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情况分析: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40名,从上期期末检测试卷分析,学生对解决问题中拿去多少,剩下多少,求原来有多少的题型解决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对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掌握还好。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学生的成绩都不错,但是与优秀班级比较,还存在一定差距;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时,学生思维就打不开。因此本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学生体验的思维的乐趣及成功获得的乐趣,从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乘法(一)、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二)、测量长度、表内除法。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是本册教科书的主要内容,包括乘法的初步认识、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积、除法的初步认识、用乘法口诀求商、倍的认识和解决用表内乘除法计算的问题等为主要内容去联系各部分知识,不仅体现了数学知识结构内部的逻辑性,同时还体现了学生认知发展过程,是数学知识结构与儿童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有机结合的整体体现。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1、结合现实情景,经历把几个相同数的连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乘法算式。

2、经历编1-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乘法口诀的来源,熟识1-9的乘法口诀并能熟练地口算1-9的乘法。

3、在具体的情景中初步感知乘加、乘减式题的运算顺序,会计算乘加、乘减式题。

4、在编乘法口诀的过程中,初步培养抽象、概括以及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增加自主学习的意识,感受学习成功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5、结合情景图,在学习中受到热爱自然、热爱科学、保护环境等方面的教育,在情感、态度方面健康发展。

6、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7、能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会辨认角。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并会用三角板画直角;直观认识锐角和钝角,会在方格纸上画锐角、钝角。

8、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的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9、体会厘米、米的含义,建立1 cm,1 m的实际长度观念,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根据要测量的具体物体选择恰当的长度单位。在经历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掌握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10、在“分一分”的活动中,经历不同分法的过程,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11、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除法的意义,并能说出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2、经历探索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能根据具体的除法算式正确选择乘法口诀求商,能熟练地口算表内除法。

13、在摆学具和解决问题的活动中理解倍的含义,能解决一些有关倍的简单实际问题。

14、会运用所学习的乘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除法与实际的联系,体会表内除法的应用价值。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表内乘除法

教学难点:有关倍的知识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来主动构建知识。

5、开展课前3分钟口算,增强学生的可算能力,从而提高计算能力。

6、加强估算与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六、教学课时及进度安排:

教学内容课时安排

1、表内乘法(一) 12课时第1—4周

2、角的初步认识 6课时第5—6周

3、表内乘法(二)5课时第6—7周

4、测量长度 10课时第8—9周

5、表内除法 6课时第10—11周

6、总复习 5课时第17—18周

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完整版

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知识点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执教者:左姝 一单元表内乘法知识点 [一定要熟记乘法口诀并能熟练运用。]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更加简便。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加法和乘法的改写,如:5+5+5+5写成乘法算式:5×4或4×5 ; 反之,乘法也可改写成加法。如:8×4=8+8+8+8 (在忘记乘法口诀或口诀记不准时,可把乘法算式改写成加法算式来计算。) 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或相同加数的个数×相同加数。 如:5+5+5+5 表示:4个5相加得20, 可以列成乘法算式计算: 5×4=20 或 4×5=20 5 × 4 = 20 读作:5乘4等于20 口诀:(四五二十) 4 × 5 = 20 读作:4乘5等于20 口诀:(四五二十) 乘数×乘数 = 积其中4和5都是乘数,积是20 3、2×7=14 读作:2乘7等于14;3乘4等于12写作:3×4=12。 4、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如:8×4=4×8 加法:加数 + 加数 = 和和—加数 = 加数 减法:被减数—减数 = 差 减数 = 差 + 减数 减数 = 被减数—差 乘法:乘数×乘数 = 积 5、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 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先算相同再加不同。 乘减:先把每一份数都当作相同的数来算,写成乘法,再把多算进去的数减去。 例:加法:5+5+5+5+3=23 乘加:5×4+3=23 乘减:5×5-3=23 例: 加法算式:3+3+3+3+2=14 乘加算式:3×4+2=14 乘减算式:3×5-1=14 6.相同得数,不同口诀 只能列一道乘法算式的口诀有9句: 一一得一,二二得四,三三得九,四四十六,五五二十五,六六三十六,七七四十九,八八六十四,九九八十一。 7.“几和几相加”与“几个几相加”有区别 求几和几相加,用几加几; 求几个几相加,用几乘几 求4和3相加是多少用加法(4+3=7) 求4个3相加是多少(3+3+3+3=12或3×4=12或4×3=12)

