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分论考试整理

合集下载

刑法分论期末考试资料.doc

刑法分论期末考试资料.doc

1、失火罪与放火罪的区别;失火罪与放火罪的界限失火罪与放火罪在客观上都表现为与火灾有关的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都侵害了社会公共安全。

但两者有明显的区别:(1)在客观方面,失火罪必须造成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严重后果,才能构成。

放火罪并不以发生上述严重后果作为法定要件,只要实施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放火行为,放火罪即能成立。

(2)放火罪有既遂、未遂之分。

失火罪是过失犯罪,以发生严重后果作为法定要件,不存在犯罪未遂问题。

(3)主体要件处罚年龄不同,放火罪年满14周岁不满16 周岁的人即可构成;失火罪年满16周岁的人才负刑事责任。

(4)主观罪过形式不同:放火罪由故意构成,失火罪则出于过失。

这是两种犯罪性质的根本区别所在。

2、生产、销售假药罪与生产、销售劣药罪的区别:1、侵犯的客体不同。

生产、销传劣药罪侵犯了公民的健康权和国家药政管理制度;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则侵犯了国家产品质埴监督管理制度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犯罪对象不同。

生产、销传劣约罪仅限于药品;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则包括所有产品。

3、构成犯罪的标准不同。

生产、销售劣匆罪的构成必须具备“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而生产、销传伪劣产品罪的构成要求“销售金额在五万元以上” o3、伪造货币罪与变造货币罪的区别:其一,二者制造的要求不一样。

伪造货币是仿照真货币制作的假货币,它要求的是仿照;而变造货币是对真货币进行加工形成的货币,要求的是从真币中提炼。

其二依据不一样。

“伪造货币”是无中生有,将非货币物质加工为货币。

而“变造货币”,是依据原货币为基础而加工处理使其虚假增值的货币。

其三,伪造的货币没有原币成份,或完全改变形态,如将真实金属币融化铸为面值更大的货币;而变造后的货币,具有原币成份。

第四,伪造货币可以大量进行,危害更大,而变造假币一般要投入原币成本,数量也有限,而因二者的处刑宽严不同。

4、故意伤害与故意杀人未遂的区别:相同点:一是行为结果相同。

刑法分论试题及答案(1)

刑法分论试题及答案(1)

刑法分论试题本试卷共页,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180 分钟;考试方式:闭卷一、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1.甲以强奸为目的劫持乙至家中地洞中,对其多次强奸,因无钱支付儿子学费将乙出卖。

甲某的行为构成( C )A.拐卖妇女罪的情节加重犯(奸淫被拐卖的妇女的)B.非法拘禁罪、强奸罪、拐卖妇女罪三罪,要并罚C.非法拘禁罪、强奸罪、拐卖妇女罪,其中非法拘禁罪与强奸罪系牵连犯,从一重定处定强奸罪,对甲以强奸罪与拐卖妇女罪并罚D.非法拘禁罪与拐卖妇女罪的情节加重犯(奸淫被拐卖的妇女的),应并罚。

2、丁某盗窃某单位财务室只盗得该单位盖了公章的空白支票,丁私刻了财务印章盖上并填写了金额二万元取出,丁某的行为构成( D )A、盗窃罪 B.伪造金融票证罪C.伪造金融票证罪和金融票据诈骗罪数罪D.伪造金融票证罪和金融票据诈骗罪,但只从一重罪定处3、如果某乙将信用卡交给某甲保管并告之了密码时,某甲私下用该信用卡取了5万元现金使用且拒不归还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某甲构成侵占罪 B.某甲构成盗窃罪C.某甲构成诈骗罪 D.某甲构成信用卡诈骗罪4.铁路附近的农民李某为走近道,将牛赶过铁路时正遇一火车驶来,牛受惊李某怎么赶也不动,致火车发生脱轨事故,有二节车箱翻车,直接经济损失三百多万元。

