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病例讨论
《生儿黄疸病例讨论》课件

黄疸的生理机制
解析黄疸与肝脏功能的关系。 探讨肝脏解毒和胆道排泄功能 的重要性。
黄疸的诊断
介绍黄疸的常见诊断方法和指 标。讨论实验室检查和临床评 估的重要性。
病因研究
探讨黄疸的潜在病因和触发因 素。了解最新的医学研究和发 现。
治疗方法与原则
分享黄疸的治疗方法和治疗原则。引导听众更好地了解如何有效管理黄疸,提供患者最佳护理。
结论 展望
总结病例讨论的关键发现和病情解决方案。强 调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
探讨黄疸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鼓 励听众参与推动黄疸医学的进步。
1
新生儿黄疸
讨论新生儿黄疸的常见病因和症状。探索早期发现和干预的重要性。
2
成人黄疸
了解成人黄疸的不同类型和病因。讨论其与其他健康问题的关联。
3
特殊人群
探讨特殊人群,如孕妇和老年人,可能出现的黄疸病例。了解对他们的适当处理策略。
案例分析
通过详细的病例分析,深入研究黄疸患者的具体情况。分析不同病例的共同点和差异,以及诊断 的关键因素。
新生儿A
探讨新生儿A的黄疸病例。分析其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成人B
研究成人B的黄疸病例。了解其病史、病因和其他相关因素。
特殊病例C
分析特殊病例C的黄疸情况。探讨该病例与潜在遗传因素之间的关联。
病因与诊断
深入了解黄疸的病因和诊断方法。探讨不同病因背后的生理机制,以及如何判断黄疸的严重程度和类型。
黄疸病例统计
分析最新的黄疸病例数据,探 讨其发生率和趋势。了解不同 人群中黄疸的普遍程度。
黄疸检测
新生儿检查
介绍各种黄疸检测方法和工具。 探讨其有效性和适用性,以便 更好地诊断和治疗黄疸。
《生儿黄疸病例讨论》课件

黄疸的病因与病理生理
病因
新生儿溶血、先天性胆道闭锁、 肝炎综合征、先天性代谢性疾病 等。
病理生理
新生儿肝脏功能不健全,胆红素 代谢能力较弱;同时,新生儿肠 道菌群尚未完全建立,影响胆红 素的排泄。
黄疸的症状与诊断
症状
皮肤、巩膜黄染,严重时可累及全身组织;可能出现喂养困难、嗜睡、尖叫等 症状。
诊断
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研究方法
临床研究
实验研究
通过观察和比较新生儿黄疸患者的临床表 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和治疗反应,评估现 有诊断和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利用动物模型和细胞培养技术,研究新生 儿黄疸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过程,探索 新的治疗靶点和药物。
流行病学调查
遗传学研究
通过大规模的调查和数据分析,了解新生 儿黄疸的分布和影响因素,评估其社会经 济负担和预防策略效果。
研究新生儿黄疸的遗传因素和基因变异情 况,为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依据。
研究成果与展望
目前已经取得了一些关于新生儿黄疸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的研究成果 ,提高了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新技术的应用,未来有望发现更多关于新生儿黄疸的新知识和治 疗新方法,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发病率。
生儿黄疸病例讨论
目录
• 黄疸概述 • 生儿黄疸病例分析 • 生儿黄疸预防与控制 • 黄疸治疗新技术与新进展 • 黄疸研究展望
01
黄疸概述
血液 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表现为皮肤、巩 膜等组织黄染的症状。
分类
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 疸通常在出生后2-3天出现,一周内自 行消退;病理性黄疸出现时间早、持 续时间长,可能伴随其他症状。
观察皮肤黄染程度,检测血清胆红素水平,必要时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和影像 学检查。
《生儿黄疸病例讨论》课件

目录
• 黄疸概述 • 新生儿黄疸 • 病例介绍 • 病例讨论 • 总结与展望
01
黄疸概述
黄疸的定义与分类
总结词
