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旅游者的个性心理和旅游行为汇编
旅游心理与人际沟通- 旅游者的个性与行为

次要特质包括一个人独特的偏爱,如某种食物、衣着等。
2020/6/17
21
2、卡特尔的人格特质论
第一层次:个别特质与共同特质。前者指每个人所具有 的特质;后者指某一社区或某一集团的成员都具有的特 质。
第二层次:表面特质与根源特质。前者指经常发生的、 从外部可以直接观察的行为表现;后者指从许多表面特 质中发现的内在的潜在因子。它是人格结构的最重要部 分,是外显行为的内在因素。
2020/6/17
6
(二)个性的特征
1、稳定性 2、整体性 3、独特性 4、社会制约性
2020/6/17
7
1、稳定性
个性不是一时表现的心理现象,它具有跨时间和空间的 一致性。
换句话说,在个体生活中暂时的、偶然表现的心理特征, 不能认为是一个人的个性特征。
只有一贯的、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得以表现的心理现象 才是个性的反映。
2020/6/17
9
3、独特性
个性的形成是由遗传因素、社会生活条件等多种因素影 响决定的。由于每个人的先天素质和后天影响不同,因 而人的个性也必然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
世界上可能存在相貌上完全相同的人,却不可能存在两 个个性完全相同的人,即使是同卵双胞胎,也同样具有 自己的个性。
2020/6/17
如评价某个学生时所用的“勤奋,尊重老师、待人热情、 乐观、开朗、准时”等,即属于其个人的中心特质。
奥尔波特认为每个人所具有的中心特质,一般在5~10种之间。
2020/6/17
20
(3)次要特质
顾名思义,次要特质不是决定人格的主要特质。它不太 明显、不太受人注意、一致性、一般性都较少的那些人 格特质。
第四章 旅游消费者的个性与态度

二、生活方式与旅游行为
生活方式的主要方面包括一个人的兴趣、
爱好、生活习惯、价值取向、行为规范、 社会态度等因素。美国运通公司对其旅 客的分类很典型,根据旅游者对旅游产 品的反应,可以将旅游者分为五种基本 类型:
第三节 个性结构与旅游决策
加拿大心理学家埃里克·伯恩提出,人的 个性由三个部分组成,即儿童自我状态、 家长自我状态、成人自我状态。人的行 为是由人的这三个“自我状态”的组成 体或其中之一部分支配和控制的。
卡 特 尔
卡特尔的十六种人格因素特质: 卡特尔的十六种人格因素特质:
(A)乐群性, (B)聪慧性, (C)情绪稳定性, (E)好强性, (F)兴奋性, (G)有恒性, (H)敢为性, (I)敏感性, (L)怀疑性, (M)幻想性, (N)世故性, (O)忧虑性, (Q1)激进性, (Q2)独立性, (Q3)自律性, (Q4)紧张性。
胆汁型
多血型
黏液型
抑郁型
四种典型的气质类型
一、个性倾向与旅游行为
瑞士心理学家卡尔·容主张按照态度 类型将人分成外倾型和内倾型两类。 美国心理学家普洛格将个性心理特 征分为心理中心型与他人中心型, 或安乐小康型与追新猎奇型
普洛格的个性心理模型
心理中心型与他人中心型旅游者的行为特点
心理中心型 选择熟悉的旅游目的地 喜欢旅游目的地的一般活动 选择日光浴和游乐场所, 选择日光浴和游乐场所,包括 相当程度无拘无束的休息 活动量小 喜欢去能驱车前往的旅游点 喜欢正规的旅游设备, 喜欢正规的旅游设备,例如设 备齐全的旅馆、 备齐全的旅馆、家庭式的饭店 以及旅游商店 喜欢家庭的气氛、 喜欢家庭的气氛、熟悉的娱乐 活动, 活动,不喜欢外国的气氛 要准备齐全的旅行行装, 要准备齐全的旅行行装,全部 日程都要事前安排妥当 他人中心型 选择非旅游地 喜欢在别人来到该地区前享受新鲜 经验和发现的喜悦 喜欢新奇的、 喜欢新奇的、不寻常的旅游场所 活动量大 喜欢坐飞机去旅游目的地 旅游设备只要一般或较好旅馆和伙 不一定要现代化的大型旅馆, 食,不一定要现代化的大型旅馆, 不喜欢专门吸引旅游者的商店 愿意会见和接触具有他们所不熟悉 的文化或外国文化的居民 旅游的安排只包括最基本的项目, 旅游的安排只包括最基本的项目, 留有较大的余地和灵活性
