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二十四臣之谢晋

明朝二十四臣之谢晋
明朝二十四臣之谢晋

明朝二十四臣之谢晋

解缙(公元1369年-公元1415年),明朝第一才子、内阁首辅、《永乐大典》总纂修、对联大师。字大绅、缙绅,号春雨、喜易,谥文毅,汉族江右民系,江西吉水人。洪武

21年进士。历官御史、翰林待诏,成祖即位,擢侍读,直文渊阁,参预机务,与编《永

乐大典》,累进翰林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有《解学士集》、《天潢玉牒》。

解缙以才高好直言为人所忌,屡遭贬黜,终以“无人臣礼”下狱被杀。

解缙一生最大的贡献是主编《永乐大典》。永乐元年(1403年),解缙奉旨主编《永乐

大典》。他召集朝臣学士,各方专家两千余人,调集数百万册书籍,进行编纂。解缙白天参政,晚上破书万卷查阅资料,反复修改、补正、勘校,经过六个寒暑的精心编纂,于永乐七年(1409年),完成历史上第一部最早最大的、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最早最大的百科

全书初稿。后几经修补,《永乐大典》的内容更加详实完备。

《永乐大典》的编纂成功,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伟大创举,它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乃至世界文化发展史上所占据的地位也是举世公认的,而作为主编的解缙可谓功不可没,所以后人把《永乐大典》和解缙相提并论。时人赞曰:太平十策纾民意,永乐大典慧斯文。

[1]

与杨慎、徐渭并称“明代三大

才子”(也有人称他“大明第一才子”)、对联大师、《永乐大典》总纂修。

洪武二年十一月初七日(1369年12月6日)解缙(xiè jìn )出生在吉水鉴湖的一个书

香门第之家。祖父解子元,元至正五年(1345)进士,授安福州判宫,迁太史院校书郎,除承务部、东莞县尹,在元末战乱中死于乱兵;父亲解开,二魁胄监,五知贡举,以父死节赠官参知政事不拜,明初授以官又不受,一心从事著述、办学,培养人才;母亲高妙莹,不但贤良淑慧,而且通书史、善小楷、晓音律。解缙生长在这样的家庭,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传说他自幼颖敏绝伦,有“神童”之称。其母画地为字,于腿盖中教之,一见不忘;5岁时,父教之书,应口成诵;7岁能述文,赋诗有老成语;10岁,日数诵千言,终身

不忘;12岁,尽读《四书》、《五经》,贯穿其义理。

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参加江西乡试,名列榜首(解元);次年,会试第七,廷试

与兄纶、妹夫黄金华同登进士第。选为庶吉士,读中秘书。解缙有治国安邦之才。初入仕时,深受朱元璋宠爱,常侍奉左右。一日,太祖在大庖西室对缙说:“与尔义则君臣,恩

犹父子,当知无不言。”日上万言书,剖切陈词。他建议:政令要稳定,刑罚要简省,要

整理经史,制定礼乐,表彰贤士,崇祀先哲,禁绝娼优,易置寺庵,薄赋敛,减德役,焚经咒,绝鬼巫,裁冗员,节流开源,以苏民困。他又指出朝廷用人当择贤者,授职当最德

才;应改革时弊,鼓励农耕,实施授田均田之法,兼行常平义仓之举,免去苛捐杂税,使民休养生息;要尚武以固边防,崇文以延人才;治罪不株连妻子,捶楚不加于属官。奏疏呈上,太祖连连称赞解缙有安邦济世之奇才,治国平天下之大略。不久,缙又献《太平十策》,再次陈述自己的政治见解,亦得太祖赞许。洪武二十一年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建文四年十一月至永乐五年二月任内阁首辅(1402年-1407年)。

明成祖时,解缙与黄淮、杨士奇等人入直文渊阁,进翰林学士,参与机务,奉诏主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1407)告成,晋翰林学士兼左春坊大学士,一时诏令制作,皆出

其手。因立太子事,为汉王高煦所恶谗,永乐五年(1407)以“洩禁中语”,“廷试读卷不公”,贬为广西布政使司参议,又为李至刚所构陷,改贬交趾。解缙之所以被贬广西,有

这样的说法:明成祖有三个儿子,都是皇后所生,但立谁为太子,一直定不下来。次子高煦,为人专横,因打仗有功,暗中运动争立为太子。成祖宠爱高煦,征求解缙的意见,解缙说:“皇长子仁孝,天下归心。”成祖默然不语。解缙又加一句“好圣孙!"成祖若有所悟。

原来皇长子高炽之子深得成祖喜爱。事隔不久,成祖出示一张虎彪图,命廷臣应制作诗。解缙见图,立即写了一首呈上。诗写道:“虎为百兽尊,谁敢触其怒?唯有父子情,一步

一回顾。”成祖见诗,知解缙借端讽谏,心中感悟,群臣也主张立皇长子高炽为太子,此

事终于定了下来。太子虽立,仍不为成祖所喜。解缙进谏说:“这样做会引起争端,不好。”成祖不悦,认为他是有意离间,加以高煦挑拨,成祖一怒之下,便将解缙贬到广西。

永乐八年(1410年),他奔赴京城,私下谒见太子。事被高煦发觉,说他私觐东宫,必

有隐谋。明成祖非常生气,以“无人臣礼”罪下诏狱,下狱五年。永乐十三年(1415)锦衣卫都指挥佥事纪纲上囚籍,帝见到解缙姓名问:“缙犹在耶?”稍露怜惜之意。朱高煦得知

此事,害怕成祖重新起用解缙,于是买通锦衣卫都指挥佥事纪纲,密令用酒将其灌醉,而后拖到积雪中活活冻死。时为永乐十三年冬,年仅四十七岁。

解缙妻子宗族徙辽东。仁宗即位后诏归其妻子宗族。后谥文毅。宪宗成化元年(1465年)复其官赠朝议大夫。

解缙善书法,尤善狂草,墨迹有《自书诗卷》、《书唐人诗》,明吴宽《匏翁家藏集》称:“永乐时,人多能书,当以学士解公为首,下笔圆滑纯熟。”著有《文毅集》。

解缙这个人从小就是神童,生而秀异,颖敏绝伦,在明史上是个集诗文和书法大成之人。其文雅劲奇古,诗豪放羊瞻,书小楷精绝,行、草皆佳。狂草名一时,然纵荡无法。但凡这类年幼就名噪全国的人,骨子里的才气放逸,桀骜不驯,是后天名就者无法接近和比肩的。但有一点不好,这样的品性,不加自修,很容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所以他的下场就很凄惨。虽然他主持撰修《永乐大典》名流千古,但最终还是被锦衣卫活埋雪中而死,年仅四十七岁。

别看只有四十七岁,解缙却历经明太祖、建文帝、永乐三朝。朱元璋的时候,因才气过人被重用,朱元璋曾经亲口对解说:“朕与你义如君臣,恩犹父子,你对我有什么谏言应当

言无不尽才是啊!”要论经纶,解缙曾经领导3千多文人以3年时间,完成了3亿7千多

万字,卷帙达2万多(大部分于1900年被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焚毁。

解缙不仅学识渊博,才华横溢,而且为人耿直、刚正不阿、不畏权贵。他屡次上疏,针泛弊政,弹劾**佞小人,由此导致他一生坎坷,时而得宠,时而失宠,时而升迁,时而贬谪,直至被人迫害致死。

还是初入仕时,解缙曾指责兵部僚属玩忽职守,尚书沈潜对此极为恼怒,上疏诬告解缙。太祖由此也责备解缙“散自怒”,并贬他为江西道监察御史。韩国公李善长因罪被太祖处死,缙代郎中王国用上疏为李善长辩冤。他又代御史夏长**疏《论袁泰**黠状》,历陈御史袁

泰蔑视朝纲,贪赃枉法,陷害忠良之罪。袁泰受到处罚,对此怀恨在心。太祖认为解缙还缺乏涵养,必须修身养性,闭门思过,否则会成为众臣攻击的对象。洪武二十四年(1391)太祖召解缙父亲进京,对他直说:“大器晚成,若以尔子归,益令进,后十年来,大用未晚也。”缙只好随父回归吉水。在老家8年,他闭门著述,校改《元史》,补写

《宋书》,删定《礼记》。洪武三十一年(1398)太祖病逝,缙进京吊丧。时惠帝临朝,袁泰乘机进诲言,攻击解缙“诏旨,且母丧未葬,父年90,不当舍以行。”帝听信诲言,

贬缙为河州(今甘肃兰州附近〉卫吏。当时的礼部侍郎董伦为惠帝所信任,在惠帝面前为解缙说了不少好话,这样,解缙才在建文四年被召回京师复职,任翰林待诏。永乐元年(1403)成祖朱棣登基,擢解缙为翰林待读,与黄淮、杨士奇、胡广、金幼孜、杨荣、

胡俨等进文渊阁参预机务,不久,又迁为翰林侍读学士,奉命总裁《太祖实录》、《列女传》。这时,成祖对解缙很信任,曾对大臣们说:“天下不可一日无我,我则不可一日少

解缙。”永乐二年(1404)解缙被摧升为翰林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这是他仕途最得意之时。

皇帝的宠爱改变不了解缙刚正不阿、坚持正义的气节,对不合礼仪之事,他还是要反对的。永乐三年(1405),朱棣召解缙入宫,磋商立太子之事。当时成祖的意思是想立次子高

煦为太子,但解缙仍直言说:“为长,古来如此。皇太子仁孝,天下归附,若弃之立次,

必兴争端。先例一开,怕难有宁日,历代事可为前车之鉴。”朱棣听后面有不悦,对此议

犹豫不决。解缙为说服皇上,只说了一句话:“好圣孙!”两人相视而笑。最后同意立长子

高炽为太子,次子高煦为汉王,并令解缙撰写立储诏书,以告天下。从此,高煦深恨解缙。高煦自以为有战功,又深得朱棣宠爱,常存夺嫡之心。见此情形,解缙上疏劝阻说:“启

争也,不可。”朱棣认为这是离间他们的父子关系,对缙很有意见。永乐四年,成祖赐黄

淮等人二品纱罗衣,而独不给解缙。漠国公邱福将朝廷机密“传达延外”,高煦却嫁祸解缙“禁中语”五年,解缙又被诬为“试阅卷不公”贬为广西布政司参议。临行前,礼部郎中李至

刚因与解缙有宿怨,又诬缙,故即改贬交趾(今越南),命督饷化州。

永乐八年(1410)解缙入京奏事,正遇成祖北征未归,故只好觐谒太子高炽而返。于是

朱高煦又乘机进诲言说:“伺上出,私现太子,径归,无人臣礼!”祖为此震怒。当时解缙

已同检讨王到广东去了,一路上,他俩看到赣江两岸旱情严重,便上疏请凿赣江通南北,引水灌田。疏上,成祖愈怒,诏令将解缙逮捕入狱。缙在狱中受尽严刑拷打,并株连多人。永乐十三年正月十三日(1415年2月22日)锦衣卫帅纪纲上囚籍,成祖看到有解缙的

名字问了一句很有水平的话:“缙犹在耶?”纲一贯草菅人命,深为解缙憎恨。因此,他怕

成祖赦免和启用解缙,便赶回狱中,假意置酒祝贺,将缙灌醉,活埋于雪中而死。那时,解缙才47岁。解缙被害后,家中财产被抄没,妻子、儿女、宗族都流放到辽东。

解缙在朝时,以贤德论主切好就说,坏就说坏,毫不掩饰自己的观点。成祖曾把朝廷大臣的名单给他,命他“疏其短长”解缙一一写出:“天资厚重,中无定见。夏原吉有德量,不

远小人。刘情有才干,不知顾义。郑赐可谓君子,颇短于才。李至刚诞而附势,虽才不端。黄福秉心易直,颇有执守。陈瑛刻于用法,尚能持廉。宋礼直憨而苛,人怨不恤。陈洽疏通警敏,亦不失正。方宾薄书之才,理偿之心。”祖将奏疏交给太子朱高炽,朱高炽又询

问尹昌隆、王汝玉两人情况,解缙即刻回答说:“君子,而量不宏;汝玉文翰不易得,惜

有市心耳。”仁宗即位,拿出解缙的奏疏给首辅杨士奇说:“言缙狂,观所论列,皆有定见,不狂也!”称赞解缙的文章雄劲奇古,新意叠出,可与司马迁、韩愈等人媲美。因此,下

诏把解缙的妻子、儿女、宗族赦归吉水。正统元年(1436)八月,赦还所抄家产。成化

元年(1465)为解缙平反昭雪,恢复官职,赠朝议大夫,谥文毅。

解缙《宋赵恒殿试佚事》草书

解缙一生最大的功绩是他亲自主持了《永乐大典》的编纂工作。明成祖即位不久,命解缙编纂《文献大成》,企图把历代文献分门别类地搜集起来,但由于人手少,时间仓促,一年成书,成祖阅后,认为所纂尚多未备,过于简略,不符合他的原意,于是决定增派太子少师姚广孝、礼部尚书郑赐等协同解缙为监修官,又征召二千多人参加编专毒、较订、录写、绘图、圈点等工作,重新进行编纂。经过三年多的艰苦努力,这部大类书终于编成,取名为《永乐大典》。全书共有22877卷,凡例、目录60卷,装订成11095册,共3

