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湖区周边植物配置调查报告
植被调研报告总结

植被调研报告总结
植被调研报告总结
本次植被调研旨在了解调查区域的植被类型、植被组成及其生态特征。
通过现场调查和采样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
首先,调查区域的植被类型以森林、草原和湿地为主。
森林类型主要包括针叶林、阔叶林和混交林,其中以阔叶林面积最大。
草原类型主要分为草原、草甸和草地,其中草原面积最广。
湿地类型主要包括沼泽、湖泊和河流,其中沼泽面积最大。
其次,植被组成方面,调查区域的主要植物有松树、柏树、橡树、刺槐等等。
其中以松树为主的针叶树种在森林中分布广泛。
而阔叶树种主要有橡树、枫树、毛竹等,它们形成了丰富的阔叶林。
草原植物主要有羊草、黑麦草、铁皮石斛等,它们构成了广阔的草原景观。
湿地区的植被主要有芦苇、香蒲、黑藻等,它们适应湿润的环境条件。
最后,调查区域的植被具有一定的生态特征。
针叶林的植被具有保水保土的特点,能够有效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
阔叶林的植被一般具有较高的光合效率和蒸腾速率,对空气净化和气候调节起到重要作用。
草原植被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具有良好的固碳能力。
湿地植被可以吸附重金属和有机物,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
总之,本次植被调研揭示了调查区域的植被类型、植被组成及其生态特征。
这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具有重要意
义。
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保护措施的实施,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植被资源,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植物配置调研报告(植物配置分析)

04
优化建议与Leabharlann 案植物种类优化建议丰富植物种类
建议增加植物种类的多样性,以丰富景观效果和生态功能。
选择适应性强的植物
选择适应性强、易于养护的植物,降低后期养护成本。
注重乡土植物的应用
乡土植物对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有很好的适应性,应优先考虑。
植物配置美学优化建议
01
02
03
注重空间层次感
合理利用乔木、灌木、地 被植物等不同高度的植物, 营造丰富的空间层次感。
在调研的区域内,大多数植物种 类较为单一,缺乏多样性。这可 能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和生物多 样性的降低。
乡土植物的缺失
在植物配置中,乡土植物的使用 比例较低。这可能导致景观的同 质化,缺乏地域特色。
植物生长状况分析
生长不良的植物
在某些区域,存在生长不良的植物,可能由于种植方法不当、环境不适或病虫 害等原因。这会影响景观的美观度和生态效益。
植物病虫害种类繁多,包括病毒、细 菌、真菌和害虫等,对植物的生长和 景观效果造成严重影响。
防治困难
由于病虫害种类繁多,防治难度较大 ,需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如生物防 治、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等。
植物配置的生态影响
环境适应性
植物配置需要考虑当地的气候、土壤和环境条件,选择适应性强的植物品种,避 免外来物种入侵和生态失衡。
定期对植物的生长状况进行监测和评 估,及时发现和处理病虫害等问题。
加强养护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 们的技术水平和工作效率。
05
结论与展望
调研结论
植物配置在城市绿化中具有重要 作用,能够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 量,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植物配置需要与城市规划、建筑 风格相协调,以提升城市的整体 形象和景观品质。
苏州市白塘生态植物园植物配置调查分析

苏州市白塘生态植物园植物配置调查分析摘要植物是植物园规划建设的主体。
植物造景利用树木、灌木、藤蔓、草本等材料,通过艺术手法创造植物景观,充分发挥植物造型、线条、色彩的自然美。
要创造一个完美的植物景观,必须实现科学与艺术的高度统一。
