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第二节幼儿思维的发展(完整版)

合集下载

幼儿思维的发展1.pptx

幼儿思维的发展1.pptx
第六章 学前儿童的思维
思维 是高级的 认识活动, 是智力的 核心
第一节 思维概述
一、什么是思维 (一)定义 【自我分析】当你早晨醒来,推开窗门一看,发 现地面上湿漉漉的,你就会得出昨天已经下过 雨的结论。 思考并分析:这个认识活动与我们学习过的感 知觉和想象有什么不同?它是一种什么样的心 理过程? 小结:间接和概括;思维活动。
(四)激发幼儿的求知欲,保护幼儿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儿童的特点,他们对周围的环境充满探 求的渴望,善于主动发现和探索事物的特点,在 不断获取知识和信息的同时,使他们的思维力得 到发展。
(三)教给幼儿正确的思维方法
思维的特征是概括性、间接性和逻辑性,儿童随 着年龄的增长,有了较多的感性知识和生活经验, 语言发展也达到较高水平,为思维发展提供了条 件工具。但还要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才能更好 地利用这些条件和工具,儿童不是一开始就 能掌 握的,家长和老师都要引导和教给儿童,遇到问 题如何通过分析、综合、比较和概括,作出逻辑 的判断、推理来解决。
• 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期典型的思维方式。
• 4岁孩子开始从直觉行动思维向 具体形象思维过渡。
• 如计算3+4=7,不会对抽象数字进行加减, 而是在头脑中用三个手指加上四个手指, 或三个苹果加上四个苹果等具体形象计算。
• 不能理解“黑暗的旧社会”
• 2.产生
• 随着动作的熟练,一些动作(试误性的无 效动作)逐渐被压缩和省略,而由经验来 代替。这样一些表象就可以代替一些实际 动作,遇到问题时就可以不再试误,而是 先在头脑中搜索表象,以便采取相应有效 的动作,这时,儿童不再依靠动作而是依 靠表象来思考。儿童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动 作开始分离,其内部表象已经可以支配外 部行动。
如:不管男人女人,大人小孩,中国人外国人, 好人坏人都有一个本质属性:会说话,能劳动。 可以用“人”这个概念来表示。

发展心理学幼儿心理的发展

发展心理学幼儿心理的发展

11
第二节 幼儿的游戏
2,当代的游戏理论 学习理论 – 游戏也是一种学习行为. – 遵循效果律和练习律. – 受社会文化和教育要求的影响.
12
第二节 幼儿的游戏
二,游戏的种类 从认知水平分:机能游戏,建筑游戏,假 装游戏,规则游戏 从社会化水平分:无所事事游戏,单独游 戏,旁观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 作游戏.
41
第五节 幼儿个性的初步形成和社 会性的发展
五,同伴关系和社会技能训练 同伴关系的作用 1. 同伴可以满足儿童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尊 重的需要; 2. 同伴交往为儿童提供了学习他人反应的机 会; 3. 同伴是信息渠道和参照框架; 4. 同伴是情感支持的来源.
42

29
第四节 幼儿认知的发展
两种记忆策略的形成 – 儿童复述策略的发展 – 元记忆的形成 元记忆:关于记忆过程的知识或认知 活动.包括(1)有关记忆主体方面 的知识;(2)有关记忆任务方面的 知识;(3)有关记忆策略方面的知 识.
30
第四节 幼儿认知的发展
二,思维的发展 1,幼儿的思维的特点 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 或表象来进行,而主要不是凭借对事物的 内在本质和关系的理解来进行. 思维的抽象逻辑性开始萌芽. 言语在幼儿思维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
25
第三节 幼儿言语的发展
二,语法的掌握和言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2,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连贯言语和独白言语的发展是儿童口头表 达能力发展的重要标志. 幼儿晚期能较清楚,系统,绘声绘色地讲 述看到或听到的事情或故事.
26
第四节 幼儿认知的发展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认知的发展就是人的信 息加工系统不断改进的过程. 幼儿认知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性和不随 意性占主导地位,抽象逻辑性和随意性初步发 展. 幼儿的认知活动更多依赖感觉,知觉和表象, 抽象概括的能力差. 教育的任务是引导幼儿认知从具体形象性向抽 象逻辑性过渡,从不随意性向随意性过渡,为 儿童进入学校学习做准备.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六章 第二节思维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六章 第二节思维