亿7千万字左右,“括宇宙之广大,统会古今之异同。”成祖《永乐大典》序言)辑入经、史、子、集、释藏、道经、北剧、南戏、平话、医学、工技、农艺、志乘等各类著作七八千种,按《洪武正韵》的韵目排列次序。这是中国最大的一部类书。在世界文化史上,《永乐大典》被誉为编纂最早、规模最大、内容最广的百科全书。

解缙不仅在学术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而且在诗歌、书法、散文等方面也很有成就。他才气横溢,下笔不能自休。尤工五言诗,现存诗五百余首。他的古体歌行,气势奔放,想象丰富,逼似李白,而律诗绝句,亦近唐人。他又擅长书法,小楷精绝,行草皆佳,用笔之精妙,出人意表。他的著作有《白云稿》、《东山集》、《太平奏疏》等。

臣闻有尧舜三代之君,而法尧舜三代之治,则超过唐宋。而太平千万世者,理道之必然也。钦惟皇帝陛下,德侔天地,诚尧舜三代之君。而今之治,尚未及唐宋,此臣所以日夜有望于陛下也。况臣蒙陛下之恩至深至臻,刻骨铭心,思所以补报。因思当今之急务,王政之大端,不过十事而已。一曰参井田均田之法,二曰兼封建郡县之制,三曰正管名,四曰兴礼乐,五曰审辅导之官,六曰新学校之政,七曰省繁冗,八曰薄税敛,九曰务农,十曰讲武。谨条陈以献,名曰太平十策。惟陛下悯其愚忠,少加采览焉。

一曰参井田均田之法。本无难事,但以为江南地狭田少。不可井治沟洫,劳民而不易成。且一时动摇,令民失业,故历代纷纭,莫知迁从。唐太宗固有意矣,而无其臣;周世宗亦有志矣而无其时。则太平万世之法,固有待于今日也。为今之计,唯行井田参田之法而行之,不以拘于方里。而井劳民动众,设沟治途,而事事合古也。宜令户部会今天下丁口若干,田亩若干,令民二百丁为一里,里同巷,过失相规,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中为堂,右为塾,左为庠。推其父老年高德厚一人处于中堂,朝夕告谒,而取正焉;择有文行一人居于右塾,民年八岁者入焉,教以洒扫应对、礼乐射御书数之文;一人居于左庠,民年十五者入焉,教以诗书礼乐修己治人之方,毋敢纵逸。每丁受田若干亩,庐舍、邑居、池井、畜牧、山林、蔬果之地若干亩,树艺各随其土之所宜。一里之人,各治其私田若干亩,而共耕公田若干亩,山林畜牧之地亦如之。民年二十受田,老免及身后还田,卖买田地则有重刑。朝而毕出,各事其事,暮而毕入,**学左庠;后为中堂,妇人相聚以

治女工。有地狭人稠,土地硗瘠之乡,有司资以舟车,给其衣食,徙之江淮之间,闲旷之地。孰不怀然以相从哉?如此贫富何患其不均?讼词何患其不息?天下何患不治?太平万世理有必然也。先将古人井田均田小宗之法,及小学、朱子家礼、颜氏家训、吕氏乡约、女教,及今义门郑氏学范等书,类聚考订,刊行天下,长幼**读,有亲族异产者务要即时

同居共爨。如有不遵,迁于化外。

二曰兼封建郡县之制。夫众建诸侯而少其地。此万世不易之论。周家以是长久天下之所共知也。世儒议论纷纭,不足稽考。为今之计,异姓不可封也,惟诸王所封之地,宜以一县令主治之。循古者诸侯之制,择贤以辅。惟世子袭爵,其庶子十岁以上者,则于水陆都会山川要害之处别封以一县,择贤能之人辅之。如此,则岁有封建不过五六。十年之间,州县将尽为侯国,而天下诸侯皆陛下子孙矣,岂不万年磐石之固哉。惟帝子封王,王之嫡子袭王爵,庶子定封侯,九年考其贤者封王,次贤者封公,其有过降为伯、子、男,封地广狭并同。有无子者,他国庶子继立,务要亲疏足昭穆,得其至当。先将古者侯国制度考定成书,刊行天下通知。先给一本诸王。古人削地之法不可行。尽削地益地,后致强弱不同。

三曰正官名。今之六部,即古之六官。而尚书之官,本汉朝内臣,如尚衣尚宝之类,而以为六卿,名实不相符矣。侍郎之名,亦自不通,宜改从古。

四曰兴礼乐。今天下祭祀无乐,宜详定颁行天下。古者庶人皆通音乐。今天下和平,宜令百姓并**音乐。宜令天下访求精晓音律、通究礼典者,条陈画图以进。天下生员,每间日

**礼乐,如出杨画图晓示之后,无能通晓者,或选乐生往教,或令自求师。如是,数年之后,今大常乐舞生及教坊司,皆可罢斥矣。禁天下胡琴羌笛,应俗乐,禁庶人不可圜社。京城及天下官路,宜分为五级,广若干步。中为御道,高于地若干丈。其左,官员儒士行路,农商行路;其右,工人行路,妇人行路。使四民不收之人,无自出焉。古人男女异路,亦此意也。并以槛墙隔之,墙高及肩,于上印刻禁戒,不许俎越。其士农工商之人异其衣冠,使四民不收之人无容其身。士缁布冠乌纱,深衣漆为之骨,簮履篾以白,皮布任用,黑质白绿,其常服许戴今之头巾及大明帽、圆领衫、丝条皂靴等。生员并用,农工商贾不许。农台笠,棕草任用,上衣稍长,下及于膝,布裳履篾以布,布草任用,以皂啻台笠以竹,直领衫,履篾白布,布草任用以白。

五曰审辅导之官。夫辅导诸王宜择方正之士以佐王,王必敬而礼之,朝夕谘访。今后凡王府官,宜审试之。教世子之法,及前后左右之官,今皆未备,宜先令搜求古法,及贾谊之策而行之。

六曰新学较之政。每县学生员三十人。每岁春秋二季,县之儒士试于学,试中曰后士,始入县学。县设公宴迎师至其家,县官亲送。二年各县之生员试于府,以八月试,中曰选士,始入府学,宴迎之礼亦如之。三年乡试、会试、殿试如今制,始曰进士。每岁府学贡十人于国学,曰贡士。试中,县官传接名至其家。府县滥取,并有重罚,间制科取士,不用大臣保举,余从宋制,宜少取数名,并赐进士及第,前进士及三甲者许应。宜令天下投进诗书著述官为刊行令福,建各处书坊。今国学见在书板,文渊阁见在

影视剧中的解缙(8张)

书籍,参考有无,尽行刊完,于京城及大胜港等处,官开书局,就于局前立牌,刻详书目及纸墨二本,令民买贩,关津免税。每水陆通会州县,立书坊一所,制度如前法帖本,亦宜求善本类聚刻石一木。

七曰省繁冗。州县地方名户大小不均,宜均平之。官员繁冗不足为治。州县繁要去处,止用正官一员、首领官一员。僻远去处,止用一员,若所用得,一人为之有余矣。各处卷宗,长幅大卷常有遗失。今后每年一县将簿十二本赴京用给勘合,回县书写案卷,其各衙门行移状辞等项。删去繁文,止用小纸勘合一张,广狭随文多少,务要与簿相等。立卷随即粘上于簿,岁终六本解赴京六本收本处。后堂设案六双橱六,衙吏当官前写办文书,一置一柜,于公厅专收文簿,朝则官启之,暮则官封之。如事多,未一年而卷簿满者许奏添一也。各宜立铸钞库,伪造钞者滋多刑之不绝,宜于钞上置半印勘合流泒字号,一贯一号,两贯同号,真伪可辨矣。

八曰薄税敛。宜令天下钱钞金银彀帛金银使用,啻贾之利有盈亏.都会之地有兴庙。今税

有定额,民必受害。宜令各处税课随时多少,从实征收;或令百姓各人户上,先行补纳,官收税钱,至冬均给还之,则众轻易举,官民俱利,百姓无巡揽赋咸之困矣。

九曰务农。农者天下之本,而食者民之天。故蓄积多而备先具。兵荒岁旱,诚不足忧也。及今丰岁,正宜于天下要害之处,每岁积粮若干,民乐近输,而国受长久之利,计之善者也。每一里设田峻一人,以今之耆宿为之,专一巡察,以警勤惰。以农桑集要等书教之。先将农桑集要、齐民要术及树艺水利等书,类聚考订,颁行天下,令各家通晓。义仓之法,宜悉讲求。即今天下民自建立。则虽有水旱,不足忧矣。

十曰讲武。宜依唐宋旧制开武举,昔郭子仪之徒亦出于是也。古今通患,郡县无城,器械不完,籴粮不备,妖贼长助所在风靡。今太平之世,正宜于各处州县皆立城池,令民冬月修筑,就各处立武学。各处夜则击析守城。各处生员尤当讲兵书、**武事,文武并用,久

长之术也。军器木石草糓,宜于武学之后各置仓库,每岁成造,时时简视,务要坚良。武举凖科举之制国学,宜高大其制,环之以水,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早则升堂,一揖退而会食。各处其所听,其自相讲贯学门之内,听其自然,止禁其戏言戏动,无故而出学。四时之季,试有不善,责令改之。不改降之下等;再不改免冠责之;三不改加刑焉;四不改屏之远方;三年而不悔,投之四裔,终身不齿。将武经之属考校而使之**。武举定式,宜参唐宋制一大将凯还宴于学宫,凡武举之子,皆令入学。可用则受之以职,其不才则罢黜之。

十策谨如前。万一可采,伏望内降手敕,付大臣施行,臣复切念。前者妄论迁谋,干渎圣听,战兢累日,以待斧钺之诛。陛下怜之不已,赦其罪戾,臣愈感恩浸入心骨,知陛下既以臣为亲臣矣!臣固不敢自同于众人也。若此陈献非云报国以见臣一介愚蒙,拳拳之忠耳。至臣之许国天长地久,皆建功立效之时。惟陛下幸垂怜之!

《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初名《文献大成》。明永乐元年(1403年)七月,明成祖朱棣命解缙、姚

广孝、王景、邹辑等人纂修大型类书,永乐二年(1404年)十一月编成《文献大成》。

《永乐大典》收录古代重要典籍至七八千种之多,上至先秦,下达明初,这在当时真可以说是“包括宇宙之广大,统会古今之异同”。宋元以前的佚文秘典,多得藉以保存流传。收

录的内容包括:经、史、子、集、释庄、道经、戏剧、平话、工技、农艺、医卜、文学等,无所不包。所辑录书籍,一字不易,悉照原著整部、整篇、或整段分别编入,这就更加提高了保存资料的文献价值。全书体例“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检索非常方便。

他曾上万言书,批评时政,被罢官8年。建文时再出。永乐初,任翰林学士,入直文渊阁。永乐四年(1406),明成祖到御殿阅览图籍,问他文渊阁经史子集诸书是否全备,

他回答说:经史粗备,子集尚多阙。明成祖遂命郑赐等人,求访遗书。他在充分利用国家藏书的基础上,主持纂修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元年(1403)开始,次年初成,初名《文献大成》,后又经姚广孝等人扩大重修,于永乐六年(1408)冬编成,定

名为《永乐大典》。收集重要古籍达8 000余种,上自先秦,下达明初,经、史、子、集、工技、医学、农艺、术算、天文等类,无不皆备,搜集极为宏富。共分为22 877卷,加

凡例、目录60卷。装成11 095册。书中保存了中国上自先秦,宋元以后的佚文秘典,

下迄明初的各种典籍资料达8000余种,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十九年(1421)此书移至北京“文渊阁”中。明末,动用100余人,历时5年摹成副本。惜正本毁于明末,副本于清咸丰时散佚,八国联军入侵,劫失极多,现仅存200余册。他后被贬为广西参议。入京谒太子而还,以“无人臣礼”罪,下狱,被杀。著有《文毅集》、《春雨杂述》。

与人合撰有《古今烈女传》。后人辑有《解文毅公集》。[1]

