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红楼梦》主要人物形象
红楼梦主要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

红楼梦主要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其中涵盖了众多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下面将重点介绍几位主要人物的形象和性格特点。
1.贾宝玉: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男主角,他是贾府的血脉传人,也是贾府的掌上明珠。
贾宝玉天生聪明、机智,有良好的文学才华和艺术修养。
他善于鉴赏美景,热爱诗词曲赋,对美有着敏锐的感知力。
性格上,贾宝玉善良、仁慈,对待亲人和朋友都非常宽容和体贴。
他对待女性充满了爱心和温柔,与薛宝钗、林黛玉等女子之间有着复杂的情感纠葛。
2.林黛玉: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另一个主要女主角,她是贾宝玉的表妹。
黛玉容貌绝美,才情出众,善于诗词曲赋,有着非凡的文学天赋。
然而,她的性格却是忧郁、敏感且多愁善感。
她对生活的不满和对自己命运的无奈使她常常陷入痛苦的情绪中。
黛玉对于友情和爱情都有着执着的追求,她与贾宝玉之间虽然有着深厚的感情,但却因众多原因无法在一起。
3.薛宝钗:薛宝钗是《红楼梦》中的另一位女主角,她是贾府的外姓女儿,也是贾府中最聪明、贤淑的女子之一、薛宝钗性格温和、善良,懂得持家和理财,对待他人宽厚而体贴。
她与黛玉截然不同,不会过多地纠结于自己的情感和命运,她更加注重实际的生活和家庭的稳定。
薛宝钗对贾宝玉有深厚的感情,但她最终选择了顺从命运和家庭的安排。
4.贾母:贾母是贾府的家族长辈,她是贾宝玉的祖母。
贾母慈祥和蔼,是整个贾府的核心。
她对家族成员非常关心和体贴,对待贾府的大小事务都有着明确的态度和决策。
贾母对待贾宝玉极其宠爱,但也希望他能够成为一个有责任感和担当的人。
贾母是贾府中权威和智慧的象征,她的存在给贾府带来了稳定和和谐。
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分析《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的绝世之作。
它以细腻入微的描写和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就其中的几个主要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分析。
1. 林黛玉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人物之一。
她是贾母的外孙女,天生聪慧,情感细腻,但也有一些矛盾的性格特点。
从外貌上看,她美丽而多愁善感,经常身着素雅的衣裳,给人一种忧郁的印象。
她善于诗词歌赋,常常以这种方式表达自己对世事的观察和思考。
但她内心深处存在着强烈的自我否定和自卑感,常常感到与世俗的价值观和品味格格不入。
她对命运的悲观态度和对自己无价值的思考使得她成为整个小说中最令人动容的形象之一。
2. 薛宝钗薛宝钗是林黛玉的表妹,个性稳重端庄,思维敏捷。
她被描述为一个聪明能干、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女性。
她在《红楼梦》中的形象呈现得非常完美,她既温柔善良,又聪明才智。
她经常以自己的智慧和才情解决许多困难,成为其他人的精神支柱。
她对待感情坚定而真诚,与贾宝玉之间的爱情被认为是小说中最为纯洁和坚贞的。
3. 贾宝玉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男主角,也是贾府的公子哥儿。
他的形象被描绘得既花痴又英俊,聪明而不羁。
他对艺术有着深厚的造诣,喜欢绘画、书法和音乐。
他通常被描绘为一个情感丰富、多愁善感的年轻人,他对于人生和爱情的思考常常超越了对现实的追求。
然而,他也有自己无法摆脱的弱点,比如他经常陷入自怜自艾的情绪中,常常感到对不起家人和亲人。
4. 贾母贾母是贾府中的家长,也是贾宝玉的外祖母。
她是一位慈祥而博学多才的长辈,被其他人尊敬和仰慕。
她经常以智慧和人情世故来维护家庭的和谐和团结。
她是红楼梦中最具母性光辉的形象,善良但也不乏刚毅的一面。
5. 金玉良言金玉良言是《红楼梦》中的一个次要人物形象,他是贾府的近侍,经常以其聪明才智和有见识的言辞给贾府的成员提供建议。
