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_HBPS共混体系相容性的研究
PC/PET/催化剂(或抑制剂)共混体系的结晶性及相形态的研究

PC/PET/催化剂(或抑制剂)共混体系的结晶性及相形态
的研究
刘振兴;冯意韧
【期刊名称】《塑料工业》
【年(卷),期】1996(24)6
【摘要】本文采用DSC、PLM和SEM研究了共混比、共混时间及酯交换反应的催化剂、抑制剂对PC/PET共混体系的结构、形态的影响。
结果表明:PC/PET是一个部分相容体系;在同等条件下,适当延长共混时间,可使PC、PET间的相容性变好,但同时严重阻碍PET的结晶;催化剂和抑制剂的加入可以改善PET的结晶性能,提高PET的结晶速率,并且改变体系的相形态,形成结构、性能相异的共混物。
这些影响有些是由于它们对酯
【总页数】4页(P94-97)
【作者】刘振兴;冯意韧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化学系;中山大学化学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323.41
【相关文献】
1.PC/PET/PE—g—MAM共混体系结晶性能的研究 [J], 刘振兴;刘翅
2.涤纶改性共混体系--PMMA/PET 结晶性能的研究 [J], 喻爱芳;陈蕾;胡祖明;刘兆峰
3.PET/PC共混物相容性与结晶性能的研究 [J], 沈惠玲;刘敏江
4.PC/PET共混物结晶性的初步研究 [J], 杨鸣波;黄锐
5.PTT/PET共混体系晶体形态与结晶性能的研究 [J], 李桂娟;代国兴;李祎;卢柯鑫;陈彦模;黄南薰;周恩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PPS_PBT共混体系的研究[1]
![PPS_PBT共混体系的研究[1]](https://img.taocdn.com/s3/m/a2cd2dfe7c1cfad6195fa72b.png)
Vol.14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No.6 1998年11月POLYM ER M 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N o v.1998PPS/PBT共混体系的研究邓 元 高红娟 祝宝祥a(仪征化纤股份公司研究院,仪征,211900)摘要 在Brabender混合仪中,用熔融混合法制备结晶/结晶共混体系PBT/PP S。
采用DSC、W A XD和SEM对共混物的结晶、熔融、相容性和形态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P BT/P PS共混物是不相容的,各自在自己的微区内进行结晶。
PBT加入可使PP S的熔体粘度明显上升。
关键词 聚苯硫醚,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结晶/结晶共混物,相容性,熔体粘度 聚苯硫醚(PPS)是一种高性能热塑性树脂和复合材料基体,有优异的力学性能,以及耐高温、耐化学溶剂、易于加工和尺寸稳定等优良的综合性能。
但是作为结晶聚合物PPS的伸长率较低,韧性、抗冲击性较差,因而,近年来,用其他聚合物对PPS进行共混改性的报导不鲜。
许多作者均将工作的侧重点放在以另一种高性能的结晶聚合物与PPS进行共混改性,达到既保持PPS原有的优异性能而又增韧的目的[1~4]。
本文选择结晶性的、具有优良性能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PBT)树脂与PPS进行共混,对共混体系的熔体粘度和相容性进行了研究。
1 实验部分1.1 原料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采用PT A和BD直接酯化法合成,[G]=0.812dL/g,固相增粘后,[G]=1.120dL/g,(苯酚∶四氯乙烷=3∶2,30℃),粒料。
聚苯硫醚(PPS):化工部成都晨光化工研究院提供,粒料。
1.2 共混样品制备PBT、PPS分别在80℃下真空干燥3h,根据不同的质量组成比,在Brabender流变仪的塑化仪混合头中进行共混,混合温度为305℃,混合头转数50r/m in,混合时先投入PPS,3.0min后再投入PBT混合。
1.3 DSC测试Perkin-Elm er7系列示差扫描量热仪,N2气氛,样品消除热历史后以10.0℃/min的速率升温至310℃,停留2min,再以10.0℃/min速率降温至100.0℃,PBT和PPS的结晶度按下式计算: V m(%)=($H m/$H∞)×100%/A其中A为共混组分的质量分数;PBT和PPS的$H∞分别为144.5J/g[5]和112J/g[6]1.4 WAXD测试日本理学公司D/m ax-C cX射线衍射仪,Cu靶,管流100mA,样品熔融压膜后,在冰水中骤冷,再于110℃温度下结晶30m in。
PHBVHBPs共混体系的聚集态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开题报告

PHBVHBPs共混体系的聚集态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开
题报告
题目:PHBV/HBPs共混体系的聚集态结构及力学性能研究
摘要:
