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素质基本能力知识点总结

小学综合素质基本能力知识点总结

基本能力是小学综合素质的常考题型,考生一定要加以重视。今天,店铺为大家整理了小学综合素质基本能力知识点,以供考生复习。小学综合素质基本能力知识点(一):阅读理解能力

1.理解阅读材料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理解重要概念的含义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浏览文段、把握主旨是解题的前提。

(2)借助语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

(3)结合文体特点、修辞方法来理解词语。

(4)代词理解的“就近原则”。

2.理解阅读材料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理解重要句子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

(1)从句子中的重要词语人手。

(2)从分析句子的结构入手。

(3)从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人手。

(4)从分析上下文的语境人手。

3.筛选并整合阅读材料中的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

(1)筛选信息的途径

第一,从文章的基本概念中筛选信息;第二,从重要的句子中筛选信息;第三,从运用的材料中筛选信息。

(2)整合信息的方法

在答题中,首先,要把文中相关的材料、语句提取出来,然后加以分析、归纳,即进行整合。其次,要根据题目的要求进行作答,表达的内容应围绕题目中提示的“陈述的内容”。最后,在整合信息时,要注意加工清晰准确的语言表达结构。

4.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分析文章结构可以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人手:

第一,从形式方面分析:抓住材料中的关键性词语;抓住文体特征;分析段内表达方式。

第二,从内容方面分析:根据句意归类;把握体现思路的重要语句。

5.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抓住关键词语。

(2)抓住关键句子。

(3)分析相关文字的层次。

6.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作者的观点态度,在不同类型的文章中有不同的表现形态。有的是直接表述出来的,有的则是分散在多处,需要经过辨别、筛选后才能掌握。具体的方法有:

(1)从关键词人手。

(2)从概括性强的句子人手。

(3)从文中运用的材料人手。

(4)从作者的评述人手。

小学综合素质基本能力知识点(二):逻辑思维能力

1.概念

概念就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概念具有内涵和外延两个性质。其中内涵是概念所具有的特征,外延是概念所指的对象。内涵与外延具有反变关系。根据外延,概念之间具有全同、属种、种属、交叉、全异5种关系。

全同关系:全同关系是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重合的关系。

属种关系:属种关系是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相重合的关系。

种属关系:种属关系是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和另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相重合的关系。

交叉关系:交叉关系是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和另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相重合的关系。

全异关系:全异关系是两个概念在外延上没有任何部分相重合的关系。

2.直言命题

命题也叫判断,是对事物情况有所判定的一种思维形式。

(1)直言命题的类型

根据所含联项和量项的不同,可以把直言命题分为六种类型:

①全称肯定命题:所有S都是P,记为SAP,缩写为A。

②全称否定命题:所有s都不是P,记为SEP,缩写为E。

③特称肯定命题:有的s是P,记为SIP,缩写为I。

④特称否定命题:有的S不是P,记为SOP,缩写为0。

⑤单称肯定命题:a(或某个S)是P。

⑥单称否定命题:a(或某个S)不是P。

(2)直言命题之间的对当关系

直言命题之间的对当关系是指有相同素材(即有相同主项和谓项)的直言命题间的真假关系。如果没有相同的主谓项,则无法比较它们的真假。可以把A、E、I、O之间的真假关系概括为四类,即反对关系、差等关系、矛盾关系和下反对关系。

(3)三段论

所谓三段论,就是由一个共同词项把两个作为前提的直言命题联结起来,得出一个新的直言命题作为结论的推理。三段论由三个直言命题构成,其中两个是前提,一个是结论。

要想使一个三段论有效,就必须遵守一般规则。三段论的一般规则有如下几条:

①在一个三段论中,有且只能有三个不同的项。

②两个前提不能都是特称命题,且只要前提有一个为特称,则结论为特称。

③两个前提不能都是否定命题,且只要前提有一个为否定,则结论为否定。

3.模态判断

在逻辑中,“必然”“可能”“不可能”“一定”等叫作“模态词”,包含模态词的命题叫作“模态命题”。

四种模态命题之间的对当关系为:

(1)矛盾关系:必然P与可能非P;必然非P与可能P。

(2)反对关系:必然P和必然非P。

(3)下反对关系:可能P和可能非P。

(4)从属关系:必然P和可能P;必然非P和可能非P。

4.复合判断

复合命题是指由简单命题用联结词联结而成的命题。根据其逻辑含义,可以将这些逻辑联结词分为四大类,这四大类构成了四种不同逻辑含义的复合判断: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和负判断。其中,假言判断在逻辑判断试题中涉及最多。

5.归纳推理

归纳推理是指从个别性知识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

根据前提所考查对象范围的不同,把归纳推理分为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

(1)完全归纳推理

完全归纳推理是根据某类事物中的每一个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从而推出该类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

(2)不完全归纳推理

不完全归纳推理是根据一类事物中部分个体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从而推出该类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不完全归纳推理可以分为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和科学归纳推理。

6.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系列属性上是相同或相似,从而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有相同或相似的推理。

类比推理的结论具有或然性,既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假的。因此,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提高类比推理的可靠性:

