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美学资料
书法的美学价值

书法的美学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形式美:书法的形式美包括线条美、结构美和章法美。
线条美是指通过笔画的粗细、浓淡、快慢、强弱等变化,表现出书法的节奏感和力量感;结构美是指通过对汉字结构的巧妙安排,展现出汉字的造型之美;章法美是指通过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协调与呼应,展现出整体的和谐之美。
意象美:书法的意象美是指通过书法作品所表达出的思想、情感和意境,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
优秀的书法作品往往能够通过笔画、结构和章法的表现,传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文化美: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美表现在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书法家在创作过程中,往往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作品中,从而展现出传统文化的魅力。
同时,书法的发展也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使得传统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承下去。
历史美:书法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见证,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通过对历代书法作品的欣赏和研究,可以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历史事件和文化状况,感受历史的沧桑和变迁。
艺术美:书法是一门高雅的艺术形式,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书法作品不仅具有形式美、意象美、文化美和历史美等美学特征,还能够通过视觉艺术的表达,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熏陶。
综上所述,书法的美学价值是多方面的,它不仅具有形式美、意象美、文化美、历史美和艺术美等美学特征,还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书法的传承和保护,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当代书法美学

当代书法美学一、引言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美学价值一直是人们探讨的热点话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书法美学的内涵也在不断地演变和深化。
本文将从线条美、结构美、意境美、创新美和文化美五个方面,对当代书法美学进行深入探讨。
二、线条美线条是书法艺术的基本构成要素,也是书法美学的核心所在。
当代书法美学认为,线条应该具备流畅、自然、刚柔相济的特点,既有力度感,又不失优雅。
书法的线条美不仅在于其形态,更在于其内涵,要通过线条的起伏、转折、粗细、枯湿等变化,表现出书法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三、结构美结构美是书法作品的整体布局之美。
在书写过程中,要根据文字的内容和意义,合理安排字的大小、形状、排列方式等,使整个作品既符合规范,又富有变化。
结构美要求书法家具备高超的审美能力和严谨的构思,以达到整体与局部的和谐统一。
四、意境美意境美是书法家通过作品所表达出的情感和思想之美。
优秀的书法作品不仅能够传达出文字表面的意义,更能够表现出书法家的精神内涵和审美追求。
书法家通过笔墨的运用,将自己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融入到作品中,使得作品具有深邃的意境和感人至深的力量。
五、创新美创新是艺术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当代书法美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传统书法的基拙上,当代书法家不断尝试新的表现形式和技巧,使得书法艺术在形式和内涵上都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创新美要求书法家具备开放的思维和勇于探索的精神,不断推陈出新,为书法艺术注入新的活力。
