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应急管理
民航安全管理应急处置预案

一、总则为保障民航运输安全,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确保旅客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民航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境内所有民用航空器及机场的应急处置工作。
三、应急处置原则1.以人为本,生命至上。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3.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4.快速反应,协同应对。
5.依法依规,科学决策。
四、应急处置组织机构及职责1.民航局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协调全国民航应急处置工作,组织制定、修订和发布应急处置预案,对应急处置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
2.机场应急处置指挥部负责机场范围内的应急处置工作,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协调相关部门和单位共同应对突发事件。
3.航空公司应急处置小组负责航空器及机组人员的应急处置工作,组织实施应急预案,保障旅客生命财产安全。
五、应急处置流程1.信息报告发现突发事件后,立即向机场应急处置指挥部和航空公司应急处置小组报告。
2.应急处置(1)机场应急处置指挥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进行应急处置。
(2)航空公司应急处置小组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机组人员进行应急处置。
3.救援与救治(1)机场应急处置指挥部组织救援力量,对伤员进行救治。
(2)航空公司应急处置小组组织机组人员对伤员进行救治。
4.现场处置(1)机场应急处置指挥部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对现场进行处置,确保现场安全。
(2)航空公司应急处置小组组织机组人员对现场进行处置,确保旅客生命财产安全。
5.善后处理(1)机场应急处置指挥部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对善后工作进行处置。
(2)航空公司应急处置小组组织机组人员对善后工作进行处置。
六、应急保障措施1.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加强应急物资储备,确保应急处置工作顺利进行。
3.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水平。
4.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旅客安全意识。
七、附则1.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本预案由民航局负责解释。
民航应急预案管理规定

一、总则为提高我国民航应急处置能力,确保航空安全,保障旅客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二、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我国境内民航运营单位、机场、航空器维修单位、航空油料供应单位、航空安全保卫单位等,以及其他与民航应急处置有关单位。
三、应急预案的编制与实施(一)应急预案的编制1. 民航运营单位、机场、航空器维修单位、航空油料供应单位、航空安全保卫单位等,应根据民航应急处置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编制应急预案。
2. 应急预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应急处置的组织架构及职责分工;(2)应急处置的启动条件及程序;(3)应急处置的措施及要求;(4)应急处置的应急物资储备及调配;(5)应急处置的培训及演练。
(二)应急预案的实施1. 民航运营单位、机场、航空器维修单位、航空油料供应单位、航空安全保卫单位等,应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建立健全应急处置机制,确保应急处置工作的有序开展。
2. 应急预案的启动:发生突发事件时,各单位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按照预案要求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3. 应急处置的实施:应急处置过程中,各单位应密切配合,按照预案要求,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四、应急物资储备与调配(一)应急物资储备1. 民航运营单位、机场、航空器维修单位、航空油料供应单位、航空安全保卫单位等,应根据应急处置的需要,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
2. 应急物资应包括:应急救援装备、防护用品、医疗用品、通讯设备、食品、饮用水等。
(二)应急物资调配1. 发生突发事件时,各单位应根据应急处置的需要,及时调配应急物资。
2. 应急物资调配应遵循以下原则:(1)确保应急处置工作的需要;(2)优先保障旅客生命财产安全;(3)合理调配,避免浪费。
五、应急培训与演练(一)应急培训1. 民航运营单位、机场、航空器维修单位、航空油料供应单位、航空安全保卫单位等,应定期组织应急培训,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置能力。
2. 应急培训内容应包括:应急处置的基本知识、应急处置的操作技能、应急处置的心理素质等。
应急预案民航

一、编制目的为提高我国民航应急处置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航空运输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民航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境内民用航空器突发事件、航空器事故、航空设施故障、航空安全隐患、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各类突发事件。
三、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生命至上;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3.预防为主,快速反应;4.协同作战,高效处置。
四、组织体系1.成立民航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全国民航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的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
2.民航各相关部门成立应急工作组,负责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应急工作。
3.机场、航空公司等企事业单位成立应急指挥部,负责本单位的应急工作。
五、应急处置流程1.信息报告。
突发事件发生后,事发单位应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并逐级上报。
2.应急响应。
应急指挥部根据突发事件等级和危害程度,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3.应急处置。
