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观后感

合集下载

人性观后感

人性观后感

微电影《人性》作品创意及人物造型分析一、作品创意分析整部微电影都以黄灰色的调子为主导,给人一种沉闷之感该微电影描述的是一个上班族一天从家到公司上班的一个情节。

电影从闹钟声中开始,主人公起床,开灯,洗漱,吃饭,拿衣服帽子上班,路上等出租车,坐出租车,等红绿灯,进入公司大门,坐电梯,吧衣服放进自己的储物柜,自己给上司当踏脚垫,最后故事以举灯的那个人扔掉灯罩结束。

电影以动画形式展现,让我们看到人性的麻木不仁,无情冷血。

影片只有闹钟里面的一张假的笑脸以外,其他都面无表情。

电影中的灯是人举着的,镜子也是人举着的,桌子凳子都换成了活生生的人,连出租车,红绿灯,大门,电梯什么的都是人做的。

这些画面赤裸裸的体现着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人与人之间的利用与被利用。

虽然电影夸张化了,但却真真切切的反应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影片最后以举灯的那个人扔掉灯罩结束,其实是在呼吁大家找回人性,让大家把整个社会变得和谐,充满爱。

让整个社会充满感情,让善良,关爱,团结互助,相互理解等良好品质回归社会。

该微电影整片是没有背景音乐的,有的只是场景音乐。

如闹铃声,起床的叹息声,脚步声等等。

没有背景音乐,更加的让人们注意到这个社会的现实性以及更加关注到人与人之间的无情以及毫无关心的恶劣态度。

故事素材很微小,但折射出来的社会现象耐人寻味,值得人深思。

一、人物造型分析从闹钟里微笑的“假人”开始了短片的描述,主人公起床无力呆滞的眨了几下眼睛,无力的开了灯,说明主人公起的很早。

当开了灯后,举灯人是没有影子的。

洗漱的时候,镜子人也是毫无生机的。

凳子和桌子人只是在那无力的眨着双眼。

衣架人当主人公拿走钥匙后,无力的瘪下了嘴。

上班途中,主人公等车的时候也是毫无生机的。

当镜头转到出租人的时候,他们的步伐是快速的,然而途中主人公却在时不时的看着手表。

所以当过红绿灯的时候,主人公的“出租车”到绿灯时第一个“开”了出去。

到了公司,就有“人”门,进一个人开一次门。

坐电梯的时候,电梯里的人是毫无交流的。

古代文学与人性观后感古代文学作品揭示人性的深层次问题

古代文学与人性观后感古代文学作品揭示人性的深层次问题

古代文学与人性观后感古代文学作品揭示人性的深层次问题在阅读古代文学作品后,我深深感受到其对人性的深层次问题进行了揭示。

这些作品透过古代社会的特殊背景和人物形象,以及丰富多彩的情节和主题,探讨了人类内心的复杂情感、欲望和追求。

以下是我对古代文学与人性观的一些个人体会。

首先,古代文学作品揭示了人性中的善恶之辩。

在众多经典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物形象的善恶对比。

例如,在《红楼梦》中,贾宝玉和王熙凤代表了人性中的善与恶。

贾宝玉表现出纯真善良的一面,而王熙凤则是一个阴险狡诈的人物。

这样的对比让人们充分认识到了人性中的复杂性,每个人都有善与恶的两面性。

其次,古代文学作品揭示了人性中的欲望和追求。

在古代社会的特殊背景下,人们对权力、地位和金钱等物质利益的追求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现象。

《西游记》中的唐僧取经之旅就是对修行和追求真理的象征性表达,而悟空、猪八戒和沙僧分别代表着人性中的欲望、贪婪和愚昧。

这些作品通过对人性追求的描写,引发了对人性本质及其追求的深入思考。

另外,古代文学作品还揭示了人性中的情感和情绪。

在《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坦率和情感丰富是表现人性情感的典型。

她的悲愤、痛苦以及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展现了人性深处对真情的渴望。

同样,在《水浒传》中,人物的热血与义气,以及他们对亲情和友情的执着追求,也深深触动了读者的情感。

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古代文学作品变得丰富多彩。

通过对人性的揭示,这些作品不仅让我们了解了古代社会的风貌与人性的复杂,也让我们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从中汲取智慧,提升我们对人性的理解。

