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课件-晚古生代地层共29页文档
合集下载
古生物课件-晚古生代地层29页PPT

暖水动物群,温凉水动物群和冷水动物群
8
晚古生代地层
9
泥盆纪地层
华南板块泥盆系发育; 华北板块主体无泥盆系记录
10
华南板块泥盆纪地层序列
——象州型和南丹型 华南板块泥盆纪古地理
11
深浅海
融 县 组
谷 闭 组
桂
中
泥
盆
系
剖
面
滨海
12
象州型
地层:浅水碳酸盐岩为主,厚度较大
生物化石:丰度和分异度高;以腕足、珊瑚、层孔 虫、苔藓虫大量繁盛为特色,并有双壳、腹 足、头足、三叶虫、棘皮类、厚壳竹节石、 介形虫、藻类等多门类化石。层孔虫、复体 四射珊瑚和层孔虫为主筑积而成的生物礁广 泛分布。
构造史:Pz2末期,经向联合古 陆(Pangea)的形成
Pz2:165 Ma
4
晚古生代的生物界
•脊椎动物 •陆生植物和昆虫 •海生无脊椎动物
5
陆生脊椎动物
泥盆纪
石炭纪
二叠纪
两栖类的时代 鱼类的时代 两栖类的大发展 两栖类的进化
原始爬行类的出现 爬行类的初步发展
D1:无颌类为主; 主要为迷齿类(或
环境:浅水富氧的碳酸盐台地环境
13
南丹型
地层:主要为暗色含浮游、游泳生物的薄层泥岩、 泥灰岩、泥晶灰岩和硅质岩
生物化石:菊石、竹节石及无眼的三叶虫 环境:较深水滞流贫氧的微型裂陷槽(台内断槽)
沉积
14
海槽型 象州型
南丹型
华南泥盆系柱状对比图
15
Limestone with stromatoporoids, D2d-j, 贵州独山
马平组(上部) 灰岩,向上序列变浅
25
二叠纪地层
07晚古生代地史

二、Pz2 古生物
1 脊椎动物(vertebrate) 2 陆生植物(terrestrial plants) 3 海生无脊椎动物(marineinvertebrate)
2.1 Pz2 陆生脊椎动物
陆 泥盆纪 鱼类的时代
D1:无颌类为主; D2-3:上下颌分化, 如沟鳞鱼; 晚期出 现 鱼 类 向两 栖类 的演化
地层:主要为暗色含浮游、游泳生物 的薄层泥岩、泥灰岩、泥晶灰岩 和硅质岩 生物化石:菊石、竹节石及无眼的三 叶虫 代表—较深水滞流贫氧的微型裂陷槽 (台内断槽)沉积
华南泥盆系柱状对比图 Devonian correlation of the South China Plate
华南泥盆系沉积示意剖面图
Limestone with stromatoporoids, D2d-j, 贵州独山
象州型D
南丹型D
Dark mudstone,D2-Luofuzu, 广西南丹罗富
海槽型D
Dark shale and siltstone,D1, 广西钦州樟木南流江
D3古地理图
泥盆纪华南板块内部古地理变化
C1海相生物群落(海底世界)
三、中国东部晚古生代古地理 Pz2 Paleogeography,E. China
1 泥盆纪古地理
2 石炭纪古地理 3 二叠纪古地理
3、1中国东部泥盆纪古地理 Pz2 Paleogeography,E. China
华南板块泥盆系发育; 华北板块主体无泥盆系记录
华南板块泥盆纪地层序列 ——象州型和南丹型 华南板块泥盆纪古地理
联合古大陆 的逐步形成 C2-P1北美板 块与非洲板 块碰撞,形 成阿帕拉契 亚褶皱带 P西伯利亚板 块与欧洲板 块碰撞,形 成乌拉尔褶 皱带 C1/C2天山运 动 中间地块逐 渐北移
第六章晚古生代

上又一重大事件。 总鳍鱼类
2008-10-19
11
晚 古 生 代 的 化 石
2008-10-19
12
