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积累作文素材的方法

合集下载

五年级语文作文素材积累与写作

五年级语文作文素材积累与写作

五年级语文作文素材积累与写作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作文是一项非常重要且需要长时间积累的技能。

而要写好作文,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素材的积累。

本文将介绍五年级学生如何积累作文素材,并提供一些写作技巧,帮助他们提高作文水平。

一、积累作文素材的途径1. 阅读阅读是积累作文素材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通过广泛阅读各种文学作品、报纸、杂志等,可以开拓思维,丰富词汇量,提高表达能力。

学生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或者绘本,如《小王子》、《安徒生童话》,也可以翻阅一些优秀的少年报刊杂志,多了解各种话题。

2. 观察生活生活中的点滴细节也可以成为作文素材。

学生可以观察周围的人、动物、植物、建筑等,记录下他们的特点、行为和感受。

例如,看到一只小鸟在树上筑巢、看到一位老人独自坐着发呆,这些都可以成为作文的素材。

3. 经历与体验学生可以通过亲身经历来积累作文素材。

参加一些有趣的活动、旅行、考察等,从中获得感受和体验,写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这样的写作更加真实、生动。

二、提高作文水平的写作技巧1. 合理使用句式在写作中,使用丰富多样的句式能够使文章更具变化,也有助于提高作文的层次感。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一些常见的句式,如并列句、复合句、疑问句等,来增加句子的多样性。

2. 注重篇章结构一篇好的作文需要有清晰的篇章结构。

学生可以使用"开头-主体-结尾"的结构来组织自己的文章。

开头要引人入胜,主体要有扎实的论述,结尾要有总结、反思或给读者以启发。

3. 注意语言的得体性语文作文注重表达的准确性和得体性。

学生在写作时要注意使用准确的词汇、恰当的表达方式,避免使用口语化、粗俗的词语。

另外,语言要符合年级要求,不要使用超出自己水平的句式和语法结构。

4. 善于运用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可以增强作文的表现力。

学生可以尝试使用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拟人等,来丰富作文的表达方式。

5. 多加练习与反思唯有不断的实践才能提高写作能力。

积累为作文引来源头活水——浅谈写作素材的积累

积累为作文引来源头活水——浅谈写作素材的积累
积 累 , 高他 们 的写作 水平 。 提 例 如 ,0] 2 1年 中 考 阅 读 文 段 李 汉 荣 《 生 的戒 指 》 一 中 , 述 了母 亲 做 顶 针 活 的 辛 劳 , 顶 针 比 喻 成 一 生 的 叙 将 戒 指 , 现 出 自 己对 母 亲 一 生 辛 勤 劳 动 、 默 付 出 的 赞 表 默 美 , 对 母 亲 的 深 深 感 激 。学 生 可 以从 中 学 习 文 章 以小 是 见 大 的写 法 , 母 亲 艰 辛 、 劳 、 忍 、 强 的 时候 , 写 勤 坚 顽 可 以选 择 母 亲 劳 动 时 比较 有 代 表 性 的 小 工 具 进 行 细 致 地

东莞

5 35 2 7 0)
的 积 累 , 能 写 出这 样 的 文 字 ? 怎
二 、 注 习题讲 评 , 累写作 素材 关 积
除 了 教 材 , 语 文 习 题 也 是 一 座 丰 富 的 写 作 素 材 宝
库 。习 题 中现 代 文 阅 读 部 分 , 般 分 为 记 叙 文 、 明 文 、 一 说
累。
除 了现 代 文 阅 读 , 题 中 的 语 言 运 用 如 仿 写 例 句 、 习 综 合实 践 的材 料探究 类 题 目 、 文 的导写 或 材料 部 分 , 作 隐 含 的信 息 都 可 能 成 为 写 作 的 素 材 。所 以 , 定 要 有 意 一 识地 让学 生处 处 留心 , 积 累写作 素材 的有 心人 。 做 三 、 注 名著 阅读 , 累写作 素材 关 积
刻 画 , 样 既具 体又 感情 真 挚 , 不 是 空 洞地 赞扬 母 亲 这 而
真 的 很 艰 辛 很 坚 强 , 人 阅 读 时 味 同 嚼 蜡 。再 如 ,0 8 使 2 0