(二)具体形象思维
◈ 具体形象思维是依靠表象,即依靠事物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的 联想进行的。
◈ 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
扮演角色 遵守规则 按照主题行动
具体形象思维举例
• 2+3=5的计算,幼儿虽然可以进行,但实际上他们在 计算的时候并非对抽象数字进行分析综合,而是依靠头 脑中再现的事物表象,如2个苹果加上3个苹果,或者2 个手指加上3个手指,再数数结果是5个苹果或手指才 算出结果的。
丹尼 - 七岁
3、 “爱就是在妈妈把最好的零食给我的时候。”
伊莱恩 -五岁
4、"爱就是你一整天扔下你的小狗狗不管,而它却 仍然舔你的脸的时候。"
玛丽·安 - 四岁
5、“爱就是妈妈看到爸爸一身臭汗的样子却仍然说 他很帅。"
克莉丝 - 七岁
情境分析
一个小朋友想上厕所,其他幼儿也要去,教师 生气的说“去去去,都去”,这时幼儿一拥而去了。 教师很气愤的说“回来再给你们颜色看一看”,幼 儿回到教室后,高高兴兴地围着老师说:“老师看 什么颜色?在哪个地方”?
父母做的对吗?
如果你是小明的父母,你要怎么做?
小明父母的态度和行为不对,因为小明才3岁,正 属于直觉行动思维阶段,这个阶段的幼儿思维离不开 自身的动作,并且缺乏计划性和预见性,因此小明的 行为是正常现象。
建议:
小明父母首先要理解孩子这一行为的合理性
遵循幼儿思维发展规律,并多提供小明活动 和操作的机会,有利于小明思维的发展。
兔子 狗 老奶奶
小白兔 小花狗
白头发
• 具体形象思维有以下特点:
• 思维动作的内隐性 • 具体形象性(表面性、绝对性) • 自我中心性(不可逆性、泛灵论、经验性)

发展心理学幼儿心理专家讲座

发展心理学幼儿心理专家讲座

5~6岁 数量 百分比 2049 57.5 725 20.4 382 10.7 225 6.3 70 2.0 40 1.1 25 0.7
转引自林崇德《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年版。
发展心理学幼儿心理
第9页
4、消极词汇和主动词汇消长
消极词汇是指对词汇有所了解但不能正 确使用,或者有时能说出词汇但却不怎么了 解。
发展心理学幼儿心理
第15页
未来出色人才,可能是现今“神童”, 而每一个“神童”都首先是一个“记忆神 童”,没有一个好记忆能力,是极难在任何 领域有所成就。
世界上99%“神童”都是父母辛劳结晶,
是经后天父母实施了耐心而又得法教育和训
练。
发展心理学幼儿心理
第16页
不一样年纪阶段记忆能力经教育训练后发展水平
幼儿抽象思维初步发展主要表现在提问 类型改变和概念形成特点上。
儿童提问类型由大量“是什么”转变成 大量“为何”。
儿童早期取得概念几乎都是以经典事例 为依据。
幼儿掌握概念几乎都是以基本概念为主, 以后才发展上级概念和下级概念。
发展心理学幼儿心理
第19页
(三)幼儿期认知发展过程
1、由近到远。
2、由表到里。
特征:1、游戏对儿童心剪发展含有主要意义。 2、儿童游戏随年纪增加而改变。 3、儿童游戏含有社会性发展特征。
发展心理学幼儿心理
第3页
(二)游戏对儿童心剪发展意义
1、游戏是年幼儿童特殊生活活动方式;
2、游戏是他们认识周围环境、事物特征主 要活动;
3、发展各种心理活动主要路径;
4、自我实现主要伎俩;
5、个性和社会性发展一个最正确方式;
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幼儿心理