【赴广西别甥彭云路】

多情为我谢彭郎,采石江深似渭阳。

相聚六年如梦过,不如昨夜一更长。

【游七星岩偶成】

早饭行春桂水东,野花榕叶露重重。七星岩窟髯灯火,百转萦回路径通。

石溜滴涂成物象,古泽深处有蛟龙。却归为恐衣沾湿,洞口云深日正中。

就日门前春水生,伏波岩下钓船轻。漓江倒影山如画,榕树交柯翠平城。

村店午时鸡乱叫,游人陌上酒初醒。殊方异俗同熙皞,欲进讴歌合颂声。

度水穿林访隐君,七星岩畔鹤成群。犹疑仙李遗未实,几见蟠桃结绛云。

石乳悬崖金灿灿,瀑泉**雪纷纷。流莺满树春风啭,共坐高吟把酒闻。

桂水东边度石桥,酒旗村巷见渔樵。葭祠歌吹迎神女,野庙频繁祀帝尧。

附郭有山皆积石,仙岩无路不通霄。日长衣绣观民俗,行乐光辉荷圣朝。

永乐戊子五月十一日为文弼书廌识。

【庐山歌】

昔年拄玉杖,去看庐山峰。

远山如游龙,半入青天中。

四顾无人独青秀,五老与我同舂容。

手弄石上琴,目送天边鸿。

二仪自高下,吴楚分西东。

洪涛巨浪拍崖下,波光上与银河通。

吸涧玄猿弄晴影,长松舞鹤号天风。

天风吹我不能立,便欲起把十二青芙蓉。

弱流万里可飞越,因之献纳蓬莱宫。

羲娥倏忽遂成晚,往往梦里寻仙踪。

如今不知何人采此景,树下一老与我襟裾同。

披图题诗要相赠,气腾香露秋蒙蒙。

子归烦语谢五老,几时白酒再熟来相从。

【藤县即事】

绣水东流古郁江,古藤城郭镇南邦。

山云桥渡飞虹并,江月楼空乳燕双。

晴日莺花红绵帐,春风烟树碧油幢。

吹箫唤起蛟龙舞,金鸭焚香倒玉缸。

【窦家寨】

窦家寨前朝雨晴,思罗江内水初生。

杨梅果熟春将暮,豆蔻花开鸠乱鸣。

一年两度伐枝柯,万木丛中苦最多。

为国为民皆丝汝,却教桃李听笙歌。[2]

洪武二十年(1387年),解缙已是一位18岁的翩翩少年,这年他第一次参加江西省乡试,就一举夺得第一名,人称“解解元”(乡试第一名称“解元”)。第二年赴京参加会试,列为第七名,经殿试,被录为二甲进士。他的哥哥解纶和妹夫黄金华也同榜登进士。

从小出名的才子解元,会试怎么被挤到第七名呢?原来,解缙所作文章气势磅礴、文笔犀利,本来主考官要点他为一甲,拟为“状元”人选(一甲3名,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但其他考官认为,解缙文章中的言论过于尖锐,怕招惹是非,便有意将解缙往后排,列为第七名。

明朝甫立,朱元璋对首科会试十分关注。因为就在开考前的二月丙寅日夜晚,有一颗大星出现于天空东井壁,颜色赤黄,闪闪有光,朝东北方向行进,渐渐变浊而隐没。朝廷专司观星宿的钦天监进奏说:“是为文士效用之占。” 崇信阴阳术数的朱元璋十分高兴,他登基以来第一次开科会考取士,就出现这样吉祥的征兆,不禁喜言道:“国之昌盛,必有祥瑞!朕必能抡选英才,为国所用。”

朱元璋本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开国英主,为国选才,不拘一格,殿试前调阅了一二甲策论,见解缙文笔雄健,立论新颖,切中时弊,殿试中又见他才华出众,欲力排众议钦点其为状元,但有权臣进言道:“首开科甲,为国抡元,当取吉祥以顺民心。解缙字大绅,点为状元,‘缙’、‘绅’俱‘解’,于国不吉。”朱元璋闻言默然无声,念及国祚,便忍痛割爱舍却解缙,钦点取名较吉祥的“任亨泰”为状元。

解缙虽然与状元擦肩而过,但解氏家族“兄弟同登第”、“一门三进士”的消息传出,立即轰

动了解缙的家乡吉水,也轰动了京城(今南京市),一时传为盛事。而这次殿试录取的第一名状元的任亨泰,在后世却远不如解缙有建树。

明朝著名大臣、大学士解缙于永乐五年(1407年)曾登上特呈岛,赋七言律诗《题特呈

山温通阁》一首,诗曰:

峰濯沧溟应斗魁,波澜绕翠浪头排。火烟光起盐田熟,海月初升渔艇回。

风送潮声平乐去,雨飘山色特呈来。地灵福气生天外,自有高人出世才。

全诗情景交融、挥洒自如,描绘了特呈的地理景观和人文景观,特别把特呈岛重点生产项目煮盐和捕鱼跃然纸上,给特呈岛留下珍贵的史料。诗中“风送潮声平乐去,雨飘山色特

呈来”二句,解缙曾作题联,盖有印章和永乐五年日期,书赠麻斜侯王庙,后人临摹雕刻

在木块,悬挂在庙堂正门两旁。解缙何缘为偏僻的渔岛及庙宇赋诗题联,源于解缙一段坎坷的经历。

永乐五年(1407)解缙回京奏事,沿雷州、广州驿道返京,当时必须经过平乐渡。湛江

现存最早一部《雷州府志》(明万历四十三年公历1615年编纂)有载:“平乐渡,东西

十里,二十一都,原有官舟,编夫”,“平乐步……吴川等海至此泊舟”。解缙平生敬慕英雄,早已知悉元代有抗击海盗名将罗郭佐,四代五人剿匪相继战死,史称罗五节,其纪念庙宇“侯王庙”就在平乐渡附近,自然顺路凭吊英烈,赠联抒怀。庙堂正对面是特呈岛,“峰濯

沧溟”,“波澜绕翠”,令风流倜傥的解缙浓意盎然,登岛写下七律,并把侯王庙题联融入

诗中。解缙只活了46岁,遗下诗作不算很多,小小特呈能触动解缙赋诗,留下名人遗篇,实在难得可贵。

明代解缙才调宏达,尤善诙谐。据说某道士对解缙十分敬慕,特意拿了自己的画像来拜见,恭恭敬敬地请解缙为其题诗。解缙接过画像,当即笔走龙蛇般连写了三个“贼”字。道士一见,又惊又怒,正欲发作,只见解缙含笑从容续写,连同前面所写的三个“贼”字,成了一

首颇有情趣的题画像诗:

贼、贼、贼,有影无形拿不得。

只缘偷却仙丹药,而今反作蓬莱客。

“蓬莱”是神话传说中的海上仙山,道士作了“蓬莱客”,就意味着成了仙,相传八仙过海就

是从蓬莱阁起程的。此诗先说这位道士是贼,接下来遂将“贼”字妙解为对其修行的称赞。

难怪道士读罢,由惊怒转为惊喜,千谢万谢而去。

朱棣为朱元璋第四子,初封燕王,后起兵自称“靖难”,夺取帝位,即明成祖,年号永乐。

据说朱棣当了皇帝之后,为立太子事一时拿不定主意。这时,解缙正奉旨纂修《永乐大典》,很受永乐皇帝朱棣的赏识。朱棣于是就此事密召解缙,解缙进得宫来,就立太子事发表自己的看法:“立子为长,古来如此。皇太子仁孝,天下人心归附,若弃长立次,必

兴争端。”因朱棣自己不是长子,对此说不感兴趣,心中仍存犹豫。

正在这时,内宫太监送来一幅名为《彪虎图》的画:一只白额回首望身后幼虎,情状甚为亲呢。解缙见此图,当即吟诗曰:

虎为百兽尊,谁敢触其怒?

惟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顾。

朱棣听了,知道解缙是借着题诗婉转进谏,颇受启示,当即决定立长子高炽为皇太子,即后来的仁宗。

相传,永乐皇帝有一天突然对解缙说:“你知道昨夜宫中有喜事吗?你就此吟首诗吧!”

解缙就“有喜”二字,想到可能是皇后生产,便吟:君王昨夜降金龙,

把皇子喻为“金龙”,本是吉语。岂料永乐皇帝却说:“生的是个女孩。”

解缙眼珠一转,马上续道:化作嫦娥下九重。

通过一个“化”字,将生男改为生女,可谓巧妙自然,天衣无缝。

永乐皇帝本是借此题为难解缙,于是故意叹口气说:“可惜刚出生便告夭折。”

解缙早有准备,脱口应道:料是人间留不住,

永乐皇帝又说:“已将尸体扔到池塘里去了。”

解缙转口又吟:翻身跳入水晶宫。

这场君臣对话,充分表现了解缙出口成章,应付自如,正因为如此,才使避讳之语得以巧妙妥帖的解释。

鸡冠花属苋科一年生直立草花,以其卓然挺立的肉质花序有如雄鸡之冠而得名。有一次解缙与永乐皇帝在花园游玩,皇帝突然命解缙以鸡冠花作诗,解缙略一思索,起句道:鸡冠本是胭脂染,

一语刚落,只见皇帝从身后取出所执白鸡冠花,说:“不是胭脂红,是白的。”解缙随机应变,当即又吟:今日为何淡淡妆?只因五更贪报晓,至今戴却满头霜。

解缙应对如流,用语不凡,联想奇妙,皇帝听了甚为高兴。

解缙自幼好学,出口成章。这年春节,他在后门上贴了一副春联:

“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

对门的员外看了,很不高兴,心想,只有像我这样的人家,才配贴这副对联,就命仆人把竹子砍了。不一会,家人来报,解缙的春联改成了:

“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

员外听罢,非常恼火,令人把竹子连根挖出,不料解家的春联又改为:

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明代才子解缙到一大商贾家收税款。事前,商贾家调皮的女儿在宅前贴上对联,心想,看你解税官怎么进屋。对联云:

闲人免进,盗者休来。

解缙看罢一笑,叫人拿来笔往门联左右各添三字便挺胸而入。商贾女儿出门一看,不得不佩服这位年轻税官文思敏捷,巧补天成。原来解给将对联补写为:

闲人免进贤人进,盗者休来道者来。

解缙幼时去河里洗澡,把脱下的衣服挂在河边的老树上,这时县令来了,对解缙说,我出个对子,若对得出来衣服便给你,对不出来我可就拿走了。然后指着老树说:“千年老树

为衣架。”解缙昂首,脱口而出:“万里长江作浴盆!”县令大异,遂还衣于缙。

毛泽东引用过这样一副对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这副对联的作者是明初才子解缙。

传说他有一次上街,时值春雨连绵,不小心跌倒了。路上行人见了失笑。他随口吟诗回敬:“春雨贵如油,下得满街流。滑倒解学士,笑杀一群牛。”民间还流传着他的许多巧对,例

如他19岁考中江西解元后,出游到一道观,口渴求饮,老道士慕他的大名,出个上联试他:“一碗清茶,解解解元之渴”,其中三个“解”字不同音,下联也要如此,难度很大。解

缙却不费工夫属对道:“七弦妙曲,乐乐乐府之音”,这三个“乐”字也不同音。

话说李尚书得了解缙这么个好女婿,自然满心欢喜。有一天,皇帝下诏书要李尚书进贡公鸡蛋,李尚书魂都吓掉了,世上那有公鸡蛋呀,这不难为他吗?急得他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香,一点办法也没有。她的夫人说:“你不是说解缙聪明吗,何不叫他来想想办法。”

李尚书说:“他有啥办法能弄到公鸡蛋。”夫人还是派家人把解缙叫了过来,一五一十地把

事情告诉他。解缙听了后说:“这点小事不要紧,不要急,赶快叫老丈人起来吃饭,不要

急坏身体。老丈人问他有啥办法。他说:“你备好官船,挂上旗子,写上官衔,我替你去

进贡。”李尚书说:“没公鸡蛋你怎去进贡,这不是闹着玩的,弄不好是欺君之罪呀。”解

缙说:“天机不可泄漏,到时就会见分晓。”

到了京城,皇帝听说进贡公鸡蛋的来了,忙叫宣进殿来。皇帝一看是个伢崽,就问他是谁,来做什么?解缙答道:“小民叫解缙,是代李尚书来进贡的。”皇帝又问:“李尚书是你什

么人。”解缙回答:“是我岳父。”皇帝说:“你岳父为什么不亲自来。”解缙说:“我岳父在

家生小孩,不能来。”皇帝哈哈大笑:男人怎么会生崽?解缙忙说:“是呀!男人不会生崽,公鸡哪会生蛋?”皇帝一听,有道理,进贡公鸡蛋一事就不提了。并且把解缙留在宫里,

封了他一个学士官衔。

明朝翰林大学士解缙堪称诗词名家,他自幼聪明好学,7岁能诗善文,且生性刚直。一次,告老还乡的李尚书不信解缙有此高才,他宴请几个权臣显贵作诗,派人叫解缙前来应对,想有意当众奚落他一番。

