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血管损伤
四肢血管外伤的早期观察和急救护理

四肢血管外伤的早期观察和急救护理【摘要】目的探讨四肢血管外伤的早期观察和急救护理。
方法本次研究我院近几年收治的96例128条血管损伤的患者。
结果在治疗护理中吻合修复成功率100%。
结论认为护理工作中协助诊断、配合抢救、正确修复和追踪观察是处理四肢血管损伤的四项要素。
【关键词】四肢血管损伤护理四肢血管外伤来势急,发展快,轻可致残,重则危及生命。
在护理工作中,协助诊断、配合抢救、正确修复、追踪观察是处理四肢血管损伤的四项要素。
现将我院近年来96例血管损伤的早期观察和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402例501个肢体创伤中96例128条血管损伤,其中开放性损伤41例,闭合性损伤55例。
致伤原因:刀伤24例,玻璃切割伤12例,挤压伤18例,撞击伤22例,撕裂伤11例,子弹伤、急性深静脉栓塞、医源性损伤各3例。
男69例,女27例。
21~56岁。
就诊最早于伤后1h,最迟于伤后72h,50%患者伤后7h就诊。
下肢87条血管损伤中以腘动脉居多,股动脉次之,合并神经损伤15例,合并骨折20例。
上肢41条血管损伤中以肱动脉居多,桡动脉次之,合并精神损伤21例,伴骨折10例。
除8条血管未进行血管吻合早期结扎外,无一例死亡,但有14例截肢。
在96例血管损伤中,60例患者早期骨筋膜室切开减压。
2 急救护理2.1 协助诊断经128条血管损伤手术探查证实,缺血是血管损伤的重要表现,发生率为96%,缺血以肢端苍白、疼痛、麻木、远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为主要表现。
(1)观察皮肤颜色及指(趾)甲腹:若皮肤红润,指(趾)甲呈粉红色,指(趾)腹饱满,表现血循环良好。
若皮肤苍白或青紫,指(趾)腹干瘪,表明血管损伤。
(2)观察肢体位置改变时的皮肤颜色测定动脉供血情况的简易方法是将患肢抬高5~10min放平,一般在45~60s内变红,若延迟不变红应考虑是动脉损伤或供血不足。
(3)观察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用手指压迫皮肤颜色苍白,移去压迫2~3s内皮肤颜色转为红润。
四肢血管损伤的诊断和处理护理课件

四肢血管损伤的分类
总结词
四肢血管损伤可分为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两类。
详细描述
开放性损伤是指血管破裂后与外界相通,常见于刀割、车祸等外伤。闭合性损 伤则是指血管内部损伤,外表无伤口,多见于挤压、撞击等钝性损伤。
四肢血管损伤的原因
总结词
四肢血管损伤的原因主要包括交通事故、工伤、运动损伤等。
详细描述
血管损伤。
听诊
医生使用听诊器听取血管杂音, 判断是否有血管损伤或狭窄。
影像学检查
通过超声、血管造影等影像学 检查,直观地观察血管损伤的
位置和程度。
实验室检查
通过血液检查,了解血液循环 情况,辅助诊断血管损伤。
诊断工具
0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2
03
听诊器
医生使用听诊器听取血管 杂音,判断是否有血管损 伤或狭窄。
超声设备
通过超声设备对受伤部位 进行无创、无痛、无辐射 的检查,直观地观察血管 损伤的位置和程度。
血管造影设备
通过血管造影设备对血管 进行显影,了解血管损伤 的具体情况,为后续治疗 提供依据。
PART 04
四肢血管损伤的处理
急救处理
止血
对于开放性损伤,应立即 使用干净的纱布或绷带进 行压迫止血,并抬高受伤 肢体以减少出血。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定期换药,保持伤口 清洁干燥,预防感染。