他的形象是虚构的,但是他的存在却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深思熟虑和审慎决策的理想伙伴。
《红楼梦》四大主要人物分析

《红楼梦》四大主要人物分析
1. 贾宝玉
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主角,也是故事中最为复杂的人物之一。
他天生聪明机智,却也容易情感用事,对待女性也存在着复杂的心理。
贾宝玉具有高尚的品德和精湛的诗词才华,但由于身处富贵之家,他不得不应对琐碎的家庭事务和人际关系的纷争,这给他带来了痛苦和烦恼。
同时,他还经历了许多劫难和挫折,成功地走向了成熟和自我认知。
2. 薛宝钗
薛宝钗是《红楼梦》中的女主角,她是美丽、聪慧、善良、高尚、敏锐和勇敢的化身。
她是一个完美的女性形象,粗暴和恶意无法动摇她的正义和善良。
薛宝钗在故事中的角色得到了完美的塑造,她作为母亲、女儿、妻子和朋友,每一个角色都兼备着高尚的道德和睿智的思想,使得她成为了《红楼梦》中最为成功的女性角色之一。
3. 史湘云
史湘云是《红楼梦》中的反叛者和独立魅力的代表。
她是一个聪明、机智、幽默又活泼的女孩,对礼教、婚姻、家族和权力这些规定的抗拒,让她成为了故事中的叛逆者和知识分子,也是清朝早期女性解放运动的先驱之一。
4. 林黛玉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另一个女主角,她是一个敏感、脆弱、理想化和自我中心的人物。
她的性格特点为她带来了痛苦和悲伤,也成为了她所处的世界中一股新风。
她深爱着宝玉,但由于阻力和命运的捉弄,他们无法在一起。
林黛玉最终病逝,象征着《红楼梦》中一种朦胧的美和毁灭的主题,也成为了这一代文学中最经典的人物形象之一。
论《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文化内涵论文

论《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文化内涵《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它以清代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大家族的兴衰历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现象。
本文将从《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出发,探讨其文化内涵和价值。
一、《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主要包括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贾母、王熙凤等。
这些人物形象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贾宝玉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他是贾家的公子,也是贾家的继承人。
贾宝玉的形象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首先,贾宝玉的形象反映了清代社会的家族文化。
贾宝玉是贾家的公子,他的地位和权力在社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其次,贾宝玉的形象反映了清代社会的道德观念。
贾宝玉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他对待他人都是以诚相待,不欺骗他人。
最后,贾宝玉的形象反映了清代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念。
贾宝玉具有高尚的文化价值观念,他尊重他人,不歧视他人。
林黛玉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她是贾宝玉的表妹,也是贾家的小姐。
林黛玉的形象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首先,林黛玉的形象反映了清代社会的女性文化。
林黛玉是贾家的小姐,她的地位和权力在社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其次,林黛玉的形象反映了清代社会的道德观念。
林黛玉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她对待他人都是以诚相待,不欺骗他人。