小学生作文素材积累与写作技巧

小学生作文素材积累与写作技巧

小学生作文素材积累与写作技巧
一、小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
小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是写好作文的关键。

在日常生活中,我
们可以通过观察周围的事物,收集各种各样的素材。

比如,可以观
察自然界的景色,描写四季的变化;可以观察人物的行为举止,描
写人物的性格特点;还可以观察社会现象,描写社会的发展变化。

通过不断积累素材,我们可以拥有丰富的写作素材,写出更加生动、有趣的作文。

二、小学生作文的写作技巧
小学生作文的写作技巧包括以下几点:
1. 选好题目:选好一个有趣、有意义的题目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

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入手,或者从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出发,选取一个能引起读者兴趣的题目。

2. 构思大纲:在写作之前,可以先构思一个大纲,确定作文的
主题、内容和结构。

可以按照“开头-中间-结尾”的顺序来构思,确
保作文有条理、层次清晰。

3. 用词准确: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用词准确、生动。

可以使
用一些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述事物,让作文更加生动有趣。

4. 注意语法: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语法的正确性。

可以多读
一些范文,学习一些常用的句型和表达方式,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5. 多练习:写作是一个需要不断练习的过程。

可以多写一些作文,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通过以上几点写作技巧的掌握,相信小学生们可以写出更加优
秀的作文,展现自己的写作才华。

积累作文素材方法

积累作文素材方法

浅谈积累作文素材的方法从事语文教学十几个年头,这期间教过不同阶段的学生: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

他们中总有一些人提起作文就唉声叹气。

通过对他们的观察和总结,我发现这些学生有一个通病:对身边发生的事漠不关心,对周围的景物也是从不留心,因此一到作文时就会觉得没有什么可以写的。

就是让他写写最熟悉不过的校园生活和家庭生活,他也会觉得无从下笔。

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之一,就是要丰富学生的作文素材库。

那么,如何才能积累作文素材呢?一、用心体验新课标要求学生“写作要感情真挚,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可是现实生活中,学生的体验太少,或者都是些枯燥而乏味的事,能写出来吗?怎么办呢?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在写作生涯中,还发生过花钱买“踢”的奇怪故事呢!莫泊桑在构思一部作品时,有个细节需要细腻地描写人被踢以后的感觉,可他没有这方面的体验,怎么也写不出来。

于是,他决定亲身感受一下。

他给一个乞丐一大把钱,让他狠命地踢了自己几脚。

莫泊桑的愿望实现了,他忍着疼痛,赶忙回家,将刚刚得到的真实感受记了下来,成功地完成了他的作品。

是啊,写文章就是要有生活体验,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不是从书房里整出来的,而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

俄国作家契诃夫说得好:“要描写人和生活,就要经常亲自熟悉生活,而不是从书本上去研究它。

”同学们,让我们走出教室,放下课本,走进生活中去——去用心地体验百姓生活,去仔细地观察风土人情,去欣赏大自然的美妙多姿……生活为我们创造了素材,也为我们丰富了写作素材。