2008-10-19
13
第二节 晚古生代古地理
一、泥盆纪古地理特征 泥盆系广泛分布,除华北、四川盆地及黔北以外,
其他地区都有分布。 古地理特征是由海向大陆环境转化,岩相类型复
杂。 海相、陆相、海陆交互相均有。
9
二、陆生植物
晚古生代是蕨类植物发展的时代。 石炭纪陆生植物进一步繁荣,地球上首次出
现大规模森林。 晚石炭世,成为全球第一个重要成煤期。 晚二叠世,裸子植物占主导地位,渐近中生
代植物群面貌,显示出植物界又出现一次重 大变革。
2008-10-19
10
三、脊椎动物
泥盆纪被称为鱼类时代。 鱼——两栖类。 石炭——二叠纪是两栖类时代。 两栖类演化为原始爬行类,这是脊椎动物进化史
2008-10-19
14
(一)华南区
泥盆系广泛分布,除四川盆地及黔北以外,其他 地区都有分布。
海侵范围,局限于部分地区(滇东、黔南、广西、 湘中、广东、鄂西等地),在湘赣交界一带,形
成海陆犬牙交错的指状海湾,在东南古陆内发育 了内陆盆地。
西南浅海相、湘赣海陆交互相、下扬子等为陆相
1.广西象州剖面(象州型)
气候带的明显分异 生物界的中要变革
2008-10-19
22
(一)华北东-北南部区
二叠纪华北区除极少数地区在初期有短暂的海 侵外、基本上脱离了海洋环境,故二叠系为一 套陆相地层。
1.山西太原西山二叠系剖面 2.分析 二叠系下部为陆相含煤地层,二叠系中、上部
为一套杂色至红色碎屑岩系。
2008-10-19
11
晚 古 生 代 的 化 石
2008-10-19
12
2008-10-19
13
第二节 晚古生代古地理
一、泥盆纪古地理特征 泥盆系广泛分布,除华北、四川盆地及黔北以外,
其他地区都有分布。 古地理特征是由海向大陆环境转化,岩相类型复
杂。 海相、陆相、海陆交互相均有。
9
二、陆生植物
晚古生代是蕨类植物发展的时代。 石炭纪陆生植物进一步繁荣,地球上首次出
现大规模森林。 晚石炭世,成为全球第一个重要成煤期。 晚二叠世,裸子植物占主导地位,渐近中生
代植物群面貌,显示出植物界又出现一次重 大变革。
2008-10-19
10
三、脊椎动物
泥盆纪被称为鱼类时代。 鱼——两栖类。 石炭——二叠纪是两栖类时代。 两栖类演化为原始爬行类,这是脊椎动物进化史
2008-10-19
14
(一)华南区
泥盆系广泛分布,除四川盆地及黔北以外,其他 地区都有分布。
海侵范围,局限于部分地区(滇东、黔南、广西、 湘中、广东、鄂西等地),在湘赣交界一带,形
成海陆犬牙交错的指状海湾,在东南古陆内发育 了内陆盆地。
西南浅海相、湘赣海陆交互相、下扬子等为陆相
1.广西象州剖面(象州型)
气候带的明显分异 生物界的中要变革
2008-10-19
22
(一)华北东-北南部区
二叠纪华北区除极少数地区在初期有短暂的海 侵外、基本上脱离了海洋环境,故二叠系为一 套陆相地层。
1.山西太原西山二叠系剖面 2.分析 二叠系下部为陆相含煤地层,二叠系中、上部
为一套杂色至红色碎屑岩系。
第二篇第八章晚古生代精品PPT课件

4.二叠纪末期生物灭绝事件
晚古生代生物演化中的一个重大事件,是 二叠纪末海生生物出现大规模的群集灭绝。有 人统计,二叠纪末绝灭的生物科数占60% (T.Schopf,1974),种数减少了96%,被认为 是显生宙以来最大的灾变。绝灭的主要生物是 蜓类、四射珊瑚、床板珊瑚、三叶虫、笔石、 长身贝等。有些生物数量骤减,如具铰合构造 的腕足类及海百合等。
