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关系的实证分析_王瑛
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居民消费支出的关系精选文档

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居民消费支出的关系精选文档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居民消费支出的关系关键词: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支出摘要: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利用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居民消费支出这二者之间的内在关系。
一、前言人均可支配收入:指个人收入扣除向政府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遗产税和赠与税、不动产税、人头税、汽车使用税以及交给政府的非商业性费用等以后的余额。
居民消费支出:城乡居民个人和家庭用于生活消费以及集体用于个人消费的全部支出。
随着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到来,我们大家回首这三十多年的光辉历程,全国人民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各代党中央领导人的带领下,大力发展经济建设,把中国领上了繁荣复兴的发展大道上。
国家领导人对民生问题很重视,在努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不忘改善国民的生活水平。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购买力不断增强,研究居民消费水平对于把握区域经济的宏观平衡和动态增长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二、理论模型1.基本假设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假定每单位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变化都会引起相应的居民消费支出的变化2.数学模型推倒Y=C+BX(Y-居民消费支出 X-人均可支配收入)3.假说人均可支配收入X的高低对居民消费支出Y有影响假想人均可支配收入X和居民消费支出Y正相关四、结果与检验1.介绍所使用数据来源资料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散点图: 0.005000.0010000.0015000.0020000.0025000.0030000.0035000.000.002000.004000.006000.008000.0010000.0012000.0014000.0016000.00系列1通过E-VIEWS 做回归得出结论:2.介绍对象假说的统计检验结果显着性检验P值越低,拒绝零假设的证据越充分,表明参数通过统计检验3.介绍和分析最后选择的模型结果方程及回归解释1、方程为:Y=+2、回归解释:符合预期,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居民消费支出正相关。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实证分析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实证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结构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消费结构不仅反映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消费偏好,也对经济的增长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进行实证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现状(一)食品消费食品消费在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中仍占有较大比重,但呈逐渐下降趋势。
这表明随着收入的增加,居民对食品的需求逐渐从数量向质量转变,更加注重食品的营养、安全和品质。
(二)衣着消费衣着消费支出稳步增长,居民对服装的品牌、款式和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个性化、时尚化的服装消费逐渐成为主流。
(三)居住消费居住消费在城镇居民消费中的比重不断上升,主要包括房租、水电煤气费用以及住房装修等方面的支出。
这与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以及居民对居住环境改善的需求密切相关。
(四)交通通信消费随着交通工具的普及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交通通信消费成为城镇居民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居民在汽车购买、公共交通出行以及移动通信、互联网等方面的支出不断增加。
(五)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教育文化娱乐消费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反映了居民对知识、文化和娱乐生活的追求。
其中,教育培训、旅游、文化艺术等方面的消费增长较为明显。
(六)医疗保健消费随着居民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医疗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医疗保健消费支出也在逐步增加。
二、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因素(一)收入水平收入是影响消费结构的最主要因素。
随着收入的增加,居民的消费能力提高,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也会相应提升,从而导致消费结构的优化。
(二)价格因素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动会影响居民的消费选择。
例如,当某种商品价格上涨时,居民可能会减少对其的消费,而转向价格相对较低的替代品。
(三)消费观念居民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也会对消费结构产生影响。
如今,越来越多的居民更加注重生活品质和个性化消费,这使得消费结构更加多元化。
(四)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可以减轻居民的后顾之忧,增加居民的消费信心,从而促进消费结构的升级。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支出关系的实证分析

48 2014 年 23期 总第 762 期
商业研究
(1)用 Eviews7 对农村家庭的人均纯收入 x(SR)和消费支
出 y(ZC)做一个简单的线性回归分析 ,从散点图可以看出农 村家庭的人均纯收所以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y=a + bx 来进行拟 合,用最小二乘估计得到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飞速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地 提高,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家庭的生活水平。本 文利用 2012 年我国 31 个省市城镇和农村家庭生活纯收入与消 费支出的基本数据,应用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我国各地城镇和 农村家庭生活消费支出与纯收入及其纯收入来源之间数量关系 的基本规律,并对城镇和农村进行比较。