最后,林黛玉的形象反映了清代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念。
林黛玉具有高尚的文化价值观念,她尊重他人,不歧视他人。
薛宝钗薛宝钗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她是贾家的小姐,也是贾家的女儿。
薛宝钗的形象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首先,薛宝钗的形象反映了清代社会的女性文化。
薛宝钗是贾家的小姐,她的地位和权力在社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其次,薛宝钗的形象反映了清代社会的道德观念。
薛宝钗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她对待他人都是以诚相待,不欺骗他人。
最后,薛宝钗的形象反映了清代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念。
薛宝钗具有高尚的文化价值观念,她尊重他人,不歧视他人。
《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与性格分析

《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与性格分析1. 介绍《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书中塑造了许多生动有趣的人物形象。
本文将对几个主要角色的形象与性格进行分析,从而深入探讨他们在小说中的重要作用。
2. 主要人物2.1 贾宝玉•形象:贾宝玉是整部小说的男主角,是贾府的公子,天资聪颖且情感细腻。
•性格:他爱好艺术,善于诗词和曲艺,并对美感敏感。
但他也有明显的优柔寡断和放荡不羁的一面。
他对凤姐情有独钟,并最终导致了自己和林黛玉之间复杂的感情纠葛。
2.2 林黛玉•形象:林黛玉是贾府中另一个重要角色,她是贾府的表妹,聪明美丽但也颇具忧郁气质。
•性格:林黛玉有着高傲矜持、敏感细腻的性格。
她对贾宝玉有深厚的情感,但因为许多不可抗力的因素,他们之间始终未能圆满地在一起。
林黛玉对悲剧命运的承受能力较弱,最终以死亡收场。
2.3 薛宝钗•形象:薛宝钗是贾府中的侄女,性格温婉大方并富有智慧。
•性格:薛宝钗是乖巧端庄的代表,她与贾宝玉结为夫妻,并在家庭中起到稳定和谐、聪明冷静的作用。
她被视为全书中最具道德品质和责任感的人物之一。
3. 次要人物3.1 贾母•形象:贾母是贾府的家族长辈,一位慈祥豪华且善良卓越的老人。
•性格:她通常充满关爱和宽容,但也展现了传统礼仪观念、封建忠诚和权谋手段。
她对所有孙辈都倾注了无私之爱。
3.2 王熙凤•形象:王熙凤是贾宝玉的表妹,聪明机智且精明干练。
•性格:她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贾府中地位显赫,有时对他人过于冷漠。
她被描绘为现实主义者,常常运用计谋来维护自己和家族的利益。
4. 结论通过对《红楼梦》中几个重要人物形象与性格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些角色塑造得非常丰满以及复杂多样。
每个角色都代表了不同的价值观和情感状态,从而展示了小说中复杂而真实的人性。
这些人物形象与性格使《红楼梦》成为一部永恒而深具启示作用的文学经典。
《红楼梦》的人物形象分析

《红楼梦》的人物形象分析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经典之作,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
小说中有大量的人物形象,以下是其中几个主要人物的分析:
林黛玉:林黛玉是小说中的女主角之一,是一个极富才华和情感深度的角色。
她有一种深邃的感性和细腻的情感,对自己和他人的感情非常敏锐。
她是一个独立、自由的女性,但她也有一种内心的脆弱和孤独。
她对爱情有着强烈的渴求,但最终却只能以死来了结。
贾宝玉:贾宝玉是小说中的男主角之一,是一个敏感、善良、富有同情心的人。
他对美感有着非常敏锐的感知能力,对诗词、音乐和绘画都很有兴趣。
他和林黛玉之间的感情是小说中的一大亮点,他们的爱情虽然没有得到满足,但却显得更加纯粹和珍贵。
薛宝钗:薛宝钗是小说中的另一个女主角,是一个聪明、冷静和理智的人。
她在家族中地位崇高,但她的性格中却缺乏一种人性的温暖和情感的深度。
她对自己的丈夫贾探春并不是很热情,更多的是出于家族利益的考虑。
贾母:贾母是小说中的重要人物,是贾宝玉的祖母,也是贾家家族的掌权人。
