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的密封性验证

成品的密封性验证
成品的密封性验证

成品的密封性验证

目录

1、概述4页

2、资料档案4页

3、验证目的4页

4、职责4页

5、验证标准5页

6、验证实施步骤5页

7、再验证5页

8、结果5页

9、结论及评价5页

10、附件6页

11、验证结论、最终评价和报告 9页13、验证合格证书10页

1. 概述

1.1****免洗硅化胶塞由***公司新加坡公司生产。2ml西林瓶,采

用德国SCHOTT公司马来西亚生产的洁净包装瓶,免初洗。铝盖由广东省江门市新兴业有限公司提供。

1.2 在分装过程中用注射用水代替半成品进行灌装、加塞、轧盖。

1.3 在进行成品密封性验证前已完成湿热灭菌器、干热灭菌器的验证,分

装用瓶洁净度和清洗效果验证,免洗硅化胶塞质量验证和无菌灌装验证。2. 验证目的

验证成品的密封性,确保成品密封性能完好。

3. 职责:

3.1 验证小组:

3.1.1 起草验证方案及验证报告,报质量保证部审核、质量部负责人批准。3.1.2 组织、协调使用单位对验证方案进行实施。

3.1.3 确定再验证项目及周期。

3.2 质量部:

3.2.1 根据验证对象成立验证小组。

3.2.2 负责验证方案及报告的审核。

3.2.3 负责发放验证合格证书。

3.2.4 组织验证小组对参与验证工作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3.3 车间:

3.3.1 具体实施验证方案。

4、验证标准

分装后的产品其密封性合格率为100%。

此验证共进行三次,分三个时间段完成。

5、验证的实施

5.1验证实施所需条件:2%的亚甲蓝溶液。

5.2灌装:以注射用水代替半成品进行灌装、加塞、轧盖。每瓶装量1.2ml,

每批分装量不少于1000瓶。

5.3密封性试验:经轧盖后的产品湿热高压至121℃后倒入2%的亚甲蓝溶液中,确保产品完全浸泡于溶液中,静置一段时间,直至产品冷却至室温。

5.4澄明度对照试验:将产品用注射用水冲洗外壁后晾干,擦拭后灯检,用比

色法检查产品内容物是否着色。

6、再验证:

6.1再验证项目包括:性能确认

6.2再验证周期:两年或设备进行大修、中修或改造时,要重新验证。

7、验证结果

8.偏差

容器密封性验证

微生物侵入试验

概述

微生物侵入试验是对最终灭菌容器/密封件系统完好性的挑战性试验。在验证试验中,取输液瓶或西林瓶(小瓶),灌装入培养基,在正常生产线上压塞、压盖灭菌。此后,将容器密封面浸入高浓度运动性菌液中,取出、培养并检查是否有微生物侵入,确认容器密封系统的完好性。此同时,需作阳性对照试验,确认培养基的促菌生长能力。试验步骤

l 试验样品的制备

1.1 在生产线上取足够量的容器,灌装SCDM/2(大豆胰蛋白胨肉汤)培养基,使用自动压塞和压盖设备将容器密封。

1.2 将灌装后的容器经最长灭菌程序灭菌。

1.3 从灭菌釜中取出试样,冷却,将每一试样倒转,使培养基与容器内表面充分接触,在30~35℃下竖放培养1 4 天。

1.4 小心去除至少50 个试样的铝盖,注重不要破坏其密封口。将去铝盖时不慎损坏容器密封性的所有试样剔除。

按1.3 要求培养样品①。

3 确认培养基促菌生长能力——营养性试验

2.1 所有试样培养14 天均不长菌时,随机取20 个带盖试样,每个试样内接种0.1ml 的铜绿假单胞菌(Pseudo monas aeruginosa)ATCC 9027,菌液浓度:10~100CFU/0.1ml。

2.2 在30~35℃下培养7 天,或培养至所有试样都呈阳性结果。

2.3 若7 天内,所有接种铜绿假单胞菌的试样中,微生物生长良好,则容器内培养基的促菌生长能力可判为合格。使用革兰染色和紫外灯下肉汤呈蓝绿色荧光的性质,来鉴定并确认试样容器内生长的菌为接入的铜绿假单胞菌。

4 挑战菌悬浮液的制备

3.1 从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aeruginosa)ATCC 9027 的新鲜斜面上取一整环培养物,分别接入含lOml 无菌培养基的试管中,在30~35℃下培养16~18h。

3.2 将每管的培养物分别转入含1000ml 相同培养基(SCDM/2)的容器内,于30~35℃下培养22~24h。在培养结束时,能明显见容器内培养基出现浑浊。

3.3 培养结束后的菌悬液即可用来作容器/密封系统完好性试验。

4 微生物侵入试验操作步骤

本试验须在生物安全柜内或其他不影响生产环境的地方进行。

4.1 将新鲜的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ATCC 9027 的菌悬液倒入合适的盆中,用金属丝架固定试样容器,使试倒置在菌悬液中。

4.2 将50 个经最长灭菌程序灭菌的试样倒置,并浸入菌悬液中。该组试样为A 组。

试样容器内的无菌培养基应充分接触封口内表面,样品的颈部及封口的外表面应完全浸泡在菌悬液中,见图4-5 4。

4.3 同时将25 个去铝盖的试样容器倒置入菌悬液中,该组试样为B 组。

4.4 实验开始时取一份菌悬液,平板计数每毫升所含的活菌数。按2.3.1 确认试验用微生物是铜绿假单胞菌(Pse udomonas aeruginosa)。

4.5 将A 组和B 组试样容器在菌悬液中持续浸泡约4h。

4.6 浸泡结束时,再用平板计数菌悬液的浓度。

4.7 从菌悬液中取出试样,擦干试样容器外残余的菌悬液,然后用含0.5%过乙酸的70%异丙醇消毒容器外表面。

4.8 取装满培养基有铝盖和去铝盖的样品各两个,作阳性对照。阳性对照用样品制备方法同试样,但不经菌悬液浸泡,其外表用含0.5%过乙酸的70%异丙醇消毒。此后,接种入10~100CFU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ATCC 9027,按步骤2 进行培养基的营养试验。