李某构成(A )。

A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B交通肇事罪C铁路运营安全事故罪D过失毁坏交通设施罪5.关于自伤,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B )?A.军人在战时自伤身体、逃避军事义务的,成立战时自伤罪B.帮助有责任能力成年人自伤的,不成立故意伤害罪C.受益人唆使60周岁的被保险人自伤、骗取保险金的,成立故意伤害罪与保险诈骗罪D.父母明知精神病儿子要自伤,有能力制止故意不制止的,构成故意伤害罪6.甲预谋拍摄乙与卖淫女的裸照,迫使乙交付3万元财物。

一日,甲请乙吃饭,叫卖淫女丙相陪。

饭后,甲将乙、丙送上车。

乙、丙刚到乙宅,乙便被老板电话叫走,丙亦离开。

刑法分论期末考试内容(西政专用)

刑法分论期末考试内容(西政专用)

陈荣飞刑法分论期末考试内容第一章犯罪客体的分类依据罪状选择性罪名绝对性确定的法定刑第四节法条竞合的使用原则第二章第二节特殊主体罪有几个3个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6个对象九.叛逃罪注意看《刑修八》十.间谍罪三种行为方式十一. 与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区别,界限二者是法条竞合十二。

必须发生在战争时第三章看目录就明白了第1 3 5 7 9 11 13 19 20 21 22 23 24 26 28 2930(与抢劫罪的区别)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7 (都是罪名)第五章(必须全章掌握)看课件:转换犯(在强迫劳动罪后)灭口只限绑架罪中构成一罪,在其他罪中构成数罪并罚。

对于抢劫:先抢后杀数罪并罚,先杀后抢一罪第4个罪注意强迫,欺骗转换故意杀人第24 25 26 27 29(与盗窃罪的区别,看课件)第六章(必须全章掌握)特别注意:第一罪抢劫罪,第8 9(注意看书279页犯罪客体)10(与抢劫罪的区别。

与绑架罪容易混淆,注意的是取财与手段是否同步,不同步则构成敲诈勒索罪)13(修正案新加罪名)挪用资金罪与挪用特定款物罪及挪用公款罪(先区分公用还是私用,如果公用不管主题是什么构成挪用特定款物罪,如果私用,分是国家工作人员构成挪用公款罪,非国家工作人员构成挪用资金罪)第七章第二节P291 第1P295 第3注意P296页最上面那段里面最后的那句话,还有第二段的最后的但是那半句P296 第4P297 第5P298 第七了解就好P299 第九第十P300 第十三第十四P301 第十五第十六P302 第十八的第2点注意看课件,考点1.转换犯2.处罚范围注意聚众性犯罪与组织性犯罪的区别P304 第20 只处罚首要分子P306 第24 注意是口袋罪类型注意看第1点的第2小分点,还有第2点第25 注意黑社会是考点P308 第2的第1点是考点注意为什么保护伞不是必备要素P310 第27 第1点的第3小分点P311 第28 与教唆犯的区别,注意看《刑修八》中13个死刑废除,废除了那些死刑P314 第34 第2点要记住P316 第37 第38 P317第2点的第2小分点要记住,还有接着下来的那段的第一句话(未经。

刑法分论期终考试试题及答案

刑法分论期终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1、关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主体的描述哪个选项是错误的?A.从事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生产者B.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主体不包括单位C.从事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销售者D.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主体包括自然人正确答案:B2、关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描述哪个选项是错误的?A.“以次充好”,是指以低等级、低档次产品冒充高等级、高档次产品,或者以残次、废旧零配件组合、拼装后冒充正品或者新产品的行为B.“不合格产品”,是指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二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质量要求的产品C.“以假充真”,是指将不是该品牌的产品,贴上该品牌的标签,冒充该品牌的产品进行销售的行为D.“在产品中掺杂、掺假”,是指在产品中掺入杂质或者异物,致使产品质量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或者产品明示质量标准规定的质量要求,降低、失去应有使用性能的行为正确答案:C3、下列选项中属于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犯罪对象的是( )A.珍稀植物制品B.名贵汽车C.武器弹药D.淫秽的影片、录像带、录音带、图片或者书刊正确答案:B4、伪造货币罪的客体是?A.社会管理秩序B.公民的财产权益C.国家的货币管理制度D.国家的财产权益正确答案:C5、关于伪造货币罪错误的是?A.采用机制、手工等方法,非法制造假货币B.意图使之进入流通的行为C.伪造曾经发行过但是现在没有流通的货币D.是指仿照货币的式样、票面、图案、颜色、质地和防伪标记等特征正确答案:C6、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金额的计算方式下列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数额,以行为人所吸收的资金全额计算,案发前后已归还的数额,应当作为量刑情节酌情考虑B.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数额,以行为人所吸收的资金全额计算,案发前后已归还的数额,可以作为量刑情节酌情考虑C.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数额,以行为人所吸收的资金全额计算,案发前后已归还的数额,应予以扣减D.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数额,以行为人所吸收的资金全额计算,若将吸收的金额用于正常的生产活动,则应该对该部分资金进行扣减正确答案:B7、洗钱罪的客体包括?A.公民个人的财产权益B.国家的金融管理秩序和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C.国家的财产权益D.公民的健康权正确答案:B8、关于诈骗罪的理解和认定,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甲发现乙出国后其房屋无人居住,便伪造房产证,将该房租给丙住了一年,收取租金2万元。

