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排卵性不孕症中医药辨治论文
中西医结合治疗无排卵性不孕症80例体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无排卵性不孕症80例体会关键词中西医结全疗法不孕症无排卵2009年8月~2011年7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无排卵性不孕症患者80例,中医采用自拟补肾健脾疏肝、调经促卵泡发育排卵的基本方,并根据月经不同4期及证侯进行辨证加减用药;西医采用克罗米芬促性激素分泌调经排卵,B超基础体温测定是否有排卵,输卵管通液术等对症治疗。
通过临床治疗观察,受孕41例,有效10例,显效25例,总有效率达到95%。
本文对中西医用药、用量、注意事项、临床体会等做了较详细的阐述。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80例,均属婚后夫妇同居≥2年末避孕而未孕者,男方经检查外生殖性及精液常规均正常。
均为门诊病人,并且经B超及基础体温测定,子宫内膜病理均示无排卵性不孕症患者。
年龄24~36岁;结婚后不孕时间2~13年;无排卵伴月经不调30例,伴情志异常15例,伴输卵管阻塞5例,单纯无排卵15例,伴子宫发育不良10例,伴子宫肌瘤3例,子宫内膜异位2例。
以上病例中除不孕外,多数伴有腰酸、月经不调、清志异常等表现。
治疗方法:⑴中药治疗:①基本方组成:菟丝子15g,枸杞15g,仙灵脾10g,当归10g,白芍10g,熟地15g,黄精15g,何首乌15g,党参15g,白术10g,香附10g,女贞子10g。
并根据月经不同4期辨证加减用药:卵泡发育期即月经后期,加重方中补肝肾益气血药熟地、黄精、何首乌各15g,外加阿胶10g;排卵期加活血促排卵药,丹参10g,益母草15g;月经前期即黄体期加温补脾肾药加锁阳、仙茅、附子等;月经期上方去白芍、党参、黄精、仙灵脾、熟地,加活血通经的桃仁12g,泽兰10g,赤芍10g。
②辨证用药:肾阳虚者加附子、巴戟天;肾精不足者加重方中熟地、黄精用量;阴虚火旺者加黄柏、知母;情志异常、肝郁者加柴胡;气郁化火者加夏枯草、龙胆草;血瘀者加乳香、没药、穿山甲;痰温证加姜半夏、云苓、南星,上方去熟地、白芍、黄精。
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空腹服。
中西医结合治疗无排卵性不孕症临床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无排卵性不孕症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无排卵性不孕症的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本科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治疗一疗程后观察一年后进行疗效对比。
治疗组60例中,治愈46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
对照组60例,治愈39例,有效6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75%;两组疗效总有效率对比(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中西医合并,发扬中西医长处,优势互补,促进疾病的恢复。
【关键词】无排卵性不孕症;中西医结合不孕症指有正常性生活、同居 2 年而未受孕者。
近些年不孕症患者有逐年增高的趋势,阻碍受孕的因素很多。
无排卵是妇女不孕症的常见原因,在不孕症中发病率可达25%~30%。
2004年12月至2008年12月以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无排卵性不孕症取得良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20例,年龄24~38 岁,平均31岁。
原发性不孕52例,继发性不孕68例,病程2~8 年;有痛经史者49例,月经周期不规则者95例,月经先期40例,月经后期42例, 闭经13例,月经颜色异常82例,有不同程度瘀黑或瘀暗者67例,月经周期规律25例。
1.2 入选标准夫妻同居、性生活正常,男方生殖功能正常,未避孕2年而未受孕者;有闭经、月经稀发、月经过少;基础体温连续记录单相3个月以上;阴道脱落细胞涂片检查无周期性变化;宫颈黏液结晶检查无椭圆体出现;排除其他引起不孕的妇科器质性病变, 并在月经干净3~7 d内行输卵管通水试验,证实通畅,月经前6 d子宫内膜检查无典型分泌期变化;B超连续监测3个月经周期无排卵。
中医辨证参照《实用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不孕症的肾虚型:面色黧黑,头晕耳鸣,五心烦热,潮热颧红,或第二性征发育差,畏寒怕冷,腰酸腿软,形体胖瘦不均。
