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历史演化
地球的演化过程

地球的演化过程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它经历了数十亿年的演化过程,形成了现在这个适宜生命存在的地球。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地球经历了从原始地球到现代地球的多个演化阶段。
以下将详细介绍地球的演化过程。
1. 原始地球的形成大约46亿年前,原始地球形成于太阳系诞生之初。
当时的地球是一颗炙热的岩浆球,没有大气层和海洋。
在数百万年的时间里,原始地球不断经历着大量的陨石撞击,这些撞击加热了地球,并引发了地球内部的岩浆活动。
2. 地球的大气层形成约40亿年前,地球逐渐冷却,并开始形成大气层。
这是由于火山活动释放出的大量水蒸气和其他气体,以及彗星撞击引发的化学反应。
最初形成的大气层主要由氨、甲烷和水蒸气组成,后来逐渐演变为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氮气的大气层。
3. 地球的海洋形成大约38亿年前,地球表面温度降低到足够低,使得水蒸气凝结成水,形成了地球上的第一个海洋。
这些海洋最初由撞击陨石引起的陨石撞击填充,随后也吸收了地下喷发的岩浆和岩浆活动中释放的水。
4. 地球上的生命起源约35亿年前,地球上开始出现单细胞生物,标志着地球生命起源的开始。
这些生物主要是通过化学反应在海洋中的原始池中产生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单细胞生物逐渐发展并演化为多细胞生物,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海洋生物群落。
5. 大氧化事件的发生约25亿年前,地球经历了一场重要的事件,即大氧化事件。
这是指地球上的光合作用生物开始释放出大量氧气,导致地球大气层中氧气浓度显著提高。
这个事件对地球演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后来复杂生命的进化提供了氧气。
6. 大陆板块漂移大约17亿年前,地球上发生了大陆板块漂移,也被称为板块构造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地球上的陆地表面由几个大陆板块组成,它们在地球表面上不断移动和相互碰撞。
这一过程塑造了地球上的山脉、地震、火山活动等地质现象。
7. 地球的气候变化大约1000万年前,地球开始出现较大幅度的气候变化。
冰川期与间冰期交替出现,环境不断变化。
地球的演化历程图表(可编辑)

球的演化历程
生物的演化
植物
动物
出现一些有机质。
出现蓝藻等原核生物。
无
蓝藻大爆发,出现真核 生物和多细胞生物。
矿产的形成
重要成矿期(铁 、金、镍、铬等
矿物)
陆地上出现低等植物。 海洋无脊椎动物繁盛。
裸子植物开始出现, 蕨类植物繁盛。
脊椎动物发展,出现两 栖动物并逐渐进化为爬
行动物。
裸子植物极度兴盛。
爬行动物盛行,鸟类、 小型哺乳动物出现。
重要成煤期 主要成煤期
被子植物高度繁盛。
哺乳动物快速发展,第 四纪出现人类。
无
地质历史时期
地球的演化历程
地表的演化
Ⅰ、冥古宙 Ⅱ、太古宙 1、前寒武纪 Ⅲ、元古宙
海洋与陆地逐渐形成; 大气由无氧环境向有氧
变化。
2、古生代
Ⅳ、显生 宙
3、中生代
早古生代 晚古生代
地壳运动剧烈,海陆格 局多次变迁,形成联合
古陆。
板块剧烈运动,联合古 陆开始解体。
4、新生代
地壳运动剧烈,联合古 陆最终解体,形成现代 地势起伏的基本面貌。
地球46亿年演变史顺序表

地球46亿年演变史顺序表
地球46亿年演变史的顺序表可以按照以下时间线进行概述:
1.前寒武纪(46亿年至5.42亿年前):这是地球的早期阶段,地球上没有生命,只有一些简单的单细胞生物。
2.太古宙(38.4亿年前至20亿年前):在这个阶段,出现了生命,最早的生物是所有生物的祖先“露卡”,它存在于地下极深的地方,以“硫、铁、氢和碳”为生。
3.古元古代(20亿年前至11亿年前):这个时期出现了蓝藻等更复杂的生物,大气中出现了氧气。
4.中元古代(11亿年前至
5.7亿年前):这个时期出现了超大陆瓦巴拉大陆,多细胞生物开始繁殖。
5.新元古代(5.7亿年前至6亿年前):这个时期出现了雪球地球时期,二氧化碳减少,“第二次生物大灭绝”发生。
6.显生宙(5.42亿年前至今):这个时期是生物多样性的高峰期,包括寒武纪大爆发和生物的繁殖和多样化。
请注意,这个时间线仅是一个概述,具体的演变过程可能因地质学研究的深入而有所修正。
地球地质年代演化史

地球地质年代演化史地球的演化是一个亿万年的过程,经历了无数的变迁和发展。
本文将从地球形成的初期开始,逐步介绍地质年代的演化史。