刑法分论考试要点必背

刑法分论考试要点必背

刑法分论考试要点必背刑法总则与分则的关系刑法是以总则和分则作为基本构成内容的,总则部分从总体上规定了犯罪以及对犯罪的处罚措施,是对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所做的一般性规定。

而刑法分则是在总则的基础上,具体规定每一个犯罪行为所应该具备的构成特征以及相应的刑事责任。

刑法总则与刑法分则紧密联系,相互作用。

刑法总则是对刑法分则的抽象与概括,而刑法分则是刑法总则的具体化。

刑法分则的条纹结构罪状罪名法定刑(简答题,请自行细化;五类罪状需要了解,可能出现在选择题)法条竞合又称法规竞合,是指一个犯罪行为同时触犯数个具体包容关系的刑法分则条文,只适用其中一个条文定罪量刑的情况。

背叛国家罪是指勾结外国或与境外组织、机构、个人相勾结,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的行为。

分裂国家罪是指组织、策划、实施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

武装叛乱、暴乱罪是指组织、策划、实施武装叛乱、武装暴乱的行为。

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行为人故意或者过失地实施危害不特定多数人生命、健康、重大公私财产或者公共生活安全的行为。

(“不特人多数人”包括两层含义:首先,行为人的犯罪对象不限于一个特定的范围之内或者犯罪行为所造成的后果不是局限在一个特定的范围之内。

其次,此类犯罪还要对多数人的生命、健康、以及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造成侵害或者威胁。

)放火罪是指故意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失火罪,即区别在于是行为人是过失引起的。

)破坏交通工具罪是指故意破坏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足以使其发生倾覆、毁坏、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行为人所破坏的交通工具,是正在实用中的交通工具。

)劫持航空器罪是指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劫持航空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这里所指的交通运输,是指航空、铁路之外的道路运输以及水路运输。

)重大责任事故罪是指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

刑法学练习习题库(分论) - 二十五章起

刑法学练习习题库(分论) - 二十五章起

第二十五章侵犯财产罪一、单项选择题:1.某甲在公共汽车上窃取某乙人民币3000元,下车时被某乙发现,钱被追回,在将其扭送派出所途中,甲猛地将乙推开,钻入一死胡同,被群众抓获,某甲的行为应认定为(B)。

A .构成抢劫罪B.构成盗窃罪C .应以抢劫罪论处D.尚未构成犯罪2.某甲从某医院收费处偷走已盖章的空白收据一本,然后隔一个时期自己填写一定的金额,到本厂会计处报销药费,累计达5000余元,某甲的行为构成了(C)。

A .侵占单位财物罪B .盗窃罪C .诈骗罪D.贪污罪3.某通信建设公司在铺设通讯电缆施工时,当地农民于某乘无人看守之机,切断电缆线 100余米,价值人民币2000余元,并将其中铜芯拿出卖钱。

于某的行为构成(B)。

A .故意毁坏财物罪B.盗窃罪C .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D.破坏生产经营罪4.乙在一饭馆喝酒。

