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敬畏生命教案 共4页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上道德与法治第八课第2课时《敬畏生命》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道德与法治第八课第2课时《敬畏生命》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第八课探问生命(2课时)第2课时敬畏生命一、教材分析《敬畏生命》是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第八课第二框的内容,是前面三个单元:自我认知和与他人关系的价值升华。

本单元以“生命”为主题,全方位、多角度地对“生命”这一话题进行论释和思考,在整个七年级的教材体系和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建构中具有重要地位。

《敬畏生命》这一框贯穿于整个第四单元的始终,从第八课第一框“生命是永恒的吗?”到第十课第二框“活出生命的精彩”都渗透着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敬畏之情,所以能否把这一框的德育目标落实到位,将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到后面内容的学习和效果。

本框由“生命至上”“休戚与共”两目组成。

主要是引领学生理解为什么要敬畏生命,理解个人生命与他人、社会休戚与共的关系,进而深化对怎样敬畏生命的认识:敬畏生命既包括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还要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对生命的敬畏不是谁的命令,而是内心的自愿选择。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期,对于生命的思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思考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如何对待他人的生命?开始探问“生命”,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但由于其认知水平有限,认识和理解还不够全面,因此本框题对学生进行生命观、价值观的正确引领,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教育意义。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懂得对生命的敬畏,知道对生命产生敬畏的原因,能自觉敬畏生命。

珍视生命。

2.懂得生命至上,既要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也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

3.知道当我们能够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时,我们就走向了道德的生活。

过程与方法1.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探究学习能力和书面及口头表述能力。

2.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激发学生思考自己的生命价值,让其懂得敬畏生命,珍视生命的道理。

2.能够做出正确的价值评判,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锻造坚强的意志品质。

3立志提升自身生命的价值,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人生态度。

【教学案例】《敬畏生命》教案

【教学案例】《敬畏生命》教案

《敬畏生命》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认识到敬畏生命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生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 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表达、交流和思辨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敬畏生命》2. 知识点:生命的价值、敬畏生命的意义、关爱他人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认识到敬畏生命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生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体验生命的珍贵和敬畏。

2. 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 案例教学法: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敬畏生命的意义。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生命现象,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课文《敬畏生命》,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认识敬畏生命的重要性。

3. 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4. 案例分析教师呈现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如何关爱他人、珍惜生命,从而深刻理解敬畏生命的意义。

5. 情感体验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情境体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生命的珍贵和敬畏。

6.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敬畏生命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珍惜生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7. 课后作业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2. 评价方法:课堂观察、学生作业、小组讨论、学生自评和互评。

3. 评价标准:情感态度积极,能够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小组讨论活跃,能够与他人良好沟通;作业内容充实,能够体现对敬畏生命的理解。

七、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敬畏生命》及相关资料、案例、图片、视频等。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敬畏生命》,了解生命的基本概念。

-第八课敬畏生命教案

-第八课敬畏生命教案

第2课时敬畏生命【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懂得生命就是崇高得、神圣得,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能力目标:能够以恰当得方式珍爱她人得生命,学会善待身边得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生命价值高于一切,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珍爱生命得情感。

教学重点:生命至上。

教学难点:正确处理生命问题,学会关爱她人。

教学方法 :问题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讲授法教具: 多媒体设备课型:新授课教课时:1课时。

板书设计:生命就是脆弱得、艰难得生命就是坚强得、有力量得生命至上生命价值高于一切承认别人得生命同样重要敬畏生命每个人都需要与她人共同生活休戚与共谨慎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发自内心得资源选择【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一组图片:清明祭祖,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5·12人们寄托哀思。

学生讨论:这些图片中得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师:生命无上,我们要对逝者有尊重、敬畏得情怀,今天我们探究这一方面得话题——敬畏生命。

二、开展活动、讲授新课【活动一:情境分析】播放失联客机及寻找情景1、问题:您认为花费如此巨大得人力、物力、财力寻找失联得MH370客机值得吗?为什么?2、引导学生分析。

