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

合集下载

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亦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是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

1945年8月,中国人民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根据全国人民和平建国的迫切愿望,同国民党统治集团在重庆进行和平谈判,努力避免内战,实现国内和平,并试图通过和平的方式实现中国的社会改革。

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订了《双十协定》。

1946年1月10日签订了《停战协定》。

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却在虚假地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的同时,积极进行内战的准备。

1946年6月底,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国民党反动派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悍然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

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英勇地进行自卫,开始了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

7年6月,人民解放军处于战略防御阶段。

战争主要在解放区进行。

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放手发动群众,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最广泛的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治方针,以及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的军事方针。

人民解放军在这些正确方针的指导下,前8个月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后4个月努力打破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同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国民党统治区人民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民主爱国运动也逐步高涨,形成了反对蒋介石反动统治的第二条战线,使蒋介石处于全国人民的包围之中。

从1947年7月起,人民解放军由后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上歼灭了国民党军主力,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地区。

1949年3月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决定了党对取得全国胜利以及在全国胜利以后的基本政策,件作为与南京政府进行和平谈判的基础的声明。

为了早日结束战争,4月1日,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同以张治中为首席代表的国民党政府代表团在北平开始举行谈判。

4月15日,中共代表团将《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送交国民党政府代表团。

解放战争的故事

解放战争的故事

解放战争的故事解放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政府军队之间的一场持续近四年的战争。

这场战争发生在1946年至1949年,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段历史。

解放战争的胜利,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取得了全国政权,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解放战争的起因,是由于国共两党之间的矛盾激化。

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曾有过一定程度的合作,但随着抗日战争的结束,两党之间的矛盾逐渐加剧。

国共两党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存在着根本分歧,最终导致了解放战争的爆发。

解放战争的过程十分艰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在战争中面临着来自国民党政府军队的强大压力,但他们却顽强地进行抵抗,不断发动战役,最终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胜利。

其中,著名的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等战役,成为解放战争中的重要节点。

解放战争的胜利,得益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解放军的艰苦奋斗,也得益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在战争中,人民解放军积极开展群众工作,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形成了军民团结一心的局面。

这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解放战争的胜利,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取得了全国政权,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这不仅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件重要事情。

解放战争的胜利,为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解放战争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意志,才能战胜一切困难和敌人。

只有依靠人民群众,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解放战争的故事,激励着我们继续前行,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解放战争的故事,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部重要篇章。

我们应该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努力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让我们共同努力,传承解放战争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介绍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介绍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介绍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介绍解放战争亦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是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

1945年8月,中国人民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根据全国人民和平建国的迫切愿望,同国民党统治集团在重庆进行和平谈判,努力避免内战,实现国内和平,并试图通过和平的方式实现中国的社会改革。

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订了《双十协定》。

1946年1月10日签订了《停战协定》。

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却在虚假地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的同时,积极进行内战的准备。

1946年6月底,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国民党反动派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悍然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

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英勇地进行自卫,开始了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

从1946年6月至1947年6月,人民解放军处于战略防御阶段。

战争主要在解放区进行。

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放手发动群众,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最广泛的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治方针,以及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的军事方针。

人民解放军在这些正确方针的指导下,前8个月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后4个月努力打破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同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国民党统治区人民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民主爱国运动也逐步高涨,形成了反对蒋介石反动统治的第二条战线,使蒋介石处于全国人民的包围之中。

从1947年7月起,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敌,迅速改变了敌我力量的对比。

()与此同时,在解放区彻底实行了土地改革,开展了整党和新式整军运动。

从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先后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上歼灭了国民党军主力,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地区。

1949年3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在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决定了党对取得全国胜利以及在全国胜利以后的基本政策,批准了毛泽东主席关于以八项条件作为与南京政府进行和平谈判的基础的声明。

我国解放战争时间表

我国解放战争时间表

我国解放战争时间表
我国国共解放战争(又称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争,旨在推翻国民党政权,解放全中国,确立人民民主政权。

以下是该战争及重大战役的时间表:
1. 1927年4月- 1927年12月: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秋收起义等起义爆发。

2. 1927年12月- 193年:南昌起义失败后,中共领导的红军进行长征,到达陕北地区。

3. 1931年9月18日- 1937年7月7日:中日战争,日本侵略者入侵中国,对抗日斗争展开。

4. 1937年7月7日- 1945年8月15日: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展开全面抗战。

5. 1945年8月15日- 1949年10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正式爆发。

6. 1947年11月- 1948年4月:徐州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进行激烈战斗。

7. 1948年6月- 1949年1月:平津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北平(今北京)与天津地区消灭国民党军队。

8. 1949年4月- 1949年10月:解放南京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克南京,国共双方于1949年10月1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这些战役和时间都是我国国共解放战争期间的重要节点,其中前期以对抗日本侵略为主,后期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和国民党军队的内战。

战争的结果是国民党政权被推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亦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是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