乙自斟自饮,喝得酩酊大醉。

甲见乙身边有一部手机(价值2100元),乃趁机取走,据为己有。

甲的行为(B)。

A .构成抢劫罪B .构成盗窃罪C .构成侵占罪D.不构成犯罪5.刘某携10万元现金去外地进货,到了目的地以后,刘某感觉携带现金不安全,于是就把钱交给当地的一个朋友黄某代为保管。

等到刘某要用现金找黄某要钱时,黄某矢口否认收到过刘某的钱,拒不归还该笔现金。

黄某的行为属于(B)。

A .诈骗罪B .侵占罪C .盗窃罪D.民事侵权6.甲乙二人晚上携带匕首潜入某超市准备抢劫,但进入超市后发现值班人员睡熟,于是在没有使用凶器的情况下很顺利地盗得了数额较大的商品,甲乙的行为构成(A)A .盗窃罪B.抢劫罪C.抢劫罪(预备)和盗窃罪D.抢劫罪(既遂)和盗窃罪7.张某乘坐出租车到达目的地后,故意拿出面值100元的假币给司机钱某,钱某发现是假币,便让张某给10元零钱,张某声称没有零钱,并执意让钱某找零钱。

钱某便将假币退还张某,并说:“算了,我也不要出租车钱了”。

于是,张某对钱某的头部猛击几拳,还吼道:“你不找钱我就让你死在车里”。

刑法分论期末考试复习题

刑法分论期末考试复习题

刑法分论期末考试复习题一、选择题1. 根据刑法规定,以下哪项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B. 盗窃他人财物C. 捡到钱包后不归还D. 酒后驾驶2. 刑法中的犯罪构成要件包括哪些?A. 行为人、行为、结果、因果关系B. 行为人、行为、结果、过错C. 行为人、行为、结果、目的D. 行为人、行为、结果、动机3. 以下哪种情况可以认定为正当防卫?A. 甲在被乙持刀追赶时,用石头击打乙的头部B. 甲在乙睡觉时,用棍棒击打乙的头部C. 甲在乙醉酒后,用拳头击打乙的腹部D. 甲在乙逃跑时,用脚踢乙的腿部4. 刑法中关于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的区别是什么?A. 故意犯罪是有预谋的,过失犯罪是无预谋的B. 故意犯罪是故意的,过失犯罪是无意的C. 故意犯罪是主观的,过失犯罪是客观的D. 故意犯罪是主动的,过失犯罪是被动的5. 以下哪种行为构成贪污罪?A.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公共财物B.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受他人财物C.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D.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泄露国家秘密二、判断题6. 犯罪的主观方面包括故意和过失,不包括无过错。

()7. 正当防卫必须是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时进行的防卫行为。

()8. 犯罪的客观方面包括行为人的行为、行为的结果和行为的因果关系。

()9. 贪污罪的主体只能是国家工作人员。

()10. 过失犯罪的处罚一般比故意犯罪轻。

()三、简答题11. 简述刑法中的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的区别。

12. 简述刑法中关于共同犯罪的规定。

13. 简述刑法中关于犯罪的既遂与未遂的区别。

四、案例分析题14. 甲因与乙有矛盾,趁乙不在家时,潜入乙家中,将乙的电脑偷走。

请分析甲的行为构成何种犯罪,并说明理由。

15. 丙在一次聚会中,酒后驾驶车辆,撞伤了行人丁。

请分析丙的行为构成何种犯罪,并说明理由。

五、论述题16. 论述刑法中关于犯罪的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的关系。

刑法学单元练习题(分论)

刑法学单元练习题(分论)

《刑法学》单元练习题—分论部分第一章刑法分论概述一、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写在题中相应位置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1.我国刑法分则根据犯罪所侵犯的(),将各种各样的犯罪归纳为十大类。

A.一般客体B.同类客体C.直接客体D.犯罪对象2.在刑法分则中,凡规定有具体犯罪和刑罚的条文,一般分为()两部分。

A.罪状与法定刑B.罪名与法定刑C.罪状与罪名D.罪名与犯罪构成3.刑法第333条第二款规定:“有前款行为,对他人造成伤害的,依照本法第234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这一规定属于()。