第二节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阶段

第二节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阶段

总结
唐山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儿童思维的发展阶段: 直观行动思维(0-3岁) 具体形象思维(3-6、7岁) 抽象逻辑思维 (6岁以后)
作业
唐山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简答: 1.思维的概念及特点: 2.儿童思维的发展阶段
唐山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谢谢!
形象性:依靠事物的形象进行思维 幼儿的头脑中充满着各种各样颜色和 形状等事物的生动形象。比如爷爷总是长 着白胡子,奶奶总是头发花白的;穿军装 的才是解放军;兔子总是“小白兔” 等。
唐山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明明的外婆叫他的舅舅“儿子”,明明笑个 不停,说:“舅舅都长胡须了,怎么能是儿子呢?” 明明说这句话,体现他依据什么来进行思维?
直观性:思维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感知 行动性:思维离不开自身的具体动作
唐山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二)具体形象思维(3~6、7岁左右)
3岁以后儿童逐渐可以摆脱对动作的依 赖,而依靠事物的具体形象来进行思维。这 标志着儿童的思维进入了具体形象思维的 阶段。
唐山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二、具体形象思维(3~6、7岁左右)
具体形象思维:儿童依靠事物在头脑 中的具体形象进行的思维。具体形象思维 是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
唐山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具体性:依靠具体的事物或事物表象进行思维 让幼儿算一下2+3等于几,幼儿感到困难,但 如果问2个苹果再加上3个苹果是几个苹果,幼儿就 会比较容易地回答这个问题。
唐山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明明的思维是依靠具体的、事物表面形象, 和自己的经验去判断,认为儿子总是小孩,不理 解“长了胡子的舅舅”也是”儿子”。这就是典 型的具体形象思维。
唐山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三、抽象逻辑思维(6、7岁以后)

第六章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习题答案

第六章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习题答案

第六章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一、名词解释1.直观行动思维:也称直观行动思维,指依靠对事物的感知,依靠人的动作来进行的思维。

直觉行动思维是最低水平的思维。

这种思维方式在2~3岁学前儿童身上表现最为突出。

2.具体形象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是指依靠事物的形象和表象来进行的思维。

是介于直觉行动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之间的一种过渡性的思维方式。

二、填空题1.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是直观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2.学前儿童的具体形象思维主要特点是表面性、具体性、形象性、绝对性、自我中心性、固定性。

3.直观行动思维的两个特征是_直观性与行动性、初步的间接性和概括性。

4.具体形象性是学前儿童思维的主要特征。

5.直观行动思维思维是以直观的、行动的方式进行的思维。

三、选择题1.学前儿童容易掌握代表实际物品的概念,如“小汽车”“飞机”等,不容易掌握比较抽象的概念如“交通工具”,这反映出学前儿童的思维具有__B_____特点A.表面性B.具体性C.形象性D.固定性2. 学前儿童常常“好心办坏事”,如将小鸡埋在沙土里,浇水。

这是学前儿童思维的 D 所致。

A.固定性B.片面性C.具体性D.经验性3.“爷爷总是长着白胡子,奶奶总是花白头发的”,反映学前儿童的思维具有____B___特点。

A.固定性B.形象性C.具体性D.经验性4.“月亮为什么有时胖,有时瘦呢?”“它有时听妈妈的话,好好吃饭;有时淘气,不好好吃饭。

”反映学前儿童的思维具有_D______特点A.固定性B.形象性C.具体性D.经验性5.学前儿童难以理解“反话”,说明学前儿童思维具有_A______特点A.固定性B.表面性C.具体性D.经验性6.两个小朋友在抢一个玩具,成人拿出一个同样的玩具,让他们各玩一个,学前儿童往往一时转不过来,谁都要原来的那一个。

反映学前儿童思维___D____特点A.表面性B.具体性C.形象性D.固定性7.学前儿童开始萌发抽象思维能力的时期是___D____。

第六章 幼儿心理发展

第六章  幼儿心理发展
第三节 幼儿认知的发展
一 幼儿感知的发展
二 幼儿注意的发展
三 幼儿记忆的发展
四 幼儿思维的发展
五 幼儿想像的发展
--------------------------
一 幼儿感知的发展
幼儿感觉的发展
各种感觉更加完善:视敏度不断提高;视觉的随意性增长;辨色能力增强;听觉感受性进一步发展;触摸觉与运动觉的细致性和准确性也有所增强.
五 儿童游戏的发展
从游戏的内容看:
游戏主题逐渐扩大.
游戏情节逐渐复杂.
从游戏的形式看:
从不能分配角色到自行分配角色.
从模仿性游戏——角色游戏、表演游戏——有规则的游戏.
游戏的时间也逐渐增长.
从个人游戏逐渐发展到合作游戏.
---------------------------------
各种感觉在认识事物中的地位的变化:视觉和听觉在各种感觉的发展中越来越占主导地位.
幼儿知觉的发展
空间知觉的发展:形状知觉、大小知觉、距离知觉、方位知觉都进一步发展.
时间知觉的发展:幼儿具有初步的时间观念,但常常需要和具体生活活动相联系;对时序的概念明显地受时间循环周期长短的影响; 4、5岁幼儿还常常分不清事物的空间关系和时间关系.幼儿期时间知觉的发展水平较低.
发展心理学
第六章 幼儿心理发展
第一节 幼儿生理的发展
第二节 幼儿游戏的发展
第三节 幼儿认知的发展
第四节 幼儿言语的发展
第五节 幼儿情绪与意志的发展
第六节 幼儿个性的初步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
---------------------------------
第一节 幼儿生理的发展

