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的法医学鉴定
法医学中的法医牙齿学

法医学中的法医牙齿学法医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致力于通过对遗体和物证的研究,帮助法医专家判断死因、鉴定身份以及解决其他法律相关的问题。
其中,法医牙齿学作为法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专门研究和应用牙齿在刑事司法领域的鉴定和诊断。
一、法医牙齿学的背景和意义法医牙齿学源于20世纪初期,在当时被广泛应用于身份鉴定和患者识别。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人们对牙齿在刑事司法中的重要性有了深入的认识,逐渐形成了法医牙齿学这一独立的学科。
法医牙齿学在刑事司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牙齿是人体硬组织中最耐酸碱腐蚀的部分,即使在经历严重外伤或火灾后,牙齿的结构和形态也相对稳定,能够为司法鉴定提供可靠的依据。
其次,每个人的牙齿形态和状况都是独特的,可以用于身份鉴定和个体识别。
此外,牙齿还是个体年龄、人种鉴定以及疾病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
二、法医牙齿学的应用领域1. 身份鉴定在刑事司法中,通过牙齿进行身份鉴定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根据不同的鉴定需求,法医专家通过对牙齿的矢状面、颞纵面和前后截面等方面的观察和比对,可以确定死者或嫌疑人的身份。
2. 个体识别每个人的牙齿都是独一无二的,类似于指纹。
无论是在灾难现场的人体残骸,还是经过烧毁或腐蚀的尸体,法医专家都可以通过对牙齿的形态、位置和牙列的特征进行鉴定,以实现个体识别。
3. 年龄和性别鉴定牙齿具有个体年龄和性别鉴定的特点。
通过对牙齿的生长、发育和磨损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法医专家能够较为准确地确定一个人的年龄段,并根据牙齿的尺寸和形态判断性别。
4. 口腔伤害鉴定牙齿在暴力犯罪中往往成为作案者和受害者的重要证据。
法医专家通过观察牙齿的破损、移位和残缺等情况,可以判断是否存在被打击或撕咬的迹象,从而为破案提供依据。
5. 疾病诊断牙齿在某些疾病的诊断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如龋齿、牙周炎、牙齿畸形等。
法医专家通过观察牙齿的病变情况,能够帮助确定死者生前的健康状况,甚至判断死因。
三、法医牙齿学的技术方法1. 牙齿形态学通过观察牙齿的外形、尺寸和排列情况,以及牙齿表面的纹理和色泽,法医专家可以进行身份鉴定和个体识别。
牙齿鉴定标准

牙齿鉴定标准牙齿鉴定(dental identification)是一种通过比对和分析人类牙齿特征来确认个体身份的一种法医学技术。
牙齿鉴定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刑事案件、灾难性事件和人类古残骸等。
牙齿具有高度个体化和稳定的特征,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人类鉴定工作。
牙齿鉴定标准的制定需要结合牙齿解剖学知识、牙齿病理学和牙齿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下面是一般牙齿鉴定标准的一些重要指标和准则:1. 牙齿数目和排列:通过比对受害者和可能的匹配者的牙齿数目和牙齿排列,可以初步确定个体身份。
牙齿数目的差异和牙齿排列的畸形都可以成为鉴定的关键因素。
2. 牙齿缺失和替牙:通过观察牙齿缺失情况和已替牙情况,可以进一步排除或确认个体身份。
牙齿缺失的位置、数量和替牙的类型与个体身份相关。
3. 牙齿形态特征:根据牙齿的形态特征,如齿冠轮廓、齿尖形状、齿根形态等,可以进行更精确的鉴定工作。
这些形态特征在种族、性别、年龄等方面具有较高的个体差异性。
4. 牙齿病理学特征:牙齿的病理学特征,如龋齿、牙周病、牙体损伤等,也可以用于鉴定工作。