PHBV和HBPs是两种生物降解性材料,可广泛应用于包装、医药等领域。
将两种材料进行混合,可以形成PHBV/HBPs共混体系,丰富材料性能和应用领域。
本论文致力于研究PHBV/HBPs共混体系的聚集态结构和力学性能,探究其应用前景。
在实验室中,我们将PHBV和HBPs以一定比例进行混合,并研究混合体系中聚集态结构的变化,采用XRD、TEM等手段进行表征。
同时,
通过拉伸测试、弯曲测试等方法,研究PHBV/HBPs共混材料的力学性能,探究混合比例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预期目标:
1. 研究PHBV/HBPs共混体系的聚集态结构,探究混合比例对材料结构的影响。
2. 实验分析PHBV/HBPs共混材料的力学性能,揭示混合比例对材料性能的影响规律。
3. 探究PHBV/HBPs共混材料在包装、医药等领域的应用潜力。
预期创新点:
1. 研究生物降解材料的组合使用,拓宽材料应用领域。
2. 研究共混体系的聚集态结构和力学性能,为材料应用提供基础研
究依据。
3. 探究PHBV/HBPs共混材料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潜力,促进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PHBV/HBPs、共混体系、聚集态结构、力学性能、环境保护。
PE/PP/PS反应性共混研究

m echanism of polym er blends w ith RH in—situ
compatibilizer Polyme r_1997,38(9)·2155 ̄ 2164
3 结 论
[8】Baker W E,Saleem M Polystyrene—
polyethylene melt blends obtained through reactive
AIC6 ̄j (wt%): {a)纯PP {b)0 《c)0.4 Id》0.6 固 5: 共混物分离物偏先显徽镜照片
2.4共混物DSC分析 N4为不 同共混体 系的 DSC曲线 ,其 中 曲线 1为简 单共 混 体 系 ,2为 增 容体 系 ,曲线上 的两个 峰值分 别对应共 混体
A|c{箍’i《wl%》:1—0 2-0.4 图 4: 不 同 共 混 体 系 Dsc曲 线
2.5共混分离物结晶形态分析 图 5为 从 PE/PP/PS共 混 物 中分 离 出
pr㈣ssing in a twin-screw extruder[J] Polym Eng
Sci,1992,32(22):1678 ̄ 1688 14]D’Orazio L,Guarino IZ,M ancarella C,et al
(1)在 PE/PP/PS共 混过程 中加入无 水AICl ,能对 共混体 系起到 有效的增 容 作用 ,当 ̄HJXO.4wt%的AICl。时 ,体系 的 增容 效果最明显 ,PE/PP/PS合金的力学性 能最好 。
(2)在高 温共 混条件 下 ,PE/PP/PS/ AICl3共混体 系中以PP、PS问的接枝反 应 为主 ,生成 PP—g—PS,使得 PP的 结晶性 能和熔点都 明显降低 。
PC/HBPS共混物流变性能的研究

聚碳 酸 酯 ( C) P 的综 合 性 能 优 异 , 有 突 出 具 的抗 冲击性 和抗蠕 变 性 , 良的机械 强度 和 电绝 优 缘性 , 良好 的耐 候 性 , 吸 水率 和 较 宽 的使 用 温 低 度 范 围等 。但是 , C存在 加工 流动性 差 等缺 点 , P 使 它在 许多 领域 的应 用 受 到 限 制 , 此 需对 P 因 C
LiA i i g yn Zh g Fa an n。 Zhu Y a i hu
( .Ja g uCh n s u I si t fTe h o o y 1 in s a g h n tt eo c n lg ,Ch n s u in s , 1 5 0; u a g h ,Ja g u 2 5 0 2 W u i n t u eo mm e c ,W U i Ja g u 2 4 5 ) . x si t fCo I t re X , in s , 1 1 3
Absr c :Rhe l gia ha a t rs is o l c r on t n g y br nc d po ys y e ta t o o c lc r c e itc f po y a b a e a d hi hl a he l t r ne b e ds we e s ud e dv n e o a i na he l gia ns r l n r t i d by a a c d r t to lr o o c li t ume s Th e u t ho t t nt . e r s ls s w ha
e e g ft ePC/ PS b e d sh g e rso rt a h to u ePC. n r yo h HB ln si ih ro lwe h n t a fp r
PS/LLDPE/SBS共混体系的研究

PS/LLDPE/SBS共混体系的研究
PS/LLDPE/SBS共混体系的研究
作者:许承威;方征平
作者机构:杭州大学化学系;杭州大学化学系
来源:塑料工业
ISSN:1005-5770
年:1997
卷:025
期:001
页码:55-57,68
页数:4
中图分类:O631.5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聚苯乙烯;聚乙烯;共混;增韧;改性;热塑性弹性体
