-广州-珠海-澳门正在形成一个都市区域,那个地点将成为21世纪杰出的工业、商业与文化中心。区域核心都市业已完成产业的置换和升级,中小都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升级也在持续进行。 从1991年至2000年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以年均50%以上的速度增长。2000年,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已达2846.81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17.2%。高新技术产业的进展为东莞提供了新的进展空间。 东莞凭籍区位优势成为我国外向型加工产业的重要基地之一,社会经济进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在交通沿线形成高度城镇化地域。2000年东莞市国内生产总值493亿,“五普”人口为645万,其中户籍人口153万。但从进展竞争能力上,其城镇社会文化环境,基础设施水平和产业空间构成尚表现出城镇化初级时期的特点,距现代都市化的要求尚有相当距离。 按照广东省委指示,东莞要抓好都市现代化建设,使它从出口加工基地型都市向区域性经济中心都市转变,并与广州、深圳和谐进展,共同构成珠三角组合都市群。在此基础上,东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以国际制造业名城为特色的中心都市”的战略目标和“一网两区三张牌”、将现有市区-同沙-松山湖科技园区在功能上整合为一个整体,建设东莞“大城区”的构想。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东莞市主城区范畴为东莞都市总体规划范畴2 73平方公里和寮步、大朗、大岭山三个镇(含松山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土地面积578平方公里,现状总人口153.65万人,其中常住人口47.36万人,暂住人口106.28万人。

一.从“基地”到“名城”——东莞宏观进展战略的重大转变东莞的的经济尽管发达,但都市化进程远远落后于工业化进程。从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东莞同意了大量香港转移来的加工工业,成为香港的工业区;90年代以来,专门是通过“九五”期间的努力,东莞已成为全球有阻碍的制造业基地之一。多年来,市区占全市的经济比重和人口比重不高,且没有提升的趋势。 城区的都市功能和设施水平对行政区域和经济腹地的辐射力不强,造成本市大的城镇经济实力,小的中心都市职能。沿交通干线进展的城镇几乎连成了片,包围着农村。都市与农村,高楼大厦与村民小楼在那个地点积聚、碰撞。快速蔓延的都市化相伴着的是基础设施短缺、环境恶化和建设布局的纷乱。 总而言之,东莞的主城区和沿路连绵进展形成的“大城镇区”,实质上是小都市进展和众多村镇城镇化基础上形成的城镇集合体。因此都市功能不强,与其集合形成的总体都市形状规模(大都市)远不相称。 进入21世纪,东莞市委、市政府将“建设以国际制造业名城为特色的中心都市”作为新时期的进展战略目标,正是适应了时代进展的要求,是东莞宏观进展战略的重大举措。 从东莞实际看,近期在全市全面开展现代化都市建设的条件尚不具备。因此将中心城区、同沙水库区和松山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作为大主城区,集中力量进行建设,一定能对全市的都市进展和产业进步起到专门好的带动和示范作用。 二.区域竞争态势与都市功能定位 在国内的区域竞争中,珠江三角洲的对手是长江三角洲,东莞所在的珠江三角洲差不多受到长江三角洲的有力挑战。上海在亚太地区的中心地位日渐提升,这种“中心优势”与珠江三角洲的“边界优势”形成鲜亮对

