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D中级班-颅内动脉狭窄的诊断

合集下载

tccd大脑中动脉狭窄诊断标准

tccd大脑中动脉狭窄诊断标准

TCCD即经导管颅内动脉溶栓术,是一种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导致急性脑梗患者的技术。

关于大脑中动脉狭窄的诊断标准,涉及到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患者存在大脑中动脉狭窄的影像学证据,如头部CT或MRI等影像检查发现血管狭窄或闭塞的证据。

2. 患者存在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和体征,如偏瘫、失语、构音障碍等神经系统定位的表现。

3. 结合患者具体的临床表现、必要的辅助检查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评分,判断是否存在急性脑梗的可能。

具体来说,大脑中动脉狭窄的诊断标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 血管狭窄程度:一般来说,狭窄程度在50%以上的患者,有发生急性脑梗的风险。

因此,通过必要的影像学检查,如CTA、MRA等,可以评估血管狭窄的程度。

2. 临床表现:除了血管狭窄程度外,患者的临床表现也是诊断的重要依据。

患者通常会出现偏瘫、失语、构音障碍等神经系统定位的表现,这些表现可以作为诊断大脑中动脉狭窄的依据。

3.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根据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可以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

评分越高,病情越严重。

此外,对于大脑中动脉狭窄的诊断,还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如脑出血、脑栓塞等。

同时,对于存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患者,还需要进行危险因素评估,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

综上所述,大脑中动脉狭窄的诊断标准包括血管狭窄程度、临床表现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多个方面。

对于这类患者,需要及时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治疗,以降低发生急性脑梗的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断标准可能因医院、地区以及专家经验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因此,如果您或他人疑似存在大脑中动脉狭窄的症状,建议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经颅多普勒对内动脉狭窄诊断价值的评估

经颅多普勒对内动脉狭窄诊断价值的评估

中文摘要经颅多普勒超声对颈内动脉狭窄诊断价值的评估目的评价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颅外段颈内动脉(ICA)狭窄、闭塞的诊断价值和探讨TCD评价动脉狭窄程度的参数。

方法对2000年10月一2004年2月因缺血性脑血管病在我院住院治疗的422例患者,先进行TCD初步筛选,通过TCD对颅外段ICA全程及对颅内Willi’S环动脉进行检测,筛出可能为颅外段颈内动脉病变所致的患者123例,做多层面螺旋CT血管成像(CT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的共78例,证实有单侧或双侧颈内动脉不同程度的病变共128条动脉。

根据不同的狭窄程度分为四组:完全闭塞、重度狭窄(70%.99%)、中度狭窄(50—69%)、轻度狭窄(<49%或局部斑块或溃疡形成)。

将DSA/CTA证实有狭窄的病人的TCD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寻找出TCD参数变化的规律。

结果提出TCD检测不同程度狭窄的重要参数是:1.ICA狭窄段(ICAl)、ICA狭窄远端(ICA2)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单侧ICA闭塞患者,ICA血流信号消失或极低(<20cm/s);单侧或双侧ICA重度狭窄者,TCD显示狭窄程度(70%.97%)与流速呈正比:狭窄程度越重,PSV增高越明显,具体表现为:狭窄段PSV在195.30—226.44之间,最高达340cm/S,平均为210.88±43.19,狭窄远端的流速下降55—74cm/s,平均为64.09±29.35,而狭窄段>97%者PSV则有所下降;中度狭窄者TCD表现为:局部流速轻度增加,PSV在108.05-125.52cm/S之间,最高达154cm/S,平均为116.79±24.65,狭窄远端流速下降45-52cm/S,平均为48.45±9.89;轻度狭窄者TCD血流速度与正常流速比较无明显变化。