六、文化美书法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其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当代,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文化的交融,书法作品作为文化符号和媒介,其所传递的文化信息和文化价值更加突出。
因此,文化美也成为当代书法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要求书法家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博的知识结构,能够通过作品表现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同时,也要求欣赏者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理解能力,能够深入领悟作品的文化内涵和意义。
七、结语当代书法美学是一个多元化、开放性的领域,它涵盖了线条美、结构美、意境美、创新美和文化美等多个方面。
书法美学基础知识

书法美学基础知识一、书法美学基础知识的概念书法美学呀,它可不是什么高高在上、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东西。
简单来说呢,就是研究书法里美的学问。
你看那一个个汉字,在书法家的笔下就像是被赋予了生命一样。
比如说颜真卿的字,那笔画粗壮有力,就像一个个壮士站在那里,给人一种很雄浑的美感。
再看赵孟頫的字,笔画纤细流畅,就像优雅的舞者在翩翩起舞,这就是不同风格带来的不同美感。
书法美学呢,就包括对这些风格、笔画、结构等方面美的研究。
1. 书法美学与汉字结构汉字的结构是书法美学很重要的一部分。
就像盖房子一样,结构搭得好,房子才稳固又好看。
比如“中”这个字,中间一竖要写得笔直,就像房子的大梁一样,支撑起整个字。
如果这一竖写歪了,那这个字看起来就会歪歪扭扭的,美感就大打折扣了。
还有像“品”字,三个口要排列得均匀,这样看起来才协调。
不同的结构组合会产生不同的美感,有的结构看起来很对称,给人一种稳重的感觉,有的结构呢,看似不对称,但却有一种独特的动态美。
2. 书法美学与笔画笔画是书法美学的灵魂所在。
每一笔画都有它的讲究。
拿横画来说,有的横画是起笔轻,收笔重,就像飞机起飞和降落一样,有个轻重缓急。
像欧阳询的字,他的笔画就非常精致,每一笔的粗细变化、长短比例都恰到好处。
笔画的粗细、长短、曲直都会影响到整个字的美感。
像写“月”字,那一撇如果写得太直,就没有那种弯弯的美感了,就像月亮缺了一块一样。
3. 书法美学与风格书法的风格多种多样。
有古朴的篆书,那线条圆润,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
就像我们走进了古老的博物馆,看到那些古老的文物一样,能感受到岁月的沉淀。
还有飘逸的草书,笔画连绵不断,像是一阵风刮过,自由洒脱。
行书呢,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既有楷书的规整,又有草书的灵动。
不同的风格适合不同的人去欣赏和书写。
如果你是个性格沉稳的人,可能会更喜欢楷书那种规规矩矩的美;如果你是个充满活力、富有创造力的人,说不定草书更能打动你呢。
4. 书法美学与色彩可能有人会说,书法不就是黑色的字嘛,哪有什么色彩。
第八讲书法美学

• 汉字始,书法始(刻划符号) • 中国文化史上的发现与书法:
• 汉武帝时代孔壁书(蝌蚪体)、281年汲冢书(简帛体)、 1889年甲骨文(甲骨体)、1900年敦煌写经(手抄 体)……
• 中国书体演变的历史:
• 大篆(先秦)----小篆(秦)----隶书(秦汉)----楷书(汉) ----草书(汉)……
• 中国书法载体演变:
• 甲骨、青铜、石刻、竹木简、帛书、写纸……
岣嵝碑 (蝌蚪体)
朱耷临蝌蚪体
汲 冢
蔡邕《笔势》
敦煌莫高窟
敦 煌 写 经
甲骨文
章草
二、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
• A、有弹性、有力度的线条:毛笔的“尖、圆、齐、
健”,墨的五彩(浓、重、淡、清、枯)
• B、形和意的合一:如“上善若水”的篆体书写 • C、点线面的结构美:避(密)就(疏)、相让(合
中 堂
对 联
圆 扇
陆 润 庠 四 条 屏
扇面
沁园春.雪(横披)
• ⑥扇面 :折扇,团扇 • ⑦斗方:正方幅式 ,不宜过大
• ⑧手卷 :也叫长卷,近似横披 • ⑨册页 :书页(页页相连)式
பைடு நூலகம்
• B、书法章法
• 书法作品的章法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其 内在因素,即笔法、字法、款识、分间布白等; 二是外在形式,即整体的幅式形制及装璜等。内 在美体现书法艺术的本质,含丰富的艺术内涵。
体字)、朝揖(偏旁与主体);欧阳询《结字三十六法》
• D、虚实相生的章法美:起承转合;S线型实地美;
空白虚地美
• F、诗书并茂的文采美:读其字、赏其文。内容与形