解缙来到李府,只见大门紧闭。家人说主人吩咐要他从小门进入,他站在大门口硬是不走小门。李尚书闻情走来大声说:“小子无才嫌地狭”;解缙即答:“大鹏展翅恨天低。”尚书

听了大吃一惊:呵,这小子口气倒不小,忙命人打开中门相迎。

吉水县城鉴湖公园内解缙塑像

刚入席,一权贵便想借题嘲笑他母亲在家做豆腐,父亲挑上街叫卖的贫寒身世,对他说:“听说才子能出口成对,今日请你以你父母职业为题如何?”解缙听了,明知是奚落自己,

不慌不忙地吟道:“肩挑日月上街卖;手把乾坤日夜磨。”众人听了,无不拍案叫绝。那权

贵却鱼骨梗喉似的上下不安。

另一显贵见解缙身穿绿袄,便也出一上联讥讽他:“井里蛤蟆穿绿袄”;解缙见那人身穿红袄,灵机一动说出下联:“锅中螃蟹着红袍”。那显贵听了暗想:这小子好厉害,我把他比

作活哈蟆,他却把我比作死螃蟹。但又无理发泄,只好自认倒霉。

酒过三巡,尚书欲压服解缙,用手往天上一指,自命得意地说:“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

敢下?”解缙听罢,用脚在地上一顿,说:“地作琵琶路作弦,哪个能弹!”口气比他还高。尚书奈何不得,啼笑皆非。

这时,解缙举杯祝酒说:“难得今日群才雅集,我愿题赠一联助兴”。尚书听罢,忙叫人拿

来文房四宝,解缙挥毫舞墨,然后掷笔大笑而去。众人走过来一看,瞠目结舌地半天说不出话来,原来这是一副借物寓讽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

腹中空。”

解缙,字大绅,吉水人。祖子元,为元安福州判官。兵乱,守义死。父开,太祖尝召见论元事。欲官之,辞去。

缙幼颖敏,洪武二十一年举进士。授中书庶吉士,甚见爱重,常侍帝前。一日,帝在大庖西室,谕缙:“朕与尔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当知无不言。”缙即日上封事万言,略曰:

臣闻令数改则民疑,刑太繁则民玩。国初至今,将二十载,无几时不变之法,无一日无过之人。尝闻陛下震怒,锄根剪蔓,诛其**逆矣。未闻褒一大善,赏延于世,复及其乡,终

始如一者也。

臣见陛下好观《说苑》、《韵府》杂书与所谓《道德经》、《心经》者,臣窃谓甚非所宜也。《说苑》出于刘向,多战国纵横之论;《韵府》出元之阴氏,抄辑秽芜,略无可采。陛下若喜其便于检阅,则愿集一二志士儒英,臣请得执笔随其后,上溯唐、虞、夏、商、周、孔,下及关、闽、濂、洛。根实精明,随事类别,勒成一经,上接经史,岂非太平制作之一端欤?又今《六经》残缺。《礼记》出于汉儒,踳驳尤甚,宜及时删改。访求审乐之儒,大备百王之典,作乐书一经以惠万世。尊祀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汤、文、武、皋陶、伊尹、太公、周公、稷、契、夷、益、傅说、箕子于太学。孔子则自天子达于庶人,通祀以为先师,而以颜、曾、子思、孟子配。自闵子以下,各祭于其乡。鲁之阙里,仍建叔梁纥庙,赠以王爵,以颜路、曾昽、孔鲤配。一洗历代之因仍,肇起天朝之文献,岂不盛哉!若夫祀天宜复扫地之规,尊祖宜备七庙之制。奉天不宜为筵宴之所,文渊未备夫馆阁之隆。太常非俗乐之可肄,官妓非人道之所为。禁绝倡优,易置寺阉。执戟

陛墀,皆为吉士;虎贲趣马,悉用俊良。除山泽之禁税,蠲务镇之征商。木辂朴居,而土木之工勿起;布垦荒田,而四裔之地勿贪。释、老之壮者驱之,俾复于人伦;经咒之妄者火之,俾绝其欺诳。绝鬼巫,破**祀,省冗官,减细县。痛惩法外之威刑,永革京城之工役。流十年而听复,杖八十以无加。妇女非帷薄不修,毋令逮系;大臣有过恶当诛,不宜加辱。治历明时,授民作事,但申播植之宜,何用建除之谬。所宜著者,日月之行,星辰之次。仰观俯察,事合逆顺。七政之齐,正此类也。

以刑名轻重为能事,以问囚多寡为勋劳,甚非所以励清要、长风采也。御史纠弹,皆承密旨。每闻上有赦宥,则必故为执持。意谓如此,则上恩愈重。此皆小人趋媚效劳之细术,陛下何不肝胆而镜照之哉?陛下进人不择贤否,授职不量重轻。建不为君用之法,所谓取之尽锱铢;置朋**倚法之条,所谓用之如泥沙。监生进士,经明行修,而多屈于下僚;孝

廉人材,冥蹈瞽趋,而或布于朝省。椎埋嚚悍之夫,阘茸下愚之辈。朝捐刀镊,暮拥冠裳。左弃筐箧,右绾组符。是故贤者羞为之等列,庸人悉**其风流。以贪婪苟免为得计,以廉

洁受刑为饰辞。出于吏部者无贤否之分,入于刑部者无枉直之判。天下皆谓陛下任喜怒为生杀,而不知皆臣下之乏忠良也。

电视剧《大明奇才》剧照

古者善恶,乡邻必记。今虽有申明旌善之举,而无党庠乡学之规。互知之法虽严,训告之方未备。臣欲求古人治家之礼,睦邻之法,若古蓝田吕氏之《乡约》,今义门郑氏之家范,布之天下。世臣大族,率先以劝,旌之复之,为民表率。将见作新于变,至于比屋可封不难矣。

陛下天资至高,合于道微。神怪妄诞,臣知陛下洞瞩之矣。然犹不免所谓神道设教者,臣谓不必然也。一统之舆图已定矣,一时之人心已服矣,一切之**雄已慴矣。天无变灾,民

无患害。圣躬康宁,圣子圣孙继继绳绳。所谓得真符者矣。何必兴师以取宝为名,谕众以神仙为征应也哉。

臣观地有盛衰,物有盈虚,而商税之征,率皆定额。是使其或盈也,**黠得以侵欺;其歉也,良善困于补纳。夏税一也,而茶椒有粮,果丝有税。既税于所产之地,又税于所过之津,何其夺民之利至于如此之密也!且多贫下之家,不免抛荒之咎。今日之土地,无前日之生植;而今日之征聚,有前日之税粮。或卖产以供税,产去而税存;或赔办以当役,役重而民困。土田之高下不均,起科之轻重无别。膏腴而税反轻,瘠卤而税反重。欲拯困而革其弊,莫若行授田均田之法,兼行常平义仓之举。积之以渐,至有九年之食无难者。

臣闻仲尼曰:“王公设险以守其国。”近世狃于晏安,堕名城,销锋镝,禁兵讳武,以为太平。一旦有不测之虞,连城望风而靡。及今宜敕有司整葺,宽之以岁月,守之以里胥,额

设弓手,兼教民兵。开武举以收天下之英雄,广乡校以延天下之俊乂。古时多有书院学田,贡士有庄,义田有族,皆宜兴复而广益之。

夫罪人不孥,罚弗及嗣。连坐起于秦法,孥戮本于伪书。今之为善者妻子未必蒙荣,有过者里胥必陷其罪。况律以人伦为重,而有给配妇女之条,听之于不义,则又何取夫节义哉。此风化之所由也。

孔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尚书、侍郎,内侍也,而以加于六卿;郎中、员外,内职也,而以名于六属。御史词臣,所以居宠台阁;郡守县令,不应回避乡邦。同寅协恭,相倡以礼。而今内外百司捶楚属官,甚于奴隶。是使柔懦之徒,荡无廉耻,进退奔趋,肌肤不保。甚非所以长孝行、励节义也。臣以为自今非犯罪恶解官,笞杖之刑勿用。催科督厉,小有过差,蒲鞭示辱,亦足惩矣。

臣但知罄竭愚衷,急于陈献,略无次序,惟陛下幸垂鉴焉。书奏,帝称其才。已,复献《太平十策》,文多不录。

缙尝入兵部索皁隶,语嫚。尚书沈溍以闻。帝曰:“缙以冗散自恣耶。”命改为御史。韩国

公李善长得罪死,缙代郎中王国用草疏白其冤。又为同官夏长文草疏,劾都御史袁泰。泰深衔之。时近臣父皆得入觐。缙父开至,帝谓曰:“大器晚成,若以而子归,益令进学,

后十年来,大用未晚也。”归八年,太祖崩,缙入临京师。有司劾缙违诏旨,且母丧未葬,父年九十,不当舍以行。谪河州卫吏。时礼部侍郎董伦方为惠帝所信任,缙因寓书于伦曰:“缙率易狂愚,无所避忌,数上封事,所言分封势重,万一不幸,必有厉长、吴濞之虞。

冉阝哈术来归,钦承顾问,谓宜待之有礼,稍忤机权,其徒必贰。此类非一,颇皆亿中。又尝为王国用草谏书,言韩国事,为詹徽所疾,欲中以危法。伏蒙圣恩,申之慰谕,重以镪赐,令以十年著述,冠带来廷。《元史》舛误,承命改修,及踵成《宋书》,删定《礼经》,凡例皆已留中。奉亲之暇,杜门纂述,渐有次第,洊将八载。宾天之讣忽闻,痛切欲绝。母丧在殡,未遑安厝。家有九十之亲,倚门望思,皆不暇恋。冀一拜山陵,陨泪九土。何图诖误,蒙恩远行。扬、粤之人,不耐寒暑,复多疾病。俯仰奔趋,伍于吏卒,诚不堪忍。昼夜涕泣,恒惧不测。负平生之心,抱万古之痛。是以数鸣知感。冀还京师,得望天颜,或遂南还,父子相见,即更生之日也。”伦乃荐缙,召为翰林待诏。

成祖入京师,擢侍读。命与黄淮、杨士奇、胡广、金幼孜、杨荣、胡俨并直文渊阁,预机务。内阁预机务自此始。

寻进侍读学士,奉命总裁《太祖实录》及《列女传》。书成,赐银币。永乐二年,皇太子立,进缙翰林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帝尝召缙等曰:“尔七人朝夕左右,朕嘉尔勤慎,时

言之宫中。恒情,慎初易,保终难,愿共勉焉。”因各赐五品服,命七人命妇朝皇后于柔

仪殿,后劳赐备至。又以立春日赐缙等金绮衣,与尚书埒。缙等入谢,帝曰:“代言之司,

机密所系,且旦夕侍朕,裨益不在尚书下也。”一日,帝御奉天门,谕六科诸臣直言,因

顾缙等曰:“王、魏之风,世不多有。若使进言者无所惧,听言者无所忤,天下何患不治?朕与尔等共勉之。”其年秋,胡俨出为祭酒,缙等六人从容献纳。帝尝虚己以听。

缙少登朝,才高,任事直前,表里洞达。引拔士类,有一善称之不容口。然好臧否,无顾忌,廷臣多害其宠。又以定储议,为汉王高煦所忌,遂致败。先是,储位未定,淇国公邱福言汉王有功,宜立。帝密问缙。缙称:“皇长子仁孝,天下归心。”帝不应。缙又顿首曰:“好圣孙。”谓宣宗也。帝颔之。太子遂定。高煦由是深恨缙。会大发兵讨安南,缙谏。不听。卒平之,置郡县。而太子既立,又时时失帝意。高煦宠益隆,礼秩逾嫡。缙又谏曰:“是启争也,不可。”帝怒,谓其离间骨肉,恩礼浸衰。四年,赐黄淮等五人二品纱罗衣,

而不及缙。久之,福等议稍稍传达外廷,高煦遂谮缙泄禁中语。

永乐八年,缙奏事入京,值帝北征,缙谒皇太子而还。汉王言缙伺上出,私觐太子,径归,无人臣礼。帝震怒。缙时方偕检讨王偁道广东,览山川,上疏请凿赣江通南北。奏至,逮缙下诏狱,拷掠备至。词连大理丞汤宗,宗人府经历高得抃,中允李贯,赞善王汝玉,编修朱纮,检讨蒋骥、潘畿、萧引高并及至刚,皆下狱。汝玉、贯、纮、引高、得抃皆瘐死。十三年,锦衣卫帅纪纲上囚籍,帝见缙姓名曰:“缙犹在耶?”纲遂醉缙酒,埋积雪中,立死。年四十七。籍其家,妻子宗族徙辽东。