A.简单罪状B.叙明罪状C.空白罪状D.引证罪状4.刑法第345条规定:“违反森林法的规定,滥伐森林或其他林木,数量较大的,处……”。

这一规定属于()。

A.简单罪状B.叙明罪状C.空白罪状D.引证罪状5. 根据刑法规定,走私罪从罪名上看属于()。

A 具体罪名 B.类罪名 C.单一罪名 D. 选择性罪名6.我国刑法对犯罪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A.犯罪的直接客体 B.犯罪对象C.犯罪的同类客体 D.犯罪的社会危害程度7.下列属于绝对确定的法定刑的是()。

A.处死刑 B.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C.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 D.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8.我国刑法分则条文规定的绝大多数法定刑属于()。

A.绝对确定的法定刑 B.绝对不确定的法定刑C.相对确定的法定刑 D.宣告刑9.刑法第258条规定:“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本规定的罪状属于()。

A.引证罪状 B.空白罪状C.简单罪状 D.叙明罪状10.刑法第151条第4款规定:“犯第1款、第2款罪,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本规定的罪状属于()。

A.简单罪状 B.叙明罪状C.引证罪状 D.空白罪状11.在条文中不直接说明某种犯罪的构成特征,而只是指出该罪违反的有关法规的,属于()。

A.引证罪状 B.空白罪状C.简单罪状 D.叙明罪状三、判断正误:(每小题1分你认为正确的在后面的括号里打√;错误的打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刑法学分论考试整理第二十章罪刑各论概述第一节刑法分则的体系一、罪刑分则与刑法总则的关系(书P215)二、刑法各论的研究对象三、刑法分则的体系刑法分则体系:是指刑法分则所规定的各类犯罪所包括的各种具体的犯罪,按照一点的次序排列而形成的体系结构。

(一)章的分类:同类犯罪客体(二)章的排序:由重到轻(三)章中排序:由重到轻第二节刑法分则的条文结构一、罪状(一)罪状:是刑法分则条文对具体犯罪的基本构成特征的描述(二)罪状的种类:1.叙明罪状:(详尽描述)是指对某一犯罪的构成特征进行详细描述的罪状形式。

2.简单罪状:(只表述罪名)是指刑法分则只对某一反正的构成特征进行简单描述或只是简单规定罪名的罪状形式。

3.引证罪状:(引用刑法..中的其他条文)是指需要引用刑法条文中的其他条款来描述犯罪的构成特征的罪状形式。

4.空白罪状:(引用刑法以为其他法律....条文)是指刑法分则条文不直接具体规定某一犯罪构成的特征,而是引用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罪状形式。

5.混合罪状二、罪名现用97年、02等等四部司法解释1.单一性罪名:只反应一种犯罪行为的罪名(如杀人罪)2.选择性罪名:所包含数个犯罪行为或犯罪对象既可以连用也可以分解使用的罪名(如引诱、容留、介绍、强迫他人卖淫罪)3.概括性罪名:对所包含的数个犯罪行为或犯罪对象用一个上类概念进行概括的罪名(信用卡诈骗罪)4.并列式罪名:一个条文规定多个罪名(放火、决堤、投放危险物质罪)三、法定刑规定刑种、刑度1.绝对确定的法定刑:规定单一刑种且固定刑度2.绝对不确定的法定刑:法官完全自由裁量(各国均不使用)3.相对确定的法定刑:一定的量刑幅度第三节法条竟合一、法条竟合的概念(一)概念:又称法规竞合,是指一个犯罪行为同时触犯数个具有包含关系的刑法分则条文,只适用其中一个条文定罪量刑的情况。

(二)特征: 1.一个犯罪行为2.触犯多个罪名3.多个罪名之间逻辑上具有包含或交叉二、适用原则(一)特别法优于普通法(二)重法优于轻法第二十一章危害国家安全罪第一节危害国家安全罪概述一、概念:故意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行为二、构成特征(一)客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安全,即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与安全以及社会制度。