这些病理学特征的种类、程度、分布等都与个体的生活习惯、饮食结构和生活环境密切相关。
5. 牙齿修复和牙齿医疗记录:通过牙齿的修复情况和牙齿医疗记录,可以进一步确认个体身份。
牙齿修复的种类、材料和方法,以及牙齿医疗记录中的治疗过程和效果都可以为鉴定提供重要线索。
需要注意的是,牙齿鉴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不仅依赖于鉴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还需要充分的比对样本和对于个体特征的理解。
在进行牙齿鉴定工作时,应该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避免单一指标的主观判断,以提高鉴定结果的可信度和准确性。
法医学在法医牙齿学中的应用

法医学在法医牙齿学中的应用法医学是一门研究运用自然科学知识、法律法规以及本学科特有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法律问题的综合学科。
而法医牙齿学则是法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牙齿在法医学领域的应用。
在犯罪调查、人身鉴定等方面,法医牙齿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法医学在法医牙齿学中的应用。
一、牙齿在个体鉴定中的应用个体鉴定是法医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其通过牙齿特征来确定一个人的身份。
牙齿具有多种独特的特征,如牙齿形态、牙冠颈交界、牙周组织等,这些特征是每个人独一无二的。
在无法进行其他身份鉴定的情况下,通过牙齿特征的比对,可以准确地确定一个人的身份,对于犯罪调查、灾难事故中的尸体辨识、失踪人员找回等具有重要意义。
二、牙齿在病理学研究中的应用法医牙齿学还可以应用于病理学的研究。
牙齿的病理变化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对于病因的判断、分析以及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通过在牙齿的解剖切片中观察病变的类型、程度和分布,可以对牙齿病理进行准确的诊断,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依据。
三、牙齿在受伤鉴定中的应用在犯罪调查中,牙齿的受伤状况常常可以提供重要线索。
例如,牙齿的断裂、移位、骨折等病理性变化,都可以用于判断一个人是否受到了暴力行为的侵害。
通过对牙齿伤害特征的认识和分析,法医专家可以对受害者受伤的方式、时间以及施暴者特征进行初步判断,从而为犯罪现场的重构提供帮助。
四、牙齿在年龄鉴定中的应用不同年龄段的牙齿会显示出不同的特征,通过对牙齿的生长发育状况进行观察和分析,可以对一个人的年龄范围进行初步判定。
这对于确认未成年人的年龄、警方调查中的未成年人犯罪、确定法定年龄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牙齿的年轮形成、牙根封闭等特征,法医专家可以进行年龄估算,为案件调查和司法判决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法医学在法医牙齿学中的应用广泛而重要。
牙齿在个体鉴定、病理学研究、受伤鉴定以及年龄鉴定等方面都发挥着关键作用。
通过研究和应用法医牙齿学,可以为犯罪调查、人身鉴定、疾病治疗等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进一步推动法医学的发展进步。
法医学在骨骼和牙齿分析中的应用

法医学在骨骼和牙齿分析中的应用骨骼和牙齿是人体最为坚硬和持久的组织,经过生物学的学习可以了解到,它们能提供丰富的信息,包括个体的年龄、性别、身高、种族和某些疾病的存在等。
因此,法医学在骨骼和牙齿分析中的应用广泛而深入。
一、年龄分析1. 骨骼年龄估计骨骼年龄估计是对个体的年龄进行大致估计,可供建立个体生理发育和病理状况的时间线。
法医学通过X射线、CT扫描和显微镜观察骨骼的骨化程度和骨骺的合并程度,进而确定年龄。