旅游心理学(第四章 旅游需要与旅游动机1)

Macbook官方广告
动机与旅游动机
旅游动机
是引发和维持一个人进行旅游活动,以满足其旅
游需要的一种心理倾向。P80
阅读《我们为什么要旅行》
旅游需要与旅游动机
动机与旅游动机
旅游动机的产生条件
主观条件是旅游者个体的内在条件,即旅游需要等。 客观条件是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的外在条件,主要有三类 1.时间条件
2.经济条件
3.旅游对象和旅游目标 (最重要诱因)
旅游目标包括客观目标和主观目标
动机与旅游动机
旅游 需要 心理紧张 或不安 旅游动机 (驱动力) 旅游 决策 旅游 行为 需要 满足
心理紧张消除
旅游动机的过程
旅游需要与旅游动机
一致性-复杂性与心理紧张
案例—2 “照葫芦画瓢”不灵
七月,小李带团上黄山。刚上山,天就起了 大雾,接着下起了中雨。游客看着屋外的雨下个 不停,坐在酒店的大厅里闷闷不乐。 小李想起春节与赵先生带的来自东南亚华人 团的情景。那也是在黄山这家酒店。当时,山上 下起了雨夹雪,也有很大的雾。赵先生便向游客 讲了这样一段话:“今天天气不好,又是雨又是 雪,我们出去也只能看到白蒙蒙一片的雾。我提 议现在暂时休息一会儿,我给大家借些扑克和麻 将来,大家先玩着,天气一有转变,我立刻通知 大家出发。大家看怎么样?”
动机与旅游动机
动机的方向 正面价值的目标引导着消费者的行为,促使他们去达到 这个目标,并且寻找有助于达到目标的产品。(例如,去头 屑用海飞丝;为了放松而出游) 然而,并非所有的行为都是被愿望激发以达到某个目标 的,有时候消费者被激发去回避一个负面的后果,他们将通 过购买和消费活动来减少达到这种结果的机会。(例如,为 避免晒黑而用防晒油;为了躲债而出游)
旅游心理学旅游者的个性心理课件

学习交流PPT
27
学习交流PPT
28
旅游者对旅游环境的知觉
2、对距离的知觉
实际距离:两地之间的实际公里数。 感知距离:除公里外,还有人们所用的时间、消耗精力、资
金和体验等。而实际距离具有以下两种作用: ➢阻止作用 ➢激励作用
学习交流PPT
29
学习交流PPT
30
学习交流PPT
31
旅游者对旅游环境的知觉
意象
——选择目的地极为重要的阶段
意象的概念最早由Boulding于1956年提出, 其探讨了意象在人类经济活动或其他领域中所扮 演的角色。1960年, 凯文·林奇(K.Linch)将意象理 论应用于城市研究, 在实证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城
市意象理论, 其所指出的城市意象五元素: 道路 (path)、边界(edge)、 区域(domain)、 节点(node) 和标志物(1andmark)。
学习交流PPT
2
学习交流PPT
3
学习交流PPT
4
VS
学习交流PPT
5
学习交流PPT
6
旅游者对旅游环境的知觉
1、对目的地的知觉
➢旅游者对旅游点(旅游目的地)的知觉通常可 以分为两个阶段:旅游决策阶段和旅游消费行为 实施阶段。 ➢其中,旅游决策阶段的知觉印象影响旅游者对 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实施阶段的知觉印象影响旅 游者对旅游行为的满足感和享受感,影响忠诚度。
3、对时间的知觉(时间比) 时间知觉是对现实世界各种现象客观的持
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一般: “旅途要快,游览要慢,旅游活动安排要准时”
“一快、二慢、三准时”
学习交流PPT
32
旅游者对旅游环境的知觉
3、对时间的知觉(时间比)
第四章旅游者的个性心理和旅游行为

特性倾向性和特性心思特征相互联 络、相互制约。
个性心理
个性倾向性(动力结构)
个性心理特征(特征结构)
价世 值界 观观
性格 气质 能力
信念 理想 兴趣 动机 需要