式的完美统一
三、书法的幅式与章法
• A、书法幅式:
书法美学

书法美学书法是一个时代美学最集中的表现。
书法并不只是技巧,而是一种审美。
看线条的美,点捺之间的美、空白的美,进入纯粹审美的陶醉,书法的艺术性才显现出来。
汉隶水平线条波磔与飞檐——隶书的美,建立在[波磔]一根线条的悠扬流动,如同汉民族建筑以飞檐架构视觉最主要的美感印象。
书法史上有一个专用名词“波磔”,用来形容隶书水平线条的飞扬律动,以及尾端笔势扬起出锋的美学。
汉代视觉美学上的时代标志用毛笔在竹简或木片上写字,水平线条被竹简纵向的纤维影响,一般来说,横向的水平线遇到纤维阻碍就会用力。
通过纤维阻碍,笔势越到尾端也会越重。
这种用笔现象在秦隶简牍中已经看出。
汉代从篆书“破圆为方”成为隶书之扣,方型汉字构成的两个最主要因素就是“横平”与“竖直”。
而在竹简上,“横平”的重要性远远超过“竖直”。
从居延,敦煌出土的汉简上的笔势来看,水平线条有时是垂直线条的两倍或三倍。
“竖直”线条也常因为毛笔笔锋纤维干扰,而不容易表现,因此,汉简隶书里的“竖直”线条常刻意写成弯曲状态,以避免竹简垂直纤维的破坏。
毛笔与竹简彼此找到一种互动关系,建立汉代隶书美学的独特风格。
汉代隶书不只确立了水平线条的重要性,也同时开始修饰,美化这一条水平线,形成“波磔”这一汉代视觉美学上独特的时代标志。
“波磔“如同中国建筑里的“飞檐”——建筑学者称为“凹曲屋面”。
利用往上升起的斗拱,把屋宇尾端拉长而且起翘,如同鸟飞翔时张开的翅翼,形成东方建筑特有的飞檐美感。
建筑学者从遗址考证,汉代是形成“凹曲屋面”的时代。
因此,汉字隶书里的水平“波磔”,与建筑上同样强调水平飞扬的“飞檐”,是同一个时代完成的时代美学特征。
汉代木结构飞檐建筑影响到广大的东亚地区,日本、韩国、越南、泰国的传统建筑,都可以观察到不同程度的屋檐飞张起翘的现象。
欧洲的建筑长时间追求向上垂直线的上升,中世纪歌特式大教堂用尖拱、交叉肋拱、飞扶拱交互作用,使得建筑本体不断提高,使观赏者的视觉震撼于垂直线的陡峻上升,挑战地心引力的伟大。
书法的知识资料

书法的知识资料一、书法的起源书法可是咱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呢,它的历史那可老悠久了。
最早啊,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的甲骨文,那时候人们就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啦,这些字虽然简单又古朴,但已经有了书法的雏形。
后来到了周朝,就有了金文,铸刻在青铜器上,那字就变得更加规整、庄重。
再后来,秦始皇统一文字,篆书就成了官方文字,篆书那线条优美,曲曲折折很是独特。
随着时间的推移,隶书出现了,隶书把篆书那种弯弯绕绕的笔画变得更加简洁、平直,书写速度也快了不少。
汉朝的时候隶书就很流行啦。
二、书法的字体种类1. 篆书篆书分为大篆和小篆。
大篆就像前面说的金文那些,结构比较复杂,笔画很有古朴的味道。
小篆呢,是秦始皇统一后的标准字体,它的笔画粗细一致,线条圆润流畅,就像一个个精致的小工艺品。
2. 隶书隶书最大的特点就是“蚕头燕尾”,起笔的时候像蚕宝宝的头,圆润又厚实,收笔的时候像燕子的尾巴,轻轻一挑,很是俏皮。
它的字形比较扁平,横画长而直画短。
3. 楷书楷书可是非常规整的字体,一笔一划都规规矩矩的。
它的笔画清晰,结构严谨,就像一个纪律严明的小方阵。
像颜真卿、欧阳询的楷书那都是经典中的经典,颜体的楷书丰满雄浑,欧阳询的楷书则刚劲险峻。
4. 行书行书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它既有楷书的规整,又有草书的流畅。
书写起来很是自由,笔画之间的连接非常自然,就像行云流水一样。
王羲之的兰亭序就是行书的代表作,那字写得真是美轮美奂。
5. 草书草书就比较奔放啦,笔画非常简略,有时候一笔就带过好几个字的笔画。
草书讲究的是气势连贯,一气呵成,怀素的草书就很有名,那字写起来就像狂风骤雨一般,充满了激情。
三、书法的工具1. 毛笔毛笔可是书法最重要的工具。
毛笔的种类可多了,按照笔毫的材质分,有羊毫、狼毫和兼毫。
羊毫比较柔软,适合写篆书、隶书这些比较圆润的字体;狼毫比较硬,写楷书、行书能写出挺拔的感觉;兼毫就是两种毫毛混合的,兼具两者的优点。
毛笔的大小也有不同,大的毛笔可以写大字,小的毛笔写小字。
书法的艺术特点与美学价值

书法的艺术特点与美学价值书法作为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之一,有着独特的艺术特点和深远的美学价值。
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创作方式,更是一门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书法的艺术特点和美学价值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书法的艺术特点1. 线条之美:书法的艺术创作主要通过线条的运用来表现,线条的粗细、曲直、长短都能展现出不同的韵律和美感。