2.PSVIcAl/PSVICA2重度狭窄的PSVIcAI/PSVIcA2比值在3.13-4.56范围,平均为3.85±1.98,中度狭窄患者的PSVm。

TCD与经颅彩色多普勒对大脑动脉狭窄的检测

TCD与经颅彩色多普勒对大脑动脉狭窄的检测

曾林(210024 南京市,江苏省老年医院特检科)
于建宇(210024 南京市,江苏省老年医院特检科)
朱正明(210024 南京市,江苏省老年医院特检科)
仲肇舒(210024 南京市,江苏省老年医院特检科)
参考文献
1,焦明德主编.实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学.第1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09.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P<0.01。r为TCD组与CDFI组之间的相关系数
表2 28例患者TCD和TCCD检测对MCA狭窄血管支
轻度 7 8 >0.05
中度 19 21 >0.05
重度 10 7 >0.05
TCD与经颅彩色多普勒对大脑动脉狭窄的检测
摘 要 目的:比较TCD与经颅彩色多普勒(TCCD)和能量多普勒(PDI)对28例大脑中动脉(MCA)狭窄的诊断。方法:应用TCD仪检出高流速改变的MCA,再经TCCD及PDI准确测量MCA的血流速度和血管内径(或彩色血流直径)。结果:TCD对MCA狭窄的检出率与TCCD和PDI的检出率明显相关。结论:TCCD和PDI极大提高了颅内血管病变检出的准确性,TCD对脑血管造影的患者起了良好的筛选作用。
Vm(cm/s) 124.20±26.96 ** 131.75±30.17 ** 62.67±11.87 0.92
PI 0.78±0.06 * 0.72±0.02 * 0.67±0.12 0.69
RI 0.55±0.09 0.51±0.02 0.56±11.87 0.64
S/D 2.16±0.56 2.23±0.63 2.02±0.4 0.72
(Department of Special Examination,Jiangsu Province Geriatric Hospital,Nanjing 210024 China)

颅内动脉狭窄的CT诊断进展_殷信道

颅内动脉狭窄的CT诊断进展_殷信道
颅内动脉狭窄的CT诊断进展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 放射影像科 殷信道
一、颅内动脉狭窄的概述
• 定义:各种原因导致脑动脉的血管变窄、变细, 甚至闭塞。
• 病因: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炎、外压性改变等等 。 • 颅内动脉狭窄分型 • 部位分型、病变本身的形态学分型和径 路分型,
简称LMA分型。 • 部位分型关注的重点是否分叉处病变: • N型病变部位为非分叉处病变; • A型、B型部位分别代表分叉前、后病变; • C型部位为跨分叉病变,但边支动脉无狭窄;
• 特点:与DSA、CTA、MRA不同,TCD主要是通 过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来对血管狭窄程度进行评价。 而且多个文献研究证实TCD与造影有良好的可比 性。有报道称,TCD结合CTA可以达到DSA的诊 断标准。
• 优点:便宜,可以床边操作,无放射线 • 缺点:声窗窄,不能显示较小血管,操作人员技
术水平对结果影响大 • 参数:取样容积深度(检测深度),血流方向,
周围有许多细小新生血管,或时间超过3个月的闭塞。 • 径路分型: 对导引导管到靶病变之间的径路进行分型,Ⅰ型径路:
适度迂曲;Ⅱ型径路 :较严重的迂曲;Ⅲ型径路:严 重迂曲。
二、颅内动脉狭窄的判断
1、颅内动脉狭窄的NASCET 标准
• [(Dn– Ds)/Dn] x 100。 • Dn 正常血管直径 • Ds 是狭窄血管直径. • NASCET 的动脉狭窄分级: • 正常:0–9%, 轻度狭窄:10–29%, 中度狭窄:
• 另外,对于海绵窦前段、海绵窦段、海绵窦后段 的颈动脉狭窄,Dnormal定义为颈动脉岩段最宽的 无弯曲的正常管径直径。如果整个岩段都有病变, 定义为颅外颈内动脉最远端的直径。
• 如果有串联的颅内病变(如同时有椎动脉远端和 基底动脉中段),则要分别计算各处狭窄的狭窄 率,取其最狭窄的数值为结果。