她是一个非常仁慈、有智慧、有权威的女性,对自己的子孙非常关心,但她也有一些迷信和保守的思想,比如她对于女性自由的限制和她对于红楼的崇拜等等。
综上所述,小说《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非常丰富和复杂,每个人物都有其独特的性格特点和生命历程。
这些人物形象通过小说中的描写和叙述,呈现出了一个真实而生动的世界,深深地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
红楼梦的人物形象分析

红楼梦的人物形象分析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红楼梦被誉为是一部伟大的作品,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
该作品由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以描绘人物形象著称。
本文将对《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剖析,从而更好地理解这部作品的内涵。
一、贾宝玉:一个复杂的人物形象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也是整个故事的核心。
他是贾府的公子,有着高贵的出身背景,但却拥有一颗敏感而善良的心。
他在红楼中的形象集中体现了作者对于贵族子弟的刻画。
贾宝玉的形象可以说是一部分作者身上情感的写照。
他纵情放荡,与许多女性发生关系,但同时又有一颗纯洁的心灵。
通过他,曹雪芹巧妙地展示了人性中的矛盾与冲突。
二、林黛玉:一个另类的女性形象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最具争议性的人物之一。
她是贾宝玉的表妹,出身贫贱,但心地高贵。
与传统的女性形象相比,黛玉更加独立和坚强。
她不顾传统礼教束缚,坚持个性的追求,被视为一个另类的女性形象。
曹雪芹通过林黛玉的形象,探讨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局限和不公。
黛玉的坚持和抗争代表了作家对于女性自由和平等的追求。
三、王熙凤:一个狡诈的女人形象王熙凤是曹雪芹笔下的一个重要角色,她是贾府的内侄女,聪明机智,善于算计。
她的形象充满凶狠和狡诈的气息,是红楼中最具阴谋家气质的人物之一。
王熙凤的形象反映了封建社会中权力斗争的现实,她既是受害者也是加害者。
她利用自己聪明才智的特点,在世俗权力中求得一席之地,但她也因此失去了纯真和真实。
四、贾母:一个慈祥的母亲形象贾母是贾宝玉的祖母,也是整个贾府的掌管者。
她刚正不阿,同时又充满慈祥和母爱,是红楼梦中最具象征意义的人物。
贾母的形象展示了老一辈社会妇女的智慧和包容。
她对家族的掌控和庇佑代表了对传统家庭价值观的继承和坚守,同时也体现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
五、薛宝钗:一个完美的女性形象薛宝钗是贾府的外甥女,她以出色的才智和美貌成为了红楼中备受赞誉的人物之一。
她形象完美,几乎没有缺点,是很多读者心目中的理想化女性。
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其中塑造了大量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
以下是其中几位代表性的人物以及他们的性格特点。
贾宝玉:作为《红楼梦》的主角,贾宝玉是一个极富想象力和感性的人物。
他聪明机智、情感丰富,是一个善良而热情的青年。
宝玉对别人关心备至,悲天悯人,但也常为自己的感情纠纷感到痛苦。
他有时显得优柔寡断,缺乏决断力,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和诱惑。
他热心于文学艺术,和黛玉、湘云等人有着深厚的情谊,共同追求心灵的自由和纯真。
林黛玉:黛玉是一个具有独立个性和独特感受力的女子。
她聪明才智、聪颖敏感,却又敏感而多愁善感。
黛玉对世俗的虚伪和伦常的束缚感到厌恶,她怀揣着浓重的悲观主义情结。
她是“红楼梦”的灵魂人物之一,她对爱情、人生和死亡都有独特的见解。
黛玉有着极高的文学天赋,写过许多感人至深的诗词。
她刚直而高傲,常以自己为中心,但也是一个忠诚而真诚的朋友。
贾母:贾母是贾宝玉的祖母,是一个婉约而博爱的长辈。
她慈爱、通情达理,喜欢和睦团结的家族关系。
贾母非常重视家族的传统和礼数,但也关心家族成员的个人幸福与感受。
她喜欢听歌、看戏,并广交好友。
贾母对贾宝玉特别疼爱,经常用严厉的言辞来教导他。
王熙凤:王熙凤是贾母的外孙女,一个强势而善于计划的女子。