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 册全册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表内乘法 乘法的初步认识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例1、例2以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乘法算式。 3、经历观察、操作等学习乘法的过程,感受加法与乘法间的联系。 4、对学生进行爱树护树的教育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感受加法与乘法间的联系 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 提出数学问题,怎样列算式?教师板书加法算式。 二、情境引人,探究引新 1、出示第2页情境图,提问:看图,你想知道什么怎样才能知道一个植了多少棵树 2、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板书: 1+1+1+1+1+1+……+1=28 2+2+2+……+2=28 7+7+7+7=28 4+4+4+4+4+4+4=28 …… 3、提问:刚才的计算中,你们有什么感受 4、学生观察算式,小组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都是连加法、加数相同、得数相同等) 5、教师:都是几个几相加。 6、学生看算式,说说几个几相加(4个7相加) 7、教师:求4个7或7个4相加是多少,可以用加法计算,还可以用一种更简便的 计算方法,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新知识——乘法揭示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 二、互动探索 1、介绍乘法读法、写法 (1) 4个7和7个4相加的和用乘法怎样表示呢?板书:7×4 4×7 (2)比较加法和乘法有什么不同? 2、认识乘法各部分的名称 3、学习例2

(1)学生操作,按老师的要求摆:每次摆3根摆4次,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怎样列算式,还可以怎样列你是怎样想的 (2)小组讨论:观察例1、例2各个加法算式、乘法算式,什么情况下可以用乘法计算 三、课堂活动 1、课堂活动第1题。学具摆一摆 2、课堂活动第2题。小组活动 四、课堂小结 今天大家学到了什么? 第 2 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例1、例2以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练习,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会根据加法写乘法算式。 3、经历观察、操作等学习乘法的过程,感受加法与乘法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会根据加法写乘法算式。 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读出算式,说名称 3×7 2×5 6×4 3×4 2、摆一摆,说加法算式、乘法算式。 每次摆4个圆,摆3次。 每次摆2个圆,摆4次。 每次摆3个圆,摆5次。 3、看图写算式。 练习一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填在书上。全班交流。 二、发展练习 1、看图填数。

最新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全册教案全套

2014最新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全册教案全套 第一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1、认识计数单位“百”与“千”,了解计数单位“万”,让学生建立初步的计数单位体系,掌握个、 十、百、千、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能用知道的计数单位数出数量在万以内的数。 2、了解百位和千位的意义,初步建立数位的基本概念,能理解不同数位上的书表示的含义,知道万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会用万以内的数表示生活中物体的个数,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读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 4、在现实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会对较多物体个数进行初步的估计判断和推测,让学生体验数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广泛性、现实性,培养学生初步的猜测能力。 教学重点:目标1、2、3。 教学难点:在数的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结合数突破“翻坎数”。 教具、学具准备:小棒、计数器、卡片等。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P1主题图,P2—P2例1、例、例3。课堂活动1、2、3、。

教学目标:1、认识计数单位“百”与“千”,了解计数单位“万”, 让学生建立初步的计数单位体系,掌握个、 十、百、千、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 2、在现实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让学生体验数在生活应用的广泛性、现实性。 3、让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能充分的感受到数数的快乐与成功。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是10。 教学准备:小棒、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师谈话引入:我们已经知道10个一是十并板书:10个一是十。 2、请学生摆10捆小棒,并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同桌可以合作摆一摆,从而得出10个十是一百。板书:10个十是一百 3、小朋友已经会数100以内数了,但是在生活中我们往往还会遇到很多的数。请小朋友打开书第1页,看一看,你看到些什么?知道了什么?学生独立看书,再指名说一说。

西师版二年级上数学练习题及126口算

西师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练习题 1、△△○○○○○ 左图三角形有()个,圆有()个,圆的个数是三角形个数的()倍。 2、42里面有()个7。 3、3个8是(),9的6倍是()。 4、40是5的()倍。 5、6×9=(),表示()个()是()。也表示()的()倍是()。 6、72÷8=(),表示()里面有()个()。还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 二、口算 8×4= 32÷4= 4×9= 56÷8= 14÷7= 27÷3= 81÷9= 16÷2= 54÷6= 4×9= 35÷5= 3×7= 9×9= 6×8= 56÷8= 2×9= 3×9+3= 9÷9+1= 81÷9-9= 64÷8-4= 8×9-20= 14÷7+18= 2×4÷8= 30÷5×6= 72÷(21-12)= 三、竖式计算 54÷9= 8×7= 42÷6= 6×5= 56÷8= 20÷4= 四、列式计算 1、5的9倍是多少? 2、28里面有几个4? 3、把21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 4、两个因数都是8,积是多少? 5、3个7是多少? 6、36是9的多少倍? 五、应用题

1、食堂买进24袋大米,8袋面粉。大米的袋数是面粉的几倍? 2、在3月植树活动中,第二小组植树5棵,第三小组植树棵数是第二小组植树棵数的7倍,第三小组植树多少棵? 3、哥哥把21本书平均分给小里、小军和小明,小军分到多少本? 4、妈妈买回来24米布,然后平均分成了4块,每块是几米?如果每块做2件衣服,可以做多少件? 5、在暑假里,小华在学校图书室借了一本《十万个为什么》,小华每天看9页,8天一共看了多少页?还剩下68页没有看,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六、思考题 1、共有24个糖,每盘放6个,? 2、体育室有9个篮球,,体育室的足球有多少个?