二、细致观察大文豪鲁迅说:“如果要创作,第一须观察……”观察了才能占有第一手材料,才能保证写作的真实性。

唐代画家戴嵩的《斗牛图》一直被视为珍品收藏,不料却被牧童指出:两牛相斗,从来都是尾巴贴在屁股下面的,哪有牛争斗时翘着尾巴的?因此《斗牛图》也失去了它的价值。

从中可以看出,没有细致的观察,作品的真实性就得不到保证。

因此,要想收集到较好的写作材料,写好作文,要先学会怎样观察生活。

浅谈作文素材的收集

浅谈作文素材的收集

浅谈作文素材的收集时常听一些学生这样说:“每逢作文,我常常感到无话可说,只好东拼西凑,说一些空话、套话,甚至编造一些材料。

”而老师们也时常抱怨:“每次学生作文,我都辛辛苦苦地批改、讲评,然而收效不大,大多空洞乏味,毫无长进!”学生作文难是长期以来困扰作文教学的一个棘手的问题。

学生作文难,难在何处?难在无话可说。

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可见帮助学生做好写作素材的收集,实在是作文教学的首要工作。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出以下两条取材渠道:一是从生活中获取经验材料,一是从阅读中获取文字材料。

一、从生活中获取经验材料一个人出生之后,就要通过自己的感官来认识外部世界,获取大量的感性认识,同时,也要通过自己的实践而获取知识。

指导学生从生活中获取经验材料,主要要做到以下几点:①多观察,勤积累屠格涅夫是俄国伟大的文学家,他平时很注意材料的积累,外出散步时要带上小本子,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随时记录下来,为写作积累了丰富的材料。

而我国西晋时代的文学家陆机在《文赋》中写道:“伫中区以玄览”,意思是从广阔的生活中观察万物,才能引起文思。

在教学中教师除了向学生强调观察、积累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予以具体指导怎样观察、怎样积累。

如在学完《紫藤萝瀑布》一文后,此文在对景物——紫藤萝的描写上很有特色,细致生动,运用了恰当的比喻,使文段生辉不少。

针对平时学生不善观察,描写干巴的特点,我认为正好模仿此文进行练笔,于是我端来两盆学校老师种植的花草,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远看与近观,整体与局部,枝叶与花朵……鼓励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口述出来,并且恰当运用修辞手法,小组成员交流所见所感,在学生思维被充分激活的情形下动笔写,便轻松地以较好的质量完成了这次习作。

而学生通过此次作文,学会了从多个角度观察,调动多个感官观察,积累了相应的写作经验。

当然,在教学活动中,每次作文都先进行实物、实地的观察是不现实,也没必要的,但养成观察的习惯,善于积累却是必要的,随时随地从生活中收集好的可用素材。

积累作文素材

积累作文素材

积累作文素材
首先,我认为阅读是积累作文素材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通过阅
读各种各样的书籍、文章、报纸、杂志等,我们可以接触到不同领
域的知识和信息,从中获取到丰富的作文素材。

比如,我们可以从
历史故事中找到人物性格、情节发展等方面的素材;从科普读物中
获取到科学知识和现象,为科技类作文提供素材;从文学作品中汲
取优美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为写景作文提供灵感。

因此,多读书是
积累作文素材的重要途径之一。

其次,平时的观察和思考也是积累作文素材的重要途径。

我们
可以通过观察身边的人、事、物,发现生活中的点滴细节,从中获
取灵感。

比如,我们可以观察自然界的景色和变化,写出生动的写
景作文;观察身边的人物,描绘出丰富的人物形象;观察社会现象
和问题,写出发人深思的议论文。

因此,平时的观察和思考是积累
作文素材的重要途径之一。

此外,积累作文素材还需要我们多写、多练习。

通过多写作文,我们可以逐渐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

在写作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
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积累素材;也可以在写作文的过程中不断
思考、总结,提高自己对素材的筛选和运用能力。

因此,多写、多
练习是积累作文素材的重要途径之一。

总的来说,积累作文素材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和不断积累的过程。

通过阅读、观察、思考和写作,我们可以不断积累丰富的作文
素材,为以后的作文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大家能够从中受益,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浅谈作文素材的积累

