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音和鸣(一)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音乐七年级上 八音 和鸣教案

音乐七年级上 八音 和鸣教案

课题八音和鸣(第一课时)今天我们学习哪一种呢?听音乐中国民乐合奏曲《欢欣的日子》(学生回答是民族器乐)设计意图:通过对一首非常熟悉的民乐合奏曲来进行欣赏,从而自然地切入到新课课题。

(三)、揭示课题:《八音和鸣》一.八音的概述:八音指的是中国古代乐器制作的八种原料——金、石、丝、竹、匏、土、革、木。

二、中国民族乐器分类:(重难点)1、吹管乐器:A.种类:梆笛曲笛萧笙唢呐管子B 介绍各种乐器的构造并听赏乐器音色。

*学生活动探究一:A、梆笛和曲笛在音色上有什么区别?B、吹管乐器在外型上有什么共同点?2、弹拨乐器:A、种类:柳琴琵琶三弦中阮大阮筝扬琴B、介绍各种乐器的构造并听赏乐器音色。

3、弓弦乐器:A、种类:板胡高胡二胡中胡革胡B、介绍各种乐器的构造并听赏乐器音色。

*学生活动探二:找位同学介绍二胡的制作材料。

4、打击乐器:A、种类:大鼓堂鼓板鼓排鼓大锣小锣云锣大钹小钹碰铃木鱼拍板梆子B、介绍各种乐器的构造并听赏乐器音色。

学生活动探究三:听乐曲辨别是那种乐器演奏的?1、古筝——《战台风》2、唢呐——《百鸟朝凤》3、琵琶——《阳春白雪》4、梆笛——《喜相逢》5、二胡——《赛马》设计意图:通过竞争抢答,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课堂小结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让同学们了解中国民族乐器的制作材和乐器的分类。

也希望今天的学习能让同学们能够真正喜欢中国民族音乐,懂得继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意义。

板书设计八音和鸣(第一课时)1.八音的概述:八音指的是中国古代乐器制作的八种原料——金、石、丝、竹、匏、土、革、木。

1、吹管乐器。

八音和鸣(一)第2课时教案

八音和鸣(一)第2课时教案

八音和鸣(一)第2课时教案七年级上册音乐第三单元八音和鸣(一)<第2课时>威风锣鼓浮山三中:杨茭茭2013年9月13日《威风锣鼓》教学设计【课题名称】:湖南文艺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八音和鸣(一)第2课时——威风锣鼓》【课型】:活动课【授课年级】:七年级【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锣鼓经及临汾威风锣鼓的悠久历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懂得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意义;2、能积极探索乐器的发声原理,并愿意与他人合作合奏、创造;3、感受、体验锣鼓乐,使学生乐于学习和了解本地区民族音乐。

二、过程与方法:1、启发学生积极感受、体验鼓、钹、锣乐器的魅力,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2、学生在了解鼓、钹、锣乐器及发声原理的基础上积极动手、动脑演奏乐器并用声势动作表现锣鼓。

3、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能积极参与、合作表演锣鼓乐。

三、知识与技能:1、通过听、唱、奏、创等综合性音乐活动,让同学们在自由探索中学习鼓、钹、锣的节奏打法。

并根据其音色特点及合奏的规律特点进行创编。

2、掌握本土锣鼓乐威风锣鼓的主奏乐器鼓、钹、锣的发声原理,通过合作演奏乐器并用声势动作表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3、能积极参与威风锣鼓乐的表演活动,培养学生的表现力。

【重点】学习鼓、钹、锣的节奏打法,并通过唱、奏学习打击乐器的合奏,体验其风格特点。

【难点】与他人合作演奏并为乐曲设计简单的打击乐伴奏。

【教学准备】多媒体、自制课件、若干鼓钹锣、课本等。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播放临汾新民歌《威风锣鼓》学生踏着音乐走进教室。