摘要:本文介绍机械共混法制备PS/LLDPE/SBS共混物,并对共混物的组成、相容性、形态的力学性能等进行了研究。
由研究表明,LLDPE在增容剂SBS存在下对PS树脂起增韧改性作用,当SBS的质量分类为5%(以PS+LLDPE100份(质量)为基准),PS/LLDPE为85/15(质量比)时,共混体系的冲击强度最大,为4.5kJ/m^2,SBS在PS/LLDPE共混物中含量较少时,它主要分布在PS和LL。
聚丙烯聚苯乙烯共混物相结构形成演变及其动力学研究

聚丙烯/聚苯乙烯共混物相结构形成演变及其动力学研究本文利用小角激光光散射和在线取样-显微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聚丙烯/聚苯乙烯(PP/PS)共混体系相分散以及相归并过程中相形成、相形态及其演变规律,对相应的机理和动力学作了分析,并测试了材料的力学性能。
对在线所取样品的电镜显微照片进行了数字化处理从而计算相应的结构参数-粒径及其分布宽度,并在此基础之上讨论了分散相粒径及其分布与体系组成、加工时间以及相容剂含量的关系。
根据Debye-Bueche和Mie散射理论,利用光散射处理软件对光散射在线采集数据进行了分析并得出表征合金体系相结构的参数:相关距离ac、积分不变量Q、分形维数Dc等并分析了各结构参数与体系组成、共混时间及相容剂含量的关系。
结果表明,在相分散过程中,相形态主要发生在共混的初期,后期处于颗粒破裂和归并的动态平衡中,粒径变化不大,继续延长时间,颗粒粒径会因彼此归并出现小幅反弹;加入相容剂能够有效地细化相结构,粒径尺寸对相容剂用量的依赖关系符合Favis曲线。
在静态归并过程中,相尺寸随归并的进行相应地增加,分布宽度变大,加入相容剂能有效地减缓颗粒的归并;对粒径分布分维的计算结果表明,静态归并具有类似于旋节相分离后期的标度行为。
在剪切诱导归并过程中,颗粒尺寸在归并前期大幅增加并于后期进入假稳态;颗粒尺寸对剪切应变的依赖关系受体系组成和剪切速率的双重影响。
研究了PP/PS共混体系混炼初期颗粒的破碎机理,发现分散相颗粒的破碎具有脆性破碎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分散系数与共混温度及转子转速的关系,发现分散系数与共混温度及转子转速的关系有赖于共混时段。
通过将相分散过程和归并过程看作不同的生灭过程,推导了多分散性体系在分散和归并过程中尺寸演变的动力学方程,方程拟和曲线与光散射计算结果能够很好的吻合表明动力学方程是适用的,特别地,对相尺寸演变标度行为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剪切诱导归并过程中,存在不同于静态归并过程中的标度行为。
聚碳酸酯_聚乙烯相容性的研究_唐颂超

O
O
CC O
HC C
C C OH H C C OH
O
O
O
~ PC O C C PC~ ~ PE C H~
O
O
C C O C O PC~
H C C OHOຫໍສະໝຸດ + ~ PC- O H
( 2)
2. 4 混容性分析 二氯甲烷是 PC的良溶剂 ,是 PE的非溶剂 ,用
C H2 Cl2 溶解 PC / PE( 93 / 7)合金 及 PC / PE-g -M A H
( 2)双螺杆挤 出机共混: 按 一定的配方配 好原 料 ,在卢森堡产 GE2. 8. 30. 41型 M APRE. S. A. 双 螺杆啮合型挤出机中共混后造粒。 1. 2. 3 标准测试样条的制备: 共混粒料 在德国产 BO Y 22S注射机上注射标准测试样条。 1. 3 力学性能测试
冲击和拉伸试验分别按 GB1804- 79、 AST M D - 256、 GB1040- 79进行。 仪器为 W PM -C HARPY 型冲击仪、 U J-40 IZOD型冲击仪和岛津 AG-200A 型万能材料试验机。 1. 4 接枝物和共混物表征
关键词: 聚碳酸酯 ;聚乙烯 ;接枝 ;共混 ;相容性 中图分类号: T Q 323. 4+ 1; TQ 316. 6+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000-7555( 2000) 05-0150-03
聚碳酸酯 ( PC) 是具有优良物理力学性能的工 程塑料 ,应用十分广泛。 但 PC存在熔体粘度高、易 产生应力开裂、不耐沸水等缺点 ,使其应用受到了一 定的限制。 国内外对 PC的改性研究始于 20世纪 60、 70年代 ,较多的报道是 PC与 PE共混 ,提高了 材料的抗冲击性能 ,降低了制 品的内应力 ,改善了 PC的流动性。 然而简单的 PC / PE共混材料的物理 力学性能不稳定 ,制品有分层 现象 ,根本原因在于 PC与 PE的相容性较差 ,影响了改性效果 [ 1, 2]。本文 以马来酸酐 ( M AH)为接枝单体熔融接枝 PE,考察 了 PC / PE及聚碳酸酯与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 ( PC / P E-g-M AH)共混物的力学性能 ,研究了共混体系的 相容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C/HBPS共混体系相容性的研究李爱英1 李玉柱2 张 帆2 陆路德3(1.江苏常熟理工学院,常熟 215500; 2.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无锡 214153; 3.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南京 210094)摘要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碳酸酯/高支化聚苯乙烯(PC/HBPS)共混物,用差示扫描量热(D SC)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 M)研究了其相容性。