这是植物造景的基本原则之一。
园林植物不仅具有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吸收有毒气体的生态功能,而且创造了丰富的空间景观。
此外,植物还可以在公园内创造统一的空间环境色调,寻求变化中的统一。
因此,植物配置在植物园的园林空间创造中起着重要作用。
苏州工业园区白塘植物园是一个以植物为主题的园区。
通过对园区内植物种类和配置方式的调查分析,研究符合美学和生态要求的植物配置方式。
了解各厂区的特点,合理配置,全面掌握园区的整体情况,是这次调研的主要目标 .Plants are the main body of botanical garde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Plant landscaping uses trees, shrubs, vines, herbs and other materials to create plant landscapes through artistic techniques,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natural beauty of plant shape, lines and colors. To create a perfect plant landscape, we must achieve a high degree of unity of science and art. This is one of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plant landscaping. Landscape plants not only have the ecological functions of absorbing carbon dioxide, releasing oxygen and absorbing toxic gases, but also create abundant space landscape. In addition, plants can also create a unified spatial environment tone in the park, seeking unity in change. Therefore, plant alloc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reation of garden space in botanical gardens. Baitang Botanical Garden in Suzhou Industrial Park is a plant-themed park.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plant species and allocation modes in the park, the plant allocation modes that meet the aesthetic and ecological requirements were studied. Understand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factory area, rational allocation and overall grasp of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the park are the main objectives of this survey.目录2.白塘生态园简介 (3)3.生态环境概况 (4)4.设计布局 (4)1、人工种植展示区 (5)2、岛屿生态自然区 (5)3、湖区 (5)4、山地自然生态林区 (5)5.研究区概况 (6)6.植物种类选择与配置原则 (6)7.植物种类 (6)8.植物配置分析 (7)9.存在的问题 (9)10.结论 (9)11.参考文献 (10)12.结语 (10)1.白塘生态园简介苏州白塘生态公园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现代大道中段北侧。
公园植物调研报告

公园植物调研报告
《公园植物调研报告》
为了更好地了解公园内的植物种类和分布情况,我们对某公园内的植物进行了调研和记录。
我们选择了不同区域进行采样和观察,并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
首先,我们在公园的湖边发现了一些水生植物,如睡莲和芦苇。
这些植物在湖边生长茂盛,给湖面增添了一份生机和美丽。
而在公园内的广场和步道两侧,我们发现了一些观赏植物,如月季和茉莉花。