2. 牙齿年龄估计牙齿年龄估计通常可以通过牙齿的萌出顺序、牙齿的根尖闭合程度和牙齿发育比进行识别。
通过光学显微镜或放射线的检查,掌握牙齿发育规律,从而较准确地估计个体的年龄。
二、性别鉴定1. 骨骼性别鉴定骨骼在形态上有一些明显的性别特征,例如男性的骨骼骨块更大,骨瘦峰和结节更突出,而女性骨骼则更为纤细。
通过观察骨盆、头骨、骶骨和下颌骨的特征,结合统计学方法,可以准确鉴定一个个体的性别。
2. 牙齿性别鉴定牙齿的形态和大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个体的性别。
例如,男性的门齿更为粗大和方形,而女性的门齿则较为小巧和长方形。
通过观察和测量门齿和臼齿的形态特征,可以较为准确地推断个体的性别。
三、身高估计通过分析骨骼的长度、关节与骨骼的比例,可以进行身高的估计。
例如,通过测量肱骨和股骨的长度,并结合数学模型,可以较为精确地估计个体的身高。
四、种族识别通过比较种族之间的骨骼和牙齿特征差异,可以进行个体的种族识别。
例如,黑人的骨骼更为强壮,而亚洲人的骨骼则相对较小巧。
通过观察骨盆、头骨、下颌骨和牙齿的特征,可以推断个体的种族。
五、病理分析骨骼和牙齿的形态和结构变化也可用于疾病的诊断和分析。
例如,骨质疏松、肿瘤、感染和骨折等疾病均可以通过X射线和CT扫描观察到骨骼的改变。
通过对这些特征的分析和比对,可以提供疾病的诊断和处理建议。
六、人类遗骸和尸体识别法医学通过对骨骼和牙齿的分析,可以用于人类遗骸的识别和尸体的辨认。
牙齿伤残鉴定标准

牙齿伤残鉴定标准牙齿伤残鉴定是一项重要的法医学鉴定工作,其结果直接关系到事故伤者的权益和赔偿责任的确定。
牙齿伤残鉴定标准是指根据被鉴定者的口腔状况,结合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对牙齿伤残程度进行鉴定的标准。
下面将从牙齿伤残的定义、鉴定标准和鉴定程序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牙齿伤残的定义。
牙齿伤残是指由于外力作用或其他原因导致牙齿结构、形态和功能的永久性损害,使其无法恢复到正常状态的情况。
牙齿伤残通常包括牙齿的断裂、错位、松动、缺失以及牙髓损伤等情况。
牙齿伤残的鉴定需要综合考虑牙齿的外观、功能和影像学检查结果,以确定其伤残程度。
二、牙齿伤残鉴定标准。
1. 牙齿外观。
对于牙齿外观的鉴定,需要考虑牙齿的形态、颜色、质地和表面状态等因素。
牙齿的外观正常情况下应该呈现出自然的形态和颜色,表面光滑、无裂纹和变色等情况。
而对于受损的牙齿,可能出现断裂、变色、龋齿、牙釉质磨损等情况,这些都可以作为牙齿伤残鉴定的依据之一。
2. 牙齿功能。
牙齿的功能包括咀嚼、咬合和发音等方面。
在鉴定牙齿伤残时,需要考虑被鉴定者的牙齿功能是否受到影响。
例如,受损的牙齿可能导致咀嚼功能减弱、咬合不准确或者发音困难等情况,这些都可以作为牙齿伤残鉴定的依据之一。
3. 影像学检查结果。
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片、CT、MRI等检查,可以直观地显示牙齿的结构和位置,以及周围组织的情况。
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准确地判断牙齿的断裂程度、错位情况、根尖周围病变等情况,为牙齿伤残鉴定提供重要的客观依据。
三、牙齿伤残鉴定程序。
1. 病史调查。
在进行牙齿伤残鉴定时,首先需要了解被鉴定者的病史情况,包括牙齿受伤的时间、原因、治疗情况以及目前的临床表现等。
2. 临床检查。
临床检查是牙齿伤残鉴定的重要步骤,包括对牙齿外观、功能和周围组织的检查。
通过临床检查可以初步判断牙齿的伤残程度,为后续的影像学检查和鉴定提供重要的参考。
3. 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是牙齿伤残鉴定的重要手段,可以直观地显示牙齿的损伤情况。
牙齿伤残鉴定标准

牙齿伤残鉴定标准牙齿伤残鉴定是指对因外伤、疾病等原因导致的牙齿损伤进行鉴定,确定其伤残等级和损伤程度的过程。
