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开放性实验课题设计研究实例
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案例

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案例
嘿,同学们!今天咱就来聊聊那些超有趣的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案例!就说那个金属钠和水的反应实验吧,哇塞,那场面!我把一小块钠放进水里,就听见“嗤”的一声,钠就在水面上飞快地游动起来,像个调皮的小精灵在跳舞呢!你能想象那种神奇吗?
还有啊,酸碱中和反应也是很有意思的实验呢。
老师让我们自己动手,把盐酸滴到氢氧化钠溶液里,然后用石蕊试液去检测。
我们都瞪大眼睛看着,心里别提多期待了!看着颜色一点点变化,就好像是我们在变魔术一样!这不是比变戏法还让人兴奋嘛?
记得那次做氧气制取的实验,我和同桌小李一组。
我们俩那叫一个紧张又兴奋啊!小心翼翼地组装仪器,生怕出一点差错。
当看到气泡咕噜噜冒出来的时候,我俩激动得差点叫起来!“哇,我们成功啦!”这不就跟我们努力学习然后考了好成绩一样开心嘛!
高中化学实验真的就像一个个神秘的宝藏等着我们去挖掘。
每次实验都充满了未知和惊喜,让我们在探索的过程中不断成长。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能更直观地理解那些抽象的化学知识,这可比死记硬背强多了呀!所以说呀,
同学们,一定要好好珍惜这些实验的机会,去感受化学的魅力!我觉得这些实验探究案例让我们的高中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也让我们更加热爱化学这门学科!它们就是我们学习道路上的璀璨星星呀!。
高中化学实验设计与创新案例55个

高中化学实验设计与创新案例55个引言本文档介绍了55个高中化学实验设计与创新案例,旨在帮助高中化学教师寻找新的实验设计灵感。
以下是这些案例的概要。
案例列表1.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研究2. 酸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3.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动力学4. 金属活性序列的确定5. 电化学电池的制作与性能测试6. 高分子材料的制备与性质研究7. 水的分解与制氢实验8. 光合作用与光反应的实验研究9. 酒精的酿造与酒精度测定10. 空气污染物的检测与分析11. 化学平衡体系的研究与调控12. 化学草药提取液的制备与活性测试13. 沉淀反应速率的实验研究14. 红外光谱仪的应用与实验设计15. 铁的腐蚀与防腐措施研究16. 指示剂的种类与酸碱滴定实验17. 化学能量变化的测量与分析18. 羟基自由基的产生与性质研究19. 化学催化剂的制备与应用20. 化学动力学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方法21. 工业催化剂的性质与应用实验22.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与配平实验23. 隐性指示剂的合成与应用实验24. 酶的催化作用与反应速率实验25. 酒精与酚类化合物的安全操作实验26. 化学金属的赌瞎实验与评估27. 化学纳米材料的制备与性质研究28. 化学配位化合物的合成与鉴定实验29. 锂离子电池的制作与性能测试30. 化学物质的纯净化与分离实验31. 还原剂的种类与活性实验32. 气体生成与气体收集实验设计33. 化合物的结构分析与表征方法34. 化学反应的热力学研究与实验35. 化学药品的制备与鉴定实验36. 化学化妆品的配方与制备实验37. 化学腐蚀原因与防护实验38. 化学分子模型的建立与应用实验39. 溶液浓度与溶解度的实验研究40. 水溶液中溶解氧的含量测定41. 铝材的腐蚀与防腐措施研究42. 化学试剂的检测与分析实验43. 化合物的氧化还原电位测定44. 化学鹼的析氢与电导性实验45. 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关系实验46. 化学反应速率的模拟与分析实验47.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的反应机制48. 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实验49. 铜的腐蚀与防腐措施的研究50. 化学表观封闭实验设计与原理51. 化学同分异构体的合成与鉴定52. 化学油污染物的检测与分析实验53. 化学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程54. 化学物质的环境行为与降解实验55. 化学实验技术的创新与应用研究结论本文介绍了55个高中化学实验设计与创新案例,涵盖了化学各个领域的研究与实验。
高中化学演示实验创新设计