控制疼痛
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给予适当的镇痛措 施,如口服止痛药或使用镇痛泵。
出院指 导
定期复查
出院后定期到医院进行 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并 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患肢保护
出院后应避免患肢过度 活动或负重,以免加重 损伤或影响手术效果。
四肢血管损伤ppt课件

ö ¯ Â É ¶ ¹
ö ¯ Â ¸ ¶ Ò
脉
图表
ö ¯ Â ã ¶ ß è ³
损伤类型与休克发生率
动 脉 完 全 断 裂 损 伤 例 数 休 克 率 ( % ) 2 0 1 1 . 4
动 脉 不 完 全 断 裂 4 6 5 1 . 1
动 脉 缺 损 1 2 5 0
九.动脉结扎适应症及注意事项
适应症 1、肢体损伤广泛而严重,不能修复血 管或修复后也不能保存肢体,应结扎血 管或截肢。 2、病情危重,有多处重要脏器损伤, 不能耐受血管修复手术。
九.动脉结扎适应症及注意事项
适应症
3、缺乏必要的修复血管技术及输血血源,应 做好清创、结扎动脉断端,迅速 转送到有条件医院,争取修复血管。 4、次要动脉,如尺、桡动脉,胫前、胫后动 脉之一断裂,另一条动脉完好者,可试结扎损 伤动脉,其远端血循完好者,否则修复血管。 5、对完好的伴行静脉不应结扎。
四肢血管损伤
一、概述:
近年来,由于交通及工伤事故增多,四
肢主血管损伤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根 据上百例血管损伤的报导,约占创伤总 数的3%
二、四肢血管的解剖:
上肢动、静脉
下 肢 动 、 静 脉
三、四肢血管组织学
1.内膜
2.中层
3.外膜
四、四肢血管损伤的病理类型
A .B.血管痉挛 E. F. 血管断裂 I. J.动静脉瘘
¯  ¶ ö È ±ð Ë 12 50
¶ Â ¯ ö ª Ñ Ë ¨ Î Ð ³ É 3 21.4
图表
七.四肢血管伤血管结扎后截肢率
病 例 数 截 肢 率
肱 动 脉 肱 深 以 上 肱 深 以 下 97 209 5 5 .7 % 2 5 .8 %
周围血管损伤的处理

周围血管损伤的处理任何外来直接或间接暴力侵袭血管,均可能发生开放性或闭合性血管损伤。
血管损伤的危险性在于大出血和肢体缺血坏死或功能丧失,严重者威胁患者生命。
早期诊断、及时处理可降低死亡率和截肢率,可减少肢体因缺血引起的功能障碍。
过去,四肢血管损伤常用结扎止血法以挽救生命,截肢率高达50%以上。
现在随着血管外科技术的发展和休克、多发性损伤诊疗技术的提高,使四肢血管损伤的死亡率和截肢率明显下降。
一、病因病机在血管损伤中,作用力不同,其血管损伤情况各异。
血管损伤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致使其临床表现和预后也不尽相同。
一般说来,锐性损伤可造成血管的完全或部分断裂,以出血为主;钝性损伤可造成血管内膜、中膜不同程度的损伤,形成血栓,以阻塞性改变为主。
间接暴力所致损伤中,要注意胸部降主动脉和腹部肠系膜动脉的疾驰减速伤,若救治不及时,常可导致伤员失血性休克和死亡。
根据损伤原因和机制,血管损伤常见的病理类型有:血管壁完全和部分断裂,血管痉挛,血管挫伤、血管受压,假性动脉瘤和动静脉瘘。
1.完全断裂四肢主要血管完全性断裂,多有大出血,常伴有休克;由于血管壁平滑肌和弹力组织的作用,能使血管收缩、回缩,继发血栓形成,可使完全断裂的血管出血减少或自行停止。
2.部分断裂血管伤可有纵形、横形或斜形的部分断裂,由于动脉的收缩使裂口扩大,不能自行闭合,而发生大出血。
因此,有时部分断裂比完全断裂的出血更为严重,即使出血暂时停止,也有再度出血的危险。