TCD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狭窄诊断准确性的研究

TCD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狭窄诊断准确性的研究

TCD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狭窄诊断准确性的研究摘要】目的:判断TCD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狭窄方面的诊断准确性。

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本院接受检查的患者分别采用TCD与CAT检查,根据二者检查结果对比确定TCD诊断准确性。

结果:TCD的诊断准确率在不同类型颅内动脉狭窄患者中均表现出较高的准确性,同时能够有效弥补部分CAT检查的不足。

结论:TCD检查能够较好地判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病情。

【关键词】TCD;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动脉狭窄;准确性【中图分类号】R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0-0297-02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共计1500例,其中男性患者772例,女性患者728例,患者年龄在51岁至8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4±1.6岁。

患者均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在入院后经过临床检查后确定患者符合脑梗死标准,可以进行研究。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经过TCD检查与CAT检查,通过二者对比来判断TCD检查的准确性。

TCD检查采用标准快速的检查方案开展检查活动,使用探头对患者颅内血管主要是动脉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根据血流信号反馈情况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动脉狭窄问题[1]。

在检查过程中,检查人员会对患者的所有血管进行检查,判断收缩期、舒张期的血流速度及平均流速,进而为动脉狭窄情况进行有效诊断提供足够的数据支持。

患者颅内动脉出现狭窄情况后会出现比较明显的血流加快、涡流、湍流等血流异常情况。

患者在TCD检查中如果出现明显的血流异常,则需要进行更加细致和深入的检查,确定患者的最终动脉狭窄情况。

CTA检查可以通过全面扫描对患者颅内情况进行探查,将患者的颅脑扫描结果上传至电脑后可以进行全面的影像与系统构建,确定患者颅内情况,根据图像结果进行全方面对比,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动脉狭窄问题。

颅内动脉狭窄闭塞的TCD诊断及如何阅读TCD报告

颅内动脉狭窄闭塞的TCD诊断及如何阅读TCD报告

V
MCA>
71%
91%
56
120cm/s
%
VA/BA>
55%
98%
79
n11=01c0m2/,s SAMMPRIS
%
最敏感的单一流速标准
NP Overall V accuracy
94 90% %
93 92% N%P Overall V accuracy
95 88% %
94 93% %
D:56-60mm
频谱形态正常或不正常
大脑前动脉血流速度代偿性增快
LMCA闭塞
颅内动脉狭窄与动静脉畸形血流速度增快的鉴别
动静脉畸形血流速度增快特点:高血流速度低搏动指数
血管畸形病例
M,15yrs,头痛20天来院 20天前被人击打头部后出
现头痛 CT:左侧颞叶出血
颅内动脉狭窄与血管痉挛的鉴别
血管痉挛也是血管狭窄,但这是一种随某种突发病情出现而出现, 并与时间和病情密切相关的短暂性血管管腔缩小,当病情恢复或改 善,血管管腔可以恢复正常。而通常指的血管狭窄是相对恒定的管 腔缩小
血流频谱紊乱
伴特殊乐音样(鸥鸣样)杂音的血流频谱紊乱: 1.短弧线高强度信号 2.多数情况下仅出现在收缩期,也可 3.在舒张期出现 4.分布于基线两侧,常以一侧为主 5.弧线可以只有基线上下各一条或有不同频率的数条
血流频谱紊乱
伴高调机械样杂音的血流频谱紊乱: 1.多层高强度线条样信号 2.出现在整个心动周期 3.分布于基线两侧,常以一侧为主
医学部
颅内动脉狭窄/闭塞的TCD诊断 及如何阅读TCD报告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龚浠平
专家简介
龚浠平 副主任医师
工作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学历学位:博士 职 称:副主任医师

