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戊戌变法-八年级历史课件
合集下载
戊戌变法图文PPT课件

》
签定。
上书内容:请求拒和、迁都、变
法。
结果:失败
历
史
影
响
:
拉
开
了
维
新
变
法
运
清晨,公鸡清了清嗓子,便开始了独 唱。它 的声音 一传十 ,十传 百,到 最后, 不但所 有的公 鸡都唱 起了歌 儿,就 连睡梦 中的你 ,听了 这首歌 儿也会 立马起 床,你 也会静 静地站 在那, 倾听着 美妙的 音乐。
革
命
清晨,公鸡清了清嗓子,便开始了独 唱。它 的声音 一传十 ,十传 百,到 最后, 不但所 有的公 鸡都唱 起了歌 儿,就 连睡梦 中的你 ,听了 这首歌 儿也会 立马起 床,你 也会静 静地站 在那, 倾听着 美妙的 音乐。 清晨,公鸡清了清嗓子,便开始了独 唱。它 的声音 一传十 ,十传 百,到 最后, 不但所 有的公 鸡都唱 起了歌 儿,就 连睡梦 中的你 ,听了 这首歌 儿也会 立马起 床,你 也会静 静地站 在那, 倾听着 美妙的 音乐。
康有为
梁启超
清晨,公鸡清了清嗓子,便开始了独 唱。它 的声音 一传十 ,十传 百,到 最后, 不但所 有的公 鸡都唱 起了歌 儿,就 连睡梦 中的你 ,听了 这首歌 儿也会 立马起 床,你 也会静 静地站 在那, 倾听着 美妙的 音乐。 清晨,公鸡清了清嗓子,便开始了独 唱。它 的声音 一传十 ,十传 百,到 最后, 不但所 有的公 鸡都唱 起了歌 儿,就 连睡梦 中的你 ,听了 这首歌 儿也会 立马起 床,你 也会静 静地站 在那, 倾听着 美妙的 音乐。
刺
激
,
主
张
变
法
维
新
,
救亡图存,振兴国家而得名。 领导人清晨,公鸡清了清嗓子,便开始了独 唱。它 的声音 一传十 ,十传 百,到 最后, 不但所 有的公 鸡都唱 起了歌 儿,就 连睡梦 中的你 ,听了 这首歌 儿也会 立马起 床,你 也会静 静地站 在那, 倾听着 美妙的 音乐。 清晨,公鸡清了清嗓子,便开始了独 唱。它 的声音 一传十 ,十传 百,到 最后, 不但所 有的公 鸡都唱 起了歌 儿,就 连睡梦 中的你 ,听了 这首歌 儿也会 立马起 床,你 也会静 静地站 在那, 倾听着 美妙的 音乐。
签定。
上书内容:请求拒和、迁都、变
法。
结果:失败
历
史
影
响
:
拉
开
了
维
新
变
法
运
清晨,公鸡清了清嗓子,便开始了独 唱。它 的声音 一传十 ,十传 百,到 最后, 不但所 有的公 鸡都唱 起了歌 儿,就 连睡梦 中的你 ,听了 这首歌 儿也会 立马起 床,你 也会静 静地站 在那, 倾听着 美妙的 音乐。
革
命
清晨,公鸡清了清嗓子,便开始了独 唱。它 的声音 一传十 ,十传 百,到 最后, 不但所 有的公 鸡都唱 起了歌 儿,就 连睡梦 中的你 ,听了 这首歌 儿也会 立马起 床,你 也会静 静地站 在那, 倾听着 美妙的 音乐。 清晨,公鸡清了清嗓子,便开始了独 唱。它 的声音 一传十 ,十传 百,到 最后, 不但所 有的公 鸡都唱 起了歌 儿,就 连睡梦 中的你 ,听了 这首歌 儿也会 立马起 床,你 也会静 静地站 在那, 倾听着 美妙的 音乐。
康有为
梁启超
清晨,公鸡清了清嗓子,便开始了独 唱。它 的声音 一传十 ,十传 百,到 最后, 不但所 有的公 鸡都唱 起了歌 儿,就 连睡梦 中的你 ,听了 这首歌 儿也会 立马起 床,你 也会静 静地站 在那, 倾听着 美妙的 音乐。 清晨,公鸡清了清嗓子,便开始了独 唱。它 的声音 一传十 ,十传 百,到 最后, 不但所 有的公 鸡都唱 起了歌 儿,就 连睡梦 中的你 ,听了 这首歌 儿也会 立马起 床,你 也会静 静地站 在那, 倾听着 美妙的 音乐。
刺
激
,
主
张
变
法
维
新
,
救亡图存,振兴国家而得名。 领导人清晨,公鸡清了清嗓子,便开始了独 唱。它 的声音 一传十 ,十传 百,到 最后, 不但所 有的公 鸡都唱 起了歌 儿,就 连睡梦 中的你 ,听了 这首歌 儿也会 立马起 床,你 也会静 静地站 在那, 倾听着 美妙的 音乐。 清晨,公鸡清了清嗓子,便开始了独 唱。它 的声音 一传十 ,十传 百,到 最后, 不但所 有的公 鸡都唱 起了歌 儿,就 连睡梦 中的你 ,听了 这首歌 儿也会 立马起 床,你 也会静 静地站 在那, 倾听着 美妙的 音乐。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戊戌变法ppt课件(人教版)