商业研究
运管理等,用统一的商业规划控制业主的经营品类,限制业主 的自行招商。另外,商业地产需要翻新和改造时,整体改造费用 的收缴也容易引发矛盾。
4.拓宽融资渠道 商业地产开发面临的最大困难是资金不足。虽说小城镇商 业地产规模相对较小,但就中小地产开发商的实力而言,仍然 需要足够的资金支持。一般而言,商业地产商开发项目的资金 来自于自身的积累和传统的外源融资。自身资金积累主要是自 有资金和股权融资,自有资金的积累过程相当缓慢,并且十分 有限。而股权融资目前的利用也十分有限。传统的外源融资主 要是银行贷款和建筑企业的垫资等,其中又以银行贷款主。据 相关资料显示, 商业地产开发对银行的信贷依赖水平在 70%到 80%,而开发企业资本金仅够支付项目的土地出让金。自从国家 出台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后,银行对开发贷款的审查相当严 格,开发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很难获得银行贷款,融资难使项 目开发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因此,多渠道解决资金成为商 业地产开发的关键问题。目前商业地产多渠道的融资框架在大 中城市已基本形成,而小城镇的经济活力和相关的引资机制远 不比大中城市,融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小城镇商业地产 的开发。因此,小城镇商业地产开发商应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探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水平关系的实证分析

实证分析林红菊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摘要:本文在计量经济学的基础上,基于1978-2015共35年的相关数据,运用eviews 统计软件,分析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与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关系。
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水平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加1%,城镇居民消费水平长期上将增长0.412%,短期上增长0.48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1%,城镇居民消费水平长期上将增长0.781%,短期上增长0.716%。
关键词:消费水平;平稳及协整;误差修正中图分类号:F062.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34-0010-02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因素很多,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消费物价指数、GDP 增长速率、利率水平等。
通过利用时间序列、计量经济等方法建立经济模型,实证分析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现状及预测其发展趋势,以保持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本文基于1978年-2012年35年间的相关数据,建立相应的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物价指数(1978=100)、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之间的关系,包括平稳性、协整、误差修正等方面的研究。
一、变量定义与模型设定(一)被解释变量定义过程由统计年鉴数据显示,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的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为405元,2016年已经上升为29295元。
居民的消费水平很大程度上受整体经济状况的影响。
经济扩张时期,居民收入稳定,GDP 增加,居民的消费支出增加,消费水平较高。
为了更好地探究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建立模型研究。
(二)解释变量定义过程本文主要以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978=100)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作为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研究因素。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与可支配收入关系的实证分析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和可支配收入关系的实证分析小组成员:(金融学院99级)李淼易小立李巧云邹亮余远方指导教师:史代敏日期:2002年3月——6月【摘要】本文旨在对1999我国城镇年人均收入变动对年人均各种消费变动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
首先,我们综合了几种关于收入和消费的主要理论观点;进而我们建立了理论模型。
然后,收集了相关的数据,利用EVIEWS软件对计量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和检验,并加以修正。
最后,我们对所得的分析结果作了经济意义的分析,并相应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随着市场经济的稳定繁荣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人均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其主要表现在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
联系我国“九五”期间的情况看,政府为加快经济发展所使用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收效明显,各种金融资产的利率也多次下调,其结果使大量储蓄直接转化为投资,将后期消费转化为当期消费,大大激活了商品市场,使其流动性增强。
投资的增加促使了商品的多元化快速发展。
90年代中期以来,短缺经济现象在我国基本消失,价格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开始发挥基础性调节作用,市场供不应求的商品已很少见,供过于求的商品不断增加,价格开始出现持续下降。
我国城镇居民收入高,消费量大,商品化程度高,其消费对农村居民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在消费结构的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而研究分析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及特征,对拓宽消费品市场渠道,确定经济发展战略,适时调整和正确引导居民消费方向,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大意义。
和此同时,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在从计划向市场转型的过程中,人民的消费水平、结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在90年代后期我国更是首次出现了有效需求严重不足的状况,影响我国消费的因素就更成了一个热点问题。