(完整版)第六章思维与想象(复习稿、练习与参考答案)

(完整版)第六章思维与想象(复习稿、练习与参考答案)

第六章思维与想象教学要求:1、了解思维和创造思维概念、思维的过程及思维的分类;2、掌握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影响解决问题的心理因素、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创造性思维在行为上的特征、良好的思维品质、青少年思维与想象的特点及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3、了解想象概念、想象的分类。

4、了解概念学习的有关知识。

第一节思维与想象概述一、思维的一般概念(一)什么是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和概括的反映,属于思维的高级阶段。

间接性和概括性是思维的主要特征。

(二)思维的过程(1)分析与综合分析是将反映的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

综合是把对象的各个部分按一定要求、线索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比较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反映对象的特征加以对照,确定其异同的思维操作活动。

(3)抽象与概括抽象是抽取出同类是事物的共同特征的操作活动。

概括是将抽象出来的特征推广到一类事物中去。

对鸟下定义:鸟是有羽毛、有翅膀、会飞的动物。

(下定义的过程体现了思维的抽象与概括)(三)思维的分类1.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根据所依据的中阶物分)(1)直观动作思维在思维过程中借助知觉和实际动作操作为媒介的思维。

(2)形象思维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来进行的思维。

(3)抽象思维借助语言为媒介,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

2.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根据思维探索目标的方向分)(1)聚合思维又叫求同思维,指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朝着同一个方向得出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

(2)发散思维又叫求异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

其主要特点是求异与创新。

3.直接思维与分析思维(根据思维的过程特点分)(1)直接思维是一种非逻辑性思维,它是人脑对于突然出现的新问题、新事物和新现象,能迅速理解并作出判断的思维方式。

(2)分析思维也叫做逻辑思维,它严格遵从逻辑规律,逐步进行分析与推导,最后得出合符逻辑的正确答案或作出合理的结论。

4.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根据思维的创新程度分)(1)常规思维指人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用惯常的方法、固定的模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幼儿打人的动作,常常没有控制,即使是大人, 不小心被一个幼儿打几下的时候也可能会觉得很 痛,甚至难以忍受。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儿童在进行这种思维的时候,只能反映自己动作 所能触及的具体事物,依靠动作思考,而不能离 开动作在动作之外思考,更不能计划自己的动作, 预见动作的效果。
1.直观行动思维依赖于一定的情境 2.直观行动思维离不开儿童自身的行动
判断可以分为两大类: 感知形式的直接判断和抽象形式的间接判断。 直接判断:即基于对事物的感知特征进行判断,不需要复杂 的思维加工。(一般认为直接判断并无复杂的思维活动参 加,是一种感知形式的判断) 间接判断:是根据事物的本质定义和事物的因果关系进行判 断,是以抽象形式进行的思维活动。(即需要一定的推理, 因为它反映的是事物之间的因果、时空、条件等联系。 ) 分析:“坏人给小孩吃糖果,小孩子会说叔叔是个好人” 是直接判断还是间接判断,你是如何判断的?