3.血管痉挛血管痉挛时远侧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肢体可出现麻木、发冷、苍白等缺血症状,而局部无大出血或张力性血肿现象,长时间血管痉挛可导致血管栓塞。
4.血管挫伤动脉受到挫伤后,可发生内膜和中膜断裂分离,动脉挫伤不但伤后可发生血管痉挛,血栓形成,还可因血管壁的软弱,发生创伤性动脉瘤,动脉内血栓脱落而成栓子,可阻塞末梢血管。
5.血管受压可由于骨折、关节脱位和血、骨筋室综合征,甚至夹板及止血带等造成压迫,受压时间愈长,其预后愈严重,动脉严重受压可使血流完全受阻,血管壁也可受损伤,引起血栓形成及发生远端肢体坏死。
四肢开放性大血管损伤的院前急救

四肢开放性大血管损伤的院前急救摘要:我国进入21世纪后,城市的基本建设有了跨越式的改变,交通事业也在此基础上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给人们带来方便快捷的生活的同时,由于交通等导致四肢开放性大血管损伤的患者也逐年增加。
四肢开放性大血管一旦发生损伤,患者易因失血过多等造成功能性障碍,甚至死亡。
能够正确及时有效的处理这类患者成为了院前急救的关键,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几率,对患者的后期生活质量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1一般资料1.1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128例四肢大血管损伤的患者,其中男85例,女43例,平均年龄38.5岁,损失原因:交通事故。
1.2 院前接到急救电话后,5分钟内医护人员赶到现场。
现场急救5~60分钟,院前急救及转送:抗休克、止血、包扎、固定、镇痛、镇静、支持治疗、正确搬运及转送。
2急救措施2.1伤口部位的正确有效治疗(1)骨折的治疗:四肢开放性骨折,无论骨折端是否暴露,在伤口处覆盖无菌敷料,包裹,然后用夹板固定。
如果发现现场有骨折碎片,应将其取出并放入无菌袋中,然后送回医院。
结果发现存在关节错位,没有必要急于现场救治。
它可以用夹板暂时固定并转移到医院进行治疗。
(2)四肢肢体:如果完全断开,该部分可以用无菌敷料包裹,然后用袋子送回医院。
如果没有完全断开,应在用敷料包裹后用夹板临时固定。
(3)出血的治疗:适当有效的止血,敷料和固定。
我们的经验:一种比较合适的止血方法是指压迫后的压力敷料,上袖口式气动止血带,顺序组合三种,止血效果最佳;对某些特殊部位的损伤,必须填塞加指压止血。
2.2正确处理肢体异物受伤后,通常会看到各种异物,如刀,棍棒和玻璃。
该损伤的特征在于大的碰撞力,未知的损伤,严重的损伤以及复杂和可变的,这对于患者来说是生理的。
恶性损害也是一种心理恶性刺激。
受伤人员或其他人容易发生保护性反应,切除异物或不正确地锯切长异物会造成严重后果。
院前急救切记严禁随意取出异物,调整异物方向,严禁用电锯切割。
中医筋伤学(六版)---第十二章 周围血管损伤

第十二章周围血管损伤
四肢血管损作无论在平时或战时都较常见,常与四肢骨折和神经损伤同时发生,多为动、静脉同时损伤,四肢血管损伤常易导致致命的大出血和肢体缺血坏疽或功能障碍。
过去,四肢血管损伤常采用结扎止血法以挽救生命,截肢率极高。
近30年来,随着血管修复技术的发展,其治疗已变为以修复为主;并因休克和多发伤诊疗技术的提高,使四肢血管损伤的死亡率和截肢率明显下降。
四肢的血管分布见图12-1至图12-4。
实用文档 1
实用文档 2
第一节四肢血管损伤的病理类型
血管损伤有不同类型,大多数为开放性损伤,闭合性损伤较少见。
一、血管断裂
实用文档 3。
四肢血管损伤如何诊断

四肢血管损伤如何诊断
*导读:四肢血管损伤是常见的严重创伤之一,约90%发生在一侧肢体。
战时下肢血管损伤多见,平时上肢多见。