TCD颅内狭窄

TCD颅内狭窄

速度增快,且没有涡流杂音,血管正常的可能性 ACA或PCA血流速度代偿性增快,MCA闭塞
增加。
诊断即成立。
局限性血流速度增快具有非常重要的诊
慢性MCA闭塞诊断标准:(1)MCA主干血
断价值,此种情况高度提示该部位血管有局限 流低平;(2)ACA和(或)PCA血流速度代偿
性狭窄,典型病例可出现狭窄段血流速度增快, 性增快;(3)OA血流方向正常;(4)压同侧颈
床后,为检测TCD对颅内动脉狭窄诊断的敏感 性机会减少但假阴性机会增高,即将正常血管
性和特异性,已有很多研究者进行了TCD与其 误诊为狭窄血管的可能性较小,但容易漏诊狭
他检查方法的比较。诸多研究说明无创性TCD 窄血管。如果血流速度标准定得太低,假阴性
检查可以用来诊断颅内动脉狭窄并可粗略地判 机会减少但假阳性机会增加,即狭窄血管不易
病变部位的TCD所见,间接改变则指出现在 窄侧MCA血流速度下降(图2)。
病变部位之前或之后动脉的TCD所见。直接
AC o m A开放 的 诊 断标准 如下:(1)同侧
和间接改变构成了一个特殊的TCD频谱群,凭 ACA反向,血流方向同MCA,频谱低平圆钝;
此TCD频谱群得以诊断狭窄程度>50%的颈 (2)对侧ACA血流速度代偿性增高,频谱相对
TCD可以检测颅内大脑中动脉的M1段 (MCA-M1)、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 (PCA)、颈内动脉末端(TICA)、颈内动脉虹
吸段(ICA虹吸段)、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 (BA)。颅内血管狭窄诊断原则或标准:(1)血
表1 颅内血管狭窄血流速度诊断标准(>40岁年龄组)
临界值(cm/s)
ICA严重狭窄或闭塞以及同侧MCA闭塞。BA 增加。

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D)诊断脑动脉狭窄及闭塞的临床应用

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D)诊断脑动脉狭窄及闭塞的临床应用

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D)诊断脑动脉狭窄及闭塞的临床应用发表时间:2019-07-18T16:19:55.46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3月上第5期作者:张卉新1 黄慧2 居克举2[导读] 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脑动脉狭窄及闭塞诊断准确率较高,但检查结果可能受到颞窗透声不良的因素影响,在检查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可提高诊断的准确率,该种诊断方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一院超声科江苏淮安 223000【摘要】目的:探究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D)诊断脑动脉狭窄及闭塞的临床应用。

方法:选取2018年2月到2019年2月我院接诊的110例疑似脑动脉狭窄及闭塞的患者作为实验研究主体,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作为诊断标准,采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分析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

结果:脑动脉狭窄的患者为64例,闭塞的患者为34例,诊断符合率为87.27%。

结论: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脑动脉狭窄及闭塞诊断准确率较高,但检查结果可能受到颞窗透声不良的因素影响,在检查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可提高诊断的准确率,该种诊断方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脑动脉狭窄;闭塞;准确性缺血性脑病与动脉狭窄、闭塞、斑块等因素存在密切联系,早期对脑动脉的状态给予监测,可有效降低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临床诊断脑动脉狭窄及闭塞的金标准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法,但该种诊断方式具有一定创伤性,且成本较高,不能够作为脑血管病早期诊断和筛查的手段[1]。

临床中应选择一种有效的诊断方式,对脑动脉狭窄闭塞进行有效筛查,可预防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在临床中得以应用,可发挥出病灶定位准确,图像清晰的优势,为脑动脉狭窄及闭塞的筛查提供了便利。

因此,本文主要探究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脑动脉狭窄及闭塞的准确性,具体探究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实验的开始时间2018年2月,结束时间为2019年2月,研究对象为110例疑似脑动脉狭窄及闭塞,男性患者为55例,女性患者为45例,患者的年龄控制在45-88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6.35±2.16)年,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运动障碍,偏盲失语等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CD中级班-颅内动脉狭窄的诊断
颅内动脉狭窄是指各种原因造成的颅内动脉管径缩小,使通过该部位的阻力增加但未造成血流中断,血管造影时可看到动脉狭窄,但血流能通过狭窄部位,远端动脉不同程度显影。