她聪明精明、机智过人,善于分析形势,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达成目的。
她进口市场经营得非常成功,成为贾府的经济支柱。
然而,王熙凤的性格也有些冷漠和利欲熏心。
在追求自家利益的同时,她经常对别人不闻不问,甚至伤害他人感情。
薛宝钗:薛宝钗是一个理智、温柔和善良的女性。
她美丽、聪明且学识渊博,一直被视为一个完美的女子。
薛宝钗对贾宝玉非常宽容,能够理解和包容他的过失。
她温柔地对待身边的人,无论是家人还是佣人。
她总是通过谦虚、恭顺和体贴来维护家庭的团结。
湘云:湘云是贾府的远房亲戚,是一位直率而乐天的女性。
她天真烂漫、活泼开朗,善良而富有正义感。
她勇于表达自我,不讲那些拘于礼仪的豪言壮语,因此受到许多人的喜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主要人物形象论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名著《红楼梦》主要人物的语言及其行为,详纽地剖析了其中主要人物的形象,为进一步理清《红楼梦》的安排和布局奠定基础;阐述在那样的历史条件下,人物悲惨结局的历史必然性。
关键词:《红楼梦》;主要人物;悲剧“现实主义艺术无不以塑造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人物形象为能事,无不以塑造具有丰富深刻的社会内容和巨大艺术感染力量的人物形象为能事。
作品中写的场面、情节和无论什么事物与生活细节,离开了人物形象的塑造,就失去了意义。
作品的思想主题,社会和历史的特征内容,也总是从人物形象表现和反映出来。
”(1)《红楼梦》艺术上的巨大成就,就突出地表现在塑造了许多有血有肉的个性化的人物形象。
第五回的脂批中说:“摹一人,一人必到纸上活现。
”小说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多达四百八十多人,形形色色,丰富多彩。
我们要研究《红楼梦》这样一部伟大的古典现实主义作品的内容,就应该从主要人物形象的研究着手,《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形象除了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外,还有贾母,还有晴雯、袭人、鸳鸯、雪雁、紫鹃、碧痕、平儿、香菱、金钏、司棋、抱琴等主要的丫环们,另外还有很多相当重要的人物。
人物形象分析在小说鉴赏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第一,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能帮助我们认识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第二,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可以使我们了解人物语言、叙述语言对塑造人物的作用,鉴赏小说的美学风貌;第三,通过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可以使我们了解到作者塑造这些人物形象时所运用的独特的创作方法;第四,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可以使我们更加了解人性,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做指导。
一、贾宝玉在《红楼梦》塑造的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中,贾宝玉是其中最精彩的一个。
作为曹雪芹笔下的男主角,他的身上有某种叛逆精神,不爱读书,不愿意走科举考试的道路。
同时他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沾染了一些不良习气。
他是一个充满了矛盾的人物。
王昆仑在《红楼梦人物论》中说道:“贾宝玉是贾府从富贵煊赫的高峰顶上下降到没落的深渊途中的产儿。
他既不克勤克俭,遵循那平庸可怜的仕宦传统;也不酒色昏迷,混入那荒淫得可耻的纨绔之群;他表现出一种逸出常规超脱现实的畸形姿态。
”(2)由此可见,贾宝玉这个艺术形象和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一样,他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也离不开他的生活环境,离不开多方面复杂的条件和因素。