黄疸是指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皮肤、巩膜和黏膜发黄的症状。黄疸可根据病因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
详细描述
黄疸是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进而引起皮肤、巩膜和黏膜发黄。根据病因,黄疸可分 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通常在新生儿出生后2-3天出现,一周左右消退,而病理性黄疸持续时 间长,可能伴随其他症状。
黄疸的症状与体征
总结词
黄疸的症状主要包括皮肤、巩膜和黏膜发黄,可伴有 发热、呕吐、腹痛等症状。体征主要包括皮肤黄染、 肝肿大、大便颜色改变等。
详细描述
黄疸的主要症状是皮肤、巩膜和黏膜发黄,有时可伴 有发热、呕吐、腹痛等症状。体征方面,皮肤黄染是 最明显的表现,根据黄疸程度可分为浅黄至深黄色。 肝脏肿大可能出现在肝炎性黄疸中,大便颜色改变也 是黄疸的重要体征之一,如变浅或变白。此外,不同 病因引起的黄疸可能伴有其他相关症状和体征,如溶 血性黄疸可能伴有贫血、肝脾肿大等症状。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与预防
治疗
针对病理性黄疸,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如停止母乳、蓝光 照射、药物治疗等。对于严重的高胆红素血症,需要进行换 血治疗。
预防
对于生理性黄疸,可以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如多吃多排、 晒太阳等。对于病理性黄疸,需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预 防并发症的发生。
03
病例介绍
病例一:新生儿溶血性黄疸
总结词
由母子血型不合导致的新生儿溶血,引发黄疸。
诊断依据
根据新生儿出生后出现的黄疸症状,结合实验室 检查发现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且存在母子血型 不合的情况。
黄疸-病例讨论

• 治疗:药物予以苦参碱、维生素护肝退黄,同时
加用中药利湿褪黄。 • 讨论:诊断?
常。6-28复查肝肾功能:总胆红素86.5umol/l,直接胆
红素23.8umol/l,间接胆红素62.7umol/l,碱性磷酸酶 277U/L,腺苷脱氨酶16U/L,尿酸487umol/l;腹部彩超 :肝胆胰脾未见明显异常。
• 既往史:无特殊。
• 个人史:顺产,母乳喂养,有1月左右新生儿黄疸
史。父母体健,独生子女。
黄疸原因待查
• 患者,男性,13岁,未婚.
• 城关镇黎明村,学生。源自• 主诉:全身皮肤巩膜黄染半年。
• 入院时间:2104年7月3日9时10分
• 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全身皮肤巩膜黄染,尿色偏 深,无恶心呕吐及反酸嗳气,进食油腻食物后无明显不适 ,无腹胀腹痛及解陶土色便,未重视治疗。上述症状逐渐
• 体格检查:神志清,精神偏软,T:37.0℃,P:
94次/分,R:18次/分,BP:110/60mmHg。 皮肤巩膜黄染明显,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 两肺呼吸音清,未及干湿性啰音,心率94次/分, 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肝脾肋下未 及,右侧季肋部压痛明显,墨菲氏征+,胆囊未 及肿大,双下肢无浮肿,四肢肌力正常。
加重,稍感乏力,胃纳下降,消瘦明显,体重下降3-4kg
。于2014-6-21至我院门诊就诊,查血常规示:红细胞 4.19*10^12/l,血红蛋白128g/l,白细胞6.3*10^9/l, 中性粒细胞54.3%,血小板111*10^9/l;
• 肝肾功能:总胆红素103.6umol/l,直接胆红素 27.5umol/l,间接胆红素76.1umol/l,碱性磷酸酶 269U/L,腺苷脱氨酶16U/L,尿酸561umol/l;尿常规正
新生儿黄疸病例讨论幻灯片课件

1
例1 早期黄疸
第1胎足月儿,顺产无窒息,体重3200g, 生后母乳喂养。第2d出现黄疸,第3d加 重,测皮肤胆红素14mg/dl。患儿精神好 吸吮有力,大便黄,尿不黄。 查体:除黄疸外无其他阳性体征。
思考:1. 诊断及鉴别诊断 2. 需作哪些实验室检查 3. 怎样治疗 4. 何时转院
血常规: 正常:1~3d:Hb 184178 g/L,
HCT 0.58 0.56 多血:RBC破坏多,胆红素产量增加 贫血:<14.5 g/dl,溶血病? 本例:Hb 170 g/L,HCT 0.54 母子血型:母O型,子B型 母/子血送血站查: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 T.)
