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窑常见问题

合集下载

隧道窑的自问自答

隧道窑的自问自答

隧道窑技术自问自答一.隧道窑的由来,以及优缺点因为窑的内腔象一条隧道,故而得名,隧道窑。

优点:1、生产连续化,周期短,产量大,质量高。

2、利用逆流原理工作3、烧成时间减短。

4、节省劳力。

5、提高质量,预热带、烧成带、冷却带三部分的温度,常常保持一定的范围,容易掌握其烧成规律,因此质量也较好,破损率也少。

缺点:因是连续烧成窑,所以烧成制度不宜随意变动,一般只适用大批量的生产和对烧成制度要求基本相同的制品,灵活性较差。

二.隧道窑的工艺流程隧道窑的工艺流程大体分为3个带:1.预热带:预热带的用是给窑车砖坯进行初期的预热,将砖坯中的水分,杂质排出砖坯进行第二次的干燥,保证砖坯不至于水份含量过高急剧加热产生炸裂。

一般来说预热带的操作对整个烧成工艺的成品率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若操作不当就会导致砖坯排水不充分造成了砖的压花(砖垛搭接处产生一圈黑纹)、黑心(砖中结构水没有排出就进行了烧结致使氧气进入不到砖的内部而使砖坯内燃掺料燃烧不充分)、网状裂纹。

2.培烧带:培烧带的作用是将窑车砖坯进行高温培烧,将砖坯中的内燃掺料作为燃料进行砖的高温烧结。

培烧带的操作是整个烧成工艺的核心,对砖的成品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若操作不当直接影响着成品的产质量,所以说应该针对本厂的工艺参数制定一套合理的烧成制度并且不宜随意改动。

3.冷却带:冷却带的作用是将烧好的高温砖坯进行冷却降温成为成品。

冷却带的操作对于整个烧成工艺起着改善作业环境提高能源利用的优化作用。

三.隧道窑的原理利用气流走向的原理来对制品进行预热、烧成、冷却。

总的来说培烧带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在隧道窑前端烟囱或引风机的作用下,沿着隧道向窑头方向流动,同时逐步地预热进入窑内的制品,这一段构成了隧道窑的预热带。

在隧道窑的窑尾鼓入冷风,冷却隧道窑内后一段的制品,鼓入的冷风流经制品而被加热后,再抽出送入干燥窑作为干燥生坯的热源,这一段便构成了隧道窑的冷却带。

四.本厂隧道窑工艺的设备及其作用:1.牵引机:起到窑车运动的作用,操作时一定要按操作规程操作。

隧道窑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隧道窑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e t nd p o o e e p a t a ou i n . c. ,a r p s s fw r ci ls l to s c K e or :t nn lkl c a k yW ds u e i n,r c
隧道窑在生产 过程 中经 常容易 出现过火 、 欠火 、 裂 纹、 塌坯等故 障 , 根据 我们单位多 年的生产 实践 和技术 服务经验 。 现将隧道窑常见故 障及 处理方法汇总如下
本 栏 编 辑 : 国凤 孙
隧道 窑 常 见 故 障 及 处 理 方 法
王宏 伟 ( 东泰 安 宏 泰公 司 , 东 泰 安 2 1 0 ) 山 山 7 0 0
摘 要 : 细 分析 了隧道 窑焙 烧 中 出现 过 失 、 火 、 纹 、 坯 等 故 障 的原 因 , 详 欠 裂 塌 并提 出 了切 实 可行 的 处理 方 法 。
损 失 当发 现 窑 内高 温 点 温 度 超 过 正 常 温 度 3 0℃ 以
在确 保投煤 孑 处于 负压 状态 时 . 以打开投 煤孔 L 可 盖 。 样 冷风 顺 着 投煤 孔 进入 窑 内 . 但 可 以减 少 高 这 不
温对窑顶 的威胁 . 减少成品砖过火也有很大 的好处 对
当投煤 孔处 于正压 状态 下 . 开孔 盖放 出部 分热 打
WANG n we Ho g— i
Ab t ac :The a te e a ay e o a ls o un e i sr t ri l n l z s s me fu t ft n l kl n,s c s n r rn ,c a k a d s ti g c la s , u h a ,u def i g r c n etn o lp e i
原则 。
22 减 缓 进 车 速 度 .