编后语
• 常常可见到这样的同学,他们在下课前几分钟就开始看表、收拾课本文具,下课铃一响,就迫不及待地“逃离”教室。实际上,每节课刚下课时的几分 钟是我们对上课内容查漏补缺的好时机。善于学习的同学往往懂得抓好课后的“黄金两分钟”。那么,课后的“黄金时间”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 一、释疑难 • 对课堂上老师讲到的内容自己想不通卡壳的问题,应该在课堂上标出来,下课时,在老师还未离开教室的时候,要主动请老师讲解清楚。如果老师已
资军产事:阶级领训导练的新爱式国军救队亡的政治运动和思 放运动,虽失败了,但在社会起了思想启蒙 失 1对8社9会8也年起9了月,深慈刻禧的太影后响发.动为戊后戌人政提变供,了谭 败: 被借杀鉴,. 戊戌变法失败.
意义
课堂练习
1.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
A.强学会的成立B.《万国公报》创刊C.“公车上 D.保国会的成立
经离开教室,也可以向同学请教,及时消除疑难问题。做到当堂知识,当堂解决。 • 二、补笔记 • 上课时,如果有些东西没有记下来,不要因为惦记着漏了的笔记而影响记下面的内容,可以在笔记本上留下一定的空间。下课后,再从头到尾阅读一
遍自己写的笔记,既可以起到复习的作用,又可以检查笔记中的遗漏和错误。遗漏之处要补全,错别字要纠正,过于潦草的字要写清楚。同时,将自己 对讲课内容的理解、自己的收获和感想,用自己的话写在笔记本的空白处。这样,可以使笔记变的更加完整、充实。 • 三、课后“静思2分钟”大有学问 • 我们还要注意课后的及时思考。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在心中快速把刚才上课时刚讲过的一些关键思路理一遍,把老师讲解的题目从题意到解答整个过 程详细审视一遍,这样,不仅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轻而易举地掌握一些关键的解题技巧。所以,2分钟的课后静思等于同一学科知识的 课后复习30分钟。
8八年级上册历史第7课《戊戌变法》课件

梁 启 超
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 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 维新)领袖之一。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 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谭 嗣 同
谭嗣同(1865~~1898),汉族,湖南浏阳人,是中国近代资产阶 级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志士。他主张中国要强盛,只有发展民 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公开提出废科举、兴学校、 开矿藏、修铁路、办工厂、改官制等变法维新的主张。写文章抨击清政 府的卖国投降政策。1898年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三十三岁,为世称 “戊戌六君子”之一。
1、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2、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 3、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4、增辟通商口岸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的形势
农民阶级
太平天国运动和 义和团运动
地主阶级
洋务运动
资产阶级
?