这些花卉的花色艳丽,吸引了许多游客驻足观赏。
在公园的树林里,我们还发现了一些乔木和灌木,如槐树和垂柳。
这些树木为公园提供了充足的遮荫和清新的空气,让游客可以在树荫下休息和漫步。
除此之外,我们还发现了一些草本植物,如紫云英和鸢尾花,它们在草坪和花坛中点缀着公园的绿地,增添了一份自然的韵味。
通过这次植物调研,我们更加了解了公园内植物的种类和分布情况,也更加欣赏了大自然的美好。
我们希望公园内的植物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和管理,让更多的人可以在这里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杭州西湖湖泊植物景观调研参考模板

杭州西湖湖泊植物景观调研09级研究生孔祥骏 1090809026一、植物景观概念景观,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都是一个美丽而难以说清的概念。
地理学家把景观作为一个科学名词,定义为一种地表景象,或综合自然地理区,或是一种类型单位的通称,如城市景观、森林景观等;艺术家把景观作为表现与再现的对象,等同与风景;建筑师则把景观作为建筑物的配景或背景;生态学家把景观定义为生态系统或生态系统的系统;旅游学家把景观当作资源;而更常见的是景观被城市美化运动者和开发商等同于城市的街景立面,霓虹灯,园林绿化和小品。
目前大多数风景园林学者所理解的景观主要是视觉美学意义上的景观也即风景。
植物景观是具有生命的绿色植物塑造的空间,是一种生命材料,其形体、色彩在不断变化。
这是植物不同于其他园林要素的独特性。
中国工程院汪菊渊院士对植物景观的定义为:植物景观,主要指由于自然界的植被、植物群落、植物个体所表现的形象,通过人们的感观传到大脑皮层,产生一种实在的美的感受和联想,植物景观一词也包括人工的即运用植物题材来创作的景观。
随着时代的发展,植物景观的概念又注入了新内涵,不仅满足人们观赏的需求,还兼顾其生态效应。
二、西湖风景区空间格局现状“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美是西湖”,杭州西湖以其独特的风光和璀璨的文化冠压群芳,名列众多西湖之首。
驻足西湖岸边,一副江南水墨卷卷铺显眼前:山清水碧、绿荫环抱、柳烟袅袅、云雾缭绕,一派旖旎,风光无限。
西湖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形成了“三面云山一面城”“中涵碧水”的城市山水空间格局,成为中国山水园林的经典。
西湖南、北、西三面被连绵的群山包围,东面与杭州城相邻。
环绕西湖,西南有龙井山、理安山、南高峰、烟霞岭、大慈山、灵石山、南屏山、凤凰山、吴山等;北面有灵隐山、北高峰、仙姑山、栖霞岭、宝石山等。
西湖山不高,大都在100"400余米之间,山形圆润、起伏有致。
泛舟湖上或散步湖边时的视线仰角大约为0.13,整体空间疏朗,视野开阔,形成了以湖面为中心的具有一定内聚性的空间形态。
植物调查报告范文

植物调查报告范文
一、背景
在我国,植物资源十分丰富,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些资源,我们决定进行一次植物调查。
二、调查地点
我们选择了一座位于城市外围的工业园区作为调查点。
这个地
方拥有大片绿化带和公园,是城市绿化面积较大的地方之一。
三、调查目的
我们的目的是了解这个区域内的植物种类和数量分布情况,为
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参考。
四、调查方法
我们采用了实地走访和拍照的方式进行调查。
在实地走访时,我们仔细观察和记录了每一株植物的外观特征和环境生长条件,拍摄了每株植物的照片。
五、调查结果
经过我们的调查发现,这个区域内共有20余种植物,其中常见的有红枫、黄金树、紫薇等。
这些植物生长良好,环境适宜。
我们还发现,有些植物品种比较罕见,需要特别保护和研究。
六、调查结论
通过本次植物调查,我们深入了解了这个区域内的植物资源情况。
我们建议城市规划部门增加对这个区域内植物资源的保护力度,鼓励对罕见品种进行研究和保护。
七、结语
通过这次植物调查,我们深入认识了自然环境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也意识到了植物资源的重要性。
希望能更多地开展植物调查
活动,为我们更好地了解和保护自然资源提供更为全面的数据支撑。
南昌市象湖湿地公园园林植物资源调查分析

南昌市象湖湿地公园园林植物资源调查分析南昌市象湖湿地公园是南昌市较受欢迎的自然生态景观区之一,拥有丰富的植物资源。
本文通过对象湖湿地公园内植物资源的调查和分析,以期为该地区的生态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一、背景介绍南昌市象湖湿地公园位于南昌市青山湖区青山湖南岸,园区占地面积约130公顷,是一个以自然生态为主要特色的公园,它由水体、林地、湿地、草地等特色景观组成。