隧道窑轨道膨胀问题分析

隧道窑轨道膨胀问题分析

隧道窑轨道膨胀问题分析
在生产过程中,轨道无规则的向外伸长,导致托车不能正常运行,有的还在窑内出现顶车现象,致使生产厂家进行停窑维修,严重影响了正常生产。

就这一问题的出现,现根据笔者多年从事窑炉行业上的工作经验,作一情况分析,仅供生产厂家参考。

一、存在问题的诸多方因素
1.轨道膨胀的留设尺寸大小是否合理;
2.轨道安装长度尺寸及轨道的配置大小是否合理,轨道的材质是否达到设计要求标准;
3.轨枕的埋设尺寸及轨道接头的轨枕留设方式是否合理;
4.轨道安装时水平度与轴线尺寸是否符合要求,轨道安装完毕后,是否加焊轨道挡铁;
5.窑车轮子与轨道面是否吻合;
6.窑车运行时车轮轴与窑内轨道线是否垂直成90度;
7.窑车轮内轴承是否安置耐热温轴承,润滑滚动自如;
8.窑车控制轮与滑动轮边与轨道边留设的尺寸大小是否合理;
9.窑车与窑车之间的接口密封性能是否完好,是否有串火现象,引起轨道面温度过高,使轨道无规律膨胀;。

隧道窑砌筑施工中常见错误做法及原因分析

隧道窑砌筑施工中常见错误做法及原因分析

隧道窑砌筑施工中常见错误做法及原因分析一座隧道窑的施工质量好坏,关系到该窑投产后能否发挥功能和正常运行,甚至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窑炉施工过程中,在设计部门的帮助下,健全和完善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建立一套严格的管理方式,从而保证所承担工程的施工质量。

以下对隧道窑建筑过程中常见的错误施工做法进行分析,仅供参考。

一、对灰缝控制不重视灰缝是保证窑体结构强度和密封性的重要措施,然而一些非专业窑炉施工单位对灰缝的控制不重视,施工质量很差,灰缝超厚和不饱满现象普遍存在,使窑体砌筑质量下降。

找耐火材料网根据各厂的总结分析,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施工员放松对质量的监督检查,以及工人对砌筑部侠的技术要求不明了,盲目施工,造成灰缝质量不合格。

其二,砌筑窑炉用的耐火砖质量不合格,几何尺寸远未达到规定标准,给施工带来困难,因而放宽对灰缝的控制。

其三,为了赶工期抢进度,对灰缝的质量“无暇顾及”,未能严格控制灰缝质量就成了情理之中的事。

针对以上情况,在隧道施工之前,应该请设计人员到现场仔细进行图纸技术交底,让有关人员领会设计要求和控制要点,并向全体施工人员进行再交底,制定相应的保证措施,层层把关,确保灰缝的施工质量。

二、回填保温层不符合要求烧砖隧道窑的内墙与外墙之间常常留有0.6-1.5m的空间,并填充干粘土或其废渣作窑体的保温层。

这是为了降低造价而采取的办法。

显然,回填保温层属于窑体的隐蔽工程。

因而这成了一些人偷工减料的好地方。

为了完成本班组的施工进度,某些工人趁技术员不在现场,不管回填土的含水率有多少,也不顾粒径的大小,凡工地上一切建筑废料统统填将进去。

更严重的是,不执行分层夯实的要求,填进了之。

这样施工出来的“回填保温层”,其效果可想而知。

尽管外面窑墙砌筑得再漂亮,必定也是败絮其中,不起任何作用,往往造成漏气、能耗高和次品增多的后遗症。

回填土的施工必须坚持执行低水分、细粒度和分层夯实的“三要素”原则。

移动式环形隧道窑存在的几处硬伤 文档

移动式环形隧道窑存在的几处硬伤 文档

移动式环形隧道窑存在的几处硬伤王晋麟关键词:移动式环形隧道窑,问题,缺陷,改进,探讨摘要:文章认为移动式环形隧道窑有比一般隧道窑有相对投资少、建窑时间短、生产成本低、焙烧能耗少;比一般轮窑机械化程度高,工人劳动强度低,工作环境好等优点,但也提出移动式环形隧道窑在当前使用中的出现的一些问题,供探讨。

主要问题有不适合北方冬季寒冷地区使用、对建设场地要求、不能达到环保标准要求及工艺技术方面一些问题。

并提出希望改进完善的意见。

移动式环形隧道窑的结构及生产工艺特点和一般隧道窑不同,和一般轮窑也不同:它比一般隧道窑有相对投资少、建窑时间短、生产成本低、焙烧能耗少;比一般轮窑机械化程度高,工人劳动强度低,工作环境好等。