浅谈作文素材的积累

浅谈作文素材的积累作为中学生,仅仅靠课堂上那么薄薄的几本教材,学上几篇名家的作品,是远远不够的,也解决不了什么问题,因此,学生平时就应多积累、勤观察、勤思考。

多思、多想就会萌动文思,激发写作实践的欲望,慢慢地就会摸索出写作的“门道”。

笔者在实践中,对作文积累有以下几点思考:一、生活中的积累生活,五彩斑斓,是个大课堂,生活中的是是非非,触动我们的情思,引领我们思考、感悟。

生活中的积累首先是准备我们感悟最深的生活素材,即那些比较生动的、感人的或能引人思考的事。

事不在大小,往往越是小事,就越生动、越有说服力。

生活中所储备的素材不需要准备生活中所谓的大事,有些小事往往是生活中确实感动人的,尤其是心灵受到触动而引起自己感情共鸣的小事,类似这样的材料,注意留心积累,一定会受到良好的效果。

为了引导同学积累,写出个性化作文,课堂上,开办了每周“心灵之约”栏目,由班内活跃分子组成栏目“特约顾问团”,征集每期的谈论话题,同学们或说说令自己感动的事,或趣谈童年趣事,或畅想未来,或说说我与我的外号的情缘,从过去走向今天想象未来,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到关注普通人的生活,学生逐渐形成大语文观。

有时利用课堂几分钟时间,观察大自然的变化:特别是季节变更之际一草一木的变化,不一样的旭日东升后,联想思考,并注重积累。

二、文学中的积累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同学要尽量多阅读一些优秀的作品和文章,从中接受历史的、现实的和生活的各种信息。

阅读量大了,词汇量也会丰富,提炼和概括素材的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笔者在教学中经常给学生来一些“文化套餐”,即根据需要给学生推荐一些文学作品,比如毕淑敏的系列文章、中考满分作文、文体特色鲜明的作文等等。

对于这些,要求学生积累文章的思路,即本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并且与时俱进。

比如,我会组织同学学习“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材料以及学写颁奖词;今年温家宝总理对自己九年工作的评价也深深地感动了我,我查阅资料,和同学一起学习了这位鞠躬尽瘁的总理的感人事迹。

积累作文素材

积累作文素材

积累作文素材作文素材的积累对于提高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我们可以从各个方面积累作文素材,比如观察身边的人和事,阅读各种书籍和资料,参加各种活动和实践,这些都是积累作文素材的有效途径。

首先,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是积累作文素材的重要途径。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家人、朋友、老师、同学等人的言行举止,感受他们的情感、思想和行为,从而获取写作素材。

比如,家人的关爱、朋友的帮助、老师的教诲、同学的友情等,都可以成为作文的题材。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观察身边发生的各种事情,比如社会新闻、校园趣事、生活琐事等,这些都是写作的宝贵素材。

其次,阅读各种书籍和资料也是积累作文素材的重要途径。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了解各种各样的知识和信息,拓展自己的视野,增加写作的灵感。

比如,我们可以阅读文学作品、历史故事、科普知识、社会评论等各种书籍和资料,从中获取丰富的作文素材。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阅读名人传记、名言警句、名家作品等,学习他们的思想和表达方式,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再次,参加各种活动和实践也是积累作文素材的重要途径。

通过参加各种活动和实践,我们可以亲身感受和体验各种情感和情境,这些都是写作的宝贵素材。

比如,我们可以参加社会实践、志愿活动、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等,从中获取写作素材。

同时,我们还可以参加各种培训和讲座,学习各种技能和知识,这些也可以成为作文的题材。

总之,积累作文素材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不断努力和积累。

只有不断积累作文素材,我们才能在写作时游刃有余,表达得体,文章生动有趣。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作文素材的积累,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展现自己的文采和才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积累作文素材的方法
作者姓名:何倩学校:南充市高坪区江东初级中