思维只在动作之中进行。
直觉行动性一
直觉行动性二
(二)具体形象思维(3~6、7岁左右) 【案例分析】分析以下案例,归纳学前儿童具 体形象思维的特点。

1.2+3=5的计算,幼儿虽然可以进行,但实 际上他们在计算的时候并非对抽象数字进行分 析综合,而是依靠头脑中再现的事物表象,如 2个苹果加上3个苹果,或者2个手指加上3个手 指,再数数结果是5个苹果或手指才算出结果 的。
(二)学前儿童判断能力的发展 判断是概念和概念之间的联系,是事物之间或事物与它们 的特征之间的联系的反映。判断的结果只有一种:肯定概 念或否定概念,即肯定与否定概念之间的联系。获得判断 主要通过推理,逻辑思维主要运用判断、推理进行。

在幼儿期,判断能力已有初步的发展。 【案例分析】一幼儿认为“汽车比飞机跑得快”。他说: “我坐在汽车里,看到天上的飞机飞得很慢。”如何看待 这一幼儿的判断?
2.问幼儿电灯和蜡烛有什么共同点,回答
往往是“都是白的,长的。”
具体形象思维有以下两个特点:具体性和形象性
3.产生 : 随着动作的熟练,一些动作(试误性的无效动作) 逐渐被压缩和省略,而由经验来代替。这样一些 表象就可以代替一些实际动作,遇到问题时就可 以不再试误,而是先在头脑中搜索表象,以便采 取相应有效的动作,这时,儿童不再依靠动作而 是依靠表象来思考。儿童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动作 开始分离,其内部表象已经可以支配外部行动。
四、思维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思维的发展是认识水平提高的标志 思维是认识活动的核心,是高级的认识过程,它 的发展本身就是认识过程有低级阶段发展到高级 阶段结果和证明。

(二)思维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幼儿情感、意志 和社会性的发展。 思维作为一种高级的认识活动,不仅对其他认识 活动的发展有推动和促进作用,还对幼儿的情绪 情感活动和意志活动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根据抽象水平,将儿童获得的概念分为上级概念、 基本概念、下级概念三个层次。
【研究结论】儿童最先 掌握的是基本概念, 由此出发,上行或下 行到掌握上、下级概 念。比如,“树”是 基本概念,“植物” 是上级概念,“松 树”、“柳树”是下 级概念。儿童先掌握 的是“树”,然后才 是更抽象或更具体些 的上、下级概念。 植物
第六章 第二节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思维是高级的认 识活动,是智力 的核心。
上节回顾: 请你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如何发展 幼儿的想象?
第一部分 思维概述


一、什么是思维 (一)定义 【自我分析】当你早晨醒来,推开窗门一看, 发现地面上湿漉漉的,你就会得出昨天已经下 过雨的结论。 思考并分析:这个认识活动与我们学习过的感 知觉和想象有什么不同?它是一种什么样的心 理过程? 小结:间接和概括;思维活动。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
从上表可以看出:7岁前的儿童大部分进行的是 直接判断,之后儿童大部分进行间接判断,6~7 岁判断发展显著,是两种判断变化的转折点。

2.判断内容的深入化 【案例分析】对斜坡上皮球滚落的原因,3~4岁 的儿童说:“(球)站不稳,没有脚”。 5~6岁 幼儿说:“球在斜面上滚下来,因为这儿有小山, 球是圆的,它就滚了。要是钩子,如果不是圆的, 就不会滚动了。” 幼儿的判断往往只反映事物的表面联系,随着年 龄的增长和经验的丰富,开始逐渐反映事物的内 在、本质联系。幼儿初期往往把直接观察到的物 体表面现象作为因果关系。



松树
柳树
梨树
(2)掌握概念的名称容易,真正掌握概念困难。 【案例分析】老师带孩子们去动物园,一边看猴 子、老虎、大象等,一边告诉他们这些都是动物。 回到班上,老师问孩子们“什么是动物”时,很 多幼儿都回答“是动物园里的,让小朋友看的”, “是狮子、老虎、大象……”。老师又告诉孩子们 “蝴蝶、蚂蚁也是动物”。很多孩子觉得奇怪, 老师又告诉他们“人也是动物“,孩子们更难理 解,甚至有的孩子争辩说“人是到动物园看动物 的,人怎么是动物呢,哪有把人关在笼子里让人 看的!”如何看待幼儿对“动物”这一概念的理 解?
幼儿判断的特点:

1.以直接判断为主,间接判断开始出现
学前儿童以直接判断为主。他们进行判断时,常 受知觉线索的左右,把直接观察到的事物的表面 现象或事物间偶然的外部联系,当作事物的本质 特征或规律性联系。 儿童判断发展的过程是一个由直接判断向间接判断 不断发展的长期过程。
随着年龄增长,其间接判断能力开始形成并有所 发展。我们从一项研究的结果就可以看出,具体 见下表。
感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应。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反应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反 应
感觉颜色鲜艳、芳 香扑鼻 知觉鲜花非常美丽 思维根据记忆推断 春天来了。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反 应
感知觉:红卫兵、毛泽东、林 彪、喊口号 思维:根据记忆推断出这是文 革时期的照片。