第一,前提中确认的相同属性越多,那么结论的可靠程度也就越大;

第二,前提中确认的相同属性越是本质的,相同属性与要推出的属性之间越是相关的,那么结论的可靠程度也就越大。

7.逻辑基本规律

(1)矛盾律

矛盾律是指两个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对的命题不能同真,必有一假。在两个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对的命题中必须否定其中一个,不能两个都肯定。否则,就会犯“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

(2)排中律

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不能同假,必有一真,这就是排中律。对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不能都否定,必须肯定其中一个,否则会犯“两不可”的错误。

(3)同一律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思维必须与自身保持同一,这就是同一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必须保持概念自身的同一,否则就会犯“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的错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必须保持论题自身的同一,否则就会犯“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的错误。

小学综合素质基本能力知识点(三):信息处理能力

1.工具书

所谓工具书,是指根据一定的查阅需要,系统汇集有关的知识资料或文献信息,按便于检索的方法编排的图书文献。

(1)工具书的种类:字典和辞典、书目、索引、年鉴、手册、年表、图录、政书、类书、百科全书。

(2)工具书的结构:序跋、凡例、正文和附录。

(3)工具书的主要排检法

2.文献检索

(1)文献检索的步骤

①分析研究课题;②选择检索工具;③确定检索途径;④选择检索方法;⑤查找文献线索;⑥索取原始文献。

(2)文献检索的方法

①直接法。直接法是直接利用检索系统(工具)检索文献信息的方法,又分为顺查法、倒查法和抽查法。

②追溯法。追溯法是指不利用一般的检索系统,而是利用文献后面所列的参考文献,逐一追查原文(被引用文献),然后再从这些原文后所列的参考文献目录逐一扩大文献信息范围,一环扣一环地追查下去

的方法。

③循环法。循环法又称分段法或综合法。它是分期分段地交替使用直接法和追溯法,以期取长补短,相互配合,获得更好的检索结果。

3.网络信息检索

网络信息检索的方法包括:

(1)直接访问网页,通过IP地址或UR1地址直接打开网站或网页。

(2)使用搜索引擎,利用分类目录或关键词,在特定搜索引擎中查找所需信息,这是目前所使用的最普遍的方式。

(3)通过新闻组搜索,时时跟踪新闻组动态,是了解学科前沿和热点问题最便捷的途径。

(4)通过大型专业数据库搜索。

(5)通过电子邮箱定制搜索。

4.信息处理

(1)信息的筛选。

(2)信息的加工、整理。

(3)信息的传递。

(4)信息的存储。信息存储方式可以采用纸、胶卷和计算机作为载体。

5.运用教育测量知识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

(1)教育测量的基础知识

①教育测量的概念:教育测量是依据编制好的量表(测量工具)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业成绩、兴趣爱好、思想品德以及教育措施上许多问题的数量化测定。

②教育测量的要素:单位、参照点、量表。

(2)数据整理

①抽样方法

抽样方法是从总体所包含的全部个体中随机地抽出一部分个体作为样本,用以估计总体情况的一种方法。常用的抽样方法有以下四种: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群体抽样。

②集中趋势分析

算术平均数:算术平均数是所有数据的总和除以总频数所得的商,简称平均数或均数、均值。

方差:方差是各个数据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又叫均方差或变异数。

标准差:方差的算术平方根称为标准差,用符号S或σ表示。标准差反映学生成绩两极分化的程度。

差异系数:差异系数也是表示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但它没有计量单位,而是一组数据的标准差与平均数的百分比,因此更多地用于两组平均数差异比较大的数据之间离散程度大小的比较。

标准分数:标准分数是由均数和标准差规定的相对地位量。它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

标准分数定义为:以标准差为单位标定某一分数离开团体均数的距离。

难度:难度是指题目或者测验的难易程度,一般用试卷的得分率或答对率(P)表示。难度值在0至1之间,P>0.8时,试题太易;P<0.2时,试题太难。

区分度:区分度是指测验对考生实际水平的区分程度或鉴赏能力。如果一个题目的测试结果使水平高的考生答对(得高分),而水平低的考生答错(得低分),它的区分能力就很强。区分度是题目质量和测验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一般要求试题的区分度在0.3以上。

信度:信度是指测量所得的分数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程度,即用一个或一组测验对同一被试群体施测多次,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的程度,以及测验分数所反映被试真实水平(即真分数)的可靠性程度。信度的高低指标使用信度系数来标示,它的数值在-1~+1之间。

效度:效度是指测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程度,测试得到的与所要测之问的符合程度,也就是结果和目的的符合程度。

6.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开发

PowerPoint是一种非常方便、简单的制作幻灯片演示文稿的软件,在教师教学中的使用非常普遍。

(1)创建一个新的演示文稿

选择“文件/新建”命令,系统会显示“新建演示文稿”窗格,即可以创建空白演示文稿、使用设计模版创建演示文稿、根据内容提示向导创建演示文稿、根据现有的演示文稿创建新的演示文稿。