4.9 将消毒后的容器放在塑料袋中,置30~35℃培养7 天。操作中应非凡注重不要损坏B组无铝盖试样胶塞的密封性。

4.10 挑战试验用菌悬液经灭菌后丢弃。

4.11 将挑战试验用的试样培养7 天,观察检查试样容器内培养基中微生物的生长情况。

4.11.1 对每一试样进行观察检查,有生长记作,无生长计作-。

4.11.2 假如试样容器长菌,按2.3.1 方法确认生长菌是挑战微生物——铜绿假单胞菌。

4.11.3 假如所有容器都不长菌,则从浸过菌悬液的A 组取10 个试样,B 组5 个试样,分别按2.进行培养基的营养检查。

5 结果评价

5.1 步骤2、步骤4.8、步骤4.11.3 中进行的营养试验都合格,试样的挑战试验才有效。

5.2 在挑战试验开始时,挑战用菌悬液浓度(活菌数)必须达到1×106CFU/ml。

5.3 挑战试验中A 组和B 组如有长菌,需记录长菌的试样数。在A 组中如出现长菌试验,则需按下述要求作进一步调查。

5.3.1 仔细去除微生物生长的容器的盖和塞,检查容器封口是否有缺损,造成微生物侵入。

5.3.2 将观察到试样容器封口的缺陷,采用拍照或及其他适当具体记录。

5.4 假如任何挑战试验中长菌的容器不是由于容器封口明显的物理性缺损所致,容器/密封系统挑战试验作失败论处。

6 贮存稳定性

6.1 将剩余未经过挑战试验的容器放入箱中,保存在室温,黑暗处。

6.2 在适当的时间间隔(如12 个月、24 个月、36 个月等)取出一些容器,重复挑战试验。

在药品生产验证指南第一版大容量注射剂验证中,曾对本法作了介绍。与第一版不同点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检品在菌液中浸泡的时间,前版为14 天,本版为4h,但新版将样品分为A 及B 两个组,并将去掉铝盖作为苛刻条件的组成部分来处理;二是新版按FDA 1994年11 月对灭菌制剂注册申报材料的要求,增加了贮存稳定性考察的内容。企业在实施验证时,还可将有部分缺陷的瓶子列入试验范围,考察瓶口缺陷与密封完好性之间的相关性,以便为制订药包材料的内控标准提供实验依据。

8、结论及评价

9.附件

附件I 分装用瓶理瓶、洗瓶灭菌记录记录

1.检查洗瓶机状态是否完好:○是○否;

隧道式杀菌干燥机状态是否完好:○是○否

检查人:复核人:日期:

记录洗瓶开始时间时分,

操作人:复核人:日期:洗好的瓶子及时由传送带传入杀菌干燥机进行灭菌。

记录洗瓶结束时间:时分,

操作人:复核人:日期:2.西林瓶的干热灭菌

设定隧道式杀菌干燥机的温度:℃,开始灭菌时间:

操作人:复核人:日期:灭菌后的西林瓶及时由传送带传至灌装间进行灌装。

记录结束时间:时分,

操作人:复核人:日期:

3.清洁:

洗瓶、灭菌结束后及时对洗瓶机、杀菌干燥机进行清洁。

操作人:复核人:日期:

附件II 灌装、轧盖记录

1. 安装及设定:

将灌装机进液管无菌连接至装有注射用水的缓冲瓶,将针头小心固定至西林瓶正上方;设定装量并取样送装量检查人员用称重法测装量,装量范围 1.10—1.20ml,并开始灌装。

记录灌装开始时间:时分

操作人:复核人:日期:

2. 灌装:

灌装操作人员按无菌要求进行操作,压塞好西林瓶及时传至轧盖间轧盖。灌装结束时,应将未用完的西林瓶排入不锈钢盘,并清点数量,以确定实际灌装数,记录灌装结束时间:时分

操作人:复核人:日期:

实际灌装数为=灭菌西林瓶总数(支)—灌装完成后烘箱剩余西林瓶数(支)—灌装废品数(支)

= 支

计数器显示灌装好数量:只,如有偏差,说明原因:

操作人:复核人:日期:

3.清洁:对灌装区及灌装机进行清洁消毒。

操作人:复核人:日期:

4.轧盖:

实际半成品的数量=实际灌装数(支)—轧盖废品数(支)

= 支,是否与轧盖机计数器一致:○是○否,如有偏差,说明原因:

操作人:复核人:日期:

5.清洁:对轧盖间及轧盖机进行清洁消毒。

操作人:复核人:日期:

附件III 高压记录及浸入亚甲蓝比色观察记录

1.高压记录:

2. 观察记录

验证结论、最终评价和报告

验证合格证书

验证项目:成品的密封性验证

证书有效期:

颁发部门:

分发部门:批准:

批准日期:

发证日期:

药品包装材料与药物相容性试验指导原则完整版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直接接触药品包装材料和容器标准 (试行) YBB00142002 药品包装材料与药物相容性试验指导原则 Yaopinbaozhuangcailiao yu yaowu xiangrongxingshiyan zhidao yuanze Guidelines of evaluating compatibility between pharmaceutical packaging and pharmaceuticals 药品包装材料与药物相容性试验是指为考察药品包装材料与药物之间是否发生迁移或吸附等现象,进而影响药物质量而进行的一种试验。由于包装材料众多、包装容器的各异及被包装制剂的不同,为方便、有效地进行本试验,特制定本指导原则。 一、相容性试验测试方法的建立 在考察药品包装材料时,应选用三批包装材料制成的容器对拟包装的一批药品进行相容性试验;考察药品时,应选用三批药物用拟上市包装的一批材料或容器包装后进行相容性试验。当进行药品包装材料与药物的相容性试验时,可参照药物及该包装材料或容器的质量标准,建立测试方法。必要时,进行方法学的研究。 二、相容性试验的条件 1、光照试验采用避光或遮光包装材料或容器包装的药品,应进行强光照射试验。将供试品置于装有日光灯的光照箱或其它适宜的光照装置内,放置10天,照照射试验。 将供试品置于装有日光灯的光照箱或其它适宜的光照装置内,放置10天,照度条件为:4500lx±500lx,于第5天和第10天取样,按重点考察项目,进行检测。 2、加速试验将供试品置于温度40℃±2℃ 、相对湿度为90%±10%或20%±5%的恒温恒湿箱内,放置6个月,分别于0、1、2、 3、6月取出,进行检测。对温度敏感的药物,可在25℃±2℃、相对湿度为60%±10%条件下,放置6个月后,进行检测。用以预测包装对药物保护性的有效性,推测药物的有效期。

容器密封性试验

容器/密封系统完好性试验---微生物侵入试验方案 ---大容量注射剂产品 验证编号: 起草人: 部门审核: QA审核: 审核批准人: 批准日期: 1 概述 微生物侵入试验是对最终灭菌容器/密封件系统完好性的挑战性试验。在验证试验中,取输液瓶,灌装入培养基,在正常生产线上压塞、压盖灭菌。此后,将容器密封面浸入高浓度运动性菌液中,取出、培养并检查是否有微生物侵入,确认容器密封系统的完好性。此同时,需作阳性对照试验,确认培养基的促菌生长能力。 2 试验样品的制备 2.1 在玻瓶输液及软袋输液生产线上,按100ml、250ml二种产品规格,各取300瓶(袋)数量的瓶(袋)中,灌装营养肉汤培养基,使用自动压塞和压盖设备将容器密封。 2.2 将灌装后的容器经121℃、20分钟灭菌(过度杀灭法灭菌)。 2.3 从灭菌柜中取出试样,冷却,将每一试样倒转,使培养基与容器内表面充分接触,在30~35℃下竖放培养14天。 3 确认培养基促菌生长能力——营养性试验 3.1 所有试样培养 14 天均不长菌时,随机取 20 个带盖试样,每个试样内接种 1ml 的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ATCC 9027,菌液浓度:10~