泥盆纪形成了华北-柴达木和华南板块相 隔不远而又独立发展的局面。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一)华南板块及其大陆边缘泥盆纪地史特征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1.华南板块泥盆系沉积古地理
加里东运动之后,东南加里东造山带隆升, 扬子板块主体上升为陆。因此在泥盆纪初期,除 桂东南钦(州)防(城)地区存在残余海槽和滇 东一带见到陆相泥盆系与志留系连续过渡外,华 南其它地区均为遭受剥蚀的古陆或山地。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3、晚古生代的全球气候分带逐渐明显,反映 不同气候特征的沉积、生物标志也丰富多样。
最令人注目的是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冈瓦纳 大陆主体处于南半球高纬度带,形成了地质历史上 著名的冈瓦纳大陆冰盖和广泛分布的冰碛物。在热 带、亚热带低纬度区,常形成大型的生物礁和介壳 滩,对油、气的聚集和多金属矿产的形成提供了有 利条件。在陆上暖热潮湿气候区,滨海沼泽规模宏 大,首次出现高大热带丛林,是地史上第一个重要 聚煤期。
早石炭世晚期海侵加大,造成超覆,滇黔桂 一带出现一套厚达数百米的碳酸盐沉积,以含有大 型长身贝类和少量游泳的菊石为特征。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晚石炭世,海侵范围进一步扩大,岩性相对 稳定,一般厚200-400m左右。滇黔桂一带仍处 于沉降中心部位,含燧石团块的灰岩厚度超过 800m,生物则以蜓类为主。向西北至四川龙门山 一带,晚石炭世也属碳酸盐沉积。晚石炭世的海 侵向东达到闽中地区,可直接超覆在前泥盆纪变 质岩系或上泥盆-下石炭统陆相地层之上。
晚古生代生物演化中的一个重大事件,是 二叠纪末海生生物出现大规模的群集灭绝。有 人统计,二叠纪末绝灭的生物科数占60% (T.Schopf,1974),种数减少了96%,被认为 是显生宙以来最大的灾变。绝灭的主要生物是 蜓类、四射珊瑚、床板珊瑚、三叶虫、笔石、 长身贝等。有些生物数量骤减,如具铰合构造 的腕足类及海百合等。
泥盆纪形成了华北-柴达木和华南板块相 隔不远而又独立发展的局面。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一)华南板块及其大陆边缘泥盆纪地史特征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1.华南板块泥盆系沉积古地理
加里东运动之后,东南加里东造山带隆升, 扬子板块主体上升为陆。因此在泥盆纪初期,除 桂东南钦(州)防(城)地区存在残余海槽和滇 东一带见到陆相泥盆系与志留系连续过渡外,华 南其它地区均为遭受剥蚀的古陆或山地。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3、晚古生代的全球气候分带逐渐明显,反映 不同气候特征的沉积、生物标志也丰富多样。
最令人注目的是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冈瓦纳 大陆主体处于南半球高纬度带,形成了地质历史上 著名的冈瓦纳大陆冰盖和广泛分布的冰碛物。在热 带、亚热带低纬度区,常形成大型的生物礁和介壳 滩,对油、气的聚集和多金属矿产的形成提供了有 利条件。在陆上暖热潮湿气候区,滨海沼泽规模宏 大,首次出现高大热带丛林,是地史上第一个重要 聚煤期。