这种窑型在最近十几年发展很快,国内大概有十几个省先后建了有几十条这种移动式环形隧道窑的生产线。

这些建成的移动式环形隧道窑结构、性能各有特点,并且都比1998年始建于山西寿阳的第一条移动式环形隧道窑雏形有一定的提高和改进。

但是,笔者发现使用这种窑的生产线实际使用的效果不尽如意,暴露出许多缺陷,存在有不少问题,大多没有达到设计人员或窑炉公司的各项承诺。

有的是移动式环形隧道窑本身的结构问题和质量问题,有的是受这种窑的特点所限定的工艺问题,还有的是环保问题等,最终影响到产品产量和质量,特别是产品的质量。

除了少数几家企业的产品质量还不错外,大多厂家的产品质量都较差,废品率较高。

造成移动式环形隧道窑成为“问题窑炉”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比如有原料原因、设计原因、设备使用和生产管理等原因。

但移动式环形隧道窑本身确实、明显存在一些严重的问题和缺陷,有几处难治的硬伤。

本文重点只谈移动式环形隧道窑的问题,并且是首先在保证产品质量和符合环保要求,以及投资合理的前提下讨论移动式环形隧道窑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移动式环形隧道窑不适合北方冬季寒冷地区使用几乎所有的移动式环形隧道窑,把成型后湿坯体的码坯、干燥、焙烧和卸砖出窑四个主要工序的生产活动都紧凑的布臵在环形窑道上,有的还把泥料搅拌(二搅)和砖坯成型设备、切码设备也布臵在环形窑道上,全都随环形窑道顺次循环移动运作。

试析隧道窑烧砖中的几个问题

试析隧道窑烧砖中的几个问题

烘 烧 一 体 的 隧 道 窑 相 对 于 一烘 一 烧 隧 道 窑 工 艺 简单 、 占地面 积小 、 资省 , 投 近年 来 发展很 快 。
但是 , 目前该种 窑全部都是负压排潮 , 且绝大
多 数 是通 送 风 底 排 潮 。如果 坯 体 含水 量 大 , 度 不 强
够, 很容易发生坍塌。
众所周知 , 隧道窑窑车的上下是两种截然不同 的环境。无论那种隧道窑 , 的焙烧都是采取逆流 它 热对流的方式 。从预热带开始一直到熔烧带 、 温 保 带甚至冷却带 , 大多情况下处 于负压状态 , 而窑 车 与窑车之 间, 内砂封等 即使采 取一些密封措施 , 窑 也不可避免存在一些密封不严 的问题 , 这时窑车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 11 01| ,
研 探讨 科 技 纵 横
SINE & TCI LG C CE OO E H Y

多 达几 十种 的 隧道 窑 。不 正 常 的 往 往 是 正 压 排 潮
百 多天 , 显然 不适 宜正 压排潮 。
的隧道窑居多。究其原因不外乎有这样几种情况 : ① 本 身 的设 计 问题 ;
为 了克 服 这 种情 况 , 建议 与 哈 风 闸 同步设 置 我 相 同数 量 并 可调 节 的 窑底 抽 风 口, 在投 产 前利 用 并
不使 底层坯 体压 坏 , 生产 者采 取 的码 法是筋 朝上 ( L 即孑朝上 ) , 这样 , 不但可以解决底层砖被压坏的问 题, 还可以使烧制出的空心砖 的大面无 “ 压花”( 还 原黑 斑 )可 谓一举 两 得 。 , 由于该 码法 砖孔 是 向上 的 ,
效果如何呢? 自然有好有坏。但再好也不可能
做 到 百 分之 百 的 完美 , 是 怎 么 回事 呢? 因为 绝 大 这 多 数 抽 窑底 风是 设 计 在一 个 或 两个 同定 的位置 , 且

简析隧道窑焙烧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处理方法

简析隧道窑焙烧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处理方法

2022年第1期(总第409期)在隧道窑焙烧过程中,大多数焙烧师傅都遇到过焙烧带坯垛断面火行不一致,一边慢一边快、上火慢底火快、底火慢上火快、火行速度慢但是后火败火快、温度异常等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有经验的焙烧师傅会根据所出现的情况来选择处理方法,但不少焙烧师傅在遇到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情况时,就不知道如何下手解决了。