(2)演示文稿的编辑

①占位符中输入文本。直接单击占位符中的示意文字,示意文字消失,再输入所需文字即可,单击占位符外的区域便退出编辑状态。

②使用文本框输入文本。选择“插入”菜单中的“文本框”命令,根据文本要求,选择“横排文本框”或“竖排文本框”,然后再输入文字。

③设置文本格式:选定需要设置的文本,单击“格式”工具栏上的相应按钮,或者选择“格式/字体”命令,打开“字体”对话框,设置字体、字形、字号、效果、颜色等。

④设置行距、段前距、段后距:选定需要设置的文本,选择“格式/行距”命令,打开“行距”对话框,设置行距及段前/后间距等。

⑤插入剪贴画或图片:选择“插入/图片/剪贴画”命令,打开“插入剪贴画”对话框,在所需的“文件类型”下选择需要的剪贴画,单击“插入”按钮即可,或者选择“插入/图片/来自文件”命令,找到图片所在的文件夹,选择需要插入的图片,单击“插入”按钮。

⑥插入艺术字:选择“插入/图片/艺术字”命令,打开对话框后选择一种艺术字样式,并进行相应的字体格式设置。

(3)演示文稿的浏览

①幻灯片的视图方式包括:普通视图、大纲视图、幻灯片视图、幻灯片浏览视图和放映视图。

②选定幻灯片:

a.选定单张幻灯片。在普通视图大纲模式下,单击“大纲/幻灯片”窗格中的幻灯片图标;在普通视图幻灯片模式下,单击“大纲/幻灯片”窗格中的幻灯片缩略图;在幻灯片浏览视图下,单击幻灯片的缩略图。

b.选定多张连续的幻灯片。可先选定第一张幻灯片,然后按住Shift键,再单击最后一张幻灯片,则两张幻灯片之间的所有幻灯片将被选中。

c.选定多张不连续的幻灯片。可按住Ctrl键,依次单击所要选择的幻灯片。

③插入新幻灯片:

a.选定要插入新幻灯片位置之前的幻灯片。

b.单击“插入/新幻灯片’’命令;或单击格式工具栏中的新幻灯片按钮;或在普通视图的幻灯片模式下,直接按Enter键。

c.在出现的幻灯片版式任务窗格中,选择一种需要的版式,即可向新插入的幻灯片中输入内容。

④移动幻灯片:最简单的方法是先选定欲移动的幻灯片,然后将其拖动到所需位置即可。

⑤删除或隐藏幻灯片:用鼠标选中要删除的幻灯片再按De1ete键,或单击快捷菜单中的删除幻灯片命令等。

(4)演示文稿的外观设计

①应用设计模板:选择“格式/幻灯片设计”命令,或者在幻灯片窗格的空白处点击,从打开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幻灯片设计”命令,打开“幻灯片设计”窗口,从中选择需要的模板即可。

②改变幻灯片版式:选择“格式/幻灯片版式”命令,或者在幻灯片窗格的空白处点击,从打开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幻灯片版式”命令,打开“幻灯片版式”任务窗口,从中选择需要的版式即可。

(5)设置演示文稿的放映效果

①添加动画效果:打开想要添加动画的幻灯片;执行“幻灯片放映/自定义动画”命令;选中要添加自定义动画的对象;在“自定义动画”任务窗格中单击“添加效果”按钮。

②设置幻灯片问的切换效果:选择要设置切换效果的连续的或不连续的多张幻灯片(也可以只选一张);单击“幻灯片放映/幻灯片切换’’命令,弹出幻灯片切换任务窗格;选择一种切换方式,设置切换的速度和声音;选择换片方式;设置完毕后,单击“播放”或“幻灯片放映”按钮,即可看到已设置好的切换效果。

(6)添加超链接

利用“动作设置”创建超链接;利用超链接按钮创建超链接;利用动

作按钮来创建超链接。

小学综合素质基本能力知识点(四):写作能力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符号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的创造性脑力劳动过程。

1.文章的构成要素

(1)材料

所谓材料,简单地说,凡是用以提炼、表现主题的事实与观念,都可称为材料。

(2)主题

主题是作者在文章中通过全部材料和表现形式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和主要观点。

(3)结构

结构就是文章内部的组织构造,是文章的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间的内在联系及展开序列,是作者组织安排文章内容的具体方式。

(4)语言

语言是制作文章的工具,它是表达思想、构成文章的物质手段;语言是文章的思想内容,二者之间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5)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主要包括叙述、描写、议论、说明和抒情五类。

2.记叙文写作

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1)记叙文的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是记叙文的六要素。

(2)记叙文的叙述顺序

一是按时问顺序安排情节,包括顺叙、倒叙、插叙等;二是按空间顺序安排内容;三是按材料不同而分门别类叙述内容。

(3)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主要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4)记叙文的写作技巧

①写人技巧。确定文章的中心;选择典型的事件;抓住人物的特征;讲究写人的角度。

②叙事技巧。叙事类记叙文以叙述事件为主,突出事件发生、发展和解决的过程。在叙事时可采用虚实法、抑扬法、离合法、悬念法。

③写景技巧。写景记叙文是指以描绘自然景物为主的记叙文。景物描写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确立写景的顺序;抓住景物的特征;注意思想感情的表达。