一、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二、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阅读课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没有发动群众,只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
资产阶级维新派不能担负起救国救民的历史 重任,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 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课堂小结
戊戌变法
高潮
百日维新 实行变法
戊戌 变法 的背 景: 民族 危机 空前 严重
发展
创办报刊 建强学会
发生
公车上书 揭开序幕
结局
戊戌政变 变法失败
封建 势力 进行 阻挠 破坏
论战性质: 资本主义思想和封建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
(三)“百容
政治民主化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
政治方面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经济工业化有利于民族
初中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7课-戊戌变法课件(共27张PPT)

为
、
的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这次变法被称为
“
”,又因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历史上又称它
“
”。
3.戊戌变法主要内容:
政治上,改革 ___裁撤 任用__
经济上,鼓励
;
文化教育上,开办__翻译 传播 创办__开放__
军事上,训练
等等。
4.1898年9月, 发动宫廷政变,囚禁 , 等六人被杀
害,戊戌变法失败。
A. 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B. 西方先进思想的传入
C. 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D. 《马关条约》的签订
3 (2011年福州中考题)标志维新派政治团体正式成立的历
史事件是( )
A.强学会的成立
B.保国会的成立
C.时务学堂创办 D.万木草堂创办
4.文笔中学八年级要排演一场《戊戌变法》的历史剧, 邓程恩饰演变法时期的一位商人,那么他应最赞同 下列哪项法令( )
6(2010年吉林中考题)在戊戌变法的法令中,触犯了顽固派利益的是 ()
A.提倡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 B.裁撤冗官,精简机构,
改革科举制度
C.开办新式学堂,设立译书局 D.训练和装备新式陆军、
海军
7.下列内容中,在光绪帝颁布的新政诏书中没有涉及的
是()
A.训练新式军队
B.实行君主立宪
C.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教训:
改良主义在中国行不通。只有 用武装斗争的方式推翻清政府 , 中国才有富强的希望。
1.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
科举考试的___和
邀请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
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
。史称 “__”。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7课 课件《戊戌变法》(共58张PPT)

增强国防力量 有利于文化、教育、科技的发展和西 学的传播。
• 讨论:光绪帝为什么支持变法?
• 巩固封建统治,希望有所作为, 不当亡国之君。 • 利用变法从慈禧手中夺回最高统 治权。
变法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一、变法的进步性:政治方面,改革机构,裁撤冗官,有利于打破封建政治的体制, 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任用维新人士,说明民族资产阶级可以参与政权;经济方面,有利 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是符合世界历史发展潮流的进步举措;文化教育方面,不 仅有利于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而且有利于传播和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和政治制度; 总之对资产阶级参与政权、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传播资产阶级思想是十分有利的。 二变法的局限性:(1)没有触动封建顽固派的实权地位。突出的是慈禧太后牢牢控 制着光绪帝和左右局势的权力。维新派幻想顽固派会放任他们去变法,反映出维新派对资 本主义制度与封建制度的严重对立认识不足,也缺乏政治斗争经验。(2)没有涉及议院、 定宪法等政治主张。反映出康有为等在当时选择的是渐进的变革道路,从当时中国社会状 况考虑,有它现实性的一面。这是历史发展客观的局限性,不是维新派主观的局限性。 (3)军事方面的举措,没有采取维新派掌管军队的措施。(以至于面对后来的政变阴谋 束手待毙)
一、公车上书
时间:1895年春
第 7课
维新变法运动
背景:《马关条约》签订大大加深了民族危机 发起人:康有为、梁启超
内容:反对议和,请求变法
影响: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戊戌变法主要代表人物
康有为,广东南海人
梁启超,广东新会人
伏乞皇上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 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而已。„„ 窃认为今之为治,当以开创之势治天下,不当 以守成之势治天下 „„《易》曰“穷则变,变 则通。” „„窃为皇上筹自强之策,计万世 …… 之安,非变通旧法,无以为治。 „„夫先王之 治天下,与民共之„„君民同体,情谊交孚, 中国一家,休戚与 共 „„于以恢复琉球,扫 荡日本,大雪国耻,耀我威稜。 ——《公车上书》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戊戌变法课件

D. 训练新式军队
2.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的根本 原因是( ) A. 变法触动了封建顽固派的利益
B. 光绪帝借“变法”向慈禧太后夺权
C. 变法不利于清王朝统治稳固 D. 变法改变了祖宗的例律
作业:《金榜学案》
必做:P21-22,1-11题; 选做:P20-21,探究主题 1、2.