早石炭世晚期海侵加大,造成超覆,滇黔桂 一带出现一套厚达数百米的碳酸盐沉积,以含有大 型长身贝类和少量游泳的菊石为特征。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晚石炭世,海侵范围进一步扩大,岩性相对 稳定,一般厚200-400m左右。滇黔桂一带仍处 于沉降中心部位,含燧石团块的灰岩厚度超过 800m,生物则以蜓类为主。向西北至四川龙门山 一带,晚石炭世也属碳酸盐沉积。晚石炭世的海 侵向东达到闽中地区,可直接超覆在前泥盆纪变 质岩系或上泥盆-下石炭统陆相地层之上。
第十三章 晚古生代的古生物、古地理和古构造史

华 南 地 区 茅 口 期 古 地 理 图
华南地区龙潭期古地理图
华 南 地 区 大 隆 期 古 地 理 图
干旱气候条件下的内陆河湖沉积
P3
河湖沉积环境
P2
海退背景下的三角洲平原泥炭沼泽环境
P1
山 西 太 原 二 叠 纪 地 层 剖 面
华北板块二叠纪地层序列
时代 P2 组 石千峰组 上石盒子组 下石盒子组 P1 山西组 太原组中上部 C 太原组下部 岩 性 红色砂泥岩,含石膏,干旱气候条件 杂色砂页岩,少量植物化石,半干旱气候 黄绿、灰绿色砂页岩,下部含不规则煤层, 植物化石丰富 黑色砂页岩含煤沉积及钙质页岩,近海平原 泥炭沼泽
D1莲花山组/Cam3,广西金秀河口美村
交错层理,D1 莲花山组, 广西横县六景
Rusophycus Cruziana D1莲花山组, 广西 横县 六景
泥质砂岩, D1那高岭组, 广西横县六景
砂岩, 黑色页岩, D1郁江组, 广西北流大风门
D2 东 岗 领 组 贵 州 独 山 ,
珊瑚礁,D2东岗领组,贵州独山
蜥螈(P1)—原始爬行类
大异齿龙(P)—背部具帆状构造
爬行类 reptile
中龙的分布与大陆漂移
两栖类一直在减少
以前人们对世界上两栖类动物数量的减少 的印象,主要是来自口耳相传的说道,并 没有多少确切的依据。现在,通过对从 1950年到1997年多达900种以上的两栖类 动物数量的时间序列研究,这些印象得到 了证实。在过去的40多年里,两栖类动物 数量的以每年平均4-5%的速度减少,并 且在1960年代有某些突然的下降。 [Nature, 2000/4/14, p. 752];
华北板块石炭纪地层序列
时代 C2—P1 C2 组名 太原组 本溪组 O1
第七章 晚古生代的地层、古地理和古构造

椎
动
物
二叠纪
D2-D31: 双 带 型 和 C1: 三带型单体 泡沫型 石燕贝 类繁盛, D3 穿孔贝类 长身贝类为主
P1:三带型复体 长身贝类,石燕贝类, 晚期欧姆贝槽中隆从光滑到 有放射线,C尚出现分叉
个大, 拟旋 旋壁 蜂巢 3-4 脊、列孔、 层 层 副隔壁
第一节 晚古生代的生物界 欧美植物群
• 地区:分布于欧洲和北美 • 时代:二叠纪 • 特征:生长高大的蕨类为主,有石松、节 蕨、真蕨、种子蕨、科达等,最大特征是 出现有特点的真蕨类 • 气候:西方热带气候 • 代表分子:美羊齿
12
三、晚古生代的海生无脊椎动物
海
四射珊 瑚 腕足类
生
泥盆纪
无
脊
石炭纪
19
水侵自西向东
中 国 东 部 晚 泥 盆 世 古 地 理 图
20
第二节 晚古生代的地层和古地理特征
3. 华南板块大陆边缘
1. 华南板块北缘S/D,无火山活动,为砂页岩 和灰岩沉积; 2. 西缘为碳酸盐; 3. 东南缘无露头。
21
第二节 晚古生代的地层和古地理特征
(二)华北地区
泥盆纪时华北板块无沉积记录;推论泥盆 纪时仍处于陆上剥蚀状态。
(三)华北板块二叠纪地层序列
41
山 西 太 原 二 叠 纪 地 层 剖 面
42
第二节 晚古生代的地层和古地理特征
(四)华北板块二叠纪古地理