1. 地球的形成与初期演化地球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据科学家的研究,地球的形成约为46亿年前。
在这个过程中,地球经历了原始星云的演化、凝聚和碰撞,并最终形成了一个固体的行星。
地球初期的演化主要包括地壳的形成、大气层的形成以及水的存在。
2. 元古代的演化元古代是地球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约为38亿年前至25亿年前。
在这个时期,地球上出现了最早的生命形式,即原始细菌和蓝藻。
这些微生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得地球的大气层中氧气含量逐渐增加。
3. 古生代的演化古生代是地球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约为25亿年前至2.5亿年前。
在这个时期,地球上出现了多种多样的生命形式,如藻类、软体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等。
同时,地球上也出现了重要的地质事件,如板块构造运动和火山活动等。
4. 中生代的演化中生代是地球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约为2.5亿年前至6600万年前。
在这个时期,地球上出现了恐龙和哺乳动物等现代生物的祖先。
与此同时,地球上也发生了重要的地质事件,如超级大陆的形成和分裂、火山喷发和陨石撞击等。
5. 新生代的演化新生代是地球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约为6600万年前至现在。
在这个时期,地球上出现了人类和现代动植物。
与此同时,地球上也经历了冰河期和气候变化等重要的地质事件。
地球的演化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它不仅影响着地球上的生物,也影响着整个地球系统。
通过对地球地质年代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
地球地质年代演化史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也对我们了解地球的过去和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地球,维护地球生态平衡,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地球地质年代演化史的研究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上的自然灾害,并采取相应的防灾措施。
地球史的发展历程

地球史的发展历程
地球史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约45亿年前的太阳系形成时期。
在其漫长的历史中,地球经历了许多重要的事件和里程碑。
以下是地球史的主要发展阶段:
1. 形成地球:大约在45亿年前,太阳系中的原始星云开始形成,其中包括了地球。
地球的形成是由于原始星云中的气体和尘埃在引力作用下聚集形成的。
2. 行星演化:地球在形成后,经历了数亿年的演化过程。
这包括了地壳不断构建和重塑、大规模火山喷发、以及海洋和大气的形成。
3. 早期生命:大约在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最早的生命形式。
这些微生物主要是单细胞生物,生存于水中。
4. 公元前:早期的地球主要由洋和陆地组成,岩石在地壳板块运动中不断形成和改变。
在这个时期,地球上出现了更多不同种类的生命形式,包括了多细胞生物和一些初步的生态系统。
5. 中生代:地球在中生代经历了许多重要的事件,包括了恐龙的繁盛和灭绝、大规模的火山活动、以及陆地的分裂与合并。
6. 新生代:新生代是地球史上最接近现代的时期,从6500万
年前开始至今。
这个时期的地球上出现了哺乳动物的繁荣,以及人类的进化和发展。
此时期还涉及了气候的变化,土地的改造和大规模的物种灭绝。
7. 人类历史:人类历史是地球史的最后一个阶段,包括了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以及现代科学和技术的进步。
人类对地球的影响日益加深,导致环境变化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以上是地球史的发展历程的主要阶段,每个阶段都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重要性,对地球和人类的演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地球演变史的五个阶段