一、公车上书
假如你是当时在京参加考试举人, 你会冒着“士人不得干政”的禁 令在上书上签字吗?
二、 维新派的主要活动
(1)创办《万国公报》, 后改名为《中外纪闻》
维新政治团体----强学会遗址
(2)组织强学会
三、百日维新
1. 百日维新的内容
类 别
1898.6.11-1898.9.21
影响
颁布的新法
有利于提高军 队的战斗力。
四、 戊戌变法的失败 9月21日,慈禧太后发 动政变,将光绪幽禁 于瀛台,重新把握政 权,直到光绪帝死。
戊戌政变
不愿做亡国之君的光 慈禧幽禁中光绪 绪和动的维新变法, 又得到那么多读书人的 支持,最后为什么会失 败呢?
政治方面
有利于具有维新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 思想知识分子参 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与政权;触犯了 顽固派的利益。
经济方面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 业。 文化方面
有利于中国资 本主义的发展。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有利于西方科 翻译外国书籍,传播新思 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学技术的传播。
军事方面
训练新式军队。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根本原因 参考: ①民族资产阶级软弱妥协; ②没有群众的支持; ③光绪帝没有实权; ④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等。
3. 戊戌变法的意义与教训
意义
①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③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戊戌变法课件PPT

材料三 “勿去旧衙门,而惟增置新衙门,勿黜革旧大臣,而惟渐擢小臣”
材料四 1898年6月,光绪帝发布诏令精简机构与人员,主要有:裁撤詹 事府、通政司等衙门...;裁撤湖北等三省巡抚...;裁撤...;仅京师一地被裁 撤衙门就达十余处,被裁的官员胥吏“将及人”,以致“朝野震骇,颇 有民不聊生之戚”。
材料五 1898年9月4日,光绪帝先是罢免礼部六堂官,次日又拔擢谭嗣同四 人入值军机处,两次人事变动均没有征求过西太后的意见。数日以后,光 绪帝向西太后提出重开懋勤殿的提议,以维新党人组成新的决策机构, 这将使西太后的权力最终不保。
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帝国主义瓜分中国之危机迫在眉睫。 “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
四邻交逼,不能立国。”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 “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
光 绪 皇
变法。
帝
因1898年是农历戊戌年,历史 上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汉朝时,政府用公车 接送应试的举子,后来, 把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叫 做“公车”,故称为“公 车上书”。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日本之于台湾,未加一矢,大言恫吓,全岛已割......故谓 割地之事是小,亡国之事是大......伏起皇上下诏鼓天下之气, 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而已。
31岁
万 木 草 堂
34岁
公 车 上 书
38岁
广东南海人;
父亲、祖父都是清 朝官员
康有为的思想发生了怎样重大的转变?
时代的缩影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材料四 1898年6月,光绪帝发布诏令精简机构与人员,主要有:裁撤詹 事府、通政司等衙门...;裁撤湖北等三省巡抚...;裁撤...;仅京师一地被裁 撤衙门就达十余处,被裁的官员胥吏“将及人”,以致“朝野震骇,颇 有民不聊生之戚”。
材料五 1898年9月4日,光绪帝先是罢免礼部六堂官,次日又拔擢谭嗣同四 人入值军机处,两次人事变动均没有征求过西太后的意见。数日以后,光 绪帝向西太后提出重开懋勤殿的提议,以维新党人组成新的决策机构, 这将使西太后的权力最终不保。
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帝国主义瓜分中国之危机迫在眉睫。 “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
四邻交逼,不能立国。”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 “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
光 绪 皇
变法。
帝
因1898年是农历戊戌年,历史 上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汉朝时,政府用公车 接送应试的举子,后来, 把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叫 做“公车”,故称为“公 车上书”。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日本之于台湾,未加一矢,大言恫吓,全岛已割......故谓 割地之事是小,亡国之事是大......伏起皇上下诏鼓天下之气, 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而已。
31岁
万 木 草 堂
34岁
公 车 上 书
38岁
广东南海人;
父亲、祖父都是清 朝官员
康有为的思想发生了怎样重大的转变?