正是由于线条的独特性,使得书法作品更具表现力和艺术魅力。
2. 空间之美:书法的创作空间相对有限,因此往往通过泼墨、渲染等技巧来创造丰富的空间感,并在有限的篇幅内完成对主题的艺术表达。
这种限制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书法创作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3. 墨韵之美:墨是书法作品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材料之一。
书法家通过对墨的运用和控制,可以表现出不同的墨韵,如浑厚沉稳、婉约秀丽等。
这种墨韵的表现丰富了作品的内涵和艺术性。
4. 结构之美:书法作品的结构是由字与字之间、字与画之间的关系所构成的。
合理的结构能够增强作品的整体美感,使得作品更加和谐统一。
不同字体的运用和排列组合也会带来不同的艺术效果。
二、书法的美学价值1. 传承文化: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书法的创作和欣赏,可以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历史底蕴和精神内涵,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2. 美的享受: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审美价值。
通过观赏书法作品,人们可以在审美上获得享受,感受到艺术带来的愉悦和美好。
这种审美体验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情感状态有着积极的影响。
3. 精神追求:书法的创作需要艺术家具备高度的专注力和专业技巧,这种追求卓越、追求完美的精神境界,也是书法艺术的一大美学价值所在。
它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艺术家的意志品质和修养素养。
4. 文化交流:书法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跨文化传播和交流的价值。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可以通过书法作品的欣赏和创作,加深对彼此文化的理解和尊重,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总结:书法作为一门独特而古老的艺术形式,具有丰富的艺术特点和深远的美学价值。
中国书法不同时期的美学体现

中国书法不同时期的美学体现如下是有关中国书法不同时期的美学体现:一、先秦哲学思想与书契美学精神对于八卦的产生,《易传》中说:“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其实这两句话也概括人的创造文字的意识。
文字创造书写之道、之理也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中国汉字是象形文字,但是它不是按照客观物象把它们用线条勾绘出来的,更不是依葫芦画瓢的事,那是画。
就造型真实的要求来说,文字显然要比画简单多了,但也复杂的多。
画可以对照物象,没有直接描绘的物象,也可以虚构。
而文字却要把表述事物、思想、心意的语言表现出来。
即所谓:“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
神明之德——古人认为创造宇宙万物就在这对立统一之中,万物所具有的情,也因这统一而变化产生。
这种宇宙意识,化为文字的创造意识与审美追求,在创造文字、进行书写时就不自觉地渗透进去。
二、汉人尚气汉代是书法大盛的时代,是一个包容大气,海纳百川文化昌明的时期。
汉代书法的雄强朴茂之风与当时的社会风气有关。
汉代隶书蕴含着一种博大的气势,充溢而涌动着雄健的力量。
隶书是汉代普遍使用的书体。
汉代隶书又称分书或八分,笔法不但日臻纯熟,而且书体风格多样。
刘勰《文心雕龙·碑》说:“自后汉以来,碑碣云起。
”因此,东汉隶书进入了型体娴熟,流派纷呈的阶段,目前所留下的百余种汉碑中,表现出琳琅满目,辉煌竞秀的风貌。
在隶书成熟的同时,又出现了破体的隶变,发展而成为章草,行书,真书也已萌芽。
书法艺术的不断变化发展,为以后晋代流畅的行草及笔势飞动的狂草开辟了道路。
另外,金文、小篆因为实用面越来越小而渐趋衰微,但在两汉玺印、瓦当和嘉量上还使用,并使篆书别开生面。
康有为曾说:“秦汉瓦当文,皆廉劲方折,体亦稍扁,学者得其笔意,亦足成家。
”(《广艺舟双楫·说分》)给以较恰当的评价。
汉代书法的雄强朴茂之风与当时的社会风气有关。
汉代隶书蕴含着一种博大的气势,充溢而涌动着雄健的力量。
精美绝妙的汉隶至今仍然散发着无穷无尽的艺术魅力!汉代书法,除碑刻外,还有书写在木板(北方)和竹板(南方)上的汉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宋趋时贵书含义?