在象湖湿地公园内,植物种类繁多,包括树木、花卉、观赏草、水生植物等。
二、调查方法与过程本次调查使用了现场调查和文献调研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我们对象湖湿地公园内的植物进行了分区,包括水体、街心花架、草坪、湿地、绿化带等不同区域。
然后,我们在不同的区域里对植物进行了分类鉴定和统计。
同时,我们还查阅了南昌市植物志、本地区现有的植物资料和文献,对整个调查结果进行了校验和互相印证,为调查数据的准确性提供保障。
三、调查结果分析1. 植物物种的分布调查结果显示,象湖湿地公园内包括近50科,并有近150种植物。
其中,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在区域内分布较为平均。
树木类大约有30余种,包括了柳杉、悬铃木、榉树、松树、鸟巢松等;灌木类大约有25余种,包括了三角枫、柠条、浅黄梅、蜡瓣花等;藤本植物大约有15余种,包括了金银花、紫藤、恶臭蔓、木薯蓣等;草本植物多样,包括了旋覆花、石竹、菊花、满天星等。
2. 植物群落结构象湖湿地公园内的植物群落结构复杂多样。
大多数乔木、灌木和藤本植物根据种类不同形成了各自的特有的群落结构,而草本植物形成了一些独特的草地群落结构。
多数植物群落相互映衬,配合地形和水体的特征形成了公园特有的景观,成为游人观赏的焦点。
3. 植物生态分布根据植物分布的生态特点,本次调查结果将植物分为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两类。
陆生植物在公园内各区域均有分布,且种类丰富,而水生植物则多分布在公园区域内的湿地和湖泊地区,种类较少。
四、植物资源保护和管理建议1.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
潮州西湖植物配置研究报告

潮州西湖植物配置研究报告
[潮州西湖植物配置研究报告]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潮州西湖植物配置的研究,探讨适合该地区生长的植物种类和布局,达到美化环境、保护生态、提升生活品质的目的。
二、研究方法:
1. 文献调研:收集相关地区的植物分布、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资料,对潮州西湖植物配置的历史演变进行研究。
2. 实地调查:对潮州西湖的地理环境、土壤类型、气候条件进行调查,收集植物样本进行分类和分析。
3. 统计分析:通过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找出适合潮州西湖生长的植物种类和布局。
三、研究结果:
1. 植物种类:经过调查和分析,潮州西湖适合生长的植物种类主要有杜鹃花、樱花、荷花、红豆杉等。
这些植物在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上都能适应潮州西湖的生长要求。
2. 植物布局:根据潮州西湖的地形和绿化需求,提出了植物布局建议。
通过在湖岸边种植红豆杉和松树等针叶植物,可以增加绿色植被覆盖面积,并起到保护河岸的作用。
在湖心岛上布置荷花池和花坛,增加花卉种类,美化湖景。
同时,在湖畔林地中种植杜鹃花和樱花等落叶乔木,增加色彩变化,打造四季景观。
四、研究建议:
1. 保护生态环境:在植物配置过程中,要重视对潮州西湖的生态环境保护,避免破坏湖泊和湿地生态系统。
2. 多样性布局:在植物配置过程中,应根据地形和环境特点,选取多种植物组合,增加植物的多样性,丰富景观效果。
3. 定期维护:配置完成后,需要定期进行植物养护和修剪,确保植物的健康生长和景观效果的持久性。
以上是关于潮州西湖植物配置的研究报告,希望能对美化潮州西湖环境、保护生态、提升生活品质提供参考和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
毕业论文
课题名称_关于湖区周边植物配置调查报告
学生姓名_____ 王 *____________
学生学号 0804010413__________
学生系别________ 园林系______________
学生班级______ 08级城规四班__________
指导教师 ________ 张 *_____________
日期:2010年11月16日
关于湖区周边植物配置调查报告
——以学院晨光湖景区为例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园林系 0804010413 王 *
一、概要
(一)、调查目的:
通过对本学院晨光湖景区周边园林植物配置的调查,进而对如何通过植物配置营造湖区周边景观作一个初步的了解。