3、答案提示:我认为就是值得得,因为这就是对生命得尊重,就是对社会,对家属得责任。

生命就是崇高得,神圣得,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得情怀。

4、请学生列举类似得情境。

【活动二:名言警示】1、学生读自己搜集得生命重要得名言。

2、结合陶行知得警示思考:(1)您如何回答陶行知得困惑?(2)陶行知得警言告诉我们什么?3、答案提示:(1)在旧中国,不少人迫于生计得压力,无暇顾及她人得生命。

(2)告诉我们,生命就是宝贵得,每个人得生命都比金钱、权势等更重要。

在这些外在得东西面前,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活动三:小品赏析】1、播放郝建得《扶与不扶》2、学生谈感受。

3、教材P95探究与分享思考:不顾自身危险去救她人就是不爱惜自己得生命吗?4、答案提示:不就是。

8.2 敬畏生命课件(共18张PPT)

8.2 敬畏生命课件(共18张PPT)

探究新课堂
你从上述情境中,发现了哪些特点?
敬畏生命,就要关爱他人的生命。 “仁者爱人”“推己及人”,要求我们从珍惜自己的生命走向关爱他人的生命, 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尊重、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探究新课堂
知识点归纳概括
1.为什么说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当人的生命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为的灾难、不可预知的意外时, 我们会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艰难;当人们万众一心,为挽救生命而努力, 为守护生命而拼搏,为悼念生命而默哀时,我们又会体悟到生命的坚强、 崇高和神圣。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生命是那么可贵,我们应该敬畏生命。
探究新课堂
阅读教材 P65—66 的“阅读感悟”和“启思导行”,思考以下问题。
(1)为什么说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2)为什么要敬畏生命?怎样敬畏生命? (3)说说你对“生命的意义”的看法。
探究新课堂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地震,这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后伤 亡最严重的一次地震。地震发生当天,在觉中央领导下,救援工作 迅速展开。
随堂练习
简要分析题
汶川地震中,有这样两个顽强的人。一个是刘青云,一个是李青松。地震发生后,刘青云 被垮坍的房屋压在下面,左腿被一根5公分木条死死压着不能动弹。于是他用牙齿不停地 啃咬木条,最终将其咬断。一墙之隔的李青松则被水泥块压在下面动弹不得。他于是通过 吞吃纸板的方法自救。最后,在受困超过100 小时后,他们都获救了。 请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探究新课堂
知识点归纳概括
3. 为什么在危险来临时,有人会奋不顾身地选择“逆行”? 我们对待他人生命的态度,表达着我们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生命重于泰 山,每个人的生命都比金钱、权势等身外之物更为重要。当人民的生命遭 遇天灾人祸的威胁时,竭尽全力挽救和保护最广大人民的生命,这是我们 对“生命最宝贵”的生动诠释和切实践行。

《敬畏生命》的教案设计

《敬畏生命》的教案设计

《敬畏生命》的教案设计第一章:生命的定义与价值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定义和特征。

帮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价值。

1.2 教学内容生命的定义:生物的生存、生长、繁殖、适应等过程。

生命的特征:细胞构成、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繁殖后代、适应环境等。

生命的价值:人类生命的独特性、对社会的贡献、精神追求等。

1.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讨论“什么是生命?”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定义。

讲解生命的特征:通过PPT展示生命的特征,让学生了解生命的特点。

探讨生命的价值: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生命价值的看法。

1.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享时的积极性。

学生理解度: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生命定义和特征的理解。

第二章:生命的起源与演化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帮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演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2.2 教学内容生命的起源:原始地球环境、有机分子的形成、生命的起源假说等。

生命的演化:生物进化理论、化石记录、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等。

2.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观看生命起源的纪录片,引发学生对生命起源的好奇心。

讲解生命的起源:通过PPT展示生命的起源过程,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起源。

探讨生命的演化: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生命演化的看法。

2.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观看纪录片和讨论时的积极性。

学生理解度: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生命起源和演化的理解。

第三章:生命的多样性与保护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多样性和保护的重要性。

帮助学生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紧迫性。

3.2 教学内容生命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繁多、生态系统的复杂性等。

保护的重要性: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生态平衡的维持等。

保护措施:自然保护区、法律法规、公众意识的提高等。

3.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展示不同生物种类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生命多样性的好奇心。

讲解生命的多样性:通过PPT展示生命的多样性和保护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多样性。