时代的缩影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戊戌变法(共19张PPT)

教材精析
一、公车上书
直接原因
时
间
主要内容 结 果
重要影响
思维拓展
为什么把“公车上书”作为维新变法的开端?
把“公车上书”作为维新变法的开端,是因为 各省的举人大多接受康有为的主张,并将其主张带 回家乡广为传播,在全国引起轰动。“公车上书” 失败后,康有为和梁启超还为变法开展了一系列活 动,因此变法运动蓬勃开展起来。
进步性
局限性
有利于加强军队战斗力,抵抗 加强对人民的统治。 军 建立新式军队, 装备新式武器, 裁汰绿营 事 外来侵略,挽救民族危亡。 改用西法训练
但是,没有行宪法、开国会,没有 将书院、祠庙等改 有利于西学的传播,有利于 改革科举制 为中西兼修的学 文 实行君主立宪制,没有触动封建统治 培养新式人才,有利于传播 教 废除八股 校,创办专业学 的基础,改革是不彻底的,具有一定 堂,选派留学生 西方先进科技文化。 落后性。
教材事例:总理衙门大臣李鸿章、翁同龢、军机大臣荣禄等问话康有为。
荣 禄:“你老是变法呀,变法呀,可你知道不知道,祖宗之法是不能变的!”
康有为:“祖宗之法是用来治理祖宗的领土的。今天祖宗的领土都保不住了, 祖宗那套法还有什么用呢?就拿总理衙门来说,祖宗的法里并没有, 是最近这些年要跟洋人打交道,才新设的。时代变了,祖宗之法也 非变不可!”
换 我 了
课堂小结
序幕—公车上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戊 戌 变 法
政治团体形成—《中外纪闻》、强学会
高潮—百日维新
失败—戊戌政变
性质—救亡图存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和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爱 国运动
梁启超说:“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 后始也。”“大梦唤醒”的表现是( ) A.地主阶级以“自强、求富”为口号掀起洋务运动 B.各地人民的反清斗争风起云涌 C.甲午战败,清政府被迫割地、赔款 D.资产阶级开始领导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题干中梁启超所说的“甲午战败割台湾”与甲午中日战争有关,之后帝国主义 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被瓜分的危机,这一时期由于中国民族 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将变法与救 亡图存结合到了一起,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答案]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戊戌变法
想一想:
维新变法运动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 分中国的狂潮,民族矛盾的加深;清朝 统治出现危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 发展
《马关条约》的 内容有哪些? 给中国社会带来 怎样的影响? 19世纪末,中华 民族面临着怎样 的严重危机?
中南海瀛台,戊戌政变后,
囚禁在这里。
维新变法运动大事年表
1895年
1895年 1898年6月
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康、梁组织强学会,维新派政治团体成立 光绪帝发布变法令,戊戌变法开始
伏乞皇上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 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而已。„„ 窃认为今之为治,当以开创之势治天下,不当 以守成之势治天下 „„《易》曰“穷则变,变 则通。” „„窃为皇上筹自强之策,计万世 …… 之安,非变通旧法,无以为治。 „„夫先王之 治天下,与民共之„„君民同体,情谊交孚, 中国一家,休戚与 共 „„于以恢复琉球,扫 荡日本,大雪国耻,耀我威稜。 ——《公车上书》
3、 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 A 公车上书 B 组织强学会 C 光绪帝发布变法法令 D 创办《万国公报》
4、 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 袁世凯的出卖 B 光绪帝没有实权 C 顽固派势力强大 D 脱离群众和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5、光绪帝积极支持维新派并实施变法的主要原 因是 ( ) ①变法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②光绪帝不甘 做亡国之君 ③变法可巩固以他为首的“帝 党”的势力 ④根据慈禧太后实行“新政” 的旨意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8、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A.强学会的成立 B.《万国公报》创刊 C.“公车上书” D.保国会的成立
9、在“百日维新”中被捕牺牲的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严复 10、下列不属于戊戌变法内容的是 A .改革政府机构,实行君主立宪制 B .发展农工商业 C . 今后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 D. 训练新式陆海军