浅谈建筑结构设计

浅谈建筑结构设计 建筑结构设计是个系统的,全面的工作。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功底,灵活创新的思维和严肃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作为设计人员,要掌握结构设计的过程,保证设计结构的安全,还要善于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本文根据笔者的工作经验,对建筑进行结构设计时要注意的事项进行阐述。 标签:建筑结构设计过程注意事项 0 引言 结构设计简而言之就是用结构语言来表达建筑师及其它专业工程师所要表达的东西。用基础,墙,柱,梁,板,楼梯,大样细部等结构元素来构成建筑物的结构体系,包括竖向和水平的承重及抗力体系。把各种情况产生的荷载以最简洁的方式传递至基础。 1 结构的设计过程 结构设计的阶段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结构方案阶段,结构计算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方案阶段的内容为:根据建筑的重要性,建筑所在地的抗震设防烈度,工程地质勘查报告,建筑场地的类别及建筑的高度和层数来确定建筑的结构形式(例如,砖混结构,框架结构,框剪结构,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混合结构等等以及由这些结构来组合而成的结构形式)。确定了结构的形式之后就要根据不同结构形式的特点和要求来布置结构的承重体系和受力构件。 结构计算阶段的内容为:首先,荷载的计算。荷载包括外部荷载(例如,风荷载,雪荷载,施工荷载,地下水的荷载,地震荷载,人防荷载等等)和内部荷载(例如,结构的自重荷载,使用荷载,装修荷载等等)上述荷载的计算要根据荷载规范的要求和规定采用不同的组合值系数和准永久值系数等来进行不同工况下的组合计算。其次,构件的试算。根据计算出的荷载值,构造措施要求,使用要求及各种计算手册上推荐的试算方法来初步确定构件的截面。再次,内力的计算,根据确定的构件截面和荷载值来进行内力的计算,包括弯矩,剪力,扭矩,轴心压力及拉力等等。最后,构件的计算。根据计算出的结构内力及规范对构件的要求和限制(比如,轴压比,剪跨比,跨高比,裂缝和挠度等等)来复核结构试算的构件是否符合规范规定和要求。如不满足要求则要调整构件的截面或布置直到满足要求为止。 2 进行结构设计时应注意的事项 2.1 关于箱、筏基础底板挑板的阳角问题 2.1.1 阳角面积在整个基础底面积中所占比例极小,可砍成直角或斜角。 2.1.2 如果底板钢筋双向双排,且在悬挑部分不变,阳角不必加辐射筋。

东莞轨道交通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2018年维修设备系统备品

东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2018年维修设备系统备品备件项 目(工建房建类)采购清单 序号物资名称规格型号技术要求厂家零件号所属专 业系统 单位 数 量 备注 1 标志牌 立柱 标志牌样式按照图纸 R2100-S-GD-04-114(附 件2)制作,采用图中 安装方式1之方形牌, 需镀锌,含安装所需配 件。 R2151-S-CWGD-11-511 轨道套 5 工建 2 800M导向 柱 柱立式轨道交通车站导 向路引标志,370mm(宽) ×3500mm(高),标识 牌体,含预埋螺杆、钢 板、立柱法兰盘及相关 锚栓、配套螺母、垫圈 等 房建根10 工建 3 车辆段及 主所防火 门闭门器 规格型号:坚博B178 技术要求:液压闭门器, 适合门重为30-60kg, 安装孔距为162*19,可 在-30℃至50℃的环境 中使用 房建个50 工建 4 车站、区 间风亭、 联络通 道、车辆 段、主所 防火门 门类型:单扇防烟防火 密闭门(A类),门面 材质:普通钢制,五金 材料:设自动闭门器、 门锁、拉手、插销孔位 西平站尺寸: 800mm*2100mm; 展览中心站尺 寸: 1000mm*2100mm 房建樘 2 工建 5 高架段立 式安装标 志牌 标志牌样式按照图纸 R2100-S-GD-04-114制 作,采用图中安装方式 1之方形牌,需镀锌, 含安装所需配件。 R2151-S-CWGD-11-503 轨道套 5 工建 6 普通钢板 门 1、门类型:双开普通钢 板门 2、尺寸:2350mm*1440mm 3、门面材质:拉丝不锈 钢 4、含五金配件、不锈钢 门框 房建樘 6 工建

2018-11-28 附件1:东莞市轨道交通TOD范围内城市更新项目开发工作方案(试行)

东莞市轨道交通TOD范围内城市更新项目开发工作方案(试行) 为提高土地集约利用、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品质,更好推动我市“以地筹资、以地养铁、以铁提质、以铁兴城”目标的实现。根据我市轨道交通建设及TOD综合开发“1+N”政策文件(以下简称“‘1+N’政策文件”)及轨道交通站场周边土地综合开发及站场综合体建设实施细则精神,结合东莞实际,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重要意义 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为树立经营城市理念,加强土地储备协调领导和规划统筹,做好TOD等重点领域土地储备及整合工作,以及市政府提出的“加强规划调控、助力土地收储、提升土地价值、实现利益共享”工作目标。根据“1+N”政策文件要求,在坚持“政府主导、整体统筹、连片开发”原则的基础上,经市TOD轨道办广泛调研、深入研究,并与顾问单位对接测算,补充提出多种TOD范围内城市更新项目利益共享机制。从而提高TOD开发效率,增加政府收入,使政府利益得到保障。同时,实现政府与企业风险共担,激发市场参与度,加速城市更新进程,反哺轨道交通建设。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集约利用原则。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