(完整word版)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执教者:左姝 一单元表内乘法知识点 [一定要熟记乘法口诀并能熟练运用。]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更加简便。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加法和乘法的改写,如:5+5+5+5写成乘法算式:5×4或4×5 ; 反之,乘法也可改写成加法。如:8×4=8+8+8+8 (在忘记乘法口诀或口诀记不准时,可把乘法算式改写成加法算式来计算。) 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或相同加数的个数×相同加数。 如:5+5+5+5 表示:4个5相加得20, 可以列成乘法算式计算:5×4=20 或4×5=20 5 × 4 = 20 读作:5乘4等于20 口诀:(四五二十) 4 × 5 = 20 读作:4乘5等于20 口诀:(四五二十) 乘数×乘数= 积其中4和5都是乘数,积是20 3、2×7=14 读作:2乘7等于14;3乘4等于12写作:3×4=12。 4、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如:8×4=4×8 加法:加数+ 加数= 和和—加数= 加数 减法:被减数—减数= 差 减数= 差+ 减数 减数= 被减数—差 乘法:乘数×乘数= 积 5、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 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先算相同再加不同。 乘减:先把每一份数都当作相同的数来算,写成乘法,再把多算进去的数减去。 例:加法:5+5+5+5+3=23 乘加:5×4+3=23 乘减:5×5-3=23 例: 加法算式:3+3+3+3+2=14 乘加算式:3×4+2=14 乘减算式:3×5-1=14 6.相同得数,不同口诀 只能列一道乘法算式的口诀有9句: 一一得一,二二得四,三三得九,四四十六,五五二十五,六六三十六,七七四十九,八八六十四,九九八十一。 7.“几和几相加”与“几个几相加”有区别 求几和几相加,用几加几; 求几个几相加,用几乘几 求4和3相加是多少?用加法(4+3=7) 求4个3相加是多少?(3+3+3+3=12或3×4=12或4×3=12) 补充:几和几相乘,求积?用几×几 2个乘数都是几,求积?用几×几。

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情况分析: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40名,从上期期末检测试卷分析,学生对解决问题中拿去多少,剩下多少,求原来有多少的题型解决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对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掌握还好。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学生的成绩都不错,但是与优秀班级比较,还存在一定差距;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时,学生思维就打不开。因此本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学生体验的思维的乐趣及成功获得的乐趣,从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乘法(一)、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二)、测量长度、表内除法。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是本册教科书的主要内容,包括乘法的初步认识、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积、除法的初步认识、用乘法口诀求商、倍的认识和解决用表内乘除法计算的问题等为主要内容去联系各部分知识,不仅体现了数学知识结构内部的逻辑性,同时还体现了学生认知发展过程,是数学知识结构与儿童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有机结合的整体体现。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1、结合现实情景,经历把几个相同数的连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乘法算式。 2、经历编1-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乘法口诀的来源,熟识1-9的乘法口诀并能熟练地口算1-9的乘法。 3、在具体的情景中初步感知乘加、乘减式题的运算顺序,会计算乘加、乘减式题。 4、在编乘法口诀的过程中,初步培养抽象、概括以及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增加自主学习的意识,感受学习成功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5、结合情景图,在学习中受到热爱自然、热爱科学、保护环境等方面的教育,在情感、态度方面健康发展。 6、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7、能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会辨认角。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并会用三角板画直角;直观认识锐角和钝角,会在方格纸上画锐角、钝角。 8、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的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9、体会厘米、米的含义,建立1 cm,1 m的实际长度观念,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根据要测量的具体物体选择恰当的长度单位。在经历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掌握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10、在“分一分”的活动中,经历不同分法的过程,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11、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除法的意义,并能说出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2、经历探索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能根据具体的除法算式正确选择乘法口诀求商,能熟练地口算表内除法。 13、在摆学具和解决问题的活动中理解倍的含义,能解决一些有关倍的简单实际问题。 14、会运用所学习的乘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除法与实际的联系,体会表内除法的应用价值。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表内乘除法 教学难点:有关倍的知识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来主动构建知识。 5、开展课前3分钟口算,增强学生的可算能力,从而提高计算能力。 6、加强估算与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六、教学课时及进度安排: 教学内容课时安排 1、表内乘法(一) 12课时第1—4周 2、角的初步认识 6课时第5—6周 3、表内乘法(二)5课时第6—7周 4、测量长度 10课时第8—9周 5、表内除法 6课时第10—11周 6、总复习 5课时第17—18周

