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加减法教案
6.1《小数的加减法》(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6.1《小数的加减法》(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今天我要为大家带来的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6.1节《小数的加减法》的教学内容。
在这一节课中,我们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进行小数的加减运算。
我们将会学习小数加减法的基本概念。
学生会了解到,小数的加减法与整数的加减法类似,只需要注意小数点的位置即可。
我们会通过一些实例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点。
然后,我们会学习小数的进位和借位。
学生会了解到,在进行小数加减法运算时,如果某一位上的数大于或等于10,就需要向左一位进位;如果某一位上的数小于10,就需要向左一位借位。
我们也会通过一些例题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点。
在学生掌握了小数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后,我们将会进行一些随堂练习,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我会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解决一些小数加减法的问题,并能够熟练地运用小数加减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利用多媒体教具和学具来辅助教学,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我会通过一些动画和互动游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通过一些图示和示例来清晰地展示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过程,让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在作业设计上,我布置了一道小数加减法的练习题。
题目是:已知小数0.5和0.3,求它们的和与差。
答案是:和为0.8,差为0.2。
在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上,我认为学生对于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掌握得比较好,但在进位和借位的理解上还有一些不足。
在下一节课中,我会通过更多的例题和练习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进位和借位的概念。
同时,我也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一些小数加减法的实际操作,以巩固他们的学习成果。
希望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进行小数的加减运算。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小数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学生需要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小数的加减运算。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小数的数位及其对应的计数单位,了解小数点的位置对小数大小的影响。
2.学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运算,掌握小数点对齐、进位、借位等基本技能。
3.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小数加减问题,例如购物、计算身高、体重等,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作业布置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合理调整作业难度和量,确保作业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要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针对性的反馈,促使学生不断进步。
4.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克服困难。
5.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通过典型题目的分析、拓展,引导学生发现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小数点对齐,进位借位等基本技能。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阶段,教师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1.小数点对齐:教师通过举例,让学生观察小数点在加减法运算中的位置关系,发现小数点对齐的重要性。
2.计算方法:教师讲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强调进位和借位的处理方式,并通过板书示范,使学生直观地理解计算过程。
3.算理理解: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让学生明白小数点对齐后,各位上的数分别代表了什么意义,从而加深对运算规律的理解。
2.难点:理解小数点的位置关系对运算结果的影响,以及在复杂小数加减问题中的灵活运用。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背景,设计有趣的生活情境,如购物找零、计算身高体重等,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知小数加减法的意义,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四年级数学《小数加减法》优质教案范文五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小数加减法》优质教案范文五篇小学四年级数学《小数加减法》优质教案范文一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72页例1及做一做。
在三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在此基础上,本课时继续学习小数加减法。
例1以本单元主题图的买书情境为线索展开教学,自然引入数位相同的小数加减法的学习,重点解决的是列竖式时小数点应对齐的问题,突出计算的算理理解。
为进一步学习数位不同的小数加减法夯实基础。
(二)核心能力通过自主探索、交流讨论的过程,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这一本质,培养迁移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发展数感。
(三)学习目标1.借助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索、交流讨论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数位相同的小数加减法,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2.通过计算、比较等活动经历把整数加减法计算经验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计算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迁移规律的意识。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感受到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应用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四)学习重点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五)学习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这一本质。
(六)配套资源实施资源:《小数加减法(例1)》名师教学课件二、教学设计(一)课前设计1.预习任务想一想: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请你任意写出几个一位数加减法的算式,并进行计算。
(二)课堂设计1.复习导入(1)口算,并说出口算的方法。
2.5+0.9=1.2-0.5=7.8+1.6=4.7-2.8=11.7+2=8.6-5.3=1.2+0.8=7.5-2.5=(2)列竖式计算3685+279=3685-279=师:你能说一说计算整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吗?预设:生1: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生2: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当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小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
3.能够熟练运用小数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2.教具:小数计算板、小数计算卡片、小数计算练习册。
3.教学环境:教室配备投影仪及多媒体设备。
4.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准备课堂互动活动。
三、教学内容1. 小数的加法•介绍小数的概念,并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示范如何进行小数的加法运算,重点强调个位相加、十位相加的方式。
•练习小数的加法,包括进位和不进位的情况。
2. 小数的减法•引导学生掌握小数的减法运算方法,重点讲解借位的处理方法。
•演示实例,让学生通过观察及计算学会小数的减法运算。
•练习小数的减法,包括退位和不退位的情况。