100CFU/1ml。 3.2 在30~35℃下培养7天,或培养至所有试样都呈阳性结果。 3.3 若7天内,所有接种铜绿假单胞菌的试样中,微生物生长良好,则容器内培养基的促菌生长能力可判为合格。 使用革兰染色和紫外灯下肉汤呈蓝绿色荧光的性质,来鉴定并确认试样容器内生长的菌为接入的铜绿假单胞菌。 4 挑战菌悬浮液的制备 4.1 从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aeruginosa)ATCC 9027 的新鲜斜面上取一整环培养物,分别接入含lOml 无菌培养基的试管中,在30~35℃下培养16~18h。 4.2 将每管的培养物分别转入含 1000ml 相同培养基的容器内,于 30~35℃下培养22~24h。在培养结束时,能明显见容器内培养基出现浑浊。 4.3 培养结束后的菌悬液即可用来作容器/密封系统完好性试验。 5 微生物侵入试验操作步骤: 本试验须在生物安全柜内或其他不影响生产环境的地方进行。 5.1 将新鲜的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ATCC 9027 的菌悬液倒入合适的盆中,用金属丝架固定试样容器,使试倒臵在菌悬液中。 5.2 将50个经最长灭菌程序灭菌的试样倒臵,并浸入菌悬液中。试样容器内的无菌培养基应充分接触封口内表面,样品的颈部及封口的外表面应完全浸泡在菌悬液中。 5.3 实验开始时取一份菌悬液,平板计数每毫升所含的活菌数。按 3.3确认试验用微生物是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5.4 将试样容器在菌悬液中持续浸泡约4h。 5.5 浸泡结束时,再用平板计数菌悬液的浓度。 5.6 从菌悬液中取出试样,擦干试样容器外残余的菌悬液,然后用含 0.5%过氧乙酸的 70%异丙醇消毒容器外表面。 5.7 取装满培养基的样品两个,作阳性对照。阳性对照用样品制备方法同试样,

PET瓶封盖密封性检测方法

本文摘自再生资源回收-变宝网(https://www.360docs.net/doc/5012459738.html,) PET瓶封盖密封性检测方法 本文主要介绍PET饮料瓶盖密封性的检验指标和检验方法。 1.检验方法 1)往水罐注入水,确保当瓶放入水罐时水位浸过瓶盖; 2)对于PET瓶,将瓶盖连同瓶口在瓶颈位置切割下来,用专用夹具密封; 3)将气管与穿孔头连接,将样品浸入水罐,合上仪器盖,检查盖是否锁好; 4)将仪器底座前面的压力表的红色指针复位至零; 5)将选择开关向右打到“Test”位; 6)如发现瓶盖裙脚处有气泡,立即将选择开关向左打到“Hold”位(以便观察漏气情况)或打到“Vent”位使瓶压减压至零,记录压力表中红色指针所指示的压力; 7)如瓶盖裙脚处无气泡,压力读数会持续上升,直至达到压力设定值; 8)将选择开关向左打到“Vent”位使瓶压减压至零,松开仪器盖,从水罐中取出样品; 9)拆下穿孔头上的气管,逆时针旋出穿孔头,取出样品。

对包装物进行封盖密封性测试的频率受许多因素影响,其中包括:封盖机的工作状况、封盖速度、盖和瓶的供应商的数量、封盖机的防护保养周期等。 2.我们提出以下的测试频率及方法供参考: 1)每班开始时,从每个封盖头提取3个被测样品,目视检测所有的样品的封盖位置。先用KZJ-SST-2封盖密封性测定仪(以下简称KZJ-SST-2)鉴定每个封盖头下取来的其中一个样品的封盖密封性并记录结果,发现哪个封盖头下的样品检测结果不合格,工作人员必须对该封盖头的剩余2个样品进行测试,如果剩余的两支中任何一只的测试结果不合格,那么就有必要对这个封盖头进行校正工作。 2)每次封盖头调节后,应取样品进行测试。 3)当更换使用新的瓶或瓶盖时,或者使用从不同的供应商购

包材相容性最新指导原则

附件 化学药品注射剂与药用玻璃包装容器相容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 一、概述 本指导原则主要针对注射剂与玻璃包装容器的相容性研究进行阐述,旨在指导药品研发及生产企业系统、规范地进行药品与玻璃包装容器的相容性研究,在药品研发期间对药用玻璃(以下简称玻璃)包装容器进行选择,并在整个研发过程中对化学药品注射剂包装系统的适用性进行确认,最终选择和使用与药品具有良好相容性的玻璃包装容器,避免因药用包装容器可能导致的安全性风险。 本指导原则是在现行法规和标准体系以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制定的,遵循了《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13号),沿用/参考了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化学药品注射剂与塑料包装材料相容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国食药监注〔2012〕267号)的思路,借鉴了国内外相关的指导原则及有关专著,重点突出了注射剂与玻璃包装容器相关的相容性研究内容。随着相关法规的不断完善以及药物研究技术要求的提高,本指导原则将不断修订并完

善。 本指导原则主要阐述了注射剂与玻璃包装容器的相容性研究,其他剂型与玻璃包装容器的相容性研究不在本指导原则中详述,另外,玻璃包装容器常与胶塞等组件配合使用,药品研发及生产企业可参照相关指导原则的基本思路,开展制剂与玻璃包装容器其他组件及材料(如胶塞等)的相容性研究。 本指导原则是基于目前认知的考虑,其他方法如经验证科学合理也可采用。 二、相容性研究的考虑要点 2.1 玻璃的分类 目前,中国参考ISO 12775:1997(E)分类方法,根据三氧化二硼(B2O3)含量和平均线热膨胀系数(Coefficient of Mean Linear Thermal Expansion,简称COE)的不同将玻璃分为两类:即硼硅玻璃和钠钙玻璃,其中将硼硅玻璃又分为高硼硅玻璃、中硼硅玻璃、低硼硅玻璃,如附件1所示。 美国、欧洲以及日本对玻璃的分类与我国不同,但其分类思路基本一致,如附件2所示。 2.2 注射剂与玻璃包装容器可能发生的相互作用 2.2.1玻璃容器的化学成分与生产工艺 一般来说,药用玻璃通常包含二氧化硅、三氧化二硼、三氧化二铝、氧化钠、氧化钾、氧化钙、氧化镁等成分。每种成分比

三层共挤输液用袋密闭性验证报告

编号:容器密封性验证方案

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1、验证项目:容器密封性验证 2、概述: 本公司验证小组成员于年月日至年月日对三层共挤输液用袋密封性能进行了验证,考察三层共挤输液用袋在完全浸泡于高浓度运动性菌液4小时后,所有样品均无细菌侵入,可以确认容器密闭系统的完好性。 3、验证目的 为考察三层共挤输液用袋的密封性能,通过微生物侵入试验证明三层共挤输液用袋密封性能完好。 4、验证范围:本验证方案适用于三层共挤输液用袋的生产。 5、验证人员 5.1质量部QA:负责验证方案及报告的起草及验证的实施。 5.2质量部QC:负责按计划完成验证中的相关检验任务,确保检验结果的正确可靠。 5.3QA主管:负责验证工作的管理,协助验证方案的起草,组织协调验证工作,并总结验证结果。 5.4质量部部长:负责验证方案及报告的审查。 6、概括 三层共挤输液用袋密封性试验即微生物侵入试验,是对最终灭菌容器密封系统完好性的挑战性试验。在验证试验中,取输液袋灌装进培养基,在生产线上封口后灭菌。然后,将整个袋子完全侵入高浓度运动性菌液中,取出、培养并检查是否有微生物侵入,以确认容器密封系统的完好性。同时,作阳性对照试验,确