(二)、调查对象:
学院晨光湖环湖假山山脊线以内湖区周边园林植物绿地。
(三)、调查方式:
观察法对湖区绿地现场踏查,分区、分具体点作好实地记录,从而有效地
反映当前该湖区周边植物配置现状。
(四)、调查时间:
2009年5月17日—2009年5月19日
(五)、调查内容:
主要针对学院环湖假山山脊线以内湖区周边园林植物绿地,记录湖区各方
位植物名称、数量及分布。
二、调查过程
植物是景观湖区景观塑造的重要要素,有了它水域景观才显得更加丰富多彩。
景观湖区的植物绿化通常分为:堤岛绿化、湖岸绿化、湖滨公园绿化、湖面绿化等。
对于尺度较大的湖泊,植物配置一般采取大手法,即用高大的树种、成片成带的栽植方式,个别地点则栽植特殊树种作为点缀或标志。
植物配置要结合景区、景点的构思与意境,以植物不同的生态习性和外观形态丰富景区的绿化构成。
植物的选择以本地乡土植物为基础,以地域性植物群落结构为依据,再现地方绿化特色。
植物树形的有机搭配,密林、疏林、草地相得益彰,既可以增加水域空间的层次感,又可以丰富绿化轮廓线,还能对体量庞大的沿湖建筑起到遮挡和虚化的作用。
植物配置要充分利用植物季相特色,它能给人以时令的启示,增强季节感,同时驳岸植物随季节和年龄的变化,在水里的倒影也会不同,二者相趣生辉,表现出园林景观中植物特有的艺术效果。
那么具体如何通过植物配置营造出湖区周边景观呢?下面就晨光湖区周边植物配置实例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对湖区周围植物种类及分布作记录(方位以调查路线为准)
湖西区驳岸至山脊线依次为:
池杉、水杉、意杨、垂柳(第一层)
小腊、郁香忍冬、紫荆、紫薇、桂花、圆柏(第二层)
湖西靠北区:龙柏林
银杏、悬铃木(第三层)
香樟(第四层)
湖北区驳岸至山脊线依次为:
池杉、水杉、龙爪槐、垂柳(第一层)
驳岸地被植物:月季、美人蕉、芦苇、鸢尾、麦冬、马蹄茎、酢浆草
云南黄馨、紫薇、石楠、木槿、蚊母树、倒挂金钟、火棘、十大功劳、桂花、鸡
爪槭、海桐、麻叶绣线菊、日本五针松、腊梅(第二层)
银杏、悬铃木(第三层)
香樟、湿地松、棕榈、黑松、二乔玉兰、紫叶李、三角枫、桑树、山麻杆、栾树、
火炬松(第四层)
湖东分区从下至上依为:
驳岸区:芦苇、栀子花、海桐
学术交流中心前:山茶、铁树、南天竹、龙柏、红枫
假山上:竹林区、梅林区
湖南区植物为:
湖南区两端:雪松林
(二)、植物配置分析
1、植物配置原则
1.1、生态原则
园林设计者对植物材料的运用,关键在于如何掌握植物与其生存环境的协调关系,即遵循生态原则。
生态原则是在尊重植物生态习性的基础上,为缓解环境恶化的现状,结合生态学原理而产生的。
利用生态学原理,合理选择植物种类、精心配置,从而大大提高绿化成活率,形成高质量的绿化景观,并且节约成本,易于管理。
在具体应用中,就是要符合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要求,保证群落多样性和稳定性。
(1)、尊重植物自身生态特性
自然界中的植物不仅有乔木、灌木、草本、藤本等形态特征之分,更有喜阴喜阳、耐水湿耐干旱、喜酸喜碱以及其他抗性等生理、生态特性的差异。
作为营造湖区景观的植物首先得考虑其生长习性。
在晨光湖驳岸处选择的树种为水杉、池杉、意杨、垂柳等,这些植物都比较喜欢温暖、湿润环境,根系发达,耐水湿能力强,从而大大提高绿化成活率,营造出一道亮丽的湖岸景观,并且节约成本,易于管理。
(2)、符合当地自然环境条件特征
植物除了有其固有的生态习性,还有其明显的自然地理条件特征。
每个区域的地带性植物都有各自的生长气候和地理条件背景,经过长期生长与周围的生态系统也达成了良好的互利互补的互生关系。
而改变植物的生长环境必然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位于武汉长江流域的晨光湖景区在树种选择上,充分考虑了这一点,如垂柳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水杉是武汉的市树。
1.2、艺术原则
中国传统造园极为重视植物的文化内涵,将植物性格拟人化,进行比德赏颂,体现传统造园植物配置的人文意境美。
植物景观成为人们表达伦理观念,体现文化素养和寄托情思感想的重要手段。
同时,植物配置也必须遵循形式美原则。
任何成功的艺术作品都是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艺术也是如此。
植物的形式美是植物及其“景”的形式,同样也遵循变化、统一、对称、均衡、比例、尺度、对比、调和、节奏、韵律等规范化的形式艺术规律。
晨光湖水岸一带桃树和柳树搭配种植,整体上形成“桃红柳绿”的景观,而桃树又蕴含着“桃李满天下”的文化内涵,而垂柳更是寓意万千,而这与学院作为育人之地那种浓厚的文化气息是相符的。
在形式美表现上,湖岸有池杉和水杉、垂柳和意杨交错配置,环湖假山植物配置上,由常绿树种到落叶树种再到常绿树种,这些都形成了简单的韵律,并富有变化。