四、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一个生动的场景引出小数的加减法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简要说明小数的概念及加减法运算规则,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基本知识。
3.示范:对小数的加减法进行实例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计算过程。
4.引导:逐步引导学生参与小数的加减法练习,及时纠正错误及帮助学生改正。
5.巩固:组织一些小组练习或个人练习,让学生巩固加减法运算技能。
6.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小数加减法练习题,鼓励学生课后复习。
五、教学过程注意事项1.鼓励学生提问,并及时给予解答和引导,促进课堂互动。
2.多样化教学方式,包括示范、练习、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小数加减法计算。
4.监控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进行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六、教学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考核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的掌握情况,包括正确率、用时等方面。
通过学生的表现评价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七、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包括教学方式、教材使用等方面的优缺点,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法。
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加减法个性化辅导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加减法个性化辅导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小数加法的运算方法。
2. 小数减法的运算方法。
3. 小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
4.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5. 小数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和计算法则。
2. 教学难点:小数位数不的加减法运算,以及实际应用题的解答。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例讲解法,通过具体例子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大量练习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3. 采用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小数加减法的实际应用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小数加减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与示范:讲解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并通过示范性计算让学生理解。
3. 练习与讲解:让学生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练习,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和纠正。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小数加减法的实际应用题,分享解题方法。
5. 总结与拓展: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和计算法则,拓展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6. 布置作业:布置一定数量的小数加减法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讨论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检查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测试评价:定期进行小数加减法的测试,分析学生的成绩,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拓展1.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数学软件或在线教育平台,让学生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2. 组织小数加减法的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小数的加减法》-人教版

在今天的小数加减法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小数点对齐的概念掌握得还不错,但进位退位部分还是有些吃力。我尝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讲解,比如购物找零时如何处理小数点后的数字,这样似乎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在讲授过程中,我注意到了几个问题:
一是学生们在竖式计算时,有时会忽略小数点的对齐,导致计算错误。这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反复强调小数点对齐的重要性,并设计更多的练习来巩固这个概念。
二是进位退位问题,这是小数加减法的难点。我觉得可以尝试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标注进位和退位的数字,让学生更直观地看到这个过程。此外,也可以让学生们互相交流解题心得,看看他们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表现得积极主动,这让我很欣慰。他们通过实际操作,加深了对小数加减法的理解。但在小组讨论中,我也发现有的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对问题不太感兴趣或者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针对这个问题,我打算在下次课尝试引入一些更有趣的讨论话题,激发他们的兴趣。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小数的加减法》-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
《小数的加减法》选自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六章第一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小数的意义及读写方法复习;
2.小数点对齐,按整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小数加减运算;
3.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性质,如交换律、结合律;
4.小数加减法竖式计算方法,包括进位与退位;
-竖式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竖式进行小数加减运算的能力,确保运算准确。
-解决实际问题:教授如何将小数加减法应用于生活情境,如购物、计量等,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举例:在小数加法运算中,如0.25+0.35,重点讲解小数点对齐,使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能正确对齐小数点,避免出错。
2.教学难点
四年级下册小数的加法与减法教案

教案名称:四年级下册小数的加法与减法授课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小数的概念和小数加法、减法算法。
2. 学生能够掌握小数的加法、减法口算和列式计算方法。
3. 学生能够通过练习巩固小数加减法的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授课流程:一、引入(10分钟)1. 通过在黑板上写出几个小数后缀(0.1、0.01、0.001),让学生回忆小数的概念。
2. 通过举例子(如库存数量、成绩)等,让学生了解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讲解(15分钟)1. 引导学生理解小数加法的原理,即按位对齐进行加法运算,并注意进位。
2. 介绍小数减法的算法,即将减数加上被减数的相反数,化为加法运算进行计算。
3. 根据小数加减法算法,讲解口算和列式计算的方法。
三、练习(25分钟)1. 给学生出一些简单的口算小数加减法练习题,让学生逐步掌握口算技巧。
2. 让学生通过列式计算练习题目,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加减法口算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游戏中掌握小数加减法知识。
四、检测(10分钟)1. 让学生自测,检查他们对小数加减法的掌握程度。
2. 给学生出一些实际问题题目,让他们通过小数加减法口算或列式计算,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完成计算。
五、总结(5分钟)1. 回顾小数加减法的知识点,让学生有更深入的了解。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应用小数加减法技术,提高其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练习、自测以及作业情况,评估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知识的掌握程度。
2. 通过课后学生活动及个案分析,综合评估学生的计算能力及其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我发现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的理解还不够透彻,需要通过更多的练习加强口算和列式计算的技能。