认培养基是否有微生物侵入,以确认容器密封系统的完好性。同时,作阳性对照试验,确认培养基的促菌生长能力。 7、验证内容 7.1样品制备 7.2营养性试验 7.3挑战菌悬液的制备 7.4微生物侵入试验 8、验证步骤、评价方法及标准 8.1试验样品的制备 8.1.1试验方法 于制袋灌封机分别取连续运行生产的袋子共计150个,按袋子的装量规格灌装SCDM/2(大豆胰蛋白胨肉汤)培养基,经焊盖后于115℃灭菌30分钟,然后将每袋试样编号平放,使培养基与袋子焊合部位内表面充分接触,在30~35℃下放置14天,并每天记录培养结果。 8.1.2判断标准:所有样品均不应长菌。 8.1.3试验结果: 小结: 检查人:日期: 8.2确认培养基促菌生长能力——营养性试验 8.2.1试验方法 随机取20个试样,每个试样内接种0.1ml的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ATCC 9027,菌液浓度:10~100CFU/0.1ml。在30~35℃下培

常见包装袋密封性检测标准方法

常见包装袋密封性检测标准方法 包装袋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以及药品包装的各个领域,以其包装成本经济、易于加工、易于控制、易于生产等优势而成为目前市场上极为普遍的一种包装形式,包装袋的密封性能、封口强度是包装袋质量的重要指标,其关乎着包装内容物的产品质量、保质期,同时也是产品流通环节的必要保障。 而在包装袋生产过程中由于众多因素的影响,可能会产生封合时的漏封、压穿或材料本身的裂缝、微孔,而形成内外连通的小孔。这些都会对包装内容物产生很不利的影响,特别是食品、医药包装、日化等行业,密封性将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密封性不好是造成日后渗漏腐败的主要原因。其中风琴袋的包装特别是四层处最容易出现泄漏。广州标际对密封性测试的相关标准可见详表1:表1 密封性测试的有关标准 密封性测试具体方法各不相同,国内生产实践中常用GB/T 15171-1994标准。 1.着色液浸透法 这种方法通常用来检验空气含量极少的复合袋的密封性。方法如下:将试验液体(与滤纸有明显色差的着色水溶液)倒入擦净的试验样袋内,密封后将袋子平放在滤纸上,5min后观察滤纸上是否有试验液体渗漏出来,然后将袋子翻转,对其另一面进行测试。 2.水中减压法(真空法) 这种方法又包括真空泵法和真空发生器法,通常用来检验空气含量较多的复合袋。

(1)真空泵法 测试装置主要由透明耐压容器、样品架以及真空系统(真空泵、真空表等)组成。这种方法有如下缺点:形成真空的时间长,且不稳定;密封性能不好;压力为指针式显示,精度偏低。因此现在已逐步被淘汰。 (2)真空发生器法 这种方法目前在软包装行业内应用广泛,它利用射流原理,正压变负压形成稳定的空气源,高精度电子压力传感器实时显示测试容器内的真空度,微电脑自动控制,试验参数(真空度和保持时间)可随意设定,达到真空所需时间短,真空保持平稳,密封性能好。 3.测试步骤 根据GB/T 15171-1994软包装件的密封性能试验方法:在水的作用下,外层材料的性能在试验期间是否会发生变化,如外层采用塑料薄膜的包装外,可以通过对真空室抽真空,使浸在水中的试样产生内外压差,以观测试样内气体外逸或水向内渗入情况,以此判定试样的密封性能。 参照GB/T 15171-1994标准,在真空室内放入适量的蒸馏水,将包装袋浸入水中,袋子的顶端与水面的距离不得小于25mm.盖上真空室的密封盖,设置真空度,并保持30s。在此期间如有连续的气泡产生,则为漏气,孤立的气泡不视为泄漏。 需要说明的是,该设备的真空度数值0~-100Kpa可以设定,此外该设备还具有自动保压、补压功能,达到设定的压力后自动计时开始保压,保压时间到后如不漏气则为合格产品,若未达到设定的压力与时间即出现冒泡现象,则包装袋视为不合格,可手动泄压,打开密封盖,更换试样袋,重新设置真空度和保持时间。所设置的真空度值根据试样的特性(如所用包装材料、密封情况等)或按有关产品标准的规定确定,但不得因试样的内外压差过大使试样发生破裂或封口处开裂。 4. 泄漏常见原因及解决方法(见表2) 表2包装袋泄漏常见原因及解决方法

药品及药品包装材料检测

药品及药品包装材料检测 检测产品: 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检测项目: 理化检测:颜色、气味、pH值、纯度、澄清度、含量均匀度、杂质、水分、灰分、酸值、过氧化值、碘值、密度、溶解度、熔点测定、灼烧残渣、干燥失重、蒸发残渣、高锰酸钾消耗量、外观性状、中药材性状 微生物检测:细菌、霉菌、酵母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菌内毒素、无菌度检查、初始污染菌等重金属检测:铅、铬、汞、砷、铜等各种 辅料检测:β-环糊精、交联聚维酮等 西药成分检测:环磷酰胺、注射液中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噻肟聚合物 性状检测:外观性状、中药材性状 鉴别检测:薄层色谱鉴别、纸层色谱鉴别、气相色谱鉴别、液相色谱鉴别、红外光谱鉴别、中药材显微鉴别、中成药显微鉴别(每种药材、化学鉴别反应) 其他试验:过敏试验(组胺检查法)、溶血试验(血球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升压或降压物质(猫法)、异常毒性试验(鼠法)指定成分含量检测成分分析总皂甙、总黄酮、苦参碱、氧化苦参碱、

肌醇、人参皂甙、红景天甙、芦荟甙、芍药苷、洛伐他丁、L-肉碱、原花青素、葡多酚、大豆异黄酮、硫酸软骨素、粗多糖、10羟基-α-癸烯酸、大蒜素、葛根素、番茄红素、京尼平甙(栀子苷)、吡啶甲酸铬、虫草素、水飞蓟素、三萜类、褪黑素、蜂胶液中高粱姜素、白杨素、荷叶碱、腺苷、延胡索乙素、粗多糖、超氧化物歧化没酶(SOD)、灵芝多糖、灵芝三萜、咖啡因、乌头碱、绿原酸、丹参酮ⅡA、天麻素、大黄素和大黄酚、维生素类、矿物质等 检测方法:ATP含量测定(酶法)氨基酸含量测定法(水解)氨基酸含量测定法(游离)氨基酸自动分析仪菠萝酶效价测定薄层扫描测定法长效胰岛素延缓作用测定蛋白分解酶效价测定蛋白含量检测(半微量凯氏定氮)淀粉酶效价测定定氮法(容量法)多种脂肪酸含量测定FSH生物效价测定分光光度测定法肝素生物效价测定高分子蛋白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黄体生成素(LH)效价测定降纤酶效价测定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

