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管综合征诊断标准
腕管综合征临床路径

腕管综合征临床路径XXX手足外科腕管综合征临床路径一、手足外科腕管综合征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适用于首次诊断为腕管综合征(ICD-10编码:M67.401),需要进行腕管切开、正中神经探查、松解术(ICD-9编码:727.403)的患者。
二)入院标准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手外科学分册》(第1版,XXX编著,XXX)、《手外科学》(第3版,XXX,XXX著)、《坎贝尔骨科手术学》(第11版,XXX,XXX译)的相关资料,符合以下条件的患者可以入院:1.病史:好发于40-60岁的女性。
手部麻木,以桡侧三指为主,抓车把、捏筷子无力。
有夜间麻醒史,甩手后缓解,严重者可放射至前臂。
2.诊断要点:1)屈腕试验(Phalen试验)、反屈腕试验阳性。
2)叩击试验(Tinel征):用手指轻扣腕掌部,如出现沿正中神经分布区异常感者为阳性。
3.查体:手部麻木,以桡侧三指为主,对掌活动差,拇短展肌萎缩。
晚期可有大鱼际肌明显萎缩,拇指对掌功能受限。
4.辅助检查:腕部正侧位X线片未见明显异常;肘部浅表肿物彩超示正中神经卡压;肌电图检查,早期病例可用肌电图检查,以帮助确定诊断。
神经传导速度可减慢,拇短展肌收缩力减弱。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手外科学分册》(第1版,XXX编著,XXX)、《手外科手术学》(XXX,XXX等著)、《坎贝尔骨科手术学》(第11版,XXX,XXX译)的相关资料,腕管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
1.非手术治疗:给予神经营养药物、制动、局封及物理治疗等。
2.手术治疗:a.腕管切开、正中神经探查松解、肿物切除术。
b.经内镜腕管松解减压术。
腕管切开正中神经探查松解、肿物切除术的适应症包括:1)手麻痛,夜间麻醒,影响工作生活者。
2)桡侧3个半手指痛觉减退或手指感觉完全丧失者。
3)鱼际肌有萎缩,拇对掌肌力减弱或不能者。
4)电生理提示正中神经腕部卡压者。
5)正规保守治疗1个月无效、患者坚决要求手术者。
腕管综合征演示课件

易感人群与发病率
易感人群
长期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的人群,以及从事重复性手腕活动的工作者,如 打字员、钢琴家、装配工等。此外,孕妇和糖尿病患者也较易患上腕管综合征。
发病率
随着电子设备的普及和人们工作方式的改变,腕管综合征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具 体发病率因地区和人群而异,但总体呈上升趋势。
02
诊断方法与标准
物理治疗
如热敷、冷敷、电疗等,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和肿胀。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病例,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切开腕管减压等。术后需 进行康复训练,恢复手部功能。
05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知识普及和宣传教育工作
腕管综合征的基本知识
向患者普及腕管综合征的定义、症状、原因、诊断和治疗 方法等基本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
03
治疗方案与措施
非手术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神经 营养药物等,缓解疼痛和 麻木等不适感。
物理治疗
如超声波、激光、电疗等 ,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减轻水肿和炎症。
腕部固定
使用支具或石膏将腕部固 定于中立位,避免过度屈 伸,以减轻症状。
手术治疗方法及适应症
腕管切开减压术
通过切开腕管,松解受压的正中神经 ,适用于症状严重、非手术治疗无效 的患者。
探索了多种治疗方法
我们系统评估了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多种治疗方法的优劣,为患者提供了个 性化的治疗建议。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01
智能化诊断和治疗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腕管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将更加智
能化,例如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实现自动诊断、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等
。
02
跨学科合作
早期腕管综合征的电生理指标比较

早期腕管综合征的电生理指标比较王扬扬;田东【摘要】目的:分析诊断早期腕管综合征的电生理指标,比较其敏感性.方法:对临床诊断为早期腕管综合征、正中神经远端运动电位潜伏期(distal motorlatency,DML)<4.5ms的患者50例60侧,测定正中神经、尺神经环指-腕的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潜伏期差值,正中神经、桡神经拇指-腕的SNAP潜伏期差值,以及正中神经节段检查两点间潜伏期差值,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正中神经、尺神经环指-腕的SNAP潜伏期差值异常(≥0.4ms)者58侧,达96.6%;正中神经、桡神经拇指-腕的SNAP潜伏期差值异常(≥0.4ms)者40侧,达80%;正中神经节段检查两点间潜伏期差值异常(≥0.4ms)者25侧,达41.6%.结论:正中神经、尺神经环指-腕的SNAP潜伏期差值异常是早期腕管综合征最敏感的指标.【期刊名称】《现代电生理学杂志》【年(卷),期】2013(020)001【总页数】3页(P3-5)【关键词】腕管综合征;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作者】王扬扬;田东【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外科肌电图室 441000【正文语种】中文腕管综合征是周围神经卡压中最常见的一种,发病率很高,严重者肌肉萎缩,影响手功能。
如果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其预后很好。
但若延误治疗,则肌肉萎缩者很难恢复,会遗留功能障碍,造成残疾,影响工作和生活。
在对腕管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中,神经电生理检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们检测了2012年1月~12月50例(60侧)早期腕管综合征的患者,比较相关的早期指标,以期寻找一种最敏感最可靠的指标。
资料和方法一、一般资料本组50例(60侧),男10例(10侧),女40例(50侧),年龄48~68岁,平均年龄56.7岁。
均为2012年1月~12月间在上海华山医院就诊的患者,根据1985年日本槟田法分型标准,均诊断为早期腕管综合征,且常规神经电生理检测正中神经DML<4.5ms[1]。
腕管综合征