总结而言,古代文学作品通过对古代社会和人物形象的描绘,以及充满哲理的情节和主题,揭示了人性的深层次问题。

善恶两面性、欲望与追求以及情感与情绪,构成了作品中丰富而多样的人性揭示。

这些作品不仅仅是文学的经典,更是一面照妖镜,让我们反思自身,认识自己的人性,并不断追求人性的升华。

《人性的弱点》观后感心得体会

《人性的弱点》观后感心得体会

《人性的弱点》观后感心得体会
我观看了电影《人性的弱点》,对于这部电影我产生了很多的观后感和心得体会。

首先,这部电影以人性为主题,深入探讨了人类内心深层次的情感和欲望,让我对人性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电影中展现了人们在不同情境下的行为和反应,揭示了人性中的弱点和缺陷。

通过观察电影中的人物角色,我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无论是贪婪、嫉妒、懒惰还是虚荣,这些人性中的弱点会影响我们的思考和行动,甚至影响我们的判断力和决策。

其次,电影中展示了人性中的善良和真实的一面。

虽然人们有着各种各样的弱点,但他们也有表现出善良与正直的一面。

电影中的一些情节和人物,让我感受到了人性中的善良和真诚。

他们用自己的善良和真诚与他人相处,帮助他人,并通过自己的行动影响到周围的人。

这让我相信,人性中的善良和真实是存在的,也是我们需要努力追求的。

最后,电影中的故事情节引人深思。

通过电影中的情节发展和人物性格的演绎,让我思考人性中的弱点和善良究竟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关系。

同时,电影中也提到了一些解决人性弱点的方法,例如积极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学会理解和包容他人、保持良好的沟通等。

这些方法对于我们改进自己的人际关系和提升自己的品质十分有益。

总的来说,电影《人性的弱点》给予了我很多启发和思考。

通过观看这部电影,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认识到了人性中的善良和真实。

我相信,只有认识到并积极应对自己的弱点,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处理人际关系,提升自我,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耶鲁大学人性的哲学与科学观后感

耶鲁大学人性的哲学与科学观后感

耶鲁大学人性的哲学与科学观后感人类的内心是一个充满谜团的领域,几千年来,众多哲学家和科学家都在努力揭示人性的本质。

作为一所一直以来都致力于探索人类内心的学府,耶鲁大学授课的人性的哲学和科学课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上课的过程中,我第一次真正意识到了人性的复杂性。

我们从各个角度分析人类行为,并试图建立起一个准确的人性模型。

哲学家试图通过思考和推理来揭示人性的真相,而科学家则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解读人类行为的规律。

首先,我对哲学家们对人性的思考印象深刻。

他们认为,人类是一个有着无限潜能的存在,每个人都有内在的道德感和良善之心。

他们通过思辨和观察来寻找人类行为背后的本质原因。

例如,柏拉图提出了“理性”和“欲望”两个部分构成的人性模型,他认为人类内心的理性部分应该主导欲望部分,才能达到完善的境地。

而亚里士多德则强调每个人都在追求幸福,而幸福的实现需要我们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习惯。

这些哲学家的思考启迪了我对人性的认识,让我明白人类内心的复杂性和道德的重要性。

然而,单靠哲学思辨往往难以达到客观的结论。

正是因此,科学家们的实证研究对我产生了巨大的震撼。

通过实验和观察,他们试图寻找人类行为背后的规律和原因。

举个例子,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拉姆的著名实验揭示了人类在权威面前的顺从心理,而斯坦福监狱实验则展示了环境对人类行为的深远影响。

这些实证研究告诉我,人性并非完全由内在的道德感和良善构成,而是受到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

同时,课程中也探讨了人性在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差异。

我们学习了中国和西方文化中不同的人性观念,发现了其中的共通之处和差异。

这使我意识到,人性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需要考虑到社会、文化、心理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与此同时,人性的研究也引发了我对伦理道德的思考。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面临着许多伦理难题,如人工智能的道德责任以及基因编辑的伦理考量等。

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同时,我开始思考什么是人类的本质,我们如何在不违背人性的前提下,推动科技的发展。

2024年人性影片观后感

2024年人性影片观后感

2024年人性影片观后感2024年的人性影片《维度的边缘》让我深受触动,它以新颖的角度探索了人性的复杂性和边界。

电影通过细腻的铺陈和深入的情感剖析,勾勒出一个让观众不断思考的世界。

影片讲述了一个极度紧张、危险的生存环境,人类面临着无法逃离的困境。

在这个废墟遍地、资源匮乏的世界里,每个角色都在面对极限的压力和生存的选择。

导演通过不同人物的视角,展现了人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让观众深入思考我们在极限情况下会如何展现自己真实的一面。