4.思维的具体形象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相对具体性 (2)不可逆性 (3)自我中心性 所谓的自我中心指主体在认识事物时,从自己的 身体、动作或观念出发,以自我为认识的起点或 原因的倾向,而不太能从客观事物本身的内在规 律以及他人的角度认识事物。 自我中心性的另一个表现:拟人性(泛灵论)
【案例分析】向幼儿讲述这样两件事:“明明正在看书, 听到妈妈在厨房里喊他,他不知有什么事要他帮忙,赶快 向厨房跑去。进门时,由于跑得太快,不小心撞倒了门旁 的椅子,上面放的10个杯子全摔碎了。”“另一个小孩叫 亮亮。有一天,妈妈出去买菜了,没在家,他赶忙爬上椅 子够柜子上的果酱吃。下来时,一不小心,碰掉了1个杯 子,摔碎了。”然后问他们:“如果你是妈妈,你批评谁 批评得厉害?为什么?”结果发现,年龄小的孩子倾向于 严厉批评明明,因为他摔了10个杯子,而6~7岁的儿童 中,已有相当一部分认为更应该批评亮亮,因为“他想偷 吃东西”,“明明摔了10个杯子,可是他是想快点给妈妈 帮忙,不小心碰的,不是想干坏事儿”。如何看待年龄小 的幼儿倾向于批评明明的现象?

三座山试验
(三)抽象逻辑思维(6、7岁以后) 4-5岁的儿童已经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 幼儿期,特别是5岁以后,明显地出现了抽象逻辑 思维的萌芽。这具体表现在分析、综合、比较、 概括等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概念的掌握、判断 和推理的形成,以及理解能力的发展等方面。

综上所述,幼儿期的思维主要处于具体形象思维 的水平,在整个幼儿期内,思维的特点又总是在 不断发展变化着的,体现了从直接行动思维向具 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趋势。

思维的间接性:指人们借助于一定的没接和知识 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
思维是对人脑客观事物的概括的 反应
概括为交通工具

思维的概括性: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 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加以概括。
二、思维的特点:概括性和间接性 1.概括性:指对同类事物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 规律性的反映。 2.间接性:以一定事物为媒介来反映那些不能直 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 【自我分析】出示黑板刷或其它物体,请你从感 知、记忆、思维和想象的角度反映它,其反映的 过程和内容分别有哪些?

3.学前儿童数概念的发展 学前儿童掌握数概念也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发展过程。 数概念的掌握是以事物的数量关系能从各种对象中抽出, 并和相应的数字建立联系为标志的。
学前儿童数概念发展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 (1)对数量的动作感知阶段(3岁左右)(会数数,但不会 用数的结果来表达事物的多少) (2)数词和物体数量间建立联系的阶段(4~5岁)(会用 数量表达事物的多少) (3)数的运算的初期阶段(5~7岁)(会进行具体形象的 基本的运算)
2.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 儿童对概念的掌握受其概括能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一般认为儿童概括能力的发展可以分为三种水平: 动作水平概括、形象水平概括和本质抽象水平的 概括,他们分别与三种思维方式相对应。 幼儿的概括能力主要属于形象水平,后期开始向 本质抽象水平发展,这就决定了他们掌握概念的 基本特点: (1)以掌握具体实物概念为主,向掌握抽象概念 发展(幼儿掌握的概念主要是日常的、具体的, 有关熟悉的物体和动作的)


二、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一)直观行动思维(0~3岁左右) 【案例分析】分析以下案例,归纳学前儿童直观 行动思维的特点。 1.澡盆里婴儿的戏水动作,只有当置身于澡盆里 面的时候,才会发生。当离开澡盆的时候,这种 动作就停止了,而且也很难在没有澡盆的时候复 现。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2.儿童作画常常事先没有目的,即先做后想,或 者边做边想,只有画出来之后才知道画的是什么。 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第二部分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性
一、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 (一)思维方式的变化 直观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 思维 (二)思维工具的变化 感知和动作----表象-----语词、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