敬畏生命 教案

敬畏生命  教案

第八课探问生命第2课时敬畏生命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生命道德观念,增强生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知识与能力】知识目标:理解对生命的敬畏,生命之间的休戚与共既包括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还要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

能力目标:学会结合社会热点观察、思考敬畏生命的表现与意义,初步形成对现实生活的复杂情形做出合理判断的能力。

坚守对待生命的道德底线,学会珍爱自我生命,关怀和善待身边其他人的生命。

二、教学重点: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三、教学难点:怎样做到休戚与共四、教学方法:活动法、观察法、情景教学法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图片中的人们在做什么?体现了对生命怎样的情怀?图中的人们正在祭奠生命,表达对逝者的怀念。

人们之所以这样做是让人感受到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同时又能让人体味到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

我们要对生命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请大家把书本翻到p95 讲授新课:敬畏一词的涵义:“敬”是严肃、认真的意思,还指做事严肃,免犯错误;“畏”指谨慎、不懈怠。

敬畏是在面对权威、庄严或崇高事物时所产生的情绪,带有恐惧、尊敬及惊奇的感受,它是对一切神圣事物的态度。

为什么要对生命产生敬畏心?通过ppt得出两个感悟:1.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2.生命是坚强的、有力的、崇高的、神圣的。

探究与分享P94你认为花费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寻找失联的MH370客机值得吗?为什么?值得。

这是对生命的尊重,是对社会,对家属的责任。

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感悟:3.敬畏、珍视、生命至上。

1、为什么要对生命产生敬畏心?①当人的生命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为灾难、不可预知的结束……我们会感到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

②当人们万众一心,为挽救生命而努力,为守护生命而拼搏,为悼念生命而默哀……我们又会体味到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

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③当我们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时,我们就会珍视它。

8.2 敬畏生命 教案

8.2 敬畏生命 教案

8.2 敬畏生命[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懂得生命至上的内涵。

(2)了解生命之间的休戚与共。

(3)理解对生命的敬畏,既包括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还要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

2.能力目标(1)学会结合社会热点观察、思考敬畏生命的表现与意义,初步形成对现实生活的复杂情形作出合理判断的能力。

(2)坚守对待生命的道德底线,学会珍爱自我生命,关怀和善待身边其他人的生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生命的坚强与力量,敬畏生命,珍爱生命。

(2)树立自己的生命与周围其他人的生命休戚与共的意识,关爱他人。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生命是脆弱的,也是顽强的,敬畏生命。

难点:自己的生命与他人的生命休戚与共。

[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敬畏生命》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认识自我”中的“自尊自强”。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选择”“体会生命的价值,知道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日常点滴做起”。

本课通过“全力搜救失联马航客机”“陶行知的困惑”等多样的活动设计,引导学生懂得生命至上的内在含义,理解为什么要敬畏生命。

通过“我是一个生命”的“阅读感悟”和“善的力量”等探究活动,引领学生理解个人生命与他人、社会休戚与共的关系,进而深化对怎样敬畏生命的认识:敬畏生命既包括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还要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对生命的敬畏不是谁的命令,而是内心的自愿选择。

2.学情分析(请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提问法[教学准备]教师:(1)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一组图片:清明祭祖,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5·12人们寄托哀思。

学生讨论:这些图片中的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师:生命无上,我们要对逝者有尊重、敬畏的情怀,今天我们探究这一方面的话题——敬畏生命。

二、开展活动、讲授新课【活动一:情境分析】播放失联客机及寻找情景1、问题:你认为花费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寻找失联的MH370客机值得吗?为什么?2、引导学生分析。

【教学案例】《敬畏生命》教案

【教学案例】《敬畏生命》教案

【教学案例】《敬畏生命》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认识到敬畏生命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生命的良好品质。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践行敬畏生命的理念。

二、教学内容1. 生命的定义和特点2. 敬畏生命的意义3. 敬畏生命在生活中的具体实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认识到敬畏生命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践行敬畏生命的理念。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命的定义和特点,敬畏生命的意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践行敬畏生命的理念。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感悟和体会。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2. 讲解:讲解生命的定义和特点,敬畏生命的意义。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践行敬畏生命的理念。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感悟和体会。

