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文化宣讲心得
湖湘文化总结体会

湖湘文化总结体会湖湘文化是指湖南与湖北地区的文化,是中国南方优秀的地方文化之一。
湖湘文化在历史上自古以来就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涵盖了湖南、湖北两省的丰富文化遗产,其中包括历史文化、民俗文化、文学艺术、饮食文化等多个方面。
在千百年的发展中,湖湘文化已经成为中国独特的文化现象。
湖湘文化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它源远流长,古老而神秘。
湖南地处中原和南方的交汇地带,其历史上曾是楚汉争霸的重要战场,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湖北则是中国的中心之一,它在历史上曾被称为襄阳、武汉等名城。
因此,湖湘文化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湖湘文化的民俗文化也是其独特之处。
湖南、湖北两省有着丰富的民间艺术和民俗活动,如楚剧、湘绣、花鼓戏、豫剧、鹤壁杂技等。
这些民间艺术和民俗活动既反映了民众的生活和情感,又传承了地方文化的精髓,成为湖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湖湘文化的文学艺术也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湖湘名人辈出,如蔡伦、杜甫、陆游、辛弃疾等,他们的诗词歌赋、科举制度、文化传承等都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湖湘地区的文学艺术不仅源远流长,而且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语言特色。
湖湘地区的饮食文化也是其独特之处。
湖南、湖北两省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有着独特的风味和特色。
湖南的“辣”是其饮食文化的代表,如“剁椒”、“辣子鸡”、“湖南米粉”等,而湖北则以其“清”为主要特色,如“热干面”、“武汉热干面”等。
这些饮食文化不仅丰富了湖湘地区的饮食文化,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湖湘文化是中国南方优秀的地方文化之一,它涵盖了湖南、湖北两省的丰富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民俗文化、文学艺术和饮食文化。
湖湘文化在千百年的发展中已发展成为中国独特的文化现象,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和推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学习湖湘文化后的学习心得

学习湖湘文化后的学习心得学习完湖湘文化后令我感受颇丰,湖湘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是指洞庭湖、湘江流域的独特文化,日破云涛,月临星汉,从唐代以来确定的“湖湘”,已经成为湖南人文地理的重要概念。
朱熹在其《文集》《语类》中大量使用了“湖湘之学”等语。
明清以来,海内外学人将湖南特有的地域文化,称之为湖湘文化,是历史流传下来的珍贵文化遗产。
楚荆之地、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湖湘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之瑰宝。
远古神农炎帝传说,创华夏之文明,彪炳史册;汨罗江畔,屈子沉吟,赋《九章》而作《离骚》,留楚词文坛之圣地,忠贞爱国激励后人;东汉“纸神”蔡伦,造纸有功,泽被后世;唐之欧阳询与怀素,书法独辟蹊径,成就楷书与草书之巅;宋之周敦颐,设濂溪书院,始继孔孟之绝学,为宋明理学不祧之祖。
胡安国、胡宏,承濂溪之学,卒开湖湘之学统;张轼主持岳麓书院,集湖湘学派之大成;衡阳王船山,倡经世致用,蔚为一代宗师。
在近代出现的三次中西文化融合的过程中,湖湘出现了三次人才群起局面。
一是以魏源、曾国藩、左宗棠为代表的洋务运动时期,主政事,倡改革,师夷长技以制夷,变法图强以自立,引领中国近代启蒙思想之先,在全国出现了“无湖南人不成衙门、无湖南人不成军队”的局面;二是以谭嗣同、熊希龄、唐才常、黄兴、蔡锷、宋教仁为代表的戊戌维新和辛亥革命时期,尽显前仆后继,不屈不挠之英勇精神,湖南成了最有生气的省份;三是以毛泽东、蔡和森、刘少奇、彭德怀、贺龙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引领历史潮流,缔造新中国,神州大地别开生面换新颜,湖南籍的杰出人才灿若群星,历史功绩,永垂不朽。
近代中国国学大师梁启超说过:“可以强天下而保中国者,莫湘人若也”。
湖湘文化之魂,可概括为八个字:心系天下,敢为人先。
湖湘精神是虎气与猴气的辩证统一,湖湘精神可用四首名篇归纳: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汨罗江畔的老诗人,那纵身一跃,留下的是一代爱国志士的不屈灵魂。
潇湘文化基础常识

潇湘文化基础常识潇湘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潇湘文化以湖南为核心,涵盖了湖南以及周边地区的文化特点和传统价值观念。
下面将从潇湘文化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色、传统习俗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介绍。
潇湘文化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楚国文化。