同时,我还要引导学生将小数加减法技术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其学习兴趣。
《小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小数的加减法》教课方案篇一:《小数的加减法》教课方案[《小数的加减法》教课方案](《小数的加减法》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内容,《小数的加减法》教课方案。
)教课内容:教材95—— 97 页的例 1、例 2 及“做一做”。
教课目的:1、自主研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的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教课重、难点:研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教课过程:一、教师导入、板书课题同学们,整数的加减法计算大家都很熟习,那么小数的加减法该如何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小数的加减法。
二、出示学习目标(课件)1、自主研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的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三、出示自学提示(课件)1 、自学 95—— 97 页的内容,依据例 1 两个表格中所供给的信息各提出一个或几个数学识题,并解答。
2、试着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四、学生按自学提示自学,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检查五、交流报告1、指名报告提出来的数学识题及解答方法如:在第一轮竞赛中,中国队比加拿大队当先几分?53.40-49.80=3.60两轮竞赛结束后,中国队和加拿大队总分分别是多少?53.40+58.20=111.6049.80+49.20=99.00两轮竞赛结束后,中国队比加拿大队当先多少分?111.60-99.00=12.602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课件)(1)小数点对齐(2)同样数位对齐(3)得数的末端有 0,一般要把 0 去掉六、当堂训练(课件)1、计算下边各题,而且验算2.98+0.56 12.53+4.67 6.07+4.895.64- 1.78 7.2-6.45 5- 0.412、列式计算:(1)4.6 与 10.2 的和是多少?(2)从 80 中减去 10.65 ,剩下多少?(3)比 28.67 少 7.8 的数是多少?3 、一双运动鞋 38.5 元,一根跳绳 4.8 元,小学数学教课方案《《小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一共多少元?爸爸付50 元,要找回多少元?4、王叔叔一天卖菜的收入以下表名称白菜土豆萝卜收入元30.4520.619.75(1)、白菜比萝卜多卖多少钱?(2)、你还可以提出什么数学识题?七、总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课方案设计《我是少年阿凡提》音乐教课方案《小蜜蜂》《赤壁之战》教教案例《草船借箭》教课方案篇二:《小数的加减法》的教课方案《小数的加减法》的教课方案教课目的:1 、使学生经历研究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领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运用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质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加减法》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加减法》教案
一、教材分析
《小数加减法》这部分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
编者选取了学生熟悉的、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生活素材开展教学活动。
第71页的主题图提供了买书情境,为本单元例1、例2、例3的教学活动做了素材的准备和铺垫。
第72页的例1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给出了小丽所买的两本书的价格,并分别提出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引入小数加、减法的学习。
例1是教学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先在小数加法中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问题,再迁移到小数减法,为教学例2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做铺垫。
“做一做”也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数学现实出发,编排了相关的小数加减计算活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加减法及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了整数加减法的算理,并且已积累了大量关于元、角、分的知识。
在本册教材中又进一步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些都为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打下了扎实有效的知识基础,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
三、教学目标
1、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能正确进行计算,提高运算能力,体会转化推理的数学思想。
2、经历尝试、发现、比较、归纳等数学活动,能结合竖式说清算理,感悟迁移类推的数学思想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体会小数加减法运算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加减法计算的算理,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四、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
我们南岗区的中小学校开展了许多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看,小
丽和小林也去书店选书了!认真观察主题图,你发现了哪些信息?(引导学生说出小丽喜欢两本书,小林要买一本词典)。
出示例1中两本书的价格,引导学生说出:一本是《数学家的故事》,单价是6.45元,一本是《童话选》,单价是4.29元。
【设计意图:买书情境的创设不仅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渗透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计算小数加减法的学习奠定基础。
】
(二)自主学习,探究算法
1、第一次学习。
课件出示自主学习要求:(1)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2)根据提出的问题列出算式。
(3)你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2、第一次反思。
你受到启发了吗?
3、第二次学习。
课件出示合作学习要求:完成学习单上的第二次学习,思考:(1)小数加减法计算的关键点是什么?(2)计算小数加减法时需要注意什么?完成后与小组内同学交流。
4、第二次反思。
通过第二次学习,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5、教师引领提升。
笔算两位小数加减法与以前学习过的笔算整数加减法、笔算一位小数加减法的算法相同,都是要先把相同数位对齐,然后从最低位算起。
相加满十时向前一位进位,不够减时要从前一位退位。
【设计意图: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历了由探索算法到理解算理的过程。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由具体到抽象,理解了小数加减法的算理,特别是相同数位对齐,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落实了学生数学运算能力这一核心素养。
】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下面是我国近三年人均年阅读量统计图。
(1)我国从2014年到2016年人均年阅读量增加了多少本?
(2)哪一年比上一年增加得最多?增加了多少?
2、应用拓展题。
小林想买一套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和一套《十万个为什么》。
为了迎接“世界读书日”,书店开展了优惠活动,满100元减20元,怎样买更省钱?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紧扣世界读书日这一主题,形式多样,而且具有层次性。
不仅巩固了学生的计算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
】
(四)回顾整理,总结提升
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课件出示总结。
读书点燃智慧,知识照耀人生。
让书香溢满校园,让心灵徜徉书海。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爱上读书吧!
【设计意图:通过整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对学习数学有兴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落实乐学善学、勤于反思的核心素养。
】
五、板书设计
小数加减法
(1) 6.45+4.29=10.74 (2) 6.45-4.29=2.16
6.45 6.45
+4.29 -4.29
10.74 2.16
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对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