④状物技巧。状物的记叙文,是通过描述某物,来表明作者的某种思想、某种感情。这类文章的特点在于把比较抽象的思想感情寄托于具体、形象的事物当中,文中既有对所寄托事物的具体描述,又有对所寓之理和所抒之情的充分阐发。

3.议论文写作

议论文是用逻辑、推理和证明,阐述作者的立场和观点的一种文体。这类文章或从正面提出某种见解、主张,或是驳斥别人的错误观点。

(1)议论文的种类

①立论文。立论文的特点是:针对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正面阐述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同时用充足的有说服力的论据来证明所提出的论点。立论文的写作要求有:要对论述的问题有正确的看法;要用充足有说服力的论据;要言之有理,合乎逻辑。

②驳论文。驳论文的特点是:针对对方的观点加以批驳,在批驳的同时阐述自己的观点。驳论文中的“驳”主要包括: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

(2)议论文的三要素

①论点。论点就是文章所要议论、阐述的观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张和表示的态度。

②论据。论据就是证明论点的材料、依据,根据其本身的性质和特征,可分为事实性论据和理论性论据两类。

③论证。从形式逻辑角度说,论证是指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全部逻辑推理过程,这个过程表示论据和论点之间是用何种逻辑的方法联

系起来或统一起来的。

(3)议论文的写作技巧

①拟好题。议论文拟题的基本要求是:在准确的基础上力求醒目、舒畅。具体而言,可形象,可简洁,可别致,可整齐,不一而足。

②开好头。议论文的开头要讲究“短、快、亮”。短,即要简洁,最好三两句成段,引入本论。快,即入题要快,最好三言两语就点明文章的基本观点或议论的话题。亮,即要有精彩的开头,能够吸引读者,给读者留下好的印象。

③重视首句和末句。议论文常见的论述模式是:首句为小论点或承上启下的过渡词句;中间围绕小论点,运用恰当的事实、理论论据进行分析说理;最后结合论述内容写一两句小结的话语。

④论据鲜活。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分论点是支撑起这个灵魂的骨架,而论据是议论文的血肉。一篇议论文只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是不能称为文章的,它还必须有典型而鲜活的论据。

⑤结好尾。好的议论文结尾当如豹尾,响亮有力,令人警醒,催人奋进。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小学)考点归纳完全版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小学)考点归纳完全版 教师资格证考试是一项评价教师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的重要考试。《综合素质》是全国教师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考核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本篇文章旨在对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考点进行详细的归纳和,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基础知识 试卷中对基础知识考察范围比较广泛,主要包括语文、数学、科学、社会、音乐、美术等学科的基础知识。基础知识的考察主要侧重于应用能力和理解能力,考生需要掌握知识点的同时,注重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思维品质 试卷中对于思维品质的考察主要侧重于探究教师应用各种方法、策略帮助学生 发掘和培养主动学习习惯的能力。考试中会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生活,考察教师处理学生问题的能力和处理技巧。 教育教学能力 教育教学能力是该科目考核的主要内容之一。教学能力的考察主要从四个方面 出发:课堂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学习过程管理。在考试中,常常涉及课堂互动、教学技能、教学思路等方面的问题,考察教师提高教学有效性和启发学生思维的能力。 教育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 教育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是该科目考核的必考题。考试中,通常包括教育法律 法规的基本知识、法律法规在学校工作中的应用、职业道德规范和师德师风等方面的内容。要求考生具备正确的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意识,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遵守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要求,做到教书育人、以德育人。 教学实践与反思 教学实践与反思是该科目考核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考察设计好的教学方案能 否落地实践,同时考察教师对教学实践所获得的经验进行思考和反思的能力。考试中通常会设置教学案例,要求考生结合案例进行分析、反思,从而提高教学实践的能力。

小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汇总

小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汇总 教育观(一) ——教育观与素质教育观 一、教育观 教育观是人们对教育所持有的看法,它既受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又受人们对教育要素不同观点的影响。具体地说就是人们对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教育要素及其属性和相互关系的认识,还有人们对教育与其他事物相互关系的看法,以及由此派生出的对教育的作用、功能、目的等各方面的看法。 教育观的核心是“教育为了什么”,即教育目的。由于教育目的不同,教育者实施的教育活动也不同。从而区分了不同社会、不同时期的教育活动,也产生了不同的教育结果。 教育观与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相关。在古代教育中,教育是为培养统治者服务的.这种社会政治形式下的教育是培养少数人的教育。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教育是为人民普遍的教育需要服务的.是人民的教育。 在同样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中,也可以有不同的教育观,这是由对教育活动内部的各种关系认识上的差异而产生的。例如,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上,如果强调教育者的中心地位,会产生教师中心的教育观;如果强调受教育者的中心地位,会产生学生中心的教育观。再如,在教育内容的德、智、体、美等不同组成方面的关系上,强调德育的首要地位,会产生德育中心的教育观:强调智育的首要地位,会产生智育中心的教育观。 确立正确的教育观.需要正确认识教育的发展规律,正确认识教育活动的各种内部关系。违背教育发展规律或不能完整认识教育内部的各种关系.都会导致错误的教育观,进而导致错误的教育结果。 教育观(二) ——素质教育的目标与要求 一、素质教育的目标 素质教育的目标主要有七点,包括促进学生身体的发育、促进学生心理的成熟化、造就平等的公民、培养个体的生存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习惯、爱好和能力、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1.促进学生身体的发育 基础教育处于学生个体发育的关键时期.任何有助于并促进身体发育顺利进行的教育,就是好的教育:相反.就是不好的教育。 2.促进学生心理的成熟化 中小学阶段是个体心理逐渐成熟的阶段。素质教育要促进学生心理成熟化,逐渐成为一个能够独立面对社会.介入周围世界的主体。 3.造就平等的公民 基础教育是公民教育.而中小学教育又要求“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因此,基础教育有必要根据现行的公民权利和义务规定.确定自己的现实目标。 4.培养个体的生存能力和基本素质 素质教育着重于促进学生发展.使学生能够独立面对社会.具备生存能力和终身学习的基本素质。 5.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习惯、爱好和能力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学习不仅仅局限于学生时代.素质教育要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能够自我学习并且愿意自我学习。 6.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我国已开始向法制社会迈进这一事实,要求我们的基础教育培养学生真正具有法制意识和观念。对中小学教育中的学生来说,法制意识必须从小就开始培养,使守法用法成为一种自觉的习惯行为。