• 3、如果证实有更广泛的无力,没有感觉症状和 体征,在诊断中须考虑运动神经元病和多灶'性运 动神经病。
2021/5/27
25
• 4 、因为 CTS通常是双侧的,而且患者经 常认为所有5 个手指均受累。 这种情况特 别容易出现在糖尿病患者中, 他们并没有
多见。CTS的发生与透析开始的年龄、持续时间等因素有关。在CTS
的病人中发现淀粉样蛋白(2-巨球蛋白)水平升高,它可沉积在腱
2021/鞘5/27引起CTS。
8
病因
4.家族性CTS (1)家族性淀粉样变性 (2)遗传性压迫易感性周围神经病 (3)粘多糖沉积症 (4)原发家族性CTS,不伴其它系统性病
2021/5/27
19
2021/5/27
20
• 电生理检查有一些明显的局限性,肢体温 度过低,不能识别正常的解剖变异或技术 误差可造成假阳性结果。 对于正常值边缘 的结果不能过度解释。 在理想情况下, 2
• 个相关参数的异常可作为结论性诊断。假
• 阴性结果也可能出现,有 1 0% 的具有强烈
• 提示 CTS 病史的患者电诊断评估结果是正
2021/5/27
17
EMG
• 拇短展肌神经源性损害,伴有或不伴有自 发电位
• 小指展肌正常。
2021/5/27
18
NCV
• 正中SCV、波幅;ML和波幅 • 尺N和桡N的SCV和ML正常 • 轻者ML正常,只表现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约占
75%)。CTS的严重程度与正中神经SCV和ML改变的程 度有关,后者是手术的指征。手术后随诊情况。
• CTS的病人在正中神经的传到上有阳性的结果发 现,而尺神经的检测是正常的。
腕管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腕管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腕管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主要特征是由腕部结构性损伤引起的疼痛,活动障碍和肌肉功能障碍。
诊断标准
根据国际研究结果,诊断CTS的标准包括:
1. 临床症状:
(1)长时间使用电脑或其他会引起腕管易损的活动时出现的腕部疼痛。
(2)晚上睡眠时出现的腕疼痛、抽筋症状以及晨起时出现的肌肉疼痛。
(3)感觉障碍,比如刺激性感觉、抽筋以及肿胀感等。
2. 临床诊断:
(1)电生理检查:电生理检查是诊断CTS的重要程序,在检查中可以显示肌肉功能障碍及神经损伤的存在。
(2)腕部CT/MRI扫描:通过CT扫描可以确定腕管的结构稳定性及是否存在异常的软组织或骨骼病变等情况。
(3)其他相关检查:包括X线片、动脉超声等。
3. 病史:
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调查,以了解其是否有以下任何情况:(1)长期使用电脑或手机;
(2)母体发育不良;
(3)经历过流行性疾病;(4)存在外伤史、关节炎史;(5)曾经接受过手术治疗。
腕管综合征讲课PPT课件