华北板块主体自二叠纪起已基本脱离海 洋环境 • 早二叠世早期(太原组中上部)华北及 东北南部普遍出现聚煤环境 • 山西期:华北中部为有利成煤带 • 石盒子期:淮南地区发育含煤沉积及富 含Lingula的夹层 • 石千峰期:红色河湖碎屑沉积广布
第13章 晚古生代

在晚古生代,一方面在那些仍然活动着的地槽中进行 着巨厚的沉积(如古地中海地槽、我国的天山地槽), 上古生界总厚度超过万米。 另一方面在许多地台上继续进行沉积,形成上古生界 盖层,厚度也达到上千米。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早古生代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 所以下古生界几乎都是海相地层。而晚古生代时,陆地 扩大了,陆相地层也多起来了;有些地方海陆变化频 繁,还形成了海陆交互相的地层。所以,从地层内容来 看,上古生界比下古生界要复杂的多。这是第一个特点。
第十三章 晚古生代
晚古生代距今4.16—2.51亿年,晚古生代形成的地层称 上古生界,地层年代符号是Pz2。它划分为三个纪,即泥盆 纪、石炭纪、二叠纪。 泥盆纪距今4.16—3.59亿年,这个时期形成的地层称泥 盆系(D),三分。 石炭纪距今3.59—2.99亿年,这个时期形成的地层称石 炭系(C),石炭纪是因其地层中含煤而得名,二分。 二叠纪是古生代最后一个纪,距今2.99—2.51年,其相 应地层称二叠系(P),三分。
其次,自古生代特别是晚古生代以来,大陆块 不断靠近和聚集,若干大陆块边缘和相邻地槽受 到挤压、发生褶皱和隆起上升,形成岛屿和山 脉,导致大陆的拼接和扩大,最后形成联合古陆。 所以海西构造阶段使陆块从分散趋向集中,这是 第二个特点。
古北亚海 西伯利亚 古大西洋 北美 秦岭海 古乌拉尔海 俄罗斯 华北—塔里木 华南
古 太 古特提斯海
澳大利亚 印度
二、联合古陆 的形成
北方各古陆在海西运动 以前,都是被活动性很强 的地槽所分割。
平 洋
非洲 南美
南极洲
海西运动前的大陆分布格局
从石炭纪到二叠纪,许多地槽先后褶皱隆起, 其运动规模远比加里东运动显著而广泛,是造山 作用和火山活动广泛分布的时期。 地球上分布最广的晚古生代海西褶皱山系的雏 形,基本上是在石炭、二叠纪形成。
地层学第七章(晚古生代)

发育滨浅海相碳酸盐岩地层,岩性岩相较为单一。
1.华南板块 贵州南部都匀、独山一带的石炭系发育良好。由滨浅海 相、海陆交互相、潮坪碳酸盐岩相组成。
潮坪碳酸盐岩相
贵 州 南 部 石 炭 系 剖 面
浅海灰岩相
滨浅海相 - 海陆交互相(夹煤层)
潮坪沉积
2.华南板块大陆边缘 华南板块西部大陆边缘,由裂谷型枕状玄武岩夹放射虫
硅质岩,到洋脊、洋岛型火山岩及其火山碎屑浊积岩,也夹
有放射虫硅质岩。应为多岛洋发展阶段。 华南板块北部大陆边缘为南秦岭洋盆,中秦岭以碳酸盐 岩广布,厚度变化较大。南秦岭勉略为蛇绿岩带,已发现深 水放射虫,证明存在结构复杂的构造古地理格局。 华南板块东部边缘为狭窄的活动陆棚带,海侵直接来自 东侧的古太平洋海域。 华南板块以南,海南岛中部五指山地区已发现岩关期
在我国东部(贺兰山-龙门山-大雪山以东)阴山—秦岭之
间的华北区及秦岭以南的华南区,海西运动阶段主要表现为地 壳的大幅度的隆起和坳陷,以及随之而引起的大规模海海进与
海退。
D-C1
★ 华北及东南部广大区域仍属剥蚀区,未见沉积;
★ 中国南部:广西运动后,南方大部为陆相沉积 D1 仅在滇、黔、桂一带有晚期的入侵;