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的文件精神,充分利用现有建筑用地,大力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 (二)坚持政府主导、利益共享原则。坚持响应“1+N”政策文件精神,遵循TOD范围内城市更新项目“政府主导、整体统筹、连片开发”的原则。分轻重缓急、攻坚克难,打造一批TOD范围内城市更新试点项目。同时,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和存在不足,进一步完善工作方案。 (三)坚持规划先行原则。应坚持“先规划、后用地”的工作原则,以已审批通过的TOD综合开发规划为依据,将TOD综合开发规划成果融合到地块控规调整、更新单元划定方案等方面。 三、适用范围 本方案针对位于我市TOD范围内的城市更新项目。 四、总体要求 (一)TOD范围内城市更新项目审批程序。本方案针对TOD范围内城市更新项目提供新的利益共享机制,在符合“1+N”政策文件要求的前提下,TOD范围内城市更新项目的相关审批程序仍按现行政策执行。根据市政府工作会议要求,TOD范围内城市更新项目以轨道站场TOD综合开发规划作为控规编制(调整)的依据,直接指导规划实施,不另行编制前期研究和单元规划,有效缩短项目推进进程。 (二)项目开发要求。更新单元面积原则上不小于60亩,也可以由多个更新单元合并形成整体开发。根据站点

东莞市长安镇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

项目名称:东莞市长安镇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3-2020) 项目委托:东莞市长安镇人民政府 长安镇总体规划领导小组成员: 组长:袁德和、梁荣业 副组长:孙景森、陈卫江、刘仁根、李迅 办公室主任:陈卫江(兼) 办公室成员:范钟铭、黄林、周俊、麦锦彪、温兆鸣、蔡振强、蔡超华、张岳潮、莫东鸿等。 各村成立规划修编小组,成员由各村主要领导担任。 主编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 院长:刘仁根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副院长:朱荣远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副院长:王明昌高级工程师 总规划师:范钟铭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项目主管总工) 项目负责人:黄林高级城市规划师分院副总规划师 周俊城市规划师 项目组成员:邱晓燕高级城市规划师 葛永军城市规划师 王泽坚高级城市规划师 覃原高级工程师 罗红波城市规划师 田长远城市规划师 王飞虎城市规划师 梁峥高级工程师 陆巍高级工程师 陈郊工程师 陈晚莲工程师 协编单位:广东省城市发展研究中心 建设部城市交通工程技术中心、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交通研究所 长安镇规划所:麦锦彪、温兆鸣、蔡振强、蔡超华、张岳潮、莫东鸿

目录 第一章总则 (3) 第二章城镇发展目标与策略 (5) 第三章城镇性质与规模 (6) 第四章镇域土地利用区划 (6) 第一节城镇空间分区 (6) 第二节不准建设区 (7) 第五章城镇总体布局规划 (8) 第六章综合交通规划 (9) 第一节对外交通规划 (9) 第二节道路交通规划 (10) 第三节公共交通规划 (11) 第七章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13) 第八章居住用地规划 (14) 第九章工业与仓储用地规划 (15) 第一节工业用地规划 (15) 第二节仓储用地规划 (16) 第十章绿地系统与景观规划 (16) 第一节绿地系统规划 (16) 第二节景观规划 (18) 第十一章城镇更新改造规划 (19) 第一节城镇建设空间政策分区 (19) 第二节城镇更新改造规划 (21) 第十二章市政设施规划 (22) 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22) 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22) 第三节电力工程规划 (23) 第四节电信工程规划 (24) 第五节燃气工程规划 (25) 第六节环境保护规划 (25) 第七节环境卫生规划 (26) 第十三章城镇防灾规划 (27) 第一节城镇抗震与消防设施布局 (27) 第二节城镇人防设施布局 (28) 第三节城镇防洪工程规划 (28) 第十四章近期建设规划 (28) 第一节近期建设目标与规模 (28) 第二节近期重点建设地区规划 (29) 第三节近期土地供应计划 (30) 第四节近期建设用地供应指引 (30) 第五节重大设施项目与实施时序 (31) 第十五章规划实施措施 (33) 第十六章附则 (34)