(二)主体:一般主体(自然人,部分罪有身份要求:如背叛国家罪;对单位犯罪采取单罚制,即只处罚直接责任人)(三)主观方面:直接故意(四)客观方面: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作为为主第二节危害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犯罪一、背叛国家罪(举止犯)(一)概念:勾结外国或与境外组织、机构、个人相勾结,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的行为。

(二)构成特征1.客体:国家主权、领土完整与安全2.客观方面:①勾结外国②危害国家安全行为具体行为有:<1>与外国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出卖国家主权<2>非法割让国家领土,破坏国家领土完整<3>与外国通谋或合谋制造国际争端,使外国向我国提出领土要求。

<4>勾引外国对我国进行侵略<5>策划建立受他国操纵的傀儡政权3.主体:特殊主体,只能是我国公民,且一般担任国家重要职务或有一定社会影响4.主观方面:直接故意(三)刑事责任:二、分裂国家罪(行为犯)(一)概念:组织、策划、实施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

(二)构成特征:1.客体:国家统一2.客观方面:具体行为:<1>把国家的一部分分裂出去,进行独立(疆独、藏独)<2>保持分离状态(台独)<3>地方割据(不服从中央政府)3.主体:一般主体4.主观方面:直接故意(三)刑事责任:三、煽动分裂国家罪(举止犯)(一)概念: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二)构成特征:1.客体:国家的统一2.客观方面:煽动他人进行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3.主体:一般主体4.主观方面:直接故意(三)刑事责任:第三节危害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犯罪一、武装叛乱、暴乱罪(一)概念:组织、策划、实施武装叛乱、武装暴乱的行为(二)构成特征:1.客体: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2.客观方面:组织、策划、实施武装叛乱、武装暴乱3.主体:一般主体4.主观方面:直接故意(三)认定本罪应该注意的问题(书P224)(四)刑事责任二、颠覆国家政权罪组织、策划、实施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行为三、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以造谣、诽谤或者其他方式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行为。

第四节投敌、间谍、资敌的犯罪一、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罪活动罪资助前6种犯罪主体:特殊主体,即境内外的机构、组织或个人二、投敌叛变罪主体:特殊主体,中国人三、叛逃罪主体:特殊主体,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即公务员,行使国家公权力——司法权、立法权、行政权的人)和国家工作人员(不行使国家公权力)特征: 1.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2.叛逃境外或在境外叛逃3.危害了国家安全四、间谍罪(一)概念:参加境外..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或者为敌人指示轰炸目标的行为。

间谍组织:国家对外情报机构(二)构成特征1.客体:国家安全2.客观方面:实施间谍行为间谍行为:<1>参加间谍组织<2>接受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3>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战时)3.主体:为一般主体4.主观方面:直接故意(三)注意1.罪与非罪的区别:主观上是否认识实施了间谍行为2.本罪与其他罪的界限<1>叛逃后实施间谍行为的,数罪并罚<2>为间谍组织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的才是间谍罪,否则为下罪(四)刑事责任五、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境外的概念: 1.我国领域外2.我国领域呢,但我国政府未行使管辖权的(实指台湾)机构:指外国官方组织组织:在国外登记注册的,民间非官方组织境外人员: 1.在我国境外的中国人、外国人、无国籍人2.在我国境内的外国人、无国籍人非法提供:国家情报持有人将情报透露给不应接触之人(针对特殊主体,即掌握国家情报的人员)六、资敌罪(一)概念:在战时为敌人提供武器装备、军用物资的行为。

(二)构成特征: 1.客体:国家安全2.客观方面:向敌人提供武器装备、军用物资3.主体:特殊主体(与书不同),即仅限于中国人4.主观方面:故意5.时间:战时(此处出现选择要件)第二十二章危害公共安全罪第一节危害公共安全罪概述一、概念与特征(一)概念:行为人故意或者过失的实施危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重大公私财产或者公共生活安全的行为。

(二)构成特征: 1.客体:公共安全2.客观方面:实施了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3.主体:大多为一般主体,也可以有单位4.主观方面:故意或过失5.地点:公共场所6.对象:多个人第二节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一、放火罪(危险犯)(一)概念:故意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二)构成特征:略(注意主体14周岁以上即可)(三)注意的问题:既遂标准——危险犯,此指放火对象能够持续燃烧,即构成既遂。