和生物界的重要变革。中国境内早二叠世仍有广泛的海侵,早 二叠世末期构造活动加强;晚二叠世沿秦岭-昆仑山一线为界出 现“南海北陆”对峙局面,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三叠纪。
中国晚二叠世古地理图
(一)华南地区 华南地区石炭纪末期-早二叠世初期普遍海退。早二叠世 早期开始新的海侵,晚期出现显著的岩相分异。早二叠世末期
海陆交互相 - 火山喷发
热带-亚热带 陆表海碳酸盐台地相
浅海碳酸盐岩相 滨海沼泽相 潮坪碳酸盐岩相
2.华南大陆边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深浅海
融 县 组
谷 闭 组
桂
中
泥
盆
系
剖
面
滨海
12
象州型
地层:浅水碳酸盐岩为主,厚度较大
生物化石:丰度和分异度高;以腕足、珊瑚、层孔 虫、苔藓虫大量繁盛为特色,并有双壳、腹 足、头足、三叶虫、棘皮类、厚壳竹节石、 介形虫、藻类等多门类化石。层孔虫、复体 四射珊瑚和层孔虫为主筑积而成的生物礁广 泛分布。
P1
山西组
黑色砂页岩含煤沉积及钙质页岩,近海平原 泥炭沼泽
太原组中上部
C 太原组下部
华北板块主体自二叠纪起已基本脱离海洋环境
28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 —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马平组(上部) 灰岩,向上序列变浅
25
二叠纪地层
•华南板块二叠纪地层序列 • 华北板块二叠纪地层序列
26
山 西 太 原 二 叠 纪 地 层 剖 面
27
华北板块二叠纪地层序列
时代 P2
组 石千峰组 上石盒子组
岩性 红色砂泥岩,含石膏,干旱气候条件 杂色砂页岩,少量植物化石,半干旱气候
下石盒子组
黄绿、灰绿色砂页岩,下部含不规则煤层, 植物化石丰富
始裸子植物
D3时植物的根系可达1m
安加拉植物群 热带植物区 舌羊齿植物群
华夏植物群 欧美植物群
7
海生无脊椎动物
泥盆纪
石炭纪
二叠纪
四射珊 瑚
D2-D31: 双 带 型 和 泡沫型
C1: 三带型单体
P1:三带型复体
腕足类
石燕贝类繁盛, D3 穿孔贝类
长身贝类为主
长身贝类,石燕贝类, 晚期欧姆贝类
蜓
D1→D3石燕类展翼变短, 中 槽中隆从光滑到有放射线,C 尚出现分叉
环境:浅水富氧的碳酸盐台地环境
13
南丹型
地层:主要为暗色含浮游、游泳生物的薄层泥岩、 泥灰岩、泥晶灰岩和硅质岩
生物化石:菊石、竹节石及无眼的三叶虫 环境:较深水滞流贫氧的微型裂陷槽(台内断槽)
沉积
14
海槽型 象州型
南丹型
华南泥盆系柱状对比图
15
Limestone with stromatoporoids, D2d-j, 贵州独山
原始爬行类— Pangea 形成的证
据
6
陆生植物
泥盆纪
石炭纪
二叠纪
特 点
区植 物 分
矮小的裸蕨类
D1 : 无 根 茎 叶 的 分
高大的蕨类为主
化,如裸蕨; 石松、节蕨、真蕨、种子蕨、 裸子植物为主
D2:根茎叶分化,如
科达
松柏、苏铁、
原始石松类
昆虫开始出现
银杏
D3:出现小森林和原 全球第一次重要成煤期
旋壁
3-4 层
蜂巢 层
个大,拟旋 脊、列孔、
副隔壁
特化
Pz 末期 绝灭类
别
四射珊瑚、横板珊瑚、蜓、三叶虫、笔石、竹节石、软舌螺和 长身贝类等
生物分 区(群)
暖水动物群,温凉水动物群和冷水动物群
8
晚古生代地层
9
泥盆纪地层
华南板块泥盆系发育; 华北板块主体无泥盆系记录
10
华南板块泥盆纪地层序列
——象州型和南丹型 华南板块泥盆纪古地理