方缙居翰林时,内官张兴恃宠笞人左顺门外,缙叱之,兴敛手退。帝尝书廷臣名,命缙各疏其短长。缙言:“蹇义天资厚重,中无定见。夏原吉有德量,不远小人。刘俊有才干,

不知顾义。郑赐可谓君子,颇短于才。李至刚诞而附势,虽才不端。黄福秉心易直,确有执守。陈瑛刻于用法,尚能持廉。宋礼戆直而苛,人怨不恤。陈洽疏通警敏,亦不失正。方宾簿书之才,驵侩之心。”帝以付太子,太子因问尹昌隆、王汝玉。缙对曰:“昌隆君子

而量不弘。汝玉文翰不易得,惜有市心耳。”后仁宗即位,出缙所疏示杨士奇曰:“人言缙狂,观所论列,皆有定见,不狂也。”诏归缙妻子宗族。

缙初与胡广同侍成祖宴。帝曰:“尔二人生同里,长同学,仕同官。缙有子,广可以女妻之。”广顿首曰:“臣妻方娠,未卜男女。”帝笑曰:“定女矣。”已而果生女,遂约婚。缙败,子祯亮徙辽东,广欲离婚。女截耳誓曰:“薄命之婚,皇上主之,大人面承之,有死无二。”及赦还,卒归祯亮。

正统元年八月,诏还所籍家产。成化元年,复缙官,赠朝议大夫。始缙言汉王及安南事得祸。后高煦以叛诛。安南数反,置吏未久,复弃去。悉如缙言。

缙兄纶,洪武中亦官御史。性刚直。后改应天教授。子祯期,以书名。

解缙死后,初葬于江西吉水县仁寿乡(距今县城北4公里处)。嘉靖年间,当时的知县

罗黄裳因担心河岸坍塌危及解缙墓,

遂下令将解缙墓迁移至县城东门外的东山亭。如今,这个地方为江西吉水县气象局的大院一隅。很荒凉的在那里,墓碑上的字迹已斑驳不清。解缙墓南北长500米,庄严肃穆,墓前有名人石刻,及石门、石人、石马、石羊、石犼等众多的石像。

正面碑石上是楷体书写的“解文毅公之墓”六个字,没有起文也没有落款。碑石上面是“明右春坊大学士”一行大字,两侧是一副对联:“太平十策纾民意永乐大典惠斯文”。江西省人民政府于1987年12月28日公布解缙墓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柴氏名人

·柴武(公元?—前163),西汉时汉高祖之大将军,封棘浦侯,文帝14年冬(公元前168年)柴武因迎击十四万匈奴骑兵战功卓著,又加封为高唐侯。 ·柴绍(公元571—638年),唐朝开国元勋,山西平阳(既临汾市)人。字嗣昌,自幼矫健勇猛,以任侠名于乡里。唐高祖李渊以第三女平阳公主嫁之,成为李渊的乘龙快婿。他累从高祖征伐,屡建奇功,授大将军,被封霍国公。后又加封谯国公,被唐太宗至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柴荣 ·柴荣(公元921~959年),后周世宗皇帝,身材英奇,善骑射,通书史黄老,是五代时期具有雄才大略的英明帝王。被史学家誉为“五代第一明君”!为北宋的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柴成务(公元934-1004年),字宝臣,《宋史》作曹州济阴(今山东省定陶县)人,明天启《衢州府志》作衢州江山(今浙江省江山市)人。宋太祖乾德六年(968年)戊辰科,35岁的柴成务状元及第。是大宋王朝第一位浙江籍状元,也是衢州历史上第一位状元。官至刑部尚书。柴成务著有文集二十卷,(《宋史本传》)行于世。 ·柴进(生卒年不详),《水浒》人物,绰号小旋风,梁山好汉之一,后周世宗柴荣的嫡孙。南宋龚圣与《宋江三十六赞》,《宣和遗事》都有记载。 ·柴中行,南宋(公元?年至1225年后不久),余千人,字与之。绍兴元年进士,累官右文殿修撰,主管鸿庆宫。常与弟中守,中立讲学南溪之上,人称南溪先生。著有《易录集》、《传书集》、《传诗讲》、《论童蒙说》。宋史有传。 ·柴望(1212—1280年)南宋时“柴氏四隐”之首。(柴望、柴随亨、柴元亨,柴元彪)渐江江山人,字仲山,号秋唐,又号归田。望工诗,着有道州台衣集咏史诗、西凉鼓吹诸编,均巳佚失,今存秋堂集三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柴国柱(1568年一1625年),字擎霄,号峨峰,西宁卫清水堡人,就是现在大通县景阳乡人,是明代名将。西宁卫人。万历中由荫历西要守备,骁勇善射,击冠南川,冲锋陷阵,勇冠一军。功进都指挥佥事,累擢都督佥事,陕西总兵官,必镇甘。河套松山诸部长合兵入寇,国柱檄,诸击几之。寻移镇潘阳,谢病归,天启初,功加左都督。 ·柴升(1456~1532年)明代大臣,河南内乡人,字公照。22岁中举,咸化进士,授工科给事中。弘洽时,任广东布政使,计南海贼有功。正清间。进吏部侍郎。刘瑾诛,任工部尚书。 ·柴虎(1347~1398年)明朝开国功臣,太祖时以功陛指挥副使,以参政朱亮祖讨方国珍、守温州。 ·柴车(1375年~1441年),字叔舆,明朝时期钱塘人(今瓶窑镇人)。永乐中以举人授兵部主事,累官本部侍郎。英宗衩,西制不清,以本谦干,命协赞甘军务,破杂儿只怕,威镇西陲。后陛兵部尚书。 ·柴绍炳,(1616—1670),浙江仁和人,字虎臣号省轩。“西泠十子”之首,少博闻强记,下笔辄数千言,人称其文为西陵体。明亡,弃诸生,隐居著述。凡天文,水利,兵左之事,莫不究原总委。尤好关闽濂浴

历史趣谈:李世民部下武将谁的武艺最高 谁排上了凌烟阁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李世民部下武将谁的武艺最高谁排上了凌烟阁 导语:幼年时候,痴迷传统说书艺人的《兴唐传》,对隋末英雄排行榜中武艺最高的前十位如数家珍,比如李元霸,这位号称隋末第一条好汉的大英雄擅使 幼年时候,痴迷传统说书艺人的《兴唐传》,对隋末英雄排行榜中武艺最高的前十位如数家珍,比如李元霸,这位号称隋末第一条好汉的大英雄擅使一对擂鼓瓮金锤,而第二条好汉叫做宇文成都,杀人的兵器是一条凤翅镏金镗,依次排列的则是裴元庆、雄阔海、伍天锡、伍云召、罗成等人,后来知道这些好汉们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好多都是民间艺人虚构的,属于市井文学范畴,当不得真。比如李元霸,史上确有其人,他是李渊的第三子,但很早就因病而死翘翘了。 但唐史中确实存在着英雄排行榜中的真实人物,且大多都被唐太宗李世民所笼络,李二依靠着这群心腹爱将,在隋末乱世中捞取到足够的政治资本后,又依靠这些死党发动了血腥的“玄武门政变”,夺取了帝位,然后按照功劳大小,排位位,分果果,成全了凌烟阁上的所谓二十四名功臣。这其中给他扮演杀人武器的尉迟恭、程咬金、秦琼等都榜上有名,分列第七、第十九和第二十四位,这三位功臣虽然在评书《兴唐传》英雄排行榜中名次靠后,但却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不折不扣、顶天立地的大英雄,在民间享有盛誉,也是李世民在武将群中最钟爱的几个人。 凌烟阁功臣排名靠得是贡献大小,兼顾了亲情同时也掺杂了李世民个人喜好,而不是单看武艺高下和单打独斗能力,向来凭力气吃饭和成为杀人工具的都赶不上耍嘴皮子的,历来帝王论功行赏都是文臣占优而武将吃亏,所谓文韬武略,文总是靠前的,而武将中蛋糕分得最大的是鄂国公尉迟敬德,原因在于这位黑大汉不仅武艺高强,而且尉 生活常识分享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唐俭简介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唐俭简介 唐俭,字茂约,汉族,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祖父唐邕为 北齐大臣,其父唐鉴与唐高祖李渊为世交。下面是。 谏举大计 唐俭,祖父唐邕,任北齐尚书左仆射。父亲唐鉴,出任隋戎州刺史,与唐高祖友善, 曾同掌禁卫。因此唐俭素与秦王交游,同在太原。 唐俭爽直豪迈,不循规矩,但侍奉亲人以孝闻名。见隋朝政局渐乱,暗地劝说秦王建 立大计。唐高祖曾招访过他,唐俭说:“您长相有日角龙廷,姓氏又合乎图谶,久系天下 人望。如果外招豪杰,北连戎狄,右收燕、赵,渡河南下,占据秦、雍之地,这就是汤、 武的大业了。”唐高祖说:“汤、武之事,岂可希求?但天下正乱,言私应当图谋自全, 言公则应拯救天下百姓,我将为您考虑此事。”到大府开建时,授职为记室参军、渭北道 元帅司马。随从平定京师,任职相国府记室,封为晋昌郡公。 镇压叛乱 武德初年公元609年,进职为内史舍人,后迁任中书侍郎、散骑常侍。吕崇茂占据夏 县造反,与刘武周连兵,下诏永安王孝基、独孤怀恩、于筠率兵进讨,唐俭因出使到达军中。恰逢王孝基等人被刘武周擒获,唐俭也被抓。起初,独孤怀恩屯驻蒲州,暗地与部将 元君实谋反,此时一起陷没入贼。 元君实私下对唐俭说:“独孤尚书准备起兵图谋大事,犹豫不发,故逢此难。这就是 古人说的‘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了。”不久独孤怀恩逃归朝廷,下诏仍守蒲州。元君实说:“独孤脱难得归,仍旧戍守河东郡,真是王者不死啊!”唐俭怕独孤怀恩作乱,密令 刘世让归朝告发他的阴谋。恰遇唐高祖驾临蒲津,船到中流而刘世让赶到,唐高祖大惊说:“岂非天命佑护啊!”下令返回西岸,收捕谋反之徒,独孤怀恩自杀,余党全被诛杀。不 久刘武周战败,逃往突厥。唐俭封存府库财物、登记兵器铠甲,以等待秦王接收。 唐高祖嘉奖唐俭身受幽禁折辱而不忘朝廷,下诏恢复原职,仍任并州道安抚大使,允 许他权宜行事。并将独孤怀恩的家产全都赐予唐俭。还京后授职礼部尚书、天策府长史、 检校黄门侍郎,封为莒国公。仍旧任职为遂州都督,食绵州实封六百户。 助破突厥 贞观初年公元627年,唐俭出使突厥返回,唐太宗对唐俭说:“您看颉利可以攻取吗?”唐俭回答说:“依仗国家威灵,其事可望成功。”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唐俭乘驿 车驰往突厥诱使他们归附,颉利表示同意,因而兵众弛懈,李靖乘势袭破其众,唐俭脱身 返回。

东平名人

梁楷,字白梁,东平人。南宋著名画家。擅画人物、山水、僧道、鬼神。嘉泰间画院待诏,任情放达,御赐金带,不受,挂带而去。人号梁风子。传世作品有《泼墨仙人图》、《布袋和尚图》、《高僧故实图》、《六祖斫竹图》、《秋柳飞鸦图》等。笔墨豪放,减笔写意开一代之风,影响深远。1956年入选世界十大文化名人,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以梁楷名字命名外星之环形山。 梁楷,南宋人,生卒年不详,梁楷是南宋东平人。南渡后流寓钱塘 ( 今杭州 ) 。他是名满中日的大书法家,曾于南宋宁宗担任画院待诏。他是一个行迳相当特异的画家,善画山水、佛道、鬼神,师法贾师古,而且青出于蓝。他喜好饮酒,酒后的行为不拘礼法,人称是“梁风(疯)子”。梁楷传世的作品包含了《六祖伐竹图》、《李白行吟图》、《泼墨仙人图》等,但以《泼墨仙人图》最为有名。宁宗嘉泰间(公元1201~1204)曾为画院待诏,师贾师古(贾以学吴道子著称),又远远超过老师,据说当时画院中人见到梁楷的作品,没有不佩服的。可见梁楷在南宋画院时就有很高的声望了。梁楷继承前人已取得的成就,并加以灵活运用。他深入体察所画人物的精神特征,以简练的笔墨表现出人物的音容笑貌,以简洁的笔墨准确地抓取事物的本质特征,充分地传达出了画家的感情,从而把写意画推入一个新的高度,使时人耳目一新。据清代官修的《佩文斋书画谱》、《石渠宝笈》以及厉鹗汇集的《南宋画录》统计,梁楷留下来的作品不下几十件,但我们今天能见到的只有十件左右了,而且大都不在国内了。据著录的梁楷作品的题材,多表现佛道、鬼神、古代的高人逸士,如《右军书扇》、《羲之观鹅》、《黄庭经换鹅》、《渊明像》、《钏馗像》、《寒山拾得》、《参禅图》、《田乐图》、《庄生梦蝶》、《苏武牧羊》、《孔子梦见周公》、《莲蓬变相》、《太乙三宫兵阵图》等等。 高文秀(约1235-1280),东平人。元代杂剧作家。早年为东平府学生员,研习经史,却性耽文艺,肆力编创杂剧,传入京城,有“小(关)汉卿”之誉。《录鬼簿》载其杂剧作品凡三十余种,剧作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尤擅写水浒英雄故事剧。现存杂剧《双献功》、《渑池会》、《襄阳会》、《谇范叔》、《遇上皇》五种,均崇尚道义,英雄气长,戏剧性强,曲词典雅,诚制作之巨匠。 安道壹(?-约580),东平人,北齐僧侣书法家,有“书仙”之称。山东境内北朝摩崖刻经之主要书写者。遗世作品有《泰山金刚经》、邹城铁山刻经、东平洪顶山刻经等。笔力抗