针对这种现象,本文收集了我国“九五”期间首年和末年各省、市、自治区的相关截面数据,并加以实证分析及比较对比分析,分析我国“九五”政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经济理论陈述<一>.西方经济学中关于消费和收入决定关系的有关理论假说 (一)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对于)(y f c = y y C APC )(= )(y C M P C '=有(1)1)(0<'<y C ,即C 会随收入的而增长 ,但其增量小于收入增量。
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

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的分析——基于平稳性检验和协整检验李丹吴伊刘覃莹国贸5104班摘要:为了考察1994-2010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的关系,运用统计检验、协整检验等检验分析方法采用Eviews6.0软件分析了1994-2010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结果表明中国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变化的99.8764%可由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变化来解释。
从斜率项的t检验值看,大于5%显著水平下自由度为n-2=13的临界值(13)=2.160,且该斜率值满足t0.0250<0.666754<1,符合经济理论中边际消费倾向在0与1之间的绝对收入假说,表明2010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元,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增加0.666754元。
关键词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分析统计检验协整检验一、引言二、时间序列数据的来源表一收集了1994-2010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时间序列数据,其中Y代表人均可支配收入,X代表消费支出。
下面给出Eviews 进行相关分析。
1994-2010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的数据(来源:数据来源于1993年至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 如下所示:表一年份人均可支配收入Y 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X 1994 3496.2 3125.32 1995 4293 3537.56 1996 4838.9 3919.46 1997 5160.3 4158.62 1998 5425.1 4331.61 1999 5854 4998 2000 6280 5090.1 2001 6859.6 5308.99 2002 7702.8 5834.31 2003 8472.2 6510.94 2004 9421.6 7182.1 2005 10493 7942.88 2006 11759.5 8696.55 2007 13785.8 9994.47 2008 15780.8 11242.85 2009 17174.7 12264.55 2010 19109.4 13471.45 三、建立模型设定的线性回归模型为:Y=+X+ ,,,01下表给出了采用Eviews软件对表一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的结果。
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消费支出影响的实证研究1300字

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消费支出影响的实证研究1300字摘要:消费需求是社会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及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
本文收集了2015年我国30个省份的截面数据,以此作为样本来分析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于消费支出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弹性为0.9327,据此提出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进而刺激消费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人均可支配收入;消费支出;实证研究一、引言消费作为宏观经济学中重要的研究指标,对于生产发展及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
由凯恩斯的消费函数可知,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即自发消费与引致消费。
自发消费支出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然而影响引致消费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物价水平、利率、当期可支配收入、未来收入预期等。
其中对引致消费影响效果最为显著的即当期可支配收入,其与边际消费倾向共同作用直接影响着居民实际消费支出,但当期可支配收入对消费支出的影响程度到底有多大,是本文即将展开分析的内容。
本文收集了我国30个省份的截面数据,以此作为样本来分析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于消费支出的影响程度,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计量经济模型建立为了分析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的关系,本文选取了2015年我国30个省份的截面数据作为统计分析样本数据,其中把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单位:元)作为解释变量(用X表示),把消费支出(单位:元)作为被解释变量(用Y表示),建立了下述的一般模型:Yi=A+BXi+U(i=1,2,3,4),其中:Yi --各地区城镇居民平均第i种物品消费A --常数项B --代定参数X --各地区城镇居民平均收入U --随机扰动项三、模型的求解和检验通过EVIEWS9.0软件,利用OLS最小二乘法对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及统计检验,并对其中可能存在的多重共线性、异方差性与自相关性进行补救,从而估计出最终的参数。
模型的回归分析结果如下:Yi=6543.531+0.9327Xi(1854.316)(0.0704)T=(3.5288)(13.2412)R2=0.8623 n=30 df=28F=175.3294 DW=2.37151.经济意义检验从模型中可以看出,当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每增长1元时,居民消费支出将增加0.9327元,居民消费支出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很明显符合实际情况,经济意义合理。
【参考】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影响因素分析

课程论文题目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影响因素分析学院统计与数学学院_专业统计学班级统计课程名称计量经济学(课程设计)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成绩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影响因素分析摘要:本论文通过利用客观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计量经济方法建立了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