1.3 排除标准先天性生理缺陷或畸形所致不孕; 经检查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腺病、子宫肌瘤、子宫发育不良所致者; 男方生殖功能异常; 年龄在22 岁以下或45 岁以上者; 合并有心血管、肝、肾或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精神病患者; 对所用药物过敏者; 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用药, 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判断者。
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中医辨证治疗体会

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中医辨证治疗体会摘要目的:对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中医辨证治疗疗效观察。
方法:对60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采用中医辨证论治。
结果:60例病例经2-6疗程治疗,治愈 49例,占81.7%(其中1疗程治愈8人,2疗程治愈17人,3疗程治愈15人,4疗程治愈9人);有效 6例,占10%;无效 5例,占8.3%。
总有效率91.7%。
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临床疗效满意。
关键词中医辩证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排卵障碍包括无排卵和黄体功能不全,主要原因是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性或器质性异常所致。
无排卵的病种有:先天性卵巢发育不良、席汉综合征、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多囊卵巢综合征、高催乳素血症、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卵巢早衰及甲状腺、肾上腺皮质功能失调等所致的无排卵。
相当于中医学的闭经、崩漏、月经后期、不孕症等。
黄体功能不全是指黄体分泌孕酮不足或黄体过早萎缩,伴发的病种有:月经失调、子宫内膜异位症、高催乳素血症、早期流产或反复早期自然流产等,相当于中医学的月经先期、月经过少、痛经、经期延长、经期乳胀、暗产、滑胎、不孕症等。
近年来我们在临床中应用中医辨证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60例收到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60例患者均为本院门诊病人,夫妻性生活正常,排除男方生殖系统疾病和极少精症和无精症。
60例患者中,年龄最大41岁,最小23岁,平均年3O岁;不孕时间最长13年,最短2年。
所有病例都有不同程度卵泡发育不良病史,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月经失调。
2.诊断标准:参照《妇产科学》不孕症标准及《不孕不育》无排卵性不孕诊断标准,只要符合下述二项即可确诊:①基础体温连续记录单相3个月以上;②阴道脱落细胞检查无周期性改变;③宫颈粘液无羊齿状结晶出现;④月经前 2天子宫内膜检查无典型分泌期改变;⑤B超检查无卵泡发育。
3.中医辨证分型及治疗3.1 肾阳亏虚主要证候:婚久不孕,月经迟发,或月经后推,或经闭,经色暗淡,腹冷肢寒,带下量多,清稀如水;或子宫发育不良,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夜尿多;眼眶发黯;面部黯斑或环唇黯,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细,迟脉弱。
自拟中药助孕汤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研究

自拟中药助孕汤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研究目的:探讨中医辨证周期给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不孕症患者600例,随机分成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以补肾调经法,采用中药助孕汤,月经周期分阶段用药,治疗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症30例,西药克罗米芬等促排卵药治疗30例。
结果:观察组受孕率73.3%,排卵率80.0%,月经恢复正常及子宫内膜生长发育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中药助孕汤可促排卵、调节内分泌功能,可调整月经周期并提高受孕率。
标签:中药助孕汤;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临床研究不孕症是世界上近年来发病率不断上升的一种疾病,在我国患病率达到10%~20%,因排卵障碍发病率就占20%~40%,其中持续性不排卵占15%~25%,稀发排卵占8%~10%,黄素化卵泡未破裂综合征占3.5%~29%。
由于长期无排卵,子宫内膜过度增生而无周期性孕激素的对抗作用,尚具有发展为子宫内膜癌或乳腺癌的高度危险性。