其他疗法
物理疗法:如超 声波、电疗等, 可缓解疼痛和炎 症。
针灸疗法:通过 刺激穴位,调节 身体气血,缓解 症状。
推拿按摩:通过 手法按摩,缓解 肌肉紧张和疼痛。
药物治疗:口服 或外用药物,消 炎止痛,缓解症 状。
治疗进展
物理治疗:热敷、冷敷、电 疗等
药物治疗:消炎止痛药、局 部注射糖皮质激素等
日常保健
保持正确的姿势:避免长时间低头、弯腰、跷二郎腿等不良姿势,保持正确的坐、站、 卧姿势,以减轻手腕和肩颈部的压力。
手腕部放松:适时休息,每隔一段时间就做一些手腕部放松的动作,如甩手、握拳等。
合理使用手腕:避免过度使用手腕,如频繁使用鼠标、键盘等,适当调整工作节奏,让 手腕得到充分休息。
适当锻炼:进行一些针对性的锻炼,如腕部肌肉锻炼、手指灵活性锻炼等,增强手腕和 肩颈部的肌肉力量和灵活性。
诊断标准
症状:手部和腕部麻木、疼痛、无力等 物理检查:可能出现手腕部压痛、感觉异常等 神经传导检查:正中神经在腕管处受压,传导速度减慢 诊断依据:结合症状、体征和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PART 3
腕管综合征的病因与病理
病因分析
腕管内压力增高
腕管内软组织损伤
腕管内肿瘤
腕管内感染
病理变化
腕管内压力升高
腕管综合征:由于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到压迫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如手部麻木、无力等。
手指关节炎:由于关节退行性变或长期重复某种动作,如打字、使用鼠标等,导致关节炎症。
PART 4
腕管综合征的治疗方法
非手术治疗
休息和制动 冷敷和热敷 药物治疗 支具固定
手术治疗
手术目的:解除正中神经压迫,恢复手指功能 手术方式:切开腕横韧带,松解正中神经 手术效果:大多数患者术后疼痛和麻木感明显缓解 注意事项:手术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术后需进行康复训练
腕管综合征

占位性病变的,症状较重的。
1
2 3
宣教:休息或更换职业
腕部操: 腕夹板: 价格低廉、并収症少
轻、中度CTS 可首选夜晚夹板固定 定于中立位效果最佳
4
药物治疗:口服类固醇药物或打封闭
5 理 疗:
超声波治疗:提高手部深部组织温度,扩张手部血管,
使氧运输到损伤组织,加速受损组织的愈合。
红外线灯治疗:掌心向上,照射距离20~30 cm,使
轻微(MIN)
颈椎病(神经根型):有腕上症状, Phalen征
阴性。
胸廓出口综合征:臂丛神经压迫所致,有手臂
内侧感觉异常,麻木痛;手指和手的尺神经分布 区出现症状;可有锁骨下血管的压迫症状。
保守治疗:适合于症状轻、病程短、全身情况不允许
手术的患者。
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2周无效,急性的CTS,腕管内
运动束压迫症状
(motor fascicle comp ression, MFC)
SFC早于MFC
诱因及缓解因素
拇、示、中指有感觉异常 大鱼际肌萎缩 拇指对掌无力
Tinel征
Phalen征
反Phalen征
腕管压迫实验
X光片:了解腕骨情况 MRI:有助于CTS的病因学诊断 超声检查:测量正中神经横截面 神经传导检测:被大多数学者视为诊断CTS的金标准 肌电图:出现失神经电位和(或)运动单位电位平均时限
延长
根据病史
症状 体查 基本可诊断
目前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
Hale Waihona Puke 正中神经支配的拇指、示指、中指出现感觉异常;
疼痛, 偶尔疼痛会向前臂、肘关节或肩关节放射,尺神经分 布区感觉迟钝;
腕管综合征指南