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的测试方法得到的共混体系各组分的相容性结果不同。
用DSC分析,H BPS的质量分数小于等于1.5%时,PC/HBPS共混物只有一个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完全相容体系;在PC中共混质量分数2.0%的HBPS时,共混物具有两个Tg,为部分相容体系。
用SE M分析,H BPS的质量分数小于等于2.0%时,PC/HBPS共混物呈两相结构,HBPS以近似球状粒子均匀地分布在连续相PC中,相界面模糊,具有部分相容性。
关键词 高支化聚苯乙烯 聚碳酸酯 共混体系 相容性聚碳酸酯(PC)因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耐热性能、电性能和高的透光率,特别是好的冲击性能和耐高、低温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电子电气、汽车、照明、仪表、光学、建材、包装等领域。
但PC的熔体粘度很高,成型加工较为困难,使得PC在应用中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需对其进行改性以满足高的力学性能、好的耐热性能及优良的成型加工性能的多重要求。
高支化聚合物的分子结构表面有很高的官能度,在有机溶剂中有很大的溶解度,且有较低的熔体粘度和溶液粘度[1~5],因而在聚合物助剂载体、药物缓释剂、聚合物催化剂、无溶剂涂料、聚合物改性剂[6~8]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正受到国内外科学界的广泛关注,成为高分子领域的又一热点。
笔者用高支化聚苯乙烯(H BPS)作为流动改性剂,与PC熔融共混制备了PC/HBPS共混物,用差示扫描量热(DSC)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 M)研究了PC/H BPS体系的相容性。
1 实验部分1.1 主要原料苯乙烯:化学纯,上海化学试剂公司;氯甲基化苯乙烯:分析纯,比利时Acros Organ ics公司;氯化亚铜:分析纯,上海试剂一厂;2,2 联吡啶:分析纯,上海化学试剂公司;PC:I R2200,日本出光石油化学公司。
1.2 主要设备、仪器料斗式干燥机:STG-U40型,张家港市轻工机械有限公司;密炼机:B rabender Plastiorder2002型,德国Brander公司;塑料造粒机:SCP-160型,常州第二轻工机械厂;注塑机:SZ-100/80型,上海塑料机械厂;DSC仪:DSC-7型,美国Perki n E l m er公司;SE M:JS M-6360LA型,日本Jeol公司。
1.3 PC/HBPS共混物的制备(1)HBPS的合成将氯甲基化苯乙烯依次用5%的Na OH水溶液、蒸馏水洗涤3次,再用Na2SO4干燥;将苯乙烯减压蒸馏;将氯化亚铜分别以冰乙酸和甲醇洗涤,50 真空干燥。
在3只250mL圆底烧瓶内按不同比例分别依次加入氯甲基化苯乙烯、苯乙烯、氯化亚铜和2,2 联吡啶,在氮气保护下,密封置于(120 1) 的恒温油浴内聚合。
反应结束后,以丁酮溶解,用乙醇沉淀,然后过滤、干燥,得到HBPS。
控制氯甲基化苯乙烯与苯乙烯的物质的量之比分别为1 20、1 15、1 10,得到的HBPS分别记为HBPS-1、H BPS-2、HBPS-3。
(2)PC/H BPS共混物及其试样的制备将干燥的PC加入密炼机中,在260 密炼10 m i n。
然后将干燥的H BPS加入,混炼5m in,出料,造粒,用注塑机制备标准试样。
1.4 性能测试在升温速率20 /m i n下用DSC仪测定共混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 g);缺口冲击强度试样在液氮下脆断,断面喷金,然后用SE M观察并拍照。
收稿日期:2005 09 1716工程塑料应用2005年,第33卷,第12期2 结果与讨论2.1 用DSC分析PC/H BPS共混体系的相容性根据T g和共混物相容性的关系准则[9,10],如果两种聚合物完全相容,只有一个T g;如果两种聚合物不相容或部分相容,则会出现两个T g,若两个T g 分别与纯组分的T g接近,没有明显的位移,则为不相容;若两个T g中至少有一个相对于纯组分的T g 有明显的位移,则为部分相容。
纯H BPS、纯PC和PC/H BPS共混体系的DSC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可看出,当共混物中HBPS-1、H BPS-2、HBPS-3的质量分数不超过1.5%时,共混体系只有一个T g,且接近于纯PC的T g,依据准则,PC与HBPS是完全相容的;当H BPS-1、H BPS-2、HBPS -3的质量分数为2.0%时,共混体系具有两个T g,一个为PC相,与纯PC的T g接近,另一个为HBPS 相,与纯H BPS-1、HBPS-2、H BPS-3的T g相比,分别提高27、26、28 ,明显向PC相靠近,说明PC 与H BPS具有部分相容性。