牙齿伤残鉴定标准是根据《人体伤害功能障碍等级鉴定标准》(GB 274-2003)和《牙齿伤残鉴定标准》(WS/T 409-2011)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的,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本文将介绍牙齿伤残鉴定的相关标准和要点,以便相关人员了解和掌握牙齿伤残鉴定的相关知识。
一、牙齿伤残鉴定的基本原则。
牙齿伤残鉴定的基本原则是客观、公正、科学、合法。
在进行牙齿伤残鉴定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客观性原则,鉴定人员应当客观公正,不受任何主观因素的影响,对被鉴定人的牙齿伤残情况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估。
2.科学性原则,鉴定应当基于科学的依据和方法进行,确保鉴定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3.合法性原则,鉴定应当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符合法律规定,保障被鉴定人的合法权益。
二、牙齿伤残鉴定的主要内容。
牙齿伤残鉴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口腔检查,对被鉴定人的口腔进行全面检查,包括牙齿的数量、位置、形态、色泽等方面的情况。
2.X线检查,对需要进行鉴定的牙齿进行X线检查,了解牙齿的内部结构,判断是否存在骨折、牙髓损伤等情况。
3.功能评估,对被鉴定人的咀嚼、咬合功能进行评估,了解牙齿损伤对功能的影响程度。
4.伤残等级鉴定,根据《人体伤害功能障碍等级鉴定标准》,对牙齿伤残进行等级鉴定,确定其伤残等级和损伤程度。
三、牙齿伤残鉴定的标准。
根据《牙齿伤残鉴定标准》(WS/T 409-2011)的规定,牙齿伤残分为轻伤、中伤、重伤三个等级,具体标准如下:1.轻伤,牙齿有轻微的损伤,如牙釉质损伤、轻微的牙齿位移等,对口腔功能影响不大。
2.中伤,牙齿有较明显的损伤,如牙齿骨折、牙齿位移较大等,对口腔功能有一定影响。
3.重伤,牙齿有严重的损伤,如多颗牙齿骨折、牙齿严重位移等,对口腔功能影响较大。
四、牙齿伤残鉴定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牙齿伤残鉴定时,应当注意以下事项:1.全面评估,对被鉴定人的牙齿伤残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外部损伤和功能影响等方面。
牙齿伤残鉴定标准

牙齿伤残鉴定标准牙齿伤残鉴定是指对因各种原因导致的牙齿损伤或缺失进行鉴定,以确定损伤程度和对个体功能的影响。
牙齿伤残鉴定标准是根据牙齿的外观、功能和影响因素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定的标准。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介绍牙齿伤残鉴定的标准。
一、外观标准。
外观是牙齿伤残鉴定中的重要评定因素之一。
外观标准主要包括牙齿的完整性、色泽、形态和对周围组织的影响等方面。
完整性是指牙齿是否完整,有无缺失或破损;色泽是指牙齿的颜色是否正常,有无变色或斑点;形态是指牙齿的形状是否正常,有无变形或畸形;对周围组织的影响是指牙齿损伤是否影响到邻近牙齿或口腔软组织。
以上几个方面是外观标准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二、功能标准。
牙齿的功能是指其在咀嚼、言语和面部表情等方面的作用。
功能标准主要包括牙齿的咀嚼功能、言语功能和面部表情功能等方面。
咀嚼功能是指牙齿在进食过程中的作用,包括咀嚼效率和咀嚼负担等;言语功能是指牙齿在发音和语言表达中的作用,包括清晰度和流利度等;面部表情功能是指牙齿在面部表情中的作用,包括笑容和表情自然度等。
以上几个方面是功能标准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三、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是指牙齿伤残鉴定中的其他相关因素,包括年龄、职业、生活习惯和心理因素等。