戊戌六君子
康广仁
林旭
杨深秀
戊戌六君子
谭嗣同
刘光第
杨锐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绝命诗
1、 “公车上书”的直接原因是: A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 西方先进思想的传入 C 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D 《马关条约》的签订
2、 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的标志是: A 保国会的成立 B 强学会的成立 C 万木草堂的成立 D 时务学堂的成立
二、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
公车上书失败 (政治活动) 创办《万国公报》 (宣传) 组织强学会 (成立政治团体)
将《万国公报》改 名为《中外纪闻》
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
强学会遗址
“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 立国”,“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分中而言, 若箭在弦,省括即发,-------”“瓜分豆剖,渐 露机芽,恐惧国惶,不知死所”,“乱遍伏, 即无强敌之逼,揭竿斩木,已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 知识分子参与政权
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 发展 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 传播
军事 训练和装备新式海、陆军。 方面
有利于提高军队的战斗 力
性质: 一场资产阶性质的改良运动
变法有利于维护哪个阶级的利益? 变法得到了哪些人的拥护? 变法同时又触动了哪些人的利益? 戊 戌 变 法是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的,为什么会失败呢?
“瓜分豆剖,”“揭竿斩木”的意思暗指什么
维新派:“无百年不变之法” “能变则变,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 学校之立,在变科举。即一切要求大成,在 变官制”
顽固派: “祖宗之法不可变。”“宁可亡国,不可变法” 变法“兴民权”就会“大乱四起”。 学西学,就会“扰民心智”
试猜想一下:导致戊戌变法失败的 原因有哪些?(可以结合当时历史背 景、双方力量的对比、变法的内容)
1、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势力强大的封建 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极力反对与破坏 2、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只依靠无权的光绪帝 (根本原因) 3、采取的改良的道路不符合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的国情 4、变法措施急于求成,袁世凯的告密
被
载湉(1871--1908) 1875年即位,年号光 绪。1889年亲政。
戊戌变法主要代表人物
康有为,广东南海人
梁启超,广东新会人
1、影片介绍的是什么事件?发生在何时何地? 主要发起人是? 2、上书的内容有哪些? 3、为什么会提出变法的要求?产生了什么影响
公车上书。发生在1895年的北京。康有为、梁启超 反对同日本和议,请求变法 民族危机的加深;清朝统治的危机;中国民族资 本主义的发展
6、康有为创办的《万国公报》起的主要作用是 A.使强学会有了自己的机关刊物 B.在它的周围聚集了维新派人士 C.较广泛地宣传了维新变法的道理 D.使中国人开始了解到西方世界的状况
7、戊戌变法在近代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突出表现在 A.使中国出现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成分 B.中国人开始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 C.进行了实现政治近代化的重要探索和尝试 D.使变法维新成为中国人追求的共同目标
二、短暂的“百日维新”(又称戊戌变法) (1898· 6-9)(103天) 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类别 颁布的新法 影响
政治 改革政府机构,裁辙冗官 任用维 方面 新人士
经济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方面 文化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设立译书 教育 局,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 方面 办报刊,开放言论
想一想:
维新变法运动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 分中国的狂潮,民族矛盾的加深;清朝 统治出现危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 发展
《马关条约》的 内容有哪些? 给中国社会带来 怎样的影响? 19世纪末,中华 民族面临着怎样 的严重危机?