高中化学演示实验创新设计
一、实验目的:
通过创新设计一个高中化学演示实验,能够直观地展示化学反应的原理和过程,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兴趣。
二、实验原理:
本次实验主要涉及到酸碱中和反应和气体生成反应的原理。
三、实验材料:
本次实验所需要的材料和器材有:
1.盐酸溶液
2.氢氧化钠溶液
3.水银
4.试管
5.气球
6.滴管
四、实验过程:
1.将一定量的盐酸溶液倒入试管中;
2.用滴管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到盐酸溶液中,同时将试管倒置放入装有水银的容器中;
3.观察试管中气体的生成情况,同时用气球将气体收集起来;
4.观察气球的大小变化。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
1.在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过程中,可以观察到盐酸溶液发生了中和反应,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
2.观察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溶液后,反应速率会逐渐加快,气体释放较为快速,气球会迅速膨胀。
3.当试管中的气体释放完毕后,气球的膨胀停止,气球的大小与释放的气体体积成正比关系。
“基于高中开放性化学实验案例的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基于高中开放性化学实验案例的教学实践研究”课题——开放性实验探究教学组织形式初探一、存在的教学问题我校化学组教研组在《高中生化学自主探究实验的开放式运作与管理》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就发现一些由小组开展得很好的开放性实验课题转变为班级性的开放性实验探究教学后往往会出现在一些问题,小规模“精英”活动在一旦转变为全班性活动之后,表面上仅仅是人员的扩大,但是在小组分组和组织、教师课堂调控、实验过程、结果的分析和反馈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学生的主体也存在很大的差别。
主动申请参加自主探究的学生往往都有比较好的化学基础,对化学有比较强烈的兴趣,能更积极参与方案的制定、实验的操作和观察、实验的分析和总结。
而在班级的分组中,学生的能力参差不齐,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这就涉及到教师对学生小组活动要进行更多的引导。
通过对我教研组开展前一课题时所开的实验开放教学公开课的录像进行分析后,发现这些课所共有的一些问题。
1、课题的实验环节比较混乱,由小组变换为课堂后,人数变多、小组数增多。
教师不可能即时了解所有小组的实验情况,使得有的小组在实验过程中存在比较混乱的情况,自主探究在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同时,忽略了常规实验行为的组织,影响教学行为的继续开展。
2、有些小组合作探究没有落在实处,少数人做、多数人看。
没有很明确的分工合作,实验方案总是由最好的同学负责去制定、往往操作实验和记录和汇报时也是这个同学。
而在自主探究实验中,实验方案是由小组共同谈论得出的。
这个差别导致最终的结果的不同。
好的同学的固然收获很大、但是仍有部分学生表示他们通常不知道整个实验活动在做什么,他们只是按照既定的步骤做,希望做出结果,这样的实验对于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没有帮助。
3、在课堂实验探究的重点环节——交流和反思阶段。
存在着汇报小组对自己的实验认识不足,特别是对自己实验中的错误认识不足的情况。
甚至是把一些错误的现象当作是正常的实验现象。
高中化学探究性教学案例

高中化学探究性教学案例引言:本文档旨在介绍一个高中化学探究性教学的案例,以帮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研究,培养其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案例描述:本案例是关于酸碱中和反应的探究性研究。
教师首先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不同酸和碱溶液之间的中和反应是否会产生气体?如果会产生气体,产生的气体是什么?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学生将进行一系列实验。
实验过程:1. 学生首先准备了四种酸溶液和四种碱溶液,分别放在不同的试管中。
2. 学生将每种酸溶液与每种碱溶液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记录下每次混合后的观察结果。
3. 学生观察到有些混合会产生气泡,有些混合则不会产生气泡。
他们使用吸管将产生的气体吸出,并进行测试确认气体的性质。
4. 学生整理实验数据,并分析各种溶液的性质对中和反应产生气体的影响。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学生发现只有某些酸溶液与某些碱溶液的混合才会产生气泡,其他的混合并没有产生气泡。
测试显示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学生进一步分析发现,只有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才会产生气泡,弱酸与强碱、强酸与弱碱、弱酸与弱碱的中和反应并不产生气泡。
讨论和总结:通过这个案例,学生不仅深入了解了酸碱中和反应及其特性,还锻炼了实验设计和数据整理的能力。
同时,他们通过探究的方式积极参与了研究过程,培养了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借鉴这个案例,设计其他探究性研究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进行实验探究和思考分析,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研究能力。
结论:高中化学探究性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本案例展示了一种关于酸碱中和反应的探究性学习,通过实验和分析,学生探索了不同酸碱溶液的性质对中和反应产生气体的影响,获得了有关这个反应的深入理解。
教师可以根据这个案例设计其他的化学探究性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高中学生研究性课题题目化学