永兴公虞世南成就

永兴公虞世南成就 虞世南初唐著名书法家、文学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越州余姚(今属浙江省)人。官至秘书监,封永兴县子,故世称“虞永兴”,享年八十一岁,赐礼部尚书。其书法刚柔并重,下面是本人搜集整理的永兴公虞世南成就,希望对你有帮助。 永兴公虞世南成就 仕隋为秘书监,赐爵永兴县子,世称“虞永兴”或“虞秘监”。授青光禄大夫,谥文懿。沉静寡欲,精思读书,至累旬不盥栉。文章婉缛,见称于仆射徐陵,由是有名。在隋,官秘书郎,十年不徙。入唐,为秦府记室参军,迁太子中舍人。太宗践祚,历弘文馆学士、秘书监。卒谥文懿。太宗称其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手诏魏王泰曰:“世南当代名臣,人伦准的,今其云亡,石渠、东观中无复人矣。”其书法刚柔并重,骨力遒劲,与欧阳询、楮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大家”。其诗风与书风相似,清丽中透着刚健。因是近臣,故侍宴应诏的作品较多。代表作有《出塞》、《结客少年场行》、《怨歌行》、《赋得临池竹应制》、《蝉》、《奉和咏风应魏王教》等。其中后三首咏物诗(即《赋得临池竹应制》、《蝉》、《奉和咏风应魏王教》)分别写竹、蝉和风,紧紧抓 住对象特点,刻画得相当传神,例如《蝉》诗写蝉饮清露,栖(梧桐)高处,声因高而远,而非是依靠秋风,寓意君子应象蝉一样居高而声远,从而不必凭借、受制于它物,世南描摹状物、托物言志之功夫可见一斑矣。集三十卷,今编诗一卷(全唐诗 上卷第三十六)。 永兴公虞世南成就精通书法 虞世南是跟从王羲之的七世孙、隋朝书法家智永禅师

学习书法的。他的字用笔圆润,外柔内刚,结构疏朗,气韵秀健。传说唐太宗学书就是以虞世南为师。唐太宗常感到“戈”字难写。有一天,他写字时写到“戬(jian剪)”字,只写了“晋”的半边,让虞世南写另外半边的“戈”。写成以后,唐太宗让魏征来鉴赏,魏征看了说:“今窥(看的意思)圣作,惟戬字戈法逼真”。唐太宗赞叹魏征的眼力高,也更看重虞世南的书法了。虞世南的代表作有《孔子庙堂碑》等。初唐的书法家继欧、虞之后的是褚遂良和薛稷。虞世南死后,唐太宗慨叹地说:“世南死,没有人能够同我谈论书法了。” 永兴公虞世南成就传世作品 孔子庙堂碑为虞世南撰文并书写。原碑立于唐贞观初年。楷书35行,每行64字。碑额篆书阴文“孔子庙堂之碑”六字。碑文记载唐高祖五年,封孔子二十三世后裔孔德伦为褒圣侯,及修缮孔庙之事。为虞世南六十九岁时所书。此碑书法用笔俊朗圆润,字形稍呈狭长而尤显秀丽。横平竖直,笔势舒展,一片平和润雅之象。宋黄庭坚有诗赞曰:“虞书庙堂贞观刻,千两黄金那购得。” 汝南公主墓志此帖无款,传为虞世南书,亦有人认为是旧摹本。纸本,行书18 行,共222字。 此帖书法温润圆秀,用笔近似宋代米芾,故有米临之说。明王世贞评此书:“潇散虚和,姿态风流,有笔外意。”明李东阳也说此帖:“笔势圆活,戈法独存。”所谓戈法,就是虞世南研究“二王”书法所悟到的一种独特笔法。相传唐太宗临右军书法,写到“戬”字时,虚其“戈”令世南补之,然后拿给魏征看。魏征说,圣上之书惟“戈法”逼真。可见虞世南书法造诣之深了。 《汝南公主墓志》前几行确实与虞世南的楷书风格相

先帝御马五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的意思

先帝御马五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的意思“先帝御马五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古诗作品《丹青引赠曹将军霸》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 英雄割据虽已矣,文采风流今尚存。 学书初学卫夫人,但恨无过王右军。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开元之中常引见,承恩数上南薰殿。 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 良相头上进贤冠,猛将腰间大羽箭。 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来酣战。 先帝御马五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迥立阊阖生长风。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澹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玉花却在御榻上,榻上庭前屹相向。 至尊含笑催赐金,圉人太仆皆惆怅。 弟子韩干早入室,亦能画马穷殊相。 干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 将军画善盖有神,必逢佳士亦写真。 即今漂泊干戈际,屡貌寻常行路人。

途穷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贫。 但看古来盛名下,终日坎壈缠其身。 【注释】 (1)丹青:指绘画。曹将军霸:指曹霸,唐代名画家,以画人物及马著称,颇得唐高宗的宠幸,官至左武卫将军,故称他曹将军。 (2)魏武:指魏武帝曹操。庶:即庶人、平民。清门:即寒门,清贫之家。唐玄宗末年,曹霸因得罪朝廷,被削职免官。 (3)卫夫人:即卫铄,字茂猗。晋代有名的女书法家,擅长隶书及正书。王右军:即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官至右军将军。 (4)“丹青”二句:这两句是说曹霸—生精诚研求画艺甚至到了忘老的程度,同时他还看轻利禄富贵,具有高尚的情操。 (5)开元:唐玄宗的年号(713—741年)。引见:皇帝召见臣属。承恩:获得皇帝的恩宠。南薰殿:唐代宫殿名。 (6)凌烟:即浚烟阁,唐太宗为了褒奖文武开国功臣,于贞观十七年(643年)命阎立本等在凌烟阁画二十四功臣图。少颜色:指功臣图像因年久而褪色。开生面:展现出如生的面貌。 (7)进贤冠:古代成名、文儒者的服饰。大羽箭:大杆长箭。 (8)褒公:即段志玄,封褒国公。鄂公:即尉迟恭,封鄂国公。二人均系唐代开国名将,同为功臣图中的人物。 (9)先帝:指唐玄宗,死于762年。五花骢(cōng):唐玄宗所骑的骏马名。骢,青白色的马。山:众多的意思。貌不同:画得不—样,即画得不像。貌,在这里作动词用。

魏徵

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钜鹿郡(一说在今邢台市巨鹿县,一说在今河北省馆陶县)人,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官至侍中、太子太师,封郑国公。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 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徵病死。谥号“文贞”。追赠司空、相州都督。[1-2] 葬礼从简。 [3] 同年入凌烟阁。[4] 魏徵陵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 人物关系 纠错 中文名魏徵 别名魏玄成、魏百策、羊鼻公 国籍唐朝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580年 逝世日期643年2月11日 职业宰相 主要成就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主要成就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 代表作品《隋书》、《谏太宗十思疏》《十渐不克终疏》 籍贯钜鹿郡 封爵郑国公 谥号文贞 官职侍中 追赠司空、相州都督 目录 1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归唐献策 ?犯颜直谏 ?去世 2主要成就 ?政治 ?文史 3历史评价 4轶事典故 ?态度妩媚 ?嗜吃醋芹 5家族成员 6籍贯争议 7后世纪念 ?墓葬

8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影视形象 1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大业十三年(617年),魏徵在武阳郡丞元宝藏帐下为官。元宝藏起兵响应瓦岗李密,元包藏给李密的奏疏都是魏徵所写,李密见魏徵非常有文才,于是召见魏徵,魏徵献上壮大瓦岗的十条计策,但李密不用。[5] 大业十四年(618年),王世充袭击仓城被李密击败,王世充转攻洛口,又被李密击败。魏徵却对长史郑颋说:“李密虽然多次取得胜利,但是兵将也死伤了不少,瓦岗又没有府库,将士们取得战功得不到赏赐。还不如深沟高垒,占据险要,与敌人相持,待到敌人粮尽而退时,率军追击,这才是取胜之道。洛阳没有了粮食,王世充无计可施就会与我军决战,这时我们却不跟他交战。”郑颋对魏徵的话不以为然,说这是老生常谈的。魏徵说了一句:“这是奇谋深策,怎么是老生常谈呢。”拂袖离去。[6] 归唐献策 唐武德二年(619年),李密被王世充击败,魏徵随李密归降李唐。而李密部将李勣尚且占据着李密原来管辖的领土,东到大海,南到长江,西到汝州,北到魏郡。[7] 李密投降李唐,李勣自己占据这么大的地方不知何去何从。魏徵毛遂自荐,请求安抚山东,到黎阳,魏徵作书与李勣,劝李勣投降。李勣于是派遣使者至长安,将献城的功劳都归给李密,然后押运粮草到李神通那里。[8-9] 同年九月,窦建德率军攻打相州,李神通抵挡不住,率军转驻黎阳,被窦建德击败。魏徵及李神通、李勣都被俘虏。窦建德用魏徵为起居舍人。[10-11] 武德四年(621年),李世民率军攻打王世充,窦建德率军来支援王世充。五月,李世民击败窦建德,并将其生擒。魏徵得以再次入Q345R容器板https://www.360docs.net/doc/4f9391210.html, 唐。太子李建成用魏徵为太子洗马,礼遇甚厚。[12] 武德五年(622年),刘黑闼勾结突厥寇犯山东。魏徵见李建成虽然是嫡长子,但是功绩不如李世民,于是建议李建成去请战立功。李建成听从魏徵的建议,擒斩刘黑闼,平定山东。 [13] 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将李建成、李元吉等诛杀。李世民听说魏徵以前经常劝谏李建成把李世民安排到别的地方去,李世民派人把魏徵带问道:“你为什么要离间我们兄弟?”魏徵回答说:“太子要是按照我说的去做,就没有今日之祸了。”李世民见魏徵说话直爽,没有丝毫隐瞒,于是赦免魏徵,并用魏徵为詹事主簿。[14] 犯颜直谏 魏徵画像 魏徵画像[15] 贞观元年(627年),李世民登上帝位,任命魏徵为尚书左丞。李世民有志建立盛世,多次于卧榻召见魏徵询问得失,魏徵直言不讳,前后上谏两百多事,李世民全然接纳。[16] 同年,河北一带原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的旧属因玄武门事件搞的人人自危,李世民派魏