影片的第一个故事线以一位年轻的女医生为中心展开。

她面对医疗资源的匮乏,不断尝试利用有限的资源来挽救更多人的生命。

观众通过她的经历看到了医疗伦理和人文关怀的冲突。

在资源不足的情况下,该如何分配?如何在保障整体生存与尊重个体生命的平衡之间做出选择?这些问题让观众对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进行深度思考。

第二个故事线则是一个政治动荡的背景。

一位年轻的政府官员发现了一项关键的阴谋,他不得不在利益与良知之间做出选择。

这个故事线反映了当社会体系崩溃时,人们面临的道德困境和个人责任感。

影片通过这个角色,探讨了权力与伦理的关系,现实与理想的矛盾。

观众不禁思考,在经济和政治恶化的环境下,我们是否能够守住自己的底线?与此同时,两个故事线之间交替出现的是一对亲情的故事。

一位年迈的父亲和他的小女儿在这个艰难的世界中相依为命。

他们之间的亲情和付出让人感动。

观众从中看到了人性的温暖和坚毅。

在这个丧失人性的世界里,他们依然保持着对真善美的追求。

这个故事线呼唤观众思考,在困境中是否能够保持我们最本真的情感和对他人的关怀?除了这些故事线,影片还通过场景的设计和人物的细节展现出了一个细致入微的未来社会。

导演将人类置于了物质匮乏和生存压力的极限环境中,让观众从而思考社会制度和人性之间的关系。

影片中虚构的世界与现实世界有着许多共鸣之处,我们可以借此更好地反思和审视现实中的问题。

整部电影运用了出色的演技和精彩的剪辑,给观众带来了一场心灵的震撼。

黄小山人性的力量观后感

黄小山人性的力量观后感

黄小山人性的力量观后感最近看了关于黄小山的一些事迹,感触颇深。

黄小山,这个名字可能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熟悉。

但他所展现出的人性的力量,却足以让每一个了解他的人为之动容。

他不是什么超级英雄,也不是什么伟大的发明家,他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却在平凡的生活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情。

黄小山所做的事情,其实并没有多么惊天动地。

他关注环保,为了改善自己所在社区的环境状况,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这听起来似乎很平常,但是当你了解到其中的细节,你就会明白他的坚持和付出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他所在的社区,垃圾处理问题严重。

垃圾堆积如山,散发着难闻的气味,苍蝇蚊子满天飞。

这不仅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对大家的健康构成了威胁。

黄小山一开始也和其他人一样,对这种状况感到愤怒和无奈。

但是,他没有仅仅停留在抱怨上,而是决定采取行动。

他开始一家一家地去走访,了解大家的想法和需求。

有的人对他的行为不理解,甚至冷嘲热讽,说他是多管闲事。

可黄小山并没有因此而退缩,他总是笑呵呵地说:“这事儿总得有人管呀,不然咱们都得生活在垃圾堆里。

”他的乐观和坚持,慢慢感染了身边的人。

为了找到解决垃圾问题的办法,黄小山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请教了很多专家。

那段时间,他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花在了这上面。

他的家里堆满了各种环保方面的书籍和资料,笔记也做了一本又一本。

他的眼睛因为长时间看资料而布满了血丝,可他却毫不在意。

在这个过程中,黄小山也遇到了很多困难。

资金不足,技术难题,还有一些人的故意阻挠。

但他就像一个打不倒的小强,一次又一次地克服了这些困难。

记得有一次,他为了争取一笔环保资金,在相关部门的门口等了整整一天。

那天还下着大雨,他浑身都湿透了,却依然不肯离开。

最后,他的坚持终于打动了对方,成功拿到了资金。

黄小山还组织了社区的居民一起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

一开始,响应的人并不多。

但他没有灰心,亲自上门去动员。

他耐心地给大家讲解环保的重要性,告诉大家每个人都可以为改善环境出一份力。

短片人性观后感

短片人性观后感

短片人性观后感近年来,影视短片作为一种独特的表现艺术形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喜爱。

短片以其简短、紧凑的叙事方式,常常以独到的视角和深刻的主题触动观众的内心。

观看短片《人性》后,我深深地被影片所展现的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所震撼,思考了许多关于人性的问题。

首先,影片中的人物形象生动而鲜明。

短片将人类的各种情感、欲望和抉择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通过影片中角色与情节的交织与碰撞,我们看到了不同个体之间的冲突与矛盾。

每个角色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处境和心理活动,他们的选择和决定也体现出他们与众不同的人性。