包材与药物相容性研究汇总

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是药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伴随药品生产、流通及使用的全过程。由于包装材料、容器的组成、药品所选择的原辅料及生产工艺的不同,药品包装材料和容器中有的组份可能会被所接触的药品溶出、或与药品发生互相作用、或被药品长期浸泡腐蚀脱片而直接影响药品的质量;而且,有些对药品质量及人体的影响具有隐患性(即通过对药品质量及人体的常规检验不能及时发现的问题)。例如,安瓿、输液瓶(袋),如果不是针对不同药品采用不同的处方和生产工艺进行选择,常常会有药品包装材料和容器中的组份被溶出及玻璃脱片现象,这些影响在一般的常规药检时不能被发现;再例如,天然橡胶塞中溶出的异性蛋白对人体可能是致热源,溶出的吡啶类化合物是致癌、致畸、致突变的肯定因素,而细微的玻璃脱片是堵塞血管形成血栓或肺肉芽肿隐患等等。从另一个方面讲,由于药品的种类多且有效活性基团复杂,不同药品与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之间的相互影响也不同,所以,一种包装材料和容器适用于所有的药品,或者一种药品可以采用任何可获得的包装材料和容器都是存在巨大的质量和安全性隐患的。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特别是注射剂产品,其质量和由包装材料和容器引起的安全性隐患要高于口服剂型,所以对注射剂产品的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的选择,不仅要考虑包装材料和容器是否能满足药品本身应能达到的无菌保证水平的要求,同时更要关注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与药品之间的相互作用。 1 我国药包材生产企业的现状与管理要求

我国药包材生产企业和药包材产品相对落后。虽然,现有药包材生产企业约1000家,生产药用玻璃、金属、药用明胶制品、橡胶、塑料(容器、片材、膜)及其复合片(膜)等五大类六十多个品种的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但是,现有药包材生产企业多为乡镇集体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人员素质、装备、技术及管理水平低,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因而,质量不高、不符合标准的药包材产品常见;使用不合格药包材产品或使用未经审批药包材问题尚未解决;所以,优新药包材产品的推广应用缓慢,一些落后、使用不便、甚至影响药品质量的药包材淘汰困难,有的仍然在影响着药品的质量。 与国外先进制药公司相比,我国制药企业对包装、包材与药品质量的关系普遍认识不清,对药品包装、包材与药品相互影响的研究重视不够,往往不是依据药物制剂的特性及相容性试验结果选择药包材,而是为了降低成本而选用包装材料。一些落后的包装形式、包装技术在我国制药企业中仍被采用。由此,造成的药品质量问题和使用的安全问题时有发生。 根据《药品管理法》,我国对药包材实行产品注册制度,其中第五十二条规定: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必须符合药用要求,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安全的标准,并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审批药品时一并审批。药品生产企业不得使用未经批准的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如果使用未经批准的直接接触药品的药包材包装药品,按照《药品管理法》第四十九条(四)的规定,该药品将按劣药论处。 同时,结合我国国情,为提高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容器的

无菌药品包装容器的密封性验证报告

无菌药品包装容器密封性试验报告 试验日期: 试验人员: 审核: 批准: 报告人:日期:

1.概述 本验证由生产部及质量部共同完成,并在质量部的全过程监控下按已批准的方案实施。验证实施日期为年月日至年月日。 2.结果报告: 2.1试验样品制备情况: 所用样品为无菌灌装模拟试验后合格的样品。 2.1制备微生物菌悬液: 从铜绿假单胞菌(ATCC 9027)的新鲜斜面上取培养物,接入含6ml无菌胆盐乳糖培养基的试管中,在30~35℃下培养了约24h,将此培养物分别转入含600ml无菌胆盐乳糖培养基的三角瓶内,于30~35℃下培养了约24h,现将菌落计数如下: 结论:可用于试验用菌液。 2.2营养试验: 每个试验样品内接种了多少个CFU(约100)铜绿假单胞菌。在30~35℃下培养了7天,附:培养记录 第一次试验试验开始时间: 第二次试验试验开始时间:

第三次试验试验开始时间: 结果:结果所有试样品都呈阳性结果,符合试验预订的目标。 2.3微生物浸入试验: ①将2.1的铜绿假单胞菌(ATCC 9027)的菌悬液倒入不锈钢桶内,密闭,从试验中取100只试验样品倒置于菌悬液中,将试验样品在菌悬液中持续浸泡约4h后,取出试验样品,擦干容器外残余的菌悬液,其外表用含0.5%过乙酸的70%异丙醇消毒五分钟(注意不要破坏其密封口),放入塑料袋中,置30~35℃下培养7天。检查试验样品内微生物生长情况,有生长记作“﹢”,无生长记作“﹣”。 ②阳性对照:阳性对照试验样品不经菌悬液浸泡,其外表用含0.5%过乙酸的70%异丙醇消毒五分钟后,接种10~100CFU铜绿假单胞菌,进行阳性对照试验。 现将试验记录如下: 第一次试验

PTP铝箔微生物检验方法

药用PTP铝箔微生物检验方法的探讨 中国包装网 药品是保证人民身体健康不可缺少的必需品,为保持其质量和充分发挥其效用,必须严格控制并加强卫生管理,防止微生物污染。由微生物污染的药品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在临床上是屡见不鲜的。药品的污染来源是多方面的。过去,我们在分析药品的污染时,多会从制药原料(例如原料药、水等);制造过程中的污染(例如人、空气环境、设备卫生状况等);药剂在使用和贮藏过程中的污染等方面来考虑,但却忽视了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给药品带来的污染。 药品包装用铝箔(Aluminum foils packaging for medicine)是适用固体药品(片剂、胶囊剂等)压穿式铝塑泡罩包装用铝箔,简称药用PTP铝箔,是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执行国家标准GB12255 90,而该标准并未对微生物检验进行规定。早在1995年,我厂即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版二部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对药用PTP铝箔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1998年接国家医药管理局文由我厂负责对GB12255 90进行修订。经研讨,我们认为有必要将微生物限度检查作为药用PTP铝箔的检验项目写入国标。因此,我们对卫生微生学物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和研究,提出了科学有效的药包材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 一、检验项目的确定 目前世界各国对药品或药包材微生物检查项目的确定尚无统一的规定。在我国药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包括细菌总数的测定,霉菌和酵母菌数的测定及控制菌的检查。 细菌数是指规定单位的非规定灭菌药品制剂中污染细菌的数量,而不考虑种类,是判定药品受到细菌污染程度的标志,也是对生产单位的卫生状况进行卫生学评价的综合依据之一。 霉菌数是指规定单位非规定灭菌药品制剂中污染霉菌的活菌数量,固体制剂应报告霉菌数。 控制菌是药品中不得检出的特定微生物,控制菌除致病微生物还包括条件致病微生物。控制菌的选定的应根据药品的治疗目的,应用部位等不同而异。在我国控制菌的检查包括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破伤风杆菌等。 大肠杆菌被列为粪便污染指示菌,是非规定灭菌口服药品的常规必检项目。 绿脓杆菌对人类有致病力,并对许多药物具有天然的耐药性,在自然界分布甚广,一般眼科用制剂和外用药品,规定不得检出绿脓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自然界分布较广,本菌是葡萄球菌中致病力最强的一种,能引起局部及全身化脓性炎症,严重时可导致败血症。故外用药品和一般眼科制剂规定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破伤风杆菌为革兰氏阳性专性厌氧菌,本菌的芽孢抗热力很强。外用药特别是用于深部组织的药品污染破伤风杆菌,可导致破伤风病。因此,对于某些用于阴道、创伤、溃汤的药品,必须控制破伤风杆菌。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选择了细菌数,霉菌数和大肠杆菌作为药用PTP铝箔微生物限度检验的必检项目,当有可能包装外用药特别是眼科用药时,需检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 二、检验指标的确定 目前,各国对药品的微生物限度评定并不相同,参照WHO(世界卫生组织)对药品的微生物限度评定标准,我国有人提出对药品的微生物限度规定是口服固体药品(片剂、胶囊剂等)每克中细菌总数不得超过10000个,霉菌总数不得超过1000个,大肠杆菌不得检出。外用药中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 参照上述指标,为了尽量减少药包材对药品造成的污染,我们制订了比较严格的药用