颅内动脉狭窄在发生频率上以MCA最高,其次是SCA或TICA,然后为椎基底动脉、PCA和ACA。

造成颅内动脉狭窄的原因很多,最常见为动脉粥样硬化,少见的有烟雾病、放疗引起的动脉狭窄、免疫或其他原因引起的颅内动脉炎等。

除烟雾病患者可检测到某些特殊的TCD表现外,其他不同原因引起的动脉狭窄在TCD上不能鉴别。

颅内血管狭窄诊断原则或标准:①血流速度增快,尤其是局限性血流速度增快;②血流频谱紊乱(频窗消失、涡流伴杂音)。

1、血流速度增快
血流速度增快是动脉狭窄部位最直接和最重要的改变,当管径狭窄程度小于50%通常不出现血流动力学改变,只有当管径狭窄程度超过50%,TCD才可以检测到狭窄部位血流速度增快。

换句话说,TCD只能诊断管径减少超过50%的颅内血管狭窄。

血流速度增快是诊断血管狭窄最重要的指标,但究竟血流速度增快达到什么程度可以考虑有血管狭窄?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不然。

因为即使在同一年龄组正常个体间血流速度变化也非常大,因此定一个统一的血流速度标准很难。

血流速度标准定得太高出现假阳性机会减少但假阴性机会增高,即不易将正常血管误诊为狭窄血管,但容易漏诊狭窄血管。

如果血流速度标准定得太低,假阴性机会减少但假阳性机会增加,即狭窄血管不易漏诊,但将正常血管误诊为狭窄血管的机会增加。

以下根据以往研究和经验结果得出的血流速度诊断标准列于下表,仅供大家参考。

表:颅内血管狭窄血流速度诊断标准(>40岁年龄组):
如果年龄在60岁以上,则上述收缩期和平均血流速度标准要降低10-20cm/s。

在临床实际操作中要灵活分析所测得的血流速度值,以MCA为例,当血流速度明显增快,平均血流速度>120cm/s或收缩期峰流速>180cm/s,此时,血流速度值很重要,仅凭此单一指标即可诊断血管狭窄,误诊机会很小。

但如果血流速度处于诊断临界值(平均血流速度80-100 cm/s, 收缩期血流速度140-160 cm/s),两侧是否对称及是否伴有频谱紊乱很重要。

如果是一局限性血流速度增快或一侧明显高于另一侧(>对侧30%以上),且伴有涡流杂音,血管狭窄可能性增加;如果两侧对称或均匀一致血流速度增快,且没有涡流杂音,正常可能性增加。

局限性血流速度增快具有非常重要的诊断价值,此种情况高度提示该部位血管有局限性狭窄,典型病例可出现狭窄段血流速度增快,狭窄近端和远端血流速度正常或相对减低,如图5-1-1所示。

而任何其他病理生理状况如血管痉挛、代偿性血流增快、动静脉畸形供血动脉都不会出现局限性血流速度增快。

图,血管局限性狭窄示意图。

狭窄处(stenosis)血流速度增快,狭窄近段或前段(pre-stenosis)和狭窄后段或远端(post-stenosis)血流速度正常或减慢。

狭窄远段低平血流频谱可见于局限性严重狭窄的典型病例,但颅内血管狭窄典型的狭窄前段改变不容易出现。

两侧血流速度是否对称只是在一定意义上很重要,由于颅内血管狭窄常常是双侧病变,笔者及同事曾总结451例至少有一侧MCA狭窄患者MRA结果,发现66%患者合并对侧MCA 狭窄。