年龄是指个体的年龄大小,不同年龄段对牙齿伤残的容忍度不同;职业是指个体的职业特点,不同职业对牙齿功能的要求不同;生活习惯是指个体的生活方式,如饮食习惯和口腔卫生习惯等;心理因素是指个体对牙齿伤残的心理适应能力,不同个体在心理上对牙齿伤残的接受程度不同。
以上几个方面是影响因素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牙齿伤残鉴定标准是一个综合评定的过程,需要考虑外观、功能和影响因素等多方面的因素。
只有全面、客观地评定牙齿伤残的程度,才能为个体提供准确的鉴定结果和相应的医疗建议,从而帮助个体更好地适应生活和工作。
希望本文所述内容能对牙齿伤残鉴定标准有所帮助。
牙齿伤残鉴定标准

牙齿伤残鉴定标准牙齿伤残鉴定是指通过对患者牙齿损伤情况进行评估,确定其牙齿伤残程度的一项专业鉴定工作。
在司法、医疗、保险等领域,牙齿伤残鉴定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下面将介绍牙齿伤残鉴定的标准和相关内容。
一、牙齿伤残鉴定的标准。
1. 牙齿损伤类型。
牙齿损伤可分为龋齿、牙齿断裂、牙齿松动、牙齿脱位、牙齿缺失等类型。
在鉴定过程中,需要对牙齿损伤的具体类型进行准确的描述和评估。
2. 牙齿伤残程度。
牙齿伤残程度的评估包括牙齿的功能障碍程度、外观影响程度、疼痛感受程度等方面。
根据不同的损伤情况,确定牙齿伤残的程度。
3. 牙齿伤残的影响范围。
牙齿伤残可能对患者的口腔功能、咀嚼能力、语言表达、面部外观等方面造成影响。
需要全面评估牙齿伤残对患者生活的影响范围。
二、牙齿伤残鉴定的程序。
1. 患者病史和临床检查。
鉴定过程中需要了解患者的牙齿损伤病史,包括损伤原因、治疗情况等。
同时进行口腔临床检查,包括口腔内部和外部的检查。
2. 影像学检查。
对于复杂的牙齿伤残情况,需要进行X光、CT等影像学检查,以了解牙齿内部损伤情况。
3. 专家评估。
牙齿伤残鉴定需要由口腔修复专业的医生进行评估,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确定牙齿伤残的程度和影响范围。
三、牙齿伤残鉴定的注意事项。
1. 鉴定过程中需要客观公正,不受外部因素影响,确保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鉴定人员需要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准确评估牙齿伤残的情况。
3. 鉴定结果需要书面报告,详细描述牙齿伤残的类型、程度和影响范围,为后续的司法、医疗和保险处理提供依据。
四、结语。
牙齿伤残鉴定是一项专业而复杂的工作,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专家评估结果。
准确的牙齿伤残鉴定结果对于患者的治疗和权益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文介绍的牙齿伤残鉴定标准和程序能够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提高牙齿伤残鉴定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鉴定程序
提取骨骸,对骨骼牙齿进行法医牙科学检查
粗检:提取附着物、遗留物及其它异物,拍照 固定物证的原始状态
清洁牙齿,检查牙齿磨耗程度及疾患(修补及 填充物),X光检查牙髓腔的变化
解剖下颌第一前磨牙,检查牙髓腔的年龄变化 制作牙图,作好检查记录
六、人牙与动物牙的鉴别
。
牙体组织
1、牙釉质:是覆盖在牙冠上非常坚硬的保 护性组织
2、牙本质:牙体的主要组成物质,位于中 层,称为髓腔
3、牙髓:是充满在牙髓腔的蜂窝组织
4、牙骨质:覆盖在牙根的牙本质表层,它通过弹力纤维与颌骨相 连接。 5、牙龈:是覆盖在齿槽骨上的坚韧的粉红色表皮。
6、 牙周韧带 7、 牙槽骨
*牙齿的分类
比较困难,一般根据骨盆、颅骨来确定 根据牙髓腔的性染色体来确定 釉质透光率的性差:男性比女性高
(二)个人识别
依据:牙齿具有个体之间的差异性
应用:缩小侦察范围、尸源的认定
方法:特殊颜色 妆饰物 与治疗记录的比对 牙髓 DNA多态性检测
年龄鉴定
牙齿的发育与萌出时间 继发性牙本质的形成程度 牙骨质的形成程度 牙龈萎缩程度 牙根吸收程度 牙冠的磨损程度