轧盖密封性验证方案

概述 1.1 本公司大输液车间(D线)采用重庆制药机械厂生产的SHZ8-50-500B型轧盖机,用于100ml、250ml、500ml大容量注射剂的轧盖,其速度0-7200瓶/时任意可调。 1.2 大容量注射液产品的无菌保证不仅依赖于过滤、灭菌等工艺的可靠性,而且取决于产品的密封性,后者需通过加塞和压盖来实现,因此产品的密封性需进行验证,确认其密封性。 1.3 根据验证管理规程的相关规定,车间在生产一段时间后,应进行旨在证实验证状态没有发生漂移的再验证,确认轧盖密封性仍符合生产工艺及GMP要求。2.验证目的和内容 2.1 验证目的 验证大输液车间(D线)在生产一段时间后,轧盖机在额定生产速度下轧盖的密封性仍符合要求。轧盖工艺与制定的相应文件规定相符,并具备可连续操作性。 2.2 验证范围 本公司大输液车间D线SHZ8-50-500B型轧盖机轧盖的密封性。 2.3 验证项目及认可标准 培养项目培养样品数培养天数培养结果培养基产品预培养190瓶14天所有样品均为阴性 挑战性试验 A组供试品80瓶14天所有样品均为阴性A组阳性对照20瓶14天所有样品均为阳性A阴性对照2瓶14天所有样品均为阴性B组供试品40瓶14天所有样品均为阴性B组阳性对照10瓶14天所有样品均为阳性B阴性对照2瓶14天所有样品均为阴性 培养基营养性试验 A组16瓶72小时所有样品均为阳性 B组10瓶72小时所有样品均为阳性3.验证依据

3.1 《药品生产验证指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3.2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 3.3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二部) 3.4 《SHZ8-50-500B压盖轧盖机操作程序》 4. 验证方法 4.1 按正常生产条件生产,洗瓶后将配制的营养肉汤培养基灌装于输液瓶中,塞塞、轧盖,并在水浴灭菌柜中115℃灭菌30分钟,制得样品。 样品灌注量及数量如下: 规格灌注量灌装量轧盖量 100ml 100ml 200瓶 200瓶 250ml 250ml 200瓶 200瓶 500ml 500ml 200瓶 200瓶 4.2 培养基产品预培养试验:样品进行外观检查,剔除破损产品。随机抽取外观检查合格的样品各190瓶,倒置于30℃~35℃温度条件下培养14天,逐日观察并记录。有菌生长以“+”表示,无菌生长以“-”表示。(若有菌生长则试验无效,需重新试验)。 培养基产品预培养结果 培养开始日期年月日培养结束日期年月日 培养天数 培养 温度℃ 检查情况检查人复核人 培养 天数 培养 温度℃ 检查情况检查人复核人 1天8天 2天9天 3天10天 4天11天 5天12天 6天13天 7天14天 备注: 4.3 挑战试验 4.3.1 随机抽取4.2试验后的样品80瓶,浸入菌悬液中8小时后,冲洗样品外表面残余菌悬液,并用消毒液进行表面消毒,作为A组供试品。取A组供试

T软包装件密封性能测试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软包装件密封性能试验方法 GB/T 15171-94 Test method for leaks in sealed flexible packages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软包装件密封性能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材料制成的密封软包装件试验。 2试验目的 本标准可用作以下目的之一的试验: a.比较和评价软包装件的密封工艺及密封性能; b.为确定软包装件密封性能的技术要求提供有关依据; c.试验经跌落、耐压等试验后软包装件的密封性能等。

3术语 3.1软包装件 需具有密封性能的软包装件,其所用包装材料不得有各种针孔、裂口及封口处未封和开封等影响密 封性能的缺陷。 3.2密封性能 软包装件防止其他物质进入或内装物逸出的特性。 4试验原理 4.1方法一 此方法用于在水的作用下,外层材料的性能在试验期间不会显着降低的包装件,如外层采用塑料薄 膜的包装件。 通过对真空室抽真空,使浸在水中的试样产生内外压差,观测试样内气体外逸

或水向内渗入情况, 以此判定试样的密封性能。 4.2方法二 此方法用于在水的作用下,外层材料的性能在试验期间会显着降低的包装件,如外层采用纸质材料 的包装件。 方法二分A、B两种方法,仲裁检验用方法A。 4.2.1方法A 将试样内充入试验液体,封口后将试样置于滤纸上,观察试验液体从试样内向外的泄漏情况。 4.2.2方法B 通过对真空室抽真空,使试样产生内外压差,观测试样膨胀及释放真空后试样形状的恢复情况,以

此判定试样的密封性能。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4-08-16批准1995-03-01实施 GB/T 15171-94 5试验装置 试验装置应包括以下部分: 5.1真空室:由透明材料制成的能承受100 kPa压力的真空容器和密封盖组成。 真空容器用于盛放试验液体和试验样品;密封盖用于密封真空室。抽真空时,密封盖应能保证真空 室的密闭性。 试验时,真空室内所能达到的最大真空度应不低于95 kPa,并能在30~60 s 由正常大气压力达到 该真空度。

药包材现状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一一培根 药包材现状 有专家预测:今后5年将是中国医药包装行业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目前,我国医药包装行业的年产值在150亿元左右,仅能满足国内制药企业8 0%左右的需求,依照近年来中国医药工业的发展速度,药包材年生产总值将在短期内迅速突破200亿元。药包材的前景是美好的,但是,药包材生产的现状却不太让人乐观。我局曾在全市范围内对药包材的生产企业、使用单位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专项检查,检查中发现了一些问题。有的问题是能够得到改正的,而有的问题是一时无法得到解决的。现就我们所发现的药包材生产、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作一个分析供大家参考,以便进一步加强对药包材的监管。 一、存在的问题 (一)、药包材生产企业存在的问题 1、未按洁净区管理。药包材生产企业均建有洁净车间,在厂房设施设备上基本能满足药包材的生产需要。但是有的企业却未按洁净区管理规范生产:如有的未开空调生产;有的未对洁净区的洁净度进行监测;有的压差计安装不规范;有的未做温湿度记录;有的操作人员未穿洁净服、未带口罩、裸手操作生产。 2、检验设备不齐全,检验项目做不全。大多数药包材生产企业 检验仪器设备配备不齐全,如塑料瓶的鉴别就需要红外光谱仪,没有一家药包材生产企业具有红外。药包材企业大多规模不大,添置仪器暂时有一定的困难。对这种情况就只能搞委托检验,但我市无药包学问是