地球演变史的五个阶段地球演变史可以分为五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是地球上生命的演化和环境的变化。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五个阶段,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地球的演化历程。
第一个阶段是地球的形成阶段。
大约在46亿年前,宇宙中的尘埃和气体开始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太阳系。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第三颗行星,形成于约45亿年前。
在这个阶段,地球的表面温度非常高,有大量的火山活动和陨石撞击。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球逐渐冷却下来,形成了现在熟悉的地球。
第二个阶段是地球的原始大气阶段。
在地球形成后的数百万年内,地球被一个由水蒸气、氨气和甲烷组成的原始大气层所环绕。
这个大气层中没有氧气,但有着丰富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在这个阶段,地球上的生命还没有出现,但是一些简单的有机分子通过化学反应形成了。
这为后来的生命演化提供了基础。
第三个阶段是地球的生命起源和早期生命的发展阶段。
在约40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最早的生命形式,这是通过化学反应在水面上形成的。
这些早期的生命形式是单细胞的微生物,如原核细菌和古菌。
它们在水中生存,并通过化学反应获取能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逐渐进化为更加复杂和多样化的生命形式。
第四个阶段是地球的氧气积累阶段。
大约在23亿年前,一些最早的光合作用细菌开始出现。
它们通过利用太阳能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能量和氧气。
随着光合作用的扩大,地球上的氧气逐渐积累起来,形成了现在的大气层。
这个阶段标志着地球上出现了更多的复杂生物,如海藻和叶绿素细菌。
最后一个阶段是地球的多样化生态系统阶段。
大约在6亿年前,地球上的生物种类开始迅速增加。
在这个阶段,海洋中出现了早期的多细胞动物,陆地上也开始出现了植物和动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球上形成了各种生态系统,包括森林、河流和海洋。
这个阶段也见证了大规模的物种灭绝和新物种的出现。
直到今天,地球上的生态系统仍在不断变化和演化。
地球的演变史是一个复杂而精彩的故事,它让我们了解了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通过研究这五个阶段,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的过去,也可以更好地保护和维护地球的未来。
地球的地质历史从地球形成到现在的演化过程

地球的地质历史从地球形成到现在的演化过程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它的地质历史与我们的存在息息相关。
本文将从地球形成开始,逐步介绍地球的演化过程。
1. 地球的形成地球的形成始于约46亿年前的太阳系形成时期。
当时,巨大的星云坍缩形成了太阳,并在其周围形成了行星盘。
随着行星盘的旋转和凝聚,地球开始形成。
在这个过程中,岩石和金属凝聚成球形,形成了地球的核心、地幔和地壳。
2. 形成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内部可以分为三层:地核、地幔和地壳。
地核由铁和镍构成,它是地球最内部的部分,直径约为3480千米。
地幔是地壳和地核之间的层状结构,由硅、铁、镁等元素组成。
地壳是地球最外部的部分,不断变化的地壳板块构成了地球的陆地和海洋。
3. 地球的演化过程地球的演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包括了地壳板块的形成、大陆漂移和造山作用等诸多过程。
3.1 地壳板块的形成地壳板块是地球表面上不断移动和碰撞的大块岩石。
它们形成于约30亿年前,当地球表面开始冷却并形成了硬壳。
地壳板块主要分为大陆板块和海洋板块。
3.2 大陆漂移大约20亿年前,地壳板块开始经历大陆漂移。
通过地壳板块的移动和碰撞,陆地不断变形和重组。
这个过程主要受到地壳板块的构造和地球内部的热对流所驱动。