高中学生研究性课题:提高化学实验教学效果的探索与实践引言高中学生研究性课题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化学实验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索和实践提高化学实验教学效果的方法。
一、理论探讨1.1 问题意识的培养通过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中潜在问题的意识,可以增强他们在实验中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设计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讨论、提问引导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验前思考实验的目的、原理、可能出现的问题等,从而提高他们的问题意识。
1.2 实验设计的引导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让他们参与到实验的各个环节中。
通过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步骤、确定实验条件等,可以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实验的教学效果。
1.3 实验结果的系统分析在实验结束后,学生应该对实验结果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总结。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实验规律等,可以帮助他们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二、实践探索2.1 实验教学模式创新针对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尝试创新的实验教学模式。
比如引入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验中互相合作、主动探究,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和趣味性。
2.2 实验设备和材料创新实验设备和材料对于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影响很大。
我们可以尝试引入新的实验设备和材料,提供更多的实验选择和实验方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3 实验安全和环保意识的培养化学实验涉及到很多危险品和有害物质,学生在进行实验时必须具备一定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教师应该通过讲解实验操作规范、提供安全防护措施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验安全和环保意识,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和环保。
三、结论通过对提高化学实验教学效果的探索与实践,我们可以发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他们进行实验设计、分析实验结果等方法都能够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
高中化学演示实验创新设计

高中化学演示实验创新设计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创新设计化学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验设计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索的热情。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将通过实际操作演示一些有趣且富有创新性的化学实验,涉及化学反应、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等基本化学原理。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揭示化学规律,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化学的奥妙和乐趣。
三、实验设计1. 彩虹火焰实验材料:乙醇、硼酸溶液、各种金属离子的盐酸溶液方法:将各种金属离子的盐酸溶液加入乙醇中搅拌均匀,然后将硼酸溶液滴入混合液中,观察燃烧后的火焰颜色变化,形成美丽的彩虹火焰。
2. 纸片燃烧实验材料:镁带、过氧化氢溶液、过滤纸方法:将过滤纸浸泡在过氧化氢溶液中,然后将镁带点燃后将其放在过滤纸上,观察过滤纸的燃烧现象,揭示氧化还原反应和能量转化原理。
3. 二氧化碳泡泡实验材料:小苏打、醋方法:将小苏打和醋混合,观察产生的二氧化碳气泡,用肥皂水涂在瓶口,让学生观察到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气泡会把肥皂水吹出,形成泡泡。
五、实验原理说明1. 彩虹火焰实验在这个实验中,金属离子在乙醇燃烧时产生不同的颜色,这是由于金属离子的不同激发态电子跃迁到不同的能级上释放的光子波长不同导致,从而产生了不同的颜色。
六、实验效果这些创新的化学演示实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验设计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索的热情。
通过这些实验,能够深化学生对基本化学原理的理解,增强他们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他们对化学科学的求知欲,促进其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实验建议我们建议学生在进行这些化学演示实验时要注意安全操作,必须有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学生需要佩戴实验室安全眼镜和手套,并注意火焰的使用、化学品的腐蚀性和挥发性,以免造成意外。
高中化学学生研究性课题报告范文