贾宝玉生长在一个即将没落的“外面得架子虽未尽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的封建贵族大家庭里。
在这种情况下,贾府的统治者希望贾宝玉能够听从他们的安排,去读圣贤书,去参加科举考试,希望他能够光宗耀祖。
因此,父亲贾政多次逼迫他读书上进和交际,但是每当此时都有贾母出来为他担当。
父亲贾政派人来叫,贾宝玉吓得“死也不敢去”。
贾母就说:“好宝贝,你只管去。
有我呢,他不敢委屈了你。
”又吩咐老嬷嬷,“好生带了去,别叫他老子唬着他”(见第二十三回)。
宝玉生病的时候,贾母又当着贾政的面骂赵姨娘等人,“都是你们素日调唆着逼他念书写字,把胆子唬破了,见了他老子,就像避猫鼠儿一样……我饶那一个”(见第二十五回)。
贾母替贾宝玉挡开了许多受封建社会生活教育的机会。
另外,贾宝玉的行为却让家长们尤其是父亲贾政非常地失望。
他很愿意和这些女孩子们亲近,认为“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
我见了女儿就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1”。
贾宝玉对他身边的女子们是很尊重体贴的,有些时候他甚至愿意充当仆役为她们打扫房间和庭院。
很显然,他对传统的男尊女卑的观念是不屑一顾的。
和这些女子们相处的时间越久,他就越发现男子们世界的可憎。
所以,贾宝玉不愿意走科举考试的道路,认为像贾雨村那样的人就是“国贼禄蠹”,认为宝钗、湘云等人劝他读书的话都是“混帐话”。
所以,周先慎认为“贾宝玉的叛逆思想,是在封建制度腐朽没落的过程中种种错综复杂的矛盾里孕育出来的。
”(3)贾宝玉的叛逆精神的确为人们所称道,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他身上的软弱性。
有的时候,我们觉得,他不仅不是叛逆,甚至是在逃避责任。
比如在晴雯被赶出大观园时,贾宝玉没有为她说一句话。
曹雪芹把贾宝玉塑造成了一个具有叛逆性格的人物,但是贾宝玉无论是在对家庭还是在对个人的婚姻方面,他没有努力做一件改变现实的事情。
二、贾母《红楼梦》中的贾母形象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少见的睿智通达的老祖母的形象,是一位具有雍高贵的气度、宽广无边的母性的“鬓发如银的老母”(第4回)。
旧红学的评点派王雪香在《红楼梦总评》中对金陵十二钗都有所褒贬,惟独推崇贾母。
他认为“福、寿、才、德四字,人生最难完全”,而宁荣两府只有这位老祖宗“可称四字兼全”。
对此,冯子礼在《丰满的性格丰厚的意蕴——论贾母形象及其美学意义》一文中作了很好的概括:“贾母在处理长幼尊卑各种关系中,最善于‘合礼’而又‘得体’,从而保证了各成员间的相对和谐。
这种和谐美,也是《红楼梦》的温馨旖旎美的一个组成部分。
”[4]作为宁荣两府中最年长的老辈,她在家族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
但她并不颐指气使、凌驾于家族其他人之上。
这主要是由于她的处世态度和人生观决定的。
(一)贾母有旷达的生死观。
贾母坦然接受年老的事实,曾对刘姥姥自我调侃为“不过是个老废物”,对王熙凤说:“人都是要老要死的,否则别人死了只留下她们,岂不成了老妖精”。
她没有对生命迟暮、死亡的恐惧。
(二)贾母有超脱的权力观。
贾母虽为家长,但对家庭事务是处于权柄在握无为而无不为之间。
除了关系到家族安危的大事她会出面干预,如发现下人聚赌,她就给予严厉惩处,在日常小事上,她是比较超脱的。
比如鸳鸯把贾母的家私给贾琏借当,贾母表面佯装不知,背地里尽由鸳鸯处置。
(三)贾母有现世的幸福观。
王昆仑在《宗法家庭的宝塔顶——贾母》一文中说:“贾母最突出的特征是她自觉的要享乐。
她收拾起自己当年当家管事的那些才能,而放开今日享福取乐的要求。
”贾母曾公开直言:不信鬼神,不吃斋念佛。
她不追求来世美好、死后入天堂,她注重的是现世的人间幸福。
(四) 疼爱孙辈。
贾母的爱心最突出表现在对孙辈的疼爱上。
对唯一寄托希望的孙子宝玉、唯一的外孙女黛玉的疼爱自不必说,她对侄孙女惜春、湘云以及毫不相干的宝琴也是疼爱有加:她把从小失去母亲的惜春亲自带大;她隔三差五的就要接湘云过来住一阵子,让湘云暂时从繁重的家务中解脱出来;她把珍贵的、连宝玉也舍不得给的凫靥裘给了宝琴。
(五) 体谅媳妇。
作为贾府中至高无上的婆婆,贾母对家中的媳妇都以母爱的情怀对待。
在贾母跟前,媳妇们(包括儿媳、孙媳)虽然谨守规矩,但没有谁是谨小慎微、如履薄冰。
贾母十分体谅媳妇们的处境,处处为她们着想。
如元宵节家庭聚会,本来是男女分桌而坐,她却对贾蓉说:“你和媳妇坐一处,倒也团圆了。
(六)怜贫恤老。
贾母的爱,很多时候超出亲缘和阶级的范畴,施及社会底层的人。