一、组织教学二、教授新课(一)、导入课题1、师:同学们,我们刚才课间听到的这首歌曲,大家觉得是表现什么的呢?生:威风锣鼓……师:对!同学们,非常棒!这首歌曲表现的是威风锣鼓的欢快热闹的场面,它的名字正是《威风锣鼓》。

这是由浮克作词,车行作曲的一首临汾新民歌。

体现了我们临汾本土的文化威风锣鼓的魅力!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有没有见过锣鼓形式的表演呢?生:见过!师:在什么时候见过?生:元宵节闹元宵、开业庆典……师:对!大家说的都非常好,声音也很洪亮!锣鼓在欢庆节日的文艺演出,如开业庆典、元宵节等等,都是用来表达人们幸福生活的一种方式。

八音和鸣一教案

八音和鸣一教案

八音和鸣一教案【篇一:八音和鸣教案 1 】第二单元《八音和鸣》 1教学目标1、完整地聆听唢呐独奏《百鸟朝凤》,在聆听过程中能哼唱乐曲的音乐主题,感受唢呐的音色特点和乐曲所表现的情绪。

2、能参考教材的提示文字,说出二胡的表现力。

在对比京胡与二胡音色、哼唱音乐主题等活动中,能认真欣赏乐曲《江河水》《夜深沉》。

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完整地聆听唢呐独奏《百鸟朝凤》,对比聆听乐曲《江河水》和《夜深沉》。

2、教学难点:感受乐曲的表现力,理解乐曲所表达的情感,意境。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请学生说出“我是歌手”比赛中所关注过的伴奏乐器。

(二胡,竖琴,小提琴等)(二)新课教学1 、了解二胡、京胡(1)欣赏音乐片段(《江河水》二胡、《夜深沉》京胡),区别二胡、京胡的音色。

师:我们听到的音乐当中一段是二胡演奏的,一段是京胡演奏的,京胡的音色感觉怎么样?它们同属于拉弦类乐器,你们猜哪一种琴筒大一些?(2)出示两种乐器图片并介绍。

师:京胡音色清脆、嘹亮,而二胡则相对柔和一些。

二胡又名“胡琴” ,唐代已出现,称“奚琴”,是北方的民间乐器。

二胡木制琴筒一端蒙蟒皮,京胡竹制琴筒蒙蛇皮,且琴筒较二胡小,声音自然尖细一点,京胡主要用于京剧伴奏。

师:对于我们的国粹京剧大家听说过哪些剧目?(生:《贵妃醉酒》《霸王别姬》是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表演的梅派经典名剧之一。

师:同学们知道讲的是什么故事吗?(生回答,师补充。

)而我们刚刚听到了《夜深沉》就被用到了虞姬舞剑的场面中,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京剧《霸王别姬》片段。

(3)欣赏京剧《霸王别姬》虞姬舞剑片段,感受京胡的表现力。

① 哼唱主题片段。

②欣赏虞姬舞剑片段。

《江河水》原是一首东北管子曲牌的管子独奏曲,后经整理改编成二胡曲,流传更广,深受群众喜爱。

它以凄苦悲切和悲愤激越的曲调,哭诉了劳苦大众在旧社会遭受的压迫和剥削,声声血泪、仇恨满腔。

我们来比较一下同一首乐曲不同乐器的演奏又带给我们什么不同的感受?(4)播放《江河水》管子演奏及二胡演奏片段,对比聆听。

八音和鸣 教案

八音和鸣 教案

八音和鸣教案八音和鸣教案教学目标:1. 学习了解八音和鸣的定义和发展历史;2. 通过欣赏和分析音乐作品,理解八音和鸣的音乐形式和表现方式;3. 练习合唱及演奏八音和鸣的曲目,培养音乐表达能力和音乐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 学习了解八音和鸣的特点和发展历史;2. 分析八音和鸣的音乐形式及表现方式;3. 练习合唱和演奏八音和鸣的曲目。