中小学综合素质必考知识点

《综合素质》是在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中科目一的考试科目,主要考察申请教师资格人员是否具备教师基本的知识、能力和素养。考察内容主要包括:教师职业理念、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文化素养、基本能力五大模块。考察的范围很广,但是难度不是很大,考生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抓住重点。 (一)原理 素质教育观: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内涵主要有: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 (二)考察形式 1、单项选择题 在单项选择题中多给出一段小的情境,来根据素质教育观的相关知识,来评价情境中老师的行为是否符合素质教育观。

2、材料分析题 材料分析题中会给出一段教学案例,从素质教育观的角度来评析老师的行为。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一是要评价老师的行为,二是要结合材料来分析。 (一)原理 1、个体身心发展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2、全面发展的学生观:学生学习的主体,学生是完整的人;学生是有发展潜力的人;学生是一个整体;学生是有差异的人。 3、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以学生作为教育的出发点;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二)考察形式 1、单项选择题 在单项选择题中多给出一段小的情境,来根据“以人为本”学生观的相关知识,来评价情境中老师的行为是否符合“以人为本”学生观。 2、材料分析题

材料分析题中会给出一段教学案例,从以“人为本” 学生观的角度来评析老师的行为。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一是要评价老师的行为,二是要结合材料来分析 (一)原理 教师角色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教师行为观: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民主;对待教学上,强调帮助、引导启发;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与终身学习;对待其他教育者,强调合作。 (二)考察形式 1、单项选择题 在单项选择题中多给出一段小的情境,来根据现代教师观的相关知识,来评价情境中老师的行为是否做到了现代学生观。 2、材料分析题 材料分析题出题角度也多是会给出一段教学案例,从现代教师观的角度来评析老师的行为。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一是要评价老师的行为,二是要结合材料来分析

(完整版)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必背知识点

(完整版)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 必背知识点 本文档将介绍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科目的必背知识点。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重点关注以下内容: 一、教育理论与教育心理学 1. 教育理论:了解教育的基本概念、教育目标和教育价值观, 掌握不同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2. 教育心理学:熟悉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和特点,了解学龄前 儿童教育心理学理论和方法,掌握基本的教育心理学知识。 二、教育法律法规 1. 教育法律法规基本知识:了解我国教育法律法规的体系,熟 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等主要法律法规的相关内容。

2. 学校管理法律法规:掌握学校组织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教师职业行为准则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三、教育管理与教育评价 1. 教育管理:了解学校组织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掌握学校 行政管理、教育资产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2. 教育评价:熟悉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了解学生综合 素质评价、教师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四、教学理论与教学设计 1. 教学理论:了解教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教学过程的管理、掌握学生研究规律等知识。 2. 教学设计:熟悉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了解教学设计 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五、学科教育与课程标准

1. 学科教育:掌握小学各学科的教育教学内容和特点,了解小学常见学科教育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2. 课程标准:熟悉小学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材选用原则,了解小学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以上是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科目的必背知识点,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可根据自身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复习。祝您取得优异的成绩!

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归纳总结

《综合素质》知识点第一章:职业理念一、教育观: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面向全体学生1()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促进 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3()促进学生创新 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4()着眼于学生的可持 续发展5(: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 径和方法)树立素质教育理念,把握课改精神,实践 新课程(基础教育新课程是实施素1(途径有: 的基本途径)质教育)学校管理,课外活动和 班主任工作2()举行德智体美并进的教育活动3()提高教师队伍水平,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的作用(主导性作用,更新教育理1(方法有:提高素养)念,)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2()引 导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开展 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4()建立多层次,多样化 的教学模式5(根据要求和素质教育观念进行分 析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价 教育现象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 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1 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 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 教育。、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2 )实施素