四肢动脉血
管损伤的程度依次为:股动脉、肱动脉、腘动脉。
……
在战时,四肢主要动脉损伤约占全部伤员的1~3%,平时也常有发生。
动脉损伤后,能立即发出大出血而危及生命,特别是较大的动脉,如股动脉、膎动脉、肱动脉等,即使出血停止,也可因肢体远侧供血不足而发生坏死或功能障碍。
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对四肢血管伤多采用结扎为主的方法处理,截肢率高达49%。
近四十年来,对四肢血管伤多采用修复法,使截肢率降为0~13.5%。
在四肢主要血管损伤的同时,其附近组织,如骨、关节、肌肉和神经等常同时受伤。
但重要血管伤应首先处理。
四肢血管损伤,有动脉和静脉之分,多数火器伤是二者同时受伤。
其中动脉损伤常为主要矛盾,应该修复,但在有广泛的软组织损伤时,还必须修复好静脉。
【诊断】
四肢主要血管径路的火器伤、切割伤、骨折、脱位及挫伤等,均应警惕血管伤的可能性。
高速子弹或弹片伤如伤道邻近主要血管,清创时应探查血管,有时子弹虽未穿过血管,但冲击波可造成血管严重挫伤,导致栓塞或破裂。
小编提醒: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外科频道。
四肢主要血管损伤48例的外科治疗

讨 论
b o d v se s w r ee td Re u t : 6 c — lo e s l e e s l ce . s l 3 a s s s w r n e t 1 t e r t a 5 . en e e e id ni . l ae W 7 % v i a 1 s t s l ni g wee u e i 2 c s s r pa t n a n r s d n ae
结
果
o ei ue l dvse . 8csswt nt n r b o esl 4 ae i h j d o s h
4 8例患者 中死亡 1例 ( . %) 截 肢 21 ,
术 中操作是关键 , 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 点: ①仔细结 扎四肢 主要动脉损伤部位远 近端的细小分支 , 以保持术野的干净。②
e o e hef n to s o h i rc v rt u c in ft e lm s Afe a — b . trv s
肢主要 血管损伤病例 中有 8例发生休克 , 危及了患者 的生 命 , 明快速 止血 、 说 快速
诊断是挽救 患者 生命 的首要原 则 , 因此 ,
d i1. 9 9j i n 10 —6 4 . 0 0 o:0 3 6/.s . 0 7 s 1x 2 1.
A s a tO j t e T u p e p r n e b t c be i : o sm u x ei c r cv e
a d i rv h e e fda n ss—ma ig n mp o e t e lv lo ig o i kn
1 ( . % ) 截 肢 1例 ( . % ) 未 行 探 例 21 , 2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肢血管损伤
四肢血管损伤较为常见,较大的动脉损伤,可以造成肢体缺血坏死和功能障碍,严重者危及生命。
一、血管损伤的类型
(一)血管断裂
1、完全断裂
(1)较大的血管断裂,多有大出血,常伴有休克。
(2)断端可向两端回缩、血栓形成,出血减少或自行停止。
2、部分断裂
(1)血管破裂口可有纵形、横形或斜形。
(2)血管壁的收缩使裂口向四周扩大,发生大出血不止。
(3)有可能形成假性动脉瘤或动静脉瘘。
(二)血管痉挛
(三)血管挫伤
(四)血管受压
(1)血管受到骨折端、血肿压迫(包括夹板、止血带等)。
(2)受压血管壁损伤,管腔狭窄,血栓形成,血流受阻。
(3)常见于膝部和肘部,时间愈长,预后愈严重。
二、血管损伤的诊断