腕管综合征的病 因:常见病因包 括腕管内软组织 肿胀、腱鞘囊肿、 脂肪瘤等,也可 能与职业、内分 泌失调等因素有
关。
病因与病理
病因:腕管内压 力增高导致正中 神经受压
病理:神经卡压 导致手部麻木、 疼痛等症状
病理生理:神经 传导障碍导致肌 肉萎缩和功能障 碍
病理学特征:组 织学检查可见神 经纤维脱髓鞘和 轴索变性
YOUR LOGO
腕管综合征指南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
汇报时间:20X-XX-XX
添加目录标题
腕管综合征的日常 护理
腕管综合征概述
腕管综合征的并发 症与注意事项
腕管综合征的预防 与治疗
腕管综合征的案例 分享与经验交流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保持健康的饮食和体重,减少肥 胖对关节的负担。
饮食建议
增加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如维生素B6和钙。 多食用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如水果和蔬菜。 控制盐分的摄入,减少水肿和疼痛的风险。 避免过度饮酒和咖啡因,以免加重症状。
心理调适
保持积极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 学习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和渐进性肌肉松弛 寻求心理支持,如与亲友交流、参加支持小组或寻求专业心理咨询 培养兴趣爱好,保持生活乐趣和愉悦心情
康复训练需要持之以恒,患者应积极配合治疗师的建议,定期进行训练,以获得最佳的 治疗效果。
腕管综合征的日常护理
生活习惯调整
保持正确的睡姿,避免手腕长时 间受压。
适当进行手腕关节的伸展和屈曲 运动,促进血液循环。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避免长时间连续使用电脑、手机 等手腕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的设 备。
康复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针EMG 当初Buchthal用定量方法发现CTS 的APB肌有91%异常率,但最近的文 献只有41%-25%。
最后认为
• NCV 比EMG异常率高(3篇); • SCV比MCV异常率高(15篇中13篇); • 手心至腕比指—腕SCV异常率高(9篇全部); • 测定正中与尺,正中与桡的SCV差比单独 测正中SCV异常率高。(16篇全部)
8.SCV分寸测定方法
由Kimura首创,经其他作者重复,
证实 CTS 灵敏度高达 97%-100% ,但 技术复杂,费时费事,临床上使用 少。
9.同手正中和尺神经SCV比较(指4-腕)
作者 Jackson&Clifford(1989) 正常人手(名) 38(38) 年 龄(岁) 42(21-69) 指4-腕间距 14cm 记 录 指4 峰潜伏期差 0.09±0.13ms 异常值(X+2SD) >0.35ms 特异性 95% CTS手(例) 135(123) 年龄(范围) 53(21-85) 异常率 82% 其他7篇文献有相似结果异常率为78-100%
谢 谢!
4.NCV和针EMG是两种互补ED技术
在临床诊断时,常同时应用。
5.正中神经运动传导
3/11篇文献16/48篇述及,异常率在60-74%。 在刺激与记录间距为6-8cm时, 不正常值为>4.2ms;>3.7ms,>4.4ms。 Kimura作过一寸一寸的运动传导研究, 证 明 无 价 值。
6.正中神经感觉传导
腕管综合征(CTS)的电生理 诊断标准
1999年AAEM报告 北京协和医院 汤晓芙
美国1961—65年CTS的发病率 为
88/10万人口,
1988年下降为51/10万人口, 其中47%与手工操劳有关。
中国无流行病学研究,目前应更多。
只根据临床主诉,Tinel或Phalon征, 肌无力诊断是不足的。 正常人有20%出现Tinel或Phalon征。 颈神经根病或肌、筋腱疾病, 可有相似主诉。 以往35年中,大量临床和电生理研究, 神经科、康复科、风湿科、职业病科的医 生一致认定正中神经的NCV和EMG是诊断 CTS最有价值的测定。
7.正中N手心—腕间的感觉或混合N传导
两文献:正常人 38,122人CTS 患 者 131,172, 腕到手心间距8cm,在食指或腕记录,腕或 手心刺激。 不正常值(X+2SD)>2.27 ms,>1.8 ms 另一作者测另有47正常人手心-腕SCV <50岁者为55±5m/s >50岁者为51±5m/s 另8篇文献证实此测定有用,异常率可达100%。
复习1991年—1999年165篇英文文献。
文献评定分类标准(公认): 1.前瞻性; 2.临床与电生理医师分别进行; 3.EDX的技术程序标准,描记详实; 4.肢温控制; 5.同实验室,同数量的正常值; 6.不正常标准为X±2SD。
分 类:
1. 如具备6条为肯定采用; 2. 5或4条为很可能采用; 3. 3条为可能采用。 本文采用59篇其中11篇肯定 采用,48篇很可能采用。
10. 同手正中和桡NSCV 比 较(指1-腕) 作者 Carroll(1987) Jackson&Clifford (1989) 正常手(名) 100(50) 38(38) 年龄(范围) 47(16-82) 42(21-69) 传导距离 8.7(67-10.57cm) 10cm 刺激点 指1 腕 记录点 腕 指1 波幅潜伏期 0.09±0.10ms(16-39岁) 0.15±0.12ms(40-59岁) 0.13±0.08ms(60-82岁) 0.13±0.12ms 异常值(X+2SD) >0.3ms —>0.4ms > 0.37ms 特异性 99% 100% CTS手(例) 161(101) 131(123) 年龄 45(22-82岁) 53(21-85岁) 有症状的阳性率 60% 69% 另四篇结果相似
在3/11篇研究刺激至记录在13-14cm(食指-腕),无论是由食指或腕刺激, 结果不正常值: 峰潜伏期(X+2SD) 起始潜伏期 >3.0(16-39岁) >3.48ms >3.4(40-59岁) >3.5(60-82岁) >3.4ms 如加NAP异常率上升94%。 另两文献不正常值为 >3.7ms
分析59篇文献主要是11篇。
EDX的推荐原则如下:
1.临床与电生理的相关性 肌无力或有麻木感患者,多有 CMAP或NAP波幅下降。病程长者NCV 或减慢明显。
2.MCV和SCV均可用表面电极完成
注意影响因素:放大倍数,滤波频率, 电极大小,形状、质地、刺激与记录间距, 肢体温度。
3.针EMG
用针电极插入肌肉中测定,支配肌肉 的神经受损即可出现异常电位,是运动神 经受损的客观测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