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1()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2()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3(二、学生观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人的道德、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人的劳动力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学生观的社会性需要和精神本质是人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关系,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基础就是以人为本,面发展需要,社会素质和能力的全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价值取“以人为本”是一种肯定人的作用和地位,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的)学生2()学生是完整的,具有独立意义的个体1(向。教育中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从身心健康发展,学生都有潜力)4(学生需要尊重)3(是学习的主体身心健康发展:生理心理健康的成长,生理心理主体性发展,中学生社会文化发展三个方面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建立正确的自我认识,主体性发展:健康得到社会的实现社(主体性发展是中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展的人所需的自觉发展,主动发展。培养全面发会文化发展:主要涉及到德,智,体,

2022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重难点知识点汇总(精华版)

2022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 合素质》重难点知识点汇总(精华版) 2022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重难点知识点汇总(精华版)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重难点知识点:教育观 一、素质教育观的定义和内涵 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二、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面向全体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促进学生生动、生动、主动地发展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三、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深化教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诲创造前提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六项具体目标: 1.改变课程过于重视知识教授的偏向,夸大形成积极主动的研究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根本技能的进程同时成为学会研究和形成精确价值观的进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 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重视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研究乐趣和经历,精选终身研究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重点知识汇总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主要考查考生职业理念、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文化素养和基本能力。试卷共三大题:第一大题为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9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58 分),第二大题为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14 分,共42 分);第三大题为写作题(本大题共 1 小题,50 分)。 以下是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重点知识汇总。 一、教育观 (一)素质教育观 1. 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二)新课改的教学观 1. 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2. 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3. 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 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二、学生观 (一)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 1.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2. 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3. 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4. 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二)学生是独特的人 1. 学生是完整的人; 2.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3. 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1.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2.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3. 学生是责权主体。 三、教师观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1.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2.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3.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4. 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二)教师行为转变 1.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与赞赏; 2. 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重点必背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重点必背知识点 综合素质(小学) 职业理念: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 一、教育观 1.素质教育的内涵(单选+案例)★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看法和认识)(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创新精神:素质教育的核心;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2.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 新课程改革推进 A、新课改的具体目标(单选) 课程功能:双基→三维 课程结构:单一→均衡、综合、选择 课程内容:繁难编旧→与生活、时代相联系 研究方式:死记硬背→自主、合作、探究 评价体系:注重结果→多元、综合、动态、多样

管理制度:单一、三级(国家、地方、学校) B、新课改的讲授观(案例)★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研究者为中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研究”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二、学生观★ 1.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案例) A、学生是发展的人 (1)学生的身心开展具有规律性(单选) (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差异性)(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可塑性) (3)学生是处于开展过程当中的人(老师对学生出错的态度)B、学生是独特的人(因材施教) (1)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2)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C、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1)学生是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尊重想法)(2)学生是研究的主体(主动) (3)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

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 一、教育心理学 1.心理发展理论:包括儿童认知、情感、社会等发展阶段的特点及对 教育的启示; 2.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认知主义、构建主义等学习理论,以及 相关的教学策略; 3.教育心理学基本概念:包括智力、情商、学习动机、学习经历等概 念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4.多元智能理论:包括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的分类及教育 应用。 二、教育学 1.教育学基本概念:包括教育的定义、特点、目标等基本概念; 2.教育学派与流派:包括儒家教育、教育技术论、人本主义教育等不 同教育思想的发展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3.教育家与教育思想:包括孔子、罗杰斯、皮亚杰等教育家的主要思 想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4.教育评价与质量监控:包括教育评价的基本方法、教育质量监控的 原则及方法。 三、教育法律法规 1.教育法与教育行政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学校教育法、中小学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及其内容;

2.学校组织管理:包括学校的组织结构、校务管理、教师管理、学生 管理等相关知识; 3.学校安全与法制教育:包括学校安全管理、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以 及学校安全事故的预防与处置; 4.教育与发展:包括教育的基本思路、教育发展的趋势及其对教育教 学的影响。 四、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 1.教育教学理论:包括教育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课堂教学 设计等相关理论; 2.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包括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教学过程的规划 与组织、教学反馈与调整等; 3.教学评价与反馈:包括教学评价的方式、教学成果的评价、教学反 馈的原则及方法。 以上是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的一些基本内容。熟悉并掌握 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提升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

小学生综合素质必背知识点

小学生综合素质必背知识点 小学生的阶段是一个全面素质培养的关键时期,培养全面的素质能 力对于他们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下面是一些小学生综合素质必背的 知识点,帮助他们在学习和成长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品德与道德 1. 尊重他人:要尊重他人的权利和感受,不侵犯他人的自由与尊严,理解并关心他人。 2. 诚实守信:言行一致,言出必行,不撒谎,不偷窃,不作弊。 3. 礼貌待人:与人为善,有礼貌,懂得感恩,举止文雅。 4. 自律自爱:自我管理,规划时间,培养自律与自爱的习惯,做一 个负责任的人。 5. 团结合作:尊重集体,与他人合作,乐于助人,团结互助。 二、学习方法与技能 1. 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目标,合理安排学习计划,制定学习目标。 2. 学习计划: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合理分配时间,高效利用时间。 3. 阅读习惯: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阅读 兴趣。 4. 记忆技巧:使用记忆技巧,如归纳法、联想法等,提高记忆效果。 5. 思维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逻辑思维等思维能力。