因此,如果双侧MCA血流速度均增快,达到狭窄诊断标准,则可诊断双侧MCA狭窄,此时双侧血流速度差在狭窄程度判断上有一定价值。

当动脉狭窄程度在50-95%范围内,狭窄程度越严重血流速度越快,呈直线正比关系。

当极度狭窄时,由于高流速血流成分明显减少,TCD不易检测到极少数高流速红细胞反射回来的信号,所反应的只是大量低流速红细胞血流信号,血流速度反而不增高,TCD检测到频谱非常紊乱的血流信号,上界信号的微弱使包络线无法完整地勾画出信号轮廓,表现为上界显示不清。

血流频谱紊乱
由于狭窄段红细胞血流速度增快以及狭窄后段血管内径的复原或代偿性扩张,使处于边缘的红细胞形成一种涡漩的反流状态,或大量处于低流速的红细胞血流表现为多向性,TCD表现为血流速度增快,蓝色频窗不明显或消失,基线两侧出现低频对称的局限性高强度红色信号。

涡流的特点是出现在收缩期,有时可延长至舒张早期,而且通常在基线两侧对称出现,并可听到低调粗糙的类似靴子踩过雪地的杂音(嚓、嚓、嚓)。

下图为常见的TCD涡流。

白色箭头所示即涡流(基线两侧对称的红色低频信号增强)。

图:动脉狭窄部位典型的涡流紊乱频谱。

狭窄的涡流频谱需要与生理性涡流鉴别,生理性涡流可以出现在大动脉分叉处,如TICA分叉为MCA和ACA处,经颞窗检测在MCA和ACA同时出现的深度,有时可以有生理性涡流出现,与病理性涡流最大的区别是不伴狭窄频谱紊乱的其他特征如血流速度增快和粗糙杂音。

从理论上来说,涡流发生在紧接狭窄后段,因此,TCD检测到的涡流与最快血流速度应该不在同一位置出现,而应出现在最快血流速度之后。

但血流速度增快与涡流的相继出现仅见于非常局限性的血管狭窄。

由于以下三个原因使颅内血管狭窄血流速度增快与涡流常常同步出现在TCD频谱中:①TCD探头有一定取样容积,通常10-15mm,该取样容积已覆盖了MCA全长的1/3~1/2,ACA和PCA有更多弯曲,因此,在一个取样容积里常常已覆盖了狭窄与狭窄后段;②动脉粥样硬化表面凹凸不平也是造成狭窄处出现涡流的原因之一;③颅内血管狭窄近1/3呈弥漫性病变,没有狭窄段或狭窄后段之区别。

血流频谱紊乱:
2)湍流
狭窄部位血流速度增快但处于高流速红细胞数量减少,血流混杂因而呈现频谱紊乱的湍流状态,TCD表现为狭窄处血流速度增快,蓝色频窗消失代之以高强度红色湍流频谱,湍流仅出现于与高速血流方向一致的收缩期,常与分布于基线两侧低频的涡流同时存在,但湍流频率更高,伴响亮粗糙杂音,如下图所示。

3)伴特殊乐音样(鸥鸣样)或机械样杂音的血流紊乱频谱
上述涡流或湍流频谱常伴有低调粗糙杂音,当某些特殊情况下,如因血管极度狭窄或血管痉挛造成的血流速度异常增高,血流撞击血管壁或血流内部异常信号导致高调杂音,如高调尖锐的鸥鸣(噢呜、噢呜、噢呜)或刺耳高调的机械性杂音(卡拉、卡拉、卡拉)。

伴随鸥鸣样杂音出现特征性的短弧线高强度多普勒信号。

短弧线多数情况下出现在收缩期,少数情况下收缩期和舒张期都出现,分布于基线两侧,但常以一侧为主(与血流方向一致侧更明显)。

弧线可以只在基线上下各一条或有不同频率的数条。

如图所示。

伴高调机械性杂音出现多层高强度线条样多普勒信号。

线条样信号出现在整个心动周期,分布于基线两侧,常常以一侧为主(与血流方向一致侧更明显),如图所示。

线条样高强度信号层状分布于频谱的低频处,基线上下均有,基线上方更明显,伴随血流速度增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