唐朝诗人大全

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字伯施,余姚人先后经历了北周、隋、唐代诗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温彦博(573——637年),字大临,唐初并州文水(今文水县东南)人。 王度(585?——625年?),太原祁县(今祁县)人,后迁绛州龙门(今河津县),唐初著名小说家。 裴行俭(619——682),唐朝官吏,字守约,绛州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 骆宾王(640-?),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 杜审言(约646-708),字必简,祖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河南巩县,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 苏味道648—705赵州栾城人。 王勃(650——678),唐朝文学家。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张若虚,初唐诗人,扬州人。存诗仅2首,尤以《春江花月夜》著名,奠定了他在唐诗史上的地位。“孤篇横绝,竟为大家刘希夷约651年-约680年一名庭芝,汝州人。高宗上元二年进士,善弹琵琶。其诗以歌行见长,多写闺情 沈亻全期(约656-714),字云卿,相州内黄(今属河南)人 宋之问(约656-712),一名少连,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阳)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越州永州(今浙江萧山)人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王之涣(688-742),字季陵,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其高祖迁今山西绛县。 张九龄(673-740),字子寿,韶州(今韶关市)人 张旭(675-750?),字伯高,吴(今江苏苏州)人 唐玄宗(685-762),一称唐明皇,姓李隆基,睿宗李旦之子,公元712年受禅即位,次年十二月改元开元,初期任用姚崇、宋景等贤相,政治清明,史称开元之治。 王翰(约687-735后),字子羽。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王昌龄(约690-756?),字少伯,今陕西西安人,一说为南京人或山西太原人。 李颀(690-751),东川(今四川三台)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 綦毋潜(692-749?),字孝通,今湖北江陵人,一说江西南康人。 王湾(?-750),今河南洛阳人 丘为(694-789?),苏州嘉兴(今属浙江)人 祖咏(699-746?),洛阳(今属河南)人 李白(701-762),字太白,晚年自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 王维(701-761),字摩诘,原籍祁(今山西祁县),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 高适(702-765),字达夫,德州莜(今河北景县)人 崔颢(约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 崔曙(约704-739),宋州(今河南登封)人 刘缭(右上部)日(704-745?),江东(今江西奉新)人 常建(708-765?),籍贯不详,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只做过盱眙尉的小官。 刘长卿(709-790?),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人 杜甫(712-770),字子美,其先代由原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属河南),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 岑参(715-770),南阳人,一说湖北江陵人,少时隐居河南嵩阳。 张继(约715~约779),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阳)人。

高中历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2.5唐太宗与“贞观之治”素材岳麓版选修4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家 第5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素材 唐太宗的评价 唐太宗统治期间,吸取隋亡教训,知人善用,虚怀纳谏,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度、科举制,对少数民族开明怀柔政策,经济上轻摇薄赋,休养生息,对外兼容并蓄。这一系列政策为唐王朝带来政治清明、生产发展、文化繁荣的景象,为开元盛世打下坚实的基础,其很多制度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与历史上的周武王、成王、康王以及汉高祖、汉文帝相比较。文中赞扬唐太宗以武力统一全国,其才略要高于汉高祖,但功略规模则有所不及。文中认为唐太宗能推行仁政,曲己从谏,畏义好贤,符合儒家的传统规范。认为自周武王后,历八百年而有汉朝,汉朝八百年后而有唐太宗,其所获得的功业成就是十分难得的。尽管范祖禹对唐太宗的评价有些脱离隋末唐初的历史条件与阶级关系,但其一些见地是符合历史实际的。需要注意的是,引文从封建伦理标准出发,仅着眼于唐太宗的个人品质而孤立地进行评价,带有唯心史观的色彩。 贞观之治无疑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的一页,但这决非唐太宗一人的力量所能完成的,而是贞观时期君臣上下同心和唐初人民的集体创造。唐太宗的高明之处,并不在于他提出了什么新的东西,而在于他能广泛听取群臣的意见,集思广益,加以总结,并坚持实行。他吸取隋的教训,重视民心,发展农业生产;吸取隋亡的经验,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度,制定《唐律》,以加强中央集权。同时,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因而出现了古代社会比较清明的时期——贞观之治。他对贞观之治的出现做出了贡献,也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政治理论遗产。 唐朝严刑峻法,惩治贪官污吏 我国历代封建王朝都非常重视反腐败立法工作,一些王朝还制定了反腐败的专项法律法规,如秦朝的《为吏之道》、唐律中的《职律》、明朝的《大诰》等。古代反腐立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重刑治贪。如秦律规定贪污与“盗”同罪;汉律规定“吏坐受赇枉法,皆弃市”,且子孙三世“皆禁锢不得为吏”;唐律规定对监临主司受财“二十五匹绞”,收受钱财而枉法者“加役流”;宋律徐重申唐律对贪污行为的规定外,还利用“准敕”、“臣等参详”等形式加强对赃罪的惩处,且对犯赃官员实行连坐制。 只有立法而没有执法,法律就会成为一纸空文。所以,严格执法、审明政纪是吏治清明的关键。唐太宗的“贞观之治”与他的严格执法是分不开的。《资治通鉴》记载:当时有广州刺史党仁弘因“赃百万”而被弹劾,按律处死。太宗“哀其死而有功”,免其死,废为庶人,流徙钦州。事后太宗下诏罪己,认为自己犯了三条罪:“纵舍任心,以欺众庶罪一也;知人不明,委用贪冒罪二也;善善未赏,恶恶不诛罪三也。”以后高官多有因赃下狱者,如功臣庞相寿、皇叔李道宗等。后世评价贞观时认为“官吏多自清谨,制驭王公妃之家,大姓豪猾之伍,皆畏威屏迹,无敢侵袭细人。” ——(赵翼:廿二史札记》)《唐律》“治吏不治民” 作为封建社会法律的代表——《唐律》,继承和光大前世统治经验,以等级秩序的“礼”为核心,宗法制为原则,对封建官吏实行严格的权限划分,严惩职务犯罪和经济犯罪,达到最终“治民”的目标。对《唐律》众多复杂的针对官吏犯罪条文的背后,体现出“治吏”的原则,但结合维护封建统治政权的目的和人主处心积虑的统治政策,我们发现,《唐律》流露和体现的是封建君主对官吏的爱护和关爱,从整体统治阶级利益出发,尽其所能的为官吏提供特权和优遇。

《新唐书·秦琼传》详注译文及命题示例

《新唐书·秦琼传》详注译文及命题示例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秦琼字叔宝,齐州历城人。始为隋将来护儿帐内,母丧,护儿遣使吊(凭吊)之。 俄从(跟随)通守张须陀击贼卢明月(于)下邳,贼众十余万,须陀所统十之一(十分之一),坚壁(加固壁垒)未敢进。粮尽,欲引去(引兵退去)。须陀曰:“贼见兵却(退兵),必悉众(全部的人马)追我,得锐士(精锐的士兵)袭其营,且有利(将能胜利),谁为吾行者?”众莫对。惟叔宝与罗士信奋行(自告奋勇愿意前往)。乃分劲兵(精锐的士兵)千人伏莽间(埋伏在草丛中),须陀佯(假装)委(抛弃,舍弃)营遁(撤军逃走),明月悉兵追蹑(跟踪追击)。叔宝等驰(疾行)叩(攻打)贼营,门闭不得入,乃升楼(爬上城楼)拔贼旗帜,杀数十人,营中乱,即斩关(门闩)纳(使……进入)外兵,纵火焚三十余屯[屯堡(军队戍守的保垒)]。明月奔还,须陀回击,大破之。 (秦琼)从须陀击李密(于)荥阳。须陀死。率残兵附(归附)裴仁基。仁基降密,密得叔宝大喜,以为(以之为的省略,“封他为”)帐内骠骑,待之甚厚。密与宇文化及战黎阳,中矢堕马,濒(接近,将,快要)死,追兵至,独叔宝力捍得免(全力保护他才免于一死)。 后归王世充,署(代理)龙骧大将军。叔宝与程咬金计曰:“世充多诈,数与下(下属)咒誓,乃巫妪(简直就是巫婆),非拨乱(改变乱世)主也!”因(于是)约俱(一同)西走,策(鞭打)其马谢(告别,辞别)世充曰:“自顾(顾虑;考虑)不能奉事(侍候;侍奉),请从此辞。”贼不敢逼(逼迫)。 后降(投奔)高祖,俾(bǐ使)事(于)秦王府,从镇(镇守)长春宫,拜马军总管。战美良川,破尉迟敬德,功多,帝赐以黄金瓶,劳(慰劳)曰:“卿不恤(顾念)妻子(妻子儿女)而来归(归附)我,且又立功,使(如果)朕肉可食,当割以啖(让……吃)尔,况女子玉帛(美女、财物)乎!”寻(不久)授(任命)秦王 1/ 4

太宗时刘文静未入凌烟阁考释

Vol.30 No.6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Nov. 2008 ────────── 收稿日期:2008-06-24 作者简介:张琛(1982-),男,山东济宁人,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 -113- 太宗时刘文静未入凌烟阁考释 张 琛 (陕西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 摘 要:从刘文静的功勋出发,在参议凌烟阁入选的标准中对刘及部分凌烟阁功臣的入选资格进行对比,证明刘完全有资格进凌烟阁,找出其被太宗拒之于图像功臣之外的深层原因。分析李唐皇室尤其是太宗和高宗对功臣刘文静的真实态度,结合旧书刘本传记载的可疑之处,探求刘之所以成为牺牲品源自太宗隐讳真相的动机及贞观史臣修改国史、实录的行动。 关键词:刘文静;凌烟阁;元谋功臣;配享功臣 中图分类号: K 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08)06-0113-004 On the Reason of Liu Wenjing’s Failure in Entering Ling Yange During the Period of Tai Zong ZHANG Chen (School of History and Literate, Shannxi Normal University, Shannxi Xi’an 710062,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comparison between Liu and some other meritorious statesmen’s qualifications for entering Ling Yange based on his exploits and the entrance criteria accordingly, it shows that Liu Wenjing was qualified for entering Ling Yange totally. This article aims to find the underlying reason why he was refused by Tai Zong to become a hero. It also analyzes Tang royals, especially Tai Zong and Gao Zong’s true attitudes toward Liu Wenjing, and, with some questionable points in the old biography of Liu, studies Tai Zong’s motive to hide the truth and Zhen Guan historians’ behaviour of changing national history and records, which result in Liu’s failure in entering Ling Yange. Key words: Liu Wenjing; Ling Yange; Yuan Mou hero; Pei Xiang hero 一、建唐中的汗马功臣 刘文静,两《唐书》均有传。据刘本传及《高祖纪》、《太宗纪》载:刘文静在李渊建唐中的闪光点不外乎在晋阳起兵中的“定非常之谋”,并在起义后,代表李渊父子出使突厥,约与联合。南返后,即同李世民一起参加一系列重大战役。本文试图从刘文静在历次事件中的参与程度及其功效来讨论刘文静的功绩。 刘文静的“狱中对”,“乘虚入关,号令天下,不盈半岁,帝业可成”[1,p2290]。无疑是李渊建唐中的指导思想,并为李氏父子一直贯彻下去。后来进军河东为屈突通所阻,李氏父子皆排除裴寂先平蒲关再西行的建议,坚持入关。对于西行入关的效用,今人吕思勉先生有这样一段论述:“唐高祖所以幸获成功者,据关中,得蓄力以待东方之蔽,亦事势使然之也。”[2,p66]先生认为李渊得据关中是他傲视群雄的关键, 刘文静筹划的建唐方略无疑是明智的。 关于刘文静参与募兵一事,新旧书记载较略,所以很多人容易忽视这一细节。刘文静巧作诈书,逼反刘武周,以其引突厥将侵太原为由,迫使王威、高君雅同意公开募兵。此计可谓是一举两得,既达到了公开招募的目的,又打消了王、高二人的疑虑。于是“高祖乃命太宗与晋阳令刘文静及门下 客长孙顺德、刘弘基等各募兵,旬日之间,众且一万。” [3,p5733] 关于刘文静巧作诈书、募兵一事主使者诸书记载不一,新旧《唐书》认为主使者是太宗,《通鉴》归功于李渊。从李渊的太原留守身份及其后来的表现看,可知李渊为此事的最高决策者。太宗与刘文静皆为主要参与者。又太宗“以文静可与谋议”,知文静不仅是此事的主要执行者而且是主要谋议者。同样谋诛王威、高君雅之事,刘文静亦有执行者和谋议者双重身份。刘文静所募兴国寺之兵,有巨大的影响力。李渊连

秦叔宝个人简介

秦叔宝个人简介 秦叔宝,名琼,字叔宝,以字行,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唐朝大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秦叔宝最早在隋朝大将来护儿帐内担任亲兵。母亲去世时,来护儿派遣人前往吊唁。手下军吏很奇怪,便问:“士卒死亡及遭丧者多矣,将军未尝降问,独吊叔宝何也?”来护儿回答说:“此人勇悍,加有志节,必当自取富贵,岂得以卑贱处之?”(《旧唐书·秦叔宝列传》) 隋朝末年,隋炀帝杨广统治残暴,骄奢荒淫,连年大兴土木,不断对外用兵,繁重的徭役、兵役使得田地荒芜,民不聊生,最终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大业十年(614年)十二月,涿郡(治蓟县,今北京城西南)卢明月率义军10余万屯祝阿(今山东禹城西南),隋齐郡通守张须陀统兵万余进击之。双方相距6—7里设营栅相持,经10余日,隋军粮尽将退,张须陀则对将士说:“贼见兵却,必轻来追我。其众既出,营内即虚,若以千人袭营,可有大利。此诚危险,谁能去者”?(《旧唐书·秦叔宝列传》)众人莫有应者,唯独秦叔宝和罗士信请战。张须陀遂令二人各率千人,伏兵葭苇中,自引兵弃营而退。卢明月率众逐击,秦叔宝、罗士信乘机领伏兵攻义军营寨,但栅门紧闭,无法进入。二人遂登楼拔掉义军旗帜,各杀数人,营中顿时大乱,二人乘机打开栅门,放隋军入营,然后放火焚烧30余栅,火光冲天,营中守卒更加混乱。卢明月光大营起火,率部迅速回救,遭张须陀回