楚国是湖南地区的主要部分,其文化成就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楚文化的兴盛为潇湘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潇湘文化还受到了岳麓书院的影响。
岳麓书院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它位于湖南长沙,是中国古代文化教育的重要场所。
岳麓书院孕育了大量的文化人才,为湖南地区的文化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潇湘文化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而闻名于世。
潇湘文化的艺术形式多种多样,如湘绣、湘剧、湘曲等。
湘绣是湖南的传统手工艺,以其精湛的刺绣技艺和独特的图案风格而闻名。
湘剧是湖南地方戏曲,以其高亢激昂的唱腔和丰富多样的表演形式而受到广泛喜爱。
湘曲是湖南的民间音乐,以其悠扬婉转的旋律和深情浓郁的歌词而深受人们喜爱。
这些艺术形式都展现了潇湘文化的独特魅力。
潇湘文化还保留了许多传统的习俗。
比如湖南的端午节,人们会划龙舟、吃粽子,以纪念屈原这位楚国爱国诗人。
另外,湖南的春节也有自己独特的庆祝方式,如舞龙舞狮、放鞭炮等。
这些传统习俗不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更是人们传承和弘扬潇湘文化的重要途径。
潇湘文化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潇湘文化的独特艺术形式为湖南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湖南以其独特的文化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其次,潇湘文化的价值观念也对社会产生了积极影响。
潇湘文化强调家庭、友情、亲情等传统美德,提倡勤劳、诚实、宽容等品质,这些价值观念对于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起来,潇湘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渊源、独特的艺术特色、传统的习俗以及深远的社会影响。
了解和传承潇湘文化,有助于增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也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永州的潇湘文化》高中作文800字

《永州的潇湘文化》高中作文800字标题:永州的潇湘文化一、引言湖南永州,位于长江以南,潇水和湘江交汇处。
这里不仅山川秀美,人杰地灵,更是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潇湘文化底蕴。
永州的潇湘文化,如同一本厚重的历史书,记载着这片土地上人们的智慧与勇气,承载着他们的情感与理想。
二、主体(1)潇湘文化的渊源潇湘文化的源头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据考古学家研究,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永州地区就有人类居住,形成了独特的潇湘文化。
这种文化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演变,融合了楚文化、吴越文化等多种文化元素,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地方文化。
(2)潇湘文化的内涵潇湘文化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这种观念体现在永州人民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艺术创作等各个方面。
比如,在生活方式上,永州人民尊重自然,热爱生活,善于利用自然资源,创造出了丰富多样的民间工艺和美食;在思想观念上,永州人民崇尚自然,强调和谐共生,反对过度开发和破坏环境;在艺术创作上,永州的山水画、诗词歌赋等都充满了对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3)潇湘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了保护和传承潇湘文化,永州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例如,设立了潇湘文化保护区,对潇湘文化的代表性遗产进行保护和修复;建立了潇湘文化博物馆,展示潇湘文化的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开展了潇湘文化节,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潇湘文化。
三、结论总的来说,永州的潇湘文化是一种深厚而独特的文化现象。
它既有古老的传统,又有现代的气息,既有地方特色,又有世界眼光。
我们应该珍视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用实际行动来传承和发展潇湘文化,让它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四、结语永州的潇湘文化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又展现了新时代的精神风貌。
我们应当深入了解和学习潇湘文化,将其精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潇湘文化的魅力在我们的生活中熠熠生辉。
学湖湘文化有感

学湖湘文化有感