1945年8月,中国人民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根据全国人民和平建国的迫切愿望,同国民党统治集团在重庆进行和平谈判,努力避免内战,实现国内和平,并试图通过和平的方式实现中国的社会改革。

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订了《双十协定》。

1946年1月10日签订了《停战协定》。

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却在虚假地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的同时,积极进行内战的准备。

1946年6月底,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国民党反动派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悍然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

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英勇地进行自卫,开始了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共有三大战役,分别是: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辽沈战役是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之间进行的。

第一阶段东北野战军主力南下,于10月15日打下锦州,歼敌10余万,俘敌东北“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范汉杰。

截断了北宁线,封闭了东北与华北的陆上通道。

长春守敌动摇,一部起义,一部投诚,长春顺利解放。

第二阶段从10月20日开始至28日,进行了辽西会战,东北野战军全歼了妄图重占锦州,夺路南逃的廖耀湘兵团10万余人。

第三阶段从10月29日至11月2日,东北野战军解放了沈阳和营口,东北全境得以解放。

辽沈战役共歼敌47万人,解放了东北全境,连同其他战场的胜利,人民解放军上升为300万人,国民党军队则下降为290万人。

全国军事形势出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

从此,人民解放军不仅在质上占了优势,而且在数量上也占了优势。

辽沈战役的胜利,使得人民解放军拥有了一个巩固的具有一定工业基础的战略后方,并拥有了东北野战军这支近百万的战略预备队,为以后解放平津与华北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这是中国革命的成功和中国和平的实现已经迫近的标志。

中国解放战争历史事件时间轴

中国解放战争历史事件时间轴

中国解放战争历史事件时间轴1945年8月6日-1949年10月1日
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进行原子弹爆炸,标志着二战的
结束。

1945年8月9日:美国在日本长崎进行第二次原子弹爆炸。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解放战争随即
展开。

1946年1月10日:重庆签署《中共与国民党停战协定》,标志着
解放战争的开端。

1947年1月21日:中共中央发布《为人民服务》声明,宣示为人
民服务的宗旨。

1947年11月在河南平汝县杜家村爆发反动军队进攻人民起义事件。

1948年1月21日:中共中央发布《为了争取更大游行胜利而斗争》宣言,号召全国人民起来反对美国帝国主义侵略。

1949年1月22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大陆最后一座国民党据点执行
战斗任务,标志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即将到来。

1949年3月30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北平(今北京)。

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进军上海,解放上海。

1949年5月23日:人民解放军进军南京,解放南京。

1949年9月21日:人民解放军进军武汉,解放武汉。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宣告成立,中国解放战争胜利。

解放战争的意义是什么

解放战争的意义是什么

解放战争的意义是什么解放战争是国共两党为争夺领导权发起的战争,最后以共产党取得胜利告终。

此后1949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国民党军队退守台湾。

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解放战争的意义,希望对你有用!解放战争详情第一阶段:战争序幕:1945年8月~1946年6月1945年下半年,国共两方军队围绕受降问题发生了激烈冲突,在山西上党,塞北平绥等地,北上的国民党军队与当地或先到达的中共军队之间发生激战。

10月,接收东北的国民党军队乘美国运输舰到达大连时被苏联军队拒绝登陆,后转到葫芦岛仍无法登陆只得转在秦皇岛登陆。

后在进发至山海关时遭遇中共军队阻击。

1946年1月初,在马歇尔的调停下,国共双方下达了1月停战令,以迎接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2月,国共达成整军方案,决定整编中共军队为国民党军队,但因政治摩擦最终未能进行。

3月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的宪法修改提议案引起中共激烈反应,4月蒋介石就东北接收问题的讲话更激起中共报纸攻击。

3月,随着苏联军队在东北撤退,国共重新开始在东北爆发军事冲突。

1946年4月15日,中共在苏联红军撤走长春一个小时内突袭长春机场并占领长春,随后其紧随撤退的苏联红军占领哈尔滨,齐齐哈尔。

随后,国共两军在四平街,长春等地激战,东北局势急剧恶化。

5月下旬,国民党军队在第二次四平战役重创林彪部队,从辽北全线追击到松花江畔逼近哈尔滨。

此时,在美国特使马歇尔的压迫下,国民政府6月6日下达了第二次停战令。

第二阶段:全面内战:1946年6月~1950年6月1946年6月至1947年6月,是人民解放军的战略防御阶段。

战争开始时,国民党军有860万人,人民解放军连地方部队在内解放军只有120万人。

国民党军凭借其兵力上和装备上的绝对优势,向晋冀鲁豫、晋察冀、华东、东北、中原等各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

人民解放军依靠抗战前后的布局,贯彻中共中央、毛泽东制订的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不以保守地方为主的正确的战略方针,通过前8个月机动防御作战,给了国民党军以沉重打击。

《解放战争》(共48张PPT)