08东莞市城市总体形象规划

千年莞邑IT 新都山水嘉园 ——东莞市城市总体形象规划 东莞市城市总体形象规划由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规划系共同承担编制任务,自2002年4月开始,同年12月通过专家评审,2003年 1 月获市人民政府审批通过。 一、前言 该规划是在市总体规划指导下进行的专项规划,是对东莞城市形象进行的系统性研究与规划。其通过对东莞城市人文、自然、产业特色的研究、分析,提出了“千年莞邑,IT 新都,山水嘉园”的城市总体风貌定位。在对城市分区功能及风貌定位的同时,制定了各分区的设计控制细则,并制定了城市重点地段设计控制图则。该项规划成果对指导正处于城市快速发展和大规模改造时期的东莞的城市建设,以及提升城市物质环境品位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二、设计范围 与市总体规划范围一致,重点研究范围为广深高速路以东,莞深高速路以西,北环快速路以南,南环快速路以北。基于三位一体的原则,还将涉及到松山湖高新科技园区。 三、城市总体风貌定位 (一)确立原则充分挖掘地方的自然和文化潜力,弘扬城市传统,突显城市特色,概括地讲,主要包括人文特色、自然特色和产业特色这三个方面。 人文特色:东莞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积淀,蕴含在城市的空间格局和城市文化中,只是近年经济超高速发展,粗放的城市建设淹没甚至破坏了原有的城市文脉。因此要注意在城市大力发

展新科技、新产业的同时,提升和挖掘旧城的历史文化价值、整合旧城面貌。通过新旧城区的交相呼应,展现东莞特有的、迷人的魅力。 自然特色:东莞位于东江水道下游河岸南侧,水网纵横,城市临水而建,城东有林木葱郁的黄旗山,是东莞著名的八景之一。东莞旧城傍水而建、新城依山而栖。山和水已成为塑造莞城风貌特色的灵魂和脉络。 产业特色:东莞是世界著名的IT 业制造基地,在城市设计中要着力突出其IT 产业的特色。现代制造业的主要特征是生产集中和知识密集,而IT 产业则除了信息、知识密集外,还要创建符合现代生态理念的城市和园区环境,这与突出城市的自然生态特色密切相关。 (二)总体风貌定位:千年莞邑,IT 新都,山水嘉园 (三)城市景观概念结构:二核心并重,二轴线纵横,四绿楔渗透,八片区协同“二核心并重”指以东莞旧城区和新行政中心为核心。旧城核心主要是强化城市传统商业、文化休闲、社区服务、传统模式聚居、文化旅游等功能,注重挖掘与城市历史文化相关的内涵;新行政中心主要强化行政办公、商务展示、新型商业等现代化生活配套功能,城市面貌突出时代活力、科技先锋性、多元交融性和地标性。 “二轴线纵横”是指城市的南北向的时空发展轴和东西向的产业生态轴。前者由旧城核心区连接新市政中心再向南延伸,集中展示了东莞城区从历史—现代—未来的空间发展画面。后者由东莞水道沿鸿福路穿越新市政中心向东延至黄旗山山脚下再通往松山湖科技园区,以城市的IT 产业发展和良好的自然生态景观为主题,体现了“城区—同沙林场—松山湖”三位一体的思想。 “四绿楔渗透” 指东莞水道、东江南支流、东莞水道—运河和黄旗山四条绿楔,它们将城区和城区的外围生态绿地相联系,景观上形成自然景观廊道,功能上形成生态休闲走廊,大大促进了城市的生态多样性。 “八片区协同”即旧城片区、东城片区、万江片区、新城片区、黄旗山片区、