湖湘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远流长,内涵丰富。
湖南、湖北两省地处江南地区,受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湖湘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湖湘文化以“山水秀美、人杰地灵”为特点,继承了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包含了诗文、音乐、绘画、舞蹈、建筑、饮食、服饰等诸多方面的精髓。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湘绣和湘菜。
湘绣是湖南的传统手工艺品,它原本是一种妇女在家中自娱自乐的手工活,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艺术形式。
湘绣以线绣为主,绣品图案精美,绣工精细,具有夹花、挂花、错面、对称等特点,其中代表作品有《千里江山图》和《清明上河图》等。
湘菜则是湖南的传统美食,它以麻辣味闻名于世,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
湘菜以其口感独特、色香俱佳、营养丰富而受到了全国各地人们的喜爱和追捧。
湘菜代表作品有口味清淡的“东安子酱肉”和香辣可口的“椒麻鸡”等。
总的来说,湖湘文化具有浓郁的地域性和文化底蕴,通过其文化特点而展现了一种自然、和谐、秀丽的生活方式,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去学习和继承。
文化宣讲实践心得体会

在我国,文化是国家的灵魂,是民族的根。
为了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国民的文化素养,近年来,文化宣讲活动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
我有幸参与了一次文化宣讲实践活动,这次经历让我受益匪浅,以下是我对这次实践的心得体会。
一、深刻认识到文化宣讲的重要性通过这次文化宣讲实践,我深刻认识到文化宣讲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宣讲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我国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同时,文化宣讲有助于提高国民的文化素养,培养人民群众的审美情趣,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二、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在这次文化宣讲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文化知识的重要性。
为了更好地进行宣讲,我提前查阅了大量资料,对宣讲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和理解。
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丰富了自身的文化知识,还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同时,我也学会了如何将文化知识转化为生动、易懂的语言,让听众更容易接受。
三、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文化宣讲实践锻炼了我的表达能力。
在宣讲过程中,我需要将复杂的理论、知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达给听众。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不断调整自己的语言风格,力求让听众听得明白、听得有趣。
这次实践让我意识到,表达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也是做好文化宣讲的关键。
四、增强团队协作能力文化宣讲实践是一个团队协作的过程。
在宣讲过程中,我们需要互相配合,共同完成各项任务。
这次实践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在团队中,每个人都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为实现目标而努力。
通过这次实践,我学会了与他人沟通、协调,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激发爱国情怀在文化宣讲过程中,我了解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
这使我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激发了强烈的爱国情怀。
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国家建设中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湖湘文化沙龙活动的心得体会

湖湘文化沙龙活动的心得体会我参加了一次湖湘文化沙龙活动,它是一个集文化交流、学习、分享与思考于一体的平台。
在这次活动中,我深深感受到湖湘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也体悟到了文化遗产对我们的影响和启示。
首先,我被活动中展现出来的真诚和热情至深所感动。
来自不同领域和不同年龄的人们齐聚一堂,他们因对湖湘文化的喜爱、探索和追求而汇聚在这里。