《解放战争》(共48张PPT)
全境
歼敌55万,解 放长江以北的 华东地区、中
原地区
歼敌52万,华 北全境(北平
和平解放)
意义: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第二回合:内战全面爆发
时间:1946年6月-1949年1月
双方:
VS
表现:1、战略防御-粉碎全面、重点进攻 2、战略反攻-刘邓大军揭开序幕 3、战略决战-三大战役
点评:国民党军事上节节败退,主力殆尽
国共双方兵力变化示意图
430万人 365万人
280万人
130万人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946年6月
1948年秋
三大战役
辽沈战役


平津战役


淮海战役
三大战役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时间
1948年9月——1949年1月
指挥
林彪,罗 刘伯承,陈毅,林彪,罗荣桓,
荣桓
邓小平
聂荣臻
歼敌47万, 战果 解放东北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首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_渡__江_战_役__或_占_领__南京 2)“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的寓意是__鼓_足_勇__气_,乘__胜_追_击__,把_革__命_进_行__到底 3)诗句中所涉及的城市在历史上曾称 “虎踞龙盘”之地.请列举近代曾定都于 此的政权:_太_平__天_国_,_中_华_民__国_南_京__临_时_政__府_,_南_京_国__民政府
(2)对世界: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 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 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3)理论上: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 思想的胜利。
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博弈 和平建国与独裁统治的博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放战争知识整合
知识点一:重庆谈判
一、目的: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

共产党:争和平,揭阴谋。

美国:帮助国民党消灭共产党。

二、时间:1945年8月28日
三、地点:重庆
四、谈判代表: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张治中,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

五、结果:国共双方于1945年10月10日在重庆签订《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六、意义:1、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2、向中国人民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的诚意,团结和教育了广大人民。

3、使国民党被迫承认和平建国方针,再发动内战,就在政治上处于被动地位。

知识点二:内战
一、全面内战的爆发:1、时间:1946年6月
2、标志:国民党军队公然进军中原解放区
二、粉碎敌人的全面进攻:1、战术:运动战即不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集中优势兵力,
各个歼灭敌军的有生力量。

2、战果:经过8个月,歼敌70多万
3、意义: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

三、谁谁敌人的重点进攻:1、时间:1947年3月
2、国民党将领:胡宗南
3、国民党军队:25万
4、中共将领:彭德怀
5、战术:蘑菇战
6、进军地区:陕甘宁边区
7、主要战役:青化砭、蟠龙镇、羊马河、沙家店。

8、中共态度:主动撤离
9、进军陕甘宁边区的目的:消灭中共首脑机关和陕甘宁边区人民解放军
10、国民党失败的原因:1)人民解放军运用蘑菇战术,在运动中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2)国民党占领延安等地反而使国民党背上了沉重包袱,兵力分散
四、战略反攻:1、事件: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2、时间:1947年6月底
3、指挥:刘伯承、邓小平
4、军队:晋冀鲁豫野战军
5、意义:标志着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了战略反攻阶段
五、渡江作战:1、开始标志: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2、军队:第二、第三野战军
3、指挥:刘伯承邓小平(2)陈毅粟裕(3)
4、战线:东起江苏江阴,西至江西湖口。

5、战果:4月23日南京解放(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之久的国民党反动统治覆灭)
5月15日武汉三镇解放
5月27日上海解放
六、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1、正义的战争得道者多助;2、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人心所向;
3、人民解放军将士的英勇奋战;3、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七、国民党失败的原因:1、政治孤立,失去民心;2、经济崩溃,物价暴涨;3、军队厌战,士气低落;
4、贪官横行,统治腐败;
5、美援断绝,蒋桂分裂。

八、三大战役

称时间
作战
地区
参战
部队
指挥战术
歼敌、
改编
人数
歼灭和俘
虏敌指挥

意义备注

沈战役1948.9.12
1948.11.2
锦州
沈阳
长春
东北
野战

林彪
罗荣桓
关门打狗
(先打锦州
后克沈阳)
47万
余人
范汉杰
廖耀湘
解放东北
全境
国民
党主
力基
本被
消灭,
大大
加速
了人
民解
放战
争在
全国
的胜





1948.11.6
1949.1.10 徐州
碾庄
双堆

陈官

华东
野战

中原
野战

刘伯承
邓小平
陈毅
粟裕
谭震林
中间突破
各个歼灭
(徐州为中
心,向四周进
攻)
55.5
万余

杜聿明
黄百韬
黄维
长江以北
的华东和
中原广大
地区基本
解放;
为解放长
江以南各
省奠定了
基础
1、是三大战役
中规模最大的一
次战役(以徐州
为中心,东起海
州,西讫商丘,
北接临城,南达
淮河)
2、陈毅说:“淮海
战役的胜利是人
民群众用小车推
出来的”




1948.11.29
1949.1.31 北平
天津
新保

石家

华东
野战

华北
军区
两个
林彪
罗荣桓
聂荣臻
围而不打
隔而不围
先打两头
后取中间
(瓮中捉鳖)
52万
余人
陈长捷
华北全境
基本解放
平津战役中国民
党将领傅作义,
率军和平改编,
北平和平解放
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