西师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复习

西师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表内乘法 一、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用乘法表示。 比如:7+7+7+7+7+7就是求6个7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6×7或7×6表示在乘法算式中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6 × 7= 42 读作:6乘7等于42 7×6=42 读作:7乘6等于42 乘几就是几。0乘任何数都得0。 二、乘法应用题有两种: 1、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如:3个8是() 又如:6个7是多少? 三、解决问题 每个鸡舍里有8只鸡,这里有9个鸡舍,一共有 多少只鸡? 求一共多少只鸡,也就是算9个8是多少用乘法 每个鸡舍的只数×鸡舍的个数=一共有的只数 8× 9= 72 (只) 答:一共有72只鸡。 四、乘加乘减问题: 乘加:6+6+6+6+6+4=5×6+4 乘减:6+6+6+6+6+4=6×6—2 方法:比5个6的和多4,所以是加4; 比6个6的和少6,所以是减2。

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9的6倍是()。 5的9倍是多少? 解决问题 一辆小客车可以坐9人,大客车坐的人数是 小客车的5倍。大客车可以坐多少人? 求9的5倍是多少,就是求5个9是多少。 9× 5 =45(人) 答:大客车可以坐45人 六、注意与加法区分 1、2与5的和是多少? 2+5=7 2、2与5的积是多少? 2×5=10 3、2个5的和是多少? 2×5=10 4、一个因数是2,另一个因数是5,积是多少? 2×5=10 5、一个加数是2,另一个加数是5,和是多少? 2+5=7 6、2个5相乘,积是多少? 5×5=25 第二章角

西师版二年级上数学练习题

西师版二年级上数学练习题 1. 在2×3=6中,2和3都叫(),6叫()。 2. 判断:2×5和5×2的读法不同,积相同。﹙﹚ 3. 把8+8+8+8改写成乘法算式是()。 A.8×8 B.8×4 C.8×4+2 4. 看图写算式。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1.2 1,2的乘法口诀 1. 根据乘法口诀各写两道算式。 二五一十二七十四 2. 算一算。 1×1= 1×8= 2×5= 2×9= 3. 判断:1×4和4×1的读法不同,积相同。() 4. 看图,写两道乘法算式。 1.3 3的乘法口诀 1. 我能把口诀填完整。

三三得()三()十八()五十五2. 计算。 4×3= 8×3= 9×3= 3×3= 3. 看图列乘法算式。 4. 填一填。 4个(),□×□=□ 口诀: 1.4 乘加、乘减 1. 计算。 2×3+1= 3×6-2= 3×7+2= 2. 共有几支笔? 3. 共有多少人? 4. 一共有多少人?

1.5 4的乘法口诀 1. 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4=8 4×()=12 1×4=()()×4=16 2. 找规律填数。 3. 一个口罩4元,王阿姨买了7个,需要多少元? 4.一根木头锯成两段要用3分钟,锯成5段要用多少分? 1.6 5的乘法口诀 1. 把口诀补充完整。 ()五二十三五()二五()2. 计算。 5×6= 5×1= 7×5= 8×5= 3. 5个5相加的和是多少?

4. 每只小狗吃3块骨头,5只小狗一共吃了多少块? 1.7 整理与复习 1. 在2×3=6中,2和3都叫(),6叫做()。 2. 把3+3+3+3改写成乘法算式是()。 A.3×3 B.3×4 C.3×4+2 3. 在○里填上“>”“<”或“=”。 4×3○13 3×7○30 4×4○16 4. 小红做了5束花,每束有5朵小花,小红一共做了几朵花? 2.1 角的初步认识 1. 下面哪些是角,是角的画上“√”,不是角的打“×”。 ()()() 2. 写出下面角各部分的名称。 3. 三角板上有﹙﹚个角。 4. 图中有几个角?

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练习题

1.1 乘法的初步认识 1. 在2×3=6中,2和3都叫(),6叫()。 2. 判断:2×5和5×2的读法不同,积相同。﹙﹚ 3. 把8+8+8+8改写成乘法算式是()。 A.8×8B.8×4C.8×4+2 4. 看图写算式。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1.2 1,2的乘法口诀 1. 根据乘法口诀各写两道算式。 二五一十二七十四 2. 算一算。 1×1= 1×8= 2×5= 2×9= 3. 判断:1×4和4×1的读法不同,积相同。() 4. 看图,写两道乘法算式。 1.3 3的乘法口诀 1. 我能把口诀填完整。

三三得()三()十八()五十五2. 计算。 4×3= 8×3= 9×3=3×3= 3. 看图列乘法算式。 4. 填一填。 4个(),□×□=□口诀: 1.4 乘加、乘减 1. 计算。 2×3+1= 3×6-2= 3×7+2= 2. 共有几支笔? 3. 共有多少人?