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一一阿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一一培根 材检测机构;省药检所内设的一家可以委托的机构是四川省包装容器检测中心,要满足所有药包材企业的委托检验可能存在一定难度。 3、质量管理、检验人员专业知识技术技能较弱。国家局自2002年起先后颁布了国药监注〔2002〕239号、国药监注〔2002〕485号等106项药包材国家标准,但由于检测项目较多,涉及专业性较强,要求的检测仪器条件较高。以口服固体药用高密度聚乙烯瓶为例,检测项目就有[外观]、[鉴别](包括红外光谱、密度)、[密封性]、[振荡试验]、[水蒸气渗透]、[炽灼残渣]、[溶出物试验](包括易氧化物、重金属、不挥发物)、[微生物限度]、[异常毒性]等十来项,药包材生产企业的检验人员大多不具有药包材专门的知识水平与检测能力,也没参加过专业培训。市场上能找到的相关书籍也很少,企业自身的培训又不到位,有的检项根本就不做。 (二)药包材使用单位存在的问题 1、检验项目做不全,药包材验收只能停留在形式上。使用药包材的药品生产企业和医院制剂室在购进药包材时,几乎都没有做药包材的检验,能做的也只是简单的项目如[外观]、[规格尺寸]、[微生物限度]等。均制订有验收制度,但可操作性不强,在验收上只是要求对方提供一张资质证明和厂方自检报告书,不能靠自身能力来保障药包材的质量。 2、未做药包材与药物的相容性试验。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药包材监督管理的通知”(国食药监安学问是异常

成品的密封性验证

成品的密封性验证 目录 1、概述4页 2、资料档案4页 3、验证目的4页 4、职责4页 5、验证标准5页 6、验证实施步骤5页 7、再验证5页 8、结果5页 9、结论及评价5页 10、附件6页 11、验证结论、最终评价和报告 9页13、验证合格证书10页

1. 概述 1.1****免洗硅化胶塞由***公司新加坡公司生产。2ml西林瓶,采 用德国SCHOTT公司马来西亚生产的洁净包装瓶,免初洗。铝盖由广东省江门市新兴业有限公司提供。 1.2 在分装过程中用注射用水代替半成品进行灌装、加塞、轧盖。 1.3 在进行成品密封性验证前已完成湿热灭菌器、干热灭菌器的验证,分 装用瓶洁净度和清洗效果验证,免洗硅化胶塞质量验证和无菌灌装验证。2. 验证目的 验证成品的密封性,确保成品密封性能完好。 3. 职责: 3.1 验证小组: 3.1.1 起草验证方案及验证报告,报质量保证部审核、质量部负责人批准。3.1.2 组织、协调使用单位对验证方案进行实施。 3.1.3 确定再验证项目及周期。 3.2 质量部: 3.2.1 根据验证对象成立验证小组。 3.2.2 负责验证方案及报告的审核。 3.2.3 负责发放验证合格证书。 3.2.4 组织验证小组对参与验证工作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3.3 车间: 3.3.1 具体实施验证方案。 4、验证标准 分装后的产品其密封性合格率为100%。 此验证共进行三次,分三个时间段完成。 5、验证的实施 5.1验证实施所需条件:2%的亚甲蓝溶液。 5.2灌装:以注射用水代替半成品进行灌装、加塞、轧盖。每瓶装量1.2ml,

每批分装量不少于1000瓶。 5.3密封性试验:经轧盖后的产品湿热高压至121℃后倒入2%的亚甲蓝溶液中,确保产品完全浸泡于溶液中,静置一段时间,直至产品冷却至室温。 5.4澄明度对照试验:将产品用注射用水冲洗外壁后晾干,擦拭后灯检,用比 色法检查产品内容物是否着色。 6、再验证: 6.1再验证项目包括:性能确认 6.2再验证周期:两年或设备进行大修、中修或改造时,要重新验证。 7、验证结果 8.偏差 容器密封性验证 微生物侵入试验 概述 微生物侵入试验是对最终灭菌容器/密封件系统完好性的挑战性试验。在验证试验中,取输液瓶或西林瓶(小瓶),灌装入培养基,在正常生产线上压塞、压盖灭菌。此后,将容器密封面浸入高浓度运动性菌液中,取出、培养并检查是否有微生物侵入,确认容器密封系统的完好性。此同时,需作阳性对照试验,确认培养基的促菌生长能力。试验步骤 l 试验样品的制备 1.1 在生产线上取足够量的容器,灌装SCDM/2(大豆胰蛋白胨肉汤)培养基,使用自动压塞和压盖设备将容器密封。 1.2 将灌装后的容器经最长灭菌程序灭菌。 1.3 从灭菌釜中取出试样,冷却,将每一试样倒转,使培养基与容器内表面充分接触,在30~35℃下竖放培养1 4 天。 1.4 小心去除至少50 个试样的铝盖,注重不要破坏其密封口。将去铝盖时不慎损坏容器密封性的所有试样剔除。

药品包装材料与药物相容性试验指导原则

药品包装材料与药物相容性试验指导原则 药包材与药物相容性试验 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药品的质量广受政府、制药企业和患者的密切关注。而药品的包装却并不被一般人所关注。殊不知,药品包装用材料、容器(简称药包材,下同)伴随药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如果包装材料和形式选用不当,可能会导致最稳定的药物处方失效,甚至对人体产生严重的副作用。据报道,包装在聚氯乙烯输液袋中的安定注射液,60%的药物活性成分被包装材料所吸附,其疗效受到严重影响;用薄的聚乙烯软管包装软膏制剂,会使膏体变硬、变色,无法正常使用。因此,选择合适的药包材是制药工业一项很重要的工作。 选择合适的药包材,就要进行药包材与药物的相容性试验--这是一种评价药包材性能优劣的有效方法。 试验目的:选择合适的药包材 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容器是药品的一部分,尤其是在药物制剂中,一些剂型本身就是依附包装而存在的,如气雾剂。药包材的配方、组成,所选择的原、辅料及生产工艺的不同,都会对药品质量产生影响。不恰当的包装材料会引发药物活性成分的迁移、吸附甚至使其发生化学反应,导致药物失效,有的还会使药物对人体产生严重的副作用。因此,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专门发布了《药品包装用材料容器管理办法》(暂行)和《药品包装、标签和说明书管理规定》(暂行),以规范药品的包装,从而保证人民用药的安全有效。 那么,如何为药品选择合适的药包材呢? 在为药品选择包装容器(材料)之前,首先必须检验这种容器(材料)是否适用于预期用途:必须充分评价其对药物稳定性的影响,评定其在长期贮存过程中,在不同的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条件下,在运输使用过程中与药物的接触反应、对药物的吸附等情况,以及容器(材料)本身的物理、化学、生物惰性和其对药物的保护效果,即进行药包材与药物的相容性试验。