从多方面因素分析影响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选取了可支配收入,城镇家庭人数,价格指数,GDP,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等多个有可能影响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因素。
在建模过程中,处理了多重共性,自相关性,异方差性,滞后性等问题,同时剔除不显著因素和不符经济意义因素。
最后确定最终模型,认为可支配收入和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是影响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很大的因素。
关键词: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计量经济模型影响因素多种共性异方差性滞后性自相关性一,引言:消费,投资和净进出口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其中消费是最重要的因素。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均消费支出不断增加,尤其是城镇居民消费支出。
根据经典的消费决定理论,消费支出由可支配收入决定,两者有非常强的相关关系,收入是消费的来源和基础,是影响消费的最重要因素,提高可支配收入就可提高消费支出,从而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本文在选取可支配收入基础上,还选取了其他因素多方面分析。
在此基础上得出相关结论,并为提高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从而促进经济发展提供建议。
二,文献综述:通过阅读各种文献,研究我国人均消费支出因素的有很多,各种研究考虑的因素也不一样,其中大部分都考虑到了可支配收入,有些也专门分析了其他因素对人均消费支出的影响。
但考虑到恩格尔系数的后却很少。
研究我国人均消费支出有:赵伟分析入世后我国进口总额与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水平之间的关系。
同时分析三次产业结构比重变化对消费支出产生的影响,并分析各次产业对消费支出的影响水平。
最后建立线性模型,论证分析影响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部分因素]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作为 SCt 被解释变量,以 SRt 和 et 1 作为解释变量, 估计回归模型,最终得到误差修正模型的估计结果为:
SCt 0.393897 0.528305SRt -0.541695et 1
t=(0.064) (12.193) (-3.994) R2=0.7769 DW=1.8979 四、结论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到,城镇居民月人均生活费用支出 的变化食欲可支配收入的变化紧密联系的它不仅仅根据可支配 收入的变化而变化,更重要的是它还因上一期生活支出对均衡 水平的不同而有所偏离,即消费支出是有惯性特征的,误差项 et(-1)估计的系数-0.541695说明了模型对偏离的修正,这进 一步说明如果上一期对均衡水平的偏离如果越远,那么本期对 模型的修正的量就会越大,也就是说,此模型系统是存在误差 修正机制的。
79
商业研究
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和消费支出关系的实证分析
■王 瑛 江西财经大学
一、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依据西方经济学理论,人均消费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成正相 关关系。这一关系是否在中国也成立呢,为此,我们收集相关 数据,假设在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消费支出存在正相关 关系,并进行相关的实证分析。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国居民 的消费倾向,并且对指导相关政策有一定的意义。 二、样本及研究方法 为了深入分析研究中国的城镇居民的生活费支出与可支配 收入的具体数量关系,收集了中国城镇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 (SR)和生活费支出(SC)2007~2009年各月度数据序列(数 据来源:中经网统计数据库) 因时间序列数据的特殊性,其平稳性需要进行检验,此时 可以使用EG两步法确认是否存在协整,并且对模型进行一定 的误差修正。 三、实证与分析 根据EG两步法的理论,首先考察生活费支出和人均可支 配收入的单整阶数.通过软件Eviews中的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首先检验序列(SR)的平稳性,选带截距项,在滞后差 分项下选2阶,通过估计结果来说,单位根检验的临界值分别 为-3.577723,-2.925169,-2.600658,分别对应着在1%,5%, 10%三个显著性水平检验,t检验的值为-3.438827大于1%临界 值,因此无法拒绝H0,这说明人均可支配收入(SR)为非平 稳序列,因存在单位根. 在单位根检验中,为了确定人均可支配收入(SR)序列 的单整阶数,选择确定对一阶差分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并且 带有截距项,选择2阶滞后差分项,通过估计的结果来说,单 位根检验的临界值分别为-3.581152,-2.926622,-2.601424, 分别对应在1%,5%,10%三个显著性水平检验,t检验的值 为-9.361364小于临界值,因此拒绝H0,可判断人均可支配收 入(SR)的差分序列是平稳的,因不存在单位根,也就是说, (SR)序列是一阶单整的,SR~I(1) 。 通过以上的理论方法同样可以可检验生活费支出(SC) 序列也是一阶单整的,即SC~I(1) 。 为了分析可支配收入(SR)和生活费用(SC)序列数据 之间是否协整,理论上应先对两个变量进行回归检验,然后通 过对回归残差的平稳性的检验来判断。 将以上的生活费支出(SC)变量作为被解释变量,而人 均可支配收入(SR)为解释变量,估计的回归模型为 为了得出回归残差是否平稳的特性,设et=Resid,从而可 以将et进行单位根检验。另外可以看到,因残差的均值是零, 作者简介:王瑛(1987.6.21.--)女,汉族,籍贯:江西 高安,硕士研究生,江西财经大学,会计硕士,研究方向:会 计理论与实务 参考文献: [1]庞皓.《计量经济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2]易丹辉.《数据分析与Eviews应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2009. [3]William H.Green,Econometric Analysis,,Prentice-Hall International Inc.,1997. [4]Robert S.Pindyck & Daniel L.Rubinfeld,Ecnometric Model and Economic Foreasts,forth edition,McGraw-Hill Companies,1998. 因此做截距项为零的DF检验,检验的估计结论为: ,在5%的 显著新水平下,t检验的值为-4.141953,小于临界值,因此 可以拒绝原假设,这说明残差序列是平稳序列不存在单位根, (SR)与(SC)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生活费支出(sc)与可支配收入(SR)之间存在协整关 系,说明它们之间保持有长期的均衡关系。可是在短期内出现 失衡的状况是可能的.,为了提高回归模型的判断精度,把误 差项et在回归模型中作为均衡误差看待,因此下一步可以通过 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将SC与SR的之间的短期行为与长期变化联 系起来。 误差修正模型的结构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