因此,我们在临床上使用中药助孕汤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取得了明显的疗效。
2008年3月~2010年12月我们对60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进行了随机、对照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观察病例共60例,年齡22~45岁的育龄妇女,随机分为2组,各30例。
观察组发病年龄最小22岁,最大45岁,平均29.9岁;不孕年限最短2年,最长11年,平均不孕年限4.24年;月经初潮平均年龄15.2岁;对照组发病年龄最小21岁,最大43岁,平均28.1岁,不孕年限最短1~2年,最长12年,平均不孕年限4.62年;月经初潮平均年龄14.6岁。
两组病人年龄、妊娠情况、月经周期及病程等方面比较相似。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不孕与不育》[1]排卵障碍的临床诊断标准。
阴道B超监测优势卵泡直径>17~18 mm后卵泡消失,或卵泡壁塌陷,卵泡内出现密度较高光点为正常排卵。
本实验选择卵泡生长发育过程中卵泡生长缓慢、无优势卵泡形成或形成优势卵泡后生长发育中萎缩、停育、迟缓、退化或变性,卵泡不破,比正常生长期明显迟缓,子宫内膜过薄,无排卵等排卵障碍为受试对象.1.3 治疗方法1.3.1观察组: 动态观察基础体温(BBT)曲线、宫颈黏液结晶、尿LH峰值、B超跟踪监测卵泡和子宫内膜的生长发育等,根据女性正常月经周期的生理变化,分阶段选择中药助孕汤,药用紫河车10 g,女贞子12 g,菟丝子10 g,鸡血藤15 g,熟地12g,丹参10 g,白芍10 g,淮山药12 g,茯苓10 g,山萸肉10 g 等,经净后即服,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共服7~10剂。
中医辨证论治女性不孕不育的症因

中医辨证论治女性不孕不育的症因在众多家庭的期盼中,拥有一个健康可爱的宝宝是许多夫妻的梦想。
然而,对于一些女性来说,不孕不育却成为了她们实现这个梦想的障碍。
中医在诊治女性不孕不育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通过辨证论治,探寻其症因,为许多家庭带来了希望。
中医认为,女性不孕不育的原因较为复杂,主要与肾、肝、脾、冲任等脏腑经络的功能失调有关。
肾为先天之本,主生殖。
肾气不足或肾阳亏虚,都可能影响生殖功能。
肾气不足时,难以推动卵子的成熟和排出,子宫内膜也无法得到充分的滋养,从而影响受孕。
而肾阳亏虚,则会导致宫寒,使受精卵难以着床和发育。
比如,有些女性平时就有手脚冰凉、腰膝酸软、月经推迟、量少色淡等症状,这往往提示可能存在肾气不足或肾阳亏虚的情况。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
如果肝气郁结,气血运行不畅,就会影响冲任二脉的气血流通,导致排卵障碍和输卵管不通畅。
现代社会中,女性面临着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容易情绪波动,长期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都可能导致肝气郁结。
这类女性常常会出现经前乳房胀痛、烦躁易怒、月经失调等表现。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脾气虚弱时,气血生化不足,血海空虚,无法维持正常的月经和受孕。
同时,脾虚还可能导致痰湿内生,阻塞胞宫,影响受孕。
那些形体肥胖、面色苍白、气短乏力、白带量多而质稀的女性,往往存在脾虚或痰湿内阻的问题。
冲任二脉是女性生殖系统中的重要经络。
冲为血海,任主胞胎。
冲任失调,血海空虚,胞胎失养,也会导致不孕不育。
冲任失调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如上述的肾、肝、脾的功能失常,或者外感邪气、内伤七情、劳逸失度等。
除了上述脏腑经络的功能失调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可能导致女性不孕不育。
比如,瘀血内阻,多见于曾经有过流产、刮宫等宫腔操作史的女性,或者是患有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的患者。
瘀血阻滞胞宫,新血不生,影响受孕。
还有热毒炽盛,多由外感热毒之邪,或体内湿热蕴结日久化热所致。
热毒损伤冲任,导致不孕。
中医药治疗无排卵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

中医药治疗无排卵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无排卵性不孕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68例无排卵性不孕症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克罗米芬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药双紫汤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清FSH、LH、E2、P指标,主卵泡长宽得到明显改善,且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中医药双紫汤治疗无排卵性不孕症效果显著,可提高排卵质量,提高妊娠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中医药;无排卵性不孕症;临床效果无排卵性不孕症是一种由卵巢不排卵引起的不孕症,病因包括垂体问题、下丘脑功能障碍、卵巢功能障碍、多囊卵巢综合征等[1]。