粉针剂西林瓶包装密封性优劣的验证方法

粉针剂西林瓶包装密封性优劣的验证方法 摘要:粉针剂对水蒸气比较敏感,故良好的密封性能是对粉针剂包装的基本要求之一。本文以某企业包装粉针剂的西林瓶为例,利用MFY-01兰光密封试验仪测试了其密封性能,并描述了试验的基本过程及设备的试验原理、设备参数等信息,为企业监控西林瓶粉针剂的密封性能提供参考。 关键词:西林瓶、密封性能、密封试验仪、粉针剂、结块、负压法 1、意义 粉针剂是常见的药物剂型,是用药物与试剂混合后,经消毒干燥形成粉末状药品,然后进行封装,使用前则需加入注射用水或其他试剂使其溶解。粉针剂按照生产原理的不同,分为无菌粉、冻干粉,常用的包装容器有西林瓶、安瓿瓶、直管瓶等。 粉针剂在使用前应疏松,不能有发黄、结块、药粉粘贴在瓶壁上,更不能出现液化等异常的现象,而上述现象的发生与粉针剂中水分含量增多有关。粉针剂包装容器的密封性良好是防止粉针剂出现上述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若包装容器的密封性较差,环境中的水蒸气则易渗透到容器内部,引起粉针剂吸潮,出现上述发黄、挂壁、粘连、溶化等现象,甚至发生霉变。故加强粉针剂包装容器密封性的监测意义深远。 2、检测依据 目前,国内尚未出台与粉针剂包装容器密封性能有关的检测标准,本文的检测过程是依据密封性测试常用的负压法原理标准GB/T 15171-1994。 3、检测样品 本文检测的样品为粉针剂包装用西林瓶。西林瓶多是用硼硅玻璃、钠钙玻璃制成,常用于疫苗、生物制剂、粉针剂等药品的包装。

图1 西林瓶常见类型 4、试验设备 本次验证过程使用的检测设备为兰光MFY-01密封试验仪,该设备常用于软包装件密封性能的测试。 图2 MFY-01密封试验仪 4.1 试验原理 MFY-01密封试验仪是基于负压法原理研发。将待测的试样置于密封罐的水中,通过对密封罐内抽真空,使试样的内外产生一定的压力差,若试样的密封不严,其内部的气体则会在压力差的作用下由试样内部向外溢出,表现为试样表面出现连续不断的气泡。因此通过观察试样表面是否出现连续不断的气泡则可判断试样的密封性。 4.2 设备参数

制药行业容器密封性完整性测试的简介及选择

制药行业容器密封性完整性测试的简介及选择 1 概述 近年来,国外开发了真空衰减法等无损定量的测试方法,并且出台了相应的测试标准和法规。美国药典USP 1207 提出多种确定性的检测方法:真空衰减法、高压放电法和激光法等,将传统的微生物挑战法、色水法等归类为概率性的检测方法。尤其是国外,对药品质量控制设定的技术门槛越来越高,部分FDA及欧盟审计官甚至明确推荐采用国际先进的无损测试技术替代传统的破坏性测试技术。 针对美国药典USP 1207 常见的3大确定性的检测方法:真空衰减法、高压放电法和激光法做详细阐述,并且根据一些典型的应用推荐了最佳的测试方法。 2 真空衰减法 美国材料试验学会(ASTM)于2009年推出了真空衰减法作为包装无损检漏的测试标准ASTM F2338-09,该测试标准后来又得到了美国FDA的批准和认可。国内暂时还没有相关的测试标准出台。 真空衰减法的原理是将包装容器置于专门的测试腔体中,对测试腔体抽真空,容器内外压差使得容器内部气体通过漏孔泄漏进入测试腔体,主机压力传感器监测到压力的变化,将压力变化值和参考值做比较,以判定容器是否合格。 下图是真空衰减法设备主机和西林瓶测试腔体。 真空衰减法的测试步骤主要包括:抽真空、保压和测试,见图2。

1) 抽真空:在抽真空阶段,如果在指定的抽真空时间内,实际真空度无法达到参考真空度,那么包装有大漏。. 2) 保压:在保压阶段,如果在指定的保压时间内,实际真空度无法达到参考真空度,那么包装有中漏。 3) 测试:在测试阶段,如果实际dp值大于参考dp值,那么包装有小漏。通过上述3个步骤,可以将不同程度的泄漏分别识别出来。从而保证了该方法既能测大漏,又能测微漏。 真空衰减法分为只有绝压传感器的单传感器和具有绝压和差压传感器的 双传感器技术,单传感器的技术通常精度为15-25um,双传感器技术的精度一般为1.5-10um。绝压传感器和差压传感器可以看做是两把具有不同分辨率的标尺,绝压传感器的分辨率低,差压传感器的分辨率高,因而,单传感器的精度要比双传感器的精度差。 真空衰减法的适用范围很广。既适用于常压、微负压和高真空的各类容器检漏,也适用于粉体、液体填充容器的检漏。既可以测软包装容器,也可以测硬质容器。通过采用双循环的测试技术,真空衰减法可以避免小顶空容器出现大漏时的漏检。 测试腔体的选择 对于软包装的测试,可以采用专门的软膜腔体,软膜腔体在抽真空时会紧密贴合在一起,如果放入包装,就会将包装紧紧裹住,因而可以获得较好的测试灵敏度和较低的本底噪声。为了提高测试效率,通常采用更大尺寸的软膜腔体,这样一次可以放多个样品。当然软膜腔体不能做成太大,否则本底噪声会相对高。如果对测试精度要求不高,比如只需要测到30um

药品包材质量标准

药品包材质量标准 工作资料 2009-03-16 16:41 阅读229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一)聚酯/铝/聚乙烯药品包装用复合膜、袋 来源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YBB00172002 本品系指聚酯(PET)与铝箔(Al)及聚乙烯(PE)通过黏合剂复合而成的膜。 本品的袋系将上述膜通过热合的方法制成。 本标准适用于固体药品包装用的复合膜、袋。 [外观] 取本品适量,照药品包装用复合膜、袋通则(试行)(YBB00132002)外观项下的方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鉴别]红外光谱取本品适量,采用内表面反射方法,照分光光度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附录ⅣC)测定,PET及PE层应分别与对照图谱基本一致。 [阻隔性能] 水蒸气透过量照塑料薄膜和片材透水蒸气性试验方法杯式法(GBl037-88)的规定进行。试验时PE 层向湿度低的一侧,试验温度(38±2)℃,相对湿度(90±5)%,不得过0.5(g/m2·24h)。 氧气透过量照塑料薄膜和薄片气体透过性试验方法压差法(GB/T 1038-2000)的规定进行。试验时PE层向氧气低压侧,试验温度为(23±2)℃,不得过0.5cm3/(m2·24h·0.1MPa)。 [机械性能] PE层与A1层剥离强度照药品包装用复合膜、袋通则(试行)(YBB00132002)内层与次内层剥离强度项下的方法检查,纵、横向剥高强度平均值均不得低于2.5N/15mm。 [热合强度] 膜除另有规定外,裁取100mm×100mm试片四片,将任意两个试片PE面叠合,置热封仪上进行热合,热合温度150℃~170℃,压力0.2~0.3MPa,时间1秒。从热合的中间部位各裁取3条15mm宽的试样,进行试验。试样应在温度23℃±2℃,相对湿度50%±5%的环境中,放置4小时以上,并在上述条件下进行试验。以热合部位为中心线,打开呈180度,把试样的两端夹在试验机的两个夹具上,试样轴线与上下夹具中心线相重合,并松紧适宜,夹具间距离为 50mm,试验速度为(300±30)mm/min,读取试样断裂时的最大载荷,平均值不得低于12N/15mm。 袋照药品包装用复合膜、袋通则(试行)(YBB00132002)复合袋的热合强度项下的方法检查,平均值不得低于12N /15mm。 [溶剂残留量]、[袋的耐压性能]、[袋的跌落性能]、[溶出物试验l、[微生物限度]、[异常毒性]*照药品包装用复合膜、袋通则(试行)(YBB00132002标准项下的方法检查,均应符合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