*九级分级法
Ⅰ 牙尖顶或边缘部分稍有磨耗 M1 ( 19.6) M2( 22.8)
Ⅱ 牙尖磨平或咬合面中央出现凹(24.2) M1 ( 24.2) M2( 27.6)
Ⅲ 牙尖大部分磨平,1~2个牙尖出现点状牙本 质暴露 M1 ( 30) M2( 37.6)
Ⅳ 有3个牙尖牙本质点状暴露,或2个暴 露的点状牙本质扩大成片
Ⅱ 牙尖磨平或咬合面凹陷 M1(26-29) M2(29-31)
Ⅲ 牙尖大部分磨耗,牙本质点状暴露 M1(28-36) M2 (36-40)
Ⅳ 暴露的牙本质由点状融合成片状 M1(39-43) M2 (44-48)
Ⅴ 牙冠部分磨耗,牙本质全部暴露 M1(48-57) M2 (55-65)
Ⅵ 牙冠咬合面全部磨耗,牙髓腔暴露 M1(≥56) M2 (≥60)
牙齿的法医学鉴定
The forensic identification of teeth
——法医教研室 夏水秀
牙齿的法医学鉴定
概述 解剖形态 检查与记录 鉴定程序 种属鉴别 种族鉴别 个人识别
一、概 述
牙齿鉴定的概念 牙齿的法医学特征 应用范围
牙齿鉴定
应用牙科学及其他自然科学的理论与方 法,研究解决侦查、检察、审判工作中涉 及人身伤亡有关个人识别的法医人类学技 术
M1 (28.2) M2( 45.3)
Ⅴ 有4个牙尖牙本质点状暴露,或3个牙 尖牙本质点状暴露且其中2个点状牙本质 扩大成片 M1 ( 44.7) M2( 54.7)
Ⅵ 2或3个牙质点联合成片,其中1或2 个分离M1 ( 54.5) M2( 60.3)
Ⅶ 牙冠部分磨去,4个牙质点联合成片, 有残存的牙釉质 M1 ( 60.4 )M2( 64.3)
乳牙
恒牙
牙齿1.gif
牙齿3.jpg
牙齿1.gif
乳牙
乳牙共有20颗 上下各10颗
8个切牙 4个尖牙 8个磨牙
恒牙
切牙:包括中切牙、侧切牙,俗称门牙 尖牙:位于中线两旁第三个牙位上,牙体粗壮,牙冠呈圆锥形,牙根最长 双尖牙:又称为前磨牙,它一般有1-2个牙根,牙冠呈不规则立方形,咬合面大 磨牙:牙体宽大,形态复杂, 咬合面有4-5个牙尖
恒
牙
恒牙28-32颗,恒牙 从6-7岁开始出牙, 12-13岁出齐28颗牙, 20岁左右出第三磨牙。
切牙
尖牙
磨牙
牙冠的磨损程度
依据:牙冠的磨损或磨耗严重程度与年龄有密 切的关系
观察对象:第一磨牙(M1)、第一磨牙(M2) 方法:六级分级法、九级分级法
六级分级法
Ⅰ 牙尖顶和冠的边缘部分稍有磨耗 M1 (22-23) M2 (22-24)
*牙齿的法医学特征
具有个体之间的差异性
牙科物证具有稳定性
法医学应用
活体 咬伤和齿痕的检查和鉴定 尸体 白骨化无名尸体的个人识别及年龄推断 物体 根据物体上遗留的咬痕进行个人 文书 对牙科医疗记录、诊断书、X光照片的审查
二、牙齿的解剖形态
牙齿的解剖位置 牙齿的形态 牙齿的分类
牙齿的解剖位置
牙齿的形态
主要应用于野外尸体咬痕的鉴定(哺乳动物 的咬痕)
牙弓:动物一般比人的窄
牙齿:动物牙齿通常尖而小,咬印小而深
七、种族鉴别
蒙古人种、高加索人种、尼格罗人种的鉴别
蒙古人种:铲形切牙、下颌磨牙结节,其余 少见
尼格罗人种:下颌双尖牙有3个牙尖,而蒙古 人种只有2个
八、个人识别
性别鉴定 个人识别 年龄鉴定
(一)性别判定
Ⅷ 牙冠大部分磨去,牙质全部暴露 M1 ( 65) M2( 70)
Ⅸ 牙冠全部磨去,牙髓腔暴露 M1 ( 68.5) M2( ---)
Ⅳ
( 39 ~ 43 )
Ⅵ(56~60)
Ⅱ(26~29)
乳牙
乳牙俗称奶牙,出生后6-7月开始出牙,到2岁半左右陆续出齐,乳 牙共20颗,上下各10 颗;6-7岁开始脱落,12-13岁脱完。
乳切牙:6-12个月 侧切牙:9-16个月 尖 牙:16-23个月 第一乳磨牙:
13-19个月 第二乳磨牙:
22-33个月
~
6 12 月
9 ~ 16 月
5 岁 左 右
三、检查与记录
检查 数目、形态、颜色、排列、有无
假牙、有无龋齿或修补、磨耗程度及牙 列情况
记录 150种记录方法,我国牙位记录采
用 Palmer 牙位标记法(见书P133)
四、牙齿的测量
牙体全长:牙尖至根尖的垂直距离
冠高:牙尖最突出点至颈缘向根尖的最 突出点之间的垂直距离
冠宽:牙冠两邻面间的最大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