他们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经验交汇在一起,分享着彼此的故事和经历。
这种文化交流的形式,带来了诸多新颖的想法和创意,也深刻地展现了湖湘文化的魅力所在。
其次,这次活动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湖湘文化作为一种精神遗产,对我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有着深远的影响。
它代表了一种精神追求,传承了丰富的历史文化,承载了湘南地区的文化积淀和生命力。
在这次活动中,许多嘉宾分享了自己对湖湘文化的感悟和理解,让我更加了解了湖湘文化在当地人心中的特殊地位。
重点是湖湘文化要在现实社会中立足,需要被更多的人所认识、了解和传承。
我们应该通过这样的文化活动,让更多年轻人能够了解和爱上湖湘文化,让它在新时代中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弘扬。
思维的思考和表达的能力在这次沙龙中也被深深地锤炼和提升。
通过听取各位嘉宾的讲解和交流,我更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有了更多的学习和提升方向。
同时,我也可以从他人的表达中去突破自己的固有思维,获取新鲜的思考和灵感,让自己的思维更加开阔、立体和多元。
在语言表达上,我们注重准确性、简洁性和规范性。
在这次沙龙中,我学会了怎样用简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怎样正确认识和应用汉语语法,避免出现了一些语法错误和环节失误。
最后,我认为这次活动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文化交流和分享活动。
它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爱上了湖湘文化,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的信心。
我期待着能够参加更多这样的沙龙活动,通过学习、交流和分享,让我们共同加强对湖湘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让湖南和湖南的文化更加繁荣和充满生命力。
湖湘文化的历史心得体会

湖湘文化的历史心得体会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湖湘文化在其灿烂的历史中孕育出了独特的文化精髓。
从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中,不难看出其历史沿革与地理环境对湖湘文化的熏陶、影响与创造的历程。
在多年的学习和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湖湘文化是一份源远流长的文化宝藏,它在历史长河中奇峰林立,是中国文化宝库中难能可贵的财富。
一、湖湘文化的历史背景湖南与湖北位于长江中游上游地区,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源地。
在历史上,这里曾经饱经战火、繁荣辉煌,发掘了许多独特的文化珍品,为世界文化贡献了宝贵的财富。
在唐宋时期,湖南湖北成为中国文化的核心,诗、书画、音乐、建筑、工艺等各方面都呈现出了独特的特色。
随着时间的推移,湖湘文化逐渐演变成了一份历史悠久的文化传承,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湖湘文化的创造性特点湖湘文化具有自身的创造性特点。
在文艺创作上,湖湘文化融入了丰富的道家、佛教、儒家、民俗文化等元素,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现象。
例如,在湖南湖北,传统的民歌、古诗、文学、绘画、雕塑等均在独特的景观背景下得到了发展与完善。
三、湖湘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尽管湖湘文化历史悠久,但是其文化传承与创新仍然让人感到震撼。
在历史的长河中,湖湘文化的发展进步始终紧贴时代,与时俱进。
如今,在湖南湖北地区,高山流水、茶文化、云雾茶、茶艺、打柴歌等都成为了民俗文化的一部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
四、对湖湘文化的认识与理解对于湖湘文化,我个人有着深刻的认识与理解。
首先,湖湘文化代表的是长江文化的多元体现,凝聚了人民智慧、融合了地域特点,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湖湘文化的土壤里充满了对生命的珍爱,强调一种万物共生的观念,从而激发了每一个人对生命的热爱与无限的憧憬。
最后,湖湘文化更是充满开放与包容的氛围,鼓励创造与发展,让人们充分发挥其创造性潜能,拥有更深层次的文化审美体验。
总之,湖湘文化是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它锻造出了深层次的文化底蕴,传递出了生命的热情和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锦绣人文在潇湘
永州,又称“潇湘”。
初识永州是在我上学时学到的课文——来自柳宗元的《捕蛇者说》中一句:“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
”那时候并不了解永州,甚至都不知道在哪,后来才知道原来也在湖南,也没想到这个城市会承载我四年的青春和时光。
高考结束后,我被第二志愿——湖南科技学院录取,之前录取结果刚出来的时候,通过网上查询的结果和亲人朋友描述中,都给我一种感觉:永州是个穷乡僻壤、蛮荒之地。
这让我不仅对即将来临的大学四年时间感到深深地迷茫,更怀疑自己宝贵的四年青春是否就要在那个地方被白白浪费。
开学的日子很快就到了,那天我推着收拾好的行李,第一次远离家门。