师夹击,起义军溃败,被斩杀无数,卢明月仅以数百骑突围,其余均被隋军俘虏。经过此战,秦叔宝的勇气更是远近闻名。 此后,秦叔宝又与孙宣雅战于海曲,有先登之功。以前后战功被授予建节尉一职。 大业十二年(616年),张须陀于大海寺(今河南荥阳东北)中瓦岗军李密的埋伏,战死,秦叔宝率残兵依附隋将裴仁基。大业十三年(617年)四月,秦叔宝随裴仁基归附瓦岗军。李密得到秦叔宝后非常高兴,当即任命他和程知节等四人为“内军”骠骑,待之甚厚。当时李密掌握大权之后,政治野心逐日暴露。为保住个人独揽大权,他挑选“勇士尤异者”8000人作为他的“内军”,隶属四位骠骑将,又分为左右两队,主要任务是保护李密。李密对内军十分满意,常说:“此八千人可当百万。”(《旧唐书·程知节列传》)由此可见秦叔宝在李密心中的地位。 唐武德元年(618年)七月,李密率瓦岗军与宇文化及集团大战于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双方在卫州的童山(今河南浚县西南) 下摆开战场,从早到晚鏖战。李密被流矢射伤堕马,昏死过去。李密的随从均以为李密已死,四散奔逃,此时宇文化及的追兵也已赶到,在此危难时刻,秦叔宝挺身而出,独自奋战,将李密救回,然后又收集散兵反击,击退了宇文化及军。 九月,李密在邙山之战中败于隋洛阳守将王世充,不久,李密战败降唐,瓦岗义军失败。瓦岗军失败后,秦叔宝和许多将领因走投无路,而降于王世充,秦叔宝被封为龙骧大将军,接遇甚厚。虽然

历史武将排名

姜姓,庆氏。汉族,战国末期卫国人,中国战国时期著名刺客,也称庆卿、荆卿、庆轲,是春秋时期齐国大夫庆封的后代。受燕太子丹之托入刺秦王,因为被夏无且的药囊击中,被秦王拔剑所杀,秦王杀他时连刺八下才停手,行刺失败被杀。刺杀秦王这种大事能交与此人来做,其实力可见一斑。 49、颜良 20合完败徐晃,这个成绩目测三国中无人能达到。武力明显在许褚之上,真不知道前人是怎样排名的,总是不排颜良。

樊梨花,是中国文学作品中的虚构的一位唐初西凉国(西突厥)女将,父樊洪为西凉国(西突厥)寒江关守将,樊梨花投降唐朝后和薛仁贵之子薛丁山成亲。在薛家被满门抄斩后,樊梨花率其子薛刚反唐,报仇除奸。在民间传说中,她是一个敢爱敢恨、胸怀宽广的大唐奇女,武艺高强、神通广大、文武全才的兵马大元帅。 47、廉颇 战国时期赵国名将,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在著名的将相和里面,廉颇向蔺相如负荆请罪,但是在当时赵国,廉颇的影响力甚至比蔺相如还要大,司马光有言“廉颇一身用于不用,实为赵国存亡所系”。伐齐,大破之,取阳晋,以勇气闻于诸侯。在长平之战中,廉颇也和乐毅遭遇了同样的事件,而结果也惊人的相似,以白起坑杀赵国四十万战俘结束。

秦朝名将,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改良毛笔,西北地区最早的开发者,击溃匈奴,收复河套地区,“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后被赵高陷害,和其兄蒙毅自杀。唐太宗认为死的最冤的将领。 45、狄青 北宋中期将领,每次作战戴着一铜面具,人称“面涅将军”,两宋个人武力最高同时也是最帅的将军,身先士卒,四年之间参加过二十五次大型战役,保证了仁宗时期西北边疆的安定。被欧阳修排挤,悲愤而亡。

三国时期魏国武将,五子良将之一,随曹操出生入死,解白马围,攻袁尚,平叛乱,守合肥。以八百军在逍遥津大败孙权,还差点活捉孙权,其大病时,孙权还不敢轻动。吴国夜儿啼哭,只要说一声“张文远来了”,就能止住哭泣。 43、秦明 长篇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在梁山好汉中排名第七,马军五虎将第三,使一条狼牙棒,武艺高强。性格急躁,声若雷霆,故人称霹雳火秦明。梁山归顺朝廷后,秦明跟随宋江出征大辽,扫平田虎,剿灭王庆,凭手中狼牙棒,战场交锋,屡立战功,平定方腊的过程中,在睦州城下与方腊之侄、少年勇将方杰阵前交锋,不分胜败,不料方杰副将杜微暗放飞刀,秦明躲闪不及,被方杰趁势一戟刺于马下,血染沙场而亡。可怜霹雳火,灭地竟无声。

福师(2020-2021)《学前儿童艺术欣赏》在线作业一(4)答案

福师(2020-2021)《学前儿童艺术欣赏》在线作业一 注:本科有多套试卷,请核实是否为您所需要资料,本资料只做参考学习使用!!! 一、单选题(共15题,30分) 1、代表作有《仿黄鹤山樵松溪仙馆图》轴、《仿高尚书云山图》轴以及《青山叠翠图》的画家是()。 A吴历 B王鉴 C王翚 D王原祁 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 【参考选择】:D 2、著有《画诀》的清朝画家是()。 A石涛 B龚贤 C恽寿平 D王原祁 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 【参考选择】:B 3、可以代表中国原始彩陶工艺的最高成就的是____。 A马家窑文化彩陶 B石岭下类型的彩陶 C半坡类型的彩陶 D半山类型的彩陶。 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 【参考选择】:A 4、“四王”中年龄最长、与董其昌关系最深的是画家()。 A王时敏 B王鉴 C王翚 D王原祁 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 【参考选择】:A 5、帛画保存最完整、艺术性最强的是____。 A山东临沂金雀山9号汉墓出土的“非衣”帛画 B湖南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中出土的“非衣”帛画 C马王堆3号汉墓的帛画 D东汉帛画。 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

【参考选择】:B 6、帛画发展的鼎盛期是____。 A西汉前期 B东汉时期 C秦代 D唐朝。 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 【参考选择】:A 7、在“六法论”中,____是指绘画所表现的对象的精神世界法则,也是其目的所在。A“骨法用笔” B“气韵生动” C“应物象形” D“经营位置”。 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 【参考选择】:B 8、下列属于南唐时期画家贯休的作品的是____。 A《雪竹图》 B《文苑图》 C《十六罗汉像》 D《写生珍禽图》。 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 【参考选择】:C 9、作品____是顾恺之“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理论的具体体现。 A《女史箴图》 B《论画》 C《画云台山记》 D《晋魏胜流画赞》。 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 【参考选择】:A 10、吴门画派的创始者是____。 A仇英 B唐寅 C沈周 D文徵明。 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 【参考选择】:C 11、文献记载中较早的绘于建筑物壁面上的图画是____。

初唐二十名将,注定名垂千古

初唐二十名将,注定名垂千古 大唐帝国的历史,是一部血与剑交织的传奇,“盛唐”与“强汉”并称,然而唐代无论在战争规模上还是在战事之频繁上,都要超汉代。这是一个名将辈出的时代,这是一个将星璀璨的时代,他们有的为大唐的建立征战四方,有的在维护边疆安全中战功累累,有的在维护中央统治,对地方藩镇的战争中屡立战功。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从武德年间到高宗年间(618年—683年)的名将名单,仅供参考:1.李靖卫国景武公李靖(571年-649年),字药师,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东北)人。隋末唐初将领,是唐朝文武兼备的著名军事家。后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李靖善于用兵,长于谋略,原为隋将,后效力李唐,为唐王朝的建立发展立下赫赫战功,南平萧铣、辅公祏,北灭东突厥,西破吐谷浑。去世后谥曰景武,陪葬昭陵。著有数种兵书,惟多亡佚。2.李世勣【ji】英国贞武公李勣(594年-669年),原名徐世勣,字懋功。唐高祖李渊赐其姓李,后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名为李勣,曹州离狐(今山东菏泽东明县东南)人,唐初名将,与李靖并称,被封为英国公,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早年从李世民平定四方,后来成为唐王朝开疆拓土的主要战将之一,曾破东突厥、高句丽,功勋卓著。李勣一生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出将入相,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被朝廷

倚之为长城。3.苏定方苏定方(592年—667年),名烈,字定方,以字行世,汉族,冀州武邑(今河北武邑县)人,唐朝杰出的军事家。十五岁时,以骁悍多力,胆气绝伦的气魄追随父亲作战,先登陷阵,乡里依赖他得以安定。隋朝末年,投奔窦建德、刘黑闼义军,乱世中屡建战功。贞观初年归李唐,随李靖北伐东突厥,在夜袭阴山一役中,作为前锋率先攻破颉利可汗牙帐。显庆二年,累功升任行军大总管,开始独当一面,并以其非凡战绩和正直为人深受唐高宗的赏识与信任,屡委以重任。征西突厥,平葱岭,夷百济,伐高句丽,定方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将唐朝国土向西开拓至中亚,向东扩展至朝鲜半岛,为大唐帝国立下不世之功。先后迁任左骁卫大将军、左武卫大将军,封邢国公。晚年受命担任安集大使,全面负责对吐蕃的军事防御。4.裴行俭裴行俭(619年-682年),汉族,绛州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唐高宗时名将。隋朝礼部尚书裴仁基次子。调露元年(679)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匐延都支与李遮匐反叛,侵逼安西。当时裴行俭受命册送波斯王子泥涅师归国,途经西州时,募得万骑,便假为畋猎,以计俘都支,将吏于碎叶城为他立碑纪功。同年,率军平定突厥阿史德温傅、阿史那伏念的叛乱。开耀元年(681),以反间计逼伏念执温傅来降,余众悉平。裴行俭善于识拔人才,军中提拔的将领如程务挺、王方翼、郭待封、黑齿常之等,都成为一代名将。5.薛仁贵薛仁贵(公

完整word版,2019上半年事业单位联考《职业能力倾向测验》B类真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第一部分常识判断 1、下列与“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房玄龄是“二十四功臣”之一 B.这些画像是在唐太宗贞观年间绘制的 C.“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的作者是李贺 D.这些画像是由画家吴道子绘制的 2、汉语的词缀本身没有实际含义,下列词语有词缀的是: A.父亲 B.朋友 C.老师

D.同事 3、下列诗文中的“海”不是指代大海的是: A.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B.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C.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D.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4、麦克斯威尔·铂金斯是美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编辑之一,他曾发掘出司各特·菲茨杰拉德、欧内斯特·海明威、托马斯·沃尔夫等大作家。请问下列那部作品不可能是铂金斯最初编辑出版的? A.《在人间》 B.《太阳照常升起》 C.《时间与河流》

D.《了不起的盖茨比》 5、下列故事和丝绸之路无关的是: A.玄奘西天取经 B.班超投笔从戎 C.文成公主远嫁吐蕃 D.戚继光训练戚家军 6、①是由东汉杰出医学家、被誉为“医圣”的②撰写的医学著作。该书集秦汉以来医学之大成,系统的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是我国第一部③方面的巨著。 A.《千金要方》孙思邈药物学 B.《伤寒杂病论》张仲景临床治疗学 C.《千金要方》张仲景临床治疗学 D.《伤寒杂病论》孙思邈药物学

7、下列描述与图示中的书法风格一致的是: A.端庄肃穆,匀如铁线 B.惊蛇走虺,骤雨狂风 C.蚕头燕尾,一波三折 D.结体方整,顿挫分明 8、关于经典戏剧作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奥德赛》是古希腊喜剧的经典之作 B.果戈里的《钦差大臣》批判了腐败的官僚作风 C.莫里哀在《吝啬鬼》中塑造了阿巴贡这一典型形象 D.《仲夏夜之梦》是莎士比亚的著名喜剧代表作 9、关于中国近代报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昭文新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河 B.《申报》是以赢利为主要目的的商业报纸 C.《新民丛报》提出“三民主义”,宣传民主革命 D.《时务报》是维新运动时期维新派的重要刊物 10、“道法玄妙,参透阴阳之变;德行幽深,洞开乾坤之门。”这幅对联提到一位古代思想家,下列哪项是他的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