本例:ABO溶血病?
9
血型抗体
* 天然抗体 IgM
RBC 抗原:A型 B型 O型 AB型 血清抗体: 抗B 抗A 抗A、B (–) B型 + O型(抗A、B)→ 凝集(溶血)
给血者 受血者
本例:胎儿B 母(胎盘)O Ig免疫抗体 IgG
(分子量小,可通过胎盘)
母O型← 胎盘← 胎儿B型(RBC) IgG抗A抗B↗↘IgG抗B被血型物质中和
(菌、疫苗、胎儿) 致敏RBC 经多次刺激发生溶血
]
[
]
[
11
Coombs test 红细胞凝集反应示意图
1
+
→
凝
2
+
→
不凝
凝
↑
1 天然抗体(完全抗体) IgM 2 免疫抗体(不完全抗体)IgG
抗人球蛋白抗体 (完全)
12
ABO溶血病的诊断
直接Coombs 试验 阳性 子RBC + 抗人球蛋白血清 凝 间接Coombs 试验 阳性 母血清+ORhD RBC +抗人球蛋白血清 凝
新生儿黄疸大病历—6床doc

入院记录姓名:*** 家长姓名:***性别:男家庭住址:******出生地:甘肃民勤可靠程度:可靠籍贯:入院日期:2015-6-23-16:00民族:汉族记录日期:2015-6-23-16:30主诉:皮肤黄染20余天,部流脓半天。
现病史:患儿系第二胎,第二产,母孕期无特殊疾病史,无有毒有害物接触史,孕39+5周顺产,生于我院产科,分娩过程顺利,羊水II度污染,无脐带绕颈,胎盘无异常,无胎儿窘迫史,否认产伤史、窒息史(Apgar评分1分钟9分,5分钟10分),出生体重3500克,生后30分钟内开奶,母乳喂养,吃奶量正常。
于入院前20天(生后第3天)无明显诱因出现颜面部皮肤轻微黄染,4-7天皮肤黄染逐渐波及全身,10左右黄染渐退,无哭声高尖、嗜睡、呕吐、大便发白、腹泻等症状;第6天脐带结痂处有少量渗血,在妇幼保健院产科就诊,给予稀碘液涂擦,嘱家属每日做2次脐护,有异常及时复诊。
入院前半天患儿哭闹,黄疸加重,母亲发现患儿脐部流脓,急来就诊,以“1、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新生儿脐炎”收住。
患儿自出生以来意识清,精神反应可,食奶正常,体温正常,无嗜睡、惊厥、易激惹,大小便正常。
流行病史:无明确肝炎病人接触史,无结核等传染病密切接触史,无外伤、手术史及输血史,无药物过敏史。
过去史:母孕期体健,无结核等急慢性传染病接触史。
开始喂奶时间:生后30分钟内,按需哺乳。
母乳喂养,排便时间:生后1小时。
卡介苗、乙肝疫苗已接种。
个人史:生于**妇幼保健院,第二胎,第二产,孕39+5周,自然分娩,无窒息史,出生体重3500克,1分钟阿氏评分9分,5分钟阿氏评10分。
家族史:父亲***,年龄26岁,常年在本县区打工,身体健康,血型不详。
母亲***,年龄27岁,务农,血型B型,身体健康,非近亲结婚。
母妊娠期体健,孕期无宠物接触史,无感染发热史,无药物过敏及服药史,无吸烟、吸毒及冶游史。
母妊娠2次,同胞兄出生因先天发育畸形,放弃治疗。
精彩病例讨论荟萃

第一期黄疸原因待查患儿,男,5天,因“身目黄染4天,嗜睡1天,抽搐2次”入院。
起病后无发热、气促、口吐泡沫。
G3P3,足月顺产,上有2姐,无类似病史,母血型:“O”型。
PE:T 37℃,R 40次/分,P120次/分,Wt 3kg 。
嗜睡,呼吸尚顺,双侧巩膜重度黄染,全身皮肤中度黄染,面色苍黄,前囟2×2cm2,平,稍紧张,心肺无异常。
腹软,肝右肋下2.5cm,质中,脾左肋下未及。
脐干洁。
四肢肌张力下降,拥抱、握持反射未引出,吸吮反射存在。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Hb 130g/L,RBC 3.5×1012/L,WBC 15×109/L,PLT 150×109/L,Ret:0.015。
血型:A.肝功能:AST15u/L,ALT30u/L,总胆红素536umol/L,直胆10umol/L,间胆526umol/L。