教学难点:1. 分析八音和鸣的音乐形式和表现方式;2. 练习合唱和演奏八音和鸣的曲目。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2. 八音和鸣作品的CD或音频文件;3. 演奏八音和鸣曲目的乐器。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以一个充满活力的八音和鸣曲目开场,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Step 2:介绍八音和鸣(10分钟)教师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和讲解八音和鸣的定义和发展历史,引导学生对八音和鸣产生兴趣,并让学生了解其重要性。

Step 3:欣赏八音和鸣作品(15分钟)教师播放八音和鸣的著名作品,辅以文字介绍和图像展示,引导学生仔细聆听和观察,理解八音和鸣的音乐形式和表现方式。

Step 4:分析八音和鸣(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八音和鸣的音乐形式和表现方式,引导学生从旋律、和声、节奏、配器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思考。

Step 5:合唱和演奏练习(20分钟)教师分发八音和鸣曲目的乐谱,并指导学生进行合唱和演奏练习。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分组进行练习,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合作、互相帮助。

Step 6:演出和总结(10分钟)教师组织全班进行八音和鸣曲目的演出,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演唱和演奏技巧,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最后,教师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并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和实践八音和鸣。

Step 7: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相应的作业,例如让学生选择一首八音和鸣曲目进行自学和演奏,或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八音和鸣的感想和体会的文章。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继续深入研究和了解八音和鸣的历史和发展;2. 学生可以参与学校音乐团队或合唱团的活动,展示自己的音乐才华;3.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一首八音和鸣作品进行演唱或演奏,并进行录音或视频制作,与其他同学分享。

《八音和鸣(一)》教学设计

《八音和鸣(一)》教学设计

20XX年教学设计音乐科《八音和鸣(一)》教学设计一、教材简析:《八音和鸣(一)》是选自湘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它是“中国传统民乐欣赏”系列单元之一。

“八音”指的是中国古代乐器制作的八种原料——即匏瓜、粘土、皮革、木块、石头、金属、丝线、竹子的总称。

本单元的“八音”则泛指中国的传统民乐。

本单元由三个版块组成:1、欣赏:包括合奏曲《欢欣的日子》、独奏曲《空山鸟语》(二胡)、《瑶族舞曲》(笛子)、《战台风》(琵琶)。

2、音乐知识:中国民族乐器的分组和民族管弦乐队的编制等知识。

3、活动与练习:①听辨练习,材料是《赛马》、《扬鞭催马运粮忙》、《瑶族舞曲》、《战台风》、《凤凰展翅》;②课堂锣鼓的演奏练习。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通过小学的音乐学习,已经接触了部分传统的民族乐器,有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但是由于本校属于乡镇中学,教学的硬件设施相对落后,大部分学生没有现场观看过民族乐器的演奏,加上流行音乐的冲击和对部分西洋乐器的认识,容易使学生造成混乱,所以他们对更多民乐器的了解和民族音乐知识的积累还是很有限的。

本单元就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由易到难进行分阶段学习。

三、设计理念本套教材致力于构建以中华“母语音乐文化”为核心的音乐教材体系,而本单元通过继续欣赏民乐合奏和独奏作品,不仅是对小学阶段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也是进一步了解民族乐器的演奏形式奠定基础,将学生了解到的民族乐器运用到实践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肢体语言的表演中,提高学生对学习民乐的兴趣,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弘扬民族音乐。

四、教学目标1、能认真听赏教材上四首民乐曲子,体验乐曲表现的不同情感与韵味,并能简单的语言描述出来。

2、能分辨二胡、笛子、琵琶、古筝的音色。

3、能说出常见民族乐器的名称及其分类。

4、能掌握竖笛正确的演奏方法,吹奏教材上的练习曲。

5、熟练正确地打出教材上的鼓谱节奏。

6、通过欣赏本单元的曲子,引导学生能真正喜欢中国民族音乐,懂得继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