6. 问题解决: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问题分析、寻找解决方案等。 7. 学习规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完成作业,按时上交,遵守考 试纪律。 三、科学知识 1. 自然界:了解常见的动植物,天气气候,水循环,生态保护等基 本常识。 2. 物质与能量:学习常见的物质与能量变化,如固液气相变,热的 传导等。 3. 健康与生活:了解健康生活的基本知识,如合理饮食,锻炼身体,个人卫生等。 4. 环保与资源:学习环保知识,如节约用水、垃圾分类、保护环境等。 四、艺术素养 1. 音乐:学习音乐基本常识,欣赏音乐作品,培养音乐鉴赏能力。 2. 绘画:学习基本的绘画技巧,培养审美能力,表达个人情感。 3. 舞蹈:学习基本的舞蹈动作,培养良好的韵律感,表达个人情感。 4. 戏剧:参与戏剧表演,培养表演能力,提高表达和沟通能力。 五、体育运动

关于小学综合素质的知识点

关于小学综合素质的知识点 综合素质 1、什么是学生观?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是处在发展过程的人。(从教育角度,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成长)。 2)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学生都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和成人之间是具有巨大的差异(作为老师要能正确的引导和鼓励)。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学生是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是学习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作为教师要认真了解学生,发现他的优点,帮助他进步)。 4)学生是具有个性和差异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更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总的来说,作为教师,要在教学中践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积极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教师职业道德观是?

1)爱国守法,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2)关爱学生,要求教师做到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娘师益友。 3)爱岗敬业,要求教师做到对工作高度负责,不敷衍赛责。 4)教书育人,要求教师做到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5)为人师表,要求教师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6)终身学习,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3、从教育观的角度思考? (1)从素质教育的内涵上看,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育。 1、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要求教师尊重每一个学生,做到教育公正。+材料分析。

小学教资《综合素质》知识点梳理

小学教资《综合素质》知识点梳理 综合素质是指一个人的综合素养,包括知识、能力、态度和价值观等 方面的综合发展。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时期,下面是小学 教资《综合素质》的知识点梳理。 1.知识方面: -语文知识:包括字词句段的理解、拼音、词语的认读、古代文化常 识等。 -数学知识:包括数的认识、运算和问题解决能力等。 -自然科学知识:包括生物、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 -社会科学知识:包括地理、历史、道德与法制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美术与音乐知识:包括绘画、音乐基础知识等。 2.能力方面: -语言表达能力:包括书写、表达思想、语音语调的准确运用等。 -计算思维能力:包括数学公式和运算符的运用、解决问题的策略等。 -实验与观察能力:包括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等。 -探索与解决问题能力:包括思维逻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手工制作与艺术创作能力:包括手工制作和艺术创作的能力等。 3.态度方面: -学习态度:包括积极参与、勤奋学习、独立思考等。

-合作态度:包括与他人合作、团结互助、尊重他人等。 -坚持和努力的态度:包括遇到困难时不放弃、勇往直前等。 -积极向上的态度:包括乐观向上、积极进取、正面心态等。 4.价值观方面: -个人价值观:包括自尊、自爱、自信等。 -社会价值观:包括尊重他人、公平正义、勤俭节约等。 -人生价值观:包括追求真理、热爱生活、助人为乐等。 以上是小学教资《综合素质》的知识点梳理。在小学阶段,教师需要 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进行相应的教育和引导,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只有综合素质良好的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自己的 人生价值。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重点整理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重点整 理 最新资料整理推荐: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重点整理如下: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也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在教育实践中,要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原则。 第二节、学生观

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是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为基础。人的道德、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是目标。人的发展与社会生活条件紧密联系,传统分工导致人的片面发展,而科技革命为人类准备了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制度条件。 第三章:教师职业操守 教师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内容。教师应该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遵守职业行为规范,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第四章:文化素养 文化素养是教师的基本素质之一。历史知识、中外科技发展史、科学常识、文化常识、文学常识和艺术鉴赏都是教师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 第五章:教师基本能力

信息处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是教师必备的基本能力。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以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在劳动活动的全面发展基础上。唯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是将教育与生产相结合。人的全面发展不仅包括素质的全面发展,还包括个性的全面发展。因此,“以人为本”就是肯定人的作用和地位,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的价值取向。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包括四个方面:学生是完整的个体, 是研究的个体,需要被尊重,而且都有潜能。教师观方面,应该树立正确的专业意识,拓展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能力,以学生成才为教师之福。同时,教师应该具备终身研究的意识,因为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终身研究,教师自我实现必须终身研究,提升教学水平须坚持终身研究,提高教育创新精神必须终身研究,终身研究也是教师的职业责任和教材改革的要求。教师可以通过系统教学和自学两种途径来实现终身研究,同时可以参加各类成人教育和借助媒体研究。终身研究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满足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传播终身研究观念。