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
遗传生理要素
自然环境要素
家庭环境的影响
〔四〕旅游动机的类型
1、田中喜一分类法 ➢ 心思动机 ➢ 肉体动机 ➢ 身体动机 ➢ 经济动机
2、 托马斯分类法
➢ 文明教育动机 ➢ 休息和文娱动机 ➢ 种族传统动机 ➢ 其他动机
3、麦金托什分类法
➢ 安康动机 ➢ 文明动机 ➢ 交际动机 ➢ 位置和声望动机
4、奥德曼分类法
➢ 安康动机 ➢ 肉体寄予和宗教信仰
定向运动从一末尾就有一种奥秘感,让 人们充溢探求欲,虽然风景还是一样, 但是赋予了很多奥秘、惊险、幽默的 元素,赋予了新意。更重要的是与生 疏异性的冤家共同应战智慧与勇气的 极限,有多了几分浪漫气息。
因此,满足了人们社交及自我完成的需 求;安康、文娱、猎奇、探求及社会 交往等旅游动机
二、旅游者的动机概述
〔四〕旅游者的普通心思特征
1、平安需求 2、审美需求 3、猎奇需求 4、求全需求
课堂练习
从心思学的角度,对游客加点及购物的 旅游引导。
➢ 猎奇动机 动机
➢ 体育动机 ➢ 专业或商业动机
➢ 寻觅乐趣的动 ➢ 探亲访友动机
机
➢ 自我尊重动机
5、波乃克分类法
➢ 疗养动机 ➢ 文明动机 ➢ 社会动机 ➢ 体育动机 ➢ 政治动机 ➢ 经济动机
6、刘纯分类法
➢ 社交的、尊重的和自我完善的动机 ➢ 基本智力动机 ➢ 探求动机 ➢ 冒险动机 ➢ 分歧性动机 ➢ 复杂性动机
旅游者的个性心理与旅游行为

气质类型分析
夜华是九重天上的天孙,幼年时就被剥夺了玩耍的 权利,小小的年纪就被调教得六根清净,灵台通明, 具有“厚爱深沉、打落牙齿和血吞”的隐忍性格, 处事老练、稳重。对于爱情也是非常专一的,至始 至终都只爱浅浅一人!
气质类型分析
个性中抑郁质含量
≥70%
气质类型分析
东华曾是天地的共主,后来隐居在三清幻境的菩提 净土,世人不敢拉他进十丈红尘,喜爱袭一身紫衣, 加上皓皓银发,让人只敢远观,他性格高冷、腹黑、 毒舌。
决定旅游者的行为 需要程度的大小决定行为实现程度的大小 需要的层次决定旅游行为的方式
旅游者需要的类型
好奇心需要
近日,一部以京城老宅为背景的惊悚电影《京城81号》上映,真实存在 的朝内大街81号院吸引了大批“探险迷”参观。该院中两栋本是民国时 期美国天主教会用作培训学校的老楼,因年久失修的破败感和网上流传 的恐怖传言,逐渐被探险迷们冠以“京城第一凶宅”之名。
性格特点分析
感性
P
S
内向
平和型 活泼型
外向
M
C
完美型 力量型
理性
旅游者的一般心理特征
1.安全心理 2.审美心理 3.猎奇心理 4.求全心理
旅游者的一般心理特征
安全心理
菲律宾长滩岛
旅游者的一般心理特征
审美心理
旅游者的一般心理特征
猎奇心理
比利时空中餐厅
旅游者的一般心理特征
求全心理
旅游者的个性与旅游行为
动机形成的过程
需要
心理紧张 或不安
动机 (驱动力)
决策
行为
需要 满足
心理紧张消除
动机的功能
1.激励功能 2.导向功能 3.持续功能 4.强化功能
《旅游心理学》旅游者的态度与个性PPT课件

本章小结
• 态度和个性的含义、特征、形成及与旅游 倾向的问题
• 气质和性格对旅游倾向的影响 • 个性结构中的三种自我状态及对旅游倾向
的影响。
*
案例分析与讨论
1、如何运用个性结构中的三种自我状态来应 对老先生的“过分”关爱?
在对应老先生的问题时,应提醒自己处于在 成人自我状态下,用不卑不亢的态度理智 地处理老先生的问题。不能回避,更不能 反感和无礼。
三十多加工企业,先进单位,优质产品 单位,先进职工之家,先进团支
部
管理 重视人才引进,重视产品质量,重视产 重视内部关系的处理,重视职工
特点 品广告,重视外部关系得结交
的思想工作,重视从内部培养人
才,重视产品质量,不重视广告
不足 骄傲自满,自以为是,性情急躁,内部 缺乏开拓精神,求稳怕变,不重 之处 关系处理不好,不善于做职工的思想工 视引进人才,不重视广告的效用
台湾的旅游团为什么
开始怒气冲冲,后来 却改变了态度?我们 怎样改变旅游者的不 良态度,让他们喜欢 我们的旅游产品呢?