为探讨中医药双紫汤治疗无排卵性不孕症的临床效果,本文选取2013年1月-2014年3月我院妇科不孕症专科门诊收治的68例无排卵性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2013年1月-2014年3月我院妇科不孕症专科门诊收治的68例无排卵性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选病例均符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修订的无排卵性不孕症的临床诊断标准,排除生殖道畸形、卵巢功能早衰、肾上腺甲状腺内分泌腺功能异常患者,入院前半年内未使用过激素药物。
将入选病例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4例,观察组患者年龄在24-4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93±5.47)岁,原发性不孕20例,继发性不孕14例,不孕时间在2-10年之间,平均时间为(5.63±2.41)年,对照组患者年龄在25-4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9.04±4.33)岁,原发性不孕22例,继发性不孕12例,不孕时间在1-12年之间,平均时间为(6.08±1.97)年,两组患者在年龄、不孕时间、中医辨证分型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中医辨治无排卵型不孕症

中医辨治无排卵型不孕症
杜文斌
【期刊名称】《光明中医》
【年(卷),期】1996(011)005
【摘要】重点论述了单相型(〈无排卵型)不孕症的中医辩证分型,临床分为:1.相偏低型(肾虚宫寒不孕),2.单相偏高型(骨蒸夜热不孕),3.反双相型(肾阴阳两虚不孕)。
随证采用中医药治疗37例,结果总有效率73%,并对病机、中知结合的治疗方法作了扼要讨论。
【总页数】3页(P31-33)
【作者】杜文斌
【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市椒江中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1.140.5
【相关文献】
1.胥受天老中医辨治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浅谈 [J], 陶静
2.中医药辨治宫腔粘连性不孕症浅析 [J], 邵梅;傅萍
3.中医辨治不孕症临床观察 [J], 朱翠云
4.中医辨治不孕症经验 [J], 陈来新
5.鲍严钟老中医辨治不孕症验案举偶 [J], 陈伟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对排卵障碍性不孕症分析

【 关键 词】 排 卵障碍性 不孕 ; 中 医药 疗 法 ; 肾虚 型 患 者 ; 妊娠 1 中 医 理 论 对 排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卵 障 碍 性 不 孕 症 中 医 的 认 识 的因 素之一 , 为 此 在 治 疗 中 还 应 给 予 患 者 一 定 的 心 理 疏
排 卵障碍包 括无 排 卵 与黄 体 功 能 不全 。前 者 归 属于 中医的“ 必经 、 崩漏 、 月经过 少 、 月经 后期 、 不孕 症 等” ; 后者
则 归属 于 中 学 的 “ 月经先期、 经 行 乳胀 、 月 经 过少 、 不 孕 症
导, 让 患者 放松 心情 , 良好 的心 情更 有 利 于 促进 怀 孕 。并 且教会 患者学 会预 测 排 卵 , 例 如教 会 患 者使 用 排 卵试 纸 、
不 孕症 方面的 经验 。方 法: 通过 列举典 型验 案进行 分析 总结 了 中 医如 何 治 疗排 卵 障碍 性不 孕 症 , 中 医在 治 疗 中 坚持 “ 审
因辨证 、 身心 同治” 为原 则 , 采 用“ 补 肾疏肝 、 调 理 冲任 , 兼 以补 脾 、 燥 湿化 痰 、 活血 化瘀” 为法 则。 结果 : 通过 对 肾虚 型 患者
肝 、 调 经助 孕 。
羊藿 2 0 g 、 盐 巴戟天 1 0 g 、 鹿角霜 1 0 g 、 柴胡 1 0 g 、 郁金 1 0 g 、
当归 1 0 g 、 川芎 1 0 g 、 甘草 9 g 、 水溶解 ( 智 能颗粒 ) 每天一 剂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排卵性不孕症中医药辨治体会
无排卵性不育症是由于育龄妇女因卵巢功能不全发生排卵性功能障碍,导致不孕不育症,称为无排卵性不育症。
祖国医学上属于“无子”“断绪”“月经不调”“闭经”等范畴。
运用中医药辨治疗
无排卵性不孕症取得良好效果,体会介绍如下。
病因病机
无排卵性不育症:临床多以月经不调,甚至闭经为主要临床表现。