经过两个半小时的高铁路程抵达永州站,学校的迎新大巴早已准备多时。
随着大巴缓缓开动,我的心也不禁期待着我的大学到底是什么样,疑惑着永州到底真如外界所说的那样吗?待大巴驶离冷水滩区,进入零陵区时,沿路或荒凉的大山,或低矮老旧的建筑,不禁让我从心底涌上一股失望。
车继续行驶,进入学校所在的街道——笔直的油柏马路被两旁的大树遮掩着,旁边就是一条蜿蜒漫长的河流,街边古色古香的建筑物和灯笼造型的路灯呼应着……,这些景象共同构成一幅岁月静好、娴静悠适的画面,仿佛置身世外桃源。
眼前的景象瞬间宽慰了我之前的失望。
事实证明,几年下来,永州,也确实用它的独特魅力逐渐让我沉迷。
零陵是个重要的古地名。
而永州在隋朝以前称零陵。
隋朝以后,永州、零陵成为一地二名。
永州也确实是一个钟灵毓秀的好地方,它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城,是湖南四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这与我的家乡——岳阳,十分相似,让我更生许多亲切感。
永州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据我了解的就有“舜文化”、“柳子文化”、“碑文化”、“女书文化”、“瑶族文化”等等,其中,女书文化更是著名,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民族文化的宝贵资源。
下面介绍关于永州的几种当地文化:首先是碑文化。
碑文化是永州的特色,也是永州的骄傲。
全省
14个地州市列入湖南省文物志的历代碑刻56块,永州就独占16块。
在永州21处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中,单是摩崖石刻就有浯溪、朝阳岩、淡岩、月岩、阳华岩五处。
尤其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浯溪摩崖碑林中,唐以来的摩崖石刻就有五百零五方,涉及书家三百余人,览括了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篆隶楷行草各种书体。
可以说进入浯溪,就如进入了一座古代书法艺术的殿堂,让你一饱眼福,流连忘返。
永州的碑文化源远流长。
古代名人的诗文碑刻之多,价值之高就可称得上湖南之冠。
如浯溪三绝堂内元结撰文、颜真卿书写、以安史之乱为背景的《大唐中兴颂》;柳子庙享堂后壁上唐代韩愈作文、苏轼书丹、颂扬柳子德政的《荔子碑》,历史上二者皆称“三绝”,可以说是碑林中的旷世杰作,文物中的稀世瑰宝。
其次是舜文化。
舜帝是道德文化的鼻祖,舜文化是道德文化。
《史记》所载:“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
舜帝文化精神之魂可称为“德为先,重教化”,舜文化是由野蛮走向文明的历史转折时期的中华文化。
以农耕文化为内涵的炎帝文化,以政体文化为内涵的黄帝文化,以道德文化为内涵的舜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三座里程碑。
九嶷山是舜文化的藏精之所。
《史记》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
在九嶷这块神奇而美丽之土地上,留下了舜帝众多的动人故事,留下了不少文人骚客仰游九嶷山的幽怨、怀念和美好的赞誉,一代伟人毛泽东曾挥笔写下了“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的壮丽诗篇。
最后是瑶族文化。
瑶族是永州一个古老的世居民族。
境内瑶族人口达四十余万,约占全国瑶族总人口的四分之一。
明清时期,永州地区的江华、永明、道县、宁远、蓝山的许多山地成为瑶民的聚居地。
地区瑶族的自称和他称,因居住地理环境和使用的语言以及服饰的不同,而称谓各异。
居住在江华、江永、蓝山、道县、双牌、东安、永州的一部分瑶族,自称“尤勉”;居住在宁远、新田、祁阳及金洞林场的瑶族,自称“勉”;还有居住在江华、蓝山少部分瑶族,自称“谷岗尤”;居住在永州、道县的少部分瑶族,又自称“标敏”;江华瑶族自治县还有部分瑶族,自称“炳多尤”、“爷贺尼”等。
还有居住在丛山峻岭者,人称“高山瑶”,又称“过山瑶”;居住在丘岗平地称“平
地瑶”、“民瑶”、“土瑶”等。
居住在宁远“九嶷瑶”、“伍堡瑶”、“七都人”、“梧州瑶”等。
居住在宁远县的荒塘、桐木漯和新田县门楼下、祁阳县的晒北滩一带的瑶族妇女,头中衬有顶板称“顶板瑶”;居住在宁远县九嶷山和蓝山县紫良等地的瑶族妇女、头上无衬板称“平顶瑶”。
还有“宝寨瑶”、“龙榨瑶”、“广西瑶”等等。
永州地区的瑶族均信奉盘瓠为祖先,总称为“盘瑶”或“盘古瑶”。
同时,永州也是一个戏曲文化较为发达的地区。
自明代起,境内就开始戏剧表演出现。
此后,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大型地方剧种——祁剧。
与此同时,在永州境内还有零陵花鼓戏、祁阳小调、木偶戏等地方戏曲。
特别是祁阳小调,祁阳小调是一种有词有曲,说唱结合,以唱为主的一种地方色彩很浓的民间曲艺形式。
祁阳小调流行于祁阳各地,尤以城关、文明铺、黎家坪、羊角塘、潘家埠、萧家村、观音滩等地为盛。
其曲牌极为丰富,约有300来个。
流传较广的有《四季花开》、《十月花开》、《闹五更》等。
祁阳小调的演唱形式小型灵活,一般为一人唱一人伴奏,动作不大,主要靠面部表情;也有男女二人边歌边舞,风趣活跃。
除此之外,永州还有一些特色美食,如东安鸡、宁远血鸭、零陵喝螺、道州扎肉等和一些当地节庆活动,如小元宵、赶鸟节、斗牛节、尝新节、送懒节、盘王节等。
在永州生活了几年,它确实以它的独特魅力改变了我对它的原始看法,正如我校陈弘书记在《潇湘文化概论》一书中写道:“在永州生活和工作,是一次极为珍贵的发现美、感悟美的精神之旅。
”永州于我,不仅是我母校所在的地方,是承载我四年青春和记忆的伊甸园,更是我精神的洗涤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