八音和鸣一教案

八音和鸣一教案

八音和鸣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乐器“八音”的分类及特点。

2、引导学生欣赏不同类型的“八音”乐器演奏作品,感受其独特的音乐魅力。

3、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掌握“八音”乐器的分类及代表乐器。

(2)理解不同“八音”乐器的音色特点和演奏方式。

2、难点(1)区分相似音色的“八音”乐器。

(2)体会“八音”乐器在传统音乐作品中的表现力。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欣赏法、讨论法、实践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具有中国传统音乐特色的视频片段,如春节联欢晚会上的民乐合奏节目,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在视频中听到了哪些乐器的声音,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八音和鸣。

2、知识讲解(20 分钟)(1)介绍“八音”的概念:“八音”是中国古代对乐器的分类方法,根据制作材料的不同,将乐器分为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类。

(2)分别讲解每一类乐器的特点和代表乐器:金类:以金属为主要制作材料,如钟、镈等,声音洪亮、清脆。

石类:由石头或玉石制成,如磬,音色清脆悦耳。

丝类:通过弦的振动发声,如琴、瑟等,音色优美、柔和。

竹类:用竹子制作而成,如笛、箫等,声音悠扬、婉转。

匏类:由葫芦等植物果实制成,如笙、竽等,发音柔和、圆润。

土类:以陶土为材料,如埙,音色醇厚、低沉。

革类:用动物皮革制作,如鼓,声音响亮、有力。

木类:以木材为原料,如柷、敔等,声音古朴、深沉。

3、作品欣赏(15 分钟)播放几段具有代表性的“八音”乐器演奏作品,如古琴曲《广陵散》、古筝曲《渔舟唱晚》、笛子曲《姑苏行》、笙曲《凤凰展翅》等,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感受不同乐器的独特音色和表现力。

4、小组讨论(10 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在欣赏的作品中,哪些乐器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2)“八音”乐器与现代乐器相比,有哪些独特之处?5、实践体验(15 分钟)准备一些简单的“八音”乐器模型或图片,让学生分组进行辨认和模拟演奏,加深对“八音”乐器的了解和认识。

《八音和鸣》(一)教学设计

《八音和鸣》(一)教学设计

《八音和鸣》(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民族器乐曲的了解和欣赏,让学生能够真正喜欢中国民族音乐,懂得继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记住并会哼唱《欢欣的日子》第一部分主题,用声势动作为引子部分伴奏,体验音乐作品的情绪及风格特点。

三、知识与技能听赏《欢欣的日子》,认识民乐合奏形式,了解合奏乐器、主奏乐器的音色特点,培养民乐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对民乐合奏形式的认识,欣赏民乐合奏《欢欣的日子》。

教学难点了解《欢欣的日子》合奏乐器、主奏乐器的特点,感受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绪。

教学用具音响、音频资料。

教学课时1课时45分钟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一、用民乐合奏《春节序曲》做上课时的背景音乐,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听的这首曲子耳熟吗?你们在哪里听到过?2、师:同学们说的很对,这首曲子的名字叫《春节序曲》,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都会拿他做背景音乐。

3、这首曲子跟上节课我们听的三首曲子《空山鸟语》、《喜相逢》、《阳春白雪》在演奏形式上有什么不同吗?4、对,由多种乐器演奏的曲子叫合奏,今天我们就来精听一首民族乐器的合奏曲《欢欣的日子》。

5、在听之前先来检测一下同学们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民族乐队的乐器分成几组,每组有哪些乐器?模仿琵琶、古筝、扬琴、二胡的演奏方法。

模仿笛子、箫的演奏方法。

1、生:非常耳熟,在春节联欢晚会上听过3、上节课听的是一种乐器演奏的,这首曲子是由多种乐器演奏的5、生:踊跃回答用熟悉曲目吸引学生注意力,导入新课程(二)讲授新课一、欣赏《欢欣的日子》1、师:在上节课我们已经对二胡、笛子、琵琶的音色有了一定得了解,下面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欢欣的日子》,大家在欣赏的时候感受一下音乐的情绪,认真聆听乐器合奏的音色效果。