高中化学学生研究性课题报告范文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中化学学生研究性课题报告范文1. 引言在现代化学研究中,催化剂一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开放性实验课题设计研究实例
作者:周轶晔
来源:《新课程·下旬》2017年第08期
摘要:实验是化学学科发展的基础。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常规实验有助于学生把知识理论应用于操作实践,从而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与此同时,教师也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给学生营造一个研究性的学习氛围,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精神和研究能力。
关键词:实验设计;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
笔者在日常教学中,通过学习和研究国内外的化学教学实验大纲和评价标准,尝试在日常化学教学中引导和启发学生设计简单的实验来研究一对变量的关系,并把实验设计付诸动手实验。
本文就实验设计的理念、要求、评价标准做了介绍,并以某个开放性实验课题为实例展示了高中生学习和实践化学实验设计的过程和结果,以及在整个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活跃开放的思维和严谨求实的态度。
一、化学实验设计要求
笔者参考了国际文凭课程体系(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中化学课程的实验大纲和考核要求,就有关化学实验设计进行了教学尝试和课外拓展。
对学生实验设计的要求和评价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实验设计是否明确了研究对象和实验变量。
学生要具体说明实验方案中的自变量和对应的因变量,并能对因变量进行定量测量。
设计方案中还需陈述任何可能干扰因变量结果的其他可控变量。
2.实验设计是否能有效控制变量。
学生要说明如何调整和控制自变量的具体方法,以及如何控制其他可控变量的具体方法,使可控变量不影响到因变量的测量。
3.实验设计是否能收集到足够且可信的实验数据。
在设计方案中足够的实验操作次数能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以及足够的数据和合理的数据分布能使结果呈现一个较准确的趋势图。
二、教学实验设计实例
1.实验设计课题和具体要求
笔者首先对学生进行了有关化学实验设计的教学和指导,明确了实验设计的要求和评价标准,并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开放性的课题——“研究液体的某种物理性质”。
学生自行选择某种安全的常见液体,研究某个因素的变化对该液体的某种物理性质造成的变化。
具体要求如下:
(1)提出明确的实验目的,包含自变量、可定量测量的因变量,以及可能影响到因变量结果的可控变量。
(2)提出控制和调整自变量的方法,并陈述如何控制其他可控变量来排除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列出具体的实验试剂、设备和仪器。
(4)列出相关的实验安全提醒。
(5)列出清晰的实验步骤,按照该实验步骤能收集到足够可靠的数据。
(6)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2.实验设计过程
学生的实验设计初稿在限定的一周时间内完成。
笔者收集到五花八门的实验设计方案,有些方案非常简单新颖。
例如:“温度对糖浆粘度的影响”“乙醇水溶液的不同浓度对其表面张力的影响”“不同氯化钠水溶液浓度对水的凝固点的影响”等等。
然而初高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对自变量的设定和调整不合理。
(2)对因变量欠缺定量测量。
(3)实验方案中涉及的可控变量不全面,或者对可控变量的控制方法不恰当。
(4)所选实验仪器的量程、精度不合适。
笔者对学生的初稿做了第一遍批改,并进行了一对一的交流和探讨,指出问题并启发学生对自己的方案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修改。
之后学生根据自己的修改方案动手实验操作和测量。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会进一步发现实验设计中的问题以及在设计细节上的缺陷,并在实验进程中记录需要改进的地方。
例如:发现新的可能影响结果的可控变量;增减或替换实验试剂和设备;完善实验步骤……甚至推翻整个实验方案,进行重新设计。
最终的实验设计方案更严谨翔实,更具可操作性。
三、教学体会和总结
“研究液体的某种物理性质”,是一个简单却又宽泛的命题,学生可以基于现有的科学知识充分展开自己的思维设计如何研究一对有关液体物理性质的变量。
在现实的科学研究中,定量测量和数据分析是任何研究结论的事实依据。
因此,对实验设计很重要的一点要求就是对所研
究的因变量进行定量测量。
而为了保证实验中因变量的结果变化仅仅是由自变量的变化引起的,学生必须思考和发现任何会对因变量结果造成干扰的其他可控变量,并就如何控制其他可控变量提出方法和建议。
此次实验方案设计的教学实践旨在引导和启发学生的科学实验思维,实践科学研究方法,培养严谨诚实的实验态度。
整个过程经过教师指导,学生设计,教师点评,学生修改,学生实验,学生反思再修改一系列递进的阶段,学生对实验设计有了一定的掌握和领悟,笔者也收获了好多份新颖的设计方案,有感于学生活跃开放的思维。
学生通过实验设计尝试,初步掌握了科学研究的思维和方法。
即在科学实验中,必须有明确的研究目的,能合理调控自变量,定量测量因变量,控制其他可控变量,为将来进一步提高科学实验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
编辑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