4. 一共有多少人? 1.5 4的乘法口诀 1. 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4=8 4×()=12 1×4=()()×4=16 2. 找规律填数。 3. 一个口罩4元,王阿姨买了7个,需要多少元? 4.一根木头锯成两段要用3分钟,锯成5段要用多少分? 1.6 5的乘法口诀 1. 把口诀补充完整。 ()五二十三五()二五() 2. 计算。 5×6=5×1=7×5=8×5=

3. 5个5相加的和是多少? 4. 每只小狗吃3块骨头,5只小狗一共吃了多少块? 1.7 整理与复习 1. 在2×3=6中,2和3都叫(),6叫做()。 2. 把3+3+3+3改写成乘法算式是()。 A.3×3 B.3×4 C.3×4+2 3. 在○里填上“>”“<”或“=”。 4×3○13 3×7○30 4×4○16 4. 小红做了5束花,每束有5朵小花,小红一共做了几朵花? 2.1 角的初步认识 1. 下面哪些是角,是角的画上“√”,不是角的打“×”。 ()()() 2. 写出下面角各部分的名称。 3. 三角板上有﹙﹚个角。

最新西师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西南师大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情况分析: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33名,从上期期末检测试卷分析,学生对解决问题中拿去多少,剩下多少,求原来有多少的题型解决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对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掌握还好。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学生的成绩都不错,但是与优秀班级比较,还存在一定差距;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时,学生思维就打不开。因此本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学生体验的思维的乐趣及成功获得的乐趣,从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乘法(一)、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二)、测量长度、表内除法。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是本册教科书的主要内容,包括乘法的初步认识、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积、除法的初步认识、用乘法口诀求商、倍的认识和解决用表内乘除法计算的问题等为主要内容去联系各部分知识,不仅体现了数

学知识结构内部的逻辑性,同时还体现了学生认知发展过程,是数学知识结构与儿童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有机结合的整体体现。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1、结合现实情景,经历把几个相同数的连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乘法算式。 2、经历编1-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乘法口诀的来源,熟识1-9的乘法口诀并能熟练地口算1-9的乘法。 3、在具体的情景中初步感知乘加、乘减式题的运算顺序,会计算乘加、乘减式题。 4、在编乘法口诀的过程中,初步培养抽象、概括以及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增加自主学习的意识,感受学习成功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5、结合情景图,在学习中受到热爱自然、热爱科学、保护环境等方面的教育,在情感、态度方面健康发展。 6、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7、能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会辨认角。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并会用三角板画直角;直观认识锐角和钝角,会在方格纸上画锐角、钝角。 8、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的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9、体会厘米、米的含义,建立1 cm,1 m的实际长度观念,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根据要测量的具体物体选择恰当的长度单位。在经历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掌握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10、在“分一分”的活动中,经历不同分法的过程,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11、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除法的意义,并能说出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2、经历探索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能根据具体的除法算式正确选择乘法口诀求商,能熟练地口算表内除法。

西师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4套

西师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 一.我会填 1、9 ×□= 72 □× 6 = 42 □×□= 64 □×□= 24 2、黄花有5朵,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3倍。红花有多少朵,列式为()。这个算式读作()。 3、红花有12朵,黄花有3朵。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多少倍,列式为(),这个算式读作()。 4、一个数比32大,比40小,是4的倍数,这个数是()。 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6个3相加的和,列式();35里面有()个5,列式();4的8倍是(),()的5倍是10; 48比19多()。 7、☆☆☆☆☆☆☆☆☆☆☆☆☆☆☆○○○ ☆比○多()个,()的个数是()个数的()倍。 8、□里最大能填几? □×8<33 3×□<28 48>□×9 25>□×6 二、我会选。 1、36人开会,每个长条凳能坐4人,需要()个长条凳。【 A 、 8 B 、9 C、10 】 2、有一盘桃子,比6个多,比10个少。平均分给4只小猴子正好分完,这盘桃子一共有()个。【 A 、7 B、 8 C、 9 】 3、一盘苹果,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2个。( ) ? 【 A 、还剩几个苹果 B 、一共有几个苹果C 、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分】 三、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把10本书分成2份,每份一定是5本。() 2、28是7的4倍,也就是28里面有4个7。() 3、计算3×7和21÷3用的口诀都是三七二十一。() 4、盒子里有10个红球1个绿球,任意摸一个,一定是红球。()

西师版数学二年级上数学练习题

西师版数学二年级上数学练习题班级姓名 一、填一填. 1.你的乘法口诀掌握得怎么样?考考你. 三四()三五()二三()二四()四四()四五()二五()三三()二()得五()二十五()二十()得四2.按要求.写出两个乘法算式.你一定行. 三四十二 四五二十 一二得二 两个因数的积是10 3.相信你一定能算得又对又快. 4×3= 42+28= 3×3= 5×5= 4×1= 13-7= 5×3= 4×5= 2×4= 5×2+7= 3×3+3= 2×2+2= 2×4+9= 12-5×2= 3+4×1= 4.请你在○里填上“+”“-”或“×”. 2○2=4 2○4=8 3○3=6 5○4=1 3○2=6 1○1=1 5.你能在○里填上“>”“<”或“=”吗?试试看. 1×16○16 5×5○5+5 4+4○16 4×4○15 25-5○4×5 3×4○2×4+4 6.括号里最大能填几?背背口诀就知道了. 5×()<24 4×()<17 26>()×5 ()×3<10 ()×2<7 2 >()×1