根据以上资料:试写出本病可能的诊断、诊断依据、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案。
红雪莲:一、诊断:新生儿溶血症(ABO血型不和)二、诊断依据:母血型:“O”型,患儿血型:“A”型,出生第二天出现身目黄染,嗜睡抽搐口吐泡沫(说明已有胆红素脑病)。
查体:双侧巩膜重度黄染,全身皮肤中度黄染,面色苍黄。
肝大。
总胆红素536umol/L,直胆10umol/L,间胆526umol/L。
三、鉴别诊断:新生儿溶血症要和生理性黄疸、母乳性黄疸、新生儿败血症、蚕豆病和新生儿肝炎相鉴别。
1、新生儿黄疸:一般出生后2-3天才出现黄疸,比较轻无不适表现,第4-6天黄疸最明显,一般10-14天黄疸消退,早产儿可能延至第3-4周消退。
血清胆红素稍高。
2、母乳性黄疸出现的时间与新生儿黄疸相似,孩子一般情况好,肝功能正常。
3、新生儿败血症:除黄疸外,往往有寒战、高热、中毒症状明显,皮肤往往有瘀点瘀斑。
4、蚕豆病:家族中有蚕豆病史,通常于进食蚕豆后24~48小时内发病。
5、新生儿肝炎:出生后数天至数周内才出现黄疸、大便颜色变浅、肝脏肿大质稍硬、乙肝表面抗原阳性。
黄疸病例分析与讨论

黄疸病例分析与讨论黄疸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通常表现为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
黄疸的出现可以是多种疾病的表现,包括肝脏疾病、胆道疾病和血液疾病等。
本文将对黄疸病例进行分析与讨论。
病例分析病人信息- 性别:女性- 年龄:50岁- 主诉:皮肤发黄、尿液变深- 病史:无明显的肝脏疾病或胆道疾病病史体格检查- 皮肤:明显黄疸- 巩膜:黄染- 脾脏:无明显增大- 腹部:无压痛或包块检查结果- 血液检查:- 肝功能检查- 谷草转氨酶(ALT):轻度升高- 谷丙转氨酶(AST):轻度升高- 总胆红素:显著升高- 直接胆红素:显著升高- 血液常规检查- 血红蛋白:正常- 血小板计数:正常- 白细胞计数:正常- 凝血功能检查:正常- 腹部超声检查:肝、胆、胰无明显异常讨论根据病例分析,该病人出现了明显的黄疸症状,同时血液检查结果显示肝功能异常。
结合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我们可以初步判断该病人可能患有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
常见的病因包括肝内胆汁淤积、肝细胞性损伤、胆道梗阻等。
进一步的诊断需要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如贫血引起的溶血性黄疸、药物性肝损伤等。
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进一步的检查可以帮助确定病因。
治疗方面,针对不同的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例如,对于肝内胆汁淤积引起的黄疸,可以考虑使用胆汁酸类药物来促进胆汁排泄。
对于胆道梗阻引起的黄疸,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总结而言,黄疸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病因复杂多样。
对于黄疸病例的分析与讨论,需要综合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检查结果,以确定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ST (U/L)
29 37 32 29 35
AKP (U/L)
GGT (U/L)
313.4
15.4
07.29
81.90
11.60