北宋前期书坛存在着一个普遍的现象,即学书者大多不愿师法古人,而是本着实用主义的观念趋时所尚,称为“趋时贵书”现象。
2、傅山的“四宁四毋”?
“宁拙毋巧,宁丑毋媚。
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9”
3、南朝书论的《九品说》指的哪九品?作者说的是什么?
作者庾肩吾,九品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4、孙过庭“五乖五合”指哪些?
五乖--心遗体留,意违势屈,风燥日炎,纸墨不称,情怠手阑.五合--神怡务闲,感惠徇知,时和气润,纸墨相发,偶然欲书,
5、书论《三品说》哪三品?
作者张怀瑾,分为“神妙能”三品。
6、晚明四大家:董其昌、刑侗、米万钟、张瑞图
7、书法美学欣赏的传统原则?
答:(1)先质后文。
“质”指书法艺术作为根本的内在的骨力即“神采”或“风骨”。
“文”指书法外在的形态。
(2)学问气。
(3)重家数(4)“无意于佳而佳”(5)取神弃形
8、书法色彩的节奏可以有哪些基本类型?
答:(1)基本律。
包括快慢(速率)、轻重(力率)、松紧(质率)(2)回护律。
它的基本技巧是回锋,在篆隶楷中表现的最为明显。
(3)起伏律。
它侧重在线条的运行节奏,不光是平面上下的序,还有毛笔弹性所导致轻重的序。
(4)间隔律。
它着重在线条与线条之间连贯节奏上,是比较偏于行草一系的形式表现。
9、文字内容对书法形式美的作用?
答:(1)书法的文字内容是出发创作冲动的催化剂。
(2)文字内容是作品欣赏时所能凭借的线索。
(3)综合欣赏的民族审美心理需要文字内容的辅助
10、普通(一般)美学与书法美学的区别?
答:书法美学有自身的特点,它立足点在具体的艺术。
(1)书法美学的任务不仅仅限于一般的解释美,它更着重于探讨在书法这个形势媒介下,美是如何被品察和被创造的;探讨书法家们在进行书法创作时是如何运用美的形象——书法形象来达到抒情写意的目的;(2)更有兴趣对书法家如何对客观万物形态进行抽象的高层次提取;通过种种思维的过滤,将之转换成极为凝练、极为丰富的线条构架之美以打动观众;
11、什么是书法艺术的形式美?
答:通过有没的形象形式所表现出来的审美。
它是由书法的已经美和书法的材料没的构成。
12、对书法线条美的把握在哪些方面?
答:(1)线条的立体感。
即线条的厚度,用笔上多表现为中锋。
(2)线条的力量感。
表现为逆即正反关系,反作用力;蓄即虚实关系;留即行驻关系。
(3)线条的节奏感。
基本律。
包括快慢(速率)、轻重(力率)、松紧(质率)回护律。
它的基本技巧是回锋,在篆隶楷中表现的最为明显。
(3)起伏律。
它侧重在线条的运行节奏,不光是平面上下的序,还有毛笔弹性所导致轻重的序。
(4)间隔律。
它着重在线条与线条之间连贯节奏上,是比较偏于行草一系的形式表现。
名词解释:
三体石经:古篆、小篆与隶书三种书体刻同文。
硬黄:古纸名。
是一种特制的纸,在即把纸放热熨斗上,用黄蜡涂匀,纸虽稍硬,但莹彻透明,蒙物纤毫毕见。
吴门书派:在苏州一带形成的书画流派。
台阁体:明代中书舍人为投帝王所好,渐形成一种工整呆板,一字万同、千人一面的书风
造像题记:人们为父母、自己、为儿女等雕造佛像,并在其旁书刻发愿造像的题记。
画禅室随笔:中国明代书法、绘画理论著作。
董其昌著。
墓志:是将墓主的姓名、身份、生平事迹、卒葬年月等内容写刻于石、砖瓷、木等载体,放于墓室内。
弘文馆:官署名,褚遂良为管主,在馆中讲论儒家经典著作,商议政事,并传授书法。
初唐四家:欧阳询、虞世南、薛稷、褚遂良。
明“三宋”“二沈”:宋克、宋璲、宋广;沈度、沈粲。
章草:带有隶书一些用笔特征的草书。
瘦金体:是宋徽宗赵佶,创造的书法字体,其特点是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有些联笔字象游丝行空,已近行书。
摩崖石刻:指在粗粝的天然的崖岩上略加磨冶,书刻文字以叙事记功。
鸿都门学:鸿都门学是汉代学习、研究文学艺术的高等专科学校。
是中国最早的专科大学。
是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产物,即宦官派为了培养拥护自己的知识分子而与士族势力占据地盘的太学相抗衡的产物。
淳化阁帖: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