建筑结构设计及各部分作用和联系

房屋的组成及其作用 1、房屋的组成 一幢房屋由基础、墙或柱、楼地面。楼梯、屋顶、门窗等部分组成。 2、各部分的作用 1)基础基础是房屋埋在地面以下的最下方的承重构件。它承受着房屋的全部荷载,并把这些荷载传给地基。 2)墙或柱墙或柱是房屋的垂直承重构件,它承受屋顶、楼层传来的各种荷载,并传给基础。外墙同时也是房屋的围护构件,抵御风雪及寒暑对室内的影响,内墙同时起分隔房间的作用。 3)楼地面楼板是水平的承重和分隔构件,它承受着人和家具设备的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给柱或墙。楼面是楼板上的铺装面层;地面是指首层室内地坪。 4)楼梯楼梯是楼房中联系上下层的垂直交通构件,也是火灾等灾害发生时的紧急疏散要道。 5)屋顶屋顶是房屋顶部的围护和承重构件,用以防御自然界的风、雨。雪、日晒和噪声等,同时承受自重及外部荷载。 6)门窗门具有出人、疏散、采光、通风、防火等多种功能,窗具有采光、通风、观察、眺望的作用。 7)其他此外房屋还有通风道、烟道、电梯、阳台、壁橱。勒脚、雨篷、台阶、天沟、雨水管等配件和设施,在房屋中根据使用要求分别设置。 3、建筑施工图 建筑施工图首页图是建筑施工图的第一张图样,主要内容包括图样目录、设计说明、工程做法和门窗表。 3.1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图的内容及特点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图是将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外形轮廓、尺寸大小、结构构造和材料做法等内容,按照“国标”的规定,用正投影方法,详细准确地画出的图样。它是用以组织。指导建筑施工、进行经济核算、工程监理、完成整个房屋建造的一套图样,所以又称为房屋施工图。 房屋的设计程序 房屋设计一般分为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

1)初步设计阶段 初步设计是根据有关设计原始资料,拟定工程建设实施的初步方案,阐明工程在拟定的时间、地点以及投资数额内在技术上的可能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并编制项目的总概算。 2)施工图设计阶段 施工图设计是根据批准的初步设计文件,对于工程建设方案进一步具体化、明确化,通过详细的计算和设计,绘制出正确、完整的用于指导施工的图样,并编制施工图预算。 3.1.1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图的内容 根据其专业内容或作用的不同,一套完整的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图一般分为: 1)建筑施工图(简称建施) 建筑施工图主要表明建筑物的总体布局、外部造型、内部布置、细部构造、内外装饰等情况。它包括首页(设计说明)、总平面图、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和详图等。 2)结构施工图(简称结施)结构施工图主要表明建筑物各承重构件的布置、形状尺寸、所用材料及构造做法等内容。它包括首页(设计说明)、基础平面图、基础详图、结构平面布置图、钢筋混凝土构件详图、节点构造详图等。 3)设备施工图(简称设施)设备施工图是表明建筑工程各专业设备、管道及埋线的布置和安装要求的图样。它包括给水排水施工图(简称水施)、采暖通风施工图(简称暖施)、电气施工图(简称电施)等。它们一般都是由首页、平面图、系统图、详图等组成。 一幢房屋全套施工图的编排顺序一般应为:图纸目录、总平面图(施工总说明)、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给水排水施工图、采暖通风施工图、电气施工图等。 3.1.2 房屋建筑施工图的特点 1)施工图中的各图样,主要是根据正投影法绘制的,所绘图样都应符合正投影的投影规律。 2)施工图应根据形体的大小,采用不同的比例绘制。 3)由于房屋建筑工程的构配件和材料种类繁多,为作图简便起见,“国标”规定了一系列的图例符号和代号来代表建筑构配件、卫生设备、建筑材料等。 4)施工图中的尺寸,除标高和总平面图以米为单位外,一般施工图中必须以毫米为单位,在尺寸数字后面不必标注尺寸单位。 4、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图的有关规定 4.1 定位轴线 定位轴线是确定建筑物或构筑物主要承重构件平面位置的重要依据。在施工图中,凡是承重的墙、柱子、大梁、屋架等主要承重构件,都要画出定位轴线来确定其位置。 对于非承重的隔墙、次要构件等,其位置可用附加定位轴线(分轴线)来确定,也可用注明其与附近定位轴线的有关尺寸的方法来确定。国标对绘制定位轴线的具体规定如下:1)定位轴线应用细单点长画线绘制。 2)定位轴线一般应编号,编号应注写在轴线端部的圆圈内。圆应用细实线绘制,直径为8~10mm,定位轴线圆的圆心,应在定位轴线的延长线上。 3)平面图上定位轴线的编号,宜标注在图样的下方与左侧。横向编号应用阿拉伯数字,从左到右顺序编写;竖向编号应用大写拉丁字母,从下自上顺序编写。拉丁字母的I、O、Z 不得用做轴线编号。定位轴线的编号顺序如下图8.2所示。 4)附加定位轴线的编号,应以分数形式表示,所以也称分轴线。两根轴线间的附加轴线,应以分母表示前一轴线的编号,分子表示附加轴线的编号,编号宜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