7.1
18
33
• 血生化:
辅助检查
肾功能心肌酶电解质、免疫五项正常; 抗O、RF(-);溶血全套(-); 铜蓝蛋白测定205.4mg/L; • 病原学: 肝炎全套(-);乙肝两对半:乙肝病毒表面抗体 (+),余阴性; 巨细胞病毒-DNA(-)、TORCH均正常。
102 112
223 206 0.8 7.48
07.22 5.49
07.26 07.29 8.72 7.50
59.0
50.2 58.2
31.9
41.6 32.9
3.44
3.81 3.57
101
110 105
181
214 207
8.32
8.10 8.19
辅助检查
肝功能
日期
06.07 07.05 07.19 07.22 07.26 TBIL DBIL ALT (umol (umo TBA (U/L) /L) l/L) 157.5 140.20 145.40 67.60 96.60 18.1 28.60 15.50 17.70 14.20 1.10 4.9 4.7 10 17 23 14 14
进一步检查
梗阻性 (有胆管扩张)
肝外梗阻性: 肝内梗阻性: 病毒性肝炎、 肝内胆管泥沙样 药物性肝病 结石、原发性肝 癌、华支睾吸虫 等
获得性肝内胆 汁淤积:病毒 性肝炎、药物 性肝病
遗传性肝内胆 汁淤积:良性 复发性肝内胆 汁淤积
分类--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
结合胆红素血症
血清酶学检测 肝细胞性 胆汁淤积性 遗传性
变
的相关症状、大便多 呈陶土样)
炎、肝硬化、肝癌等)
分类--非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
非结合胆红素血症(非结合胆红素占80-85%)
血液学检查
溶血性
(有贫血、脾大、HGB↓、RET%↑,骨 髓增生像)
遗传性溶血性贫血 红细胞膜缺陷、红 细胞酶缺乏、珠蛋 白结构异常和合成 障碍 获得性溶血性 贫血免疫、微 血管病变、感 染、物理、化 学等
病例讨论
PICU
• 患儿,女,9岁
• 主诉:发现皮肤黄染1月余
• 既往有蚕豆病病史(出生1月时浙江某医院
诊断,未发病)。
• 现病史:患儿1月余前因腹痛于2016-06-07在津市
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无发热、呕吐、腹泻等其
他不适,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住院期间医生
发现患儿皮肤巩膜明显黄染,予小苏打治疗后, 黄疸有所消退,于2016-06-10出院,出院后仍可 见皮肤巩膜黄染,无明显加重,为求进一步诊治, 遂来我院,门诊以“黄疸查因”收住我科,患儿 起病以来精神食欲睡眠一般,大小便正常,体重 无明显变化。
非溶血性
(无贫血)
UGT基因变异
(Gilbert 综合 症,Crigler-
其它(药物、 禁食状态、心 脏外科手术等)
Najjar综合症
分类--非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
非结合胆红素血症(非结合胆红素占80-85%)
血液学检查
溶血性
(有贫血、脾大、HGB↓、RET%↑、骨 髓增生像)
按病程: 急性溶血 慢性溶血 按病因: 先天性溶血性黄疸 后天获得性溶血性黄疸
• 体查:T 36.7℃,HR 106次/分,R 20次/分,WT
21.5kg,营养发育可,神情,精神可,全身无皮
疹及出血点,全身皮肤及巩膜轻度黄染,颈部淋
巴结未扪及肿大,口唇无发绀,鼻翼无煽动,咽
不充血,呼吸不促,未见三凹征,双肺呼吸音清,
未闻及明显啰音,心率106次/分,心律齐,未闻
及明显杂音,腹平软,肝肋下2cm,质软,脾肋
该患儿无发热、皮肤瘙痒、呕吐等症状,家族史无 (以 ALT/AST增高为主, (有AKP/GGT增高, (Dubin- johnson 异常,实验室检查ALT 、AST、 AKP、GGT 均正常,肝 多由引起肝细胞损害 多有皮肤瘙痒、有引 综合症、 Rotor综