中南海瀛台,戊戌政变后,
囚禁在这里。
维新变法运动大事年表
1895年
1895年 1898年6月
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康、梁组织强学会,维新派政治团体成立 光绪帝发布变法令,戊戌变法开始
伏乞皇上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 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而已。„„ 窃认为今之为治,当以开创之势治天下,不当 以守成之势治天下 „„《易》曰“穷则变,变 则通。” „„窃为皇上筹自强之策,计万世 …… 之安,非变通旧法,无以为治。 „„夫先王之 治天下,与民共之„„君民同体,情谊交孚, 中国一家,休戚与 共 „„于以恢复琉球,扫 荡日本,大雪国耻,耀我威稜。 ——《公车上书》
3、 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 A 公车上书 B 组织强学会 C 光绪帝发布变法法令 D 创办《万国公报》
4、 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 袁世凯的出卖 B 光绪帝没有实权 C 顽固派势力强大 D 脱离群众和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5、光绪帝积极支持维新派并实施变法的主要原 因是 ( ) ①变法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②光绪帝不甘 做亡国之君 ③变法可巩固以他为首的“帝 党”的势力 ④根据慈禧太后实行“新政” 的旨意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8、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A.强学会的成立 B.《万国公报》创刊 C.“公车上书” D.保国会的成立
9、在“百日维新”中被捕牺牲的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严复 10、下列不属于戊戌变法内容的是 A .改革政府机构,实行君主立宪制 B .发展农工商业 C . 今后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 D. 训练新式陆海军
戊戌六君子
康广仁
林旭
杨深秀
戊戌六君子
谭嗣同
刘光第
杨锐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绝命诗
1、 “公车上书”的直接原因是: A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 西方先进思想的传入 C 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D 《马关条约》的签订
2、 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的标志是: A 保国会的成立 B 强学会的成立 C 万木草堂的成立 D 时务学堂的成立
二、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
公车上书失败 (政治活动) 创办《万国公报》 (宣传) 组织强学会 (成立政治团体)
将《万国公报》改 名为《中外纪闻》
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
强学会遗址
“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 立国”,“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分中而言, 若箭在弦,省括即发,-------”“瓜分豆剖,渐 露机芽,恐惧国惶,不知死所”,“乱遍伏, 即无强敌之逼,揭竿斩木,已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 知识分子参与政权
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 发展 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 传播
军事 训练和装备新式海、陆军。 方面
有利于提高军队的战斗 力
性质: 一场资产阶性质的改良运动
变法有利于维护哪个阶级的利益? 变法得到了哪些人的拥护? 变法同时又触动了哪些人的利益? 戊 戌 变 法是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的,为什么会失败呢?
“瓜分豆剖,”“揭竿斩木”的意思暗指什么
维新派:“无百年不变之法” “能变则变,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 学校之立,在变科举。即一切要求大成,在 变官制”
顽固派: “祖宗之法不可变。”“宁可亡国,不可变法” 变法“兴民权”就会“大乱四起”。 学西学,就会“扰民心智”
试猜想一下:导致戊戌变法失败的 原因有哪些?(可以结合当时历史背 景、双方力量的对比、变法的内容)
1、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势力强大的封建 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极力反对与破坏 2、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只依靠无权的光绪帝 (根本原因) 3、采取的改良的道路不符合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的国情 4、变法措施急于求成,袁世凯的告密
被
载湉(1871--1908) 1875年即位,年号光 绪。1889年亲政。
戊戌变法主要代表人物
康有为,广东南海人
梁启超,广东新会人
1、影片介绍的是什么事件?发生在何时何地? 主要发起人是? 2、上书的内容有哪些? 3、为什么会提出变法的要求?产生了什么影响
公车上书。发生在1895年的北京。康有为、梁启超 反对同日本和议,请求变法 民族危机的加深;清朝统治的危机;中国民族资 本主义的发展
6、康有为创办的《万国公报》起的主要作用是 A.使强学会有了自己的机关刊物 B.在它的周围聚集了维新派人士 C.较广泛地宣传了维新变法的道理 D.使中国人开始了解到西方世界的状况
7、戊戌变法在近代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突出表现在 A.使中国出现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成分 B.中国人开始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 C.进行了实现政治近代化的重要探索和尝试 D.使变法维新成为中国人追求的共同目标
二、短暂的“百日维新”(又称戊戌变法) (1898· 6-9)(103天) 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类别 颁布的新法 影响
政治 改革政府机构,裁辙冗官 任用维 方面 新人士
经济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方面 文化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设立译书 教育 局,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 方面 办报刊,开放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