表1 纯H BPS、纯PC及其共混物的Tg材 料T g / 材 料T g /H BPS-192PC/H BPS-2(99.5/0.5)150H BPS-291PC/H BPS-2(99.0/1.0)148H BPS-389PC/H BPS-2(98.5/1.5)149P C151PC/H BPS-2(98.0/2.0)149,117 P C/H BPS-1(99.5/0.5)150PC/H BPS-3(99.5/0.5)150P C/H BPS-1(98.5/1.5)149PC/H BPS-3(98.5/1.5)149P C/H BPS-1(98.0/2.0)147,119PC/H BPS-3(98.0/2.0)147,117 2.2 用SE M分析PC/H BPS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对于聚合物共混体系而言,要使材料具有良好的物理力学性能则需控制分散相的尺寸和结构。
分散相分散得越细小、越均匀,材料的性能越佳。
图1是不同HBPS-3(以H BPS-3为例,HBPS-1、HB PS-2类同)质量分数的PC/HBPS-3共混物的SE M照片。
从图1可以看出,共混物的相形态均为两相,具有部分相容性[11],H BPS-3粒子均以近似球状均匀地分布在连续相PC中,随着H BPS-3用量的增加,粒子数量增加,粒子大小没有太大的变化。
但是当HBPS-3质量分数为2.0%时,两相界面变得稍微明显,说明两相之间粘结力较弱。
图2是纯PC及其与三种不同H BPS的共混物的SE M照片。
从图2a可以看出,纯PC的断面平整而光滑,为典型的脆性断裂;而在图2b、图2c、图2d 中,分散相HBPS均以近似球状粒子分散在连续相a H BPS-3质量分数为0.5%;b HBPS-3质量分数为1.0%;c H BPS-3质量分数为1.5%;d HBPS-3质量分数为2.0%图1 PC/H BPS-3共混物的SEM照片( 6000倍)PC中,断面有空穴和屈服现象发生,为韧性断裂,且随着H BPS中氯甲基化苯乙烯用量的增加,共混物的相界面变得稍微明显。
据报道[12],在H BPS质量分数小于2.0%时,共混物仍然有良好的流动性能和力学性能。
a PC;b H BPS-1质量分数2.0%;c H BPS-2质量分数为2.0%;d HBPS-3质量分数为2.0%图2 纯PC和PC/HBPS共混物的SEM照片( 10000倍)3 结论(1)采用不同的测试方法研究共混体系各组分的相容性,结果不同。
(2)用DSC分析,H BPS的质量分数小于等于1.5%时,PC/H BPS共混物只有一个T g,为完全相容体系;在H BPS的质量分数为2.0%时,PC/H BPS 共混物具有两个T g,为部分相容体系。
(3)用SE M分析,H BPS的质量分数小于等于2.0%时,PC/H BPS共混物呈两相结构,H BPS都以近似球状粒子均匀地分布在连续相PC中,相界面模糊,具有部分相容性。
17李爱英,等:PC/H BPS共混体系相容性的研究参考文献1 Amb ade A V,Kum ar A.C ontro lli ng t he degree of branch i ng i n vi nylpol ym eriz ati on.Prog Poly m S c,i2000,25:11412 M at y j asz ew s k iK,W ang J L,G ri m aud T,et a.l C ontroll ed livi ngat om transfer rad ical pol ym eriz ati on ofm ethylm ethacry l ate u si ng vari ous i n i ti ati on syste m s.M acro m ol ecu l es,1998,31:15273 Yan D,Zhou Z,M ller A H E.M olecu l ar w ei gh t d istri buti on of hyper b ran ched pol y m ers generated by self conden si ng vi nyl pol ym eriz a ti on i n presence of a mu ltifuncti on al i n itiat or.M acro m olecu les,1999, 32:2454 M oriH,B ker A,K rausch G,et a.l Su rf ace grafted hyp erb ranchedpol y m ers vi a self condens i ng ato m transfer rad ical pol ym eriz ati on f ro m s ili con s u rf aces.M acro m ol ecu l es,2001,34:68715 Khan M,H uck W T S.H yp erb ranched polyglycidol on S i/S i O2s u rf aces via s u rf ace i n itiated pol y m eriz ati on.M acro m olecu les,2003,36:50886 K i m Y H,W eb ster O W.H yp erb ranched