例如,影片中的主人公面对父母的期许、社会的压力和自己的内心声音,最终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这种鲜明的人物刻画带给观众强烈的共鸣和思考。

其次,影片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出人性的柔软和脆弱。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境,我们会感到孤独、失落、无助。

影片中的角色也面临类似的困境,他们的内心矛盾和挣扎让人感同身受。

尤其是女主角在演技和生活之间纠结的情感冲突,以及男主角在困境中的无助和彷徨,都令人动容。

这种对内心世界的真实描绘,让我想到了自己和身边人的情感体验,人性的柔软和脆弱在这个短片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再者,影片通过不同情节之间的呼应和对比,展现出人性的对立与统一。

短片中的角色穷尽一生寻找自己的梦想和追求,却往往在追求的过程中失去了珍贵的东西。

例如,女主角一直苦苦追求演技的完美,但却在追求的过程中失去了对家庭的关心和陪伴。

而男主角则在生活的压力之下选择了放弃自己的梦想,成为了一个平凡的人。

这些情节之间的对比使得观众深刻地反思人性中的矛盾和均衡。

人类内心中追求美好和追求利益之间的冲突和调和,一直是人性较为棘手的问题,而这个短片通过精彩的叙事手法,将这种矛盾展现得淋漓尽致。

最后,短片《人性》通过简洁而有力的画面语言,提醒我们珍惜和热爱人性的美好和复杂。

在生活的喧嚣中,我们常常被功利、物质等表面的东西所迷惑,而忽视了内心真实的追求和渴望。

动画短片人性观后感

动画短片人性观后感

《人性》观感《人性》从一个画着快乐小人的闹钟出发,带我们走过了一段令人感到沉寂的旅程。

最后我们发现,除了那个闹钟上的画出来的人脸,没有一个人是笑着的。

我特别欣赏的是影片揭示性的视角,和它所用的一种非常原创性的方式所揭示的东西——关于社会的构造与人性的思考。

当闹铃响起,一只很普通的大手按在闹铃上的时候,当一个很普通相貌的人坐在床边打着哈欠的时候,甚至当他起身的时候,你都不会意识到影片将会有什么特别的东西会呈现。

然而突然间,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一个人形的立式台灯出现了。

当男主人公点亮那盏台灯时,影片的名字出现在画面上。

事后想起来,这些都是非常精巧的设计,因为这盏立式台灯的造型和主题的出现,恰到好处地激发起了观众内心的好奇心。

随后,男主人公进行了刮胡子、吃早餐和出门三个步骤,每个步骤都停留了数秒钟时间,每个步骤里都又有新的作为道具的人物出现,就像那盏人形的立式台灯一样。

比如刮胡子的镜子是人在拿着的,比如桌椅都是人来充当的,甚至桌子上放的吊灯都是人拉着的,再比如门口的衣服架子是个女人,而且从男主人拿钥匙的小细节可以发现,这个女人其实是真正的人,而不是一个人形的道具。

影片这种揭示性的视角在延续,继续用人力的士、人力红绿灯、人力楼门、人力电梯以及办公室的人力更衣柜来进一步完善这个世界观。

这时观众已然初步明晰了这似乎是一个以人为生活道具的世界,但是不明白的是为什么男主人公能够成为享用这些道具的人。

最终,男主人公的举动告诉我们答案,原来他也是一个道具,仅此而已。

特别是,当男主人公上班进入“工作岗位”前,有一个整理领带的小动作,这时我们才意识到,影片中几乎所有的男性都系着领带,从立式台灯、到餐桌、到的士、到楼门、到电梯,原来他们都在完成着自己的工作。

充满善意感的人,一定会觉得很多角色很可怜,怎么能像做牛做马一样,跪在地上让人当椅子坐呢?看到最后,恐怕再善良的人,也不会再同情他们了吧。

一方面,他们只是在完成自己的工作,另一方面,他们之所以被别人当椅子坐,只不过是因为他们没有爬到那个坐别人的位置上而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电影《人性》作品创意及人物造型分析
一、作品创意分析
整部微电影都以黄灰色的调子为主导,给人一种沉闷之感该微电影描述的是一个上班族一天从家到公司上班的一个情节。

电影从闹钟声中开始,主人公起床,开灯,洗漱,吃饭,拿衣服帽子上班,路上等出租车,坐出租车,等红绿灯,进入公司大门,坐电梯,吧衣服放进自己的储物柜,自己给上司当踏脚垫,最后故事以举灯的那个人扔掉灯罩结束。