应急指挥部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包括现场救援、人员疏散、物资调拨、医疗救护等。
4.信息发布。
应急指挥部负责发布突发事件相关信息,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5.善后处置。
突发事件得到控制后,应急指挥部组织开展善后处置工作,包括事故调查、损失评估、恢复重建等。
六、应急保障1.物资保障。
储备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确保应急处置工作顺利开展。
2.技术保障。
建立应急通信系统,确保应急处置信息畅通。
3.人员保障。
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4.经费保障。
设立应急专项经费,确保应急处置工作顺利开展。
七、应急演练1.定期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2.应急演练应覆盖各类突发事件,提高应急处置实战能力。
3.应急演练结束后,及时总结经验,完善应急预案。
八、附则1.本预案由民航局负责解释。
2.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通过以上应急预案,我国民航将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便捷、舒适的航空服务。
民航安全管理应急预案

为确保我国民航安全,预防和减少航空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民用航空安全保卫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民航安全管理工作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境内所有民用航空活动,包括但不限于航班、航空器地面活动、机场运营等。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一)成立民航安全管理应急指挥部1. 指挥部组成:由民航局、地方政府、公安机关、交通运输部门、卫生部门、应急管理部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2. 指挥部职责:负责应急工作的组织、指挥、协调和决策,对应急工作进行全面领导。
(二)设立应急工作组1. 应急工作组组成:由民航局、地方政府、公安机关、交通运输部门、卫生部门、应急管理部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2. 应急工作组职责:负责应急工作的具体实施,包括信息收集、分析、报告、处置、恢复等。
(三)设立应急响应队伍1. 应急响应队伍组成:由民航、公安、消防、医疗、交通等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员组成。
2. 应急响应队伍职责:负责应急工作的现场处置、救援、保障等工作。
四、应急响应程序(一)预警1. 民航安全管理应急指挥部根据预警信息,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2. 应急工作组对预警信息进行分析、评估,确定应急响应等级。
1. 指挥部启动应急响应,发布应急指令。
2. 应急工作组根据应急指令,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开展应急工作。
3. 应急响应队伍迅速赶赴现场,开展救援、处置等工作。
(三)处置1. 现场处置:应急响应队伍根据现场情况,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控制事态发展。
2. 防控措施:根据事故性质和危害程度,采取必要的防控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3. 救援措施:组织医疗、消防等专业力量,对伤员进行救治。
(四)恢复1. 事故调查:应急工作组组织相关部门对事故进行调查,查明事故原因。
2. 恢复生产:事故现场得到控制后,恢复正常生产、运营。
3. 总结评估:应急工作组对应急工作进行总结评估,完善应急预案。
五、应急保障(一)物资保障1. 应急物资储备:民航局、地方政府等部门设立应急物资储备库,确保应急物资充足。
民航应急救援预案管理办法

民航应急救援预案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民航应急救援预案的管理,提高民航应急救援能力,确保飞行安全和旅客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民航应急救援预案(以下简称预案),是指为应对民用航空器事故、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预先制定的组织、程序、措施和资源调配等方案。
第三条民航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评审、发布、备案、培训、演练和修订等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民航应急救援预案的管理应当遵循科学性、实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
第二章预案的编制第五条民航局负责全国民航应急救援预案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民航局及其派出机构应当根据民航业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预案编制导则和评审标准。
第七条民航企业、机场、航空公司、维修单位等应当根据法律法规、民航局的规定和实际情况,编制相应的应急救援预案。
第八条应急救援预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二)应急救援目标和任务;(三)应急救援程序和措施;(四)应急救援资源和设备;(五)应急救援演练和培训;(六)应急救援信息的收集和传递;(七)应急救援的评估和修订。
第三章预案的评审和发布第九条应急救援预案应当经过评审后发布。
评审可以由民航局及其派出机构组织,也可以由民航企业自行组织。
第十条评审应急救援预案应当邀请相关专家、单位代表参加,评审结果应当形成书面报告。
第十一条应急救援预案发布后,应当及时向上级民航管理机构备案。
第四章预案的培训和演练第十二条民航企业、机场、航空公司、维修单位等应当定期组织应急救援预案的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第十三条培训和演练应当结合实际情况,针对性强,覆盖面广,确保全体相关人员熟悉应急救援预案的内容和操作程序。
第十四条培训和演练结束后,应当对效果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修订预案。
第五章预案的修订和废止第十五条应急救援预案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修订。
应急预案管理规定_民航

为保障民航运行安全,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民航行业特点,特制定本规定。
一、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我国境内所有从事民用航空活动的单位,包括航空公司、机场、空中交通管制单位、维修单位、航空油料供应单位等。
二、应急预案的分类1. 综合应急预案:针对各类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制定的综合性工作方案。
2. 专项应急预案:针对某一类或某几种特定类型突发事件,如航空器事故、恐怖袭击、网络安全事件等,制定的专项工作方案。