本人写此文,是把自己所遇到过的、掌握了处理方法的及本人以往焙烧操作中釆用过的处理方法写出来,以供同行们参考并提出宝贵的操作经验。

1窑两侧火行速度不一致的处理方法一般来说,在焙烧过程中,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如下几种情况:①砂封槽一边缺砂严重;②窑车两边距窑墙距离不一致,造成窑墙两侧曲封槽长短不一致;③生产半成品时,码坯机或机械手码垛时,因为窑车轨道设计存在的误差问题,使码的坯垛距窑车两侧距离不一致,换句话说就是窑车一侧距离窄,一侧距离宽,这样直接造成砖坯进窑时砖坯靠近窑一侧太近,而另一侧又太远。

为什么焙烧窑的一侧砂封槽会因为缺砂严重而导致此一侧火行速度较慢呢,因为缺砂会导致窑车底部的冷空气被抽上来而影响预热带砖坯的升温速度,直接造成此一侧的砖坯到达焙烧带时所要求的焙烧温度升温缓慢,而另一侧因为缺砂不严重或不缺砂而升温较快,直观就是坯体断面的火行速度一边快一边慢。

这种情况下,焙烧师傅应经常检查焙烧窑内两侧的砂封槽是否缺砂,如果缺砂应抓紧填砂。

这样,因砂封槽缺砂造成的火行速度不一致也就迎刃而解了。

2窑车与窑墙两侧距离不一致造成曲封槽长短不一致因为窑车与窑墙之间的距离不一致,造成窑炉所设计的曲封槽一边长一边短,因为封闭再严的窑炉,挡风板到窑墙之间总会有一定的距离,以便窑车入窑运行时不至于挂墙而毁坏窑体。

而这个距离会因为进窑端进车,出窑端不封闭而导致凉风顺着此空隙侵入,在曲封槽较短的情况下,更会造成曲封槽失去或者减弱阻挡窑底凉风侵入的作用,在焙烧风闸的作用下而被抽上窑车,造成此一侧因为凉风的侵入而升温缓慢,直接造成此一侧的火行速度较慢,最终导致窑车两边火速一边慢一边快。

隧道窑焙烧时常见问题产生的原因及防治_用好管好您的隧道窑之一

隧道窑焙烧时常见问题产生的原因及防治_用好管好您的隧道窑之一

综合报道
COMPREHENSIVE REPORT

拉条坯 t2 t1+t2+t3≈S+S S:坯垛与窑墙之间的间隙 t:坯垛之间的拉缝 t3 窑宽2500,坯垛宽500 S1=S2=50~80 t1=140;t2=t3=100
瓦世

论 坛
2012.2 2012 来了。 这时最怕的是底火严重超温、 坯体软化、 坯垛 倒塌, 造成焙烧带倒窑。 如果是外投煤较多, 且直落坯垛底部, 造成底 火太大应立即降低远闸, 减小炕腿风的抽力, 同时 调低首闸, 封闭焙烧带火眼, 不使冷风侵入降温。 治本的办法则是码窑时砖坯之间至少应留有 10~15mm (约一指宽) 的风道。 () 8 中火超前, 边火滞后: 焙烧带坯垛中部火势 超前于两边两排以上, 同断面上中部砖坯温度高于 两边 100℃以上。 隧道窑码坯时, 坯垛两边和顶部都必须留有 50~80mm 间隙, 形成一条通畅的风道, 而坯垛上砖 坯之间的缝隙才 15~50mm, 于是大量风从坯垛两侧 快速通过, 带走大量热能, 中部砖坯 “捂着烧” 热又 散不出去, 结果必然造成中火大, 边火弱, 看起来就 像 “中火超前, 边火滞后” 。 其治本的办法是坚持中稀边密的码窑原则, 在 整个坯垛的中部留出通风道, 其留出的通风道的宽 度之和应等于坯垛两侧与窑墙的间隙之和, 以平衡 断面风速, 坯垛断面上留出的通风道宜中间最宽, 两边渐窄, 最好是码成若干个坯垛, 使在窑车上的 坯垛形成纵横风道, 更有利于减少断面温差, 如果 窑高较高, 可以在坯垛上部用几块 “拉条坯” 把相邻 坯垛连起来以增加坯垛的稳定性。 这种分垛拉缝码法的示意图见图 1。
2012.2
论 坛
综合报道
COMPREHENSIVE REPOR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隧道窑常见问题处理方法(一)在隧道窑焙烧中经常遇到的事故性问题及处理方法有下列几种:1点火1.1现象及危害点火准备工作不足是造成点火砖成废品或告等外品及点火失败在现象。