第7l回写到“贾母忽然想起留下的喜姐儿四姐儿,叫人吩咐园中婆子们:‘要和家里的姑娘一样照应。
倘有人小看了他们,我听见可不饶!”。
贾母一见到刘姥姥就称呼她“老亲家”,一下子就消除了两人间的阶级差距带来的隔膜。
然后她和刘姥姥亲切地拉家常,把自己的菜送给刘姥姥吃,一杯好茶也与刘姥姥分享。
“贾母之所以能够“福、寿、才、德”四者俱全,关键在于她深谙中国传统“和”文化,并以之作为为人处世的准则,能够很好地处理各种矛盾和关系”。
(5)三、林黛玉黛玉是作者以全部生命呕心沥血创造出来的一位多愁善感,热烈追求个性解放和爱情自由,勇敢向封建世俗挑战的封建贵族社会叛逆少女形象,又是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具有东方理想美和精神美的艺术典型。
她是曹雪芹塑造的最成功、最真实、最丰满的人物形象之一。
她生有“两弯似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似姣花照水,行动时若弱柳扶风”。
诗化的眉眼,聪慧的神情,深意的微笑,动人的低泣,脱俗的情趣,奇逸的文思,潇洒的风采,飘然的身影……,这一切,使黛玉在大观园的群芳中始终洋溢着充满诗情画意的特殊情韵。
黛玉的性格独具特色和情韵,但又是丰富多彩的。
除了多愁善感,强烈追求个性解放,漠视封建礼教的叛逆精神,她既孤傲尖刻,又谦和宽厚;既猜忌多疑,又笃实善良;既意志坚强,又感情脆弱。
她在封建世俗面前孤傲不群,目下无尘,从不到贾母王夫人面前去“承色陪坐”,邀怜取宠:对宝钗、袭人的心机矫情,则常常语带嘲讽,“尖酸刻薄”。
同时却谦和地、平等地对待紫娟的批评和香菱的学诗。
在大观园里的历次诗会中,她的诗常常写得情韵生动,意境超群。
但大家为了平衡总喜欢将她列为第二,对此她从不计较,反而喜笑颜开,兴高采烈。
在曹雪芹的笔下,林黛玉也是个普通少女,在第二十三回中,有林黛玉“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一段,其中写到林黛玉在听到演习戏文中丽娘梦见柳秀才,成就了“云雨十分欢幸”时,她“心动神摇”,“如醉如痴,站立不住”。
她爱宝玉,期望着和宝玉有美满的婚姻,所以有时候也考虑到将来的生计问题。
在第三十四回中,宝玉送给黛玉两个旧手帕作为定情之物,黛玉在上面题诗以后,两个人的爱情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黛玉认为-她已经得到了宝玉的心。
心细如发的黛玉在想到自己的未来时,自然地就会想到宝玉和贾府的前景。
在第六十二回,当宝玉向黛玉谈到探春在大观园中所进行的改革后,黛玉向宝玉说道:“要这样才好,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
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你们一算计,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
”可见,在曹雪芹的笔下,她是个有血有肉的、真实丰富的人物形象,不是唯美唯真的虚幻仙子,也不是那种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式人物。
黛玉的悲剧不在父母双亡,寄人篙下,甚至也不仅仅在于追求爱情自由婚姻自主,而在于她卷进了关于宝玉人生道路的斗争漩涡。
因此黛玉的悲剧既是爱情悲剧,也是一个贵族少女的人生悲剧。
曹雪芹既写了黛玉与周围环境的冲突,也深刻地揭示了黛玉的悲剧心理因素;同时作者又将这个少女的悲剧人生和悲剧性格诗意化,抒情化,使那些优美、缠绵、哀婉、回响着人生的悲愤和抗争的诗词曲赋成为黛玉悲剧命运的写照和悲剧意绪的抒发,从而散发着民族文化心态的芬芳,令人回肠荡气,生出不尽的共鸣。
四、薛宝钗在《红楼梦》中,薛宝钗和林黛玉一起位居金陵十二钗正册之首,是个非常重要的人物。
她端庄稳重,雍容大度,性格温婉和顺,处事周到世故,锋芒不露,一言一行无不是仪态大方。
曹雪芹笔下塑造的薛宝钗形象,是一个有着双重人格的人物,她既有善良大度的一面,也有虚伪做作、甚至冷酷无情的一面。
薛宝钗是个封建卫道士,她追求功利,圆滑世故,在当时的封建家庭中处事游刃有余,构成了对黛玉的巨大威胁。
但其命运最终是不幸的,也是个悲剧人物。
(一)薛宝钗的封建卫道性宝钗的一言一行都忘不了礼教的要求。
“平素她也不以书字为事,只留心针黹家什等事”;在滴翠亭她听见小红商量与贾芸换手帕时,立刻将其的行为归入了“淫妇”的行列;对于大观园中唯一的男性贾宝玉,她也多次规劝其走“仕途经济,立身扬名”之道,以此来光宗耀祖,因此引起了贾宝玉的极大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