三个砂岩—页岩及煤层—灰岩沉积旋回
砂页岩夹煤层和灰岩,底部发育铁铝质风化 壳,滨海至滨海沼泽环境
O1
石炭系和二叠系界线位于太原组下部; 近海和海陆交互含煤碎屑堆积(平原河流—三角洲—浅海沉积旋回)。
21
沉积旋回
沉积作用常常具有旋回性的特征,在含 煤沉积中尤为显著。当地层中的沉积物自下 而上出现由粗变细,又由细变粗的反映一次 海进,接着又发生海退的完整过程时,把它 称为一个沉积旋回。划分沉积旋回以海进为 起点,沉积旋回是沉积作用周期性或韵律性 的反映,有不同级别之分,大的旋回可以包 括数个小旋回。
古生物课件-晚古生代地层
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
陆生脊椎动物
泥盆纪
石炭纪
二叠纪
两栖类的时代 鱼类的时代 两栖类的大发展 两栖类的进化
原始爬行类的出现 爬行类的初步发展
D1:无颌类为主; 主要为迷齿类(或
D2-3:上下颌分化,
称坚头类)
如沟鳞鱼;晚期出
现鱼类向两 栖类 晚期出现原始爬行
的演化
类(卵生)
22
二叠纪地层
•华南板块二叠纪地层序列 • 华北板块二叠纪地层序列
23
P3
黔
中
二
叠
纪
地
层
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P2
面
P1
24
华南板块二叠纪地层序列
时代 P3
P2 P1
组
岩性
大隆组 长兴组 龙潭组
茅口组 栖霞组 梁山组
暗色硅质岩 灰岩、含燧石结核灰岩 海陆交互 相砂岩、页岩与灰岩 互层,夹煤层 灰白色厚层灰岩 黑色灰岩,瘤状灰岩夹燧石结核 砂岩、页岩为主, 含煤层
象州型D
16
南丹型D
Dark mudstone,D2-Luofuzu, 广西南丹罗富 17
石炭纪地层
•华南板块石炭纪地层序列 •华北板块石炭纪地层序列
18
C2
黔
南
C1
独
山
石
炭
系
柱
煤层
状
图
19
山 西 太 原 石 炭 系 剖 面
20
华北板块石炭纪地层序列
时代 C2—P1
C2
组名 岩性
太原组 本溪组
深浅海
融 县 组
谷 闭 组
桂
中
泥
盆
系
剖
面
滨海
12
象州型
地层:浅水碳酸盐岩为主,厚度较大
生物化石:丰度和分异度高;以腕足、珊瑚、层孔 虫、苔藓虫大量繁盛为特色,并有双壳、腹 足、头足、三叶虫、棘皮类、厚壳竹节石、 介形虫、藻类等多门类化石。层孔虫、复体 四射珊瑚和层孔虫为主筑积而成的生物礁广 泛分布。
P1
山西组
黑色砂页岩含煤沉积及钙质页岩,近海平原 泥炭沼泽
太原组中上部
C 太原组下部
华北板块主体自二叠纪起已基本脱离海洋环境
28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 —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马平组(上部) 灰岩,向上序列变浅
25
二叠纪地层
•华南板块二叠纪地层序列 • 华北板块二叠纪地层序列
26
山 西 太 原 二 叠 纪 地 层 剖 面
27
华北板块二叠纪地层序列
时代 P2
组 石千峰组 上石盒子组
岩性 红色砂泥岩,含石膏,干旱气候条件 杂色砂页岩,少量植物化石,半干旱气候
下石盒子组
黄绿、灰绿色砂页岩,下部含不规则煤层, 植物化石丰富
始裸子植物
D3时植物的根系可达1m
安加拉植物群 热带植物区 舌羊齿植物群
华夏植物群 欧美植物群
7
海生无脊椎动物
泥盆纪
石炭纪
二叠纪
四射珊 瑚
D2-D31: 双 带 型 和 泡沫型
C1: 三带型单体
P1:三带型复体
腕足类