1.2原因(1)点火坯车不够;(2)未按点火操作要领进行操作;(3)点火煤坯未加足燃料;(4)点火坯车上砖坯入窑水分偏高;(5)点火工技术不全面或责任心不强;(6)未掌握好进车时间,不该进车时推车入窑。

使坯垛温度陡降,达不到正常焙烧所需带温度、火度,最后上火熄灭;(7)风闸提得过高,使热风被大量抽走,造成窑温偏低。

1.3处理方法(1)备足点火坯车。

一般点火时应准备好30个以上的干坯车;(2)严格按照点火操作要领进行操作,砌好大灶车,码好与大灶连接的点火坯车带探头砖;(3)点火坯车上砖坯入窑水分必须按制在6%以内,以免在点火后因砖坯过湿使坯车在窑内倒塌;(4)调整好窑上各风闸,并关紧窑门,用风机控制好火焰长度;(5)正确掌握好窑上的投煤时间,必须待窑烧出3排以上火眼,并底火发亮时,才可在窑上投煤引火,而窑内大灶要继续放大火,上下夹击;(6)正确掌握进车时间。

必须烧出9排以上火眼,并底火发亮时,才可以进车,但大灶必须继续烧。

进入5个以上窑车后,大灶方可停烧。

(7)当停烧大灶后发现窑内火小温度降低且有熄火危险时,应迅速关小风机、风闸,打开火眼,投入碎木柴和块状且煤质优良的有烟煤。

待火重新烧正常后才停止此项工作。

2蹲火2.1现象及危害由于某种原因,使隧道窑无条件继续焙烧,被迫蹲火在现象。

蹲火处理不好会造成废品率升高,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熄火在发生。

2.2原因(1)没有砖坯装上窑车,或因管理上的原因,有坯装不上窑车;(2)因为停电不能继续焙烧(顶车机、风机、窑车等);(3)窑内发生事故,不能持续进车(窑车跳轨、窑车坏在窑内、窑内倒坯等)。

2.3处理方法(1)关闭远闸,近闸也需开很小,减少通风,或只留1-2个风闸,其余全部关闭;(2)维持窑内温度,采取间断地,少量地添煤(1/3铲);(3)尽量降低火行速度;(4)尽快修复损坏设备,进入正常焙烧;(5)尽快处理窑内事故,跳轨车、坏窑车、倒窑车;(6)当遇到停电风机不能运转时,应打开窑门,揭开烧成带和预热带之间在投煤孔盖;(7)停电时应备有应急电源,保持顶车机能正常运行,每隔4-6h推一个坯车进窑,若无坯车,窑车也可,待来电有坯车时再把空车拉出,填入坯车。

此法主要是停电时间长时采用。

3倒窑3.1现象及危害在窑内发现窑车上的坯垛靠墙和向中间倒塌,或者整批地倾斜。

一个窑车上的坯垛在倒塌会想起邻窑车上坯垛在连续倾倒,堵塞火路,影响焙烧,造成大量成品砖报废。

同时会损坏窑墙、窑车密封装置和窑车。

3.2原因3.2.1预热带前发生倒窑(1)坯垛未码稳;(2)顶车机操作不慎或顶推时不平稳,瞬时推力过大,坯困运行中惯性倾倒;(3)坯体强度较低,不能承受坯垛自身重量。

3.2.3烧成带发生倒窑(1)温控不准,外投煤过多;(2)焙烧带拉得太长,高温持久,辐射热量大工业内燃料掺配过高且不均匀,使局部砖坯过烧,软化倒塌。

3.3处理方法3.3.1预热带前发生倒窑(1)码好窑车上的坯垛,码坯时坯垛要直,不要有倾倒倾向;(2)烧成带及时蹲火;(3)倒塌的窑车及时处理,当离进车端窑门不是太远时,最好关掉风机,打开进车端窑门,把倒塌的窑车及时处理好拉出,,以免引起与倒坯车相邻在车连续倒塌;(4)控制入窑坯体残余水分,坯体残余水分最好控制在6%以内;(5)成型时增加坯体的初始强度,使其能承受坯垛自身重量;(6)选择责任心强在顶车机操作工操作;(7)最好选用运行平稳在顶车机(液压式),不要选用运行不很平稳在顶车机(机械式)。