7.开动脑筋.填填空. (1)2×4表示()个()相加.计算这道题所用的口诀是 (). (2)把3+3+3+3改写成乘法算式应为(). (3)两个因数分别是3和5.积是(). (4)一支铅笔4元钱.买一支钢笔的钱能买5支这样的铅笔.一支钢笔的价钱是()元. 二、请你当一个公正的小法官.对的打“√”.错的打“×”. (1)每一句乘法口诀都可以解决两道乘法计算题.() (2)2×3.3×2.1×6.6×1的积都是6.所以可以用同一句口诀来计算.()(3)一个加数是5.另一个加数是4.和是20.() (4)加数都是4.有5个这样的加数.和是20.() (5)2×3比2×2多1个2.() (6)两个因数都是3.积是6.() (7)3+3+3+3与4+4+4都可以用4×3表示.() 三、想一想.算一算. 1.请根据要求列式计算. (1)一个加数是3.另一个加数是4.和是多少? (2)一个因数是3.另一个因数是4.积是多少? (3)相同加数是5.相同加数的个数是3.和是多少? (4)4个4的和是多少? 2.看图列式计算. (1) 一共有()个苹果. 算式:或 . (2)

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题

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卷 姓名成绩 一、我会填。(25分) 1. 加法算式:乘法算式: 2.把5+5+5+5+5+5改写成乘法算式() 把4+4+4+3改写成算式()或() 3.72÷8读作()除以()。 4.在8×5=40中,因数是()和(),40是()。 5.30里面有()个5,30是5的()倍。 6.()的4倍是8。 7的5倍是() 7.右图有()个角,其中有()直角。 8.在下面的()里填上“㎝、dm或m” 一支铅笔大约长18()一棵大树高15() 一根跳绳长20()李老师身高1()75()9.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36 ()×8=64 ()÷6=3 56-()=47 18÷()=6 ()÷9=1 二、小小法官(对的打“√”,错的打“×”)。(5分)

1. 5+5+5+5可以改写成5×4 () 2. 把36分成9份,每份是4。() 3. ()×6<45,括号里最大能填8。() 4. 4的9倍就是求9个4相加是多少。() 5. 0乘任何数都得0。() 三、我会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8分) 1. 4个7相加的和是多少?列式为() ① 4+7 ② 4×7 ③ 4+4+4+4 2. 在放大镜下看一个角,角的大小会()。 ①变小②变大③不变 3. 一个三角板上最多有()个直角。 ① 1 ② 2 ③ 3 4. 一个数的5倍是5,这个数是() ① 25 ② 1 ③ 0 四、数一数。(4分) ()个角()个直角()个直角 ()个钝角 五、算一算,填一填。(24分) 1、35÷7= 18÷9= 9×8= 9×3= 21÷3= 6×7= 8×3= 18÷2= 54÷9= 45÷5= 7×2= 0÷2= 2、在“○”里填个“>、<或=”。 3×8○7×4 9×6-8○5×9 42÷7○40÷5 18-6○18÷6 1m20㎝○ 13dm 100㎝○1dm 3、在下面“○”里填上“+、-、×或÷”。 6○7=42 4○4=16 36○6=6 5○5=1 8○7=56 8○8=0 六、画一画(4分)

(完整)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推荐文档

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1、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m)、分米(dm)、厘米(cm)。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或分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时:把物体的一端对准0,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如果不是对着0,则用大数-小数,等于几就是几厘米。 4、1m=100cm 100cm=1m 1m=10dm 10dm=1m 1dm=10cm 10cm=1dm 5、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比直角大的角是钝角,比直角小的角是锐角。 6、角的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就画成一个角。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直角。(会在方格纸上画直角、锐角、钝角) 7、三角板有3个角,有1个是直角。长方形、正方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 8、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9、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和两条边张开的宽度有关。 10、几个相同数连加除了用加法表示外,还可以用乘法表示。用乘法表示更加简便。相同加数相加写成乘法时,用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或相同加数的个数×相同加数。如:5+5+5+5 表示:5×4或4×5 11、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如3×6=()+()+() =()+()+()+()+()+() 12、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13、算式各部分名称。 5 × 4 =20 30 ÷ 5 = 6 因数因数积被除数除数商 因数×因数=积被除数÷除数=商被减数—减数=差加数+加数=和 除数×商=被除数积÷因数=因数 14、乘法、除法算式的读法 5×4=20读作5乘4等于20 30÷5=6读作30除以5等于6(数字大小写都可) 15、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 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 乘减:先把每一份都算成相同的,写成乘法,然后再把多算进去的减去。 计算时,先算乘,再算加减。 如:加法:3+3+3+3+2=14 乘加:3×4+2=14乘减:3×5-1=14 16、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把总数按每份数或份数平均分用除法计算。 17、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求一份数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用除法计算。如:45是9的()倍,56里面有()个8。 18、“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计算。 如:一个数的3倍是24,这个数是多少? 19、“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5的3倍就是3个 5)