收录了中国先秦至隋唐一千多年的书法墨迹。
说文解字:作者是东汉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
籀文:又叫做大篆,籀文的代表为今存的石鼓文,他在原有文字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革,因刻于石鼓上而得名,是流传至今最早的刻石文字,为石刻之祖。
清中期帖学四大家:刘墉、梁同书、王治文、翁方纲。
流沙坠简:中国近代考古学著作,罗振玉、王国维合撰。
根据法国汉学家沙畹著作中的照片收录英国考古学家斯坦因在中国敦煌等地盗掘的简牍及少量纸片、帛书等。
青藤白阳:指清水墨大写意花鸟画家号青藤的徐渭和号白阳的陈淳的合称。
“龙跃天门,虎卧凤阁”是称赞(东晋)(王羲之)的《云崖虎跃》的是
“达其情性,行其哀乐”是孙过庭《书谱》中的
“书必有神、气、骨、血、肉,五者缺一,不为成书也”苏轼《论书》。
“历观前贤论书,征引迂远,比况奇巧,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是何等语?”是宋米芾《海岳名言》
“书者,散也。
欲书先散诸怀抱“东汉著名书法家蔡邕《笔论》
“笔成冢,墨成池”苏轼《论书》中
“北书以骨胜,南书以韵胜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
”清人梁巘《评书帖》,董其昌提出
“一日不书,便觉思涩”北宋米芾《蜀素帖》
“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唐孙过庭
“把笔无定法”苏轼《论书》
“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唐·孙过庭)
“石刻不可学”米芾在《海岳名言》中提出
“臣书刷字“是米芾自称
“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孙过庭提出
“夫古质而今妍,数之常也。
爱妍而薄质,人之情也南宋虞和在《论书表》中说:
夫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笔;六艺之福,莫重於银钩。
“卫铄《笔阵图》
“夫质以代兴,妍因俗易“孙过庭《书谱》
《艺术与视知觉》:(美国)鲁道夫。
阿恩海姆著
《说文解字》:作者是东汉的许慎。
《董美人墓志》是隋朝(隋唐)时期
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孔子庙堂碑》是虞世南的
最早的刻帖::《淳化阁帖》。
《书法约言》:清代宋曹
清朝包世臣《艺舟双楫》清末康有为《广艺舟双楫》
《书断》唐张怀瑾的
《金石录》宋赵明诚撰
《南北书派论》清阮元
《北碑南帖论》清阮元
永字八法智永提出
《送高闲上人序》唐韩愈
《袁安碑》东汉时期的篆书
《祀三公山碑》汉代篆书
《临池管见》清代周星莲著
《梦奠贴》是欧阳询的化度寺塔铭,九成宫醴泉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黄帝阴符经(现藏于徐州市博物馆),荐福寺碑(已佚),张翰思鲈帖,皇甫诞碑,卜商帖,正草千字文,行书千字文
《文心雕龙》刘勰
康有在《广艺舟双楫》中说南碑和魏碑“有十美: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浑穆,
三曰笔法跳跃,四曰点画俊厚,五曰意态奇异,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
八曰骨法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骨肉丰美”。
《笔阵图》晋卫烁(卫夫人)
《书法雅言》明代书法理论著作。
项穆著
《书法约言》清初宋曹著
《非草书》后汉人赵壹
《四体书势》作者:晋卫恒
张长史(张旭)唐《笔法十二意》
《前赤壁赋》苏轼
《佩文斋书画谱》清朝
南朝梁谢赫著《画品》钟嵘《诗品》
《春雨杂述》〔明〕解缙
《法书要录》唐朝张彦远编撰
叶昌炽《语石》将唐划分
丁道户隋朝
张芝东汉朝
张雨元代文学家
陈思宋书法家
姜夔南宋词人。
李煜南唐国君,开刻帖之乱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