东莞建设项目规划指标计算细则

东莞市建设项目规划指标计算细则 (试行稿) 目录 1 总则 (1) 2 术语 (1) 3 结构层高计算 (3) 4 建筑面积计算 (5) 5 容积率的计算…………………………………………………………………………

(16) 6 建筑密度的计算 (18) 7 绿地率的计算 (19) 8 停车位的计算 (21) 9 建筑高度的计算 (22) 1 总则 1.1 为提高东莞市城市规划建设水平,提升建筑品质,规范建设项目的规划管理技术经济指标的计算,统一计算方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结合东莞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细则。 1.2 本细则适用于东莞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扩建、改建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规划管理技术经济指标的计算,各项指标均为规划指标,与消防等无关。 1.3本细则未涉及到的内容,应按照国家、广东省和东莞市现行的有

关法律、法规及其他相关规范、规定和标准执行。 1.4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中有特殊要求的,按其要求执行。 1.5 突破本细则的建设项目,当确有需要时,应在方案报审阶段提出申请,并由规划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论证。 1.6 本细则由东莞市城乡规划局负责解释。本细则由颁布之日起实施。 2 术语 2.1 结构层高 楼面或地面结构层上表面至上部结构层上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屋顶层由该层楼面结构层上表面至平屋面的结构面层或至坡顶的结构面 层与外墙外皮延长线的交点计算的垂直距离。 2.2 架空公共空间 建筑物首层部分或全部仅以结构体作为支撑,无其他围护结构,供公共活1 动或绿化使用的开敞空间。 2.3 阳台 附设于建筑物外墙,设有栏杆或栏板,供使用者进行户外活动的建筑空间。 2.4 露台 设置在屋面、首层地面或雨篷上的供人室外活动的有围护设施、没有顶盖的室外的平台。 2.5 凸窗

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2000~2015)

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0-2015) 文本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东莞市城建规划局 2001年1月

项目名称: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 项目委托单位:东莞市城建规划局 项目承担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总院院长:王静霞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总院总规划师:王景慧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分院院长:李迅高级城市规划师 王凤武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分院总规划师:范钟铭高级城市规划师 王祖毅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项目负责人: 刘泉高级城市规划师 杨律信分院顾问总工、高级城市规划师 项目组成员:曾宇城市规划师 乔继明博士、高级城市规划师 魏天爵城市规划师 蒋朝辉助理城市规划师 朱文华高级城市规划师 周建民博士、高级城市规划师 郝天文工程师 马林涛助理工程师 洪昌富高级工程师 王瑞石高级工程师 王召森工程师 何林林高级城市规划师 秦晓昂城市规划师 孔彦鸿工程师 曲毅高级城市规划师 刘永合工程师 东莞市参加人员:朱川局长、城市规划师 卢沛超副局长、城市规划师 叶伟南副局长 李天海科长、城市规划师 刘林宏科长、城市规划师 雷劲松助理规划师 吴志刚规划院院长、高级工程师 邱磊规划院所长、高级规划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 (2) 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2) 第四章城市性质 (5) 第五章城市规模 (5) 第六章城市总体结构 (5) 第七章居住用地规划 (8) 第八章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9) 第九章工业及仓储用地规划 (10) 第十章城市对外交通规划 (12) 第十一章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13) 第一节道路系统 (13) 第二节道路交通设施 (15) 第三节公共交通 (17) 第十二章绿地系统及城市景观规划 (18) 第一节绿地系统 (18) 第二节城市景观 (19) 第十三章旧城改造与更新规划 (20) 第十四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22) 第十五章环境保护规划 (23) 第十六章环境卫生规划 (24) 第十七章给水工程规划 (24) 第十八章排水工程规划 (25) 第十九章燃气工程规划 (26) 第二十章供电工程规划 (27) 第二十一章电信、邮电工程规划 (27) 第二十二章城市防灾规划 (28) 第一节消防工程 (28) 第二节人防工程 (28) 第三节防震减灾工程 (29) 第四节防洪工程 (29) 第二十三章近期建设规划 (30) 第二十四章城市远景发展的有关问题 (31) 第二十五章规划实施措施 (32) 第二十六章附则 (33)