二、失火罪(实害犯,法定危害结果出现行为构成犯罪)三、决水罪四、过失决水罪五、爆炸罪六、过失爆炸罪七、投放危险物质罪(≥14周岁即可)八、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九、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要求: 1.性质与本节其他罪相同2.结果与本节其他罪相似十、过失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第三节破坏公共设施、设备的犯罪一、破坏交通工具罪(一)概念:故意破坏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足以使其发生颠覆、毁坏危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二)构成特征: 1.客体:交通运输的安全2.客观方面:故意破坏正在使用中的......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足以使其发生颠覆、毁坏危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3.主体:一般主体4.主观方面:故意限定注意: 1.公共交通工具只限5种2.必须是使用中的交通工具。

即行驶中或者已经投入使用的。

二、过失破坏交通工具罪三、破坏交通设施罪概念:故意破坏轨道、桥梁、隧道、公路、机场航道、灯塔、标志或者进行其他破坏活动,足以使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发生颠覆、毁坏危险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四、过失破坏交通设施罪五、破坏电力设备罪概念:故意破坏电力设备,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六、过失破坏电力设备罪七、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概念:故意破坏燃气或者其他易燃易爆设备,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八、过失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九、破坏广播电视、公用电信设施罪概念:故意破坏广播电视、公用电信设施,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十、过失破坏广播电视、公用电信设施罪第四节实施恐怖、危险活动的犯罪一、组织、领导、参加恐怖活动组织罪(一)概念:(二)构成特征: 1.客体:公共安全2.客观方面:行为人实施了组织、领导或参加恐怖活动的组织的行为。

3.主体:一般主体4.主观方面:故意恐怖组织与一般犯罪组织的区别:在犯罪目的上,恐怖组织是通过恐怖活动实现某些政治目的。

二、资助恐怖活动罪可以事前资助,也可以事中资助或事后资助。

三、劫持航空器罪(一)概念:以暴力、胁迫或其他方式劫持民用..航空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二)构成特征: 1.客体:航空运输的安全2.客观方面: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劫持航空器3.主体:一般主体4.主观方面:故意四、劫持船只、汽车罪五、暴力危及飞行安全罪第五节违反枪支、弹药、爆炸物管理规定的犯罪一、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罪枪支:使用火药或空气发射弹丸具有杀伤性的管状器具储存:为他人(一)概念:违反国家有关枪支、弹药、爆炸物管理法规,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的行为。

(二)构成特征:1.客体:公共安全、国家对枪支弹药、爆炸物的管理制度2.客观方面:3.主体:一般主体4.主观方面:直接故意(三)注意问题(书P240)★二、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储存危险物质罪危险物质:有毒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三、违规制造、销售枪支罪主体:只可由单位构成四、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盗窃:秘密窃取抢夺:公然夺取(非暴力)五、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抢劫:暴力胁迫等手段六、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持有:为自己私藏:指原来有持有资格的人,在失去资格后,偷偷持有七、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罪主体:特殊主体公务用枪——行为犯配置枪支——结果犯八、丢失枪支不报罪九、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刀具、危险物品及公共安全罪管制刀具:匕首、弹簧刀、三棱刀或刀尖角度小于60°刀身长于150mm刀尖角度大于60°刀身长于220mm第六节重大责任事故的犯罪(过失犯罪)一、重大飞行事故罪(空白罪状)主体:特殊主体——航空人员二、铁路运营安全事故罪(空白罪状)主体:铁路职工三、交通肇事罪(空白罪状)主体:一般主体四、重大责任事故罪(新分离出的)强制违章冒险作业罪五、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六、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事故罪单罚单位七、危险物品肇事罪八、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建设单位:出资要求建设的单位(开发商,或称发包方)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工程监理单位九、教育设施重大安全事故罪十、消防责任事故罪十一、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罪名按司法解释,与书不同)第二十二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第一节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概述一、概念及其特征(一)概念: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是指违反国家经济管理法规,重试非法经济活动,严重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