试试划分一下,乐曲分为几个部分。

【播放《欢欣的日子》】2、师:这首乐曲表现了怎样的情绪呢?师:是的,同学们听的很认真,这首乐曲又名《翻身的日子》。

七年级音乐《八音和鸣》教案 人音版

七年级音乐《八音和鸣》教案 人音版

《八音和鸣》教案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民族吹管乐器、拉弦乐器图文介绍、欣赏江南丝竹乐《紫竹调》
教学目标:
1、了解民族吹管、拉弦乐器中的代表乐器,能分辨其形状和音色,了解民乐合奏的一
种形式——丝竹乐,并知道丝竹乐的基本组成和流行地域。

2、欣赏江南丝竹《紫竹调》,记住《紫竹调》的音乐主题,能用简单语言描绘音乐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音乐《扬鞭催马运粮忙》和《赛马》。

提问:这两首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笛子、二胡)
师: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及深厚文化底蕴的文明古国,当我们的祖先还在从事非常简单的劳动时,就利用劳动工具等物品制成乐器来演奏、伴歌和伴舞,以表达朴素的思想感情,如七千年前就有了骨笛、埙等乐器。

二、八音
古代乐器根据制作材料划分为“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三、吹拉弹打
我国的民族乐器经过长期改造与完善,现已形成四大类别,即“吹拉弹打”
吹:吹管乐器,包括笛、箫、笙、管、唢呐等。

拉:拉弦乐器,包括二胡、板胡、中胡、高胡、京胡、革胡等
弹:弹拨乐器,包括琵琶、柳琴、三弦、扬琴、筝、古琴等
打:打击乐器,包括大鼓、堂鼓、锣、钹、木鱼、碰铃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教学设计音乐科
《八音和鸣(一)》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析:
《八音和鸣(一)》是选自湘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它是“中国传统民乐欣赏”系列单元之一。

“八音”指的是中国古代乐器制作的八种原料——即匏瓜、粘土、皮革、木块、石头、金属、丝线、竹子的总称。

本单元的“八音”则泛指中国的传统民乐。

本单元由三个版块组成:
1、欣赏:包括合奏曲《欢欣的日子》、独奏曲《空山鸟语》
(二胡)、《瑶族舞曲》(笛子)、《战台风》(琵琶)。

2、音乐知识:中国民族乐器的分组和民族管弦乐队的编制等
知识。

3、活动与练习:①听辨练习,材料是《赛马》、《扬鞭催马运
粮忙》、《瑶族舞曲》、《战台风》、《凤凰展翅》;②课堂锣
鼓的演奏练习。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通过小学的音乐学习,已经接触了部分传统的民族乐器,有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但是由于本校属于乡镇中学,教学的硬件设施相对落后,大部分学生没有现场观看过民族乐器的演奏,加上流行音乐的冲击和对部分西洋乐器的认识,容易使学生造成混乱,所以他们对更多民乐器的了解和民族音乐知识的积累还是很有限的。

本单元就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由易到难进行分阶段学习。

三、设计理念
本套教材致力于构建以中华“母语音乐文化”为核心的音乐教材体系,而本单元通过继续欣赏民乐合奏和独奏作品,不仅是对小学阶段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也是进一步了解民族乐器的演奏形式奠定基础,将学生了解到的民族乐器运用到实践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肢体语言的表演中,提高学生对学习民乐的兴趣,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弘扬民族音乐。

四、教学目标
1、能认真听赏教材上四首民乐曲子,体验乐曲表现的不同情感与韵味,并能简单的语言描述出来。

2、能分辨二胡、笛子、琵琶、古筝的音色。

3、能说出常见民族乐器的名称及其分类。

4、能掌握竖笛正确的演奏方法,吹奏教材上的练习曲。

5、熟练正确地打出教材上的鼓谱节奏。

6、通过欣赏本单元的曲子,引导学生能真正喜欢中国民族音乐,懂得继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

五、教学重难点
1、认识常见的民族乐器,如二胡、琵琶、笛子、古筝等。

2、能认真聆听本单元的民族乐曲,并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感受。

六、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乐器图片、鼓等
七、课时安排
2课时
八、教学方法
讲授、体验、讨论、游戏等九、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