3.3 造山作用地壳板块的碰撞和挤压导致了造山作用的发生。
造山作用是指地壳板块的碰撞引起的地壳变形和地表地貌的抬升。
著名的喜马拉雅山脉就是由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碰撞而形成的。
4. 地球的地质时代地球的历史被分为不同的地质时代,以记录地球演化的不同阶段。
现在广泛接受的地质时代划分包括了前寒武纪、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古近纪、新生代等。
5. 地球的未来演化地球的演化过程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包括了陆地的侵蚀、海洋的扩张以及地震、火山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球的外貌和地壳板块的分布也会发生变化。
总结:地球的地质历史从地球形成到现在的演化过程包括地球的形成、内部结构的形成、地壳板块的形成、大陆漂移和造山作用等过程。
地球与生物的进化详细史

生物进化史一、冥古宙(地球形成——38亿年前)1.古地理地球从46亿年前形成,从一个炽热的岩浆球逐渐冷却固化(计算表明仅需1亿年),出现原始的海洋、大气与陆地,但仍然是地质活动剧烈、火山喷发遍布、熔岩四处流淌,在41亿年前到38亿年前地球持续遭到了大量小行星与彗星的轰击。
冥古宙在38亿年前结束后,内太阳系不再有大规模撞击事件。
因为这个时期的岩石几乎没有保存到现在的(已知的地球最古老的岩石位于北美地台盖层的艾加斯塔片麻岩及西澳洲那瑞尔片麻岩层的杰克希尔斯部分),所以并没有正式的细分。
但月岩从40多亿年前就比较好的保存下来,因此月球地质年代的某些主要划分可参照用于地球的冥古宙划代。
冥古宙的最后一个代对应为月球地质年代中的早雨海世,以月球的东海撞击事件为结束时间(约为38。
4亿年),这也是内太阳系的后期重轰击期的结束标志。
零散的锆石结晶沉积在西加拿大和西澳的杰克山中的沉积物里,对锆石的研究发现,液态水必然已存在了有四十四亿年之久,非常接近地球形成的时刻。
2。
气候在形成地球的物质当中,曾经存在过大量的水。
在地球的形成时期,其质量比现在的小,水分子也就更容易挣脱重力.据推测,当时氢气和氦气在大气层中持续不断地逸散,然而,现时大气中高密度的稀有气体却相对缺乏,这表明,在早期大气层中可能发生过什么剧变。
有理论认为,在地球的年轻时期,它的一部分曾受过撞击而分裂,分裂出去的部分后来形成了月球。
然而,在这种说法下,撞击应该会令一到两个大区域融化,现时的组成成份却与完全融化的假设并不相符,事实上也很难将巨大的岩石完全融化并混在一起.不过相当一部分的物质仍被此次撞击所蒸发,在这颗年轻的行星周围形成了一个由岩石蒸汽组成的大气层。
岩石蒸汽在两千年间逐渐凝固,留下了高温的易挥发物,之后有可能形成了一个混有氢气和水蒸气的高密度二氧化碳大气层。
另外,尽管当时表面温度有230℃,但液态的海洋依然能够存在,这得益于CO2大气层带来的高气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的历史演化地球的历史演化2011年11月01日从45亿年至38.5亿年期间,为地球形成时期。
地球起源于46亿年以前的原始太阳星云。
经过微星的集聚、碰撞和挤压使其内部变热,以后则是放射性物质的衰变使地球内部进一步升温,约在距今45-40亿年前,当温度上升到铁的熔点时,大量融化的铁向地心沉降,并以热的方式释放重力能,其能量相当于一千多次百万吨级的核爆炸。
大量的热使地球内部广泛融化和发生改变,逐步形成了分层结构,其中心是致密的铁核,熔点低的较轻物质则浮在表面,经冷却形成地壳。
地球的演化历史可以分为四个巨大的发展阶段: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和显生宙。
其中冥古宙(距今4600Ma年—3800Ma年前)和太古宙(距今3800Ma年前—2500Ma年前)与地球演化过程中生命化学进化的关系最为密切。
冥古宙时期,大的天体碰撞事件使得有机分子都无法稳定存在,更谈不上生命的诞生,但是这为以后生命的起源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冥古宙后期(大约在40亿年前左右),这种碰撞事件开始大幅减少,地球也慢慢冷却下来,有机分子的大量合成也使得生命起源成为可能。
地球上最古老的沉积岩大约有40多亿年的历史,也就是说,地球凝聚几亿年后才形成硬的地壳,生命才有了立足之地。
位于加拿大北部的一组变质岩——Acasta片麻岩是已知最古老的、保存完好的地球表面一部分,放射性年代测定表明Acasta片麻岩有40亿年的历史。
W.H. Peck等通过分析澳大利亚西部的地质断层处的Jack Hills锆石,更是认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岩石大约形成于44亿年前。