从事语文教学十几个年头,这期间教过不同阶段的学生: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

他们中总有一些提起作文就唉声叹气的人。

因为他们总是无事可写。

笔者认为,解决他们作文难的办法之一,就是要丰富学生的作文素材库。

那么,如何才能积累作文素材呢?
一、用心体验
新课标要求学生“写作要感情真挚,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可是现实生活中,学
生的体验的太少,或者都是些枯燥而乏味的事,能写出来
吗?怎么办呢?
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在写作生涯中,还发生过花钱买“踢”的奇怪故事呢!
莫泊桑在构思一部作品时,有个细节需要细腻地描写人被踢以后的感觉,可他没有这方面的体验,怎么办。

于是,他花钱买“踢”。

是啊,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不是从书房里整出来的,而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

俄国作家契诃夫说得好:“要描写人和生活,就要经常亲自熟悉生活,而不是从书本上去研究它。

”同学们,让我们走出教室,放下课本,走进生活中去——去用心的体验百姓生活,去
欣赏大自然的美妙多姿……生活为我们创造了素材,也为我们丰富了写作素材。

二、细致观察
大文豪鲁迅说:“如果要创作,第一须观察……”观察了才能占有第一手材料,才能保证写作的真实性。

唐代画家戴嵩的《斗牛图》一直被视为珍品收藏,不料却被牧童指出:两牛相斗,从来都是尾巴贴在屁股下面的,哪有牛争斗时翘着尾巴的?因此《斗牛图》也失去了它的价值。

从中可以看出没有细致的观察,作品的真实性就得不到保证。

因此,要想收集到较好的写作材料,写好作文,要先学会怎样观察生活。

(1)观察准备
要明确观察目的。

只有观察目的明确,写出的文章中心才能鲜明、突出。

(2)按顺序观察
只有观察有序,我们所获得的一些认识,才能连贯、系统起来,才能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

观察的顺序很多:有方位顺序,如前后顺序、上下顺序、远近顺序等;有时间的先后顺序;有整体部分的顺序;有事情情节发展的顺序……我们在观察时,要根据不同的观察对象,选择恰当的顺序。

(3)抓特点,有重点地观察
面对一种事物或现象,要做到细致地观察,重点地去观察。

只有抓住了人或事物的个性化的方面,才能既把握住事物的整体,又能抓住特点。

另外还要写好观察笔记。

三、用心聆听
倾听是了解、理解、接受、接纳外部世界的过程。

倾听是学习。

一个会倾听的人能够从别人那里获得很多信息,能够随时学到知识。

常听人家说“一双灵敏的耳朵胜过十张能说会道的嘴巴”。

一个人的见闻是有限的,若能博采众家之长,就会丰富自己的见闻。

《聊斋志异》不就是蒲松龄听来的吗?听得多,见得广完全可以丰富自己的素材“百宝箱”。

四、大量阅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得多了,那些知识就储存在脑里,想写的时候它就会自告奋勇的跳出来毛遂自荐了。

比如2001年的高考满分作文《赤兔之死》,2002年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的高考满分作文《昭君的选择》,近几年高考满分作文《宝钗鸣冤》、《刺秦》等,这些文章之所以得到评卷老师的青睐和赞许,这与小作者们平常大量阅读是不无关系的。

正因为他们阅读的文章多,了解许多的历史故事,所以在考场上常能超常发挥。

五、想像丰富
如果仅仅有丰富的经历,细致的观察,用心聆听和阅读,是断写不出好文章的。

于漪曾说:“联想宽广,想象丰富的
人,文章常常呈现汪洋恣肆才情横溢的情景。

反之,行文枯涩,才思干瘪。

”因此我们在前四个环节的基础上要放飞想象的翅膀,让作文文采飞扬。

六、勤写随笔
当上述方法用到的时候,我们千万不能忘了,随时要养成写随笔的有好习惯。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因为灵感有时是转瞬即逝的,我们只有采取记笔记的方法把这些记忆保存下来。

总之,在生活中,我们只要掌握好这些方法,就能丰富作文素材库,作文时就不再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了。

通过多年来,我一直这样培养学生积累素材,大多数怕写作文的学生,再也不害怕。

反而乐于观察,乐于写作。

而且,部分学生还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