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

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 一.我会填 1.9 × □ = 72 □× 6 = 42 □× □ = 64 □×□ = 24 2.黄花有5朵,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3倍.红花有多少朵,列式为( ).这个算式读作( ). 3.红花有12朵,黄花有3朵.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多少倍,列式为( ),这个算式读作( ). 4.一个数比32大,比40小,是4的倍数,这个数是( ). 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6个3相加的和,列式( );35里面有( )个5,列式( ); 4的8倍是( ),( )的5倍是10; 48比19多( ). 7.☆☆☆ ☆☆☆ ☆☆☆ ☆☆☆ ☆☆☆ ○○○ ☆比○多( )个,( )的个数是( )个数的( )倍. 8.□里最大能填几? □×8<33 3×□<28 48>□×9 25>□×6 二.我会选. 1.36人开会,每个长条凳能坐4人,需要( )个长条凳.【 A . 8 B .9 C.10 】 2.有一盘桃子,比6个多,比10个少.平均分给4只小猴子正好分完,这盘桃子一共有( )个. 【 A .7 B. 8 C. 9 】 3.一盘苹果,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2个.( ) ? 【 A .还剩几个苹果 B .一共有几个苹果C .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分 】 三.我能解决问题. 1.根据下图解决问题. (1)一共有多少个松果? □ ○ □ = □(个) (2)每3个松果装一个篮子,需要几个篮子? □ ○ □ = □(个) (3)每4个装一个篮子,需要几个篮子? □ ○ □ = □(个) (4)平均装入2个篮子,每个篮子装几个松果? □ ○ □ = □(个) 2. 共 ? 页 w 我每天看7页。小朋友,你知道我几天看完吗? 我一星期看完,每天看4页。

西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表内乘法 乘法的初步认识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例1、例2以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乘法算式。 3、经历观察、操作等学习乘法的过程,感受加法与乘法间的联系。 4、对学生进行爱树护树的教育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感受加法与乘法间的联系 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 提出数学问题,怎样列算式?教师板书加法算式。 二、情境引人,探究引新 1、出示第2页情境图,提问:看图,你想知道什么?怎样才能知道一个植了多少棵树? 2、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板书: 1+1+1+1+1+1+……+1=28 2+2+2+……+2=28 7+7+7+7=28 4+4+4+4+4+4+4=28 …… 3、提问:刚才的计算中,你们有什么感受? 4、学生观察算式,小组交流。你发现了什么?(都是连加法、加数相同、得数相同等) 5、教师:都是几个几相加。 6、学生看算式,说说几个几相加(4个7相加) 7、教师:求4个7或7个4相加是多少,可以用加法计算,还可以用一种更简便的计算方法,就 是我们要学习的新知识——乘法揭示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 二、互动探索 1、介绍乘法读法、写法 (1) 4个7和7个4相加的和用乘法怎样表示呢?板书:7×44×7 (2)比较加法和乘法有什么不同? 2、认识乘法各部分的名称 3、学习例2 (1)学生操作,按老师的要求摆:每次摆3根摆4次,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怎样列算式,还可以怎样列?你是怎样想的? (2)小组讨论:观察例1、例2各个加法算式、乘法算式,什么情况下可以用乘法计算? 三、课堂活动

2014年秋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上期中试题

板桥学区 2014-2015学年度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期中测试题 姓名————考号————得分————— 一、仔细计算,认真检查。(20分) 7×4= 45-16= 5×7= 3×5+5= 5×4= 7×9= 90-30= 4×8+3= 25+37= 5×9= 5×3= 5×8-20= 4×4= 1×8= 22-8= 3×8-14= 6×0= 17-9= 4×8= 3×9+3= 二、填空。(27分,2题2分,7、8、9题各3分,其余每空1分) 1、把“6+6+6+6+6”改写成乘法算式是()。 2、4×3=( )+( )+( )=( )+( )+( )+()(2分) 3、6×8=(),表示()个()相加,6×8读作()。 4、把口诀补充完整,并在下面写出两个乘法算式。 四()三十六五八() 5、5 只()张嘴,()只眼睛,()条腿。 6,右面的图形中有()个角,其中有()个直角。 7,()里最大能填几? ()×4<26 6×()<32 9×( )<59 ()×9<40 2×()<10 8×()<65 8、在下面的○里填上 +、-、×号。 5 ○ 6=30 45 ○ 9=3 6 4 ○ 9=13 12 ○ 5=7 9 ○ 8=17 9 ○ 4=36 9,在○里填上“>”“<”或“=”,在()里填数。