冥古宙是最早的一个地质年代,旧称冥古代。
开始时间定义为地球形成时。
冥古宙属于前寒武纪,下一个宙是太古宙。
冥古代(Hadean)是指自地球形成至距今38亿年前这段时期,有些科学家称为地球的天文时期、或地球的前地质时期、或前太古代、或原太古代。
这一时期地球历史包括原始地壳、原始陆壳的性质和形成以及原始生命的形式和出现等复杂的问题。
从45亿年至38.5亿年期间,地球上无任何生命,也没有水和土壤,整个地球表面均为裸露的岩石。
这时的地球就象一个巨大的岩浆球,聚合在内部的水气受热上升,在高空冷却成云致雨,这场大雨连续不断地下了足有几百万年,其中夹杂着一次次的闪电,岩石中的氮氢等元素被不断的催化,逐渐的形成了氨基这种低级生命所必须的有机分子.当地表渐渐地冷却,氨基酸等大分子形成。
太古宙(Archean Eon)是地质年代中的一个宙,开始于同位素年龄3800百万年(Ma),结束于2500Ma。
太古宙属于前寒武纪,上一个宙是冥古宙,下一个宙是元古宙。
太古宙包括了始太古代、古太古代、中太古代、新太古代。
太古宙是古老的地史时期。
从生物界看,这是原始生命出现及生物演化的初级阶段,当时只有数量不多的原核生物,如细菌和低等蓝藻,他们只留下了极少的化石记录。
从非生物界看,太古宙是一个地壳薄、地热梯度陡、火山—岩浆活动强烈而频繁、岩层普遍遭受变形与变质、大气圈与水圈都缺少自由氧、形成一系列特殊沉积物的时期;也是一个硅铝质地壳形成并不断增长的时期,又是一个重要的成矿时期。
原核生物(英文名:Prokaryotes),是由原核细胞组成的生物,包括蓝细菌、细菌、古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螺旋体、支原体和衣原体等。
原核细胞这类细胞主要特征是没有明显可见的细胞核,同时也没有核膜和核仁, 只有拟核,进化地位较低。
古细菌(英文名:archaea、archaeobacteria):又可叫做古生菌、古菌、古核细胞或原细菌,是一类很特殊的细菌,多生活在极端的生态环境中。
具有原核生物的某些特征,如无核膜及内膜系统;也有真核生物的特征,如以甲硫氨酸起始蛋白质的合成、核糖体对氯霉素不敏感、 RNA聚合酶和真核细胞的相似、DNA具有内含子并结合组蛋白;此外还具有既不同于原核细胞也不同于真核细胞的特征,如:细胞膜中的脂类是不可皂化的;细胞壁不含肽聚糖,有的以蛋白质为主,有的含杂多糖,有的类似于肽聚糖,但都不含胞壁酸、D型氨基酸和二氨基庚二酸。
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因1909年,美国医生H.T.Ricketts(1871-1910年)首次发现落基山斑疹伤寒的独特病原体,并被它夺取生命,故名。
立克次氏体是一类专性寄生于真核细胞内的 G-原核生物。
是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而接近于细菌的一类原核生物。
一般呈球状或杆状,是专性细胞内寄生物,主要寄生于节肢动物,有的会通过蚤、虱、蜱、螨传入人体、如斑疹伤寒、战壕热。
支原体(mycoplasma):又称霉形体,为目前发现的最小的最简单的原核生物。
支原体细胞中唯一可见的细胞器是核糖体(支原体是原核细胞,原核细胞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
衣原体(Chlamydia):为革兰氏阴性病原体,在自然界中传播很广泛。
它没有合成高能化合物ATP、GTP的能力,必须由宿主细胞提供,因而成为能量寄生物,多呈球状、堆状,有细胞壁,以一般寄生在动物细胞内。
从前它们被划归病毒,后来发现自成一类。
它是一种比病毒大、比细菌小的原核微生物,呈球形,直径只有O.3-0.5微米,它无运动能力,衣原体广泛寄生于人类,哺乳动物及鸟类,仅少数有致病性。
元古宙是一个重要成矿期,主要矿产有铁、金、铀、锰、铜、硼、磷、菱镁矿等。
元古宙同位素年龄从25—6或(5.7)亿年,共经历19亿年的悠久时间。
元古宙划分为3个代。
25—18亿年为古元古代,18—10亿年为中元古代,10—6或(5.7)亿年为新元古代。
其中新元古代的后半段,即8—6或(5.7)亿年单划分称震旦纪。
元古宙时藻类和细菌开始繁盛,是由原核生物向真核生物演化、从单细胞原生动物到多细胞后生动物演化的重要阶段。
叠层石始见于太古宙,而古元古代时出现第一个发展高潮。
近年在中国北部的串岭沟组中发现属于16,17亿年前的丘阿尔藻的化石,这是已发现的最老的真核细胞生无脊椎动物偶有发现。
物。
元古宙晚期,元古宙又分为成铁纪、层侵纪、造山纪、固结纪、盖层纪、延展纪、狭带纪、拉伸纪、成冰纪和埃迪卡拉纪,这十个纪。
元古宙——始元古代从距今约2500百万年到1800百万年,700百万年(七亿年)期间就是元古宙——始元古代,始元古代分为成铁纪、层侵纪、造山纪三纪。