3. 现场处置方案:针对某一特定场所、装置或设施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如航空器维修事故、机场设施故障等,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
三、应急预案的编制1. 编制程序:应急预案的编制应遵循以下程序:(1)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2)收集相关资料;(3)进行风险评估;(4)制定应急预案;(5)组织评审或论证。
2. 编制内容:应急预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适用范围;(2)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3)应急响应程序;(4)应急处置措施;(5)应急保障措施;(6)应急信息报告;(7)应急演练。
四、应急预案的评审与论证1. 评审: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企业和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的生产、经营(带储存设施的,下同)、储存企业,以及使用危险化学品达到国家规定数量的化工企业、烟花爆竹生产、批发经营企业和中型规模以上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编制的应急预案进行评审,并形成书面评审纪要。
2. 论证: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编制的应急预案进行论证。
五、应急预案的演练1. 演练计划: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应急预案演练计划,根据本单位的事故预防重点,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或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
2. 演练内容:演练内容应包括应急组织机构的启动、应急响应程序、应急处置措施、应急保障措施、应急信息报告等。
民航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民航规〔2019〕38号

民航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正文:----------------------------------------------------------------------------------------------------------------------------------------------------民航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民航应急预案管理,健全民航应急预案体系,增强民航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和衔接性,依据《中国民用航空应急管理规定》及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民航应急预案,是指民航管理部门与企事业单位为有效应对涉及民航的突发事件,最大程度减少突发事件及其对民用航空活动造成的危害,或者协助和配合国家、地方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开展应急处置工作,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
第三条民航应急预案的规划、编制、发布、备案、演练、修订、培训、宣传教育等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民航应急预案管理工作遵循综合协调、分类指导、分级负责、动态管理的原则。
中国民用航空局(以下简称民航局)负责全国民航应急预案的综合协调管理,中国民用航空地区管理局(以下简称民航地区管理局)负责本辖区民航应急预案的综合协调管理。
第二章分类与内容第五条民航应急预案按照制定主体分为民航管理部门应急预案与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两大类。
第六条民航管理部门应急预案主要包括总体应急预案与专项应急预案。
总体应急预案是各级民航管理部门开展应急处置工作的总体制度安排,由各级民航管理部门制定。
专项应急预案是为应对涉及民航某一类型或几种类型的突发事件,或者协助和配合国家、地方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开展应急处置工作而预先制定的涉及多个部门职责的工作方案,由各级民航管理部门的有关职能部门牵头制定。
第七条民航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主要包括综合应急预案与专项应急预案,由各民航企事业单位制定,侧重明确应急响应责任人、风险隐患监测、信息报告、预警响应、应急处置的具体程序和措施、应急资源调用原则等,体现自救互救、信息报告和先期处置特点。
民用运输机场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管理规则(民航局令第208号)

民用运输机场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管理规则中国民用航空局令(第208号)《民用运输机场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管理规则》(ccar-139-ii-r1)已经2011年7月4日中国民用航空局局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9月9日起施行。
局长李家祥二〇一一年八月九日民用运输机场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管理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民用运输机场应急救援工作,有效应对民用运输机场突发事件,避免或者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尽快恢复机场正常运行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民用机场管理条例》,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本规则适用于民用运输机场(包括军民合用机场民用部分,以下简称机场)及其邻近区域内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处置和相关的应急救援管理工作。
第三条本规则所指民用运输机场突发事件(以下简称突发事件)是指在机场及其邻近区域内,航空器或者机场设施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的严重损坏以及其它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严重损失的情况。
本规则所称机场及其邻近区域是指机场围界以内以及距机场每条跑道中心点8公里范围内的区域。
第四条中国民用航空局(以下简称民航局)负责机场应急救援管理工作相关规章、标准的制定和对机场应急救援管理工作进行总体监督检查,并按照《民用机场使用许可规定》的要求,负责飞行区等级指标为4e以上(含4e)机场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的审批工作。
中国民用航空地区管理局(以下简称民航地区管理局)负责本辖区内机场应急救援管理工作的日常监督检查,并按照《民用机场使用许可规定》的要求,负责飞行区等级指标为4d以下(含4d)机场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的审批工作。