项目工程结构设计概况

项目工程结构设计概况-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项目工程结构设计概况 1、工程结构形式: 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基础形式为柱下桩基,局部采用墙下条基,底板为防水砼板。 ①基础桩基:共计80根桩,深度置于第⑦号砂岩层,长度在20m左右,桩径φ1000、φ1200、φ1400三种。砼C40钢筋主筋Φ18,焊接加强箍Φ14﹫2000,箍筋φ10﹫100/200。 ②承台:ZJ-1(1a)×6×,底标高(-11m) ZJ-2 ××(群桩底标高) ZJ-3(3a) 底标高() ZJ-4(4a)××底标高(-11m) ③条基:A轴和附属配电间和地下室坡道,基底标高A轴位置1-1剖—厚500,配电间5-5剖—厚600,地下室坡道4-4剖—厚500,砼标号均为C30。 ④地下室底板:C30防水砼厚度300mm,配筋Φ12﹫200上下网片,板底标高,车库位置设有10多个2000×1500×1500h集水坑。 ⑤地下室剪力墙:地下二层砼剪力墙,墙厚300mm、C30砼做防水。 ⑥框架柱:A轴k29截面600×600、B轴k27边柱两个截面1000×800(基础顶面—),800×800(—)k22两个分别在③轴和⑦轴截面1100×800(基础顶面—)800×800(—屋顶)。KZ33个截面同KZ2、C、D轴上的柱均为KZ1截面为800×800,E轴上的柱KZ7两个,k28(800×800)两个,KZ6一个(800×800),KZ1四个框架柱共计45根,标号-2层-5层均为C50砼,6层-8层为C40砼,9层-屋面顶为C30砼,配筋分别为Φ32、Φ25、Φ22箍筋为φ10﹫ 100/200。 ⑦电梯剪力墙墙厚300mm,水平分布筋φ10和φ8,垂直分布筋φ10和φ8,拉筋φ6﹫600。 ⑧梁、板: 本工程结构地下负二层顶板最大梁为300×1200,其它部位梁及各层梁没有过大截面梁,均不超过700高。 现浇梁板地下一层板厚A-B跨h=300,B-C板厚h=180配电间h=150,砼C30。厨房及卫生间降板分别为350mm和100mm,其它层板厚均为h=120,砼C30。 2、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及施工质量控制 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二级 设计使用年限:50年 抗震设防类别:<6度,不设防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乙级 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 地下室防水等级:二级 3、工程自然条件及设计参数: ①基本风压:W0=m2,地面粗糙度为B类。 ②基本雪压:S0=m2

东莞地铁轻轨路线图详细

1 总论 规划名称及项目背景 规划名称:《东莞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调整)》、《东莞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2~2016)》 东莞市于2004年编制完成了《东莞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2008编制完成了《东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于2009年7月通过了国家相关部门的审批。为结合珠三角城际轨道线网及各镇区发展需要,对原有的2号线虎门至长安段、3号线常平以东段等线路进行了局部调整,远期规划形成4条市域骨干线路,总长219.2km,共设置车站总76座,其中城市轨道间换乘枢纽车站4座,途经22个镇区。 图1-1 东莞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图 规划范围与年限 规划范围即东莞市域范围,包括32个镇街,面积为2465平方公里。 近期建设规划拟定年限为2020年。 东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建设时序方案 线路起终点站长度(km)开工年完工年累计通车里程(km)

1号线一期望洪城际站-黄江中心站20122016 3号线一期东莞东站-长安新区南站20142018 2号线三期虎门火车站-长安新区站1620152019 3号线二期东莞东站-企石博厦站20162020 4号线黄江中心站-清溪汽车站20162020 合计 规划主要内容 (1)1号线(一期)工程 1号线工程起点望洪站位于洪梅镇、望牛墩镇交界处西部干道与望洪路路口北侧,本站与穗莞深城际线及佛莞惠城际线形成综合换乘枢纽。出望洪站后,线路往东高架跨过赤滘口河沿西部干道进入道滘镇,后跨过广深高速后沿万江路进入万江街道,在新人民医院站前线路由高架转入地下。出汽车总站后,线路拐向东南下穿东江,沿鸿福西路进入南城街道,在鸿福路站与2线换乘。而后线路沿鸿福东路进入东城街道,过新源路站后线路向南拐入莞长路(107国道),在东城南站与莞惠城际线换乘。过水濂山路站后进入大岭山镇,经建设路进入松山湖片区,并在此设松山湖站与R3线换乘,线路下穿莞深高速后,沿松佛路进入大朗镇,在湿地公园站后线路经富民中路拐入黄江镇,在莞深高速公路黄江收费站南侧设黄江中心站,也是本次设计的终点站,本站与R4线换乘。