3.3.2预热带倒窑(1)适当缩短预热带,将相对集中开闸排烟改为相对分散开闸排烟,以降低烟气相对湿度;(2)倒坯车离进车端较远时,中间倾倒的车可不做处理,但应随时观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当车上边部坯体倾倒并擦碰窑墙时,可打开检查门进行处理。

3.3.3烧成发生倒窑(1)根据具体情况,缩短进车间隔时间表,甚至可以连续进车,以便缩短烧成带;(2)将烧成带投煤孔打开放“火”;(3)打开余热闸或放热闸排出高温气流,降低烧成带温度及时合理调整内燃料掺量及均匀程度;(4)风闸全部高提或部分高提,拉火向前;(5)出完红砖在每台窑车码坯前应检查车面并进行修补,不平车面的窑车不能码坯,码好坯也不能进窑。

保持每台进窑车车面平整。

4上下温差大4.1现象及危害坯垛上部温度上升过快已能进入焙烧带,而下部温度上升过慢无法进入焙烧带的现象。

其危害是促使进入焙烧带的砖垛下部必须急剧升温才能与砖垛上部同步,打乱国升温曲线,势必造成下部废品过多,只有缓进焙烧带减慢焙烧进度,而这又必然影响产量。

4.2原因(1)窑门密封不严;(2)预热带窑体漏风严重,从缝隙中渗入大量冷风;(3)砂封槽、车封、砂封不严密,从窑车底漏入大量冷风;(4)坯垛与窑拱顶间间隙过大,从此处也能有大量冷空气进入;(5)排烟口位置偏高也会增预热带温差;(6)窑车上坯垛之间稀密不当也会增大预热带温差;(7)风机、烟闸使用不当;(8)窑底未设置车底闸或车底闸使用不当。

4.3处理方法(1)加强进车窑门的密封;(2)做好窑曲封、车封、砂封,防止车下风上窜;(3)设置车底风闸给车下风找出路;(4)坯垛顶部与窑内拱顶之间应保持最小距离,最好控制在50mm以内,且窑拱最好为平顶或微弧顶;(5)排烟口的位置不宜过高,且最好做成扁平式为好;(6)适当延长排烟口在分布长度,使风机抽风排烟时把上面的热气流往下拉,缩小预热带上下温差;(7)合理选择风机并控制调节好风机抽力,避免预热带负压过大;(8)窑车上部坯体适当稀码,有利于上面热气流往下面拉开档;(9)实行窑底压力均衡制度,根据窑车上部各个点的压力值来控制车下面相应各个点的压力值,使车上车下压力平衡;(10)合理使用烟闸,根据窑的具体情况对烟闸进行开启和调整开启高度;(11)码坯时在坯垛不会与窑墙擦挂的情况下尽量往两边靠,以减小坯垛与两边窑墙在间隙,这个间隙最好控制在60mm,不要超过80mm。

5欠火5.1现象及危害性砖的色泽呈浅黄色、红黄色或土黄色,强度低,音略哑。

过多的欠火砖会增大废品量,增加成本,降低经济效益。

5.2原因(1)码窑密度不合理;(2)整个窑断面欠火是因为烧窑工懒烧窑或技术水平低,看火偏“嫩”,致使焙烧温度低;(3)内掺燃料过低;(4)坯垛两边与窑墙间隙过大;(5)坯垛顶部与窑顶间隙过大;(6)抽力过大,保温较差;(7)没有正确掌握焙烧制度;(8)火烧飘国或窑的边部通风过量;(9)近闸提得过高或不合理。

5.3处理方法(1)应仔细研究码窑形式和焙烧制度,调整码窑密度,使窑内上下和断面温度差减小并使纵断面上升温比较均匀;(2)掺足内燃料;(3)使用风闸和投煤纠正窑内温差;(4)延长保温带;(5)尽量减小坯垛与窑墙、窑顶之间的距离;(6)设法调整控制窑内气流流速,提高窑内火温。