3×4 ○ 6×2 48+7 ○ 84-7 2+2 ○ 2×2 ()×4=24 8×()=32 9×()=9 三、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5分) 1、角的两条边越长,角就越大。() 2、6×2和2×6使用的口诀都是二六十二。() 3、因为2+2可以写成2×2,所以3+3可以写成3×3. ()4、一个三角形被剪去了一个角,还剩2个角。() 5、4个6的和是多少?算式是6×4=24。() 四、反复比较,慎重选择。(5分) 1、一个葫芦娃一天吃6个苹果,一个星期要为他准备()苹果。 A、13B、42C、30 2、下面的算式,积最大的是() A、6×8B、8×9C、8×7 3、比直角大的角是() A、钝角B、锐角C、不知道 4、得数与4+4+4+8相等的算式是() A、4×4B、5×4C、6×4 5、黑板上的直角和三角板上的直角比() A、大B、小C、一样大 五、大胆实践,动手操作。(13分) 1、用你喜欢的图形表示下列算式。(4分) 3×54×4 2、在下面的格子上分别画一个锐角,一个直角,一个钝角,并写出它们的名字。(6分)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期末测试题(西师版)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期末测试题 一、填空。 1.把12个☆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个;12个☆,每4个分成一份,可以分成()份。 2.100厘米=()米27米-9米=()米 3.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一般应从尺的()刻度开始画起,画到()厘米的地方。 4.一星期有7天,28天是()星期。 5.()里最大能填几? ()×4<26 6×()<32 68>9×( ) 6.用下面的口诀写出四道算式。 四七二十八()×()= ()×()=()()÷()= ()÷()=() 7.把6、7、8、9填在合适的□里。 8.在○里填上“>”、“<”或“=”。 35÷7○6 8×6○48 7×7○47 40÷5○7 9.看图填空。 求黑兔的只数,就是求()个()是多少。 列式是()。 二、计算。

1.口算。 2×9= 40÷5= 8×1= 36÷9= 79-63= 21÷3= 5×4=5 3+20= 8×3= 25÷5= 6×9= 64÷8= 48+52= 7×7= 42÷7= 2.列竖式计算。 6×9= 72÷8= 49÷7= 26+45+17= 85-27+30= 71-(65-43)= 3.计算下面各题。 4×7+20= 2×2×4= 72÷9÷4= 60-(30-15)= 6×7-30= 54+26-30= 4.列式计算 (1)7的6倍是多少? (2)32是4的几倍? 三、画图。

1.画出比6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2.从给出的起点,画直角。 四、应用题. 1.同学们剪小旗,小黄旗有8面,小红旗的面数是小黄旗的3倍。?(先提出问题,再列式计算。) 2.二年级(1)班的同学种了6行花,每行8棵,一共种了多少棵?3.小林家收南瓜7个,冬瓜42个,冬瓜的个数是南瓜的几倍?4.有35米白布,每5米做一条被单,可以做几条被单? 5.操场上有一群学生,双来了男生、女生各7人,新来了多少学生?现在操场上共有43个学生原来有多少个学生?

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题(7)

西师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题 班级姓名得分 一、我会填(相信你能行)。(34分) 1.看图列出算式。 △△△△△△△△△△△△△△△ 或 2. 6×7=42读作(),这个算式表示()个()相加是42或表示()个()相加是42. 3.把35平均分成7份,毎份是5,列式为(),读作(),算式中()是被除数,()是除数,商是()。 4. 根据乘法口诀“四八三十二”写算式。 5. 在()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小明身高116()铅笔长大约2()教室长9() 6.量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使用()或()作单位。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或距离通常使用()作单位。 7. 45里面有()个5,45是5的()倍;3的9倍是()。 8.在()里填上适当的数,○里填上“>、<或=”。 24÷4-()=0 42-5×()=2 6○72÷8 8×5○40÷8 72-63○54÷6 4dm○38cm 4m○6dm 1m○89cm 70cm○7dm 二、我是小法官(对的打“√”,错的打“×”)。(5分) 1. ()×6<45,括号里最大能填8。() 2. 把18分成3份,这就叫平均分。() 3. 12÷3读作:12除3. () 4、1米长的绳子比100厘米长的绳子短。 ( ) 5、6+6表示2个6相加。() 三、我会选。(4分) 1. 一个三角板上最多有()个直角。 ① 1 ② 2 ③ 3 2. 在放大镜下看一个角,角的大小会()。 ①变小②变大③不变 3. 小东的身高大约是118() A、dm B、cm C、m 4.下列图形中,有二个直角的是( )。 ①②③④ 四、我会计算 1.直接写出得数。(15分) 3×6= 8×7= 63÷7= 6÷6= 8×0= 13-8= 9÷1= 5×7-5= 48÷8+20= 7×6-42= 68-49= 68-7×8= 55-6×6= 25+42÷6= 0×6+45= 2.计算下面各式。(8分) 8 3 8 7 2 7 7 4 - 3 5 - 4 4 + 2 5 - 3 6 ()()()() 5 0 2 9 2 2 3 4 - 2 4 + 4 7 + 2 8 - 2 8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