机场管理机构应当按照国家、地方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和本规则的要求,制定机场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并负责机场应急救援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管理。
使用该机场的航空器营运人和其他驻场单位应当根据在应急救援中承担的职责制定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并与机场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相协调,送机场管理机构备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内容
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 中国民航安全学院
国家对应急管理工作的要求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健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
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
四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 四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 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形成统一指挥 形成统一指挥
、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 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一、公共安全形势
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 中国民航安全学院
社会不安全事件
一、公共安全形势
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 中国民航安全学院
二、突发公共事件与应急管理
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 中国民航安全学院
当前我国社会所处的历史 阶段:农业社会向工业社 会和由工业社会向后工业 社会的混合转型时期。
发生,造成或者可能 造成严重社会危害 造成严重社会危害, 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 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 害、事故灾难、公共 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 事件 事件。
二、突发公共事件与应急管理
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 中国民航安全学院
政府管理模式 改革和创新,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 政府管理模式:改革和创新,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 转变 服务型政府本质上是社会本位、民本位,政府管什么不 管什么,都要从社会和公民的需要出发,并以此作为政 府职能定位的依据。 政府公共部门与社会公众之间,由治理者与被治理者之 间的关系变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与消费者、顾客之间的 关系。社会公众成了政府服务的对象,是公共服务的消 费者和顾客,从而使根据社会公众的需要提供公共服务 成了政府公共行政的应有之义。 成了政府公共行政的应有之义
应急管理是在应对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基于对突发事件的原因、过 程 程及后果进行分析,有效利用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对突发事件进行 果进行分析 有效利 社会各方面的资源 对突发事件进行 有效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的过程。这四个阶段前后相互关联、 交织,共同构成 个循环系统。同时,每个阶段又彼此独立,每 交织,共同构成一个循环系统。同时,每个阶段又彼此独立,每一 阶段又是构筑在前一阶段之上,互相包含彼此关键性要素和目标。
五中全会强调要“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救援、社会动员机
制,提高处置突发性事件能力”。
三、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内容
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 中国民航安全学院
国家对应急管理工作的要求
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有效应对各种风险。 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形
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有效应对自 然灾害 事故灾难 公共卫生事件 社会安全事件 提高危机管理和抗风险 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提高危机管理和抗风险 能力。
三、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内容
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 中国民航安全学院
法规体系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人民防空法》 《消防法》 《防震减灾法》
三、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内容
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 中国民航安全学院
民航应急管理相关法律法规
《国际民用航空公约附件6-航空器运行》 《国际民用航空公约附件12-搜寻与救援》 《国际民用航空公约附件13-航空器事故/事故征候调查》 《国际民用航空公约附件14-机场》 机场勤务手册第一部分:《救援和消防》 机场勤务手册第五部分:《残损航空器的搬移》 机场勤务手册第七部分:《应急救援计划》 《航空器事故遇难者及其家属援助指南》(ICAO通告285-AN/166) 《中华人民共和国搜寻援救民用航空器规定》 《国家处置民用航空器飞行事故应急预案》 《民用航空器飞行事故应急反应和家属援助规定》(CCAR-399) 《民用运输机场应急救援规则》(CCAR-139-II) 《中国民用航空应急管理工作规定》
一、公共安全形势
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 中国民航安全学院
公共卫生事件
SARS,甲型H1N1流感 艾滋病 活动性肺结核 艾滋病、活动性肺结核 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 血吸虫丙型肝炎 全球新发的30余种传染 病已有半数在我国发现。 病已有半数在我国发现 我国每年发生的重大食 物中毒事件超过200起, 物中毒事件超过200起 死亡超过200人。
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
中国民航安全学院
民航应急管理
中国民航安全学院