*
• (二)态度的特征 • 1、态度的对象性 • 2、态度的习得性 • 3、态度的情感性与评价性 • 4、态度的稳定性与可变性 • 5、态度的内隐性
*
二、旅游者态度的形成和转变 (一)态度的形成 1、形成的途径 ☼个体经验 ☼极端深刻的事例 ☼群体的态度
在为大家服务时,应处于父母自我状态下, 注意关心和照顾大家,为大家提供优质服 务,以此体现自己是一个成熟的导游,从 侧面告诉老先生他的关心是多余的。
*
案例分析:谁当总经理最合适?
1、王厂长与李厂长个性差异对照
内容
李厂长
王厂长
气质 多血质活胆汁质,精力充沛,善言谈, 粘液质,脾气柔和,遇事谨慎,
[整理版]游客的个性特征与旅游行为
![[整理版]游客的个性特征与旅游行为](https://img.taocdn.com/s3/m/633fe609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6f.png)
游客的个性特征与旅游行为一、能力与旅游行为(一)能力概述1、能力及分类能力是指人们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备的个性心理条件。
人的能力多种多样,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做出不同的分类。
心理学对能力的分类,通常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一般能力是完成一切活动所共必需的基本能力。
通常叫做智力。
特殊能力是指出现在为某些专业活动中的能力。
任何一个正常人都既具备一定的一般能力,又具备一定的特殊能力。
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在活动中的关系是辨证的统一。
一方面,一般能力越是发展,就为特殊能力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特殊能力得到发展的同时,也发展了一般能力。
在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时,既需要一般能力,又需要特殊能力,两种能力彼此相互促进,协调发挥作用。
2、能力的个别差异(1)能力的类型差异。
主要是能力质的差异,是对能力差异从质的特点上进行分析。
同一能力在不同人身上都会表现出一些相似的特点,把这些特点加以分析、归类,就出现了各种不同的能力类型。
(2)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主要是能力体现在量上的差异,即通常所说的能力大小的差异。
各种能力都有发展水平的不同。
心理学研究表明,全人口的智力分布呈常态,即大部分人处于正常水平,超常者和低能者均占少数,约占千分之三左右。
(3)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这是能力发展上的差异。
个体之间的各种能力发展的速度各不相同,能力表现有早有晚。
有些人的优异能力早在儿童时期就表现出来,这叫能力早期表现或早慧。
(二)能力与旅游行为在旅游消费活动中,游客的能力主要表现为对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识别能力、挑选能力、评价能力、鉴赏能力和决策能力,这些能力统称为购买能力。
游客的购买能力是有个别差异的。
从能力水平上看,有人购买能力水平高,有人购买能力水平低;从能力类型上看,完成同一种旅游活动取得同样的成绩,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能力的结合;从能力发展上看,有人购买能力发展较早,有人购买能力发展较晚。
研究表明,在旅游活动性质与游客的购买能力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一个“镶嵌”现象,每一种活动都有一个能力阈限,它既不需要超过这个阈限,也不能低于这个阈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国内综合分类法
旅 游 者 的 态 度
身心健康动机 探奇求知动机 社会交往动机 求实的经济动机 纪念象征的动机 宗教朝觐的动机
(五)旅游动机的激发
1.影响因素 旅 游 者 的 态 度
(1)主体因素:
旅游需要 旅游知觉 旅游者自身状况
旅 游 者 的 态 度
(2)客体因素:
需要的内涵
旅 游 者 的 态 度 第一层次:是有机体内部生理或心理上的 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
第二层次:是人对某种客观要求的反映;
第三层次:是有机体活动的积极性源泉, 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
旅 游 者 的 态 度
2、需要的属性 对象性 紧张性 驱动性 竞争性 发展性
(二)需要层次理论
旅 游 者 的 态 度
定向运动从一开始就有一种神秘感,让 人们充满探求欲,虽然景色还是一样, 但是赋予了很多神秘、惊险、有趣的元 素,赋予了新意。更重要的是与陌生异 性的朋友共同挑战智慧与勇气的极限, 有多了几分浪漫气息。 因此,满足了人们社交及自我实现的需 要;健康、娱乐、好奇、探索及社会交 往等旅游动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旅 游 者 的 态 度