5. 总结: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布置作业。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敬畏生命的认识和体会。

3. 学生在生活中践行敬畏生命的实际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或教参:《敬畏生命》相关内容。

2. 网络资源:关于敬畏生命的案例和故事。

3. 视频资源:关于敬畏生命的纪录片或短片。

八、教学课时本课程共需教学1课时,即45分钟。

九、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2. 讲解:讲解生命的定义和特点,敬畏生命的意义。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践行敬畏生命的理念。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感悟和体会。

5. 总结: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布置作业。

十、教学反思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次教学的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意见,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也应对学生在作业和日常生活中的践行情况进行关注,以便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第2课时敬畏生命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懂得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能力目标:能够以恰当的方式珍爱他人的生命,学会善待身边的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生命价值高于一切,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珍爱生命的
情感。

教具:多媒体设备 课型:新授课 教课时:1课时。
板书设计:

T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
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
生命至上 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教学重点:
生命至上。

教学难点: 正确处理生命问题,学会关爱他人。
教学方法
:问题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讲授法
2

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
发自内心的资源选择
【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一组图片:清明祭祖,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 学生讨论:这些
图片中的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师:生命无上,我们要对逝者有尊重、敬畏的情怀,今天我们探究这一方面的话题 敬畏生命。
二、开展活动、讲授新课
【活动一:情境分析】播放失联客机及寻找情景
1、问题:你认为花费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寻找失联的 么? 2、引导
学生分析。

3、答案提示:我认为是值得的,因为这是对生命的尊重,是对社会,对家属的责任。生 命是崇高的,神圣
的,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4、请学生列举类似的情境。
【活动二:名言警示】 1、学生读自己搜集的生命重要的名言。
2、结合陶行知的警示思考: (1)你如何回答陶行知的困惑?
(2) 陶行知的警言告诉我们什么? 3、答案提示: (1) 在旧中国,不少人迫于生计的压力,无暇顾及他人的生
命。

(2) 告诉我们,生命是宝贵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比金钱、权势等更重要。在这些外在的东 西面前,生命价值高
于一切。

活动三:小品赏析】 1、播放郝建的《扶与不扶》 2、学生谈感受。
3、教材 P95 探究与分享 思考:不顾自身危险去救他人是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吗? 4、答案提示:不是。生命至
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们也必须承认 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 “仁者爱人”“推己及

敬畏生命
T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
休戚与共 谨慎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

5 • 12人们寄托哀思。
MH370客机值得吗?为什
3

人” ,我们要自觉地珍爱他人的生命,如同珍 爱自己的生命一样。
活动四:情境表演】 1、根据教材 P96 的情境,学生表演。
2、学生谈启示。
3、答案提示:我们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也要关怀,尊重他人的生命,我们要与周围的生 命休戚与共。
活动五:】 1、出示图片,学生分析图片 2、思考:你能从上述不同的情境中发现哪些共同的态度? 3、答
案提示: (1) “让座”让我感受到对孕妇的关爱, “蹲下去” 体现了对生活困难的人, 我们要伸出援助之
手,献一份爱心; “陪伴和分享”感受到要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在奉献

中提升自我; “我是你的拐杖”体现了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关心,相互帮助; 了人与人之间的友
情、关怀。

(2) 共同的态度:我们要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3) 对生命的敬畏,是我们内心的自愿选择,我们要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尊重关注、 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
一个人。

活动六:】教材 P97 探究与分享及下面相关链接“四种道德潜能” 1.分组分别展示自主预习的内容,此部
分可以一组展示,另一组负责评价,学生展示完 后,必须有一定时间强化记忆,巩固基本知识点。

2.合作探究部分,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评比。
3、教师讲解:四种道德的潜能。
4、小结:我们对生命的敬畏并不是谁的命令,而是内心的资源选择。当我们能够与周围 的生命休戚与共时,
我们就走向了道德的生活。

本课小结: 同学们,敬畏生命, 让我们从珍爱自己的生命开始走向爱护他人的生命, 走向关怀他人的
生命,意识到生命中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

布置作业:三导练习册P45-48选择题第7-12题、非选择题第 2题
能力拓展题
课后反思:

拥抱”体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