王文俊
目 录
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 中国民航安全学院
一、公共安全形势 二、突发公共事件与应急管理 三、全面加强应急管理的内容 四 民航应急管理 四、民航应急管理
一、公共安全形势
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 中国民航安全学院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构建和谐世界是我 和平与发展 是当今世界的主题,构建和谐世界是我 们的目标。 但同时我们也面临着各种风险和挑战。 从 定意义上说 人类历史就是人类在同各种灾害 人类历史就是人类在同各种灾害 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历史就是人类在同各种 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历史就是人类在同各种灾害 斗争中成长的历史。
三、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内容
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 中国民航安全学院
预案体系建设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全 国 应 急 预 案 体 系 框 架 国家级专项预案28件 国务院部门预案80件 省级及地方政府制定的应急预案 企事业单位制定的应急预案 举办大型会议、展览和文体等重大 活动 主办单位制定的应急预案 活动,主办单位制定的应急预案
按照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结合的原则,建立统一高效的应急信 按照预防与应急并重 常态与非常态结合的原则 建立统 高效的应急信
息平台,建设精干实用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完善应急 管理法律法规 加强应急管理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参与和自救能力 实现社 管理法律法规,加强应急管理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参与和自救能力,实现社 会预警、社会动员、快速反应、应急处置的整体联动。
人们生活在文明的火山口 上,我们应思考如何有效 地组织起来应对灾难。
生态环境恶化。 科技风险提高 激增人口聚集 社会流动增加 贫富差距拉大 社会结构剧变
二、突发公共事件与应急管理
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 中国民航安全学院
突发公共事件: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 突发事件 是指突然
具有突发性和紧急性 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 其影响具有 定的社 其影响具有一定的社 会性 非程序化的决策特点
(CCAR-397)
三、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内容
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 中国民航安全学院
工作体制建设
原则
国家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 急管理体制 。
领导机构
国务院是全国应急管理工作的最高行政领导机关; 国务院各部门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各自职责,负责相关类别突发事 件的应急管理工作; 地方各级政府是本行政区域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
三、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内容
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 中国民航安全学院
我国加强应急管理的工作过程
2003年,我国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起步 年 我国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起步 2004年,编制全国应急预案 2005年,推进 年 推进“一案三制”工作 案三制 工作 2006年,全面加强应急能力建设 2007年,应急管理工作向基层推进 年 应急管理工作向基层推进 2008年,应急管理工作经受严峻考验之年 2009年,应急管理工作总结提高之年。 年 应急管理工作总结提高之年
国 务 院 应 急 平 台
国家级部门应急平台
公 民 国土 铁 交 水 农 卫 民 林 地 气 海 安 政 资源 道 通 利 业 生 航 业 震 象 洋 …
省、直辖市级 应急平台
省、直辖市级部门(或专项)应急平台
专 项 部 门 部 门 专 项 部 门 部 门 部 门 部 门 部 门 … 专 项
市(地)县级部门(或专项)应急平台
重特大事故(2000 2010) 重特大事故(2000-2010)
180 160 14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2000 年 2001 年 2002 年 2003年 2004 年 2005 年 2006年 2007 年 2008 年 2009 年 2010 年 95 97 86 67 85 129 129 133 134 171
一、公共安全形势
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 中国民航安全学院
生产事故
160000 140000 120000 100000 80000 60000 40000 20000 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一、公共安全形势
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 中国民航安全学院
办事机构
国务院应急办。 国务院各部门应急办。 地方各级政府应急办。
指挥机构
充分发挥各专项应急指挥机构在相关领域应对突发事件的作用。
三、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内容
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 中国民航安全学院
运行机制建设
信息报告 应急响应 指挥协调 应急结束 先 期 处 置 应
预测预警
一、公共安全形势
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 中国民航安全学院
自然灾害
2010年全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4.3亿人次受灾,因灾死
亡失踪7844人,紧急转移安置1858.4万人次;农作物受灾 面积 面积3742.6万公顷,其中绝收面积486.3万公顷;倒塌房 万公顷,其中绝收面积 万公顷;倒塌房 屋273.3万间,损坏房屋670.1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 5339.9亿元。 亿
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 系,形成统一指挥、 功能齐全、反应灵敏、 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 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 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