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15)

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15)文本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 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四章城市性质 第五章城市规模 第六章城市总体结构 第七章居住用地规划 第八章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第九章工业及仓储用地规划 第十章城市对外交通规划 第十一章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第一节道路系统 第二节道路交通设施 第三节公共交通 第十二章绿地系统及城市景观规划 第一节绿地系统 第二节城市景观 第十三章旧城改造与更新规划 第十四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第十五章环境保护规划 第十六章环境卫生规划 第十七章给水工程规划 第十八章排水工程规划 第十九章燃气工程规划 第二十章供电工程规划 第二十一章电信、邮电工程规划 第二十二章城市防灾规划 第一节消防工程 第二节人防工程 第三节防震减灾工程 第四节防洪工程 第二十三章近期建设规划 第二十四章城市远景发展的有关问题 第二十五章规划实施措施 第二十六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制订,是东莞市域范围内城市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第二条本规划基本依据包括下述标准和文件: 1、《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2、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城市群规划—协调与持续发展(广东省建设委员会、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城市群规划组

编著,1996年); 3、《东莞市市区城市建设总体规划1989~2010年》(东莞市城建规划局,1989年); 4、东莞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五”规划(东莞市人民政府,2000年); 5、东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东莞市人民政府,1999年); 6、关于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说明(东莞市城建规划局,2000年)。 第三条规划修编重点: 1、研究粤港协调和综合发展中东莞市的区域定位和发展职能问题,确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策略; 2、调整和控制东莞市区土地利用和未来发展方式; 3、提出各类城市用地、综合交通体系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数量、布局与重大城市建设项目的安排和发展战略; 4、提出市域和市区生态保护和环境整治的目标、实施策略和污染控制的具体措施。 第四条规划原则: 1、与周边城市整体协调发展; 2、市域城乡共同发展; 3、高标准的城市建设目标; 4、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发展战略。 第五条城市规划区为市域现状4区28镇,总面积2465平方公里;城市总体规划范围是指市属城区、东城、万江、篁村4个区和寮步镇西北7个自然村的行政用地,总面积237.6平方公里。 第六条规划期限确定为:近期2000~2005年,远期2006~2015 年,远景为2015年以后。 第七条规划在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总量达到900亿元,三大产业结构比例为4.3:54.7:41.0。社会保险覆盖率在95%以上。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服务设施,普及高中教育。年末总人口控制在430万人左右。第八条规划在2010年全市基本实现现代化,国内生产总值总量达到1500亿元,三大产业结构比例为3.2:51.3:45.5。建立高层次的城市产业结构体系,国家重要的信息技术产品制造基地基本形成。年末总人口控制在420万人左右。 第九条规划2015年全市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国内生产总值总量达到2300亿元,三大产业结构比例为2.3:47.7:50。产业的外向型发展和贸易仍是城市经济的主导;高新技术产品制造和研发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年末总人口控制在400万人左右。 第十条经济发展战略:建设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动力,电子通信、机械制造和轻纺工业为支柱产业,第三产业发达的现代产业结构体系;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进一步推动外向型加工制造业基地和外贸出口基地的高层次发展。 第十一条社会发展战略: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建设全国基础教育强市,进一步提高居民文化水平;培育和塑造融优良传统和现代文化于一体的都市社区环境;逐步形成与产业国际化相适应的法制环境和高效的政府调控和社会服务体系。 第十二条环境发展战略:严格控制全市各类污染源,整治环境污染;加强全市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地和历史古迹地的保护;严格控制城镇土地开发,提高城镇建设用地的土地利用率,按照城乡一体化空间发展战略调整和布局城乡建设用地;实现环境、资源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第十三条规划2015年市域内形成以东莞市区为主体,城乡协调发展、生态环境良好的现代化城市格局。 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十四条加速发展东莞市区(中心城)和虎门、常平两个副中心城,以及石龙、塘厦、长安、厚街、樟木头等重点城镇,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合理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强化生态环境的保护。建设协调、高效的市域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 第十五条规划2015年全市城市化水平达到80%,市域城镇人口规模为320万人左右(包括暂住人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