在始元古代大量出现了蓝藻、细菌。
元古宙——始元古代——成铁纪就是,从距今大约2500百万年到2300百万年,。
成铁纪的名称来自于希腊语sideros“铁”,因这个时期是世界上形成特大型铁矿田,出现硅铁建造的主要时期,故名。
(然而在中国大陆,此时却并不发育硅铁建造。
)成铁纪期间蓝藻、细菌繁盛。
元古宙——始元古代——层侵纪,从距今约2300百万年到2050百万年。
层侵纪期间蓝藻、细菌繁盛。
元古宙——始元古代——造山纪,从距今约2050百万年到1800百万年。
造山纪期间蓝藻、细菌繁盛。
元古宙——古元古代从距今约1800百万年到1200百万年,600百万年(六亿年)期间就是元古宙——古元古代,古元古纪分成了固结纪、盖层纪、延展纪三纪。
在古元古纪期间,蓝藻、细菌经过了几亿年的进化,终于进化出了大型宏观藻类。
元古宙——古元古代——固结纪,从距今约1800百万年到1600百万年。
固结纪期间蓝藻、细菌繁盛元古宙——古元古代——盖层纪,从距今约1600百万年到1400百万年。
盖层纪期间蓝藻、褐藻经过了近十亿年的进化,终于,出现大型的宏观藻类。
元古宙——古元古代——延展纪,距今约1400百万年到1200百万年。
延展纪期间蓝藻、褐藻发育,出现大型宏观藻类。
元古宙——中元古代从距今约1200百万年到630百万年,570百万年(五亿七千万年)期间,就是元古宙——中元古代,分为狭带纪、拉伸纪和成冰纪三纪。
在中元古代,就已经出现大型的具刺源类和大陆板块。
元古宙——中元古代——狭带纪,时间为距今约1200百万年到1000百万年。
狭带纪期间蓝藻、褐藻发育,出现大型宏观藻类。
元古宙——中元古代——拉伸纪,时间为距今约1000百万年到850百万年。
拉伸纪期间首次出现大型具刺凝源类,形成了古大陆(罗迪尼亚古大陆)。
元古宙——中元古代——成冰纪,时间为距今约850百万年到630百万年。
成冰纪期间出现全球雪球事件,为生物低潮。
元古宙——新元古代从距今约630百万年到542百万年,88百万年(八千八百万年)期间,就是元古宙——新元古代。
在新元古代中,只有一个埃迪卡拉纪。
元古宙——新元古代——埃迪卡拉纪,是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合称,隐生宙),这三宙时期的最后阶段,它有着特殊的意义。
埃迪卡拉纪的名称来源:埃迪卡拉的名字来自南澳大利亚得里亚的埃迪卡拉山。
1946年,Reg Sprigg曾在这里发现显生宙以前的化石。
研究这些化石的Martin Glaessner认为这是珊瑚和海虫的先驱。
以下几十年,南澳大利亚还找到很多的隐生宙化石,其他各大洲也找到一些。
这些化石一起叫做埃迪卡拉动物。
这个时期的开始与其他地质时代不同,不按照化石变化。
在这个时期的出现的软体生物很少留下化石。
埃迪卡拉纪是从一个有不同化学成份的岩石层开始。
这个岩石层13C非常少,说明当时全球性的冰河时期结束。
埃迪卡拉动物:埃迪卡拉动物化石出土越多,反而越没有规律。
有几种化石比较象后来动物的先驱。
埃迪卡拉后期,有一些虫子爬行的痕迹,也找到一些小的硬壳动物。
可是大部分的埃迪卡拉动物是一些不能动的球,盘,叶状体,和以后的动物没有什么关系。
学者之间,这些化石到底是什么也有很多争论。
由这些,可以证明,在埃迪卡拉纪时期,已经出现了多细胞生物了。
冥古宙+ 太古宙+ 元古宙持续约40亿年,也就是另一说的隐生宙时期显生宙是从寒武纪开始出现大量较高级动物以后至今的地史阶段地质年代名称。
指寒武纪以来的时期。
从距今大约5.7亿年前延续至今。
包括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5.7亿年前,寒武纪始,生物逐渐向较高级的发展阶段进化,动物已具有外壳和清晰的骨骼结构,故称显生宙。
地球上的生命,从最原始的无细胞结构生物进化为有细胞结构的原核生物,从原核生物进化为真核单细胞生物,然后按照不同方向发展,出现了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
植物界从藻类到裸蕨植物再到蕨类植物、裸子植物,最后出现了被子植物。
动物界从原始鞭毛虫到多细胞动物,从原始多细胞动物到出现脊索动物,进而演化出高等脊索动物?? 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中的鱼类又演化到两栖类再到爬行类,从中分化出哺乳类和鸟类,哺乳类中的一支进一步发展为高等智慧生物,这就是人。
从距今约570百万年到250百万年,持续古生代。
在古生代,了320百万年(三亿二千万年)的时间分为了,显生宙——动物群以海生无脊椎动物中的三叶虫、软体动物和棘皮动物最繁盛。
在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相继出现低等鱼类、古两栖类和古爬行类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