一)受伤史与伤情
1、熟悉四肢血管解剖,掌握血管与骨关节的关系。
2、了解创伤的性质、部位,对判断四肢血管损伤有很大帮助。
(二)临床表现
1、出血:
(1)主要血管断裂或破裂均有较大量出血。
(2)开放性动脉伤出血呈鲜红色,多为喷射性或搏动性出血;如损
伤的血管位置较深,可见大量鲜红色血液从创口涌出。
(3)闭合性主要血管损伤,局部显著肿胀,有时形成张力性或搏动
性大血肿。
2、休克
出血较多者因血容量减少,可出现低血压并导致休克。
(四肢动脉损伤休克发生率为35%~38%。
)
3、肢体远端血供障碍
(1)肢体远端动脉(如桡动脉、足背动脉等)搏动消失或甚微弱。
(2)皮肤苍白、皮肤温度下降。
(3)毛细胞血管充盈时间延长及静脉充盈差。
(4)肢体疼痛、肢体呈套式感觉障碍和肌肉主动收缩差。
(5)伤肢末端(手指或足趾)用粗针或小尖刀刺一小创口,观察有
无活动性出血,有助于确定肢体有无血循环。
(三)其它检查
1、动脉造影
(1)对诊断、定位困难的病例,有条件时可作动脉造影术以明确损
伤部位、范围和侧支循环情况。
(2)特别是假性动脉瘤或动静脉瘘,动脉造影有其明显的诊断优势。
2、Doppler超声波检查
3、B型超声波检查
(四)手术探查
临床症状显示主要动脉损伤可能性较大而不能确诊的病例,其它检查方法又法使用时,应立即作手术探查。
三、血管损伤的处理
(一)处理原则
1、首先是通过及时止血,纠正休克,挽救伤员的生命。
2、同时力争恢复肢体血循环,完善处理好血管伤及其合
并伤,以保全肢体,减少残疾。
(二)急救止血
1、加压包扎止血。
2、止血带止血(股动脉、腘动脉、肱动脉出血)。
3、血管结扎止血(无修复血管条件而需长途后送者,先
简单清创,结扎断端,缝合皮肤,不上止血带,迅速
转送)。
(三)血管损伤的清创术
1、应争取6~8小时内尽快地做好清创术。
2、彻底去除创口内的污染、异物、失活及坏死组织。
3、切除血管断端外膜和损伤的管壁,应在肉眼观察到损伤部位以外,再切
除3毫米。
4、用肝素溶液(125毫克加于200毫升生理盐水)冲洗管腔,清除凝血块。
5、缓解血管痉挛:
血管钳或血管扩张器扩张。
加压注液法扩张:平头针头将生理盐水或肝素溶液插入血管断端缓
缓内注入加压扩张。
(四)动脉损伤的修复方法
1、局部缝合术
适合于动脉锐器伤不超过周径1/2者。
用6—8个0尼龙线将裂口作间断或连续缝合。
2、血管对端吻合术
适用于断端缺损少,缝合后无张力的损伤。
直径大于2.5mm的血管,可采用三褥式或二褥式定点加连续缝合法。
细小血管可用简单间断缝合法。
3、自体静脉移植术
适用于断端缺损多(1—2CM以上),缝合后张力大的损伤。
(五)静脉损伤的处理原则
(1)小静脉损伤可作结扎处理。
(2)大静脉如髂外静脉、股静脉和腘静脉伤,条件允许时应在修复动脉的同时,应予以修复。
四、术后处理
1、固定
石膏固定肢体关节于半屈曲位约4~5周,以后逐渐伸直关节。
2、体位
术后肢体放置在心脏平面,不可过高或过低。
3、防治感染
应用抗菌药物,如有伤口感染,充分引流。
4、注意肢体循环和创口出血情况
必要时应立即手术探查,恢复肢体血流。
5、血管痉挛的处理
(1)预防
如用温热湿纱布敷盖创面,保持室温在20—25度,局部适当用红外线灯照,及时清除骨折及弹片压迫等。
(2)已出现痉挛:
创口开放、血管已显露时,用血管内液压扩张法,即用皮试针头肝素生理盐水血管内注入加压扩张。
伤口已缝合者,试行奴夫卡因交感神经节阻滞;盐酸罂粟碱60毫克,肌肉注射,6小时一次。
如无效应及早探查动脉。
血管痉挛伴栓塞,需切除伤段血管作对端吻合或自体静脉移植修复。
6、抗凝药物的使用
(1)低分子右旋糖酐:500—1000ml/日,静脉滴注,可用5—7天。
(2)阿斯匹林:0.3g,3次/日,应用2—3周。
(3)泮生丁:25—50毫克,3次/日,用2—3周。
(4)双香豆素:术后第一天口服0.2—0.3g,分2—3次,第二天每日一次,服0.1—0.2g。