6过火6.1现象及危害在焙烧带的高温段内,从火眼可以看到局部地方温度过高,火焰呈白色,此时焙烧温度一般都超过980℃。

砖的收缩过大,砖体积减小或变形或弯曲,坯垛向中间倾倒。

这样会使过火部分在坯体变成焦砖成为废品,甚至可能烧流,烧成大坨,增加废品量,增大出窑难度,甚至可能由于无法正常卸下砖制品面影响窑的正常进车和焙烧。

6.2原因(1)内燃掺配比不正常,内掺燃料过多,或从火眼投入的燃料过多;(2)焙烧温度超过烧成温度,使砖坯软化;(3)码坯密度过大,中部未留出足够的通风孔道;(4)预热带向中间倒的坯车进入焙烧带也会出现过火现象。

6.3处理方法(1)在过火的地方停加外燃料,后底火长时可停加;(2)严格掌握内燃发热量和配合比,按规定掺入内烯料并使其掺配均匀;(3)适当降低码坯密度,并在坯中部留出足够的通风孔道;(4)如整个焙烧带过火,应停加燃料,并减少进入窑内的氧气,使火逐步减弱。

也可以在火眼处投一些砂土,降低窑内温度;(5)提起后部余热闸放热;(6)揭开火眼盖放热。

根据窑内火情变化,要及时揭开或盖上火眼盖,防止过量放热。

7火滞7.1现象及危害火头停滞不前,不能流畅地继续前走。

这将影响生产进度,增大燃料用量。

7.2原因(1)风闸年久失修,漏风严重;(2)焙烧操作人员疏忽,将风闸烧穿,窑内气体经损坏的风闸大量漏出;(3)近闸提得过高,其抽力超过了预热风闸的牵引抽力。

7.3处理方法(1)停窑时换上新风闸或打开风闸外检门对风闸进行修补或处理;(2)降低近闸,提高远闸;(3)用热量较高易燃的燃料焙烧,并将火迅速向前延伸。

8近火8.1现象及危害从窑顶火眼向外窜火,使焙烧不能正常进行。

8.2原因(1)排烟系统底部湿度较大或有水分,造成排烟系统阻力过大,排烟道温度降低;(2)风机或风道发生故障;(3)风闸破损或密封不严;(4)保温带车度风漏入窑内的量太大。

8.3处理方法(1)排除排烟系统底部的水分;(2)修复风机或风道;(3)修补风闸或换上新风闸。

9火势上飘‘底火差9.1现象及危害火焰只在焙烧带上部前进,窑底部无火呈黑色或火很小,而焙烧高温带“返火”很大,使焙烧不能正常进行。

9.2原因(1)排烟风机抽力过低或不足;(2)风闸提得过低过远,没有很好地利用风机的抽力;(3)码坯不合理,炕腿过低或炕腿过高过稀;(4)燃料灰分过大;(5)底部投煤过多,灰渣堵塞下火道,使腿部通风不良;(6)坯垛上部火眼处码得过密,投入火眼的煤屑停留在坯垛上部,只在上边燃烧;(7)窑与窑车之间曲折密封不严,窑底漏入的冷空气会使底部温度降低,底火差,火势上飘;(8)冷却带过短,造成通风量过大,下部冷却过快,后火熄灭过早。

9.3处理方法(1)根据风机抽力大小,适当调整坯垛上部的密度;(2)在码火眼处的坯垛时,应保证投入的煤大部分落到窑底,不会大量停留在坯垛上部;(3)高提风闸,适当缩短预热带,加长焙烧带;(4)近提风闸,将上火拉下去,等底火烧到了3-4排好火后,再恢复正常用闸,(5)合理调整各带长度;(6)改变炕腿码法;(7)及时调节烟闸的开启,适当提高近闸,降低远闸。

10上火快、下火慢10.1现象窑内上部火焰向前运动得较快,呈红黄色,而窑内中下部却呈暗红色。

10.2原因(1)风机抽力不够,使大量热气体向上或斜向运动;(2)码坯形式不合理,上部码得较稀或有空洞,使火焰在窑上部运行较快;(3)坯车上部码得过密,以致投入的燃料堆置在坯垛上部燃烧而下部火力不足;(4)车和车之间,窑封与车封之间密封不严,使车底风漏入窑内,致使下部温度上升较慢。

10.3处理方法(1)增加风机抽力;(2)调整风闸,把焙烧带最前面的风闸提到位,使焙烧带正负压操作;(3)坯垛上部适当加密,但必须注意码坯间隙,不能影响投煤下落,(4)窑封、土封、砂封要做好,防止车底风的漏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