电影以动画形式展现,让我们看到人性的麻木不仁,无情冷血。

影片只有闹钟里面的一张假的笑脸以外,其他都面无表情。

电影中的灯是人举着的,镜子也是人举着的,桌子凳子都换成了活生生的人,连出租车,红绿灯,大门,电梯什么的都是人做的。

这些画面赤裸裸的体现着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人与人之间的利用与被利用。

虽然电影夸张化了,但却真真切切的反应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影片最后以举灯的那个人扔掉灯罩结束,其实是在呼吁大家找回人性,让大家把整个社会变得和谐,充满爱。

让整个社会充满感情,让善良,关爱,团结互助,相互理解等良好品质回归社会。

该微电影整片是没有背景音乐的,有的只是场景音乐。

如闹铃声,起床的叹息声,脚步声等等。

没有背景音乐,更加的让人们注意到这个社会的现实性以及更加关注到人与人之间的无情以及毫无关心的恶劣态度。

故事素材很微小,但折射出来的社会现象耐人寻味,值得人深思。

一、人物造型分析
从闹钟里微笑的“假人”开始了短片的描述,主人公起床无力呆滞的眨了几下眼睛,无力的开了灯,说明主人公起的很早。

当开了灯后,举灯人是没有影子的。

洗漱的时候,镜子人也是毫无生机的。

凳子和桌子人只是在那无力的眨着双眼。

衣架人当主人公拿走钥匙后,无力的瘪下了嘴。

上班途中,主人公等车的时候也是毫无生机的。

当镜头转到出租人的时候,他们的步伐是快速的,然而途中主人公却在时不时的看着手表。

所以当过红绿灯的时候,主人公的“出租车”到绿灯时第一个“开”了出去。

到了公司,就有“人”门,进一个人开一次门。

坐电梯的时候,电梯里的人是毫无交流的。

电梯的起重人更是无力的垂着头。

储物柜里的衣架更是被主人公的衣服无情的罩住了头。

最后,当主人公要去做自己的工作时,他无力的理了理领带,然后躺了下去,当他的雇用者踏过去时,他无力的叹了口气。

在该片的片尾,举灯人拿起灯罩,看了一会,最后狠狠的将之摔了
出去。

从人物的细节可以看出该微电影表现的主题:人在这个社会中充当着不同的角色,同时也在做着不同的劳动。

虽然劳动是平等的,但所做的事情是有阶级之分的。

更加向人们说明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以及利用与被利用。

最后的举灯人虽然反抗了,但可悲的是这类人在生活中之占了极少数。

当你把幸福注入别人的心田,你是最幸福的;当你将快乐与另一笑脸分享,你是最快乐的。

生活往往这样,无私的奉献有时恰恰洞开收获的大门,营蝇攫取的永远只是可怜的一点。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生活需要温暖,人间需要真情。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需要爱来维护。

不要过多地考虑自己,不要过分地算计别人,不要操心地计较付出得到多少。

拒绝冷漠,让世界充满阳光,生活才会更加美丽。

如果侯赛因国王身前不关心自己的子民,不为中东和平而奔走调解,怎么会有那么多的国民在风雨中等待在宫外,捐愿捐献自己的器官?如果燕妮不为穷苦的人奔走忙碌,她死后的墓前又怎会有鲜花的簇拥呢?
莎士比亚说:“上天生下我们,是要把我们当成火炬,不是照亮自己,而是照亮别人。

”我们每个人都只是苍穹中的一颗小星,都只是深液中的一把火炬,我们心中所想的应该是别人,只有这样,天空才会更加明亮,深夜才会充满光明温暖。

有的人为了集体的利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有的人却信奉“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为名为利抛头颅,洒冷血,宁可牺牲他人的利益。

一失足成千古恨,到头来往往是一场空。

纵使悔恨,又能赚得几把同情泪?
冷漠让人们“只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冷漠让人们两耳不闻他人事,一心只为谋私利;冷漠让世界充满悲惨……拒绝冷漠,让心与心靠拢,让世界充满友爱,让生活加温。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踽踽独行是多么孤寂和危险。

旦夕祸福,无法预测。

假如能放下冷漠,学学提灯笼的盲人,为别人照路,也照亮自己,时时帮助和关心别人,那么,自己也会得到别人的帮助。

与人方便,于己方便。

“贻人玫瑰,手有余香。

”只有人人都献出一片爱,世界才会永远温暖。

阳光无私地普照大地,大树无私地投下绿荫,甘霖无私地滋润禾田。

物犹如此,人何以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