原发病的表现,如病 合症,有家族史) 炎全套(-)、CMV起胆汁淤积原发病因 (-),影像学检查未见器质性改 毒性肝炎、药物性肝
布不少,未见明显异常形态红细胞。
影像学检查
• 肝胆脾胰腹腔彩超示肝肋下12mm,脾肋下
15mm,肠腔积气。
• MRI肝胆平扫+增强+水成像示脾大。
• 头部MRI平扫未见异常。
病例总结
• 大龄女性儿童,慢性病程; • 临床表现:黄疸、腹痛(不明显)、肝脾肿大 • 辅助检查:轻度贫血、网织红比例升高、总胆 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 (+/-) • 地贫基因、骨髓检测(-) • 腹部影响检测未见外科改变
是哪种 黄 疸
胆红素代谢途径
分类
非结合胆红素(肝前 性)
结合胆红素(肝后性)
结合胆红素(主)+非结 合胆红素(肝细胞性)
分类--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
结合胆红素血症
血清酶学检测 肝细胞性 胆汁淤积性 遗传性 (Dubin- johnson 综合症、Rotor综 合症 非梗阻性 (无胆管扩张)
(以ALT/AST增高为主) (以ALP/GGT增高为主)
非溶血性
(无贫血)
UGT基因变异
(Gilbert 综合 症,Crigler-
其它(药物、 禁食状态、心 脏外科手术等)
Najjar综合症
• 血管内溶血:是红细胞直接在血循环中破
裂,红细胞的内容(血红蛋白)直接被释
红蛋白尿,多见于血型不合的
输血、输注低渗溶液。
下5.5cm,质韧。肠鸣音正常,四肢尚温。神经系 统病理征未引出。
血常规
WBC 日期 (109/L) N%
辅助检查
L%
RBC (1012/L )
HB (g/L)
CRP PLT (mg/ (109/L) L)
RET %
06.07 11.13 73.40 19.80 07.19 8.75 65.0 26.6 3.78
诊断思路
是不是 黄 疸
黄疸:(血清) 总胆红素( TB ) > 34.2 mol/L (2.0mg/dl) 隐性黄疸 总胆红素( TB ) 17.1-34.2 mol/L(1.0-2.0mg/dl) 假性黄疸 总胆红素( TB )
正常
食物、药物、脂肪堆积
该患儿最低TB 81.90 mol/L
辅助检查
• 血沉、PCT、甲状腺功能、G-6-PD酶、大便常规+隐 血、尿常规正常;尿筛查(-); • 血型A、Rh(+);Coombs’(-); • 地贫血清蛋白电泳无异常;地中海基因检测α基因 未见异常; • 骨髓细胞学检查提示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粒系活跃,
红系增生相,内、外铁不少,巨核细胞及血小板分
PNH:多为慢性病程,有贫血、睡眠后血红蛋白尿加 重,可伴有全血细胞减少,尿隐血及含铁血黄素 (+),CD55、CD59表达减少 自身免疫性溶血:多为慢性病程,有贫血、肝脾大,
后天性
无血红蛋白尿,Coomb实验(+)
脾功能亢进:多为慢性病程,有贫血、肝脾大,无血
红蛋白尿
感染、药物、物理及化学毒素等引起
• 慢性血管内溶血可有含铁血黄素尿。 PNH。
红细胞膜异常: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多为慢 性病程,主要有贫血、黄疸、脾大三大表现,血涂片 可见异性红细胞、红细胞脆性实验(+)
血红蛋白合成与结构异常:如地中海贫血,多为慢性
先天性
病程,可有贫血、黄疸、肝脾大,但多为小细胞低色 素贫性贫血 红细胞酶异常:如G-6-PD酶缺乏,多为急性起病、有 诱因,有厌食、恶心、黄疸等表现,重者有腰痛、血 红蛋白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