2023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重点整理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重点整理 《综合素质》;第一章:职业理念;1、教育观;2、学生观;3、教师观;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1、教育法律法规汇编及解读;2、教师权利和义务;3、学生权利和保护;第三章:教师职业操守;1、教师职业道德;2、教师职业行为;第四章:文化素养;1、历史知识;2、中外科技发展史;3、科学常识;4、文化常识;5、文学常识;6、艺术鉴赏;第五章:教师基本能力;1、信息解决能 《综合素质》 第一章:职业理念 1、教育观 2、学生观 3、教师观 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 1、教育法律法规汇编及解读 2、教师权利和义务 3、学生权利和保护 第三章:教师职业操守 1、教师职业道德 2、教师职业行为 第四章:文化素养 1、历史知识 2、中外科技发展史 3、科学常识 4、文化常识

5、文学常识 6、艺术鉴赏 第五章:教师基本能力 1、信息解决能力 2、逻辑思维能力 3、阅读理解能力 4、写作能力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主线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主线特性的教育。 (1)实行素质教育是贯彻“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2)实行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 (3)实行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1)坚持德育为先 (2)坚持能力为重 (3)坚持全面发展(1)素质教育目的融入各教育环节; (2)构建对接社会现实的课程体系 (3)启迪学生自主学习 (4)充足发挥教师的正能量 (5)创新素质教育教学模式 第二节、学生观 1、我国所提倡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 人的道德、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足的发展。(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小学综合素质知识点

小学综合素质知识点 (一):教育法律法规第节教育法律法规汇编及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节选) (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1995年3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5号公布,自1995年9月1日起施行)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节选) (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20XX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师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师法(节选) (1993年1O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1993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5号公布,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节选) (1991年9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

十次会议通过 20XX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修订(20XX年6月1日起施行)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1999年6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 六、《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方法》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方法 (20XX年6月25日教育部令第12号发布,自20XX年9月1日起施行) 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一20XX 年)》节选 依据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为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全面提高国民素养,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制定本《教育规划纲要》。 (二):老师职业道德规范第一节老师职业道德 一、《中小学老师职业道德规范》 为全面提高中小学老师队伍的师德素养和专业水平,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教育部和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于20XX年对《中小学老师职业道德规范》进行了修订。新修订的《规范》有6条,分别为: (一)爱国守法

完整版)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知识点

完整版)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知识点 1.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造就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3.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全面推进,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使受教育者坚持研究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研究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 4.素质教育主要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5.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其中美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的重要方面。

6.政府行为具有导向作用、调控作用和约束作用,是实施 素质教育的根本保障。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 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7.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包括:将教学目的实现落实到每一 堂课,构建紧密联系的学科内容体系,全方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证学生研究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研究的质量,促进学生研究的良性循环,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作用,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8."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是教师应该树立的观念,要将学生 看作是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具有独立人格意义的人,而非单纯的。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促进其发展,尊重、信任、引导、帮助每一个学生,实现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 9.教师应该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研究的引导者和学 生发展的促进者,从课程的重视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这就要求教师更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拓宽知识视野,更新

小学综合素质基本能力知识点总结

小学综合素质基本能力知识点总结 小学综合素质基本能力知识点(一):阅读理解能力 1.理解阅读材料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理解重要概念的含义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浏览文段、把握主旨是解题的前提。 (2)借助语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 (3)结合文体特点、修辞方法来理解词语。 (4)代词理解的就近原则。 2.理解阅读材料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理解重要句子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 (1)从句子中的重要词语人手。 (2)从分析句子的结构入手。 (3)从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人手。 (4)从分析上下文的语境人手。 3.筛选并整合阅读材料中的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 (1)筛选信息的途径 第一,从文章的基本概念中筛选信息;第二,从重要的句子中筛选信息;第三,从运用的材料中筛选信息。 (2)整合信息的方法

在答题中,首先,要把文中相关的材料、语句提取出来,然后加以分析、归纳,即进行整合。其次,要根据题目的要求进行作答,表达的内容应围绕题目中提示的陈述的内容。最后,在整合信息时,要注意加工清晰准确的语言表达结构。 4.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分析文章结构可以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人手: 第一,从形式方面分析:抓住材料中的关键性词语;抓住文体特征;分析段内表达方式。 第二,从内容方面分析:根据句意归类;把握体现思路的重要语句。 5.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抓住关键词语。 (2)抓住关键句子。 (3)分析相关文字的层次。 6.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作者的观点态度,在不同类型的文章中有不同的表现形态。有的是直接表述出来的,有的则是分散在多处,需要经过辨别、筛选后才能掌握。具体的方法有: (1)从关键词人手。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小学)考点归纳完全版

第一章教育观 考点归纳 1.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2.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3.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重点提示 一、素质教育 1999 年,国家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下文简称《决定》)。 《决定》对素质教育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做出了新的规范,成为当前我国各级各类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依据。 1.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素质教育的实质 素质教育的实质是通过教育改革,真正实现“两全”的目标,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素质教育的基点是通过学科教学提高学生素质。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3.素质教育的目标 《决定》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使受教育者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 4.素质教育的要求 《决定》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生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 5.素质教育的内容结构 《决定》指出:“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根据《决定》的精神,素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 政治思想素质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