石燕贝类繁盛, D3 穿孔贝类
长身贝类为主
长身贝类,石燕贝类, 晚期欧姆贝类
蜓
D1→D3石燕类展翼变短, 中 槽中隆从光滑到有放射线,C 尚出现分叉
环境:浅水富氧的碳酸盐台地环境
13
南丹型
地层:主要为暗色含浮游、游泳生物的薄层泥岩、 泥灰岩、泥晶灰岩和硅质岩
生物化石:菊石、竹节石及无眼的三叶虫 环境:较深水滞流贫氧的微型裂陷槽(台内断槽)
沉积
14
海槽型 象州型
南丹型
华南泥盆系柱状对比图
15
Limestone with stromatoporoids, D2d-j, 贵州独山
原始爬行类— Pangea 形成的证
据
6
陆生植物
泥盆纪
石炭纪
二叠纪
特 点
区植 物 分
矮小的裸蕨类
D1 : 无 根 茎 叶 的 分
高大的蕨类为主
化,如裸蕨; 石松、节蕨、真蕨、种子蕨、 裸子植物为主
D2:根茎叶分化,如
科达
松柏、苏铁、
原始石松类
昆虫开始出现
银杏
D3:出现小森林和原 全球第一次重要成煤期
旋壁
3-4 层
蜂巢 层
个大,拟旋 脊、列孔、
副隔壁
特化
Pz 末期 绝灭类
别
四射珊瑚、横板珊瑚、蜓、三叶虫、笔石、竹节石、软舌螺和 长身贝类等
生物分 区(群)
暖水动物群,温凉水动物群和冷水动物群
8
晚古生代地层
9
泥盆纪地层
华南板块泥盆系发育; 华北板块主体无泥盆系记录
10
华南板块泥盆纪地层序列
——象州型和南丹型 华南板块泥盆纪古地理
三个砂岩—页岩及煤层—灰岩沉积旋回
砂页岩夹煤层和灰岩,底部发育铁铝质风化 壳,滨海至滨海沼泽环境
O1
石炭系和二叠系界线位于太原组下部; 近海和海陆交互含煤碎屑堆积(平原河流—三角洲—浅海沉积旋回)。
21
沉积旋回
沉积作用常常具有旋回性的特征,在含 煤沉积中尤为显著。当地层中的沉积物自下 而上出现由粗变细,又由细变粗的反映一次 海进,接着又发生海退的完整过程时,把它 称为一个沉积旋回。划分沉积旋回以海进为 起点,沉积旋回是沉积作用周期性或韵律性 的反映,有不同级别之分,大的旋回可以包 括数个小旋回。
古生物课件-晚古生代地层
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
陆生脊椎动物
泥盆纪
石炭纪
二叠纪
两栖类的时代 鱼类的时代 两栖类的大发展 两栖类的进化
原始爬行类的出现 爬行类的初步发展
D1:无颌类为主; 主要为迷齿类(或
D2-3:上下颌分化,
称坚头类)
如沟鳞鱼;晚期出
现鱼类向两 栖类 晚期出现原始爬行
的演化
类(卵生)
22
二叠纪地层
•华南板块二叠纪地层序列 • 华北板块二叠纪地层序列
23
P3
黔
中
二
叠
纪
地
层
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P2
面
P1
24
华南板块二叠纪地层序列
时代 P3
P2 P1
组
岩性
大隆组 长兴组 龙潭组
茅口组 栖霞组 梁山组
暗色硅质岩 灰岩、含燧石结核灰岩 海陆交互 相砂岩、页岩与灰岩 互层,夹煤层 灰白色厚层灰岩 黑色灰岩,瘤状灰岩夹燧石结核 砂岩、页岩为主, 含煤层
象州型D
16
南丹型D
Dark mudstone,D2-Luofuzu, 广西南丹罗富 17
石炭纪地层
•华南板块石炭纪地层序列 •华北板块石炭纪地层序列
18
C2
黔
南
C1
独
山
石
炭
系
柱
煤层
状
图
19
山 西 太 原 石 炭 系 剖 面
20
华北板块石炭纪地层序列
时代 C2—P1
C2
组名 岩性
太原组 本溪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