在湖南区东西两端都种植了一片雪松林,整体上对称均衡。
1.3、季相原则
植物水体景观营造中季相是极为重要的,园林植物配置利用有较高观赏价值和鲜明特色的植物的季相,能给人以时令的启示,增强季节感,表现出园林景观中植物特有的艺术效果。
在湖体和水体交接处,种植有迎春花、云南黄馨、山茶、杜鹃、紫荆、海棠、鸢尾等,在春季营造出山花烂漫的景观;在湖西区的亭阁和在湖东区在水一方前的水面上都种有大片荷花,形成夏荷映日的景观;在环湖假山上,由驳岸至山脊线树种呈现出三个带,由常绿树种到落叶树种再到常绿树种,其中间落叶树种做为常绿树的过渡带,主要种植的是悬铃木和银杏这两种秋色叶树种,在秋季到来,中间带与两边常绿带形成鲜明对比,很明显地让人感受到秋天的气息;在湖东区大学生学术交流中心的后背假山上是一片梅园,冬季这里腊梅飘香,成为冬季晨光湖最为热闹非凡的景致。
晨光湖在季相表达上,做到了每个季节都会有主题植物,而且景致突出。
同时在晨光湖岸的游步道两侧种植红枫,不同花期的树木混合配置、增加常绿树和草本花卉等方法来延长观赏期,避免了出现偏枯现象,使晨光湖一年四季都生机盎然。
1.4、功能原则
在进行园林植物配置时,还应从园林绿地的性质和功能来考虑。
在晨光湖环湖假山北面的中央地带有一座尊师台—孔子雕像,作为学院晨光湖景区中文化气息最浓厚的建筑,为了体现其纪念性质,就要营造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
晨光湖营造这种景观中,在尊师台前面延伸出去的台阶两侧,在选择园林植物种类时选用了冠形整齐、寓意万古流芳的青松翠柏;在配置方式上采用了规则式配置中的对植和行列式栽植。
而尊师台后背景则主要种植的是松科植物,如湿地松、黑松、火炬松等,渲染出一浓重的文化氛围。
在湖区假山山脊主人行道两侧主要种植的是香樟,起到引导交通和遮阴作用,同时香樟在夏季散发出淡淡的香味,在下面散步的人会有一种神清气爽的感觉。
而在侧干道上两侧多为龙柏,给人以曲径通幽的感觉。
同时植物还能起到软化硬质建筑的作用,大学生学术交流中心顶部建筑体与其后假山上的竹林交织在一起,使整个建筑不显得那么生硬。
2、植物配置方式
晨光湖区植物配置方式主要有列植、孤植、片植、和篱植等。
在湖岸和人行道两侧较多采用列植,从而可以突显出湖岸“中国地图”轮廓线和组织交通作用。
在湖岸还有孤植的植株较大的柳树,春季婀娜多姿的柳条在水面上拂动,弯曲的主干在水中的倒影,形成了一处独特景观。
在湖西靠北区有一片龙柏林,利用片植方式,并在其间设置桌凳,为情侣间约会和学生们学习营造了一个私密空间。
在湖岸靠近水域处采用篱植方式,相当于一个植物护栏,保证在晚间学生们行走在湖岸上的安全。
三、调查体会
通过对本学院晨光湖景区周边园林植物配置的调查,让我初步了解对于湖区周边景观的营造,在植物配置上要着重考虑植物配置原则和植物配置方式两个方面,其中在植物配置原则上,最关键点就是要注意季相的变化,同时在水区景观中还要坚持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以人为本,尽量做到人性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1]苏雪痕,植物造景.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2]过元炯,园林艺术.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3]武勇,黄鹢,刘青等.居住区规划[C].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4] 赵世伟,张佐双。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与营造。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5] 王祥荣,生态园林与城市环境保护. 中国园林,1988
[6]夏炎早.景观铺装辅助设计系统的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建筑大学,2000
[7]梁永基,单位机关园林绿地设计,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8]胡长龙,园林规划设计,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9]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10]陈自新,苏雪痕,刘少宗等.北京城市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的研究. 中国园林,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