polyphenylenes.M acro m olecu l es,1992,25:55617 M u l k ern T J,Tan N C B.Proces s i ng and c h aracteriz ati on of reacti vepo l yst yren e/hyperbranched polyester b l end s.Pol y m er,2000,41:3193 8 Nunez C M,Ch i ou B S,Andrady A L,et a.l Sol u tion rheology of hyperb ranch ed po l yesters and t h ei r b lends w i th li near pol y m ers.M acro m olecu les,2000,33:17209 吴培熙,张留城.聚合物共混改性.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6.10 封朴.聚合物合金.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7.11 王国全,王秀芬.聚合物改性.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12 Ren Q,L iA Y,J i ang B B,et a.l Stud i es on t h e b lends of pol ycarbon ate and h i gh l y bran ched pol ystyrene.Jou r n al of Appli ed Pol y m er S ci ence,2004,94:2425COM P ATIBI L I TY OF POLYCARBONATE/H I GHLY BRANCHED POLYSTYRENE BLENDSL iA iying1,L i Yuzhu2,Zhang F an2,Lu Lude3(1.C hangs hu Ins tit u te ofT echnol ogy,Changs hu 215500,Ch i na; 2.W uxi Instit u t e of C o mm erce,W uxi 214153,Ch i n a;3.C ollege of Ch e m icalE ngi neeri ng,Nan ji ng Un ivers i ty of S ci en ce and Technol ogy,N an ji ng 210094,Ch i na)AB STRACT Com pa tibility of PC/HBPS b l ends prepared by m e lti ng b l end i ng was st udied w ith differential scann i ng calor i m etry (DSC)and scann i ng electron m i croscopy(SE M).T he results sho w ed that concl usions we re d ifferent when the m easure m ent approa ches w ere d ifferent.T here was on l y a si ng l e Tgva l ue fo r the b l ends conta i ning less t han1.5%H BPS,and the syste m consisti ng of PCand HBPS w as co m plete ly com patible,how ever,there w ere t w o disti nc t Tgva l ues for the b lends of2.0%HBP S,and the system w as partiall y compati b le by DSC ana l y si s.M orpho l ogy stud i es by SE M show ed tha t the system conta i ni ng l ess than2.0%HBP S w as o f t wo phase m orpho logy w it h mo re o r less sphe rica l droplets o f the m i nor HBPS phase d i spersed i n the conti nuous PC phase,t he m orpholog i ca l i nterface was bl urry,consequently,t he system w as parti a ll y co m pati b l e.K EY W ORDS high l y branched po l ystyrene,po l ycarbonate,b l end,compati b ility请订阅《2005年中国工程塑料复合材料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优惠销售2000~2005年中国工程塑料加工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及论文集光盘《2005年中国工程塑料复合材料技术研讨会论文集》出版了,共收录论文100篇,尤其突出了复合材料及其在汽车上的应用,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