中医学认为,月经的产生及维持周期性、规律性、生理性循环复至。
有赖于肾、天癸、冲任二脉旺盛,阴阳平衡。
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岁,肾气盛……,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故肾气盛,天癸成熟,任通冲盛,二脉相滋是排卵孕育的必备条件。
生育之本是男精女血作为物质基础,女血依赖于卵巢功能是否发挥最佳生殖状态息息相关。
精血同源:女子以血为本,以血为用;肾主精,精能化气;肝藏血,主疏泄,肝为肾之子,乙癸同源。
脾主运化而统血,脾为后天之本。
化生气血,以养先天。
故脾无先天而不能生化,肾无后天而不能滋养充盈。
所以脾脏虚寒血无所运化,统摄无权。
胞宫空虚,卵巢失养,使卵子生长发育成熟分裂,排卵功能发生异常。
经血不规则,或淋漓不净,甚至闭经而不孕育。
肝藏血,主疏泄,肝无后天气血所滋润,则无血所藏,失于疏泄气滞而郁结。
故月经规律失
错,同时因婚后久而不孕育者,来自社会、家庭、心理各方面的压力等诸多因素,往往加重患者心理精神负担,情志不畅而忧郁。
使肝疏泄调畅,气机而失调,气血运行受阻,胞宫、卵巢、任督失养
导致排卵功能障碍而不孕育。
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患者摂生不慎,喜饮冷食物,而伤及脾胃之气,或着奇装异服露腹袒背,日久寒邪入住督脉,寒凝气滞,入里伤及胞宫,致宫寒任冲失调,也可使卵子生长发育受阻而不孕。
无排郁性不孕症,应从肝脾肾三脏为主要病机,从虚立论,治宜温肾健脾,疏肝养血调经为要。
辨治体会
对无排卵性不孕症治疗。
目前西医常用促排卵药物治疗为主,具有一定的不良反应,且引起并发症。
如内分泌紊乱、卵泡综合征等,而中医药促排卵是因人因时因症制宜,整体调治。
不拘泥一方一药,灵活用药,具有作用强,疗效持久,达到标本同治,排卵受孕高,且无不良反应优势,虽卵子发育成熟排卵受孕是一个复杂的生物过程,原因复杂多变。
其病本在肾虚,又及肝脾冲任二脉失调所致。
因此,治疗本病须详情审症,整体辨治。
力求标本同治。
肾气盛,精能化血,下归血海,滋养冲任。
血海充溢,满则溢,月经按时来淅。
同时精气血又源于后天脾健运摄取水谷精微而化生得以充养。
脾化生新生之气血又赖于肝疏泄气机条畅,才能行归达所得润养。
故肾脾肝三脏旺盛,气机和顺,各司其职,相互协调。
才能
保持胞宫及卵巢功能处于最佳生殖状态。
确保卵子生长发育成熟分裂排出有规律性运行,摄精而孕。
临证时,运用现代医学检验技术辨病,排出子宫卵巢输卵管等生殖系统先天性生理性缺陷和后天性病理性改变。
如古人所述:《五不女》;如豉、纹、螺等生理缺陷。
应用中医辨证,针对病因所在,重以温肾健脾,佐以养血柔肝调经。
以淫羊藿10g,仙茅根10g,沙苑子30g,女贞子10g,菟丝子10g,巴脊天10g,杞枸20g,当归10g,白术10g,党参10g,大云10g,芍药10g,为基本方,方中大云、淫羊藿、沙苑子、女贞子、巴脊天、枸杞、仙茅根温阳益肾,调理冲任,阴阳互补;党参、白术健脾益气;芍药、当归养血疏肝。
若形体瘦弱,子宫发育差,可加紫河车,兼有乳房胀痛或助痛少腹胀满者加紫胡、香附子;兼痰湿加半夏、茯苓。
如在排卵期间用桃红四物汤加牛膝、益母草攻破之品予以活血化瘀,促卵子排出,每遇良效。
例1:患者,女,30岁,已婚。
2005年4月16日初诊,主诉:自16岁月经初潮后,月经期渐后错约40~50次,月经量少,色暗,无痛经,带经3天,已婚4年未孕育,来诊时月经4个月未行。
体腰酸腿软,四肢畏寒怕冷,夜寝多梦,白带极少。
自测基础体温呈单相。
取子宫内膜送病检,报告为子宫膜增生症。
盆腔b超:子宫体偏小约4.2cm×3.3cm×3.0cm,子宫内膜增厚约0.5cm,双侧卵巢体积大小正常,妇科检查,外阴畅,干燥,宫颈未产式,光滑。
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症属肾阳虚(无排卵性不孕)。
治宜温肾
健脾,养血调经,处方取基本方加阿胶10g(熔化),连服10剂,嘱其自测基础体温,11天后来诊,查看基础体温表近2天36.7℃左右,比前上升0.3~0.5℃,患者精神转佳,睡眠转好,腰酸腿软、四肢怕冷症状明显好转。
故在原方基础上去阿胶加鹿角霜10g,紫河车8g连服10付,基础体温近半月内36.6~36.9℃,腰酸腿软、肢怕冷症状大减,但月经未行,故守原方去鹿角霜紫河车加赤芍
10g,牛膝10g,益母草10g,川芎8g活血化瘀之品意在促卵排出。
再服5剂后,月经来潮,量中等,色暗红,无血块,带经4天,以后又按上法调理,治疗2个月,月经35~45天1行,测基础体温量双相,再守基本加减治疗2个月,经期基本恢复28~35天1行,带经3~5天,经量中等色红,诸症除悉,1年来告已产1男婴。
按语:患者月经初潮较晚,经期后延,逐渐致闭经(不排卵),伴腰酸腿软,四肢怕冷,睡眠欠佳,脉没细无力,可知肾阳气亏虚,久而至天癸失疏,冲任失养而不调,月事不能按时而下,正如《内径》所云: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是以时下故有子。
说明患者因先天不足肾气虚。
开始月事初渐晚,渐渐时下而不下天癸亏虚之故。
后天摄取精微不足,而胞宫失其所养,故子宫发欠佳,治以温肾健脾,疏肝养血调经之法,使天癸、胞宫、冲任二脉卵巢生理功能得以恢复,排卵摄精而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