针对不同需要的激励方法
旅 游 者 的 态 度
(三)旅游者的需要
旅 游 者 的 态 度
我们去旅行,最初是想迷失自我,我们 去旅行,最终是要找到自我。
——皮寇· 爱耶尔(美国)
旅 游 者 的 态 度
1、旅游者需要的作用 决定旅游者的行为 需要程度的大小决定行为实现程度的大 小 需要的层次决定旅游行为的方式
3、麦金托什分类法 旅 游 者 的 态 度 健康动机 文化动机 交际动机 地位和声望动机
4、奥德曼分类法
旅 游 者 的 态 度 健康动机 好奇动机 体育动机 寻找乐趣的 动机 精神寄托和宗教信 仰动机 专业或商业动机 探亲访友动机 自我尊重动机
5、波乃克分类法
旅游客体的类型 吸引力大小 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
旅 游 者 的 态 度
(3)外部条件:
意识形态 社会状况 经济状况 环境状况
旅 游 者 的 态 度
旅 游 者 的 态 度
休养动机 文化动机 社会动机 体育动机 政治动机 经济动机
6、刘纯分类法
旅 游 者 的 态 度 社交的、尊重的和自我完善的动机 基本智力动机 探索动机 冒险动机 一致性动机 复杂性动机
7、邱扶东分类法 旅 游 者 的 态 度 身心健康动机 怀旧动机 文化动机 交际动机 审美动机 从众动机
旅 游 者 的 态 度
旅 游 者 的 态 度
旅 游 者 的 态 度
基本观点: 人是有需要和欲望的,他们随时有待于 满足。只有未满足的需要才能产生动 力。 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分为不同的层次, 只有低一级的需要得到相对满足时, 高一级的需要才会上升为支配人行为 的动力。
旅 游 者 的 态 度
五种层次需要的心理发展关系
旅游心理学
项目四
旅游者的 个性心理和旅游行为
任务一
旅 游 者 的 态 度
案例引导
旅 游 者 的 态 度 “十一”假期之际,有甲、乙、丙、丁 四人决定外出旅游。其中,甲决定到 一个环境优美的乡村去亲近大自然、 体验田园生活,乙决定到沙漠探险、 挑战自我极限,丙决定到临近的城市 探访自己的亲朋好友、联络一下感情, 丁决定到城市周边的景点悠然地待上 几天、放松身心。四人最终都达成了 自己的心愿,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假期。
二、旅游者的动机概述
旅 游 者 的 态 度
(一)概念 是指激发与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其活 动朝向某个目的的心理倾向或内部动力。
需要与动机的关系
旅 游 者 的 态 度
பைடு நூலகம்
需要是动机的前提 需要在得到激发之后产生动机 动机的产生需要外界的刺激
旅 游 者 的 态 度
(二)旅游动机的功能 激励功能 指向功能 强化功能 持续功能
旅 游 者 的 态 度
2、旅游者需要的类型 好奇心需要 社会交往需要 审美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
定向运动
旅 游 者 的 态 度
定向运动(简称PWT)是一种体育赛事, 最早起源于雅典,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全世 界范围内的时尚运动,参与者利用一张详 细精确的地图和一个指北针,按顺序到访 地图上所指示的各个点标,以最短时间内 到达所有点标者为胜,队员必须按照地图 的标号按顺序到访设置在实际环境中的 12个点标,并在点标处划卡确认,或接 通低压电源线路,在某处也许还有一些智 力题拦路。
旅 游 者 的 态 度
(三)动机的属性 始发性 内隐性 变化性 冲突性
旅 游 者 的 态 度
(四)旅游者的动机 1、旅游者动机产生的条件 时间、经济、社会
(四)旅游动机的类型
旅 游 者 的 态 度 1、田中喜一分类法 心理动机 精神动机 身体动机 经济动机
2、 托马斯分类法 旅 游 者 的 态 度 文化教育动机 休息和娱乐动机 种族传统动机 其他动机
旅 游 者 的 态 度
通常都在森林;郊外和城市公园里进行, 而活动内容包括:"森林童话";"碧海 晴天";"旷野传奇";"合力制胜"等.定 向运动中最受年轻一代欢迎的就是"森 林童话",因为这里可以找到浪漫、神 秘、惊险、刺激等所有的时尚元素。
旅 游 者 的 态 度
活动一开始,数十位陌生的青年男女将 会安排登上一辆班车,而面对面相坐的 肯定是两对异性,漫长、枯燥的旅程使 热情的年轻人很快熟悉起来。下车后, 刚刚建立的友情使4个年轻人组成一个" 战斗团队",将参加到与其他十几个团 队在大森林中争夺神秘宝藏的行列...... 一路上,既有山花、瀑布、激流与群山 等美景,同时还有标有宝物的神秘符号、 不可预料的困难与突发事件......
问题思考:
旅 1、人们为什么会产生旅游行为? 游 者 2、是什么原因导致人们旅游行为的差异, 尤其是“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 的差异? 的 态 度
一、旅游者的需要
旅 游 者 的 态 度
(一)需要的概念和属性 1、概念 需要是个体由于缺乏某些生理或心理因 素而产生的与周围环境的某种不平衡状 态,是个体对生理的和社会的要求的反 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